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诞生文学巨匠罗贯中的太原清徐罗氏家族

文献世家 三晋巨族
诞生文学巨匠罗贯中的太原清徐罗氏家族

作者:罗朝宇http://www.luos.org

  明《续录鬼簿》对罗贯中的记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望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鲁迅先生在《小说旧闻钞·再版序言》中说:“自《续录鬼簿》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讼者,遂亦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臆之所能至哉”,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罗贯中就是太原人!
  太原就有一个罗氏家族——清徐罗氏家族,在三晋大地上,这是一个千年世族,这个家族世业儒术、耕读传家;这个家族礼仪教子、积德累仁;这个家族英才辈出、文武科甲代不乏人;这个家族被邑志誉为文献世家;罗贯中就是从这个家族走出去的文学巨人。

  我作为清徐罗氏二十三世孙,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一点粗浅的探讨研究,请共同研究。

  一、历史悠久的千年望族
  1、今年十月二十五日,在江西南昌举行了“豫章罗氏忠孝祠奠基仪式”,全国九省市及韩国豫章罗氏后裔出席了这一盛典,笔者代表清徐罗氏被邀参加。会上发行了两本豫章罗珠文化研究文集,其中《罗珠暨南昌筑城学术文集》在“豫章罗氏繁衍迁徙”篇由赣衍豫、晋分图中清晰地标示出路线图,特别在从成都到达山西终点时,山西地图上除用“山西”二字显示是山西版图外,就只标有太原、清徐两地名,在对迁徙图的注释中,简介了清徐罗氏和罗贯中(见该书第189页)。可见,全国罗氏公认清徐罗氏是豫章罗氏在山西的唯一后裔,公认罗贯中是清徐罗氏后裔。
  我族在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暮春修谱时,十九代庠生树芝公也作了一篇序《重修罗氏家谱序》其中写到:“……我罗氏顾豫章嫡派实锦里名流……”,可见,祖上世世代代相告:我们是豫章嫡派子孙。
  元代大学者虞集在他的《道园学古录》中有一篇作品《 晋阳罗氏族谱图题序》,其中写到:“有能追寻上世之传,至于八九世,又有祖父文墨之叙传,若晋阳罗氏者,岂得得哉。故虽小有阙轶参错,亦其势然也。罗氏之仲允中,以教授辟仪曹史,且还就蜀省幕府,特此卷来,因为题而归之。三嵎虞某题。”
  晋阳即太原也,可见,至元代我族在太原已繁衍八九世,实质就是在清徐已繁衍八九世,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因为人们讲籍贯时总是以大代小,如清徐人在省内说自己是太原人,太原人在国内说自己是山西人,反之也一样,外省人说太原人是山西的,省内的人说清徐人是太原的;第二,至元代时我族在清徐已有八九世,据此推算一世祖应在后唐时来清,距今已逾一千年,这与我族现存的家谱记载吻合。且“罗氏之仲允中,……且还就蜀省幕府”一语中一个“还”字,说明我祖允中公又回到四川任职,显见,我族祖先祖籍是四川,这与我族现存的家谱记载也是完全吻合的。
  现我族家谱保存清同治十一年修本一套,这套家谱的第一篇序《清源罗氏家谱序》是由太原府学贡生除大同府儒学训导正己公于大明隆庆元年(公元一五六七年)丁卯修纂完成的,现全文敬录:
  夫谱者肇立人纪,纪述诸事,谱之为言,所系匪轻,乃概载诸前根本也。吾罗氏世居清源,今支派繁衍可无谱耶,无谱则无传,无传则忘本,而不知亲亲之意,况暦世以来,治乱靡定或离散东西,或睽违南北,使无家谱子孙将迷失自矣。今将祖宗支派除逺代外不敢妄附,故据先人口传有京畿纪述者云,吾先祖根于蜀都,自后唐仕于青州仆射,即今梗阳也,因路逺不能还郷,籍于白马一都,又本山岭下有坡地数十余晌,群峰环抱,形势寛阔,乃菐茔于斯焉。后人众分析,有迁于城南二者,有迁于城南三者,原系民籍并无军匠等役,后又有分迁于城南一者,有尽忠于京畿者,有迁居于省城者,有迁居于崞县者,有迁于湖广河南者,有留居于山郷者,尚有流于他郷不知者,但支派宗祖名号间有不能排次附录,今但自其所知,而为之录焉。有登名进士宦居御史者,有登名郷试宦居县令者,有居郎宦杂职者,至于游国学郷学尤济济多人,大抵皆宗祖以来耕读传家,礼仪教子,积德深厚,阴及苗裔,故繁盛如是。凡我子孙世世修德,无忝厥祖可也,今权纂家谱,以序世次,俟有道者继述而修定之焉。
  该序开宗明义讲清了我祖根在哪里,什么时间为什么来清徐,又为什么未回去的原因,讲清了世居清源的历史和散居他乡的现状。
  该序与《晋阳罗氏族谱图题序》相距二百余年,这期间,《晋阳罗氏族谱图》遗失,所以,该序是在不知道有过《晋阳罗氏族谱图》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一篇序言,其起点与《晋阳罗氏族谱图题序》所折射出的《晋阳罗氏族谱图》的起点是一致的——吾先祖根于蜀都,自后唐仕于青州仆射,即今梗阳也。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该序反过来倒成了是对已被悬空了的《晋阳罗氏族谱图题序》的一个支撑。
  2、我罗氏世居梗阳三晋望族,自祖宗以来积德累仁,贻谋燕翼,英才辈出,至德无称,枝叶穰穰天各一方,到大清乾隆十一年(公元一七四七年)岁次丙寅孟夏之吉,我族第四次纂修家谱时,对以上情况做了总结,十四代庠生元详公沐手撰并书了一篇序《序》,现节选敬录如下:
  夫始祖之来历起居,九世伯祖,岁进士,任大同府训导,讳正己者,已曾详述奕祀之分支分甲,以至散居他方者,先族兄庠生鳌与维已経备载,愚不置啄,迄今本邑在城在关,绝无二姓,在郷者,有居马峪、北村、髙白、固驿,与夫贾兆、西寨、阎、吴、孔村以及青堆、尧城、罗家庄者,咸我宗派,更有居于省城、徐沟、桃花营、常家庄者,亦我祖裔,而犹有散处四方,前谱未集者,不一而足。知之不详,姑俟后人,不敢妄为聨属,识之既稔,即当收罗,讵可视如异姓?如本邑西关、范家庄、拔奎村、常丰村、祁邑会善村,凡我同姓皆我同宗,于兹不细加检阅,时岁转而失所传。倘至同族为婚,岂非祖宗之大罪人乎?西关等处均属一支。赖有十五代名德茂者,日夜焦劳,细加收寻,执其所祀祖讳以万为始,与家谱再三详对,万祖乃七世祖尚纯之子,即演祖之派也。
  祁邑会善村,素知为满祖一支,愚向合族公议,一日之祁邱而访宗族,先灵默佑适遇年高有德、曾居蒲邑训导及阅谱乃十七代光珺也,同弟光壂欢欣鼓舞,二人直道成风,族间无不依允,但彼此丁凡户众,路途相隔,合纂之不若分叙之为妙也。于是两相公议,各造各谱。清邑祁邑交赠一谱,而清邑之环处郷里者,逺迩咸集,共载一谱焉。吾溢祖、演祖、满祖、贵祖四祖所遗各执一部,而于会善村亦另造一部,由是小大皆知报本,长幼可明尊卑,承先晵后而万殊一本矣。所厚望者,生齿繁而各支各派俱庆螽斯,所生虑者,历世久而同姓同名,遂扰天秩。爰定十年会集,一则合族大祭先茔,一则童稚缵录家谱,使五谱一笔。凡子孙之生飬随义,永不徇私庶乎祖宗历万载而常昭,孙子及百世而不紊矣,是为序。
  敬录完十四代祖庠生元详公的序后,须先说明一下:我族四世祖辈有堂兄弟四人:溢、演、满、贵,我族谱就把四祖列为四支之祖,修谱时各支一谱共四谱,合成一部。祁县同宗为满祖分支,亦另造一部。故元详公说“使五谱一笔”。
  翌年,祁县同宗也修谱,同宗祖先人锦公作了祁县会善重修罗氏族谱序,现节选敬录如下:
  “……先世传言:吾族与清源罗氏同宗,吾始祖与清源罗氏之祖,盖兄弟也。尝运清源,清源人亦如是云然。吾谱载始祖满公,未及满公所自出,亦未及满公兄弟若何也。乾隆十一年岁丙寅,清源人将修族谱,因载谱来,议合修事。吾阅其谱,乃知吾始祖有二兄:长曰溢;次曰演,与吾始祖讳满者,均出于景中公;景中公出于文秀公。文秀与文举文焕诸公,皆故唐青州仆射仲祥公裔。而仲祥公则四川成都府人也。……今以吾谱与清源,而清源人得全谱焉;以清源谱与吾,而吾得全谱焉!后之子孙,合全谱以观,派分源合,详若列眉,知罗氏之在清与祁者,虽则分门别户,千百其家、千百其身,情疏意睽矣;而因流溯源,从末控本,则千百子孙之身,皆祖宗一身血脉所衍也。……”
  祁县同宗祖先人锦公的序,与十四代祖庠生元详公的序珠联璧合,将支派、里居叙述的清清楚楚,祁县一族均属清徐罗氏是无疑的。
  至此,我族绵绵瓜瓞,星分棋布史基本明矣。
  同治十一年岁次壬申暮春我族第十一次修谱时,十八代增生其瑞谨撰的《重修家谱序》写到: “……共丁一千百余,不啻螽斯之揖揖相继二十二代……”,此语说明了世居清源的我族人丁兴旺的景象。
  3、我族现存家谱有二十四篇序,记录了从太原府学贡生除大同府儒学训导正己大明隆庆元年(公元一五六七年)丁卯修纂第一篇序《清源罗氏家谱序》开始,到大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三年)岁次壬申桃月上汗钦加太常寺衔候铨教谕廪生二十一代孙文藻熏沐谨撰并书第二十四篇序《重修家谱歌并叙》为止,我族十一次修谱的过程,清楚的反映了我族的历史和文化。
  二十四篇序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五大块:第一部分:前两篇序为奠基之作;第二部分:三、四篇序为继续探求之作;第三部分:五、六篇序为基本定论之作;第四部分:从第七篇到第二十篇,这段时间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序反映了在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下,我族艰难修谱、诗礼为教的经历;第五部分:最后四篇为带有总结性质之作。后面我将敬录部分序的节选或全文。
  我族在民国时也曾修谱,但此谱本在文革中毁坏,无从考究。
  在敬录完第六篇序时,我就想或许从这篇序开始也许更多地是在这篇序之前,在清徐罗氏和当地人中间就流传开了这样二句话:“一罗磕到底”或“一罗打到底”。“一罗磕到底”是说姓罗的人就像旧时农村碾粮食时,把罗面用的罗子架在罗架上,盛上面不停地推拉罗子磕碰罗架,这样,面就全罗下来了,喻姓罗的全是一家人。因为罗子的罗和姓罗的罗是同一个字,所以,一个“磕”字串成的谚语,很形象地把罗姓是一家人的血脉事实讲的很透彻。知道了“一罗磕到底”的意思,那“一罗打到底”的意思就直白多了:只要是姓罗的肯定就是一家人。
  今天,清徐罗姓有近四千人,娄烦罗姓有四百余人,晋源区及太原核心城区有数百人,这是太原市现今辖区内的罗氏,这是“一罗打到底”的罗氏。
  从清徐迁到祁县、崞县(今原平市)的罗氏,如前所述与清徐也是“一罗打到底”的罗氏。今天祁县罗氏有二千余人,原平市的罗姓人口本文未作统计。
  以上“一罗打到底”的罗氏是清徐罗氏的基本概念,从后唐及今清徐罗氏概念的变化只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居住地域的扩大,其根在清徐的历史是永远不会变的。
  因清徐历来属太原辖制,直至清朝太原罗氏就是我族,所以清徐罗氏就是太原罗氏,或曰太原罗氏指称的就是清徐罗氏。解放前后,有同姓迁入太原者。
  又因太原古称晋阳、清徐古称梗阳,所以,晋阳罗氏、梗阳罗氏即清徐罗氏。清徐县是解放后将清源、徐沟两县合并而成的,县治在清源。除去史上曾有过清源、徐沟两县短暂互辖的情况外,清源从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县以来,一直是独立行县,故我祖谱说我们是清源罗氏。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论述,阐明了我族是豫章嫡派,根于蜀都,后唐来清,千年望族。

  二、门第常新的文化世家
  1、清源县首部县志记载我族人才辈出
  清源县首部县志清顺治十七年(公元一六六○年)由知县和羹主持完成,他对之前清源竟无邑志深感遗憾,所以他在序中写到:“清虽蕞尔邑哉,亦自有人物山川风土之可纪者,何竟朴略至此?因切切焉。欲纂辑之,苦无绪理可寻,每向文献家咨访世传,幸有罗子名国善者,搜括祖考抄本出以相示,上自春秋下至有明嘉隆而止。若罗氏者真文献家也。偶一得之几与玉检金函古碑断碣同珍。”
  知县和羹除给我们家族作了 “若罗氏者真文献家也” 的评价之 外,和公还在人物篇“罗贤”名下作了评品。
  《清源县志》记载我族情况如下:
  人物篇:
  第一个即为我六世祖罗贤。
  罗贤,字大用,号擢庵,中成化丁酉科乡举,登弘治庚戌科(1490)钱福榜进士。初授福建道监察御史,洁朝当实授。适值公亲讣音至,家人欲少隐以侍,公强讯得实,即成服,一时皆高其孝。乡亲有罚金于官者,浼公,公问当费几何?捐一钗与之。自是人不敢私属。服阕,奉命往陕西巡查,时查禁久驰,商人多与西域交通,官查极至腐。公疏其宿弊,议为经久计,上之,遂允其请,至今称便。复上便宜十事,皆嘉纳。及按辽东,先是边官率多贪残,军士苦于无告,公置之,法不少贷。辽阳振肃,按辽一载,屡上无十疏,弊政搜摘无遗。再按河南,适当乡试期,诸要联书通关节,冀图侥幸,公悉不拆封,比锁闱,矢心自誓,一惟秉公取士,以故此科得人为盛。各属吏有贪污者,公按之当即褫其职,望风解组者不可胜数。中州有真闫罗之称。入祀乡贤祠。
  选举篇
  甲科
  罗贤,登弘治庚戌科钱福榜
  乡科
  罗贤,城南一人,成化丁酉科中登进士
  罗章,城南二人,弘治甲子科中任北直宁津知县
  罗好仁,城南二人,章之曾孙,万历丙子科中任米脂知县升知州罗昂 城南三人,万历壬午科中任陕西甘泉知县补山东城武县升
  陕西庆阳府同知
  罗晑,城南三人,万历癸卯科中,任南直绩溪县教谕升陕西宁羌州知州
  罗爌,城南一人,万历戊午科中,任延川县知县同州知州历升户部员外郎陕西西宁兵备道
  随卫科甲
  罗尚纹,城南三人
  罗尚绘,城南三人
  罗儒,城南三人
  罗三省,城南二人,河南辉县主簿
  罗礼,城南三人,大同县教谕
  罗正己,城南三人,大同府训导
  罗时杰,城南三人
  罗正心,城南三人,闻喜县教谕
  罗衣,城南二人,山东高苑县知县
  罗正蒙,城南三人,乡宁县教谕
  罗一鹏,城南三人,广平府经历富平荏平县丞
  罗早,城南三人,临汾县训导
  罗众善,城南三人,封丘县县丞
  罗量,城南三人,山东昌邑县县丞
  罗绶善,城南三人,湖广郧阳府经历
  国朝
  罗弘士,城南三人,临江府经历
  罗治坶,爌之子,官监初任许州同知
  罗裳,城南二人
  武举
  明
  罗良辅,城南三人,庚午科中
  罗择善,城南三人
  例囗
  罗俊士,城南一人,行唐县县丞
  罗治境,城南一人
  罗鉁,城南一人
  罗龙,城南二人,囗科中,汾州参将营守备
  国朝
  罗复善,城南三人
  罗尚金,城南三人,徽州府经历
  光裕
  罗章,罗瀛,罗好仁
  桂圃先方
  罗昂,罗晑
  贞节坊四
  一为罗俊民妻张氏
  贞烈
  张氏,城南一人,罗俊民妻
  陵墓篇:
  罗御史墓,在城西南里许
  另外《清源县志》在编纂同订姓氏名录中,有我十二代祖治坶公。
  2、族谱记载我族阀阅名门
  清徐首部县志,产自清顺治十七年,历史刚进入清朝,所以记录的我族祖先多为明朝及明朝前先人,但清朝国朝我族先祖已榜上有名,到康熙二十六年我族第三次修谱时,有序两篇,对这种繁盛景象作了褒扬:现节选十四代庠生鳌沐手谨序的第三篇《梗阳罗氏家谱序》如下:
  “余族自祖宗以来,忠厚传家,诗礼为教,诒谋燕翼,积德累仁,由是绵绵瓜瓞,森森兰桂,文武科甲,代不乏人,明经荐拔,亦称多士,登仕籍者翩翩,游膠庠者济济,……”
  之所以如此,该序讲到:
  “……确查得本族四川成都府人也。始祖仲祥于后五代唐时,游宦于青州仆射,因原籍水灾下户任内,避乱居白马山中,二三世遂成巨族。白马山一带之产,余族十居七八,又以本山地势阔大,群峰迭起,即卜茔于斯焉。至三世景中、景岩,一日见山中窑户面目黧黑,喟然叹曰:吾家世业儒术,若久居此,将与深山野人无异矣!于是景中命三子:长溢、次演、季满迁居城中。溢即今南关、小东门、北村等族也,演即今南关横街祖也,满即今城里水桥祖也。景岩子贵亦命子孙迁居城中,即今横街祖也,又有公胜忘其所生即今西关祖也。……自下山时,俱藉于城南三都六甲,后因人众,遂分都分甲各立门户矣。又有游宦于京畿者,有作生意于省下者,有寄居于祁邱、崞县者,有远处于江西河南者。总之,凡我清源罗氏,目今虽非一都,实一祖之枝叶,一茔之所出也。”
  可见,一世祖隐居白马山中,高风亮节,但长此下去,不利于后代的文化教育,三、四世祖命其子孙迁回城内,实是一项英明之举,保证了“吾家世业儒术”。
  果然,我族人才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就是从六世开始的,或曰有记载的是从元、明开始的。
  3、家谱仕宦功名总录
  县志毕竟是全县之谱之志,受篇幅、编纂者主导思想、收录原则、校编等因素制约,罗氏家族能上那么多内容确实已经令人生羡,当然,这比家谱中的记载要少,而且到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三年)岁次壬申我族第十一次修谱时我家族又取得了很多功名仕宦,我第十七代祖邑庠生树芝公沐手一一进行了续录、总录。因人数甚众,在这里我祖上名讳和功名仕宦名称我也就不一一罗列了,只做汇总。
  罗氏功名总录:
  文进士一名
  武进士一名
  文举八名
  武举十五名
  荫生一名
  贡生三十名
  监生三十九名
  廪生四十八名
  增生五十四名
  庠生一百七十四名
  各品官职一百七十一名
  罗氏仕宦总录:
  仆射一名
  巡按一名
  监察御史二名
  副将一名
  参将一名
  兵备道一名
  知州五名
  同知三名
  千总一名
  知县九名
  教谕七名
  训导四名
  等等出仕者近七十人。
  皇恩钦赏银两一名
  封赠二十名
  建生祠一名
  崇祀名宦祠三名
  崇祀乡贤祠二名
  崇祀忠孝祠六名
  以上功名仕宦总录,充分说明了罗氏家族门第常新,文武科甲代不乏人,繁盛如是。
  4、文韬武略为国尽忠为民效劳
  现把我族英才简介如下:
  始祖仲祥公,学而优则仕,来官仆射,因以为家,为任一方,造福百姓。
  我六世祖贤公九省巡按,气度英豪,勅奖铁面,威震贪官污吏。对民慷慨相助,对亲至孝,彰显罗氏风范。我族二老坟因他安葬于此而更显荣光,据传曾有御制碑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十世祖昂公,字云衢,万历壬午年举人,初任陕西甘泉县知县,一日微服私访行至山脚下,见民众吃水艰难,遂下决心解决这一难题,事毕,百姓送“甘泉润泽”匾,高悬罗家祠堂。后任山东成武县知县,民利德政升陕西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市)府管,诰封奉政大夫。乾隆四十五年,县主补入府志,崇祀忠孝祠。甘泉县百姓给建生祠,这是对他政绩的最大褒奖。十世祖昂公给府君正人公有一墓志铭,后叙之。
  十世祖晑公,万历癸卯科举人,任南直绩溪县教谕,升陕西宁羌州(今宁强县)知州。绩溪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世祖晑公对绩溪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升任宁羌州知州,羌地树勋。
  十一世祖爌公,字鏡初,号怀天,万历戊午科举人,初任陕西延川县知县,历任同州知州,户部员外郎,陕西西宁兵备道大中大夫,钦依崇祀乡贤名宦德政,详载邑志。祠堂有“兵备西安”牌匾。
  十一世祖好仁公,字懋学,号静蓭,万历丙子科举人,初授平阳府浮山县教谕,应聘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升陕西米脂县知县,又升云南北胜州知州,以征夷敕功,钦赏银八两,调武定府和曲州知州。十一世祖好仁公在任米脂县知县时体察民情,深得百姓爱戴,当李自成从米脂县起兵进军北京路经清徐时,命令部队戒杀,并让马包蹄马摘铃悄悄的从他的墓地旁走过,深怕惊动了他。可见,十一世祖好仁公在米脂百姓中的威望。
  十二代祖治坶公,字敬公,荫生,山东沂州知州,奉直大夫,广西桂林府同知。当荫者贵,当荫者是说他父功子享,出身高贵,贵是对他政绩的肯定,沂水何温,沂流何细。
  十二代祖瑞公,字祥发,康熙己酉科举人,原任福建莆田县知县,历任山东寿光县知县,特授文林郎。
  十四代祖绣,字素子,康熙丙午科武举,初任四川宁番卫千总,后补陕西西镇番卫千总,升湖广辰州府守备,特授明威将军。
  十六代祖邦宪,字吉甫,号全蓭乾隆戊子科中式第五名武举,联捷己酉第四十六名进士,任贵州定广协都司,特升游击署提标,右营游击署,平越营游击署,黎平营参将獲理,定广协副将。
  我祖先还在陕西富平、河北数个县份及广东河南等省的州县任职,直至同治十一年,我二十一代祖文藻公,候选教谕,钦加太常博士衔,敕封文林郎。可以说,我祖先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为国尽忠,为民效劳之业绩,不胜枚举。
  还需特别介绍的祖先是:一支六代的锦公,锦公的次子即七代的贯中公,贯中公的侄子即八代的定公,为此,简录世系如下:
  一支六代:
  钊公,妻王氏,子三:才广、才积、才盈(重庆府通判)
  钺公,妻牛氏,子三:才源、才用、才良
  锦公(司吏),妻智氏,子六:才聚、次子出外、才增、才森、才宝(生员、待赠文林郎)、才仓
  镐公,妻郭氏,子二:才茂、才盛
  镡公,妻侯氏,子三:才兴、才真、才义
  七代:才增,妻耿氏,子三:崇、阳、定
  八代:崇,妻一栏空,子一:友仁
  定,在湖广
  九代:友仁,在湖广方县
  从以上世系看出,六世祖锦公是司吏,定是学优而则仕,优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使他的子女能够博览群书,学业有成。在他的六子中,次子出外,我们认为,这位次子就是因创作了《三国演义》而蜚声海内外的罗贯中,即我们的七世祖。他的第五子才宝公是生员、待赠文林郎。八世祖定公,在湖广,江湖名士,《善恶图全传》中讲他是罗贯中的令郎,由此将贯中公与我族谱联系在一起,后面我们也将就此展开讨论。
  5、乡饮大賓尽显地方声望
  乡饮是古代一种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一般乡饮都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动。
  我族历史上有大賓六名、介賓七名、耆賓二十五名、义官二名、义长一名及礼官等,几乎代无空缺。可见,我族祖先在乡居里仁中是多么的德高望重。
  十四代祖武庠生维在他的《重修罗氏家谱序》中对我族的评价是,“晋地称为巨族,合境称为善良”,十九代祖庠生树芝公在他《重修罗氏家谱序》中对我族的评价是:“恩纶叠沛文经偕武纬齐隆,盛典频颁名宦与乡贤并祀”。
  6、家谱作颂
  对我族的辉煌历史,作总结性评价的序有四篇,现全文敬录第二十三篇序,邑庠生我十九代祖益亨公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三年)岁次壬申修谱时谨撰并书的《罗氏重修家谱颂并叙》: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明世系即以例编年考功名,即以成纪传至哉,谱乎,举一事而数善备焉,若但以为序昭穆,乃亲疏抑末已如,我罗氏蜀产也,始祖仆射公来宦兹土遂家焉,是时并无所谓族世,又安得所谓谱嗣,以九世祖正己公见其齿日繁家日盛声称鼎远,乃就四世分为四支列为四卷,于是乎始有谱也而族亦遂名阙后,或三十年一纂或二十年一纂或十数年一纂,自族祖元祥公纂后,乃定南北轮流,率以十年一修为例,洵善举也,咸丰丙辰迄于今又十六年矣,而水旱频仍欲修不果,客岁秋,族中公议修谱,一时丹黄并作,夙夜维动,自去冬十月起稿至今春三月成帙,煌煌巨典焕若星辰斯亦盛矣哉。谱既成,族长诸公命余叙其颠末,予不揣谫陋,谨据所闻如此并以颂十二章,用以纪其盛云。颂曰:维水有源,维木有根,物且宜然,人更莫论,相传一脉,乃子与孙,顾我罗氏有谱斯存,一解;仰惟始祖,讳曰仲祥,世居西蜀,委贽南唐,来官仆射,因以为家,皇天眷佑,厥后克昌,二解;一传再传,唯善是从,既耕且读,乃士而农,念我先祖,理学所宗,治家以孝,与物思恭,三解;延及六代,诞生御史,铁面钦奖,忠肝自矢,宠锡龙章,功高马市,名宦乡贤,并崇之祀,四解;骢马之后,乃称豸绣,兵备西安,风规如旧,如水之澜,如山之岫,山高水长,颂声载路,五解;龙门之桐,燕山之桂,何树不香,当荫者贵,沂水何温,沂流何细,竹马来迎,春风满地,六解;北山有兰,南山有竹,淑气所钟,英才辈出,桂圃联芳,棣华竞馥,羌地书勋,甘泉树绩,七解;言及甘泉,智勇兼全,征夷耀武,治水称贤,褒封天语,坊额星悬,何以世家,文献存焉,八解;乃秉文德亦武功,一门竞爽,万里从戎,有碑载道,维草斯丛,侠风宛在,节义祠中,九解;自古在昔,无间簪笏,历宋元明,未之或忒,世德作本,乃迄于今,犹称望族,十解;继继承承,庠序频仍,岂曰能嗣进取,是凭科名复起,祖武克绳,绵绵冠盖,振古如今,十一解;于戏(wu hu,同‘呜呼’)斯谱,其文鼎史,史屡易姓,谱一而已,名可为经,世可为纪,寄语宗人,慎终如始,十二解。
  序中祖宗功名,我这里做一个注解:
  “延及六代,诞生御史”,指六代祖贤公,族史中一直称他为九省巡按,一九九九年,六合村在其村东建设用取土,出土了他的神道碑,碑文曰:“监察九省,崇祀乡贤名宦,赐进士第,福建道监察御史,陕西巡茶,辽东、河南巡按 罗公讳贤神道 乾隆二十二年岁次丁亥四月乙巳谷旦立”。
  “骢马之后,乃称豸绣,兵备西安”,指十一代祖爌公,任陕西西宁兵备道大中大夫,祠堂有“兵备西安”牌匾。
  “龙门之桐,燕山之桂”指爌祖有子七,其四子十二代祖治坶公为沂州知州,故有“沂水何温,沂流何细”之颂。
  “桂圃联芳”“羌地书勋,甘泉树绩”指十代祖晑公任陕西宁羌州知州、十代祖昂公初任陕西甘泉县知县。
  “坊额星悬”指祠堂的又一牌匾“甘泉润泽”,是颂十代祖昂公在甘泉县“治水称贤”。
  至于“仰惟始祖,讳曰仲祥,世居西蜀,委贽南唐,来官仆射” 一句,是说相对清徐来讲,按东西说蜀在清徐的西边,按南北来说蜀在清徐的南边,从中国地理来讲四川也是这样的方位,所以这不应该产生歧义,不是后唐灭亡后在金陵产生的南唐,而是后唐的南方,后唐是占据四川的,我想“委贽南唐”,一是为了文章体例的需要,二是说明我祖来自何方;仆射,官名,秦始置,汉以后因之。经查,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史上此官职时大时小、时实时虚、时置时废,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至于宋代。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专指尚书仆射。可见,除专指外,后唐清徐有仆射一职,应是事实,我谱所记,不是空穴来风。
  邑庠生我十九代祖益亨公的十二章颂,可谓是对我族全面的总结,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激情澎湃的心与笔,千年文化载入史册,罗氏是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

  三、罗贯中就是诞生于我族的文学巨人
  认定罗贯中是我族七世祖的四大理由:
  1、从六世祖锦公给他的六子取名寓意看,次子就是罗贯中
  锦公给六子取的名字分别是:才聚、才?(次子出外)、才增、才森、才宝、才仓,根据儒家取名要寓意深邃的原则,聚什么才能增加森林呢,只有“树”,“本”字的意思就是“树”的根本、“木”的根本。所以,“才?”应该为“才本”,这样,聚本增森寓意就连贯、就深刻了,直至森林成了宝贵的绿色仓库。我们知道,贯中公在他的著作署名时,写的是“后学罗本贯中”,贯中公将“才本”简化为“本”,读起来方便写起来方便,这符合他“湖海散人”散诞的性格。且出门在外,自己改罗本,也没有了在家时须与兄弟们名字相连的顾虑。由此可推定,罗本就是罗才本,次子就是罗贯中。贯中是七世祖才本公的字,“贯中”是否有贯穿中国、游遍中国之意呢?因为他的号是“湖海散人”。
  谈到取名,我就想到贯中公的堂兄弟才源公给他的四子起的名字就为:青、州、继、玘,我族谱多篇序中讲始祖仲祥公“自后唐仕于青州仆射,即今梗阳也”,“仕于青州,即今清源也”,七世祖才源公就是期望其子在青州继续、继承佩玉,寓意是小了点,但用出身地名来命名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取名的一个方法,不过,七世祖才源公用的字很好,足见其文化底蕴。
  2、从八世祖定公对贯中公的称谓上推定,次子就是罗贯中
  《善恶图全传》中说,罗定是罗贯中的令郎,不管《善恶图全传》故事情节如何,罗定是罗贯中的令郎这个事,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就被写进该书,作者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去编造这件事,如果是编造,那他怎么能海阔天空地想到远在清源的罗氏呢?所以,我们说这绝不是编造,而是有事实依据的,罗定是罗贯中的令郎这个事,是被很多人知道的,事实上,罗定是罗贯中的侄子,说令郎可能是误传导致的,更可能是因为他们情同父子的缘故。
   在家谱中定公的叔父辈的名字中并没有罗贯中三个字,而贯中公又确实是定公的叔父,那贯中公去了哪里了呢?我们知道在六世祖辈锦公的名下记有“次子出外”。七世祖辈的先人,八世祖定公都可直呼称谓,那“贯中叔父”的称谓不是六世祖辈锦公的名下记有“次子出外”的次子还能是谁?
   3、从家族的有关记载上,推断贯中公的诞辰年代
   学术界一般认为,我七世祖贯中公的生卒年代为1330——1400年,我们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推断,得出的结论与这一观点基本吻合。
   (1)、把根据记载推出的一支九代祖先出外的时间,可作为一个基础点
   家谱明确记载,一支九代时雨、时霖、时先三祖先“在崞县”,崞县即今山西忻州原平市。
   时雨公,妻孙氏,有三子:鹏、鹤、三;
   时霖公,妻王氏,子一栏空;
   时先公,妻一栏空,有子二:鸣、鸾;
   到十代的记载是:
   鹏公,妻段氏,子一:桂芳;
   鹤公,妻一栏空,子二:攀芳、传芳;
   三公,妻、子栏均空;
   鸣公,妻王氏,子一栏空;
   鸾公,妻、子栏均空;
   到十一代的记载是:
   桂芳公,妻、子栏均空;
   攀芳公,妻、子栏均空;
   传芳公,妻、子栏均空;
   通过以上记载,我们认为,崞县祖先在十一代后已与祖籍地没有了联系。这是因为,一是世代繁衍,导致情疏,二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记载的逐渐不全,直至到完全没有,就是明证。
   进一步查询家谱,知一支九代祖在册(因七代时就有四人外出,其后代未上册,八代时在册有三十三人、三人子一栏空)有堂兄弟55人,时雨公排在53名,时霖公排54名,时先公排最后一名,就是说,三祖先在同辈分中年龄应该是比较小的,若从他们的孙子辈后就与祖籍地没有了联系,那么,到我族一五六七年第一次修谱时,三祖先此时有可能在崞县已有了曾孙甚或有了玄孙,所以,我们推测,时雨公时霖公时先公三祖先是在明朝初(1450年左右)去的崞县,他们同辈最长的长兄约生于一四一0年左右。
   我族一支是发展最快的,十二代的在册人数已有一百二十一人,但年龄差距也大大地拉开了。
  (2)、两块墓志铭的内容不仅是我族辉煌历史的缩影,也是我们推断代数与年龄的依据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族三老坟相继出土了两块墓志铭,一是我族二支七世祖尚纹公的,一是七世祖尚纹公的第二个孙子我九世祖正人公的,这两块墓志铭现均保存于我县罗贯中纪念馆内。现敬录七世祖尚纹公的墓志铭如下:
   明故
   晋府引礼舍人诚庵罗公墓志铭
   嘉靖壬子(1551)五月十日舍人罗公卒,殡至癸丑正月八日,葬于故驿镇西仁山之麓从新阡也。公男监生儒,持状来请予銘其墓,呜呼!公予姑丈也,銘岂可辞?按状。公讳尚纹字仲涟号诚庵,世为清源城南三都人。曾祖俨,邑以富称,祖公玉,父达,俱有隐德,以输粟尚义,给冠带为义官。母郭氏,生公天性孝敬承顺义囗,公无违色。早任家事,以故不得从事儒业,然其心则爱与士囗子遊,乃援例授晋府引礼,舍人冠服伟然,乡人竞缔交焉。理家事极勤苦,夜分囗寑,天未曙必兴,寒暑无间,家道日昌。有腴田五百余亩,曰子孙肯勤力其中,足够用度,多则歹或为累,是以不多置产。惟架屋则务令宽敞高大,曰世家集善,后当有显者,即于公高门之意。今果子孙蕃衍,衣冠继出矣。维通博弈,略不经目,或问之,曰:是不可为训也。尤爱整洁,凡衣冠居止少有渍污必涤去之,乃安。有盗,夜入其家窃银器,获之。乃熟识者,慰而遣之。其人感愧不敢,见有陈太立之遗风焉。公家邑之南关,时议筑关城以备虏患,人多难之,公独毅然出资募工,就后且多筑十余丈,费金五十余两。由是乡人奋激,城乃得完,实公倡之也。享寿七十有二,生于成化辛丑(1481)正月二日己时,配高氏,予姑也,先祖知县公,生姑于京邸,而归于罗,有贤德。公晚年有目疾,姑侍之甚谨,与公同庚,而康健无恙。生男二:长份,省祭官,娶王氏继刘氏;次儒,累试秋闱不第,今为岁贡监生听选,娶刘氏继程氏。孙男六:正己,府学廪膳生,娶秦氏,知县瑞之女;正人,邑庠生,娶刘氏;正学,娶万氏;正蒙,未聘;正伦,聘苏氏,府囗囗烈之女;正印,幼;俱习儒业。孙女四:梁一卿、段世芳、牛驾之其婿也,一在抱。曾孙男一,曰长年;女四,俱幼。仁山新茔,相地者曰,形如满月,此吉兆也。为之銘曰:
维罗有姓 甲于清源 世有令问囗及后昆
祖以德隐 父以义倡 晋藩典礼于邦有光
有德斯应 有善斯徵 厥子积学监囗蜚英
有孙林立 玉桂金兰 青衿济济诗书囗香
曰富曰贵 而寿而康 培植既深胤囗囗囗
仁山之麓 有岿其坟 于百斯年囗囗囗囗

  大明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八日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副使奉整饬兵备前户部郎中出知两畿府事太原高汝行
  邑人刘瑶书  高囗囗

  我们继续看第二块墓志铭。
  第二块墓志铭是十世祖昂公给府君正人公的墓志铭:待
  赠文林郎知县先考府君墓志
  府君姓罗氏讳正人,字以德,号崇斋,世为清源人,高祖公玉,曾祖达,祖尚纹,俱业耕读,邑人号积德之门,父份,敦孝友尚勤俭,以乡善士称,母刘氏,生府君于嘉靖八年己丑(1529)二月二十二日寅时,次生正学,三正印,俱邑庠生,先府君卒。府君明敏好学,幼从叔贡生儒习读,早游邑庠,补增广生,希大就。无何,父以风疾卧不起,府君尝药数年,竭力罔懈,嗣是婚丧交集,弗获力于学,乃黉序乡评则以德行称第一也。后又为课子计,携不肖昂、昌走梁泉山寺读,乃昂中万历壬午科乡试,府君亦以抚台侯公劄荣儒官,自是山水田园、与本邑名公会饮,自适也。暨丁酉春昂授陕西延安府甘泉县令,越明年,戊戌夏府君西行往视之,旬日而返。越二年,乃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二月十五日子时,以囗疾终于正寝寿七十有二,数与祖同。呜呼痛哉!府君性淳笃刚直,多远略,持身恭谨,自少至老未尝一置足非礼地,治家严肃,诸弟子侄咸率以正,承前启后端有赖焉,配刘氏,长府君两岁,生于嘉靖六年丁亥六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二:长不肖昂,次昌,邑庠廪生有文名,早卒,有本县知县关中冯公、县丞永城曹公惜才哭吊诗。府君又纳妾田氏,生子二:一梦吉,一长成,俱幼;孙男一,为善;孙女三:一适万可登,一刘净,一幼。于本年七月十一日葬于县北十里,故驿镇西仁山之阳、祖茔之次,不肖孤昂谨述其世系,刻石纳之圹中。呜呼痛哉!
  大明万历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誌
  通过以上两墓志铭,我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我族耕读传家,诗礼为教、读书为官、乐于善事以及联姻情况,这方面的论述将另文再议。这里只分析年龄与代数的关系问题:
  七世祖尚纹公往下的世系,二子四媳妇,六孙男,四孙女,一曾孙男,四曾孙女,四世同堂;但是,在六孙男中,排第四的正蒙未聘,正印幼,四孙女中,三个已出嫁,一在抱;此时,已有曾孙男一,曰长年,曾孙女四,俱幼。
  可见:曾孙长年与孙正印的年龄相仿,四曾孙女与一在抱孙女年龄相仿,但是,在家谱中是看不到这些情况的。家谱只反映辈份大小,男孩之间有女孩间隔的现象在家谱中也反映不出来,因家谱不记载女孩,所以,男孩之间年龄相隔多大在家谱中是不清楚的;在六孙男中,年龄大小排序是正己、正人、正学、正蒙、正伦、正印,至于他们之间年龄相差多少,不得而知,但透过已有曾孙男曾孙女一事来看,正己的年龄至少应比正印大二十岁以上。
  通过第二个墓志铭我们知道正人公的父是份,叔是儒,祖就是上篇墓志铭的主人七世祖尚纹公,正人公的弟为正学公、正印公,那么叔叔儒公的儿子就是正己公、正蒙公和正伦公,家谱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因为正人公的父亲份公是长子,所以,他们在家谱中的排列是在正己公、正蒙公和正伦公的前边,这就是家谱与墓志铭记载的不同之处。家谱中年龄最小的正印公排在了年龄最大的正己公前面了,这也就是家谱中看不出年龄的原因。
  正人公往下的世系是,配刘氏,生子二:长不肖昂,次昌,纳妾田氏,生子二:一梦吉,一长成,俱幼;孙男一,为善;孙女三:一适万可登,一刘净,一幼。
  可见,刘氏所生长昂、次昌的年龄,都比田氏所生的梦吉,长成和一女要大很多很多,因为,昂或昌已有俩出嫁之女了。
  综合两块墓志铭辈份与年龄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辈份与年龄是不一定成比例的,不是辈份大的就一定年龄大,也不是简单的二十五年或三十年为一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据此,我们又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家谱上同一辈份的人,出生的年代可能相差甚远。
  造成同辈男性年龄悬殊的原因,一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二是多子女多福的观念,三是生存条件影响人的繁衍。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就会出现下辈的年龄长于上辈(上上辈)的年龄,这样,同辈男性之间的年龄就越来越拉大了,这种情况在大家族中尤为突出。
  查家谱知,一支七世有十七个堂兄弟,二支七世有十一个堂兄弟。到了第九代时,一支在册的堂兄弟就有五十五位之多,二支有二十五位,三支有十一位,四支有二十三位,这么庞大的家族,支与支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支内情况错综复杂,所以,我族存在的代数悬殊问题,不能用简单概念去认识。
  两块墓志铭讲了一个小范围的事,放大到整个家族,那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同治十一年我族第十一次修谱时,十八代增生其瑞谨撰的《重修家谱序》写到: “……共丁一千百余,不啻螽斯之揖揖相继二十二代……”,但是到今天,我族二十代祖健在的还有十一位,年龄最小的才五十多岁,如果不实地采访,用平常思维是不可理解的。
  总结以上内容,可得出代数与年龄不是整齐划一的,代数与年龄的差距没有定数。
  综合以上分析,贯中公的诞辰在1330-1340年之间的推断应是成立的。
  (3)、从前面我们简录的六世祖锦公的世系图,知九世祖友仁公在湖广方县,方县即房县,房县今属湖北省十堰市,十堰市在秦汉时东部小部分属南阳郡、西部大部份属汉中郡。友仁公去了湖广,按情理一定会去找他的三叔定公的,因为,家谱记载定公在湖广。由此推断,八世祖定公也应在房县一带。而且,通过《善恶图全传》我们知道定公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是跟着他的叔父贯中公的,或者说,贯中公有一段时间是在湖广度过的。那么,七世祖贯中公是为什么去的湖广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湖广的有关地图,从房县往南是神农架,往东是今襄阳市的谷城县、襄阳市,襄阳南面是荆门市,荆门南面是荆州市,襄阳的北面是河南南阳,襄阳东面是随州市。三国演义的故事也大多发生在这一地区,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就有七十余回写到荆州,三国演义有三十余回写发生在襄阳的故事,三国演义在三十六回写到南阳。三国演义规模宏大,记事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地理地名极其繁多,如不实地考察山川险要、城郭古道、历史遗迹,如不实地体察风土人情、收集当地史料,怎能写出如此史诗巨篇?所以,我们说贯中公去湖广,为的就是写他的《三国演义》!
  现在我们再从定公和友仁公的年龄上来推断一下贯中公的诞辰,定公是贯中公三弟才增的第三子,应该比贯中公小四十岁左右,友仁公是定公长兄崇公的儿子,友仁公应比定公小三十岁左右,这样,友仁公的年龄约比贯中公的年龄小七十岁。
  综合这三小部分的论述,根据九世祖时雨公三祖先到崞县的年代推算,七世祖贯中公的诞辰应在1330-1340年之间。
  这一结论是与贯中公的生平相符的。

  本文用三大部分内容论证了太原清徐罗氏家族和罗贯中就是从这个家族走出去的文学巨人,罗氏家族的一祖茔至今存有明隆庆元年等不同时期的三块祖碑,一祖茔于一九九六年被清徐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二、三祖茔有许多可歌可泣之事;清源城内原有五座石牌楼罗家就占有四座;罗家祠堂门前竖有二斗旗杆等内容,均未写入本文,待以后研究有较大进展后,一定要有拙文写出来,以进一步给我祖贯中公的身世提供支持。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1560
日期:2012/9/26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广东兴宁罗氏洪德分房世系及居住分布
下一篇:云南省罗氏世系暨源流概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