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铜梁历史名人之十七──吴鸿恩与安居琼江书院

《四库全传》编撰吴鸿恩执掌安居琼江书院

作者:胡卫民http://www.luos.org

  书院之名称始于唐朝,发展于宋元,昌盛于明清,止于民国,是我国古代儒学派生的教育机构,有民办、官办和民办官助性质之别,它是校书藏书和学者士子传道、授业、解惑之地。
  安居自古重教兴学,杰士文人辈出,文脉久盛不衰。
  “通衢曲巷,夜半诵书声不绝”是安居众多书院、乡学、义学的芸芸学子书声正气、孜孜不倦和寒窗苦读的写照。
  据清代铜梁籍地理学者夏云程等人编撰的《铜梁乡土志》记载,仅民国时期,就有安居公立高等小学堂(建校地址在武庙),安居公立初等小学堂(建校地址在文昌宫)、崇德乡学(建校地址在火神庙附近)、棠文乡学(建校地址在河对岸琵琶嘴)等四所小学;另有安居女子学堂一所,在育婴公所(今著名画家邱礼彬先生家原址);城郊两所初等小学堂,分别在城北二里奎星阁和城南五里龙兴寺。此外,还有一所由安居盐帮同业会出资兴办的民立初等小学(地址在城内川主庙)。
  琼江书院前身安居书院,始建于清代乾隆二十六(1761),时任铜梁县知县蔡玉华倡导修建。属于官立性质,它挑枋、撑拱,座落在安居化龙山腰(与今文庙毗邻),由吴鸿恩的父亲、撰写《(重庆铜梁)华封嫡派八户吴谱不分卷》的作者吴谦福(字崃村、来村、当地慈善家)执掌。
  十年后,翰林王汝嘉的母亲过逝而返乡丁忧三年期间,担任琼江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或校长),由于秉承“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的教育理念,所以,在周边的同类书院中鹤立鸡群,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的璀璨历史,它曾历经两次迁建:
  第一次迁建是在清代道光五年(1825),邑人(同县之人)议叙八品衔周德亨捐银六百两从安居化龙山腰移置今火神庙。肃穆有礼的书院仍由吴鸿恩的父亲、资政大夫吴谦福执掌。幼年的吴鸿恩常到安居大田角翰林府(今油房街175号)听外公曾毓璜讲自己带着几包安居特产小米酥(今起名翰林酥)“七上春宫始第”的励志故事。

(图一:广西平乐府知府吴鸿恩题“琼江书院”匾)
  吴鸿恩的先祖是从福建龙岩州(今龙岩市)迁徙至铜梁望仙门居住,后迁到安居定居,并与其他定居安居的福建客家人共同出资建了吴氏宗祠。
  父亲吴谦福乃二品资政大夫,他与洋务大臣李鸿章、漕运总督吴棠等重臣交往甚密,在父亲的严苛之下,吴鸿恩、吴鸿惠兄弟的童年曾在琼江书院举行入泮礼和进行“四维”(礼、仪、廉、耻)启蒙,他囊萤映雪,凌晨四时卷不释手,系统学习了蜀东本族文人吴崃邨、吴锡五、吴谦福等吴氏先贤合撰的颜体、柳体《小学要言》(含《家塾楷模》)和《初小常识》。
  在总结归纳先贤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他以柳公权楷书字体编纂了《教弟子言》。
  道光二十九年选拔贡应朝考,二十岁以七品京官分到工部营缮司行走,二十多岁就升主事(相当今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的处长)。二十六岁中举人,三十三岁荣登二榜第六名赐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从七品),与著名政治家和书法艺术家翁同酥成为同事,三年后授七品编修和翰林大学士,参与由纪晓岚主持的《四库全书》编撰工作,后任都察院给谏(给事中),国史馆协修和纂修(从六品)。
  四十多岁后,外放云南、山东、山西等地任职。期间,为在山西作战的湘军将领王鑫(字璞山)题赠“金质玉度清美,学观书心吉祥”的笔墨。返京后,担任巡视京都城的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所辖街道,他效仿明朝的安居人、北京西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张云奎乱世用重典和恩威兼施的办法,为京城治安整顿工作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使京都治安得以明显好转。因此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
  期间,儿子吴锺琇、吴锺琳曾在琼江书院启蒙;书院一度遭遇李永和、蓝大顺的滇匪盘踞,门窗等实物被毁损,其中包括院门上的对联“千载黉门,大写化龙篇,骋怀笔蘸涪江浪(上联),八方盛誉,常成催马策,逐梦诗扬蜀国风”(下联)。
  第二次迁建乃一个甲子之后的清光绪七年(1882)4月上浣,迁到安居上场的石板街(亦名文化街)的今安居小学位置。
  该书院座南朝北,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系三进三重的四合院,门楣悬挂吴鸿恩题写“琼江书院”木匾(现存铜梁区匾额博物馆),大门口有十三级石阶,石阶两旁有一对雌雄石狮,中间有五步台阶,过状元桥至明伦堂又有五级台阶,意含“进院步步高,光宗耀祖绫罗袍”。中间礼殿(正厅)的梁与梁之间有二龙抢珠的驼峰木雕,斜撑上有人物木雕,艺术造谐不菲。两边设有六间讲堂和两个蓄水池(挨水亭),左边外有假山、菜地、廊房和教官房构成的桂园,右边是吴翰林家的小四合院、藏书楼和绣楼,书院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据说小孩从此门经过,会越来越明理)、文君阁、状元桥及明伦堂,堂中墙上有吴鸿恩题写的“好学为福”。此堂的后面紧邻有北宋学者陈希夷(陈抟、白云先生)讲经台,文君阁的四根木柱上有“崇德、明礼、笃行、博学”的院训,有象征人才兴旺和避雷电的双龙戏珠房顶,还有徽派建筑特有的天井,可采光和观察天气,天井的下面有排水系统,暴雨时,雨水经庙沟湾而流入乌木溪,再汇入涪江。吴鸿恩效仿四川才子杨慎,在书院栽种代表低调清雅和内涵品质的桂花树,寓含折桂夺魁和蟾宫折桂之意。

图二:吴鸿恩翰林为三台县吴氏祠堂题匾
  该书院设有初级部和中级部,初级部必读《三字经》、《四字经》、《五字经》、《孝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声律启蒙》;中级部必读四书五经和《舆地》(即地理);选读《女儿经》、《天生物》、《随身宝》、《大全杂志》、《增广贤文》、《幼学琼林》、《世说新语》 、《古文观止》,后来选读又增加张之洞著的《书目答问》。
  吴鸿恩四十九岁那年,父亲吴谦福病故,他刚被朝廷任命为广西平乐府知府,他未到任,就第一次回乡丁忧守制,期间,铜梁知县邵坤读过吴鸿恩写的《奏稿古文诗集》等著作,仰慕其“才华盖京都”的才学,聘为琼江书院山长。上任后,对书院进行了修缮。
  同时,他写下《迁修琼江书院记》,刻于从北碚运回安居的嘉陵江峡石上,立碑于书院天井处的状元桥旁。他的墨宝一字值千金,但他有求必应,尤其是族人,当年在返乡途中,曾为福建龙岩市迁移到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族人题写“吴氏祠堂”和“敦睦堂”三个字。后又为永川县吴氏族人之邀,撰《宗丈公超然暨宗婶王孺人生茔志并赞》。
  奉省令归并巴川琼江两书书院(今铜梁中学的前身)合并后,被时任铜梁县知县傅翼拨任命为巴琼书院山长(因身体原因,陈昌实际主持工作)。教学中,他建议把书院改设小学堂,划分为寻常部(中低级部)与高等部,因材施教,在寻常部试授《论语》诠释,在高等部试授《石头记》诠释。后任铜梁县知县钟尔谷把巴琼书院改为小学性质的“铜梁县高等官立小学堂”。

(图三:巴岳寺后的玉版泉取水处有“春海”(吴鸿恩的字))
  不久,吴鸿恩被镇守成都等处地方将军(简称成都将军)恒训(从一品)聘为成都少城书院山长,他增设了临摹《芥子园画谱》的绘画课,并且传授文法,侮人不倦,使师风和文风为之改变,使少城书院的名气仅次于当时的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中国著名书院。

(图四:如今的安居小学校门)

相关链接: 进士吴鸿恩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567
日期:2022/9/27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广西省宾阳县饭匙岭罗氏源流概况
下一篇:以诗脉传家的东莞西门罗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