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广州缠岗罗氏的历史渊源

广州花都缠岗罗氏的历史渊源

作者:淇淇/博文http://www.luos.org

  缠岗村村头是一个很大的池(鱼)塘。池塘边就是古村,古道,诗塾一条街。缠岗村是广州花都西端的一个古村落。它与清远市交界,于花都城区来说属于偏僻之地,但这里却一直是南北交通咽喉要道,现西端有省道S114南北穿境,东则有美林湖大道南北贯通,南部有山前旅游大道、肇花高速公路东西贯通并设出口,有村道联接广清公路等,交通更为便捷。它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村西的乐排河(即国泰河)南北贯穿,东北群山耸峙,河湖环绕,美林湖和碧桂园与它为邻,正园生态园与宝桑园是它的后花园,村民在家门即可看得见绿水,望得见青山。


(广州花都缠岗村)

  缠岗村,曾名缠冈塘村、缠冈村、缠溪村等。它东连白石村,南邻白坭村,西接国泰村,北临清远市石角镇七星村,辖缠岗、瓦岭、新屋仔、鹤栖四个自然村,共12个经济社。
  缠岗是四个自然村中的大村,因旧村立于三个高高 的岗地上,四周是低洼的水塘与河涌,因河水缠绕高岗而故名,与瓦岭、新屋仔相邻,前有宽阔灵动的水塘为明堂,东西有乐排河与三坑水库滋养,后有三孖垅、鹅蛋岭、青龙岗三座山岗作拱卫,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位于缠岗村之南乐排河之东,因河边多鱼仔虾毛,水网洼地林木茂盛,成为鹤鹭理想的栖息之地,因先有鹤后立村而故名。缠岗村占地约1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300人,全村土地1.5万亩,其中山地8000亩,耕地4000亩,鱼塘3000亩。
  缠岗古村主要是指现存大量古建筑的缠岗大村。它坐北朝南,因地形所致,平面布局不太规则,村面阔约300米,巷深约150米,建筑占地约3.5万平方米。村头更楼名“长庚门”,村尾更楼名“接源门”,两更楼相向峙立,村民进出必须通过更楼。村后原本也有一座更楼,三座更楼三足鼎立。周边有河涌环绕,像护城河般,颇具防御性。因此,罗氏太公虽然有钱,立村以来没有发生过被土匪抢劫的事件。


(缠岗罗氏大宗祠)

  村面建筑以宗祠、书舍和厅堂为主,现存较完整的建筑从西到东分别是长庚门更楼、敦本家塾、崇业书室、植兰书室、俊藩书室、世润罗公祠、世隆罗公祠、罗睿公祠、樵经书舍、修竹斋、罗氏大宗祠、诒谷别墅、接源门更楼等20多座。旧村古建筑群中民居约80座,建筑形式均为三间两廊,风格一致,排列规整。村中建筑的体量虽然没有炭步塱头村和茶塘村的大气,然而在青山簇拥、绿水缠绕的映衬下,这里却显得精巧别致,美不胜收!
  村头村尾各有一棵数百年的风水榕。榕树高寿,孩童喜欢与榕结谊上契,祈求快高长大,长命百岁;榕树子多,新郎喜欢采榕为“花”,希望开枝散叶,子嗣绵延;榕树根须多,倒插能生,繁衍力强,能独树成林;榕树高大,盘根错节,华盖撑天,堪称树王。高大的古榕数百年来守护着缠岗村,留下了故人的足迹,迎来了更多的新生!
  据传,缠岗立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罗姓先祖自宋代来粤,先居南雄珠玑巷,后迁新会,再迁番禺。缠岗村罗姓的始祖名康养,是一名穿街过巷卖绒线的货郎,常年挑着担子“走四墟”,过的是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后来,罗康养在禺北棠溪村(即现在的白云区新市镇棠溪村)做买卖时得人撮合,娶本村何氏女子为妻,从此落脚棠溪村。
  罗康养生子罗暄,长大后接过父亲的挑担,仍然做卖绒线的生计,常思量住在母亲娘家不是长久之计,得另选福地繁衍生息,于是便在明朝中叶从棠溪村搬迁到现在缠岗村附近名叫择桂村的村子,后觉得此地也不宜长居,便萌生了另觅居处的念头。有一天,他挑着担子来到现在缠岗村大村的地方,看到这里有三个幺岗仔如鹿麟吐珠,颇具气势,有吉祥的气象,于是以缠岗为根基,在此开枝散叶,世代繁衍。更为神奇的是缠岗村罗氏族人通过说话口音寻找回自己的根源,找到了始祖罗康养夫妇的墓葬。原来,缠岗村罗氏与棠溪何氏都知道与对方有亲戚关系,两村一直有来往,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有一次,罗氏族人应棠溪何氏宗亲邀约联谊聚福,相谈间觉得彼此口音十分相近,便聊起各自家世,罗氏只记得始祖名字,取何氏为妻,葬在一个叫“麻林岭”的地方,棠溪村何氏也在族谱中印证了罗氏娶本村何氏为妻的记录,并帮忙在棠溪村麻林岭找到了罗康养夫妇的墓葬,两村于是重新认亲,常来常往,情谊加固。为了方便族人祭祀,缠岗村罗氏于1988年把始祖罗康养夫妇合葬墓迁回缠岗村鹅蛋岭一风水宝地安葬,在2010年公布为花都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当地乡村的一些大姓巨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均以“耕读传家”作为维系家族和谐、保持宗枝兴盛的传家宝典。耕,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是宗族生存繁衍的根本。读,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是宗族兴旺发达的保障。因此,一些开明的宗族非常注重对后代的培养和教育,而祠堂则是乡村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祠堂门联中最常用的是“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旧时,花都流传有“东隅重财,西隅重才”之说,说是花都东隅的村族擅于商业经营,积赚了丰厚的财富,使后代免受贫寒之苦;而西隅的村族则重视人才培养,以教书立人,以诗礼传家。这个说法未免以偏概全,但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西隅的村落确实出现了不少以读书出名的氏族。例如,花县建县以来共出了8位进士,而西隅占了其六,赤坭黄沙塘村出了朱桂芳、朱珩、朱兆莘“公孙三代举人”,赤坭三禾庄出了宋廷桢、宋蔚谦“父子进士”,赤坭佳锦山村出了宋萱谦、宋维钊、宋仕台“一门三杰”,炭步塱头村黄氏出了“七子五登科,父子两乡贤”……缠岗村虽然没有出现什么杰出人物,但是崇文尚学是在本地区是出了名的。
  过去,缠岗村是花都西隅一个大村,罗姓也是花都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先祖积累了庞大的公偿田产,生活比较富裕和安逸,因此少有离乡背井外出谋生的,因此本村海外华侨不多。而罗氏虽然生活安逸却不忘教育,在罗氏大宗祠左侧建了一所诒谷别墅,作为村中罗氏子弟读书教学之所,留下了百年的书香。


(缠岗罗氏诒谷别墅)

  诒谷别墅建于清末民初,三间二进,为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建筑占地2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后设有走廊式阁楼,次间高二层,木板间楼面。四周开有窗户,窗额上塑有拱形装饰。后墙设有五个拱形门,里面广泛采用拱形门装饰。两次间看墙上设有窗户,窗额上塑有四幅拱形灰塑装饰画。
  据民国《花县志》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学堂逐渐得到推广,主要以私立为主,当时花县共有学堂19所,其中家族式私立学堂有花山小?村利氏、花山平山村刘氏和江氏、狮岭杨屋村杨氏、炭步水口村任氏、炭步石湖村汤氏、赤坭黄沙塘村朱氏及赤坭缠岗村罗氏。
  学校最初称为“缠溪小学”,属私立初等小学,后改为第五区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清远、三水、连珠等村的子弟都来上学。1938年,花县政府因战乱迁到缠岗村隔壁的国泰村,稍后在缠岗村办起战时中学。新中国成立后,诒谷别墅一直作为缠岗小学校址,直到1984年学校才搬到新校区,才结束了教学使命。
  是呀,川流不息的乐排河见证了缠岗村的岁月更替,车水马龙的省道S114见证了缠岗村的沧海桑田,龙蟠虬结的老榕树见证了村民的生活变迁。
  守护祖宗遗训,古老习俗代代传承,古老的缠岗村,有一个重阳敬老的传说……对于缠岗村民来说,重阳节是比过年还要隆重的。村子里有一个传统,每逢“九九”重阳节,无论是在外求学的,还是在异地工作、定居的,都要赶回来与家人团圆,共度佳节,同时也看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据网上介绍,缠岗村之所以如此隆重地庆祝重阳节,是有一个古老的典故:从前有一位罗姓的太公,他对父母双亲非常有孝心,母亲百年后,太公悲痛万分。九月初八是太公母亲的生日,为了纪念母亲和感念亲情,在每年的九月初八至初十,即重阳节期间,太公都会召集家族的人团圆聚会,举行纪念活动,让大家不忘感恩。几百年来,罗氏一代代繁衍生息,成为缠岗村最大的家族,这个古老的传统也一直保留至今,而且逐渐演变成全村共同的节庆活动。重阳团聚、敬老……缠岗村人虔诚地守护着老祖宗的遗训,代代传承。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3061
日期:2022/12/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郑州路砦村罗氏家谱序言
下一篇:湖南浏阳部分罗氏基祖源流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