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罗氏源流记──《慈溪罗氏宗谱》卷首上

《慈溪罗氏宗谱》卷首上
罗氏源流记
附《慈溪罗氏源流考》

作者:罗宝堃http://www.luos.org

  昔唐太宗定天下谱牒,退新门、进旧望、左膏梁、右寒畯合一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而罗氏得以首称。
  考罗氏之先,出于高辛氏火正祝融,名吴回,帝颛顼高阳氏之孙也。其后裔为妘姓,封于罗,子孙以国为氏,而罗之姓由此昉焉。
  在昔伏羲之前,有祝融氏生都于郐,没葬衡山之阳耳。其时天下洽和,万物咸若,祝融听弇州之鸣鸟以为乐,歌谐神明而和人声,以火施号曰“赤帝”,后世火官因以为号,此上古之祝融也!
   迨有熊氏兴,有神农之裔曰:“祝融为黄帝六相之一”。《刘恕外纪》云:“黄帝得六相,其一曰祝融,辨乎南方,故为司徒”。
  考《纲鉴注》:“祝融生术囂,术囂生勾龙,为颛顼后土;勾龙生垂,为尧其上(当作舜其上);垂生伯夷,为秩宗,即四岳封于吕,其后吕尚佐周封于齐。此黄帝六相之祝融,吕氏姜氏祖之,而非黄帝后之祝裔也!
  考历代帝王世系,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是为高阳氏先娶邹屠氏生入恺,继娶胜溃氏生卷章(《国语》注作老童),卷章生黎及吴回,黎为火正曰祝融,《楚语》所谓命北正黎司地以属民是也!据此则祝融乃黄帝之裔、颛顼之孙、实我罗氏之鼻祖也!
  又考《史记》: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命之曰祝融,后其弟吴回复居火正为祝融,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复考《国语》,祝融之后分八姓,韦昭注云:陆终四子求言为妘姓,封于郐,即国风之郐国是也,居溱洧之间,周衰为郑所灭而迁国于罗,子孙因以为氏,居襄阳之宜城,继徙南郡之枝江,周末徙于长沙,此祝融后为罗氏之始也!
  至秦武陵令罗君用督运官铁溺洞庭,遗孤珠字怀汉,仕汉高为治粟内史,拜相国大司农奉命守九江。时郡人章文献地,遂与颖阴侯灌婴,度地筑城环十里,辟六门。城成,遂家于豫章沟,而罗氏于是乎有豫章之名。嗣后,簪缨弗替,伐阅相传,晋唐以来,支派蔓衍,星罗棋布,子姓之散处四方者,不可胜纪,皆基于豫章大司农一人之自出。而我祖一支,则由豫章发脉,继迁慈溪,继迁上虞。其迁慈溪者,为唐之顺惠侯,迁上虞者,为宋之元善公,脉络源委,业已详载谱中,甚足以证信于后世也,无疑矣。
   嗟乎!天下之人,孰非大姓之苗裔哉,然或求其说而不得,则往往穿凿附会,以私意联贯其间,是传信而反以滋疑也,可乎哉?
   间论上古之世,与天道近,故金木水火土,各有专司。而我罗氏系出祝融,为火正,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至豫章怀汉公,又能洗苛剔弊,宽税足民,晚年隐绩乐道。而顺惠侯避地明州,则又教稼穑,敦礼让化行乡里,没而为神,其德泽之深厚如此。
  昔鲁大夫臧文仲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位,其后必有达人。”周大夫史伯有言:“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孙未尝不章以是知。”罗氏之绵绵延延,历久浸昌,以垂休于千万祀者,皆我祖宗之遗泽孔长也,非甚盛德,其孰能与此哉?
  故自顺惠侯以上,代远年湮,世纪莫可得而详;其顺惠侯以下八世,则据罗江嘉德堂,宗谱系图,列于卷首,以备考证。而迁虞以后世系,则六世祖文仲公等创之于前;十世祖公总公、瑞登公继之于后,支派脉络,确凿无疑。故据旧谱之所纪者,续其世系以为证信之书,则断自元善公始。
  按新城惇叙堂宗谱,自祝融至怀汉公系图,凡四十世丝联绳贯,脉络详明。然其中命名不可无疑。且所载祝融生勾龙,勾龙生嚣术,是黄帝六相之祝融,非高辛氏之祝融也!何得复云讳黎。《考纲鉴注》:“术嚣生勾龙”,此云勾龙生嚣术,世次互易,名字倒置,原难遽信为真。但查氏族志等书,亦如此沿讹流传既久,不得尽谓其无据。姑列于罗江系图之前,以俟后之知者考焉。

迁虞二十世孙 宝堃 谨述00000000


附:《慈溪罗氏源流考》

一、罗氏是慈溪最早的居民之一

  (一)新老慈溪变迁
  “慈溪”有新老慈溪之说。
  据《慈溪县志》记载:“老慈溪”地域春秋时属越,秦为句章县地,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慈溪首次辟为县名,设治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自唐代至今,慈溪县名一直沿用。慈溪县辖地自宋代至解放,也基本不变。直到一九五四年行政区域大幅调整,才把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地区合并构成了今“新慈溪”(别称“三北”),县治改设浒山。
  新慈溪境内罗氏,均出自二个源头:一来自老慈溪罗江,为“罗江罗氏”后裔;二来自今慈溪市匡堰镇,为“匡堰罗氏”后裔。“慈北”最早出现罗氏定居,约在北宋初,已逾千年。
  老慈溪境内罗氏定居,则更在唐末、五代时期,有史可考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二)唐末、五代时期,桐庐罗姓迁居“老慈溪”罗江
  桐庐罗姓在唐末、五代之际迁居慈溪罗江(今属余姚市河姆渡镇罗江村),始祖为罗甫(字令则)公。
  据《慈溪罗氏宗谱》(民国八年重修)记载:“罗氏自唐末兵部尚书元追封顺惠侯始祖令则公,由桐庐迁慈溪,迄今已历千祀矣”。“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陷睦州,乃自睦避乱挈家渡江至四明慈之芦山(在今罗江村),筑室而居。”
  据明代进士罗缙(罗甫公二十世孙)墓碑《中顺大夫广东按察司
  副使罗公神道碑》(现存河姆渡镇河姆村)记载:“逮后梁贞明(公元915—921年),有甫者,始自桐庐徙居四明之慈溪石台乡孝顺里,遂为慈溪人。”
  罗江村罗氏后裔至今牢记先祖遗训:“宗在桐庐,族聚罗江。”
  可见,罗江罗氏先民早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已从桐庐迁居慈溪定居。其后,“簪缨相继”,且“代有闻人”,至宋末,有进士24人,罗江罗氏成为“四明望族”。

  (三)在宋代,有三支罗姓迁入慈溪现境内发展壮大
  慈溪现境“三北”地区,背靠四明山余脉,面对杭州湾滩涂,人称唐涂宋地。宋时,“三北”大地产生移民,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杭州湾潮流改道,南岸海涂淤涨加速。据《慈溪县志》记载:“至公元十一世初(北宋早期),随海水北却,近山平原逐步成陆,居民渐次北移东迁”,罗江罗氏参与其中,有“白马岙口支罗氏”和“埋马支罗氏”的迁徙。
  二是金亡北宋后,小康王赵构南逃杭州建立南宋,大批北宋臣民蜂聚杭州附近定居,就有部分到慈溪现境落户,其中不乏罗姓臣民,如“匡堰罗氏”成为慈溪罗氏新的宗支。
  1、“慈北”白马岙口支罗氏(又称典渡桥支)。
  从罗江迁来“慈北”白马岙口,始迁祖是五世祖立德公,迁徙时间约在北宋初期。
  据《慈溪罗氏宗谱》记载:立德公“行六,迁居白马岙口为白马岙支祖,配施氏,生卒失考,葬杜湖,生三子,长持,次援,三拯”。
  立德公家承为:罗甫—罗隐—罗仁达—罗好智—罗立德。
  白马岙口在慈北鸣鹤场,今属慈溪市观海卫镇。典渡桥属今观海卫镇湖东村。
  白马岙口支是“慈北”罗氏大本营,今鸣鹤、观城、师桥、淹浦、松浦、古窑浦等聚居之罗姓,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其后裔。
  2、“姚北”埋马支罗氏
  从罗江迁来“姚北”埋马里(今慈溪市横河镇埋马村),始迁祖是九世祖万八(讳庭坚)公,迁徙时间约在南宋初期。
  据《余姚埋马罗氏宗谱》(清光绪25年修)记载:“吾族始祖讳庭坚,行万八公,乃唐宣宗大中甲戌进士擢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顺惠侯公第九世孙也,由慈邑罗江徙家姚之梅川埋马里,即今罗墅桥。”(此指埋马庙前江上旧有罗墅桥,不是今浒山街道南边罗墅桥)。”
  万八公家承为:罗甫—罗伏—罗仁祖—罗好勇—罗立耻—罗守谌—罗崇厚—罗百八—罗庭坚
  埋马支罗氏主要聚居在横河镇埋马村、周塘罗家路、胜山镇罗家路、四灶浦七塘罗家路等地,同时散居附近乡镇。
  3、“姚北”匡堰支罗氏
  南宋初从会稽(绍兴)迁来“姚北”匡堰(今慈溪市匡堰镇),始迁祖是万九(不知名讳)公,在“姚北”独成“匡堰罗氏”新支。
  匡堰罗氏奉文弼公为始祖。据《姚江罗氏宗谱•卷一》记载:
  “始祖文弼公虽业儒,值五季之乱,不入仕版”。“世居豫章,传二世至世南公,迁居于闽,又六世至希吕,同子宪章等,历宋季之乱,扈驾南渡于越,始居会稽云门泾口。宪章再传而五人,各异居一境,分“仁义礼智信五派”,“自此兵乱相仍,家世靡定,万三知盐避难复归江右吉水吴江为仁派,一府君迁于山阴破塘为义派,六府君迁于古虞三岭为礼派,八府君迁于慈溪螺江为智派,九府君(指万九公)迁于姚江匡堰为信派……”
  从上记述,匡堰罗氏先祖在江西,“五季”及后百年间曾辗转福建。南宋初期万九公祖、父始到绍兴居住,万九公又从绍兴迁徙“姚北”,加入慈溪罗氏队伍。
  万九公家承为:文弼公—罗世南—罗从彦—罗敦叙—罗颐—罗希吕—罗宪章—万九。
  匡堰罗氏主要聚居在今匡堰镇、逍林镇罗家庄、胜山镇罗家丁和凤凰甲、新浦镇荣誉村罗家丁等地,同时散居附近乡镇。

二、慈溪现境内罗氏的分布概况

  (一)主要聚居点概况一览表
  凡慈溪现境内有历史渊源且聚居上百人的罗姓聚居点,我都进行了采访,努力考证其内在联系。现至少从14个镇、街道、区中,查有罗姓聚居点,列表如下:
  慈溪市现境内罗氏主要聚居点概况一览表
  源头 镇区街道 村 家谱支派名 始迁祖 始迁时间(约) 何地迁来 现人数
  观海卫 湖东 白马岙支 5世立德 995北宋(初) 罗江
  观海卫 洞桥 崇寿宫支 15世珪 1345元(末) 白马岙 500
  观海卫 师东 白唐桥支 15世瑜 1345元(末) 白马岙
  观海卫 观城区域 观海卫 17世犀 1415明(前) 白马岙
  观海卫 施叶 虹桥支 20世升三 1520明(中) 松浦 300
  掌起 五姓点 松浦支 17世子十二 1415明(前) 白马岙 300
  掌起 周家段 祖师庵支 25世凤 1695清(初) 白马岙
  横河 埋马 埋马支 9世万八 1135南宋(初) 罗江 150
  白沙 三洞桥、上周塘 埋马支  1488 明(中) 埋马 1400
  古塘 太屺 埋马支  1488 明(中) 埋马 200
  古塘 石桥头 埋马支  1850清(后) 埋马、周塘 150
  胜山 四灶 埋马支 25世其贵 1747清(初) 埋马、周塘 500
  杭州湾 浦东 埋马支 25世清堡 1850清(后) 埋马、周塘 300
  崇寿 四灶浦 埋马支 25世清堡 1850清(后) 埋马、周塘 300
  坎墩 二灶市、坎东、三群 埋马支 清(后) 埋马、周塘 各100
  坎墩 三四灶、孙方 埋马支    清(后) 埋马、周塘 各100
  桥头 小桥头 ?支 9世万八? 明代 罗江? 700 待考
  桥头 潭河沿 ?支  1724清(初) 小桥头 200 待考
  匡堰 龙舌、高家、倡隆 匡堰支 1世万九 南宋(初) 绍兴 1900
  逍林 罗家庄 匡堰支  1724清(初) 匡堰 300
  胜山 镇前 匡堰支  1747清(初) 匡堰、罗家庄 1000
  新浦 荣誉 匡堰支 ?世廷英 1820清(后) 罗家庄 200
  长河 宁丰 ?支  1831清(后) 匡堰? 200 待考

  (二)“三大支”罗姓的网络分布及发展
  慈溪现境内“三大支”罗姓的聚居,成三大版块分布和发展。
  1、“慈北”白马岙口支罗氏的迁徙和发展
  据《慈溪县志》记载,大古塘(一塘,基本上为今“329”国道线)观城段在明洪武二十年(1387)后始建,完成于明中叶弘治年间(1488—1505)。因此,“慈北”白马岙口支罗氏的发展,明中、前期及以前,一直在大古塘南边东西向迁徙,直到明末、清代以后,才逐渐北向迁徙。而其迁徙活动范围,都在“慈北”之内。
  按《慈溪罗氏宗谱》记载,在慈溪现境内,该支下有7个分支。
  ① 白马岙口支本部。
  该支是“慈北”罗氏大本营,至南宋,已发展成为“诗礼望族”。
  ②崇寿宫支。
  从白马岙口迁崇寿宫,俗称东罗,支祖是十五世祖珪公,迁徙时间在明初。
  崇寿宫,又称道士宫,前属师桥镇东罗村,今属观海卫镇洞桥村,位于“329”国道线师桥段南侧半里处,全村共有罗姓约500人。
  ③白唐桥支。
  从白马岙口迁白唐桥,俗称西罗,与崇寿宫一河之隔。支祖是十五世祖珪公之弟瑜公,迁徙时间在明初。
  白唐桥,前属师桥镇西罗村,今属观海卫镇师东村西罗片,位于“329”国道线师桥段南侧半里处。
  ④观海卫支。
  从白马岙口迁徙观海卫。支祖是十七世祖犀公,迁徙时间约在1415年左右(明前期)。
  观海卫,此指原观城,现属慈溪市观海卫镇。
  ⑤松浦支。
  从白马岙口迁徙松浦四段。支祖是十七世祖子十二公,迁徙时间约在1415年左右(明前期)。
  松浦罗家在今掌起镇五姓点村,是“邱吴童谢罗”五姓中一个大姓,现有罗姓约300人,位于“329”国道线掌起段南侧里许处。
  ⑥虹桥支。
  从松浦迁徙虹桥。支祖是二十世祖升三公,迁徙时间约在1520年左右(明中叶)。
  “虹桥”今属观海卫镇施叶村,位于“329”国道线观城五里段南侧。虹桥支罗姓素与施、张、韩姓共居其间,现有罗姓约300人。
  ⑦祖师庵支。
  从白马岙迁徙祖师庵。支祖是二十五世祖凤公,迁徙时间约在1695年左右(清初)。
  祖师庵罗家,俗呼洋罗(洋山殿罗家),今属掌起镇周家段村。祖师庵旧址仍在,位于“329”国道线周家段地段北侧一公里处。
  2、“姚北”埋马支罗氏的迁徙和发展
  据《慈溪县志》记载,“姚北”段大古塘(一塘)始建于宋庆历七年(1047),完成于元至正元年(1341),历时近300年。其后在明、清、民国时期,共往北筑海塘10道。因大古塘以北地区,基本属“明涂清地”,所以,“姚北埋马支”罗氏的迁徙和发展,都发生在明末和清代,而且紧随海塘北筑而直线北移。
  ①横河镇埋马村。
  横河镇埋马村是埋马支罗氏始迁祖万八公居地,后发展为东、西、前、后四大房系。埋马支罗氏600年间未建祠堂,可见前期发展的困顿。又因其后建宗祠在周塘,中心北徙,致使家族成员大批北迁,至今该村罗姓仅剩一、二百人。
  ②周塘罗家路。
  周塘罗家路(今为白沙街道三洞桥村、上周塘村和古塘街道太屺村)是埋马支罗氏向北发展的第一站,也是埋马支罗氏中心所在。
  周塘罗家路地处大古塘之北,地塘(即潮塘,1471年筑)之南。周塘为解决军民盐利纠纷为界塘,比潮塘迟筑17年(1488),所以埋马支罗氏迁徙该地正式定居,应在1488年后,即明中期。
  埋马支罗氏唯一的一个祠堂就建在周塘上。据《余姚埋马罗氏宗谱》记述:“吾族由埋马罗墅桥转徙周塘罗家路”,罗家祠堂“造于乾隆庚戌(1790)……讵料同治壬戌(1862),寇起粤东,劫沿姚北,仰瞻寝庙,只剩烬馀……于光绪二年(1876)重建”。
  埋马支罗氏修建祠堂后,又着手修《余姚埋马罗氏宗谱》,并于光绪25年(1899)完成,其间距万八公始迁埋马,已约有七百余年。
  周塘罗家路罗姓迁自埋马四大房系,现主要聚居于三个村:白沙街道三洞桥村最多,有1200余人;上周塘村约200人;古塘街道太屺村(太平桥头)约200人。
  ③胜山罗家路。
  胜山罗家路(四灶村)是埋马支罗氏向北发展的第二站。
  该村地处三塘之北,四塘(1747年完成)之南。始迁者是埋马支西房第17世(罗江罗氏25世)祖其贵公,“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4),卒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迁徙时间在清初乾隆年间。
  现居胜山镇四灶村的罗氏,基本上是其贵公的后裔,至今已传有十一、二代,约有四五百人。
  ④七塘罗家路。
  七塘罗家路是埋马支罗氏向北发展的第三站。
  据《余姚埋马罗氏宗谱》记述,七塘罗家路始迁者是后房17世(罗江罗氏25世)祖清堡公,“生于道光2年(1822),卒于光绪11年(1885),住六塘下”。因此,七塘罗家路先祖迁徙定居此地约在1850年左右。
  七塘罗家路在四灶浦两岸,浦东原为东三乡浦东村—新浦镇浦东村,现为杭州湾新区浦东村;浦西现为崇寿镇四灶浦村。两村罗姓同宗,但浦西辈分远比浦东小。两村现有罗姓各约二三百人。
  历明、清、民国,余姚埋马支罗氏除沿埋马—周塘罗家路—胜山罗家路(四灶)—七塘罗家路(四灶浦两岸)直线北移外,其余散居附近乡镇极多。
  如坎墩街道二灶市村、坎东村、三四灶村、三群村、孙方村等,均各有埋马支罗姓百人左右散居。
  古塘街道石桥头村也有百余埋马支罗姓定居,始迁者至今,至少已逾七代150多年。
  3、“姚北”匡堰支罗氏的迁徙和发展
  匡堰支罗氏和埋马支罗氏同处“姚北”,一样年代,其迁徙和发展,也紧随海塘北筑而直线北移。
  ① 匡堰镇龙舌村、高家村和倡隆村。
  匡堰罗氏主要集中在今匡堰镇龙舌村和高家村(原五大弄村部分),建宗祠于匡堰老街河北(今辟为龙舌村老年活动室)。两村现有匡堰罗姓各约1200人和600人。
  匡堰罗氏曾于1946—1948年编修家谱《姚江梅川罗氏宗谱》,民国己丑年(1949)出版,今62岁的统计在内。
  匡堰罗氏共分为12个房头,分别为:前房支、后房支、凤房支、雍房支、清房支、八房支、良房支、孝房支、田央房支、高地房支、友房支和开房支。
  匡堰罗氏后裔相传,万九公行贩为业,墓葬游源乌贼头沙子林。原墓于解放后五十年代毁去,墓碑用作水库石料。有一后裔在墓址暗立一小碑,割草垒土,每年祀之。近年匡堰罗氏后裔才在原址新立大墓碑,隆重祭祀。
  在该镇倡隆村河东片(原名孙家潭),也有匡堰罗氏田央房支后裔近百人定居。
  ②逍林镇罗家庄。
  逍林镇罗家庄村是匡堰罗氏北迁第一站。
  因该村地处周塘以北,三塘(1724年筑)以南,故其迁徙定居时间约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该村现有罗姓居民数百人。
  ③胜山镇罗家丁和凤凰甲。
  胜山镇罗家丁和凤凰甲(两村今并入镇前村)是匡堰罗氏北迁第二站。
  因该地处三塘以北,四塘(1747年完成)以南,故其迁徙定居时间约在清代乾隆年间。
  胜山镇罗家丁和凤凰甲罗姓分别从匡堰和逍林罗家庄迁来,隶属匡堰罗氏各个房头,现有罗姓居民一千余人。
  ④新浦镇荣誉村罗家丁。
  新浦镇荣誉村罗家丁是匡堰罗氏北迁第三站。
  因该村地处四塘以北,五塘(1796—1820年筑)以南,故其迁徙定居时间约在1820年之后,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该村罗姓始迁者是廷英公(不知世次),从逍林罗家庄迁来,至今已传九代。该村现共有罗姓子孙200余人。
  历明、清、民国,匡堰支罗氏除沿匡堰—逍林罗家庄—胜山罗家丁、凤凰甲—新浦荣誉村罗家丁直线北移外,也有散居附近乡镇的,有待考证。

  (三)两镇罗姓源头寻祖
  慈溪市现境内群居之罗姓,大多渊源明晰。但长河镇、桥头镇两镇罗姓的房族源头,因缺佐证,存在疑问。
  1、长河镇罗姓概况。
  长河镇宁丰村也有个罗家路,原叫罗家路村,1999年并入宁丰村,现村中有罗姓200余人。
  据该村罗姓老人讲述,听前人说,该村罗姓属匡堰一脉,大约在清道光年间迁来。
  2、桥头镇罗姓概况。
  桥头镇在潭河沿村和小桥头村都有罗姓群居。
  潭河沿村罗姓群居一圈,当地称为罗家圈,自桥头镇小桥头村迁来,现有罗姓50几家,计200余人。该地地处周塘之北,三塘(1724年筑)之南,故其迁徙定居时间约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
  桥头镇小桥头村紧傍大古塘南。该地原为桥头罗家村,现并入小桥头村为罗家片。该村罗姓今已传有27世,现约六、七百人。解放后曾有部分罗姓迁往新浦镇老浦村等地。
  据该村罗姓后裔述说,他们是万八公后裔,源自罗江。最早先祖在江西豫章,当地口语相传,有“江西南渡分派豫章之地”(凭音记录,述者也不知含意)之说。当地最早在康熙27年(1688)建有罗姓小支香堂,叫“价繁堂”,设在一间“大堂前”,至今犹存。其后,合族建有桥头罗家祠堂“汇德堂”(遗址在今新建桥头镇桥南小学西南角),直至“文革”被拆。罗家祠堂内原有大块匾额,盛放御旨的“圣旨桶”,还有做高官显耀的三对大旗杆,记得最大的官是长沙府台老爷。
  3、两镇罗姓源头分析。
  ①质疑:
  关于宁丰村罗家路罗姓源自匡堰罗氏之疑问:一是匡堰罗氏刚于1949年出版家谱《姚江梅川罗氏宗谱》,近时近地,而宁丰村罗姓却浑然不知?二是走访匡堰罗氏数十耄耋之人,他们对逍林罗家庄、胜山镇罗家丁和凤凰甲、新浦镇荣誉村罗家丁如数家珍,但对宁丰村罗家路却无人知晓。
  关于小桥头罗姓是万八公后裔之疑问:其一,若真是万八公之后,则属埋马支罗姓。而《余姚埋马罗氏宗谱》(1899编)记述该支只建有一个祠堂在周塘罗家路,无有桥头“汇德堂”罗家祠堂记载;其二,桥头罗姓已有数百年,也从未听先人提及与埋马支罗姓有关。
  ②假设:
  关于长河镇宁丰村罗氏,极可能隶属“埋马支”罗氏。因该村罗氏也称“罗家路”,而“埋马支”罗氏北迁,多用“罗家路”地名,其有联系乎?至于宁丰村罗氏相传“来自匡堰”之说,因匡堰埋马地域相近,埋马支罗姓就无散居匡堰可能?
  关于桥头镇小桥头村罗氏,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姚江罗氏宗谱》中有记载匡堰万九公的哥哥万八公“八府君迁于慈溪螺江为智派”,若记载正确,则“慈溪螺江”罗氏后裔有分支迁居姚北小桥头,岂非成“万八公”后裔,来自“罗江”(与“螺江”同音)?只是此万八公(万九公兄),不是彼万八公(埋马支始祖庭坚公)。二是《慈溪罗氏宗谱》中曾提到余姚部分罗姓把始祖八府君(罗甫)误为万八府君,若属这一情形,其实是罗江罗氏另一支派。
  上述两村罗姓到底归属何支,要以史实为据,仍待考证。

三、慈溪罗氏源头和现境内重要历史人物

  (一)慈溪罗氏源头重要历史人物
  1、“罗江罗氏”。
  1)、罗甫:罗江罗氏始祖,“其先世江右(江西)人”。唐宣宗大中甲戌(854)颜标榜进士,累官至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黄巢陷睦,自桐庐携家避乱于慈江边。教化一方,地方大治。地方追念甫公功德,改地名罗江,立庙祀之,并上报朝庭。先有宋高宗诰命“嘉德侯”;后有元顺帝诰命“顺惠侯”。
  2)、罗隐(二世):甫公长子,字昭谏,晚唐著名诗人,长期怀才不遇,曾仕唐为观察使,五代十国时任吴越国给事中。居富阳,葬钱塘。
  3)、罗伏(二世):甫公次子,字昭信,唐昭宗光化二年(899)杨赞榜进士,五代时任吴越国丞相知东府事,封昌功伯。
  4)、罗仁达(三世):隐公之子,字塞翁,后梁贞明间,为慈溪第九任县令,依祖而家焉。生子好智公,无后,仍以罗江本支好勇公次子五世立德公为嗣。立德公迁居白马岙口为支祖。
  2、“匡堰罗氏”。
  1)、文弼公:“匡堰罗氏”奉为始祖,世居豫章。生子长觉次世南。
  2)、罗从彦:世南公之子,从江西徙福建。闽学奠基人,理学名家,是“亚圣”朱熹的老师李桐(字延平)的老师,史称“豫章先生”。是匡堰始迁祖万九公之五世祖。

  (二)慈溪罗氏现境内重要历史人物
  1、南宋罗明复、罗谦父子。
  白马岙支罗氏十世祖明复公,字贤辅,登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历官至湖南安抚使。其子十一世祖罗谦公登南宋淳祐七年(1247)进士。父子相隔六年“相继擢第,遂为诗礼望族”。
  2、元末明初“慈溪罗氏五老”。
  指罗谦公玄孙,白马岙支罗氏十四世祖世华公、世英公、弘惠公、天锡公、世昌公五兄弟。五老白发耆寿,敦宗睦族,子孙七十余人和谐同居,“爨而食者五世”。继承先辈风范,乐善好施,德彰朝野。在元,有“至正初以‘同居耆德’旌其门”,在明,有大儒宋濂写下《罗氏五老图记》(录入《慈溪县志》),大加赞美。元、明两朝,五老都为天下“德、善”典范。
  注:慈溪罗氏迁徙时间,家谱大多无记。采用两法约算:一是从有时间记载的人物中,取每世次平均值而求之;二是紧随海塘北迁的,取塘筑成后时间算起。

埋马支罗氏23世孙00000000
胜山镇    罗映学00000000
2008年11月11日000000000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5501
日期:2016/9/11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浙江虞北罗氏横山燕窠世系
下一篇:湖北黄石罗氏始迁阳新分播大冶忠孝永存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