西元2000年左右,來台開基祖羅隊、子群公十八世裔孫桃園羅姓宗親會北區分會理事羅秉坤至福建漳州考察投資環境,秉坤台灣世系:子群(10世)→文才(11世)→獻法(12世)→定煉(13世)→世縣(14世)→水交(15世)→火石(16世)→傳進(17世)→秉坤(18世),因緣聚會,追尋出詔邑二都秀篆窟龍祖居地情況,繼而出資整理一世至十世先祖墳頭,暨重建祖祠「追遠堂」,同時追尋出同支仍居祖地鄰近縣鎮之族親,並對照世傳家譜與族親之譜,再得一世祖上源依據,終使台灣數千裔孫能解數百年來存乎心頭之思。
秉坤初至漳州,於考察之餘,心頭重點在詔安祖居地,有遇任何友人,期期以此相談,皇天眷顧,台辦協助至詔安秀篆鎮,感激當時沈武亮鎮長父子對秉坤盡心幫忙,發動人力,依秉坤所攜家譜記載各世墳頭地名,於片片荊棘中,找出共七世仍存留之墳頭,對照題字,幾乎與家譜所載相同,一世祖考伯六公(墳頭題百六公)就在埔平坑,其地為前行政院長游揆祖居地,乃我一世祖妣游十六娘出生地,五世仁山公、六世克章公等墳頭皆躍於眼前,歷歷清楚,數百年來台灣裔孫之心思終能於先祖墳前表達。
窟龍祖屋於文革時期,內二百餘先祖牌位被當成薪柴焚燬,幸還存破舊屋宇,使用者王庭培村長明曉大義,感恩其節氣,歸還此羅氏祖屋,當是時,廣東大東鎮聯豐村十六世為成族叔公,亦聞訊同議,秉坤因初至福建,事業未定,僅能先暫支付些許,大致恢復祖屋,迄2003年,於漳州已立下事業初基,再支付數萬幣值,會同為成族叔公,乃於2004年將祖屋僅量依原先格局完成整修,重立「追遠堂」,並內奉一世祖考暨祖妣牌位、香爐,供各地來之裔孫拜祭,至此,秉坤方能稍釋掛懷。
其間,再至廣東大埔坎廈面會同系族親,從中得知一世祖百六公乃厚公也,為坎廈開基祖乾元公(大一公三子次三郎公)六世孫,再上源,對照「羅氏通譜」,已可知曉往上淵源矣。
2006年近期,台灣同系族親會晤,有關世傳家譜與坎廈族譜之異同處,及家譜中之謎思點,雖仍有一世祖上源之疑惑,然已補世傳家譜缺漏至多矣,一世而後世系無怠疑也。
言,數年之隔,念之思之,況歷十數餘世、數百年也,家譜記載,世代要物,不論舞文舞武、昂身潛志、或遠行守業,既生而為裔孫,千教百傳,總要使子孫悉譜之衍承,年代遠久、口語文筆之誤,觀譜而迷、而惑,念念一生,台灣先世於此打轉盍長久哉,今賴海峽再通,二百餘年前來台開基祖子群公前世狀況能夠再現,兩岸族眾相識相知,乃我歷世先祖福蔭,炎黃族親之同也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