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詔邑伯六公派系台灣開基祖十世祖羅晚公名隊號子群
首頁 伯六公派下 開基祖派下 台灣羅氏 羅氏源流 族譜家譜 賴羅傅聯宗

族譜史籍考訂

傅賴同宗,溯源于商代名相傅說,因黃帝裔孫大田氏封于傅邑以為氏。說為大田氏之后,至周,其裔有叔穎者封賴侯,為賴氏始祖。羅氏系熊姓,祝融之后,為古代管火之官,故從火。周封于宜城,居羅水,號羅侯。為長沙、豫章望族。春秋末季,賴羅先后失國,子孫避難,互依姓氏,因此血統相繼,昇流同宗。自商周迄今歷三千餘年,三姓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作輝煌的貢獻。「說命」三篇載之于中國第一部歷史資料總集---「尚書」,為歷代帝王將相治國安邦之經鑒。其后謀謨廟堂,立功昇域,拯生民于水火,成統一之大業者代有其人,各擅風騷;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藝術家等駢聯爭輝,后先繼美,無不出類拔萃,為世所瞻仰,這樣一個功勛望族,在記述 其歷史譜系時應該準備無誤。對各種史誌,應具慧眼,去偽存真,以澄清史實,維護宗風。

茲將典籍史志中有關吾氏記述有謬誤者,擇要更正之。

(一)、「大田」非「大由」考

傅氏,黃帝裔孫大田氏之后。大田古官名,堯時置掌田官,初掌其職者因稱大田氏。亦稱大司田,掌農事,相當后世之大司農。至春秋戰國時期仍沿用。「呂氏春秋。勿躬」記載:「管仲復于桓公曰,墾田大邑,辟土執粟,盡地力之利,臣不若寧遨,請置以為大田」。

有些史志及工具書,把「大田」作為「大由」,失其本意,輾轉抄襲,引文出處不同,逐至莫知適從。申明意義, 知所由來,是非自明。

(二)、叔穎封賴國考

傅說,輕人,版築于傅岩之野,商高宗武丁迎請為相,屬商部落。裔孫有居于穎者,商紂王荒政隱居不仕,世稱 叔穎。周部落的統帥武王率兵伐紂,為安定穎上生民,分封叔穎為賴侯,掌賴國,子孫逐以賴為姓。

有些史書,姓氏辭典或族譜,把叔穎作為文王之子,武王之弟,隨武王伐紂,因功封于賴,因以為姓。按商與周是兩個不同部落,后世雖已完全同化,但在當時卻是壁壘森嚴的。如果按此記載,就把周部落的后裔文王,作為商部落后裔傅實的子孫,因此是不符合史實,丞應更正的。

(三)、銀青、金青考

傅說六十九世孫傅實,唐僖宗廣明元年(公元880年)入閩,敕封威武軍節度使,爵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尚書左仆射。實子八人,分派于八閩及贛之建昌軍,族望因號銀青,傳芳高標版築。有些支脈因時代久遠,統緒不續,一時查無史料,修諸時別立一支,謂系傅實兄弟,望號金青。此系杜撰。

按「百官制」載:漢制,光祿大夫帶銀印青綬,魏晉以后有特加金印紫綬者。逐有銀青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之別。故有銀青、金紫之稱,而無銀青、金青之別。凡載金青者,務希更正。

近世,賴羅傅三姓分布世界各地,經濟、政績、學術、事功各有建樹,為人類作出貢獻,在人際交流中,往往會尋根探源,據典述祖,故須演繹正宗,疏源尋流,壯脈固本,擇其要者考訂之,系身居吾族發祥地者之責。

值新加坡賴氏宗親會會長賴元祖先生歸里,欣聞世界賴羅傅宗親會時于新加坡隆重舉行,用獻鄙陋,熱誠祝賀!

文採西元一九九八年世界賴羅傅宗親聯誼會
第九屆代表大會特刊
新加坡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