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赖罗傅三姓同宗同源

赖罗傅同宗渊源考

作者:  傅仰虞http://www.luos.org

  “赖罗傅同宗”,“傅赖罗一家”,这两句话,自古以来,在中华全国赖罗傅三大姓氏的族民之中,几乎无人不晓,人人皆知.尤其是长江以南的一些省区,诸如有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江苏等省以至于东南亚许多地方在举行宗族联谊活动中,都以同宗兄弟之情共尊始祖说公而共同参与祭祀或宗谊交往活动。
  然而,由于民间流传的有“赖罗傅”与“傅赖罗”两种不同的排列而相应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与认识。有的仅以字面上的“傅赖罗”的顺序认为傅是原流,赖是支流,或者说傅为嫡系,赖为庶系;有的则以“赖罗傅”确认为傅源泉于赖,即赖是源头,傅为分流。其实,这两种说法以人们的认识来说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没有根据的臆测与猜想。
  究其历史渊源,想要准确地或者比较准确地考究三姓之间的血统关系,必须追溯到上古时代夏商以前的源头说起。
  按福建泉州傅氏宗史考究学家傅金星(已故)所撰《赖罗傅史籍考订》一文称:傅赖罗同宗,渊源于商代名相傅说。因黄帝裔孙大田氏封于傅邑以为氏,说为大田氏之后。至周,其后裔有叔颖者封赖候,叔颖就以国为氏即赖氏始祖。而罗氏系熊姓,祝融之后,上古时管火之官,故“熊”字从火。周时封于宜城,居罗水,号罗候,为长沙豫章望族。春秋后期,赖罗两国先后被楚所灭,子孙为避难,逐隐姓依附于傅氏。从此,傅赖罗血统相连,共崇傅说为始祖。自商周至今三千余年,三姓从来都以兄弟相处,同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贡献力量。
  又据《百家姓杂考》宋金忠著文称:赖姓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后裔;一出自黄帝世系的周文王姬昌之后。南宋郑樵在其名著《通志·氏族略》中说:“赖氏,子爵,今蔡州褒信有赖亭,即其住地也。鲁昭公四年(前583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文中说的“赖”,即春秋时期的赖国(诸候国),封子爵,帮称赖子国。“褒信”,东汉时置县,属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宋代属蔡州,即今河南息县包信镇,位于息县东北距县城约三十五公里处。包信镇西北一点五公里处有“赖亭”,即古赖子国遗址。鲁昭公四年(前583年),《后汉书·郡国志》亦称:“汝南郡褒信候因有赖亭,古赖国也”。另据清《康熙字典》注:“烈”,古通“厉”,又音“赖”,故炎帝神农氏后裔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氏。上古烈山氏居于今山西汾水一带,后来有一支约于商后期,在今河南鹿邑县东的厉乡建立赖国,依附商王朝。周武王姬发伐商时,曾令伯韦伐厉(赖),赖人被迫南迁“褒信”,后又归附于周,周武王又封以子爵,重复“赖子国”封号。
  另据《中国文化博览》称:周武王之弟叔颖,受封于赖(今河南息县包信镇),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姓,从此依附傅氏。这都说明赖国开国始祖实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颖是也。同时也清楚地看出赖傅联宗的起因与原委了。
  据此,有关赖罗傅三姓的关联,广东焦岭《赖氏族谱》又载:古时赖氏族人为避楚害而隐姓者多,有的改为傅姓,有的改为罗姓。且又因其毗邻与姻亲关系,便形成赖罗傅联宗之传说,这就具体地回答了上文所述的两种相对不一的不解之迷。
  据中国姓氏史料记载,赖氏最早聚居于焉陵一带(今河南焉陵县),主要是在中原境内繁衍发展。后又在颖川郡(治所在今禹州)、河南郡(治所在今洛阳)、河内郡(治所在今武陟县)形成望族。之后又因任官、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从唐代起颖川一带的赖氏有一大部份陆续迁到闽、粤、湘、苏、赣等省,在当今中国常见的汉族之百家大姓中,傅氏排列第36位,赖氏排列第98位。
  现谈谈罗姓宗亲。
  按《百家姓杂考》记载:罗姓原始发源泉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的罗山县。上古时,罗山一带虽然出现农业和和畜牧业繁荣时期,但因当时受到极为低下落后的生产力的制约而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当时人们只好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在鸟兽群集的高山上燃起熊熊篝火,四面架起网罗以诱捕鸟兽补充生活上的紧缺,这种以织网捕腊为生计的部落,便是罗姓最早的先民。
  当时,黄帝的一个后代叫祝融,其子陆终生有六个儿子,其中第六子季连被夏启封邑于罗地(今河南罗山县一带),建立了罗国。罗人亦以国为姓,这便是罗姓的起源。这样,季连亦便成了罗姓的当然始祖。
  商代中叶以后,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和扩张势力,大举兴师南下,罗国被逐西迁。春秋后期,罗子国亦被楚武五所灭,罗国臣民为纪念故国,坚持以国为姓,并不断向四面八方繁衍,而且纷纷向发达地区南徒,如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此外,罗姓尚有两支流派系由小数民族改姓而来。一支是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比罗氏改姓为罗;一支是唐代西突厥可汗斛瑟罗氏进入中原后,其后人将其“斛瑟罗”氏简化为"罗"氏,亦便成了罗姓。
  总之,据中国姓氏历史记载,赖罗两姓历来都与傅姓一样,同是傅说后裔,同尊说公为始祖,源远流长,情深谊厚,并在东南亚一带早已形成宗亲派系。

  福建仙游   傅仰虞 撰http://www.luos.org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http://www.luos.org


附:关于《赖罗傅同宗渊源考》的特别提示
  笔者于近日所撰《赖罗傅同宗渊源考》一文,基本上都是遵照王安溟老先生编辑出版的《圣人傅说》一书中历代史学名家名著所考证的史料而来,因为之本书中的史料,以笔者的主观认识来说,其准确率和真实性都是比较可靠的。早在《圣人傅说》编纂之前,在我与金星宗亲交往和共同考究期间,就已亲眼翻阅查考过书中所引证的相关史书和史料。可以说,该书所有史料出处均无讹诈不实之嫌。而王老先生也是一位十分严肃认真的难得学者,任何没有根据的资料是不可能进入此书的。当然,为力求尽量达到准确无误之完美境界,笔者还是诚望我三姓宗亲中的名士贤儒继续对照查证,若能拿出更加真实可靠更能令人信服的史料加以订正补充,可以说这对于《圣人傅说》这册史书实在是锦上添花。若能做到这一点,笔者在此不仅以个人身份而且还将代表王老先生和已故的金星宗亲致以真诚的感谢!进而共同以最大的努力为三姓宗亲作出贡献!
  然而,就贯穿于全文的主线来说是明显清晰无可置疑的。当然,这条主线是有必要加以提示说明的。如果不提示,只按文章表面叙述的内容粗略去看,就很容易让人感到文中有许多地方莫名其妙或不知所云。因为:按文中明文所述,赖氏始祖为叔颖,虽同出黄帝大田氏之后,但并无明码标出他是傅说的后裔,这说明傅说未必是赖氏始祖。且文中又说,叔颖乃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之弟,这就明显说明叔颖原为姬姓而并非傅姓。再者,按宋金忠所考赖姓有一支后裔乃出自姜姓,这也说明赖氏原非与傅氏同氏。这是疑点之一。疑点之二:就罗姓而言,文中所说的罗氏始祖季连原先也并非傅说之后,他与赖氏始祖叔颖一样,皆由封国之名而得姓。且罗氏原先系熊姓分流而来,也与傅氏并无关联。所有这一切,在人们的眼前和心灵之中所显示的凝团都难免会产生一种疑惑和不解,这是很自然的。
  但有一点(这一点其实就是贯穿于全文的主线)是必须加以特别提示的。那就是:上古时,即春秋后期,赖罗两姓皆因其封国被楚所灭,其子孙后裔为避楚害而逃亡,其中有很多逃难的臣民隐姓埋名归附于傅氏并改为傅姓,从此,傅赖罗联宗,兄弟相处,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同尊傅说为始祖,而基本上都不认为叔颖和季连是赖罗两 姓各自的元祖。这从伦理的表象看来似乎有些违理之嫌,但就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三姓联宗之后,同尊说公为始祖并没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因为若没有傅氏先人的解救与保护,在当时残忍暴戾的楚灵王和楚武王的屠刀之下,其赖罗两姓的子孙后代是难逃灭族之灾的。可以说赖罗两姓同视傅氏先人为再生之祖是恩义之行和道德之举。况且,除了部分为续衍赖罗两姓不绝其后而保留原姓的子孙之外,其他改姓的后人当然也就只知姓傅而不知姓赖或姓罗,而只有没有改姓者或许还有其后人懂得他们各自的始祖。不过因历史遗留的联宗之说所形成的赖罗傅同宗一脉的宗亲联谊之情早已根深蒂固,故三姓同尊说公为始祖也就没有什么异议和不解之迷了。这从历代史家考证的史实依据和民间流传的说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文中所引证的广东焦岭《赖氏族谱》所记载的情形就是民间流传的一个实例印证。

傅仰虞 撰 http://www.luos.org
  二00五年元月http://www.luos.org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5139
日期:2005/7/16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家谱的体例样式
下一篇:钱杭:论通谱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