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铜梁历代名人录

铜梁历代名人录
(现代人不跟踪职务变迁)
(整理至2019年11月1日)

作者:罗良富http://www.luos.org

  离乡逾半个世纪,总不忘龙乡故土,以逾花甲之年,昏花之眼,搜罗创显绩之铜梁人(主要为在外乡创业者),张于本阜网站论坛,以扬“龙”之精神。然却因改版而全部洗白,心苦难言。今重新收集整理,自成篇章(分为五类、三页),以为铜梁文史资料之补充。引用请注明出处。

《铜梁信息港》转载按语

http://cqtll.com/NEWS/WNews.asp?WNews_id=1542

 排名不分先后,点击表中人名直接跳转
前朝名人
闾邱均 度 正 阳 枋 陽 岊 阳 恪 韩法师 赵春时
张佳胤 张顺孙 田真法 胡尧臣 陈 价 陈 揆 高启愚 李 第
李仕亨 李养德 帅 祥 冷遂南 潘 洪 王 俭 曹 辅 曹 卿
张 纯 莫仲昭 莫 畅 王 亿 谭 溥 梁 珠 张腾霄 舒 表
高 懋 佘自强 佘昌祚 陈显道 胡继升 晏春鸣 陈四宾 徐方来
王 恕 王汝璧 王汝嘉 王 瓘 吴鸿恩 刘彦冲 杨春芳妻 李鹤飞
唐明荣 冯蔚藻 彭荩忠 任思钲 高承元 何明璋 曾毓璜 张衡猷
刘 烘 向时鸣 陈 昌 姜子成
军政党团
李丰平 郭汝瑰 郭汝栋 李 丹 刘红春 陈卫东 高志杰 周良柱
袁 玲 杨 麟 鲁伯言 雷天眷 马德禄 江春茂 彭汝攀 黄一飞
罗德银 刘赓唐 黄明耀 袁镜铭 周良沱 涂传益 李永龙 蒋又一
陈小萍 周 刚 杜 斌 王天顺 张礼文 李九泉 周明序 张宇平
罗登友 柏 桓 蒲华辅 钱西元 李天明 杨 霞 陈伟道 刘 明
叶泽农 吴克浪 汪昌林 祝利明 陈 怡 姚庆江 陈启惠 夏庆英
汪伯涛 王安文 冷天烈 陈 驰 杨 霖 周克山 刘天玮 周正寰
胡朝懿 黎汉超 张明才 陈 泽 陈朝栋 周焕强 罗瑞林 罗世全
罗良富 万 洪 刘直均 陈思国 刘瑾辉 苏子休 甘公度 罗永智
谢 华 韩平凡 朱子镛 周国淦 邓宗澄 王继纯 张正红 周维桢
陈 怡 顾鹤皋 周永光 游文俊 雷汝维
英烈忠义
邱少云 黎一上 杨德培 杨德进 杨虞裳 胡陈杰 陈达三 张高斌
江伯伊 雷筱龙 赵积素 陈 庄
前朝名人」「军政党团」「英烈忠义」「医农工商」「文教艺体

前朝名人

兵部尚书姓名张佳胤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擢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历迁按察使。
  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
  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曰:“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加右都御史。
  未几,拜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以李成梁击斩逞加努功,加太子少保。成梁破土蛮沈阳,复进太子太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营获本兵,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赠少保。天启初,谥襄宪。
  详见:list.asp?unid=97

TOP

吏部员外郎张顺孙

  张顺孙,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张佳胤之孙。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能作诗,官至吏部员外郎。

TOP

进士王恕

  王恕(1681-1742),字中安,号楼山,四川铜梁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改庶吉士。雍正元年,吏部以员外郎缺员,请以庶吉士拣补,恕与焉。旋自员外郎迁郎中。考选广西道御史。转兵科给事中。出为江南江安粮道,再迁广东布政使。乾隆五年,署福建巡抚。上谕之曰:“勉力务实,勿粉饰外观。封疆大吏不可徒自立无过之地,遂谓可保禄全身也。”旋奏:“臣到任数月,官方民俗,积储兵防,已得其大略。漳、泉素刁悍,已严谕有司勤为听断,力行整刷。民俗尚华靡,督臣德沛以俭朴化民,臣更当倡导为助。合省常平仓穀,至四年岁终,共存一百三十四万,又收捐监穀十五万,委道府切实察覈。”报闻。六年,奏言:“台湾各县最称难治。於繁缺知县内拣选调补,多以处分被驳。请嗣后调台官员,虽有经徵承追各案,准予题调。”上谕曰:“用此定例则不可,随本奏请则可。”又奏:“各乡社穀向俱借存寺庙,请於四乡村镇適中处分建仓房,工费即以社穀拨充,俟将来续收补项。” 又奏免崇安无田浮赋一千二百五十一顷,及闽县加徵无著学租。又奏:“福建多山田,零星合计成亩。嗣后民间开垦不及一亩,与虽及一亩而地角山头不相毗连者,免其升科。”均从之。实授巡抚。
   江苏布政使安凝条奏赈务,上发各督抚察阅。恕疏言:“救灾之法有三:曰赈,曰粜,曰借。此三者,实心办理则益民,奉行不善则害政。以赈而论,地方有司於仓猝查报时,分极贫、次贫。一有差等,便启弊端。里甲於此酬恩怨,胥役於此得上下,而民之冀幸而生觖望者,更不待言。盖贫富易辨,极次难分。如以有田为次贫,无田为极贫,一遇旱涝,颗粒皆无,有田与无田等也。如以有家为次贫,无家为极贫,则无从得食,相忍守饥,完聚与茕独同也。与其仓猝分别开争竞之门,莫如一视同仁绝觊觎之望。臣愚以为初赈似应一律散给,加赈再行分别,庶杜争端。以粜而论,定例石减时价一钱,俾小民升斗易求,牙商居奇无望,诚接济良法。乃有司每多请过减,倘轻听准行,势必希图多粜,规利者云集喧嚣。且米价太贱,商贩不前。臣请嗣后平粜,仍照定例斟酌办理,使灾民实沾升斗之惠,而棍徒囤户难行冒滥之奸。以借而论,动公家之银,为百姓谋有无、通匮乏,此周官恤贫遗法也。然使办理未协,则官民交累。假如荒年田土无力耕种,有司借给耔种,犹可穫时即偿。若告贷银米以给口食,则必计其能还而后与之,狡黠之流遂谓官有偏私,不免造谤生事。有司不得已略为变通,而无力还官,差拘徵比,民无安息。是始则借不能遍,因争閧而被刑;继则还不能清,迫追呼而更困。名为利民,实为病民。且年久不清,蒙恩豁免,帑项终归无著。臣以为与其借而无偿,莫如赈而不借。此皆当先事而熟筹者也。”报闻。旋以官按察使时删改囚供,下吏部,召诣京师。上以恕居官贤否询闽浙总督策楞,又命新任巡抚刘於义考察。策楞言“恕操守廉洁,老成持重,惟识力不能坚定”;於义亦言“恕廉洁,百姓俱称安静和平,绝无扰累。惟不能振作”。上谓两奏皆至公之论。寻补浙江布政使。旋卒。
   恕治事不苟。初授湖北粮道,押运赴淮,以船户挟私盐,自请总督纠劾。任江安粮道,整饬漕务尤有声。充福建乡试监临,武生邱鹏飞以五经举第一,士论不平,奏请覆试。寻察出实使其弟代作,吏议降调,上特宽之。
  王恕“好奖拔士类,尤嗜少陵、昌黎、义山三家诗;所著诗、古文词、奏议甚多,汇成《楼山诗集》。楼山,即恕少时读书地,因名其集云。”
  详见:list.asp?unid=819

TOP

进士王汝璧

  王汝璧(1741—1806),字镇之。四川铜梁人,王恕子。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吏部主事。累迁郎中。出为直隶顺德知府,调保定。因承审建昌盗马十未亲鞫,夺官戍军台。寻准赎罪,降授同知,署直隶宣化府同知。累擢大名道。嘉庆四年,擢山东按察使。五年,迁江苏布政使。六年,护理巡抚。旋授安徽巡抚。七年,请增设颍州督捕同知。湖广总督吴熊光等奏湖广需兵米,请於安徽籴十万石。上以安徽方缺雨,令酌量。汝璧奏:“湖广军需事要,当如数拨运。请视嘉庆二年例,先运六万石。”如所请。寻奏太湖续报成灾,请缓徵,并劾府县勘报迟延。上以督抚查办灾赈,於奏报后续行查出灾区,往往回护属吏,将小民疾苦置之不问。汝璧独据实参奏,因深嘉之。八年,召授内阁学士,擢礼部侍郎。旋复授安徽巡抚。九年,召授兵部侍郎,调刑部。因病,请解任。弱冠所为诗,每一篇出,辄为钱陈群激赏,时有“快婿清才”之目。少受沈德潜、钱陈群诗教,通籍后,与程晋芳、钱洋联会赋诗,时称作手。《晚晴答诗汇》称“其诗专学昌黎,夏县独造,力洗凡庸,但喜押险韵,时有附会”。著有《铜梁山人诗集》。十一年,卒。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三O八、《国朝先正事略》卷九九。

TOP

进士王汝嘉

  王汝嘉,字士会,号榕轩,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第一名中举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第三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乾隆四十年,授检讨。乾隆四十七年,翰林院掌修国史,授四库全书馆编修(总阅官15人,重庆籍的有周煌;缮书处分校官179人,王汝嘉是唯一的重庆籍),参与编撰《四库全书》。王汝嘉一生著述甚富,惜多散佚,后修《合川县志》,未竟而卒。
   父进士、福建巡抚王恕,弟进士、安徽巡抚王汝璧。子赓,嘉庆年间举人,官资州学正,终涿州知州。赓孙瓘官兵部主事。

TOP

晚清书法家王瓘

  王瓘,字孝玉,一字孝禹,辛亥(1911)后以字行,四川铜梁人。韬养斋笔记作安徽桐城人,湖社月刊作天津人。由举人官江苏道员。工篆、隶书,精鉴别,富收藏。山水苍浑秀润,多得力于娄东二王。兼工筩刻。光绪(1875至1908)时以金石、书法名于时。小篆参有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诸家之长。曾参端方幕,故所见颇广。宣统元年(1909)尝作白门送别图。《清画家诗史》、《益州书画录》
  

TOP

进士吴鸿恩

  吴鸿恩(1829--1903)字海山,铜梁县安居镇人(吴鸿恩翰林府尚存)。1862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864年授翰林院编修,旋任国史馆纂修。后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山西太原、宁武、泽州、大同等地知府。1900年护理翼宁道。晚年任成都少城书院院长。善诗工书,著有《铜梁县守城记》、《春圃诗钞》、《石及离文集》等。(图为吴鸿恩为三台县西平镇吴家祠题匾,正中从右至左大书“敦睦堂”三字,右边自上而下书“掌云南道监察御史前翰林院编修”,左边自上而下写“知广西平乐府事铜梁鸿恩敬题”)。

TOP

晚清杰出国画家刘彦冲

  刘彦冲(1807-1847),初名荣,字咏之,重庆铜梁人。幼随父侨寓吴门(江苏苏州)。家贫事母孝,不妄于人。工诗文,擅绘事,山水、人物花卉,一意师古,深造自得,为晚清杰出的画家之一。山水初从朱昂之游,心得其秘。复肆力于古,临摹各家,无不得其精髓。泼墨作小米云山,亦苍郁可观。惜年仅四十早逝未能成大家。传世作品有《柳燕图》、《群 峰秋翠图》、《松阴高士图》、《听阮图》。故宫博物院藏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作临古卷。

TOP

理学家度正

  度正,字周卿,号性善,合州巴川(今重庆市铜梁县)人。“曾于庆元三年(1197)问学于考亭”。 曾主教于涪州北岩书院,传布发扬理学,深得朱熹器重。朱子门人叶味道谓之曰:“度正,吾党中第一人。”
  度正,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高足,阳枋业师,绍熙元年进士。字周卿,又字伯周,号性善,宋合州巴川县乐活乡(今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龙归村)人。先后在遂宁、广元、成都、嘉定(乐山)、怀安(金堂)、重庆为地方官,后至京师为官,官至礼部侍郎,致仕。度正生于乾道三年(1167年),卒于端平二年(1235年),享年六十九岁。
  度正著述有《周(敦颐)子年谱》,《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有存目,又见嘉庆《四川通志》卷一百八十四、《周子全书》、民国《国学基本丛书·周濂溪集》。有《性善堂集》、《性善堂稿》、《性善堂草稿》,《永乐大典》收有其中数文。《性善堂稿》,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又收入书目《郡斋读书附志》卷五下、《国史经籍志》集类、《宋史艺文志补》集部、《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九、《蜀中广记》卷九十九。《宋诗纪事补遗》卷五十九、《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九有其诗三首。《宋代蜀文辑存》卷七十六、《周子全书》卷十七、《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九有其文七篇。
  《四库全书》按:“正游于朱子之门,文章质实,大都原本经济,不为流连光景之语。其条奏便民诸疏不下万余言,指陈利弊,明晰剀切,亦可谓留心世务,不徒为性命空谈。”明人邵经邦《宏简录》:“盖蜀中宋末讲学之盛,正亦其一人也。”
  《宋史》有《度正传》。《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论曰”:“徐侨之清节 ,度正之淳敏,牛大年之廉正,陈仲微之忠实,然皆不至于大用,非可惜哉!”《南宋书》有《度正传》,见明人钱士升《宋辽金元别史》(又名《四朝别史》,嘉庆二年刊),有扫叶山房刊本。

TOP

理学家阳枋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四川铜梁东南)人。居巴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早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字亚夫,号莲塘,涪陵人)学。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淳祐元年(1241),因蜀乱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四年,监昌州酒税。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有诗词、讲义等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字溪集》十二卷。事见本集附录《纪年录》、《字溪先生阳公行状》。
  又称大阳先生,师从理学大师谯定(字天授,涪陵人),有《易说》。(梓材谨案:先生铜梁人,淳佑中进士。见《四川总志》。又案:大阳五世孙有撰《玉井易说》者,佚其名。)

  阳枋(1187-1267年),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县)人,因家巴字溪小龙潭,号字溪,人称大阳先生。宋代著名理学家。
  曾祖明,字周臣;祖熙载,字应祥,绍兴庚午贡礼部;父景春,字伯震,人称龙潭居士,乾道乙酉贡礼部,后官从政郎,赠宣义郎。母冯氏懿,字德卿,赠孺人。冯氏生四子,枋行二。阳枋长子少箕、季子炎卯。
  阳枋早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学。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冠乡选。淳祐间因蜀乱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曾官监昌州酒税、大宁监司法参军、绍庆府学官,生平不见史传。《字溪集·附录》有《纪年录》及《有宋朝散大夫字溪先生阳公行状》。
  阳枋一生孳孳力学,至老不衰,著述宏富,有《字溪集》十一卷、附录一卷,载《永乐大典》,又载于《四库全书·集部》。有《易正说》二卷、《书说》一卷、《诗辞》一卷、《中庸说》一卷、《图象问答语》一卷、《辨惑正言》一卷、《家训》一卷、《本草集方》一卷、《类编钱氏小儿方证》,均佚。

  《字溪集·四库总目提要》:“臣等谨案:《字溪集》十一卷、附录一卷,宋阳枋撰。枋字宗骥,初名昌朝,巴川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以自号。端平元年冠乡选。淳祐四年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阃帅交辟,于昌州监酒税,于大宁为理掾,于绍庆为学官。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年八十一卒。其行履不见于史传。惟《文渊阁书目》载有阳《字溪集》之名,而不著卷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则称其集为十二卷。久无传本。今检勘《永乐大典》所载,裒而集之,附以其子所作年谱、行状,仍析为十二卷,适符原目之数。虽巳经割裂,未必无所残阙,然所佚似亦无多矣。枋尝从朱子门人度正、暖渊游,故集中与人往复书简,大都讲学之语。所谓皆明白笃实,不涉元虚。其《易象图说》一篇,多参以卦气纳甲之法,乃不尽与《朱子本义》合。案李性传《朱子语录序》,称诸书答问之际,多所异同,而《易》为甚。暖渊所录一编,与《本义》异者十之三四。枋殆述暖渊之所授,故持论不同欤。又有《与税与权论启小传》一篇,乃暮年所作,尤见其孳孳力学,至老不衰,于紫阳学派之中,犹不离其宗旨云。”

TOP

理学家阳岊

  阳岊(jié),号存斋,(阳枋之族侄)称小阳先生。四川铜梁人。师从两宋之际重庆地区理学大师谯定,有《易说》。(梓材谨案:大、小阳先生及韩礼部传,原与静清同卷,为《四明朱门学案》之一,谢山改定为《静清学案》,静清以上,并入是卷。)

TOP

杨春芳妻王

  杨春芳妻王,铜梁人。乾隆十七年,其家火,春芳卧病,王入户,负以行。火逼不能出,子女奔赴,皆死。《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十七》

TOP

义军首领韩法师

  韩法师(?——1337年),真名无文征,元代重庆路合州铜梁人。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年)聚众起义活动于大足铜梁间,号称“南朝赵王”,赵义军火焚铜梁双山。同年五月,起义失败,被俘就义。

TOP

太平天国名将李鹤飞

  李鹤飞,四川铜梁人。出生于书香官宦之家。幼年从师读书,生性聪颖,天资过人,尤好艺术,通音律善表演,能书会画,兼晓兵法,于川剧表演尤具特长。他擅长丑角,还常唱“小喉咙”(旦角)。
  1851年1月11日,举世震惊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9年四川爆发了蓝朝鼎、李永和农民起义。不久,涪陵刘义顺也发动白莲教起义,树起反清大旗。李鹤飞参加了刘义顺的起义军。为了庆祝起义的胜利,他在城内登台演川戏,扮女角。因父母反对,鹤飞决然离开了家,而且永远再没回去过。
  他随军转战,崭露头角。后来,因功提升为将,跟从忠王李秀成作战,屡次立功,闲余便登台唱戏,以娱三军。1860年,洋枪队和清军联合进攻青浦,李秀成率部御敌,大败敌军。李鹤飞枪法高超,在痛打洋枪队时,曾击毙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官卜罗德;率军活捉洋枪队副头子法尔思德;在1862年9月浙江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清兵的长刀正砍向太平军将士身上。曾国藩诱杀李秀成后,企图招降李鹤飞,他派人将李秀成的降书和自己的心意送到李鹤飞的牢中,要他弃"暗"投"明",改过自新。
  李鹤飞见到自己主帅的字迹,非常气愤和失望。他大骂曾国藩,誓死不降。曾国藩威逼利诱,玩尽伎俩,他却大义凛然,毫不动摇,始终保持着天国大将的英雄气概。曾国藩无可奈何,老羞成怒,下令次日将其斩首菜市口,时年不过三十。同李秀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详见:list.asp?unid=820

TOP

无穷大师田真法

  无穷大师,四川铜梁人。俗姓田,名真法。(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弃家来礼峨眉山,从通天和尚祝发受具。躬操苦行,忘身为法。募铸千手观音铜像,高12米,今废。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去京都奏请敕建大佛寺、慈圣庵。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示寂于延寿寺,世寿67岁。时归葬于万年寺前钵盂山。

TOP

拓宽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唐明荣

  唐明荣,四川铜梁人。云南大关云台山道士,法名江海移。清雍正年间(公元1725年-1735年),因不平于大关垴店主周氏把关敲榨往来客商百姓,并感于大关垴五尺道(南方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过于艰险,便募资改道。新道从云台山阴河洞绕拐,经常家岩、鸡冠石而上。工程中徒弟被石砸死,唐含泪不改初衷,历时数年始告成功。此路比原大关垴五尺道缩短了5里路程,且平缓易行,今人将其称为"江道人古道"。

TOP

晚清诗人冯蔚藻

  冯蔚藻(1859—1884),字鉴莹,号鲁溪,四川铜梁县(今属重庆市)人。曾受业于成都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早逝。有《镜月轩诗存》一卷。

TOP

为官清廉的彭荩忠

  彭荩忠,原名世忠,字端笏,铜梁县关溅场(今少云镇)人。其先祖自湖广永州府祁阳县(今属湖南祁东县)入铜梁关溅河(今琼江)。祖宗绪监生,直爽重义。嘉庆初,白莲教扰境,筑寨于关溅溪之北,民赖以安。父仲扬邑文生,鲁而好学,性孝,置义塚埋孤贫。叔清琏邑增生,有义行置关溅渡。工书法,喜游咏,有《灵台诗集》传世。
  荩忠自幼受祖、父、叔影响教诲,少有大志,勤学苦读,记忆非凡,及长中道光甲午科(1834年)举人,以大挑,历署云南岄峨、弥勒县事,寻补宜良知县。荩忠性情温和为人有慈爱之心,每次断狱不轻易用刑,注重证据,杜绝错案的发生。荩忠善文词,时林则徐任云贵总督见其文,大奇之,课士衡文之必以属。咸丰乙卯(1855年)充内收掌,所著《拟程》,海内服为钜手。丁已(1857年)调理四川泸州铜局,积劳成疾卒于任。为官清廉,囊空无一物,葬关溅青草山,遗稿曰《石仓山房》。

TOP

清代勇士任思钲

  任思钲,小楼其号也,铜梁县人。幼得岳武穆易筋经功,留心兵家言。时值滇匪蠢动,常以兵法部勒子弟,连封团练多延为教习,受业约数千人。由是忌之者,遂流言小楼蓄异志。咸丰庚申(1860年)七月,张、蓝诸逆,渡江东来,当道各县,皆倚小楼为长城,札委督团堵御,扼大足之玉口凹(今大足玉龙镇,古镇已整体搬迁),遏贼东下,调各邑诸团未至,同事者因而妒之。小楼孤立,惟率及门子侄数辈,枕戈杀贼于唐家坝。二十一日,侦卒值雨,谎报贼他去,小楼闲卧村店中。贼冒雨太至,兵勇瓦解。及门,伍云楼启关中鸟铳,小楼仓率觅一矛,刺杀数十贼。次子长超,持短兵随,冲突贼中,贼目张三千岁、邓五百斤者,骁悍素著,小楼已刺杀张贼。邓贼恃勇拒战,小楼矛连刺不入,知裹重甲,乃尽力一矛,贯透后心。而邓甲系竹片,滞矛不脱,遂脚击尸飞,带矛堕地,惟持一柄。群贼攒攻,柄又数折,白战夺盾。久之,从者死逸殆尽,子亦伤亡。大雨如注,目不及睹,田塍崩坍,小楼陷泥淖中,胁中矛死,贼亦溃走。乡人觅尸归葬,已逾十日,颜色如生。贼震其名,不知已死。一夕大风,声如万马腾嘶,贼营争传任小楼至,自相践踏窜去,铜梁赖以安堵。其弟子协团剿贼,以军功著者甚众。
  余浒村曰:“近阅邸抄,光绪二年九月,御史吴鸿恩,奏称咸丰十年十一年,贼匪三次窜扑四川铜梁县城,均经解围。当贼围城时,望见城上旗帜林立,定有神助。请旨饬查,颁发关帝庙匾额,并加该县城隍神封号。奉旨著四川总督查明具奏。然则贼闻风声马腾,自相践踏窜去,虽由小楼之余威有以慑之,不可谓非神助也。按《永川续志》小楼生长永川,移居铜梁,死难大足,今子孙现居丁家岩(今璧山丁家)老宅。没后诸绅具报请恤,已崇祀铜邑昭忠祠,而永川实为所生之地。论者谓小楼不死,得行其志,以之办贼,或不至如此猖獗也。”

TOP

河南巡抚胡尧臣

  胡尧臣,安居县(现铜梁县安居镇)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任淅江佥事。时总督胡宗宪将杀淳安县令海瑞,尧臣向宗宪从容进言说:“海瑞不善于侍俸上官,论其政事,古代为政最好的官也比不过他。”宗宪认为有理,杀意乃消,淅江盗贼江天祥为乱,尧臣把他捉来杀掉,有功升任湖广参议,掌握兵备。又擒杀了巨盗赵朝胜,事闻于朝,迁升副使。任淅江布政时,海盗王直招集倭寇,联舟岛屿,与内地奸民勾通为患,尧臣以计招讨,依法惩处了首要分子,官拜副都御史,至河南巡抚。后辞官回乡,深居简出,待人以礼,人称“石壁先生”。
  万历十六年(1588年)曾作《圣水寺灵异记》(圣水寺,在安居城北五里,宋建,元明屡有培修),详细记载了一次求雨的过程。

TOP

湖南龙阳知县高承元

  高承元,字龙堤,铜梁人。康熙丁酉举人,曾任湖南龙阳知县。康熙五十六(1717)年左右为铜梁县巴岳山顶元天宫写有《修元天宫真武殿记》,对巴岳胜景作了精彩描述。

TOP

工部主事何明璋

  何明璋,字晓林,铜梁蒲吕人。因其天资过人,学力独到,时文能夺江浙八大家席。清光绪元年中举人。后任工部主事营缮司行走,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处长职务,因其才华出众又公正廉洁,深得皇帝喜爱。后因其生病致死,皇帝悲痛之余,连下三道圣旨(圣旨被何宇书老人保存至今),重重嘉奖其亲属。

TOP

监察御史陈价

  陈价,重庆府铜梁县人,匠藉。州学生,四川乡试第二十四名。正统四年(1439年),参加己未科会试,得贡士第三十五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十二名。
  初任临湘县知县,兴学劝农,政绩卓著,曾任河南巡按监察御史、陕西巡抚陕西都御史、甘肃巡抚宁夏都御史等,累官至资政大夫、都察院御使。成化三年(1467年),受满四之乱牵连,贬居赤水。
  为人谦谨和易,胸次洒落,诗文流利典雅,名实茂著,有诗文藏于家,弟陈侨、子陈揆,相继登科。
  陈价,字维藩,四川铜梁人。进士。官按察使副使。(《江西通志··秩官》)
  陈介,铜梁人,正统中知临湘县,兴学劝农,政绩茂著,在官六年,岁歉,上疏乞宽租,章数上,诏蠲之。县有舟丁六百戍江淮,后重率多逃亡,介又奏免百人,政绩称最。(《大清一统志·岳州府·名宦》)
  按:陈价,一作介,玠。曾官河南巡按监察御史(《河南通志·巡按监察御史》),成化年间官陕西巡抚陕西都御史(《陕西通志·巡抚陕西都御史》)、甘肃巡抚宁夏都御史(《甘肃通志·巡抚宁夏都御史》)。“累官至都御史,历任三十余年,名实茂著,有诗文藏于家。弟侨,子揆,相继登科。”(《四川通志·重庆府·人物》)

TOP

副都御使陈揆

  陈揆(1440~?),字季同,重庆府铜梁县人,陈价子。国子生,四川乡试第四十一名,成化五年(1469)二甲第七名进士,官至副都御使。

TOP

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高启愚

  高启愚,字敏甫,四川铜梁人。进士,万历十一年由国子监祭酒升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本年转左。(《礼部志稿》)万历十一年以礼右侍兼读学。(《弇山堂别集·翰林诸学士表》)万历十一年改任。(《弇山堂别集·国子祭酒年表》)万历十一年任右,转左,削籍。(《弇山堂别集·礼部左右侍郎》)
  按:高启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罪惟录·神宗显皇帝》云:“词臣高启愚主试应天,曾命题‘舜亦以命禹’,遂妄传江陵堂悬舜禹授受图,为启愚所献。而御史丁此吕复追论科场事,谓高启愚以舜禹命题,为居正策禅受,尚书杨巍等与相驳,此吕出外,启愚削籍。”(《明史·张居正传》)

TOP

云南阿迷州知州李第

  李第,字道生,号三溪。先世于元末避乱入蜀,居铜梁,是为铜梁籍。以拔贡授云南广通尹,累官阿迷知州。在广通、阿迷,重农、倡儒学、建学堂、拒贿赂,有”滇南良牧“之誉。生于弘治九年(1496年),卒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享年六十五。与夫人丁氏合葬于铜梁城东。《明奉训大夫云南阿迷知州三溪李公墓志铭》及《丁氏墓志铭》今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嘉靖丁未,李公来尹兹邑,……乃捐俸先倡,邑之人士感激公义,各输助有差,计得二百余金。……呜呼,自建学至今几二十年,邑之籍是称士者若干人,何当时踊跃请建于前,卒不能伐石以记创置者之本末于后乎?……李公名第,字道升,别号三溪,四川铜梁人,余之先生也,令广通九年,有惠政,迁阿迷州守,寻致仕归。”(《云南通志》张佳胤《创建广通县学记》)

TOP

贵州思州知府李仕亨

  李士亨,铜梁人。号竹野,由举人仕至副使。通籍二十年,夫人两承恩为命妇,服止布素,课诸子,名之曰养德、养志,后二子捷南宫,人皆谓清白吏。子孙自是昌大云。(《四川通志·重庆府·人物》)万历中令善化,时遭旱疫,捐俸,煮粥施药,力请蠲赈,尤惓惓兴学造士,内擢主政,贫不能治装,民勒石建祠以祀。(《湖广通志·长沙府·人物》)后出知思州府,置田赡士,赈恤孤贫,惠爱为多。历副使。(《嘉庆重修一统志·重庆府·人物》)
  按:《四川通志·选举》李仕亨,嘉靖年举人。“万历中知善化县,时遭旱疫,仕亨斥俸缗,给饘粥药饵,又力请蠲租赈恤,得报可,置义冢以掩胔骼。”(《大清一统志·名宦·长沙府》)“万历间知(思州)府,置田赡士,赈恤孤贫,惠爱为多。”(《贵州通志·秩官·思州府》)其为“副使”,在贵州,见《贵州通志·秩官·副使》。

TOP

元代进士赵春时

  赵春时,(元)铜梁人。善属文,举进士第(科期无考),官御史,寻谢归,读书罗睺寺中不出。

TOP

唐太常博士闾邱均

  闾邱均,铜梁人(一说合川人)。唐高宗李治(650-683)在位时举进士。武则天即皇位后(684-702)官博士。以诗书文章著称,与陈子昂、杜审言齐名。后削发为僧,居铜梁山50年乃去。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经合川时,作诗《赠蜀僧闾邱师兄》五言古风一首。闾邱均又以善书画名极一时,所书《东蜀牛头山瑞圣寺碑》、《滇南爨王墓碑》、《刺史王任求碑》等,被誉为当时绝笔。杜甫评其书法云:“世传闾邱笔,峻极逾昆仑。凤藏丹青暮,龙去白水浑。青荧雪岭东,碑碣旧制存。晚看作者意,妙绝于谁论?”。

TOP

明光禄寺正卿、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李养德

  李养德(生卒年不详) ,字涵初,铜梁东郭乡人(今重庆市铜梁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未科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历任工部屯田司主事、员外管宝源局、营缮司郎中、光禄寺正卿、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崇祯时因附魏忠贤,论徒三年,赎为民者。
  李养德文思敏捷,办事干练,操守廉洁,老成持重。著有《秋英墅诗》十三卷,崇祯年间卒于家。今铜梁县博物馆藏有南郭乡出的土“工部尚书李养德印”。
  父李仕亨,号竹野,由举人官至云南按察使。通籍二十年,夫人两承恩为命妇,服止布素,课诸子,名之曰养德、养志,后二子捷南宫,人皆谓清白吏。子孙自是昌大云。万历中令善化,时遭旱疫,捐俸,煮粥施药,力请蠲赈,尤惓惓兴学造士,内擢主政,贫不能治装,民勒石建祠以祀。后出知思州府,置田赡士,赈恤孤贫,惠爱为多。
  弟李长德,字守初,同榜第三甲进士,历兵部职方司郎中,文林郎、江西抚州府推官、礼部仪制司郎中、长沙知府。著《治谱》。
  孙李之韡,顺治八年(1651年)四川乡试解元,顺治十五年知绩溪县,发奸摘伏,胥吏畏若神明。海寇告警,百计抚辑,民咸安堵,去之日止行囊三肩。

TOP

翰林曾毓璜

  曾毓璜(1788-1853年),原名闻省,字小坪,铜梁安居人(安居镇油房街175号为其故居)。幼家贫,苦读书,七上春宫始第。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丙戌年任云南罗次知县,后署路南州、蒙化,擢景东道同知。在景东期间,捐俸办学,选拔青年入学,尽心指导,对成绩优异者给物质奖励,景东读书人逐日增加。庚子年以父忧归。曾毓璜之子曾可传廪贡,候选教谕,曾以传增生、廪生;孙曾纪中附生,曾纪平同治丁卯举人、知县。

TOP

进士帅祥

  帅祥,字履卿,安居(今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人。明隆庆五年(1571)以进士任渭南知县。性格平和,体贴百姓疾苦,催赋不急;遇有灾情,力请上司免民赋税。审案认真,无有冤抑。他对有才能的人,态度和蔼,乐意接近。督抚与催茶御史发生纠葛,明穆宗的特派大员命帅祥去处理。他任职三年,调离时,将100两白银献给本县。后来,升任云南按察御史,又任山东布政司参政。官至陕西巡抚。

TOP

宋蜀举首阳恪

  阳恪,合州巴川(今铜梁县)人。易学家阳岊之子。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为蜀举首,仕履不详。著有《春秋夏时考正》二卷,今佚。据元人程端学称,其说以为《尧典》定时成岁之后,四时十二月之序一定不移,虞、夏、商、周皆因之,至春秋则时皆夏正之时,月皆夏正之月。《四川通志·著作》有载。

TOP

江苏新阳知县张衡猷

  张衡猷,铜梁县人。少颖异,博极群书,沉酣经史。事继母以孝闻。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江苏新阳(今昆山)县知县,治政严明,廉洁自持,宽厚仁恕。三十九年(1774)充江南乡试同考官,所得多江南名士。后以失察书役罢官,贫难就道,同官捐资助归里。合州人士闻衡猷学问渊博,聘修《合州志》。寻染疾卒,年五十八岁。著有《问滨余草》、《濮西草堂文集》、《聊复存稿诗集》行世。《铜梁县志》有传。

TOP

陕西佛坪厅同知刘烘

  刘烘(生卒不详),字汉楂,四川铜梁人。监生。
  清光绪八年(1882)夏,由军功保举为佛坪厅同知。任职间,于光绪八年(1882)重修厅城外东北角护城河堤;并在厅城和东南西北四乡建义仓16所,储稻谷1125石,苦莜2040石,为民备荒。
  光绪九年(1883),重修迎秀书院、文昌祠和厅署二、三堂及左右厢房;到任后,即寻找本地资料,广泛向老人征询查问,搜集资料,经一年时间,于光绪九年(1883)秋,编纂成《佛坪厅志》。

TOP

户部主事冷遂南

  冷遂南(1405~?),字光远,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人。宣德四年(1429年),四川乡试解元。宣德五年(1430年),参加会试,得贡士第五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十名。官至户部主事。

TOP

广西按察司佥事潘洪

  潘洪,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明宣德八年(1433)三甲第32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子监丞。正统十四年(1449),擢升监察御史。景泰四年(1453),擢升广西按察司佥事。

TOP

湖广巡抚王俭

  王俭(1410~?),字用节,民籍,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年)进士,官至湖广巡抚、左佥都御史。

TOP

云南提刑按察司佥事曹辅

  曹辅,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曾任云南提刑按察司佥事,昆明妙高寺内明代天顺四年(1460)立“继喜亭记碑”曾篆额留名。弟曹卿。

TOP

监察御史曹卿

  曹卿(1431~?),字廷爵,重庆府铜梁县人。国子生,四川乡试第十九名,明天顺八年(1464年)三甲第96名进士。成化九年(1473),任监察御史。成化十年(1474),坐奏事不实,贬谪为邳州(今属江苏徐州)判官。但曹卿并不以贬职而怠工,修学校及州署,兴利除害,百废俱举。迁潞州(今山西长治)知州,祀名宦。邳州以判官之职入祀名宦,只有他一人。曹卿事迹载入《邳州志》、《淮安府志》。《邳州志》赞道:“苟能其官,官无大小,不虚也”。

TOP

刑部主事张纯

  张纯,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三甲第79名进士。景泰元年(1449),擢刑部广西司主事。景泰四年(1452),丁忧服阙复职。

TOP

浙江布政使莫仲昭

  莫仲昭,重庆府铜梁县人。军籍,明朝洪武年间以国子生入仕,才能超群,曾任参议,官至浙江布政使。其孙莫昌,官至陕西右参议。

TOP

陕西右参议莫畅

  莫昌(1421~?),字隆远,重庆府铜梁县人。国子生,四川会试第三十三名,天顺八年(1463)三甲第一百一十二名进士,曾任南京户部郎中,成化十七年(1481)擢陕西右参议。

TOP

监察御史王亿

  王亿(1431~?),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人。国子生,四川乡试第三十六名,会试第273名,明成化二年(1466年)三甲第202名进士,曾任监察御史。
  成化十三年(1477),因多年无法升迁,于是与戴缙等人依附宦官汪直,进言称汪直为官“直釐奸剔弊,允合公论”、“汪直所行,不独可为今日法,且可为万世法”,并请求恢复西厂。明宪宗大喜,并恢复西厂。王亿因此擢升湖广按察副使。
  兄:王纲,曾任巴东县儒学训导。
  兄:王俭(1410~?),字用节,巴东县学生,湖广乡试第十九名,明正统四年(1439年)第二甲第25名进士,曾任左佥都御史。
  子:王宾(1453~?),字时旸,县学增广生,四川乡试第10名,会试第128名,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第三甲第193名进士。

TOP

翰林院检讨谭溥

  谭溥(1461~?),字德周,民籍,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四川乡试第四十一名,会试第十四名,明弘治三年(1490)第三甲第199名进士。
  弘治六年(1493),与路麟、徐浤等共十名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分侍诸王讲读。路麟就任,而徐浤等九人认为王府人员冗余,请求别有任用,吏部尚书耿裕把奏章扣留下来。徐浤等人再次上奏争辩,耿裕不听,于是明孝宗下令审查事情原委。谭溥等再次上奏吏部郎中贡钦铨选不公,希望以这个理由进行解释,又偷偷署上路麟名于疏中,连累路麟一并审讯。徐浤等承认诬告,以诋毁大臣的罪名,照前例贬谪为民。
  父谭锦,曾任教谕。

TOP

云南巡抚梁珠

  梁珠,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弘治己未第三甲进士,由大理寺寺正,曾正色喝斥阉宦刘瑾,出任大理府知府,廉正有干济。吏部考察官员,因忤逆使者,被迫辞职归乡。正德年间刘瑾伏诛,升云南巡抚,诏下而卒,追赠后职。葬于县南二十里,今呼梁家坟。
   孙梁栋,字用隆,嘉靖乙卯举人,授隆德教谕,迁潜江知县,以治行擢沅州知州。地瘠,困于征敛,且杂苗俗,栋条上便民十二事行之,州用大治。迁嘉兴同知,海塘溃,监司以栋才,檄董其役。取石于吴,日夜一舸浮震泽汹涛中,八月塘成,以劳得疾,致仕归。

TOP

户部郎中张腾霄

  张腾霄(1461~?),字凤骞,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人。军籍,四川乡试第42名,会试第157名,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二甲第79名进士。 曾任户部郎中。正德五年(1510),任贵州按察司佥事。正德十年(1515),被贵州巡按御史刘士元参劾,纵容子女受贿土官而罢官。

TOP

贵州按察副使舒表

  舒表(1469~1528),字民望,又字国中,号月川,灶籍,四川省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国子生,四川乡试第四十二名举人,会试第八十一名,明弘治十八年(1505)二甲第83名进士。授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正德十一年(1516),担任陕西按察司佥事。正德十六年(1521),担任贵州按察副使。为官吏治精明,卓有治声。

TOP

监察御史高懋

  高懋(1491~?),字惟德,号赢山,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县学生,四川乡试第48名,会试第313名,嘉靖八年(1529)第三甲第135名进士,由行人擢监察御史,论列有声,常按九江、两浙,所至振肃风纪,多异绩。迁湖广副使,兵备辰沅,苗为寇,设方略,解五砦之围,斩首千级,地方安堵。晋贵州参政,遂谢政归里,淡然有山水之思遂不复出。子高启愚,嘉靖乙丑年进士。

TOP

陕西巡抚佘自强

  佘自强,《四川总志》、《顺天府志》作余自强,字健吾,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中宪大夫、延绥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政声翕然,著有《治谱》一书,今有“佘自强撰明崇祯十二年呈祥馆重刊本”,收录《历代珍稀司法文献》。子佘昌祚,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官至顺德知府、刑部河南司郎中。

TOP

吏部郎中陈显道

  陈显道,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三甲第171名进士。历任吏部稽勋司主事。万历四十年(1612),任吏部验封司主事。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因事罢官。

TOP

太仆寺少卿胡继升

  胡继升,四川重庆府铜梁县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甲第205名进士。万历四十四年(1616),任江西道御史,巡盐两浙。天启元年(1621),巡按真定。历任河南道御史。天启三年(1623),升任太仆寺少卿。

TOP

太仆寺卿晏春鸣

  晏春鸣,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进士第三甲第77名。天启元年(1621年),选试御史,同年六月,授广东道监察御史。天启七年(1627年),上奏请求对广东税制改革,以解决辽东兵饷。崇祯元年(1628年),免除职位。崇祯二年(1629年),升任山西副使。同年四月,崇祯帝和内阁调查天启七年宁锦之战后冒功的阉党人员,晏春鸣被免除加衔。崇祯三年(1630年),升任为陕西右参政(从三品)。官至太仆寺卿。

TOP

刑部都给事中佘昌祚

  佘昌祚,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第三甲进士,官刑部都给事中,因忤冢宰王永光,外转顺德知府。父进士佘自强。
  《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八》(遗逸二)记载李世熊: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元年副榜,以兴化司李佘昌祚得其文,争元于主司弗得,袖其卷去,曰:“须后作元也。”

TOP

上海知县陈四宾

  陈四宾,字逵门,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天启五年(1625)第三甲进士,天启五年(1625)至崇祯元年(1628)任上海县知县。

TOP

福王政权给事中徐方来

  徐方来,四川重庆府合州铜梁县人。明崇祯十年(1637)三甲第192名进士。清顺治二年(1645),授南明福王政权给事中。豫亲王多铎南下江南,福王政权覆灭,随赵之龙等人在南京降清。

TOP

荆州同知向时鸣

  向时鸣,字鹿岑,重庆府铜梁县人。幼失怙,家贫,投靠胞兄向时熙读书,入县庠生。
  咸丰十年(1860)协同刘仲凡办理精锐营团务,抵御李蓝起义义军,陡沟子(铜梁石鱼场附近)之役负伤,未中要害得免未死。
  同治三年(1864)四川乡试举人。同治四年(1865)三甲64名进士。以知县分派湖北,历署潜江知县,襄阳知府,寻补竹溪实缺,调署黄陂,升任荆州同知,皆有政绩。鄂人至今犹颂德政。署襄阳时,李鸿章、傅相统师入秦过襄,见向时鸣所书行辕楹联,大喜曰:汝真名进士,如此好笔墨,愧我不克当耳。卒后葬于铜梁县转龙乡(今铜梁区围龙镇)。
  著述有《芝麓山房诗文》、《联语》等。不囿于时文,见解学力在吾邑科甲种允称上品。同治三年(1864)撰写《彭义士墓志铭》;同治四年(1865)撰写《修黎市桥碑记》;同治八年(1869)撰写《重修武庙记》、《孝子顺孙序》。

TOP

《铜梁县志》主编陈昌

  陈昌(1828~1914),名世五,重庆市铜梁县巴川镇人。清同治三年(1864)中举,同治十三年(1874)中进士,任礼部主事、仪制司行走(正六品)。后调甘肃,历任两当、高台、皋兰等县知事,均有政绩。光绪十一年(1885)四月,任安化知县,设塾署中,口授指画,寒暑不辍,并招徕蜀民,垦荒耕种。
  后升任丹噶尔厅同知,因父死守孝回乡,任巴川书院讲席。三年服满,调任山西浑源知州。清末还乡,热心地方文化事业,创立宾兴局(古代地方助学助考机构),培养人材。改建明月桥,以避灾患。
  主编《铜梁县志》十六卷,著有《霆军纪略》、《染学斋诗文集》,《仄韵声律启蒙》、《皇朝职官韵略》等书传世。《霆军纪略》记载了鲍超和晚清湘军主力之一霆军的战斗经历,按年份编写,条理清晰。

TOP

五品同知姜子成

  姜子成(?~1886),名清甲,字佐卿,重庆府铜梁县土桥场(今重庆市铜梁区土桥镇)人。
  清同治六年(1867)以府案列入首,进学馆为庠生。同治十二年(1873),列选拔贡。同治十三年(1874)入京,考取景山官学汉教习。时值翰林吴鸿恩执教观善堂,见姜子成文章奇特,拔置第一,乃亲见之,执手欢然曰,小子能如此,吾蜀固大有人在也。勉之!吾当为退避三舍矣。姜子成逊谢,益谨讷力学。
  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成为翁同龢的学生。光绪六年(1880),跟随翁同龢游南北,揽大江大山之胜。便道归里,作《闲气集》。
  光绪九年(1883)三甲24名进士。签分浙江知县权署浙江全省硝磺(制炸药的主要材料)事宜,加五品同知衔。到任月余,丁父忧回籍。
  光绪十年(1884),县人请姜子成主萃英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又主玉堂书院。勤敬精敏,午夜寒灯,巡视、删削,略无倦容。固以积劳成疾。
  光绪十二年(1886)二月卒于家中。撰有《育婴堂神像记》。

TOP


军政党团

中顾委委员李丰平

  李丰平( 1912.1.10~2008.3.28 ) 重庆铜梁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中央宣传干事,上海反帝大同盟青年部部长,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部秘书、巡视员,共青团区委书记。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陕北公学党总支书记,中共潢川中心县委书记,黄梅地委临时工委书记,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政治委员,中共鄂豫皖区委民运部副部长兼中共立煌市市委书记,中共皖鄂边省委书记,无巢地委书记。皖南事变后,任中共皖江区委社会部部长兼皖江行署公安局局长,新四军第7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参加1943年春皖中反"扫荡",1945年淮南津浦路西反顽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省公安局副局长,昌潍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鲁中南区党委社会部部长兼行署公安局局长,中共浙江省委社会部部长,杭州市军管会公安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公安厅厅长,浙江省副省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务书记,浙江省省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顾委委员。
  详见:list.asp?unid=821

TOP

为国军安排作战计划的共产党员郭汝瑰

  郭汝瑰,又名郭汝桂,1907年生,四川铜梁永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二十军连、营长。1931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回国。1935年毕业于陆军大学,后留校任教官。1937年后,任第十八军师参谋长、第五十四军参谋长、第二十集团军参谋长、第七十三师暂编第五师师长。参加了淞沪抗战、武汉会战和长沙第三次大捷。1943年毕业于国防研究院。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英国大使馆陆军副武官,军政部军务署副团长兼国防研究院副主任,国防部第五厅、第三厅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徐司令部参谋长,第七十二军军长,第二十二兵团中将司令。1949年12月,在四川宜宾率第七十二军起义。后历任川南行署委员兼交通厅厅长,军事学院合同战术教授会教员、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副处长,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是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0年4月再次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2月杜聿明在北京临终时郭去医院探望,杜问郭“小鬼(郭汝瑰被称作郭小鬼),当年你是否为共产党做事?”郭答:“光亭兄,我们只是见解不同,守江必守淮呀!”郭否认自己是贰臣,称一生从未改变过信仰。主编有《中国军事史》,著有《郭汝瑰回忆录》。
  在国共两党的大决战中,郭汝瑰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许多极其重要的军事情报。1949年12月11日按刘伯承指示率万余人在宜宾起义投共,使蒋介石据守西南,东山再起的美梦化为泡影,令蒋顿足捶胸:“郭小鬼,你坏了我的大事!”。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则称郭为“最大的共谍”。
  郭汝瑰将军有一女一子。1997年,女儿郭相慰从南京到重庆祝贺父亲九十大寿,与弟弟郭相操陪伴父亲度过一段全家团聚的日子。辞别返宁时,郭汝瑰爱女心切,坚持要亲自送女儿去重庆江北机场,不幸中途发生车祸,抢救无效,于1997年10月23日逝世,走完了他传奇、曲折而瑰丽的人生。
  详见:list.asp?unid=101
    list.asp?unid=824

TOP

陆军上将郭汝栋

  郭汝栋(1889-1958),字淞云,四川铜梁县永嘉乡人,郭汝瑰的堂兄。早年曾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加入敢死队,参与重庆起义.1912年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工兵科学习,毕业后,于1914年在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屡立战功。1926年响应北伐,奉派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9师师长。1931年升任陆军第43军军长,1935年4月,授陆军中将。1936年,驻防黔南,抗战爆发,由贵州都匀、独山一带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后他因患病辞职,回四川休养。先后担任川鄂边防军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第四十三军军长,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1945年9月,授陆军上将。1958年在成都逝世。

TOP

乐山市人大常委研究室主任李丹

  李丹,汉族,1958年生,重庆铜梁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原任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副主任,2006年4月任乐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TOP

武警中队长刘红春

  刘红春,重庆铜梁人,1995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川藏公路养路武警四支队中队长。以最普通的公路养护,实现他远大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以最高票当选武警部队“第七届十大忠诚卫士”。

TOP

高级政工师陈卫东

  陈卫东,男,1968年5月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高级政工师。历任嘉陵工业有限公司社保中心副主任,现任嘉陵工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本公司监事会副主席。

TOP

七台河市委书记高志杰

  高志杰: 1956年1月生,汉族,四川铜梁人。1971年3月参加工作,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黑龙江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现任市委书记。

TOP

解放军少将周良柱

  周良柱,男,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0月1日出生。高中毕业后先后当过工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1977年考入湖南大学,1981年12月毕业于该校并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6月赴法国留学,就读于法国即格道克科技大学电子中心,先后获得DEA文凭和博士学位。1986年7月学成归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系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长。少将军衔。他在数字信息处理,尤其是基于W3I的高速实时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机应用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在国外留学期间,其研究成果分别被法国国家科研上心振荡器物理、测量实验室和法国SenaAnslll eerL4公司所采用。回国后,先后参加了国家“七.五”重点项空“磁《管雷达接变频和动目标检测兼容技术”科研任务,承担了“FFT弹道分析仪”的研制任务。主持完成了多功能MTD处理机的设计与试制工作。他先后在国际会议、国内会议及刊物上发表4篇论文,出版了约33万字的《VDel和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一书。

TOP

刑警队里的辣妹子袁玲

  袁玲,女,汉族,重庆铜梁人,1966年出生于教师家庭。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同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四川省铜梁县公安局、天津大港公安分局任刑警队技术员,刑侦四大队队长等职。
  参加工作以来,袁玲在被视为“女性禁区”的刑警队里,以精湛的业务技能、泼辣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工作精神赢得了“刑警队里的辣妹子,工作中的拼命三郎”的外号。她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地为公安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她先后一次荣立二等功一次,两次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1994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995年被天津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评为“全国警界女十杰”,并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TOP

国军中将杨麟

  杨麟(1903~?),四川铜梁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父兄从政,先后任四川莱(荣?)县知事,家境富裕。教会小学及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毕业,上海复且大学文科肄业。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中央军校经理研究班肄业。1921年由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萧参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四川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谢持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同年11月毕业。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和第一、二次东征。历任军校教导一团第三连见习官、代理排长,第四期入伍生团第九连副连长。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九连连长,中央教导一师营长、团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中校秘书,军政部粮秣司处长、副司长,军粮总局中将局长,国防部后方勤务司令部参谋长。1946年7月退役。

TOP

少将副师长鲁伯言

  鲁伯言,四川铜梁人。国军第79师副师长,少将军衔。1949年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起义。

TOP

空袭日本本土的领航员雷天眷

  雷天眷(1911~1942),别号承庥,重庆铜梁人,早年学习于吴淞商船学校,1932年12.8事变中学校被日机炸毁,乃转学到航校学习飞行。雷天眷思想激进,求战复仇心理极为旺盛。1937年8月14日下午,中国空军第2大队6架诺思罗普轰炸机,各携带800磅炸弹一枚,前往钱塘江口轰炸日本军舰。雷天眷做为分队长祝鸿信的后座的轰炸员执行此次任务。但索敌未果,返航经过上海市区时,本来就一肚子不甘心的雷天眷左倾激进思想突然爆发,痛恨上海这个“帝国主义冒险家的乐园”及跑马场这个“赌博和剥削的场地”,于是没有得到机长的许可,悍然将炸弹丢在了大世界泄愤。炸弹落在公共租借与法租借交界的繁华的大世界十字路口。一阵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血肉横飞,周边行人被炸伤亡达400余人。
  为掩盖真相,中央社发表新闻说是为执行任务时被敌高炮击中炸弹架而坠落炸弹者。蒋介石后电责2大队队长孙桐岗治军不严记大过2次,留职察看,戴罪立功(1949年孙任国民党空军供应司令部司令去台湾)。雷则押南京军法庭入狱,1938年由空军毛邦初、王叔铭等向蒋介石请,才准予雷前往戴罪立功,参加了徐焕升的“人道远征”,算是戴罪立功(作为“纸片轰炸”时1404号机领航员)──
  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空袭日本本土,这就是被称为“人道远征”的“纸片轰炸”。著名的空军14大队队长徐焕升指挥了这次向日本撒传单的任务。这次冒死出击的共两个机组8名飞行员,他们是:徐焕升、佟彦博、苏光华、蒋绍禹、陈光斗、雷天眷、吴积冲、刘荣光。
  1938年5月19日23时48分,两架装满各种宣传传单的飞机起飞,5月20日凌晨2时25分,以3500米高度飞临日本长崎上空,撒下了第一批传单。3时45分,双机编队到达福冈上空,在撒下传单的同时投下了照明弹。4时32分,编队飞越九州上空,第三次撒下传单。飞机在日本长崎、福冈、久留米、左贺及九州各城市总共投下传单100多万张。之后,飞机掉头向西沿原路返航。5时23分,双机编队完成任务后顺利飞到公海。8时48分,佟彦博在玉山机场降落,徐焕升9时24分在南昌降落。两架飞机在机场加油后再次起飞,于11时13分在武汉上空会合后,安全降落汉口机场。至此,第一次远征袭击日本本土胜利完成。
  这次被称为“纸片轰炸”和“人道远征”的空袭,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5月22日,周恩来等代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办事处亲自到空军司令部,对凯旋的空军人员进行慰问,并敬献锦旗两面,上面各写着“德威并用,智勇双全”和“气吞三岛,威震九洲”八个大字。周恩来还发表了讲话,并与徐焕升和佟彦博合影留念。
  1942年11月1日,雷天眷驾驶C53大达机送款至敌后苏鲁战区于学忠总部,寻遍目标无着,原机回航至兰州,适遇停电,机场夜航设备改用灯号,不幸失事殉国。雷天眷与其他两位吴淞商船学校校友傅啸宇、梁添成烈士的英名镌刻在南京紫金山麓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

TOP

合川市政协副主席马德禄

  马德禄,男,汉族,1944年7月生,重庆铜梁人,初中,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合川市委主委,合川市政协副主席。
  1964.08--1984.04 铁道部五局四处工作,先后当工人、质管科工作员、发包工程办公室干事
  1984.04--1992.05 民建合川县委工作,先后任秘书、副主委
  1992.05--1993.03 合川县(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1989.09--1992.11兼任合川县工商联副主委)
  1993.03--1995.03 合川市政协副主席、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1995.03--1998.03 民建合川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市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1998.03-- 民建合川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

TOP

消防英雄江春茂

  江春茂,男,1980年3月出生,汉族,重庆市铜梁县人,1999年12月入伍,200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武警衡阳市石鼓消防中队二班班长。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受嘉奖。在扑救衡州大厦“11.3”特大火灾中,20名消防官兵整体坍塌的大楼掩埋殉职,江春茂被掩埋达27个小时,唯一奇迹生还。江春茂荣立一等功,并被选送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消防指挥专业深造。

TOP

“优秀消防卫士”彭汝攀

  彭汝攀,男,汉族,1982年生,重庆铜梁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99年入伍,现任常德支队武陵中队班长。该同志业务技能突出,先后4次在支队大比武和岗位练兵竞赛中夺得第一名,连续五年被评为“训练标兵”和“技术能手”,荣立三等功3次。入伍六年,他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近1000次,排除泄漏险情11次,救出被困群众80余人。特别在扑救常德“12.21”桥南大市场特大火灾中,他充分发挥骨干作用,与战友连续奋战11个多小时先后救出49名被困群众和被倒塌建筑掩埋的益阳支队战士叶虎,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2005年7月,被评为全省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第七届“优秀消防卫士”。

TOP

河南六建建集团党委书记黄一飞

  黄一飞,男,重庆铜梁人。生于 1959年1月,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国家一级项目经理,洛阳市科技专家。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2000年任河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4年7月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成立,任理事会主席。2004年底河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改制为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后,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黄一飞同志任河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经理后,公司施工产值由 2000年3亿元左右发展到2004年产值超10亿,由以往连年亏损到连年赢利并递增,河南六建于2002年率先在全国施工企业中贯彻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并取得认证,进一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2000年以来,河南六建多次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安全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科技示范先进企业等荣誉。公司承建的河南省邮电管理局1#高层住宅、洛阳市国税局综合楼、河南省邮电局邮电生产营业住宅综合楼等三项工程先后获2000、2002、2003年度中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承建的洛阳七二五所科技大楼和洛阳国税局综合楼先后被评为2002和2003年度全国用户满意工程。他本人先后被评为2000年度河南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个人;2003年度全国、河南省优秀施工企业家;2001-2003年度河南省优秀建筑企业经理;并为2001年度第五届中州城市科学奖“建筑奖”获得者和 2003年度洛阳市首届创业企业家。
  

TOP

云南省高院审判员罗德银

  罗德银,男,1937年9月31日生,重庆市铜梁县人。云南省法官协会秘书长,省高级法院审判员,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理事。在任法官期间,公正办理刑事案件千余件,曾获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奖励。学术上,专著3本,主编3本,组织和参与编著法律书籍10余本,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事迹,先后载入《中国法学家辞典》、《中国写作教育家·重要学术观点荟萃》、《云南专家学者辞典》等典籍之中。

TOP

革命党人刘赓唐

  刘赓唐(1884--1957),字祖章,铜梁人。1909年毕业于成都高等学堂文科,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9年加入同盟会,次年回上海,在陈英士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复去日本,在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并加入中华革命党。1916年任四川省国民社理事,次年,在广州护法军政府任秘书。1918年应熊克武之邀,任省国民社重庆交通理事长兼《民生日报》经理。1920年后,历任忠州、丰都县知事,重庆商埠督办处秘书长,国民党四川省清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筹备处筹备委员。1931年回乡。建国后为县、乡人民代表。

TOP

重庆市政法委副书记黄明耀

  黄明耀,男,生于1965年,重庆市铜梁县人,汉族,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曾任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现任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兼职教授。2006年10月荣获首届“重庆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法律专家”称号。
  黄明耀同志在《现代法学》、《中南政法大学学报》、《人民司法》等刊物上发表法学论文30余篇,曾有论文获得全国法院民事审判论文评比一等奖、重庆市社科论文评比二等奖等。2004年9月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30余万字的法学专著《民法适用基本问题研究》。
  黄明耀同志曾在重庆市高级法院主要从事和管理全市民商事审判,亲自或指导审理了一大批民商事案件,牵头制定10余个对民商事审判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文件。2003年调入重庆市委政法委工作,协调了开县“12·23”井喷失控重大责任事故案、万州“10.18”事件等在全国和全市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约100余件/次。2005年,在重庆市政法部门创制并推行了纠防超期羁押的"一证通"制度,该制度得到中央政法委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成为重庆市政法工作的一大亮点。

TOP

中共中央军委特派员袁镜铭

  袁镜铭,又名余焕文,1900年生,重庆铜梁人。中共中央军委特派员。早年在川军郭汝栋部秘密工作,任支部负责人。1925年底,郭汝栋为投靠广东革命政府,决定选派一些青年军官去黄埔军校学习,袁镜铭、郭汝瑰、傅秉勋等6位川军的青年军官,同时进入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毕业后,袁镜铭回郭汝栋部任少校团副,介绍郭汝瑰加人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袁镜铭在武汉被捕遇害。
  袁镜铭幼年丧父,由其母王氏抚养长大。在族人资助下,从私塾读至县立中学。时值“五四”运动震撼全国,他勇敢地投入反帝爱国运动中,走上街头,发表演说,演出时事新剧,反对经销日货。1920年,军阀混战,他辍学返家。后考入川军杨森部郭汝栋第五师随营军校第一期学习。六个月期满结业,被分配到涪陵,任排长。历经几次军阀间的战争后,被升任上尉营副。
  1925年12月,被选派到广州黄埔军校受训,编到入伍生第2团3营11连,逐渐接受革命思想,曾到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毛泽东、周恩来的讲话。其人生观发生了飞跃的转变。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8月,其所在部队编为北阀军总司令部直属工兵营,他随队誓师北伐,参加了汀泗桥激战。9月,工兵营奉命攻占武昌城东门,他首先报名参加敢死队登城。攻克武汉三镇后,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分校学习。
  1927年8月,随部队经九江赴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返回武汉。1927年9月底,奉命回到涪陵,到川军郭汝栋师政治部担任政治教官,被委任为随营军校学生队长、少校团副。他利用有利身份从事兵运工作,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其活动被敌察觉,在军中地下党员胡成杰的竭力担保下,幸免于难。
  1929年返回故里铜梁。同年下半年,奉命到上海党的中央机关工作,在周恩来领导的军委和组织部任干事。同年底,被派赴武汉,负责联络湘、鄂、川的军事工作。
  1930年,川军郭汝栋奉蒋之命率部进入湖北。他曾多次潜回原工作过的部队,秘密从事军运活动,并与军中地下党员联系,准备伺机进行兵变暴动,因计划不周而失败。1930年秋,到洪湖苏区,常为红军的装备问题,潜到市等地活动。不久,奉调到武汉长江局军委工作。根据中央的指示,他参与了“武汉暴动”等军事行动方案的制定。12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审讯,岿然不动,历数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12月18日,被敌人杀害于汉口。

TOP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副校长周良沱

  周良沱,男,1948年生,重庆铜梁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副校长,教授;三级警监,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TOP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副巡视员涂传益

  涂传益,男,1948年8月生,重庆铜梁人,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大学文化。曾任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建设项目管理处处长,现任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副巡视员。

TOP

荣县人民武装部政委李永龙

  李永龙,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共党员,在职大学文化。现任中共荣县县委常委、荣县人民武装部政委。
  李永龙1981年10月参军入伍,1981年10月--1998年10月历任成都军区通信团战士、宣传干事、组织股长、政治处副主任;1998年10月--2000年5月任成都军区司令部正营职干事;2000年5月--2004年4月人成都军区通信团政治处主任;2004年4月起任荣县人民武装部政委至今。2005年11月起任荣县县委常委,2006年12月15日在中共荣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县委常委。

TOP

重庆市永川区区长蒋又一

  蒋又一,男,汉族,重庆铜梁人,1958年11月生,在职大学,工程师,1976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副书记,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
  1976.07~1978.03 四川省铜梁县土桥三村知青
  1978.03~1981.02 四川省江津师范专科学校农机专业读大专(其间:1980.02~1981.01在四川省成都农机学院学习)
  1981.02~1983.12 四川省铜梁县农机局干部
  1983.12~1984.11 共青团四川省铜梁县委副书记
  1984.11~1989.11 共青团四川省铜梁县委书记(其间:1984.07~1985.02在四川省团校学习)
  1989.11~1990.06 四川省铜梁县关溅区委代理书记
  1990.06~1993.03 四川省铜梁县关溅区委书记、区人大工委主任(其间:1991.07~1992.01重庆市委二党校中青班学习)
  1993.03~1996.10 四川省铜梁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府党组成员、县行政口党组书记(其间:
  1995.06~1995.10被市委组织部外派到大连普兰店市挂职锻炼)
  1996.10~1997.06 四川省铜梁县政府县长助理
  1997.06~1997.12 重庆市铜梁县政府县长助理(其间:1995.09~1997.12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 专业在职大学学习)
  1997.12~1998.02 重庆市铜梁县委常委、县长助理
  1998.02~1999.10 重庆市铜梁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1999.10~2002.12 重庆市綦江县委副书记
  2002.12~2003.03 重庆市开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 代理县长
  2003.03~2004.05 重庆市开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2004.05~2009.03 重庆市开县县委书记
  2009.03~重庆市永川区委副书记,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区长、三届市委委员

TOP

云南香格里拉县计生委主任陈小萍

  陈小萍,女,汉族,1963年11月生,重庆市铜梁县人。大学文化,1979年12月参加工作,1991年8月入党。原任香格里拉县组织部副部长,2003年任县计生委主任。

TOP

柳州市旅游局局长周刚

  周刚,男,1970年12月出生,重庆市铜梁县人。1989——199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和管理学院学习,获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6——2000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并攻读学位,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9月,任柳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4月——9月挂任中共柳州市柳南区委副书记,2003年9月至今,任柳州市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

TOP

旺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杜斌

  杜斌,男,汉族,生于1967年4月,重庆市铜梁县人。大学文化,1985年12月参加工作,2002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2005年7月省委下派任旺苍县人民政府任副县长。
  1985.12-1989.12 任成都市西城区文化科(现青羊区文化局)文化专干,其中,1986.04-1989.12被聘为西安路街道辖区文化站站长;
  1989.12-2005.07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工作(其间:1988.05-1990.10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大专毕业,1998.03-2002.06四川省委党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7月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组织处助理调研员;
  2005.07-至今 任旺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负责分管外事、侨务、宗教等工作。

TOP

广元市水利农机局副局长王天顺

  王天顺,男,生于1953年9月6日,重庆市铜梁县人。大专学历,经济师职称,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曾任剑阁县农机局副局长,机关支部书记,1999年任广元市水电农机局机关党委书记,2001年10月任广元市水利农机局副局长、局党组成员至今。

TOP

军旅“优秀新闻工作者”张礼文

  张礼文,男,汉族,大学本科文化,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10月参军入伍,1964年4月出生,重庆市铜梁县庆隆乡柏杨村柏杨湾人。1987年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1997年因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1989年3月被云南省军区推荐到成都军区出席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并被作为唯一的士兵代表作典型发言----《我是怎样在硝烟中自学新闻写作的》,引起轰动,被成都军区破格提拔为干部。
  张礼文同志在部队服役期间历任团、师、军分区宣传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省军区干事、军需助理员,2001年3月任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武装部党委委员、军事科科长, 2003年7月转业到昆明市地方税务局办公室任秘书,2004年9月任昆明市地方税务局人事教育处调配任免干部,2007年12月任昆明市地方税务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综合科科长,负责分局日常政务,重要文稿和综合性材料的起草审核,人事教育、纪检监察、财务管理工作。
  张礼文同志在任团、师、军分区宣传干事期间,所分管的新闻报道工作年年被成都军区评为先进,他本人5次被成都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在任云南省军区军需助理员期间,他分管的农副业生产工作成为成都军区唯一受全军表彰的先进军级单位;在任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武装部军事科科长期间,他所在的科被评为先进科,他本人被云南省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张礼文同志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期间,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东方青年》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采用1200余篇,并有97篇获奖,其中,他写的《把爱献给孩子们》一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二上学期课本,《没有围墙的大学》获“神州之光”全国征文大赛最高奖----唯一的特等奖,《两夜班车同样遭劫结果迥异:听任宰割损失大,群起斗争正胜邪》获云南省好新闻一等奖,《边防军与红领巾》被1990年1月19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加第二版整版刊用、1990年1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一版转二版一个整版以上篇幅刊用、1990年2月2日《人民日报》三分之一版以上篇幅刊用、1989年12月23日《战旗报》一个整版刊用,并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他采写的报告文学《抢救徐良的老山奇女》被1990年《女性天地》杂志第五期刊用后,被评为年度优秀作品;描写扫雷部队的报告文学《再造和平土地》,被《南方周未报》、《辽宁日报》、《八小时以外》杂志、《青春岁月》杂志、《女性大世界》杂志等16家报刊以重头文章刊用;纪实文学《第三十六个红手印》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大赛二等奖;《一例判决造成房地产商12亿元损失?》被《南方周未报》整版刊用后,引起全国大讨论,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新闻调查”专题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45分钟节目;他拍摄的照片被《解放军画报》1997年第一期一次性刊用18幅,组照《走进“帐篷小学”》、《“一号裁判”》被《解放军画报》作为专题在1997年第二期、第五期以两个以上页码刊用,单幅照片《会议餐是方便面》被《解放军报》1996年5月16日第一版刊用后,获二等奖,《上学路上》被《民族团结》杂志1997年第八期封面刊用;2007年他撰写的论文----《人无贪心品自高》一文获第二届“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学术交流研讨会优秀文章一等奖。
  为此,他被《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四川日报》、《国防时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等26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被吸收为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协会、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新闻记者》杂志、《新闻与成才》杂志、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战旗报》、《两用人才报》、《春城晚报》等20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介绍过他的事迹,《新闻与成才》杂志主编杨玉辰特约他写过一篇介绍自己成才的详细报道,他受到过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原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朝的接见,被《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刘书忱称为传奇式的人物。

TOP

珠海市财政局行政监察专员李九泉

  李九泉,男,汉族,1961年7月出生,四川铜梁人,大学学历,1978年10月参加工作,198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珠海市财政局办公室主任,2006年12月任珠海市财政局纪检组长、行政监察专员。

TOP

四川省府驻深办主任兼党委书记周明序

  周明序,女,1937年3月出生,重庆铜梁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87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函授大学。曾任四川省经协办副主任、党组成员,四川省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党委书记。是中国横向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贸促会川委委员,四川省海外联谊会理事等。
  周明序勤于工作,勤于学习,勤于思考。1990年任四川省府驻深办主任兼党委书记以后,在办事处底子薄,收入少的情况下勤俭办事,廉洁奉公,带领办事处全体职工艰苦奋斗,使办事处的各项工作有明显的变化,特别在促进川深合作和办事处增收上有显著成绩,受到川深两省市领导和川办职工的赞誉,曾获四川省政府“横向经济联合协作先进单位”,深圳市委、市府“先进单位”,深圳市驻深工委"先进党组织"的称号,这期中,她还应邀回省向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党校、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省轻工厅、省经干院、宜宾行署等单位和四川来深同志们作报告40多场,介绍深圳的改革开放和四川在深圳的投资建设等情况。她所写的《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格局》由四川省政府《决策要情》刊登,又由《理论与实践》、《现代论文选》、《中国改革经纬录》、《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21种刊物应邀入选刊登,曾获"领导科学研究"征文三等奖,在国际交流活动中,获“国际优秀论文奖”。
  周明序在任四川省经协办副主任时,发现并带队几次洽谈签定了四川与广西合资建设四川天然气化工厂的协议,两省区政府联合发文支持,这期中,还写有《川盐销售问题》、《川滇毗邻地区第二次会议简况及有关问题》等,由省长批转或省政府通报全省边境地区借鉴。她在省科委工作时,曾为地市科委主任学习班写讲稿"科技政策"。在地质局工作时,曾多次被评为授予西南一级机关政治学习"好学员"、"先进工作者"、"五好职工"的称号;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57)地监字第3号文通报表扬(敢于向违反财经制度的不良倾向作斗争);为《四川日报》写社论《发动群众寻找更多的新矿源》。

TOP

璧山县副县长张宇平

  张宇平,男,汉族,1958年10月生,重庆铜梁人。研究生文化,工学硕士,高级经济师。198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璧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宇平1978.03-1981.01重庆师专农机专业毕业,1981.01-1984.08任四川省开县计委干部;1984.08-1985.05任四川省铜梁县计委干部;1985.05-1989.02任四川省铜梁县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其间:1985.05-1986.07中科院成都分院西南系统决策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研修班脱产进修一年,获结业证;1986.07-1989.10中科院广州分院广州国际系统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02-1993.02任四川省铜梁县计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3.02-1997.05任四川省铜梁县计经委主任、党组书记(其间:1993.03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高级经济师);1997.05-1998.02任重庆市铜梁县计经委主任、党组书记;1998.02-2003.01任重庆市铜梁县政府副县长;2003.01-2007.01任重庆市璧山县委常委;2007.01-2007.02任重庆市璧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2007.02- 任中共璧山县委常委、璧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商贸、工商行政管理、交通(运管)、旅游、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兼任璧山县加快大路镇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

TOP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助理罗登友

  罗登友,男,汉族,1957年生,重庆铜梁人,学历大学,中共党员。 1994年至1999年起,历任空军雷达兵第三十六团参谋长、司令部党委书记、第三十六团团长、党委副书记。1999年5月起,历任空军雷达兵五旅副旅长、旅党委委员、常委。2000年5月起任空军雷达兵五旅旅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1月,任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助理、党委委员。罗登友主任助理协助分管运输工作。

TOP

少将师长柏桓

  柏桓,生卒年限未详,四川(现重庆市)铜梁人。国军少将。1949年春任第72军新编32师少将师长,12月在四川起义。

TOP

中共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叛徒)

  蒲华辅,原名蒲文昶,又名蒲正应,先后化名陈国瑞、郑理中等;时年40岁左右,四川省(现为重庆市)铜粱县人,他的个头不高,说话时细声细气,因他戴一副近视眼镜,熟人都称他为“郑眼镜”。蒲华辅是大革命时期加入共产党的老党员,1930年8月任中共铜梁县行委主席(相当于县委书记),同年10月2日,他以四川工农红军第七路游击队政委的身份,领导铜梁县农民武装和县警察中队300多人暴动,失败后转移到成都,仍被敌人捕获,并被判处徒刑入狱关押了三年,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蒲华辅在重庆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1938年至1940年3月,他先后担任铜梁、江北县委书记。1940年4月,蒲华辅调任万县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5月,调任川康特委委员;1946年9月,改任成都工委书记。1947年3月,公开的四川省委被迫从重庆撤回延安,同年6月,蒲华辅奉命到中共中央上海局接头,成都工委才与上级恢复了组织关系,根据钱瑛的指示,恢复中共川康特委,蒲华辅任书记。蒲华辅在成都成城中学(今成都市第十九中学,旧址在九眼桥长途汽车站附近)以地理和历史两科教师的职业为掩护。
  1948年末,因破坏川东地下党组织有功而升为二处上校情报课长的特务雷天元(铜梁人,与蒲为铜梁县中的先后同学)从叛徒冉益智那里得知叛徒刘国定说的“郑眼镜”就是蒲文昶后,立即报告徐远举,于1949年1月2日组成了“川西特侦组”,任命已驻在成都的叛徒刘国定为组长,雷天元为副组长,骆安靖为书记,命令他们找保密局成都站协助,抓捕蒲华辅,破坏川康地下党组织。
  1949年1月13日上午,蒲华辅与华健在成都北门草市街留园茶社接头时,被跟踪特务抓获,连同被捕的还有共产党员韩三思。当天晚上,在娘娘庙街38号保密局成都站的刑讯室里,特务们对蒲华辅进行刑讯时,开始的拷打,他还勉强挺住了,但是当特务使用“火背篼”的酷刑时,他便害怕得向特务求饶,说出了自己的党内职务,并出卖了部分党组织和同志,这个中共地下组织省委级的特委书记竟成了可耻的叛徒!
  蒲华辅居于党的高级领导地位,知道的党组织关系和党员干部甚多,叛变后,共出卖组织和同志有八十多人,给川康特委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特别是一些因他出卖而被捕的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员,英勇牺牲在黎明前的血腥屠杀之中。还有一些被他出卖的党员领导干部,几乎险入魔掌,与死神擦肩而过,几经磨难才侥幸地生存下来。

TOP

重庆市永川区政协副主席钱西元

  钱西元,男,生于1955年9月,重庆铜梁县人。大学文化。1980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6年1月至1978年4月四川省铜梁县二坪镇林业员;1978年4月至1980年3月四川省公安学校读书;1980年3月至1984年1月永川地区公安局政治处工作;1984年1月至1986年5月永川县公安局工作,先后任副教导员、副政委;1986年5月至1987年2月永川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87年2月至1997年12月四川省(重庆市)永川县(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其间:1995年9月至1997年12月在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12月至2001年8月任中共永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其间:1998年9月至2000年2月在西南政法大学刑法专业研究生结业;2001年8月至2003年2月任中共永川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任永川市第十二届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TOP

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协主席李天明

  李天明,男,汉族,1949年2月生,重庆市铜梁县人。中央党校在职大学,1969年1月参军入伍,196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测绘员、162师司令部作训科参谋、54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武汉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参谋、60师179团团长、58师副参谋长、58师参谋长、58师副师长等职。曾于1983.09-1984.09在解放军长沙干部文化学校学习;1984.09-1986.08在解放军北京军事学院学习;1993.09-1995.12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大学学习。1996年2月起任重庆市大渡口区委副书记,2006年1月任重庆市大渡口区政协主席。

TOP

大足县人民法院第一任女院长杨霞

  杨霞,女,1965年7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铜梁县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历任铜梁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合川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合川市人民法院审判员、法庭副庭长、副院长,大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杨霞同志2006年12月作为市管领导干部到大足县人民法院工作以来,忠实履行职责,工作认真细致,严格要求,率先垂范。从抓班子入手,要求增强"九个"意识,逐步规范各项制度。先后下法庭,到乡村,召开座谈会,熟悉情况,了解情况,进入情况快,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得到了县委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2007年3月11日,在大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理院长杨霞高票当选为大足县人民法院院长,这也是大足县人民法院组建以来的第一任女院长。

TOP

优秀法官陈伟道

  陈伟道,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重庆市铜梁县人,大学本科学历,于1988年经公招进入南岸区法院工作至今,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民事审判二庭副庭长,正科级审判员,二级法官。
  该同志自1988年进入南岸区法院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经济案件审判第一线,至今已19个年头,无怨无悔,探索破产案件审理规律,构建和谐社会,承办疑难案件,发挥表率作用,鼓舞全庭攻坚克难,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平凡的经济案件审判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年年办案数量居全庭第一,1999年至今累计审结975件,平均结案率超过95%,其中包括破产案件、群体性案件等大量疑难、复杂案件,所办案件质量好,无一差错案发生,200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05、2006年度连续被市高级法院评为“优秀法官”,多次评为“优秀公务员”、“文明个人”、“办案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TOP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明

  刘明,男,1951年8月出生,汉族,重庆铜梁人,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原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现任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常委会工作,分管常委会办公室工作。
  1968年11月~1971年12月桐梓县沙红公社知青;1971年12月~1975年5月桐梓县羊磴区食品站出纳;1975年5月~1975年8月桐梓县塞口公社青年干部;1975年8月~1977年12月赤天化民兵团一连连长、指导员;1977年12月~1981年11月桐梓县茅石公社管委会秘书、副主任、党委书记;1981年11月~1983年3月桐梓县天门公社党委书记;1983年3月~1985年8月桐梓县委办政研室工作员、共青团桐梓县委副书记(其间:1983年9月~1985年7月贵州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生);1985年8月~1987年3月桐梓县财政局局长;1987年3月~1987年10月桐梓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1987年10月~1992年3月桐梓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2年3月~1993年7月西藏扎达县委副书记(正县级);1993年7月~1994年10月西藏普兰县委书记、政协主席;1994年10月~1995年6月西藏阿里地委秘书长;1995年6月~1997年1月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工作员;1997年1月~1998年4月遵义地区行署副秘书长(正县级);1998年4月~2002年12月遵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经贸委主任、党组书记;2001年12月选为市委委员;2002年12月~2003年1月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市经贸委党组书记;2003年1月起任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07年2月当选为遵义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TOP

湘潭市政府市长叶泽农

  叶泽农,男,汉族,1922年5月出生于铜梁县小林乡(今铜梁区小林镇)圣灯村,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任湖南省湘潭市市长、湘潭地区环保办副主任等职。
  叶泽农1937年春在铜梁中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在西北战地青年服务团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40年春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野战卫生部秘书室工作。1943年夏在太行山辽县(今左权县)隘峪口由饶世泽、苗沛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曾参加百团大战,以及无数次的对日寇反“扫荡”。1943年秋调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5年秋调中共中央机要处任机要科员。1947年春胡宗南进攻延安,又回到太行山。当年秋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鄂豫军区任王树生司令员、段君毅政委机要秘书。1948冬参加淮海战役,结束后调中共中央中原局,在职工学校任队长兼指导员。1949年春随军南下,在湖南省湘潭市先后就任副市长、市长、中共湘潭市委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获得平反昭雪。1980年在湘潭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任副主任、顾问等职。1983年任市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成员。1985年离休,离休后任湘谭市市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
  叶泽农曾是中共湖南省委第四、五次党代会代表、湖南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撰有《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里》、《毛主席笑谈纸老虎》、《逐鹿千里到湘潭》等回忆录十余篇。

TOP

合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克浪

  吴克浪,男,汉族,1957年12月生,重庆铜梁人,中央党校大学,政工师,一级警督,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合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75.07--1978.08 铜梁县新复公社知青
  1978.08--1979.12 铜梁县公安局工作
  1979.12--1985.06 合川县公安局政保股副股长(其间:1983.09--1985.06四川省公安校中专毕业)
  1985.06--1993.02 合川县(市)公安局副局长(1984.05--1987.06四川省成人自考党政干部基础科专业大专毕业)
  1993.02--1999.12 合川市委委员、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其间:1995.09--1997.12中央党校政法专业大学毕业;1997.09--1998.01重庆市委党校第一期青干班学习)
  1999.12--2006.12 合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6.12--2007.02 合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
  2007.02-- 合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TOP

重庆市先进工作者汪昌林

  汪昌林,男,1949年出生,重庆市铜梁县人,大学文化,现任铜梁县政协调研员。
  汪昌林同志197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少云中学、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人事局、劳动局、统战部、县政协等多个单位工作,从事行政工作35年以上,尤其是在1980年后担任县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的20多年时间里,坚持脚踏实地办事,清清白白做人,工作成绩突出。在1990年至1998年担任县人事局局长、局党组书记并兼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编办主任期间,所在单位编制、养老保险、职称改革等多项工作,年年获重庆市先进;退休干部管理工作1993年获原四川省先进,连续3年评为重庆市先进;军转干部安置工作1995年获重庆市先进;人事全面工作连续两届获重庆市先进。在县里年年评为一等单位,多次评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党支部,局机关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在1998年至2001年担任县劳动局局长、局党组书记期间,所在单位又被县评为一等单位、四好领导班子、先进党支部;被重庆市劳动局分别评为再就业、就业服务和劳动全面工作一等单位,再就业工作获得市政府表彰。在2001年后担任县委统战部部长、兼任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和县民宗侨台办主任期间,统战工作、工商联工作以及侨务对台等方面工作也获得市里有关主管部门的表彰。作为个人,多次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政工干部、优秀局长以及优秀目标管理负责人,曾被县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1995年被评为重庆市人事系统先进个人,1997年被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局长,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获市劳动局和再就业工作先进奖,获县安全生产、企业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奖。200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年被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授予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至今仍保持着这些荣誉。事迹入编《重庆荣誉》人物大典。

TOP

江北区政协副主席祝利明

  祝利明,男,汉族,重庆市铜梁县人,1954年12月生,中央党校大学,1972年10月参加工作,197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办公室主任、重庆市江北区政协党组成员、政协副主席。

TOP

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怡

  陈怡,男,1920年生,重庆市铜梁县人。193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南军区特务团指导员、军区保卫部干事,冀南军区二、四分区保卫科副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南军区独立五旅保卫科科长、第一野战军第十纵队新二团政委、中原军政大学五大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大队政委、保卫科长,西南军政大学保卫部副部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保卫部副部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保卫部副部长、部长,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厅党组副书记,省政法干部学校校长、党委书记、省公安厅党组成员等职。
  陈怡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05年5月9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5岁。

TOP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姚庆江

  姚庆江,男,汉族,1968年6月生,重庆铜梁人,大学,法学硕士,讲师,1987年9月参加工作,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研究室调研员。2009年4月任中共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

TOP

潼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启惠

  陈启惠,女,汉族,重庆市铜梁县人,1957年6月出生,在职大学,法学学士,讲师、政工师任职资格。1981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1978.09--1981.07 四川省江津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读书
   1981.07--1985.08 四川省铜梁关溅中学教师、教工团支部书记
   1985.08--1989.05 四川省潼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教书
   1989.05--1992.06 四川省潼南县委宣传部理论教员(其间:1987.08--1990.07西师政治系本科函授学习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2.06--1993.11 四川省潼南县文化馆副馆长
   1993.11--1994.07 四川省潼南县妇联副主任
   1994.07--1997.06 四川省潼南县文化局副局长
   1997.06--1997.11 重庆市潼南县文化局副局长
   1997.11--2000.06 重庆市潼南文化局长、党组书记兼旅游局局长
   2000.06--2002.06 重庆市潼南县教委党组书记、主任(其间:2001.06—2003.07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研究生班学习结业)
   2002.06--2003.03 重庆市潼南县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
   2003.03-- 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其间:2004.10--
   2004.11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商学院参加农业管理与贸易研讨班学习)
   潼南县第八届县委候补委员、第九、十一届县委委员

TOP

璧山县纪委书记夏庆英

  夏庆英,女,汉族,重庆铜梁人,1963年1月生,大学文化,政工师、助理经济师。1982年9月参加工作,198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璧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1982.09~1984.08 四川省铜梁县大庙乡中学任教
  1984.08~1986.02 四川省铜梁县双碾乡妇联主任、民政干事
  1986.02~1988.03 四川省铜梁县大庙区公所民政助理员
  1988.03~1991.03 四川省铜梁县大庙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其间 1986.01--1988.12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党政专业大专毕业)
  1991.03~1994.01 四川省铜梁县大庙乡党委书记
  1994.01~1995.02 四川省铜梁县大庙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
  1995.02~1997.06 四川省铜梁县石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7.06~1997.12 重庆市铜梁县石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1997.12~2001.07 重庆市铜梁县白羊镇党委书记
  2001.08~2006.12 重庆市铜梁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其间:2003.09—2005.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大学毕业)
  2006.12~     重庆市璧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TOP

重庆市江津区政府副区长汪伯涛

  汪伯涛,男,汉族,重庆铜梁人,1964年4月生,党校研究生,1983年12月参加工作,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09~1983.12 四川省铜梁县新兴乡石滚村小学教师;
  1983.12~1986.12 四川省铜梁县土桥乡计生办干部;
  1986.12~1989.11 四川省铜梁县南郭乡党委副书记(其间:1985.09?1988.07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党政基础专业学习,党校大专毕业);
  1989.11~1991.02 四川省铜梁县东郭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1991.02~1992.10 四川省铜梁县新桥乡党委书记;
  1992.10~1993.12 四川省铜梁县南郭乡党委书记;
  1993.12~1995.02 四川省铜梁县土桥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
  1995.02~1997.06 四川省铜梁县太平镇党委书记(其间:1992.05?1995.07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大学本科毕业);
  1997.06~1998.02 重庆市铜梁县太平镇党委书记;
  1998.02~2003.03 重庆市铜梁县政府副县长(其间:2000.09?2003.07重庆市委党校经济专业学习,党校研究生毕业);
  2003.02~2006.12 重庆市铜梁县委副书记(其间:2005.04?2005.09重庆市领导干部第三期赴美高级研修班学习);
  2006.12~2007.02 江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2007.02~ 重庆市江津区政府副区长。

TOP

名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安文

  王安文,男,汉族,生于1965年9月,重庆铜梁人,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于成都科大电力工程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身体健康,现任名山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1984.09~1988.07 原成都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读本科并获学士学位
  1988.07~1992.12 原成都科技大学工作,曾任电力工程系政治辅导员,1989年1月兼任团总支书记
  1992.12~1994.07 原成都科技大学德克公司任经营主管兼电子科技部经理
  1994.07~2001.7 四川大学(含四川联合大学)教务处先后任办公室负责人、教务科科长、学籍管理科科长(其间:1997.07-2001.06在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大)电力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获学位)
  2001.07~2004.08 四川大学教务处副处级干部、经四川大学选拔由教育部派往往西藏大学任教务处副处长,2002.08兼任中央电大西藏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4.08~2005.7 四川大学本科教学迎评办公室副主任
  2005.07~2008.03 四川大学督查办公室(隶属校办)主任(其间:2007.02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培训并获结业证书)

TOP

民国潼南县县长冷天烈

  冷天烈(?~1996),铜梁县人。民国三十(1941)年潼南县县长,抗战时为避空袭,迁大佛寺办公,于大佛寺鉴亭内题有“破关而来,一亭独立江表;了翁不见,五蕴空似禅门;荦山角丹崖,几点扁舟依古岸;玲珑皓月,满天星斗映波间”。并于大佛寺东岩撰有《培修鉴亭落成记》等。

TOP

重庆市一届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陈驰

  陈驰,男,汉族,重庆铜梁县人,1936年12月生,初中毕业,高级经济师任职资格,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市一届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年10月在西南钢管局102钢厂当石工、车工。1954年11月后任重钢乐山采焙场通讯员,团总支书记,党总支组织干事(其间:1958年6月至1959年7月在乐山地委党校学习)。1964年6月后任重钢公司研究科干事、党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其间:1982年6月至1983年1月在冶金部管理学院学习)。1984年2月任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88年8月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1989年3月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市接待办主任。1991年1月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市接待办主任,1993年7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兼市信访办公室主任。1994年1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副秘书长兼市信访办公室主任。

TOP

四川蜀军政府交通部长杨霖

  杨霖,字席缁,铜梁县石鱼乡人。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8月首批入同盟会,一九0九年任川东师范学堂(西南师范大学的前身)监督(校长)。蜀军政府成立时任交通部长。

TOP

铜梁县军政府司令官周克山

  周克山,又名席珍,铜梁县白鹤乡惠风村(今平滩镇)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县城巴川书院(后改为巴琼学堂)攻读。1903年考入成都四川政法学堂,毕业后再入成都高等巡警学堂学习,1907年毕业。奉委永川县警务长(警察局长),在职一年,辞职返县。
  1911年(农历辛亥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周克山被公推为铜梁县商股代表,赴成都参加了川汉铁路公司股东大会,同时加入保路同志会,积极参与保路斗争。武昌革命军起,清政府铜梁县知县唐绍皋,聘其主持城防。11月22日重庆举旗响应,张培爵、杨沧白等于11月23日成立蜀军政府,时铜梁县人杨霖任交通部长。消息传至铜梁,克山与周正寰、刘鸿来、刘天玮、彭选三等,于11月25五日宣布铜梁县军政府成立,克山被群推为司令官(县长)。清政府知县唐绍皋交出印信五颗(即铜梁县大印和民政、财政、军政、司法之印)悄然离去。周克山在职数月,军事民事无不处理周妥。次年二月,蜀军政府另委荣昌人赵庆元来县接任知事,周克山悉数交出军、民、财、审等权,退而从事地方事业。
  在军阀割据时期,驻县部队常提出无理要求,周克山常据理力争,加以抵制,使其稍敛凶横气焰,民赖以安。192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渐及铜梁,在此影响下,他邀集地方知名人士马少白等发起,在原蚕桑局旧址,延请严镜余为校长,筹建正谊小学。次年在东岳庙增办中学部,开倡铜梁男女生合班,剪发、放脚等新风。此时,他受铜梁中学聘请担任教员。1930年,出任董事长兼校长。1937年卸任返乡,靠子孙耕作和教学以供给。在家休养期间,凡有仗势欺人、鱼肉乡里事情发生,即仗义直言,不畏强bao,不讳亲疏,曾面斥平滩封建把头其族叔之非,痛揭保长不法,至今为当地人民所传颂。1942年因病去世,享年68岁。

TOP

铜梁县军政府军政长刘天玮

  刘天玮字毓灵,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于铜梁县北附郭(今巴川街道)倒石桥。刘天玮天资聪颖、文思敏捷。同治四年(1865年)入北京国子监学习,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癸酉科武举。承袭云骑尉世职,以府同知用,授山西、湖北等省道府守备或同知。所至之处皆有政声。1908年初辞职返县襄助地方事务。刘天玮乐善好施,见贫者不能归葬,于1910年捐延熏门外土地一幅设义冢。同年独资修建因洪水冲毁的倒石桥,方便两岸群众过河,受到赞许。
  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重庆于11月23日成立军政府。刘天玮与周克山、吴大猷等人不顾清政府知县唐绍皋反对,于11月25五日成立铜梁县军政府,刘天玮被公推为军政长。革命成功,县人虑土匪乘机滋事,特成立清乡军,刘天玮任统领,后改为团练总局,他任局长。1913年农历十月十三,刘天玮亲率团丁50人捕杀巨匪陈洪发,一方得安,群众称快。至1921年因年高辞去公职。1923年铜梁县十易驻军,2月4日至15日县事无人,士绅鉴于刘天玮的人品和威信推为暂代,县事得以行,一方安靖。1934年冬,与社会贤达雷筱龙、郭朗溪等人在巴岳山创办铜梁县私立崇兴垦殖农场,种植茶树、油桐等,为现在的巴岳茶场奠定了基础。“七七”事变后,天玮变卖部分田产、房产支持川军出川抗日。与雷筱龙(时为地下党员)发起成立铜梁抗日救亡团,刘天玮被推为团长。亲自发起募捐运动,动员和组织市民为抗日前线将士写慰问信和做慰问品--棉帽和鞋,还把所作的工艺品--枕头、手巾等拿到街上义卖,将义卖所得与慰问品一同交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转送前方将士,鼓励他们努力杀敌。1945年抗战胜利后,铜梁县参议会成立,刘天玮被选为参议员,并任县志编修委员,他不顾年高,亲往采访,编写县志。1950年11月5日晨,天玮无疾而终,享年百岁。

TOP

铜梁县军政府行政长周正寰

  周正寰字梦岩,铜梁县西郭乡(今巴川街道八一社区)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曾肄业于重庆东川书院并受业于翰林赵熙处。因闻其才,被前川督岑春煊聘教其子,并与岑子为伴,同去日本留学。回国后仍在岑府教读。武昌首义后回渝,与重庆川东师范校长杨霖(同盟会员,铜梁县人,重庆蜀军政府成立时任交通部长)同谋革命,杨霖以铜梁、大足革命任务托之。回县召县中名士周克山、吴大猷等力促清政府县令唐绍皋反正,演说时,声泪俱下,闻者动容,并执旗前驱,导志士游行,声势大振,加上铜梁县区乡保路同志军直逼城下,迫使唐绍皋交出印信,悄然出走,铜梁光复。1911年11月25日成立铜梁县军政府时,周正寰被公推为行政长,其后致力教育。先后任铜梁县教育局长及铜梁中学、正谊中学、养正中学、重庆省立高等女职校校长、教员达四十年。施教有方,曾受省督学的奖励。
  周正寰不仅热爱教育,施教有方,而且是见义勇为、热爱国家民族的有志之士。1922年铜梁驻军以饷款不济为由,欲收“门户捐”,消息传出,县人哗然,周正寰率领师生罢课反对,迫使军阀屈服。1927年重庆发生“三三一”惨案,县人游行示威,声讨军阀罪行,其悲壮激昂的宣言就是出自他的手笔。1938年前后,他积极支持次女永汝、四子永光先后去延安,寻求救国救民真理。1945年周正寰重病在床,有探病者来,必问及抗日战争形势。当他得知日本投降的胜利消息时,不胜欣喜,好像病已大愈。后终因病情恶化,12月8日谢世,享年65岁。

TOP

广东省经委副主任胡朝懿

  胡朝懿,男,重庆市铜梁县东郭乡人。1949年入铜梁中学高十五班读书,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在军事干部学校西南接受总站、西南军区政治部文化研究班学习。1951年起在西南军区政治报社机要科任机要员、1953年调重庆港务局机要组任机要员、后调武汉交通部、长江航务局,先后任机要科机要员、办公室局长秘书、长航重庆分局党委秘书,1964年调交通部广州海运局任局长秘书。1983年调广东省经委,先后担任委员、党组成员(副厅级)、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曾兼任广东省海上搜寻救助中心常务副主任,省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广东省政府口岸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2年提为正厅级。曾主编《广东中南指南》、《广东交通通信改革大纪实》、第一届《广东省志o水运志》、《广东省志·交通卷》等书 。

TOP

四川省化工厅厅长黎汉超

  黎汉超,男,重庆市铜梁县东郭乡人。1937年-1939年铜梁县中学初中读书;1945年-1949年上海交通大学读书;1949年-1959年任重庆造纸厂秘书,科长,副厂长,代厂长;1959年-1962年任重庆市工业生产委员会副处长;1963年-1970年任中共中央西南局计委副处长,处长;1971年-1975年任四川省农药厂党委书记,厂长;1975年-1978年任四川化工机械厂党委书记,厂长;1978年-1982年任四川省化工局副局长;1982年-1985年任四川省化工厅厅长,党组书记;1985年-1994年任四川省第七届、八届常委,专门委员会委员,七届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离休。

TOP

南充市人大副主任张明才

  1954年至1960年就读于铜梁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副书记。1960年考入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大)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调南充地委工作,文革后先后任南充市地委副主任、武胜县委副书记、政协主席、南充地区教委主任、南充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后任南充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南充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TOP

中国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陈泽

  陈泽,男,重庆市铜梁蒲吕乡人。铜梁中学高75级4班学生。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82年开始在国家林业部工作,先后任主任科员、部长秘书、政法司体改处副处长。从1989年起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事业资源司农业处、行政事业处任处长、副司长。从1998年起在中国产经新闻报社任副社长(副司级)从2003年起至今在中国文化促进会任副秘书长。
  主要工作业绩:(一)从事集体林区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与试点工作。撰写和发表《木材价格及其构成与改革深化》、《从实践中看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等报告。为国家提出建立林价制度、调整木材价格构成的政策建议。
  (二)从事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改革的研究和试点。撰写和发表《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战略初探》及《林业摆脱资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良性循环机制》等专题报告,为国有林区木材价格,企业组织模式改革建言献策。
  (三)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与政策制定。参与研究并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等文件,为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管理局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定相关政策。

TOP

重庆市人大司法委副主任陈朝栋

  陈朝栋,男,铜中高57级2班学生,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一级律师。
  1961年政法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调市教育局工作,先后任科员、副科长、科长,1983年调重庆市委宣传部工作,先后任副处长、处长。1985年调重庆市司法局工作,先后任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重庆市法学会副会长。1992年起先后任重庆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重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大政法委员会副主任。从1997年起先后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主任。2003年退休。

TOP

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周焕强

  周焕强,男,铜梁东郭乡人。1974年7月铜梁中学高74级4班毕业,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黄门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共青团支部书记。
  周焕强同志在铜梁县工作了近20年时间。1975年12月任南郭公社党委副书记,1979年3月,调任北郭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管委会主任,1980年1月任北郭公社党委书记。1982年2月任新桥公社党委书记,同年9月任铜郭区区委书记。1988年7月,任铜梁县委办公室主任,1990年2月任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常委。
  1995年1月,周焕强同志调重庆市长寿县人民政府工作,担任长寿县县长,努力推进长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长寿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建制,设置重庆市长寿区。长寿建区后,周焕强同志任长寿区首任区长。2002年12月,调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任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重庆市志总编辑、重庆年鉴社社长(副厅级)。

TOP

四川省二轻工业厅副厅长罗瑞林

  铜梁中学高5班学生。1951--1955年在西南合作干部学校任干事、正副区队长和正副中队长。从1956年起先后在四川省手工业管理局、省工业厅、省化学工业厅任科员。从1961年起,先后在四川省轻工业厅、手工业管理厅、省第二轻工业局任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1980年任四川省第二轻工业任副厅长。1987年退体。

TOP

重庆市文广局副巡视员罗世全

  罗世全,铜梁中学初66级学生。在校时曾任班长,校学生会学习部长,1993年在中央党校取得大学本科学历。1966年参军,入成都军区步兵学校。1968年转入成都军区骑兵第一团司令部,先后作见习学员、机要员、机要参谋、党委秘书。1976年调四川省阿坝军分区政治部干部科作干事。1978年转业到重庆市文化局,先后任文化局纪检组干部、组织干部处副处长、处长、计划财务处处长等职,从2000年起先后任重庆市文化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筹备组副组长。2004年至今任重庆市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副巡视员(副厅级)。

TOP

高级政工师罗良富

  罗良富,1944年4月出生,侣俸镇原文曲乡凤山村人。中央党校党政管理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知名学者。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中华罗氏通谱等有载。
  罗良富是铜梁中学初60级并高63级学生,1963年高考场上投笔从戎,“文化大革命”中因“四人帮”错案处理复员,1980年落实政策改为转业恢复行政级别。历任某军工企业保卫干事、团委书记、宣传部长,连续三届党委委员。2004年退休。
  罗良富哲学、经济学、逻辑学理论基础扎实,皆有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有论文20多年后仍在被作有偿下载。担任过中国统计电大哲学教师、政研会秘书长等社会职务。
  罗良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转习电脑网络,有应用软件独立开发实践。退休后自办网站从事姓氏文化、乡土文化的整理和传播,逾十年而不辍。是率先整理和宣传《黄埔军校在铜梁》和《铜梁历代名人录》的铜梁人。

TOP

黔南州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万洪

  万洪,1961年至1964年在铜梁中学读书(在校名万廷云)。1964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70年在贵州省7578部队军垦13连学习。1973年调贵州省平塘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任工作员、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副院长等职。1983年起先后任平塘县委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县委副书记、平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副书记。从1989年起先后任贵州省黔南州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黔南州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州综合办主任。2002年明确为副地级干部。现已退休。

TOP

四川省绵阳市体委副主任刘直均

  刘直均。1962年铜梁中学高62级4班毕业,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4年应征入伍,历任青川县公安队战士,青川县中队、安县中队文书、班长、党支部委员。1969年,任青川县中队司务员,青川县人武部助理员、干事、副科长、党支部委员。1981年,任三台县人武部副政委、三台县政协委员。
  1983年,任三台县人武部党委书记、政委、中共三台县委常委。1985年,被选为绵阳市党代表。
  1990年,被选为绵阳市人大代表。1993年,任绵阳市体委副主任、党组成员。2000年,任绵阳市体委调研员。
  2001年,享受副厅级待遇退休。

TOP

重庆市北碚区人大副主任陈思国

  陈思国, 铜梁中学初42班学生。1950年至1951年在西南农学院读书。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任重庆市北碚区委统战部干事、副部长、区政协秘书长。从1973年起先后任北碚区委群工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北碚区政协副主席、政协党组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北碚区人大副主任、巡视员(副厅级)。1991年退休。

TOP

解放军雷达学院教授刘瑾辉

  刘瑾辉,铜梁华兴乡人。铜梁中学高56级1班学生。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主席、团总支书记、县学联主席等职。1956年在铜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学校第一批学生党员。同年9月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雷达学院。1958年被树为全空军学员标兵,并荣立二等功。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学工作。1987年评为全军优秀教员,1989年评为空军教员标兵,同年晋升为教授,为建立和建设全军研究生重点学科--军事装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刘瑾辉在有关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重要学术著作和专业教材9部,有7项研究成果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军有重要贡献的著名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TOP

成都军区工厂管理局副局长苏子休

  苏子休,原名苏泽,别名半坡,铜梁中学初第二十三班学生。1935年毕业,1939年川东师范毕业,1945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1946年由重庆十八集团军红岩办事处去延安。历任西北野战军医院副院长、成都军区工厂管理局副局长,正师职顾问。曾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荣获解放勋章和自由独立勋章各一枚。解放后管理工厂30余年,曾主编《社会主义企业管理》、《被服技术教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等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离休后于1987年曾联络在成都的几位对教育事业热心的复旦大学校友,筹办了成都复旦经济管理学校,没有花国家的钱,由私人集资,在开办这一年间,所有学校的管理人员,不计报酬,完全尽义务。当年经过成都市教委批准,本着以学养学的精神,办起了一所职业高中、电大、高教自考多层次的专科职业学校。为了减少失业青年对社会的压力,主要招收初中、高中毕业考分在录取线下的学生,经过二、三年的培训,使其成为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职高、大专毕业的合格生,具有财经、会计、统计、金融、电子计算机等专业技能的人才,并与社会急需对口,由学校举办的四川伯乐人才交流中心推荐就业。1995年被成都市教委评为社会办学先进集体。

TOP

国防大学教授甘公度

  甘公度,铜梁维新乡人,1944年铜梁中学初47班毕业。1949年12月参军。中共党员。师级教授。曾参加抗美援朝、西藏平叛。曾获得朝鲜政府授予的军功章。长期任教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军政大学、国防大学。获得教学三十年荣誉奖章、受部队多次通令嘉奖。接受特约写了论战争和战略问题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中央广播电台广播。参加国家七五社会科学课题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矛盾研究。参加中国老教授协会后,参与了一些专题的研究出版。书法作品参加军事博物馆展览,诗词作品登在北京诗苑和解放军红叶诗刊上。

TOP

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副师长罗永智

  罗永智,铜梁中学高59级2班学生,毕业后考入青海工学院化工系。1961年肄业后参加工作,先在新疆石河子八一棉纺厂印染分厂任筹建组副组长、试化室主任。1979年,借调到中国科院新疆分院工作,参加了三十万吨合成氨大化肥厂的污染处理科研工作。先后在《环境科学》、《新疆环保科技》、《西北给排水通讯》、《农垦纺织》等刊物上发表了《去色率积分计算研究》、《印染废水生化处理冬季试验》、《废水生化处理(完全混合式)设计计算研究》等多篇科技论文,并翻译了英国《污水处理联合会刊》中的《活性炭对活性污泥性质的影响》一文,发表在《新疆环境保护》第三期上;设计了《新疆石河子八一棉纺织厂漂染分厂污水处理工程》。
  罗永智的科研成果曾先后获“兵团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全国环保科技成果奖”。1983年,荣获“石河子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84年调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市机关工作,先后担任农八师,石河子市经委副科长、科长、副主任、主任;农八师总工程师兼农八师,石河子市计委主任。后任农八师党委常委、副师长,石河子市委常委,石河子市农工商联合企业(集团)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TOP

总参通信部成都干休所政委谢华

  谢华,铜梁中学高75级2班毕业,大学本科学历。曾先后入西南政治学院、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函授)学习。从1982年起先后任工兵建筑第五十二师政治部组织科副连职干事、正连职干事。从1986年起先后任重庆通信学院政治部干部科正连职干事、副营职干事、正营职干事、正营级干部办主任、副团级干部办主任。从1996年起先后任总参通信部成都干休所政治委员、干休所所长。现为大校军衔、副师级职务。

TOP

解放军部队高级工程师韩平凡

  韩平凡,铜梁中学高84级学生,1988年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视频系统专业本科班、获工程学士学位,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7级、空军上校军衔。该同志政治思想坚定,思想道德纯洁,政治理论素养较高,献身国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较强。入伍22年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工作积极主动,先后从事了数据录取处理、系统总体、质量认证管理等工作。先后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五项、四等奖一项,并于1990年12月因试验任务完成突出荣获三等功一次。还先后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促进军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五次、四等奖一次。

TOP

广安、珙县、高县徵收局长朱子镛

  朱子镛(1868-1949),字采卿,四川铜梁县人(今属重庆市)。家贫辍学,自学成才。民国九年入川军第三混成旅为军医。民国十一年起,任广安、珙县、高县徵收局长。有《海棠香馆诗稿》。

TOP

中共成华特别区委军委秘书周国干

  周国干(国淦),四川铜梁人(今重庆铜梁),生于1892年。1912年考入熊克武创办的蜀军随营学校,毕业后历任四川陆军第五师所属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在反北洋军阀及讨袁护国等战争中转战南北。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刘伯承同志参加泸顺起义和南昌起义。1927年冬,受党派遣去苏联学军事,1929年回国返川搞军队上层统战及秘密情报工作,曾任中共成华特别区委军委秘书。1934年潜入敌营支援红军北上抗日,抗日战争时期为党筹集活动经费办企业和掩护党的地下工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壮丽事业。因操劳过度,积劳成疾,1944年患了严重的肺结核,医治无效,于1945年10月15日与世长辞,时年53岁。
  周国淦,原名周定柱,化名张夕情、张定华。1892年出生于铜梁少云镇石梁村六组杨二屋基,1913年考入川军熊克武随营军官学校。1925年到上海,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参加泸顺起义,次年5月起义失败后,护送刘伯承先在自己家躲藏,继而经西安辗转到武汉。1927年8月在南昌起义中任总指挥部参谋团第一课课长,随后赴莫斯科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归国,任中共川西特委执委兼军委负责人,8月任川西行动委员会军委书记。1945年10月15日病逝于成都。临死前,周国淦将自己多年积存的30万元法币转给中共中央南方局,向组织缴纳了最后一次党费。

TOP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邓宗澄

  邓宗澄(1925- )男,汉族,重庆铜梁人,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上海学习期间,曾任上海交通大学财政学会会长、学生会监委会主席、争生存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工商局区政科科长,中共工商行政管理局调研科、编辑科科长,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室干事,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办公室、工商处、联络处副主任、副处长、处长,四川省雅砻江林区会战指挥部办事组、后勤组负责人,中共四川省化工机械设备厂党委副书记兼政治处主任。1984至1990年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创办《文史杂志》及筹建巴蜀诗书画研究会。

TOP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王继纯

  王继纯,重庆铜梁人,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离休干部。因病于2015年12月27日逝世,享年96岁。

TOP

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正红

  张正红,男,汉族, 1970年9月生,重庆铜梁人,199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6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2015.06-任成都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党组书记,市委党校第一副校长,成都行政学院第一副院长

TOP

黄埔军校少将战术教官周维桢

  周维桢,字芑诒,男,汉族,铜梁关溅乡(今铜梁区少云镇)人。生于1890年,卒于1952年。一生专精军事,擅长古文,兼习中医,通晓音律。
  芑诒成童丧父,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毅然投笔从戎。1919年学经四川陆军小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京陆军大学。1920年起,历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战术教官、四川陆军第二司令部高级参谋、四川泸永镇守使署步兵第一团团长。1929年10月起,先后担任中央陆军锱重兵学校教官、兵站锱重主任、驻重庆陆军第二十一军司令部高级参谋等职。1935年2月起,历任军事委员会洛阳行营交通处副处长、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六总队上校战术教官。
  抗战爆发,南京陷落后,周维桢随军校迁移多地,先后任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战术教官、四川省军区司令部交通处处长、战时新兵补充训练总队少将总队长等职。其间辛苦非常,他却从未因自己年岁长、资历老要求特殊对待,而是与大家同甘共苦,分羹同食,默默无私地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为抗战救国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
  1945年末,爱国为民、善良正直的周维桢不忍同室操戈、兄弟阋墙,黯然卸甲还乡,结束了他热爱的军旅生涯。1949年冬在家乡迎接解放。1952年春受批斗致死。

TOP

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陈怡

  陈怡,男,汉族,生于1920年,铜梁县安居镇(今铜梁区安居镇)人,抗日军政大学毕业,193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陈怡曾任冀南军区特务团指导员、军区保卫部干事,冀南军区二、四分区保卫科副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冀南军区独立五旅保卫科科长,第一野战军第十纵队新二团政委、中原军政大学保卫部副部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保卫部副部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保卫部副部长、部长,解放军大校军衔:黑龙江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厅党组副书记;黑龙江省政法干部学校校长、党委书记;黑龙江省公安厅党组成员,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陈怡享受副省级干部待遇离休。2005年5月9日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5岁。

TOP

重庆市民建副主任顾鹤皋

  顾升騄字鹤皋(1904—1958),平滩镇人。铜梁中学初第三班学生,曾任县学生联合会评议长,受“五四”运动革命思潮的影响,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以后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不久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6年国民革命高潮时,他毅然休学,回到家乡铜梁,与共产党员周国干一道,举办“讲习所”,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担任国民党铜梁县筹委会委员。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后,大革命处于低潮,他重返北京大学读书。1929年学成返县。先后在县立职业中学、国民师范学校任教。1930年后,曾任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教员和梁平县建设局长。1932年,他怀着实业救国理想,与北大同学杨月然在重庆合办“浓华油漆厂”,同时在广阳坝中学、川东高级工业职业校兼课,以后出任重庆高工校校长,因同情进步学生,保释学运领头人,被教育部以“包庇共产党”罪名撤去校长职务。浓华油漆厂也因受日货冲击,经营惨淡而关闭。
  1937年任重庆公卖处副经理,经营烟、酒、粮食专卖业务,同时仍与杨月然同伙恢复油漆厂,更名“竟成化学厂”,他自任经理。为了发展企业,他变卖田产充实资本,不在企业领工资,而仍在两个学校兼课,以薪资维持家庭生活。经过苦心经营,工厂逐步扩大,成为“集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竟成化学厂、大成制革厂,并在上海设立分公司。他还应聘担任“川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1937年他出席国民党四川省代表大会,被选为四川省党部监察委员和省参议员。1946年被选为全国立法委员。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周钦岳、胡子昂等一大批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常一起讨论时局,议论国事,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对国民党统治极为不满,遂于1948年宣布脱离国民党,参加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他以民主党派的合法身份和上层社会关系,掩护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如将原中共万县中心县委书记黄蜀澄、共产党员傅世屿请在老家教书。把重庆民主人士冯克熙、胡克林送到县城自己的家中暂住。此后又接受中共铜梁地下党的委托,出局做上层人物的工作,使这些人认清形势,对铜梁的迎接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民政府成立后,他拥护中共领导,赞成民主改革。他创办的竟成等四家油漆厂合并而成重庆油漆厂,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涂料生产企业。1956年被任命为重庆市化工原料公司副经理,先后任省、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常委、市民建副主任等职。1958年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

TOP

驻保、捷、波大使馆武官周永光

  周永光1917年2月出生于铜梁县南郭乡。1937年11月毕业于铜梁中学附属初农班,随后即由铜梁经成都到革命圣地延安,寻求革命真理。1938年2月入延安陕北公学21队学习。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继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二队(即三大队)学习,毕业后,历任参谋、科长、步兵副团长、团长、炮兵团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大使馆武官。1960年5月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第四期。1974年起任四川省绵阳军分区政委(副军职)至1981年8月离休。1997年11月因病在绵阳去世。

TOP

中共地下党铜梁中心县委书记游文俊

  游文俊,1912年6月3日出生于铜梁东店村三组(原东风村三组)王家院子。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任中共铜梁县委委员,1940年任中共川东特委交通员,1942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机要交通员,1949年9月任中共铜梁中心县委书记。他对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筹措革命经费,建立地下武装,掩护革命同志,促成铜梁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共铜梁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县长,重庆第二机械工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渝州大学党委常委兼副校长等职。1984年6月6日病逝。

TOP

中共地下党铜梁土桥区委书记和平滩区委书记雷汝维

  雷汝维,又名雷声隆,1907年出生于铜梁南城街道办事处马滩村六组雷家老院子。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7年1月进入黄埔军官学校武汉分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12月参加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时腿负重伤(留下终身残疾)。1929年秋回到铜梁,后担任中共铜梁土桥区委书记和平滩区委书记。1930年8月任中共铜梁县行委委员。铜梁土桥农民暴动时负责军事工作,暴动失败后,因党组织遭破坏,两次失去组织联系,但仍继续为党工作,先后经县委书记罗青和游文俊审查,恢复了组织关系。1950年后在铜梁一中校任教。1962年病逝。

TOP


英烈忠义

“一级英雄”邱少云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在一次剿匪战斗中带病参战,毙伤匪徒10余名。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详见:list.asp?unid=104

TOP

成都“十二桥烈士”黎一上

  黎一上,又名黎汉林,一九二一年生于四川铜梁县东郭乡铁佛寺村。在本县读书时,刻苦用功,酷爱文艺。他写的文章,笔触流畅,说理深邃,同学们争相传阅,誉为佳品。一九四二年铜梁全县举行作文比赛,他获第二名,从此,在本县崭露头角,才华初绽。一九四四年,经铜梁县保送入四川大学法律系深造。黎一上政治上很敏感,非常关心学生运动,与进步同学往来密切,一起参加活动。一九四八年,四川省政府制造“四·九”血案,使他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嘴脸,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他以铜梁旅蓉同学会的名义,办起《新铜梁》刊物,以犀利的文笔,揭发反动派的罪行。川大未毕业,他又考入陆军军官学校(黄埔成都本校)第二十二期。一九四九年春经过王建昌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根据上级指示,在军校发展组织,进行策反工作,以期争取一部分军官,学生起义。经过他的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在军校就发展了十多个民革成员,黎一上担任了小组长。同时,他又以学术研究会的名义,吸收了三十余人,作为团结对象。
  一九四九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川康分会筹组的民主联军川西军区准备在崇宁县(1958年撤销,大部分地区并入郫县)发动武装起义,急需崇宁,灌县,邛崃,雅安等地的军用地图,遂派人向川康分会求助。经川康分会研究,认为这种地图只有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才会有,而黎一上在军校的地下工作做得很有成绩,因此即派王建昌与黎一上联系。黎一上虽然知道这个任务十分艰巨,风险很大,但为了革命的需要,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黎一上在接受了秘取军用地图的任务后,通过各种关系,结识了军校机要室的地图保管员。在闲聊之中,黎一上得知那位保管员对国民党的前途十分悲观,不愿再干下去了,只想得到一笔钱,去外地另谋生计。黎一上趁机提出了以大宗钱抉取军用地图的事,保管员表示同意。军校的军用地图保管十分严密,都是双人轮流值班看守,一时不易下手。黎一上和保管员默默等待着时机。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保管员趁值班同事打瞌睡的机会,悄悄地偷出了一卷地图,挟在雨衣内带出大门,交给了已等候在外的黎一上。黎一上接过地图十分高兴,但打开一看,却是成都东郊龙泉山一带的地图,并非灌县等地的地图。看来是保管员在窃图时心慌意乱,拿错了。黎要求保管员另想办法。保管员在回到寝室后。疑惧万端,连夜逃离军校,不知去向。黎一上不得不把盗错的地图先交川康分会,准备另待机再下手。
  但是,军校机要室丢图失人的事很快就败露了,关麟徵严令军校在一周之内破案,校中一时人人过关,人人自危。黎一上由于整日在校外活动频繁,很快被查出列为重点嫌疑对象,旋即被特务机关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军校学生20余人。他们在关押期间,表现得坚强不屈,视死如归。敌人无论使用刑讯逼供,还是许愿诱供,都没有得逞。黎一上被严刑拷打,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但他嘴里还是那句话:“不知道。”…… 为此,他们各自发展和领导的组织,成员都安全无恙,未受损失。第二十三期二总队学生李向阳与黎一上关在同一间牢房。李向阳在回忆讲述起这段往事时说:“黎一上在川大和我是同学。他天赋高,人很聪明,组织能力很强.是位帅才。无论在什么场合,他向学生堆中一站。就会被拥推为学生代表。在牢房中,他宁死不屈,对我也不透露一句。”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七日深夜,黎一上、王建昌和其他革命志士一起,英勇就义于成都外西十二桥。

TOP

中共铜梁养正校地下支部书记杨德培

  杨德培(1908.10.06~1945.04),铜梁县东郭乡鱼箭村人。杨德培在读小学、初中时就参与了纪念“五·四”运动,“五·七”国耻日,“五卅”外交后援会等反帝反封建的活动和示威游行以及罢课活动。1928年春在县立初级中学毕业后,放弃了升学深造机会,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1938年4月,经罗青发展为中共党员。同月铜梁县委成立,杨德培任宣传委员兼统战委员。1939年11月,铜梁县委规划川东特委领导,杨德培任特委工委委员,兼任铜梁县委宣传委员和统战委员。杨德培把1937年与在大革命时期失去联系的党员和进步青年创办的巴川镇消费合作社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天地。1938年寒假,由杨德培出钱开设“我们的书店”,由县委青年委员李思源任经理。后引起敌人怀疑、追查。杨德培转移李思源后更名为德培书店。1938年9月,县委决定选择具有革命传统的养正校作为县委机关的活动据点,指派当时铜梁县袍哥总舵把子、共产党员雷筱龙接管养正校,派县委委员杨德培,党员游文俊、阮肇成到养正校工作,不久任副校长。学校成立党支部,杨德培任书记。不到一年,他们把养正校办成了川东地区小有名气的学校。由于日机轰炸铜梁县城,1940年初养正校疏散到南郭乡西来寺。杨德培在寺庙的墙壁上书写毛泽东给抗大制定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又在校门的柱子上书写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横批为“天下为公”的对联。国民党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后,杨德培根据上级疏散一些人到小城市或乡村隐蔽的指示,以征聘教师为由,接收了20多名党员到养正校隐蔽。1942年7月,杨德培得知县城巴川镇发生了接兵部队连长刘继邦活埋壮丁陈玉林的事件,查证核实,向县委书记杨中育汇报后,作出了利用此次机会狠狠打击敌人的决定。杨德培巧妙运用地方势力与接兵部队的矛盾,发动群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组织游行。他亲自上街演讲,鼓动市民罢市,斗争持续3天,迫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当众承认错误。1948年8月县委书记杨中育根据北碚中心县委的指示撤离铜梁后,铜梁党组织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1944年初,北碚中心县委组织委员江伯言到铜梁,指派杨德培、杨署中负责铜梁地下党工作。1945年4月,杨德培因患伤寒病医治无效去世。时年仅37岁。杨德培逝世后,养正校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送葬仪式。学校遵照杨德培的遗愿,将其葬于曾经战斗过的西来寺后山坡上。

忠勇战士杨德进

  杨德进,1916年出生于巴川镇,兄弟中排行第三,大哥杨德培、弟弟杨德存(虞裳)均为共产党员。6岁就读于广益小学,12岁进铜梁中学。他学习用功,成绩优秀,课余喜读《水浒》和进步书刊,尤喜拉胡琴,技艺出色,为川剧爱好者所称道。
  1934年春,18岁的杨德进告别家乡父老,考进了北碚峡防局少年义勇队学习班,一年后,被派去重庆民生公司船务处港务股工作。3年后,芦沟桥事变爆发了全面抗战,杨德进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杨德进考取山西民族革命大学,1944年,参加了王震领导的南下支队,在艰苦卓绝的南征中,被提升为营教导员。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杨德进参加左路突围,越过平汉铁路,进入长江以北、大巴山以东、汉水以南,以武当山为中心创建根据地。当部队至大巴山一带时,杨德进不幸患了严重的伤寒,被安排在巴山区一农家治病。在大巴山两年,他在直努力寻找党组织,但没有结果。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返回铜梁,利用家人有党的关系,再度投入党的怀抱。
  他回铜梁后,党组织安排做地下交通员,经常奔走于铜梁、大足和璧山开展活动。过度劳累,患了肺病,面黄饥瘦,咳嗽不停。母亲心痛地说:“德进啊,你要多休息,少走足。”地下党中心县委委员游文俊也劝他能坐车就坐车,没车时就坐滑竿,一切经费,由组织上支付。杨德进对这些话总是不放在心上。
  背着银元走路,老杨也不止一次。那时,他每周定期往返于周梁璧山,步行从事组织联系工作。他身体很着,跋山涉水,非常困难。有一天,他背着党费赶到西泉党的交通站就昏倒在地上。救醒问他,才知道是饥饿劳累所致。原来他随身带的红苕、苞谷粑吃完了,途中,喝泉水充饥,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了。交通站同志心痛地说:“你背着银元,咋不买东西吃?”他说:“党费是组织的,我不能动用一分一厘。”
  1949年9月7日,杨德进逝世于小鱼溅家中,所仅33岁。
  详见:list.asp?unid=100

TOP

红岩英烈杨虞裳

  杨虞裳(1919─1949),别名杨德存,党内化名艾英,1919年农历二月初八出生于铜梁县城内东门狮子坎。青年时,在身为共产党员的大哥杨德培、三哥杨德进的帮助和影响下,追求进步,向往革命。抗战爆发后,他积极投身党所领导的救亡运动。1938年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铜梁县委书记、北碚中心县委书记、万县中心县委委员、下川东地委委员、开县县委书记等职。彭咏梧牺牲后,任川东游击纵队政委,领导了下川东云阳龙坝暴动和开县“三二九”运动。
  1948年6月6日深夜,因叛徒出卖,杨虞裳在开县中学被捕。敌人对其进行残酷的刑罚拷打,但他始终没有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敌人假意要枪毙他,他视死如归,昂首挺胸,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无意间在敌人面前承认了自己是共产党员。敌人以枪毙相威胁,要杨虞裳交待组织关系,杨虞裳铿锵有力地回答:“叛变革命,象狗那样多活几天,不如作一个真正的人早些死去!”敌人惨无人道地用铁锤敲杨虞裳的脚踝骨,用烧红的铁丝烙他的脚板心,也没有从杨虞裳嘴里得到任何党的秘密。随后,杨虞裳被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特务组长和他是铜梁老乡,又是铜梁中学的同学,一次次地劝降,他的回答总是四个字“死而无憾!”。经受了灌水葫芦、老虎凳、钉竹签子、烙铁等酷刑后,杨虞裳脚被弄残、眼睛几乎失明,仍坚持狱中斗争,是狱中铁窗诗社的发起人之一。
  1949年11月14日,杨虞裳被敌人枪杀于电台岚垭,年仅30岁。

TOP

红3军第9师参谋长胡陈杰

  胡陈杰,1903年生于铜梁土桥乡旧石坝,7岁入县立小学,17岁升入县立中学。"五卅"惨案后,胡陈杰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在肖楚女、熊龙等革命先行者的教育下,加入了共产党。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军,担任连党代表。
  1927年3月,受党组织派遣,他回川到郭汝栋部队开展军运工作。郭任胡陈杰为军部副官长。胡陈杰趁机将共产党员饶绘丰、袁镜铭、徐孔嘉等派到随营学校作教官。尔后又征得汝栋应允,开办了一个将校队,训练中、上层指挥人员。这样,党组织就得以通过随营学校对郭部各级军官灌输革命思想。军队中的党组织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吸收了一些积极分子入党,在一些营、连建立了党支部和小组,党的力量在郭部迅速发展。随着陪陵革命形势的高涨和党的力量在川军中壮大,中共四川省委决定在川东以涪陵、南川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谁知郭部一营长出卖了兵变计划,郭解散了胡陈杰主持的政治部,并送胡陈杰大洋一千元,叫他到日本留学深造,实则下逐客令。
  1930年春末,他辗转到了上海,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1930年底,胡陈杰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第三军军事学校教育长。在军校,他认真研究军事理论和教学知识,带头示范操练,军校办得虎虎有生。1931年,军校停办,干部转入主力红军。胡陈杰被任命为红九师参谋长,协助师长段德昌担负保节洪胡苏区的任务。
  1932年6月,正当胡陈杰驰骋疆场,率领红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时候,王明"左"倾路线在湘鄂西根据地得势。胡陈杰因莫须有的罪名撤职关押,9月,惨遭杀害年仅29岁。
  新中国成立后,胡陈杰得以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详见:list.asp?unid=99

TOP

“三·三一”烈士陈达三

  陈达三,四川铜梁县东郭乡岳阳村(今属重庆市)四组生茔坡人。1882年生。自幼聪慧,熟读诗书,18岁中秀才。1903年考入四川武备学堂学习,1906年被学堂保送到河北陆军军官学堂深造,并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
  1908年回到四川任陆军速成学堂教官。1911年与吴玉章、夏之时、张培爵等人暗中联系,组织在川的反清力量,策划武昌起义,为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做出重大贡献。辛亥革命后,到临时政府陆军部拱卫军、北京陆军部任职。1916年任孙中山中华革命军募兵处长兼总督练长,先后参加护国讨袁运动和反军阀唐继尧战争,1919年任革命军第一军少将参谋长(刘伯承任该部一团长,并且尊陈达三为二哥)。1923年3月任讨贼军中将参谋长,率部讨伐吴佩孚和曹锟。1925年秋,被川康督办刘湘聘为督办公署高级顾问兼训练监督,并与杨闇公、吴玉章等共产党人合作,参与组建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筹划建立革命根据地。1926年6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1月在国民党左派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选为监察委员,12月1日与刘伯承配合,参与泸(州)顺(庆)起义的领导工作,对泸州守城战做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3月31日,为强烈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炮轰南京的罪行,在中共重庆地委领导下,由“重庆工农商学兵反英大同盟”发起,在重庆打枪坝召开市民大会。杨闇公、陈达三等为大会主持人。上午9时许3万群众云集到打枪坝会场,声讨帝国主义的罪行。可是,反动派却暗地里举起屠刀。会议一开始,匪徒们就棍棒乱打,大刀横砍,排枪齐扫,顿时血肉横飞,尸骨遍地。生者狂奔乱跑,惊呼悲叫;死者四五百人,伤者千余人,屠场惨不忍睹。陈达三肝胆俱裂,怒不可遏,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愤然闪下主席台,奔向人群,挺身前导,掩护学生、群众向会场出口冲去,并高呼“不准开枪!不准开枪!”,当冲至五福宫前,被刽子手蓝文彬发现,指令开枪射击,而身中数弹,仰躺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45岁。同年4月初,遗体运回铜梁安葬。
  详见:list.asp?unid=98

TOP

重庆无偿献血第一人张高斌

  张高斌,男,1971年生,重庆铜梁人。原在广东湛江当兵服役,退伍后到深圳工作。从2000年11月张高斌生日当天第一次献血开始,六年来,已36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包括成分血转化成的献血量)达2.6万毫升,当之无愧成为重庆的无偿献血第一人。为了表彰他对无偿献血事业所做的表率作用,国家卫生部和深圳市政府向他颁发了无偿献血奉献奖。

TOP

“潼南纵队”司令员江伯伊

  江伯伊(1919-1951),原籍铜梁县人。父江国权,母黎光淑,佃田织布为生。民国15年,江7岁,随家迁居潼南三汇场。父母由农而商以卖小食维生。民国25年,江因家境贫困,初中肄业即外出谋生。民国26年,经乡人介绍,在豫西师管区补一团任排长。民国27年,考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16期),亦加入国民党。民国29年,军校毕业后任该校陕西凤翔一分校上尉助教。后任连长、副营长,在中条山等地参加抗日战争。民国34年,抗日战争结束,部队整编,江离职返乡。同年10月,在县“在乡军官登记处”登记,后调重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地方人员训练班”受训。民国36年,受训期满,分回潼南县政府任实习指导员、军事科长。任职期间,江曾参加“青帮”、“后浪学会”、“铁弦通讯社”等组织。
  民国37年下年, 江的表弟何克钦(铜梁平滩乡人,中共地下党员),经介绍到三汇小学任教。民国38年初,何根据中共平滩区委布置,利用江“军事科长”身份作掩护,在三汇发展组织和组建地下武装。何发展了一个小学教师入党,并吸收江的两个弟弟为外围组织成员。江也要求入党,何向上级汇报。平滩区委指示,可对江加强教育,并叫写入党申请书。区委书记胡浩收到江的入党申请书后,表示待条件成熟时发展。
  1949年9-10月间,铜梁中心县委指示平滩区委,将区委委员袁载春从平滩小学转移到江伯伊处。根据江的表现和工作需要,批准了江伯伊为中共候补党员。11月,袁载春来潼南向江了解县府及有关情况。时县长韩朴文据杨森批令,于武胜、潼南成立“反共保民军”,拟任江为第一营营长。县府有1个警察中队,听江指挥。袁指示江相机做韩的工作。韩同意将两个警察中队全交江调遣指挥,可按需要征集粮食。还约定韩以检阅“反共保民军”名义到三汇,以便共同策划起义事宜。11月29日 , 袁、江先后到三汇,韩未如期赶到,为防意外,袁、江与何商定:以三汇乡丁和街村自卫队为基础,发动亲友中青年参与组织群众武装。
  12月2日,得悉国民党溃军正准备炸毁小渡口大桥(绵壁公路要冲),江亲率群众武装突然袭击,大桥未遭破坏,并缴获机枪、步槍数枝,俘虏敌兵数人。当晚,群众武装进驻三汇场。3日早饭后,在鸡仙庙广场召开群众大会,袁载春以党的名义宣布成立“潼南纵队”,袁任党代表,江任司令员。会上,号召群众准备粮草,以应急需。同时召回三汇“乡长”,责令其维持社会治安,作好欢迎解放军的准备工作。会后,决定何留三汇,以便和解放军联系,袁、江即率领纵队向潼南挺进。下午3时许,行至塘坝场,侦察到太安大桥已被溃军破坏,太安场上驻有敌军大部队。江等未敢轻率冒进。傍晚,何随解放军某部九十七团先头部队到达塘坝后,经双方研究,由解放军正面主攻,潼南纵队在右侧监阻敌人,激战至午夜,击溃了场上全部敌军,解放军主力部队乘胜追歼逃敌。潼南纵队打扫战场和修好便桥后,亦继续向县城进军,并于五日拂晓,配合解放军解放了潼南。其后,潼南纵队增添了解放军赠与的30余支步槍,负担起维持潼南社会治安工作。其间,潼南纵队接受了国民党内二警30余人带枪投诚;召回了“县府”两个警察中队。袁载春经铜梁中心县委同意,赴渝向西南局组织部汇报请示工作后,袁与江伯伊一道,持西南局《书面通知》和《潼南纵队人员(枪)名册》移交解放军某部。
  12月15日,解放军某部宣布撤销潼南纵队,并派人接管全部槍支彈藥,同时签署证明:“潼南纵队成立后,在解放三汇、塘坝、太安及潼南县城,配合我军九十七团击溃太安国民党匪军是有功的……。”袁载春收取证明后,即回重庆去了。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时,江伯伊被任命为治安股副股长。12月16日,江伯伊按照撤销纵队的文件规定,办好一切移交手续,告假回三汇场老家。
  1950年2月21日,江伯伊在三汇被捕,其后以“反革命”罪于1951年1月被处决。之前,江伯伊亲属曾先后向潼南有关方面申诉,未得结果。其父、母于1951年1月26日又向川北行署和西南局组织部申诉。2月2日,行署将申诉转潼南查处具报。潼南只按原结论回复行署。之后,江伯伊之弟朝良、朝德及子中龙等均因江案受到株连,受到处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伯伊之母于1983年7月1日向潼南人民法院和中共潼南、铜梁县委提出申诉。潼南县人民法院在《关于江伯伊案的复查结论和处理意见的报告》中认为:“原结论江伯伊冒充中共地下党员,组织反革命武装--潼南纵队是错误的,应予否定。”“造成江案错判冤杀的主要原因,是建国初期法制不健全,对江案的问题及其性质未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和认真的研究分析;对个人的陈述、家属的申诉和有关方面的证明未予重视,应吸取深刻教训。”
  1985年1月7日,经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复同意,潼南县人民法院“宣告江伯伊无罪,恢复其革命干部的政治名誉”。同年7月,中共潼南县委在给重庆市委《关于“潼南纵队”的组建及活动情况的调查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潼南纵队是中共铜梁地下党遵照川东临委的部署派员组织的一支由地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纵队成立后,在解放三汇、塘坝、太安、潼南县城,配合我军九十七团击溃国民党匪军的战斗中是有功的。潼南解放后,担负了维持社会治安等工作……,对稳定解放初期潼南的社会治安秩序起到一定作用。”1985年12月25日,中共潼南县委研究决定,恢复江伯伊1949年10月入党的党籍,对其家属,也作了妥善安排。

TOP

以恶霸罪蒙冤处决的中共地下党员雷筱龙

  雷筱龙,铜梁县北郭乡人。19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返铜后,先后在铜梁中学、成都高等女子实业学校和商业专科学校任校长、教员。1925年下年到彭县二十八军第七混成旅第一团任政治指导员、代理旅政治部主任和彭县县长。次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旷继勋部队起义。起义失败后,邓锡侯、黄隐调旷继勋回成都,他受党组织派遣,代旷去简阳面会邓、黄,呈述部队不回成都的理由,被邓、黄把他拘留于成都达两年之久,因而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1931年回到铜梁,其时铜梁地下党领导的土桥武装暴动失败,党组织受到破坏处于隐蔽时期,因此他未接上组织关系。在此期间,他曾出面保释参与暴动的雷汝维出狱。以后他在铜梁积极兴办地方实业和教育事业。1932年以后,他先后合资开办了崌崃织布厂、崇兴垦殖公司、豫丰字号、立信字号;集资接办勤业面粉厂、西泉纸厂,分别担任这些厂号的经理或董事长。同时还担任县商会会长、养正校董事长、银行经理、县参议员等职。他又是铜梁哥老会“同仁公社”一步登天的掌旗大爷、“铜汉总联社”的总舵把子,成为铜梁第一号上层人物。
  1938年春,铜梁地下党组织恢复了活动,经中共重庆市委宣传委员罗青审查,恢复了他的党组织关系。这时,他把养正校完全交给地下党主办,成为党组织县委机关所在地,掩护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一次。《养正壁报》揭露了反动当局的黑暗,引起特务怀疑,欲加搜捕,他全力担保,始相安无事。1941年皖南事变后,铜梁地下党的领导人撤离,他再次失掉组织关系而脱党。但他与党内同志仍有一定联系,做过一些益于党的工作。1948年,国民党立法委员顾鹤皋回铜梁宴客,地下党员乘机把《挺进报》夹在席上擦筷子纸中散发,惊动了国民党特务,他巧妙地转移了敌人视线,保护了地下党组织。同年,经地下党县委书记批准,吸收他为特别党员。解放初期任县贸易公司、百货公司经理。1952年镇反中以恶霸罪蒙冤处决。1984年经县人民法院复审,撤销原判,宣告无罪,报经重庆市委批准,恢复他从1938年起的党籍。
  雷筱龙的遗体葬于铜梁县北郭老家。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为其立碑。

TOP

“杰出母亲” 赵积素

  赵积素,女,1947年生,铜梁县安居镇七佛村人。铜梁县妇联退休干部。1962年,因为父母、兄长倾家荡产拿不出12元学费,赵积素收拾起中学课本,离开学校回家务农。尽管因工作努力很快被招录进乡政府,后又进入县妇联当了干部,但当会计算不了账、写材料频频出错,指导农技连专业名词都不懂……文化水平低的苦涩与她如影随形,让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我自己没娃,许多乡亲的娃又因为穷上不起学,这不是又要走我的老路吗?想起这些我睡不着觉呀。”就是这朴素而无私的母爱,支撑着她走过了29年艰辛的助学之路。
  从恢复高考第一年至今,赵积素节衣缩食资助了68名贫困学生上学,其中64名学生考上大学,另有4个“娃”将在2007年参加高考。孩子们亲切地称她“赵妈妈”。
  赵积素37年工龄,收入不高,既要赡养95岁高龄的老母亲,又要忍受重病缠身,不能生孩子,丈夫离她而去的苦涩,但始终没有动摇她在“节骨眼上帮娃娃们一把,他们就能成才”,始终不渝地资助贫困孩子上学。如今赵积素资助过的孩子,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了骨干人才,有的还在高校学习。她拿出珍藏的300多封来信--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船舶工学院、重庆师范专科学院……信封上的邮戳从1987年到2006年。“到处都有我的娃,我的生活非常幸福。”她说。
  赵积素是平凡的,但母爱是伟大的,孩子们惦念她,社会尊重她。2006年,重庆市民评选出“重庆市十大杰出母亲”,赵积素当选其中。在网上搜索引擎中输入“赵积素”三个字,检索到的相关信息有上千条。

TOP

把红旗插在无名高地的陈庄

  陈庄原名陈冶荣(1927—1951)铜梁侣俸镇明星村人,幼年丧父,靠母曾濂清抚养成人。1943年考入铜梁中学初中43班乙组。时值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灾难深重,他在给同学的赠词中有“男儿志兮天下事”,“努力求学为人类谋幸福”,“为真理而战斗,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等语。1945年冬,他积极参与为教师争待遇,为学生争温饱、反对校方贪污的学生活动。他与同学10多人为此曾遭拘捕。从此他改名陈庄。重庆解放后,陈庄即考入人民解放军的青干团,训练结束后,被任命为营的文化教员。
  1950年当美国把侵朝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祖国安全的时候,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后,陈庄在坚守白莲庵、牛鸣洞、胎田里等战斗中不但消灭了许多敌人,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担任了公差等勤务工作。由于他有这种英勇机智、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在1951年2月被吸收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入团不久,他所在的四连,奉命反击敌人,并要迅速占领汉江江岸一无名高地。这时,陈庄兴奋极了,激动地表示:“坚决响应党的号召,不让敌人越过汉江一步!”于是他就在保卫汉江的工事里写下了决心书,要求参加突击排,担任爆破任务;要求在战斗中抢救伤员。同时还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向母亲表示了决心。他的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母亲:……世界上革命只有无产阶级是最彻底最前进的,但是,那个革命的成功非用血来换取不可,这是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告诉我们的。现在我已成为青年团员,在朝鲜战场上我与敌人誓不两立!……这时我心里有些什么东西呢?战斗的怒火,钢铁的意志,忘我的精神。还有呢?就是共产党万岁!再有呢,那就是拿起炸弹与美国侵略军的坦克拼了!人在就不让敌人坦克在!母亲,我想你听到这个消息是会高兴的,希望你要以想念儿子的心,想念着人类幸福、自由、和平、光明、新世界的来临。你的儿子陈庄三月五日。”
  3月7日他接受了任务,参加了突击排的爆破组。临出发前,把四个月以来没用完的津贴和自己的一个手表交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还要做一个勇敢的共产党员!要求党考验。”
  夜间,战斗开始了。天空中出现几颗红色信号弹,接着,炮声响起来了。
  他看见战士们第一次冲锋退下来了,他象排长喊到:“抢救伤员是我的任务,现在正是时候了”。得到同意后,暂时放下爆破武器,奋不顾身的向伤员跑去。
  陈庄到了山脚,受伤的战士躺在地上。他沉着地把受伤的占友一个一个背到隐蔽的地方,用自己的救急包,给伤员包扎。炮弹、子弹打过来,飞起泥土、弹片,陈庄就用自己的整个身子去掩护伤员的身体。伤员们感动地问他:“你为什么这样?”陈庄笑着说:“因为我爱我们的祖国,爱自己的人。”
  在组织第三次冲锋前,陈庄所参加的爆破组改成突击队。冲锋号响了,指导员举着匣子枪喊着:“同志们!冲啊!替死伤的同志们报仇!替朝鲜人民报仇!冲啊!”接着勇士们冲上去了。但敌人仍凭借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形势,向我军进行疯狂的扫射。在这激烈的战斗中,陈庄从倒在血泊中的同志手里拿过红旗,飞快地向敌人的山头阵地冲去;嘶破了嗓子喊着:“同志们,冲呀,拿下这个山头,杀呀!”战士们如千军万马,滚滚而上。红旗不停地向山顶奔去。
  红旗上了半山腰,被一团黑烟遮住,火光几闪,黑烟散了,红旗不断向上奔跑……子弹在头顶上吱吱地尖叫,炮弹在四周爆炸,掀起的土块、烟硝,迎面打过来,打在陈庄脸上,打在红旗上面,但是,陈庄,勇敢的青年团员一直前进,一步也没停止。红旗跑上了山顶,火光一闪,啊,现在,陈庄把红旗插上了无名高地。倾刻,战场上响起一片胜利的欢呼。美国鬼子被打败了。四连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但是,把红旗插上无名高地的人——陈庄,一个勇敢、坚强的青年团员光荣地牺牲,他抱着迎风飘展的红旗倒下去了。
  战役结束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团党委宣布:追认陈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追记大功一次。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向祖国人民汇报了热爱祖国的青年陈庄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的事例;《中国青年》刊载了王照莲写的通讯《把红旗插在无名高地的陈庄》曾被许多学校选为教材,为广大青年学生所传诵。

TOP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43132
日期:2006/11/29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航天部三院院务部部长罗光理
下一篇:铜梁历代名人录(续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