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詔邑伯六公派系台灣開基祖十世祖羅晚公名隊號子群
首頁 伯六公派下 開基祖派下 台灣羅氏 羅氏源流 族譜家譜 賴羅傅聯宗

傅賴淵源與聯宗關係

太古時代,氏族混雜,源流未辨。至黃帝時,制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筍、僖、 、儇、依)。帝二十五子,立二十五宗。今之諸姓氏,俱由此十二母姓演變而來,乃鑄成今日之華族,故稱為黃帝子孫。

一、傅氏淵源考

據「南安傅氏族譜」序曰:傳之先出於黃帝之孫大田。大田封於傅邑,此其國受民之最初者,迨商中葉,說「傅說,說音悅」居傅巖(今山西省平陵縣東,亦稱傅險。今名隱賢社,地有聖人窟,相傳即說版築處)。武丁(殷高宗)得而相之(聘為宰相)。事功昭于彝鼎,古今稱為良弼。傅氏之著,蓋自茲始矣。嗣後子孫,星布天下。

西漢義陽侯傅介子(異域建殊功)出於北地(今寧夏省與甘肅省之東北部)。東漢壯節侯傅奕,西晉司隸校尉傅玄,皆出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唐初太史公傅奕出於相州(今河南省安陽縣),此皆傅氏傑出人物也。

南安傅氏始祖諱實,唐銀青光祿大夫,因唐僖宗廣明元年,黃巢,王仙芝亂,由光州(河南省汝寧府光州固始縣)入閩,授威武軍節度使,鎮于泉郡。有功德民,累官至建州都押,衙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食邑千戶。配黃氏,封咸寧郡夫人。子八:居中、居獻、仁遠、仁裔、仁齊、仁坦、仁和、仁育。分居於晉江、南安、仙遊、長泰、連江、建昌者,無不人文蔚起,後先相望。

附二十三世起世系行輩字法:

夫卿理世 朝士侯伯 若維孫子 仰承懋績 于以詔之 尚其有及
修和肇啟 景瑞斯興 裕文建武 奕祺恆升

二、賴氏淵源考

溯賴氏之立姓,始於春秋,公元前1122年。叔穎公為賴氏始祖。叔穎公乃軒轅黃帝第十九代裔孫,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也。

周立國八百載,賴氏一脈發祥於周。時因紂王無道,武王命叔穎率兵討伐之,功成退居河南省賴地。武王念其功勳,逐賜侯爵,並就賴地封為賴國。賴地位於河南省穎川郡。賴為國名,後世子孫為紀念先世創業之艱難,乃以賴為姓,穎川為號。

賴氏之發展,可分為三段時期:由賴式始祖叔穎公傳至十四世添公時,列為上世時期。此時期賴氏裔孫之散布,屬於河南、許州、汝甯、穎川郡等。賴氏發祥於此,而裔孫蕃衍,瓜瓞綿延。傳至十四世添公時,賴國為楚靈王所滅,裔孫為避免殺戮之禍,紛紛各遷其所。

由漢之賴先公傳至宋之大郎兄弟時,列為中世時期。此時期因賴先公仕漢有功,官持戶部主事,歷任交趾太守,大司馬,加爵忠王,始復興世系。後其裔孫,列先公為一世祖。傳至十六世祖遇公,晉安帝四年間,遇公文博才高,官任郎中,陞東江知府,加陞副史兼理屯田事,誥受中憲大夫。牒奏安帝,以所居浙江處州府松陽縣改為郡。蒙聖恩批准,御筆親書「松陽郡」三字賜之。故賴氏有松陽稱號,人稱松陽望族。

南宋之朝美公,朝英公,朝奉公,列為近世時期。此時期朝美公移居福建省,汀州、上杭、永定,朝英公先居平和,轉遷寧化,石壁城,朝奉公居住浦田。

附閩省晉江賴氏裔孫輩系:

公侯伯子 仲衍孫謀 奕世永昌 文章華國 詩禮傳家 修明學業
繼美先賢 顯揚祖澤 丕振萬年

三、傅賴二氏聯宗關係

木本有枝,枝蕃而葉茂;水本有源,源遠而流長。傅賴立姓,既有其淵源;而兩姓之聯宗,亦自有其密切關係。

自賴氏始祖叔穎公傳至十四世添公時,賴國為楚靈王所滅。依據史料記載:傅賴羅三姓均發源於中原,毗鄰而居,已歷數百年,彼此具有姻親關係。賴氏當此患難之時,除主持國政者奔赴湖北襄陽縣繼續建立流亡政府外,其餘宗親,以攜帶家眷,奔走不易。為避免楚靈王之殺戮,因而倚附於傅羅二氏者甚多,逐改賴氏為傅羅二氏。其後局勢穩定,楚國雖停止殺戮;然而歷時數代,子孫眾多,混淆不清,均未再復賴氏原姓。因是三姓相議,不通婚姻,以表示同氣連枝之義;亦我傅賴羅三姓,自來即具有血統之親也。

又據旅菲傅賴同宗總會報告:該會奉祀祖先神位為殷商始祖,金青公與銀青公。蓋旅菲傅賴宗親多來自福建之南安,晉江等縣。而在南安,晉江等縣,傅氏宗祠均奉祀銀青公;賴氏宗祠則奉祀金青公。故傅賴二姓在菲律賓自來即以同宗相親,此則傅賴聯宗之來源也。

另據「羅氏族譜」記載:我祖匡正公生於商紂八年,因輔周伐紂有功,武王三年,封地宜城,世襲子爵。國於羅水之陽,故國曰羅,即今湖北襄陽道宜城山中。年代與賴國之遷都同,國土同在湖北襄陽。以此觀之,賴羅二氏唇齒相依之關係較切,而傅氏則與賴氏淵源較深。

再查廣東南海西樵地方,有傅羅同村,親如手足,互不通婚之事實,由此可知傅賴羅三姓聯宗結合,由來已久。今後凡我宗親更須多多聯繫,不忘慎終追遠,守望相助,以增進傅賴羅三姓之宗誼也。

文採西元一九八四年世界賴羅傅宗親聯誼會
第二屆代表大會特刊
馬來西亞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