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宋珠玑巷罗贵家南迁记(三)

宋珠玑巷罗贵家南迁记(三)

作者:曾昭璇http://www.luos.org

  第六章 罗贵长子清之系的迁播(附表9)
  罗贵长子清之(1106—1163)到葫底村时已25岁。至36岁时(1141)官授宋将待郎,转中宪大夫中待郎。一生娶二妻:
  1.郑氏夫人,生长子罗凤,官承直郎,死葬新会佛凹冈。
  2.阮氏恭人,《槎滘谱》称: “袁氏(即阮氏)恭人乃南雄珠玑人也,与公合葬于东陂乡,下圹边,卯山乙向之原。”(即坐西向东)(见照片)
  该谱说到:“东陂乃公始建也。”今东陂地名仍在,明东陂堡地。今属东圃镇东陂街,本名龙溪,因有小溪由北面龙眼洞流下,故名,村名龙溪村。罗清之迁来居住,广置田产,因地名称为“罗坑村”,坑田在台地丘陵间易旱,故罗清之建堤横跨龙溪(今名东陂河,民国时为广州市区东界,立有石碑。),建陂分水,旱时可车水灌田,故名。罗坑即后改为东陂。后三世至维新,因避元兵侵犯,他的次子即迁横沙,但仍奉清之为始祖。
  一、清之生四子情况
  清之四子:郑氏生长子凤(后改名震),阮氏生三子:鸣、翔、冈。
  长子罗凤(震),字启元,号书舍,1132年生,官受宋丞直郎,徙居新会蓢底老家,配妣冯氏,合葬马鞍岗。生五子: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
  次子罗鸣,字达天,号凤阳,1 l 37年生,1175年38岁,官授奉政大夫,修政庶尹。迁居广州东郊番禺城东郊今东圃镇东陂,旧称东陂乡永泰里新桥,与母屋阮氏同住,卒葬东陂大罗岭,配杨氏,二子:佛爱(号维盛),佛惠(维清)。
  三子翔,字达胜,号凤翥,1144年生,40岁授广东道行军总统,辖迁陈村赤花、东莞张田、增城蕉田。配妣王氏,生三子:乔楚、乔远、乔迁。乔楚在张田英村开基52世出亨信,为名人。罗翔又字羽夫,乔远迁陈村,乔迁徙蕉田。
  四子罗冈,字岳嵩,别字岳宗,号凤台,1162年生。52岁为嘉定6年(1213)癸酉科解元,甲戌连捷进士,官授校书郎。徙居番禺县、鹿步司、司马冈,大浪、大坑,配妣王氏,生一子:永威。按鹿步司即今黄埔区南岗镇南的鹿步村地,南临鹿步滘运河(东江通扶胥镇南海神庙捷径),因倚鹿仔冈得名鹿士步(埗即码头之意)。一说冈有二子:永威、永镇(弟)。
  清之为罗贵长子,在家守业;他的长子也是如此。即罗震一家也住蓢底老家。
  清子长子罗震有五子,皆随父返葫底居住。即:长子有仁(或友仁)字观宝;有义,字文宝;友礼,字国宝;友智,字仕宝;友信,字宗宝均返良溪。
  罗震、字启源,号凤京,配谭氏,龚氏,生五子如上。今蓢底村仍有本枝。
  二、清之次子罗鸣迁居东陂永泰里(1175)
  清之及其长子罗震在老家守业,故仍全家住在新会蓢底。但次子罗鸣却迁出老家,迁到广州东郊东陂处开基立业。他父亲清之亦常来广州住居。今东陂仍有罗清之墓保存,系与阮氏合葬墓,即可说明。迁居于1175年授奉正大夫后。罗鸣生于绍兴7年丁巳。配杨氏(《豫章谱》或说欧氏见《康乐谱》,死葬东陂上火炉岭(今名火炉山),见《康乐谱》,一说葬大罗岭,见《豫章谱》。罗鸣是奉母阮氏来东陂居住的。在龙溪下游(今名东陂河),乃罗鸣由蓢底迁广州东郊开基立业处,初名罗坑,后清之筑陂灌溉田土,改名东陂。可见开基分派始于罗鸣。
  按今仍存清之与阮氏(即袁氏)合葬墓,可见罗鸣为官后,接母阮氏迁此,清之后长子虽守祖业,居蓢底,但仍或于晚年也或迁此与阮氏同居也。罗鸣次子维清又于宋末元初迁分支黄埔大沙圩北横沙。
  1.清之三世孙维新自车陂迁横沙(1276) 据《槎滘谱》载:“清之……子孙散居番禺县车陂、鹿步、永泰里居住。车陂乃公始建也。至三世维新(按清之次子罗鸣次子名维清,兄维盛,未见维新,可能为二子维清之误),避宋末元初之乱。次子迁横沙,故奉公(即清之)为始祖。”
  另据黄埔区黄埔横沙《罗氏族谱》云:“清之长子凤,次子鸣,四子冈留居车陂永泰里。鸣生二子:长维盛、次维清。维清字沙堂,号涧谷。宋末,元兵南下,德祜二年(1276)维清避兵乱,迁居番禺横沙,是为横沙罗氏始祖,其族人仍以清之为一世祖,维清为三世祖。”
  今黄埔区大沙镇北0.5公里即横沙村,明初已存(据《广州地名志》),原为珠江边沙滩地,今人口达3180人(1988)。前海珠区宣传部长、市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罗国雄(在美),即为横沙罗氏第24代孙,村宗祠名“垂裕堂”。 (上据《横沙谱》)。
  2.清之曾孙元振迁东莞铁冈再迁寒溪水(元)
  罗鸣次子维清子元振,曾迁铁岗再迁寒溪水。清之次子罗鸣,生二子,次子维清。维清第三子元振,即清之的曾孙也。维清(佛惠)生四子。元振为第三子,生七子,一支子孙入铁岗戽斗冈,子孙不繁,复派横沙。一支入寒溪水。据东莞茶山《寒溪水罗氏族谱》云:“维清生四子,第三子元振,官于南昌,弃官,游莞,爱铁冈山水秀美, 卜居焉。后迁寒溪水(今属茶山镇一村),是为寒溪水罗氏始祖。其时,当在元代。”今粤人大罗克明即其后也。
  “元振生七子:映箕、映壁、映奎、映娄、映胄(胃)、映华、映恭(映参)七大房。”
  历明清两朝,子孙渐少的如铁冈戽斗冈即移回番禺横沙暹塘事。而寒溪水一支仍盛。
  据同治壬申(1872)二月十六日《东莞铁岗戽斗冈移居番禺横沙暹塘序》云:“罗氏乃系铁冈戽斗冈人,迁乡事情缘因戽斗岗村小细,邻乡上洞姚一族是强,近在田地相连掳略太过,本乡小细,难以栖身……后至田武举罗贮辉着议,携带我戽斗冈兄弟迁移横沙村立乡居,原日乃是车陂,分居元振派于东莞,复派于横沙……造泥屋数十间,乃至戴屋庄、黎村,合同一齐居住……观音约叶齐顿起无良,就动干戈,告横沙招得东莞大贼,无非乍告有千数余人,作炮楼数座,多丈余高为巢。番禺私受银壹仟元,迅实供办……观音约不是罗家田连阡陌,地广人稀,田地远隔,不能耕营,后与贮辉大兄弟复回原居故耕何不得。观音约是强蛮人地,罗家地方与你无涉……罗氏自古以来,由南雄入粤,栖稳于绍兴元年(1131)正月十六日起程而来,通行至本年四二十六日,到邑属冈州,各处八湃。清之公湃由新会蓢底分居,迁于番禺、车陂。后至元振公迁东莞铁冈等处。七子分派,映参祖派居东莞,入迁戽斗冈,列继自日举公后,与九郎公之始祖,自既修之谱牒。贡章之孙,号家平自自修之前历代之祖也。”今附该支自修谱牒残存系录如下:


  今寒溪水一支罗姓鼎盛,迫走同村韩姓。
  据《罗氏源流》(张熊、刘兴洲主编,1998,南雄政协文史资委会版)资料,元振迁东莞七房分迁情况还有谢岗、桥头、企石等房,分述如下:
  (1)长子映箕迁谢冈镇稔子元
  长房映箕,讳友宁,二子:辛五郎、辛六郎,五郎子一:小四。
  按谢岗即今东江支流石马河东谢岗丘陵平原区,稔子元今称“稔子园”,为平坡水田区平原地,建村1142年(绍兴12年) (据《东莞地名志》,名字由俗名“天子园”转音而来。
  (2)次子映壁,迁企石镇墩巷村,在东江平原南岸,对岸属博罗县,亦为水田区。生六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千五、千六等六子(此为宋代客家人命名法)。但分居本县附近桥头、横沥、石排、博罗、龙溪等近处。千一子:兴四郎,四郎子:俊祖。
  (3)映壁子孙(六世)信卿迁海丰
  千六子四:君用、德实、文用、小二。
  君用子三:伯宽、伯铭、伯坚。
  伯宽子焕耀、焕耀子信卿。
  信卿字墩源,迁海丰。
  (4)三子映奎迁桥头迳贝村
  映奎迁东莞东江石马河交汇处桥头镇迳贝村居,生4子:应辰、拱辰、千七郎、千九郎、应辰奉元振祖命,归祀原宗。拱辰为宋末进士。千七郎一子二孙:子继宾,孙敬斯、勤斯。
  (5)四子映娄迁谢冈镇黎村
  映娄子5:赐郎、若雷、庆三郎、直阁、震龙。谢村为丘陵谷地区,故水稻和果树今天仍盛。黎村有圩场贸易,经济发展。以黎姓为主,罗姓以黎村庆三郎后裔为多。
  (6)五子映胄(或胃)迁居寒溪水
  映胄四子:四总菅、五总菅、六总菅、七总营。四总菅子一:名远、孙二:孟明、仲明。六总菅子一:文震、孙子:世英、世隆、世俊、世高、世杰。
  (7)映胄曾孙(四世)东野迁苦竹圹
  映胄二子五总菅,生东野,东野生世荣,世荣裔即迁.附近苦竹圹。(由寒溪水村迁出)
  (8)映毕迁桥头镇田溪头
  映毕元振六子,迁桥头镇田溪头,地当今桥头镇,为平原丘陵地区,宋代已有陈氏由珠玑巷来此立村(据《东莞地名志》)。
  映毕四子:长宗三郎,生二子:德用、永雄,永雄一子名“郎”,德用一子: “应三里”。三子宗八郎,生四子:昆用、达孚、昆兴、昆德。昆德一子,名郎。二子八四郎、四子八八郎均外迁。
  (9)映华二子八四郎迁居西湖
  映华由桥头田溪头村外迁到西湖居住,地当今石龙东江南岸西湖村,为江边平原区。
  (10)映华四子八八郎迁水南
  八八郎后裔,不居田溪头,而迁至东江北岸,石龙西面东江边上的水南村。
  (11)映参(映恭)迁谢冈埔心湖
  映参为元振之七子,迁居谢岗镇的埔心湖地居住。生3子:日升、日雄、日举。
  日升生世雄、世业。世雄生七子:文传、文英、杨舍、文广、长生、文仲、文达。
  日雄生八官,八官三子:瑚祖、子成、秉庆。
  日举子2:癸孙、癸西。
  3.清之六代孙罗务滋在康乐开派(1391) 清之次子罗鸣生二子:维盛、维清。一支分横沙,今已演化为24世,人口3000多人。
  维盛一支也有二子:长震源,次爱源。
  维盛即佛爱,号沙亭,生二子:震源、爱源;震源生三子:彦宝、彦雄、彦明。
  震源二子彦雄讳壁元,中辟广东道付都元帅,生一子,名务滋。《康乐谱》云:“康乐始祖务滋太祖,于大元迁居康乐。于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承户入沥滘图甲。后经三世祖于明宣宗宣德七年壬子(1432),折户投入冯显祖户。于大清乾隆三十二年,岁次丁亥,始建祖祠,十二月初九日寅时进伙。(1767)”
  务滋号乐隐,配妣冯氏,合葬棘泥冈。生一子,名奴,字西如。务滋寿57岁,冯氏寿58岁。子孙居康乐庙头,后嗣燕翼贻谋,枝分派衍,为番禺有数名族。
  康乐开派村地即今中山大学,前身是岭南大学,故岭大又称为“康乐园”,即以此地地形平缓,有如果园、花园之美,而无山冈的野气,村在园地之南,农地肥沃。故名康乐村,康乐园。明末已有分迁安南(十世)、全州(十一世)等。康乐村现在中山大学南,隔新港西路相对,人口已达1630人(据1988年《广州地名志》),罗姓仍多。
  康乐务公系于明崇祯年间曾分枝沥滘。(1606)
  4.康乐务滋公系十二世圣序分支沥滘(1606)
  珠江三角洲明代由于农业发展,郊区农村又多种植经济作物,因而经济发展较优,不少由农转商,分布上广西全州即不少。而农业发展,又使务公系子孙分支往别处,立业开基,十二世孙圣序,即为一例。
  罗圣序,字子伦,明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七月初一卯时生。据《康乐谱·罗氏家谱序》云:“传至务滋太祖,迁居番邑河南康乐。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田宅于沥滘图甲,遂入籍于番禺,建业无忝,又传至十二世祖圣序公,是吾家谪祖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年行二十二,居家运蹇,幸得宗兄意斋翁栽培,携往沥滘围口耕种;于是又送育女莫氏与公为妻,诚感德难忘矣。及后生产,迁徙居住,向有回乡省墓。后因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丁亥,家乡始自建祠。十六世明字班派,客外经营,四方糊口,不暇回家谒祖,亦计今有数代,是以似忘而实未忘也。”这次建祠,是圣序兄圣痒公子孙与各房子孙合建。故圣序祖心中甚欲自建一祠,于是延至光绪十三年(1887)才由各房合建。
  《番禺上滘罗氏家谱序》(清罗景标撰)云:“(子伦)生于康乐,姿禀朴诚,笃于孝友,自失怙后,见家计日繁,遂慨然日:“士为四民之首,次莫如农,既不能上进求荣,而闲闲十亩间,自食其力,亦吾人份内事也。”乃于大明崇祯之年,往沥滘耕一围田,多植果木,勤于稼穑,岁有赢余,遂决意长为农夫以没世焉。此由康乐迁居沥滘之原也。”
  从序文所述,则务滋公子孙已有在康乐迁居沥滘,其祖不始于圣序也。
  5.圣序晚年分支上滘(1767年)
  据《上滘罗氏家谱序》中云:“迨后纳妇娶媳,生齿日众,乃出其蓄积,择附近田园,买地而筑室,自开户口,名曰始兴,编入沥滘卅三图右四甲。此大清乾隆年间事,由沥滘再迁上浯之原也。”
  “各房子孙已于大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为太祖建祠。而我房子孙,耕植者多,因有志而未遂,其何妥先灵,隆祭祀乎!延至光绪十三年(1887)岁次丙戌,各房踊跃鼎力赞成,鸠工庇材,遂成厥志,虽为地无多,而堪舆家谓其阴阳流泉,配合得宜,定必兴发。此实圣序祖之遗荫也。”可见圣序晚年又迁上滘。子孙繁演。 据《横沙旧谱》载清之至圣序世系如下:清之——鸣——佛爱——震源——彦雄——务滋——西如——维昌——石全——成宗——国源——南清——宗学——绍明——蔼廷——尚佐一一圣序。圣序子伦。计由务滋公至圣序共十二世。
  按《康乐谱》载,彦雄子孙居番禺河南康乐庙头至是始迁。圣序顺治五年(1648)戊子二月初三辰时死,寿64岁。配妣莫氏,莫氏生于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五月十一日午时。终于芽祯十六年(1643)癸未十一月初二申时,寿5一岁。合葬晚市冈山,墓坐坤向艮(即坐西南向为北),兼未丑之原。子一:义明,即入清人。区义明虽生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丁巳三月初六辰时,但终年已是清代康熙九年(1670)庚戌十二月十七午时(寿54岁),即长大后已入清代、即27岁入清代。
  圣序一子名义明,义明后有三子:日隆、日欢、日荣。人丁开始增长,使圣序上滘一支,成人丁众多,与康乐务滋系、车陂(包横沙)系成为番禺罗氏三大派系。
  圣序系三大房即指1.长房日隆,2.次房日欢,三房日荣。
  日隆为务滋公系十四世孙。居番禺上滘,撂罗伯明藏《番禺康乐家谱》(罗伯明曾祖景标辑录),记至传廿三世,即在上滘繁演十代,已入清末民国初年。
  日隆生于崇祯十三年(1640)庚辰润正月初九戌时。终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己巳九月廿一亥时,寿50岁。配妣邵氏,生于崇祯十六年(1643)癸末五月初七巳时,终于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十月廿日寅时,寿49岁。合葬燕子冈,坐辛向乙,兼卯酉之原。生二子:仕魁、仕广。人丁始发,传至玄孙一代(即务滋公后十八世),赞字派子孙,因从商渐发,约同子侄辈,即务滋公系十九世福字派子孙又迁遥溪。
  仕魁生康熙三年(1664)甲辰十一月十七酉时,卒于雍正九年(1731)辛亥十一月十六卯时,寿68岁。配妣黄氏,生康熙六年(1667)丁未二月初十丑时,卒于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十月初三巳时,寿67岁。付妣岑氏,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八月廿二未时,卒于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二月十三辰时,寿67岁。合葬小港。后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起金(即金塔,越人两次葬风俗,死后挖出骨骼用陶瓮再葬风俗)葬日逢祖右便穴,岑氏生三子:明进、裕贵、裕德。
  仕广生康熙十四年(1675)乙卯七月十四寅时,卒于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二月廿一亥时,寿72岁。配妣许氏,生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四月二十未时,终乾隆十一年(1746)丙寅十二月廿九戌时,寿68岁。合葬大山冈。后同治十一年(1872)壬申,起金葬日隆祖左便穴。子六:明大、明胜、明有、明贵、明德、明凤。本房子孙亦盛,因仕广6子之故。
  圣序系二房日欢,字昌贤,配妣李氏,子三:仕耀、仕兴、仕德。本房人丁亦盛,《康乐谱》记至五世,即务滋公系十九世。
  圣序系三房日荣,配妣吴氏,一子:仕威。人丁较少。子三:汝楚、鹤楚、美楚。《康乐谱》只记至务滋公后十九世,即至日荣祖的孙子汝楚的曾孙“英”字辈五人。
  6.上滘圣序子孙分支瑶头(1834)
  圣序迁居上滘后,子孙日众,玄孙一代已丁财两旺(务滋公系十六世),出外经商者多,到十八、十九世,即“赞”字派和“福”字派时,已有条件迁出老家上滘,另开基立业于瑶头村(即瑶溪)。
  据《康乐谱·罗氏家谱序》云: “十六世“明”字班派,客外经营,四方糊口……迨至道光十四年(1834)甲午, “赞”与“福”派叔侄辈迁居瑶头。今景标等(按为20世孙)睹见本房宗枝无依,乃细心追究,然后辑成一脉,条理昭穆,次弟笔略明晰,使各观览者一目了然。”(同治元年(1862)春三月清明毂旦罗景标敬缮后)
  跟着十七世祖先墓不少即葬于瑶头,如仕广孙朝尚合葬墓、朝胜、朝祜、朝信等人的合葬墓均在葬瑶头潘园。朝茂、朝享合葬也迁去瑶头冈顶头再葬、十八世更多,因此时已迁居入瑶头村,故祖坟多迁入瑶头附近冈陵埋葬了赞昌、赞采、赞成、赞光、赞星、赞英(皆日隆玄孙)祖坟迁瑶溪乡冈顶头埋葬。十九世福桓、福开、福钊、福伦、福谦、福宁都迁回瑶溪乡冈顶头埋葬。二十世的景华,讳乐荣,生于咸丰十年庚申二月初六亥时(1860),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五月初七卯时,寿49岁,配妣陈氏,生于同治六年(1867)丁卯二月廿五卯时,卒于宣统三年(191 1)辛亥三月十二卯时,寿45岁。分葬隔山村刘皇殿细冈,民国35年,迁葬瑶溪乡岗顶头。即入民国瑶头岗顶头已成族入迁坟集地点。
  瑶头村今存,旧为风景区,有瑶溪24景之胜。今江南大道与沙园路交界处,已入水乡,今成闹市,即已入广州市市区范围。
  三、清之三子罗翔分东莞、陈村、增城
  罗翔40岁授广东道行军总统,故随驻地播迁,外迁各处地方,子孙亦随而散处各地。如罗翔三个儿子:乔楚、乔远、乔迁即各自开基立业于各地,不相邻近。
  1.长子乔楚在东莞张田英村开派(1158)
  据《东莞英村罗氏族谱》①云: “宋绍兴元年,琴轩始居葫底村,生子清之,清之生翔,始徙居东莞英溪,时绍兴二十八年(1158)。”
  又按明陈琏《琴轩集·宝安罗氏族谱序》云:“宝安之罗为邑著姓。其先南雄人,当宋南渡后,有讳某者始来宝安,乐英溪(即今英村地)山水之胜,因居焉。七世孙亨信由邑亨庠生登永乐二年(1404)进士。”这里所谓“讳某”者应指罗翔。因罗翔各谱所载有异有同,但以罗翔为英村始祖者多。但未指为乔楚。
  据《台山海晏罗氏家谱》中《罗氏各迁别土根源》中云:“羽夫翁之长子。翁居东莞县英村。今东莞英溪者,系其裔也。”
  英村在篁村附近,据近人杨宝霖教授1993年7月在篁村英村小岭中,找到罗翔妻彭氏墓,为明式墓。墓碑37×52.5厘米,正中书“宋二世祖妣罗安人彭氏墓”,右刻小字5行,4行21字,末行12字云:
  “安人彭氏乃罗氏二世祖提督公配也。安人生终于宋”
  “公葬黄公岭丁向,七世孙左副都御史亨信公志其墓”
  “安人葬英村小岭未向,生男一孙二世居英村,其派分”
  “居城郭章村,世久茔塘颓圯,十一世孙偕族人葺而修”
  “之,恪书其略,俾后人有所稽焉。”
  碑最左边署日期为:
  “时皇明天启元年(1621),岁在辛酉中秋吉旦。”
  英村近篁村,地在东江东支流东岸,河岸坝地多种竹,故日篁村,其东江主流自厚街北上莞城,篁村为必经之路,古代亦取此水,水深而有潮汐涨退,利于行舟,今仍可掘出海舶大桅为证。故英村山水之美,一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故罗翔选此开基,亦至合理。
  2.罗翔曾孙五世应庚迁章村(南宋)
  据章村《罗氏族谱》云: “翔之曾孙应庚(五世)迁章村,是为章村罗氏始祖。”
  章村在莞城附近,今名樟村,即村倚大樟林而得名樟山,今仍以罗姓为多,称“罗屋”,分上、中、下坊,小姓有苏屋围、麦屋基六坊组成,今人口达2000人了。樟山不高,是小冈。樟村位于东江东支流东侧,今更在东引运河南岸,属附城区街办。据传唐已立村,鱼塘至多。罗氏立村于南宋末。
  3.罗翔七世孙亨信开派莞城西门(1404) 据杨宝霖发现的罗翔夫人墓碑,记有:“公葬黄公岭丁向,七世孙左副都御史亨信公志其墓。”一语,和东莞英村《罗氏族谱》云:“英村罗氏传至七世孙罗亨信,致仕后,居东莞西门,是为‘西门罗’之始”。
  罗亨信字用实,生于1381年,卒1458年,享年82岁。为英、景间名臣,《明史》有传。子罗泰为诗人,曾组《风台诗社》,影响至今。亨信永乐二年(1404)进士,官至1450年,退休回家后8年才卒。
  《英村谱》续云:“莞城谚云:“东门古,西门罗,南街邓,北街何,市桥下有只大‘鹏’哥。”(按‘鹏’即彭姓的谐音)。可见西门罗是莞城大族之一。
  从上所述可知翔祖最早分派来莞,居英村。而乔楚即留英村,继续分派,与罗翔兄罗鸣次子维清入东莞不同地点。
  罗翔入东莞仍称清之为一世,翔为二世,《西门谱》即称罗翔为二世祖,并记与妻王氏合葬墓在附城黄公岭。墓碑记罗翔生辰为:“生宋甲寅(1134)八月十四日酉时,终于宋戊辰(1208)正月十一日巳时。”与《康乐谱》所记不同,配偶在《海晏谱》说配周氏。
  2.罗翔次子乔远分派入陈村(宋)
  罗翔生三子,次子乔远即分派入陈村。
  据《台山海晏罗氏家谱》云:“乔远(一说乔达)翁,羽夫(即罗翔)之次子。翁居陈村赤花。今陈村赤花巷,系其裔也。”
  其地在陈村附近,也是珠江三角洲鱼米之乡,东汉时已开发,故为富人开基立户之处。
  3.罗翔三子乔迁分派入增城蕉田(宋)
  罗翔第三子,名乔迁,随父分派入增城蕉田,据《台山海晏罗氏家谱》云:“乔迁翁:羽夫翁之三子。翁居增城蕉田。今增城蕉田者,皆其裔也。”
  按蕉田今属联兴村委会内一村。为宋村镇境内。为增城水稻区,“增城丝苗”产地,也是增西面要冲,今广汕公路穿过。罗翔为地方高级军官,驻地在此处合适。故蕉田一地,亦有山水之美,为富人开基立户之所。
  四、清之四子罗冈分枝番禺、台山
  清之四子罗冈1162年生,50岁中宁宗嘉定六年(1213)癸酉科解元进士。迁居番禺鹿步司,马岗大坑。配王氏,生永威。 (据《康乐谱》),但据《海晏谱》则罗冈生二子:永威、永镇,今从《海晏谱》。因古谱失记永镇南迁之事。又《海晏谱》记罗岗长子永成“在大良迁居番禺罗岗大葫。”分述如下。
  1.清之四子罗冈迁鹿步(1527)
  《康乐谱》载: “五六世,清之四子,冈祖……迁鹿步司马冈大坑。配王氏,子永威。”但《海晏谱》说:“生二子:长永成,次永镇,翁咸淳癸酉科(1273)解元,甲戌科进士(1274)。”可见《康乐谱》不全。今依《海晏谱》补入。
  2.罗冈长子永威(有称永成)迁番禺
  据《海晏谱·罗氏各迁别土根源》云:“永成翁,岳宗翁之长子。翁在大良迁居番禺罗岗大葫。今番禺罗岗大蓢者,是其所裕之后也。”
  按罗岗,旧称罗坑,因罗姓迁入开垦故名,现仍有罗姓居民。罗岗为果木区,柳橙、糯米糍荔枝出名,1163年已建萝峰寺,元扩为玉岩书院,名泉“漱玉听泉”,故今亦为“萝岗香雪”(白梅花林景观)。故永成翁迁此区是合乎文人习惯的。
  3.罗冈次子永镇迁台山海晏
  《台山海晏罗氏家谱》中有专门记述《新甯海晏那马房之始迁祖》一节,记述始迁祖罗冈次子永镇历史。其文称:
  “永镇翁,岳宗翁之次子。翁配廖氏、毛氏,生二子:长行素,次仲素。行素居守祖籍,仲素从迁。翁葬于那马前山,土名榕树根,山形“飞鹅朝斗”,艮山坤向之原。廖氏居其右,毛氏隔一小垄,名为毛氏白婆之山云。翁大宋殿进士。原大良都古蓢甲人也。”
  “翁之高祖贵祖……迁居番禺大良,已经三世系。翁抱不深不密之虑,念及广海海晏地面,土广人稀,在此辟居,可以安生乐业,为子孙久远之谋,爰携家属越岭渡河至此。果见茂林广野,叠献(‘献’原字左边加‘山’)汪泽,田可耕,海可渔,山可樵,卤可煮,遂卜择那马,披荆剪棘居焉。是为海晏那马房之始祖也。”
  据同谱又载永镇翁次子仲素情况如下:
  “二世,仲素翁,永镇翁之次子,配陈氏,生三子:长真记、次真秉、三真庇。翁与配葬于夏春场村侧,土瓦窑陇,山形螃蟹地。翁与配上下各一墓,辛山乙向。”
  按海晏是在广海湾和镇海湾之间一半岛,南对下川岛,是我省淤积特盛的海湾,故沿海田地年年增长,有利围垦。因珠江口泥沙大部分顺东北季风西南来此沉淀成滩之故。宋代盐田今已变淡,不能作盐场了。即与罗永镇迁此时略异了。广海为当时小镇,由开平、台山南下,经端芬、斗山都可到广海,由广海沿海岸西南行即达海晏。宋时仍利用海滩晒盐,夏春场即为当时大盐场之一。
  故永镇翁开基立村于此,至为有识,子孙沿海分派,西至化州,南至海南岛,可谓广矣!因永镇翁之南迁海滨,是多次探察之成果!《海晏谱》有《海晏那马罗氏世系记》篇,即述永镇祖之考察事,其文云:
  “而镇祖则更为问舍计,越岭渡河,遍观土宜,至广海海晏那马,见其茂林旷野,地广人稀,可以安生立业之处,复携其少子仲素与家属,于斯而安居焉。是为海晏那马房之始迁祖也。”
  那马村位于海晏东5.5公里处,为大路所经,地名“那马”,“那”为古越语“田”之意,可见古代已为水田区。海晏南为春夏场,即那时适晒盐的。故海晏海岸平原开发很好,加上四周丘陵,南有小河通海,故为一小自然地理单位,有利于一族人的开发地点。
  4.罗冈次子永镇孙真记迁噬吉步村(宋)
  据《海晏谱》云:
  “三世,真记翁,仲素翁之长子。今住海晏噬吉步村,分为罗冠者,皆其裔也。”
  即罗冈翁迁海晏那马后,子孙分散,长子行素居老家。次子仲素,随父迁居来那马,其长子真记,即来海晏噬吉步村开基立业了。可见海晏一支发展甚快。
  该谱续述真记翁兄弟情况如下:
  “翁配陈氏,生一子,字道缘,配葬于衣罗岭,山形“将军落帽”。他兄弟三人,即长真记、次真秉,三真庇。
  “真秉者,仲素翁之次子。配黄氏,生二子;长道成、次道荣……迁东头村。”
  5.永镇次孙真秉迁那马东头村(宋)
  据《新甯海晏那马房之始迁祖》(《海晏谱一篇》)中说:
  “(三世真秉翁)翁葬于土名望头村,北帝庙右侧,山形龟山。翁居二房,今住在海晏那马东头村,分为罗福生是其裔也。”
  东头村在镇海湾北岸,东北距深井圩9.8公里,西、北侧为丘陵,东侧为沙田,田土日增,为迁民良好地区,罗真秉卒家迁此,是很有见识的。
  6.永镇三孙真庇迁下川岛(宋)
  永镇二子仲素之第三子真庇迁下川。
  据《海晏谱》称:“真庇翁,仲素翁之三子,配李氏,育一子,字道传继其后。翁葬于下川产湾,槟榔环山;妣葬于下川蔡家寮,坑口边。翁因生意常往下川,见其地方土广人稀,有鱼盐之利,有耕种之资,故携家小直至下川而立居焉,是为三房之祖。今在下川分为罗杰户者,系其裔也。”
  “据《下川族谱》谓翁生二子,长道传,次爱毂。”
  海晏濒海,地广人稀,故永镇迁入海晏后,各子孙分支特快,即孙辈即分派下川岛,曾孙辈更分派入南路粤西化州焉。
  7.永镇三孙真庇子爱毂分派化州
  据《下川族谱》:“(真庇翁)生二子,长道传,次爱毂。爱毂翁素好游江湖,常带海味往化州贩卖,见其地方广阔,有耕读之风,故携家小而就居焉。今化州罗姓者,皆其子孙也。”
  总之,清之翁四子:震、鸣、翔、冈,各有分派,唯四子冈派永镇一支,南迁远至海滨,更西泛入化州,与三角洲各支连联较少,故《康乐谱》及《书院志》均漏记,或语而不详。幸得罗涂贞宗嫂出示家藏《新宁那马罗氏族谱》,使罗冈之后,得详明于世,亦幸事也。
  8.永镇公系十一世(罗贵十四世)迁琼州
  永镇公十一世孙士辉携妻莫氏迁往海南省。
  计由永镇为一世,历仲素——真记(长房)——道缘——泉斋——仕芳——伯思——道英——维恭——朝范——士辉迁海南岛,为十一世,罗贵为一世计起为十四世。
  该谱记至永镇系之十九世。罗贵系廿二世。
  《康乐谱》记至务滋十二世,罗贵十八世。
  《上滘谱》记至务滋廿三世,罗贵廿九世。
  上滘是由康乐分派,故清之一系比海晏为长,即罗鸣一支比海晏一支为盛。
  海晏一支以那马为盛。分支亦众,如长房八世道传生一子惟庸,惟庸生二子迁住犬东坑,长廷俸、次廷禄,皆无子。九世维基长子朝钦(十世)即迁大陇峒。九世用方迁沙桥,九世用达(用方弟)迁横岗,其子孙失载。九世用纲儿子可裕居菩山亦失载。
  二房九世体仪迁小村,失载。
  十世长房国雄迁居横岗,子弘礼同迁;可裕(用纲子)迁夏春场;可英迁沙桥,子孙未载。
  十一世完安子一,名亚安,迁广州失踪,完确子亚得迁那扶,完会迁那扶,后归。完生迁那扶,后归;士辉迁海南后,其弟士光亦失踪。
  十二世长房贵恒迁南村。
  以上各人皆未见有子孙记述。更无家谱。
  按该谱所载明万历后,始载族人生死日期,约自第九世开始。如记九世长房圣藩(名幕,彦透子,子朝泰、毓泰)生于嘉靖壬寅四月初六(1542),死于天启丙寅(1626)二月初五。入清时间约于第十二世,如记长房十二世贵畴翁生于己丑年(1649,顺治六年)八月念四日,雍正癸卯年(1723)三月十一日终。即为一例。而就居焉。今化州罗姓者,皆其子孙也。”
  总之,清之翁四子:震、鸣、翔、冈,各有分派,唯四子冈派永镇一支,南迁远至海滨,更西泛入化州,与三角洲各支连联较少,故《康乐谱》及《书院志》均漏记,或语而不详。幸得罗涂贞宗嫂出示家藏《新宁那马罗氏族谱》,使罗冈之后,得详明于世,亦幸事也。
  8.永镇公系十一世(罗贵十四世)迁琼州
  永镇公十一世孙士辉携妻莫氏迁往海南省。
  计由永镇为一世,历仲素——真记(长房)——道缘——泉斋——仕芳——伯思——道英——维恭——朝范——士辉迁海南岛,为十一世,罗贵为一世计起为十四世。
  该谱记至永镇系之十九世。罗贵系廿二世。
  《康乐谱》记至务滋十二世,罗贵十八世。
  《上滘谱》记至务滋廿三世,罗贵廿九世。
  上滘是由康乐分派,故清之一系比海晏为长,即罗鸣一支比海晏一支为盛。
  海晏一支以那马为盛。分支亦众,如长房八世道传生一子惟庸,惟庸生二子迁住犬东坑,长廷俸、次廷禄,皆无子。九世维基长子朝钦(十世)即迁大陇峒。九世用方迁沙桥,九世用达(用方弟)迁横岗,其子孙失载。九世用纲儿子可裕居菩山亦失载。
  二房九世体仪迁小村,失载。
  十世长房国雄迁居横岗,子弘礼同迁;可裕(用纲子)迁夏春场;可英迁沙桥,子孙未载。
  十一世完安子一,名亚安,迁广州失踪,完确子亚得迁那扶,完会迁那扶,后归。完生迁那扶,后归;士辉迁海南后,其弟士光亦失踪。
  十二世长房贵恒迁南村。
  以上各人皆未见有子孙记述。更无家谱。
  按该谱所载明万历后,始载族人生死日期,约自第九世开始。如记九世长房圣藩(名幕,彦透子,子朝泰、毓泰)生于嘉靖壬寅四月初六(1542),死于天启丙寅(1626)二月初五。入清时间约于第十二世,如记长房十二世贵畴翁生于己丑年(1649,顺治六年)八月念四日,雍正癸卯年(1723)三月十一日终。即为一例。而就居焉。今化州罗姓者,皆其子孙也。”
  总之,清之翁四子:震、鸣、翔、冈,各有分派,唯四子冈派永镇一支,南迁远至海滨,更西泛入化州,与三角洲各支连联较少,故《康乐谱》及《书院志》均漏记,或语而不详。幸得罗涂贞宗嫂出示家藏《新宁那马罗氏族谱》,使罗冈之后,得详明于世,亦幸事也。
  8.永镇公系十一世(罗贵十四世)迁琼州
  永镇公十一世孙士辉携妻莫氏迁往海南省。
  计由永镇为一世,历仲素——真记(长房)——道缘——泉斋——仕芳——伯思——道英——维恭——朝范——士辉迁海南岛,为十一世,罗贵为一世计起为十四世。
  该谱记至永镇系之十九世。罗贵系廿二世。
  《康乐谱》记至务滋十二世,罗贵十八世。
  《上滘谱》记至务滋廿三世,罗贵廿九世。
  上滘是由康乐分派,故清之一系比海晏为长,即罗鸣一支比海晏一支为盛。
  海晏一支以那马为盛。分支亦众,如长房八世道传生一子惟庸,惟庸生二子迁住犬东坑,长廷俸、次廷禄,皆无子。九世维基长子朝钦(十世)即迁大陇峒。九世用方迁沙桥,九世用达(用方弟)迁横岗,其子孙失载。九世用纲儿子可裕居菩山亦失载。
  二房九世体仪迁小村,失载。
  十世长房国雄迁居横岗,子弘礼同迁;可裕(用纲子)迁夏春场;可英迁沙桥,子孙未载。
  十一世完安子一,名亚安,迁广州失踪,完确子亚得迁那扶,完会迁那扶,后归。完生迁那扶,后归;士辉迁海南后,其弟士光亦失踪。
  十二世长房贵恒迁南村。
  以上各人皆未见有子孙记述。更无家谱。
  按该谱所载明万历后,始载族人生死日期,约自第九世开始。如记九世长房圣藩(名幕,彦透子,子朝泰、毓泰)生于嘉靖壬寅四月初六(1542),死于天启丙寅(1626)二月初五。入清时间约于第十二世,如记长房十二世贵畴翁生于己丑年(1649,顺治六年)八月念四日,雍正癸卯年(1723)三月十一日终。即为一例。而就居焉。今化州罗姓者,皆其子孙也。”
  总之,清之翁四子:震、鸣、翔、冈,各有分派,唯四子冈派永镇一支,南迁远至海滨,更西泛入化州,与三角洲各支连联较少,故《康乐谱》及《书院志》均漏记,或语而不详。幸得罗涂贞宗嫂出示家藏《新宁那马罗氏族谱》,使罗冈之后,得详明于世,亦幸事也。
  8.永镇公系十一世(罗贵十四世)迁琼州
  永镇公十一世孙士辉携妻莫氏迁往海南省。
  计由永镇为一世,历仲素——真记(长房)——道缘——泉斋——仕芳——伯思——道英——维恭——朝范——士辉迁海南岛,为十一世,罗贵为一世计起为十四世。
  该谱记至永镇系之十九世。罗贵系廿二世。
  《康乐谱》记至务滋十二世,罗贵十八世。
  《上滘谱》记至务滋廿三世,罗贵廿九世。
  上滘是由康乐分派,故清之一系比海晏为长,即罗鸣一支比海晏一支为盛。
  海晏一支以那马为盛。分支亦众,如长房八世道传生一子惟庸,惟庸生二子迁住犬东坑,长廷俸、次廷禄,皆无子。九世维基长子朝钦(十世)即迁大陇峒。九世用方迁沙桥,九世用达(用方弟)迁横岗,其子孙失载。九世用纲儿子可裕居菩山亦失载。
  二房九世体仪迁小村,失载。
  十世长房国雄迁居横岗,子弘礼同迁;可裕(用纲子)迁夏春场;可英迁沙桥,子孙未载。
  十一世完安子一,名亚安,迁广州失踪,完确子亚得迁那扶,完会迁那扶,后归。完生迁那扶,后归;士辉迁海南后,其弟士光亦失踪。
  十二世长房贵恒迁南村。
  以上各人皆未见有子孙记述。更无家谱。
  按该谱所载明万历后,始载族人生死日期,约自第九世开始。如记九世长房圣藩(名幕,彦透子,子朝泰、毓泰)生于嘉靖壬寅四月初六(1542),死于天启丙寅(1626)二月初五。入清时间约于第十二世,如记长房十二世贵畴翁生于己丑年(1649,顺治六年)八月念四日,雍正癸卯年(1723)三月十一日终。即为一例。而就居焉。今化州罗姓者,皆其子孙也。”
  总之,清之翁四子:震、鸣、翔、冈,各有分派,唯四子冈派永镇一支,南迁远至海滨,更西泛入化州,与三角洲各支连联较少,故《康乐谱》及《书院志》均漏记,或语而不详。幸得罗涂贞宗嫂出示家藏《新宁那马罗氏族谱》,使罗冈之后,得详明于世,亦幸事也。
  8.永镇公系十一世(罗贵十四世)迁琼州
  永镇公十一世孙士辉携妻莫氏迁往海南省。
  计由永镇为一世,历仲素——真记(长房)——道缘——泉斋——仕芳——伯思——道英——维恭——朝范——士辉迁海南岛,为十一世,罗贵为一世计起为十四世。
  该谱记至永镇系之十九世。罗贵系廿二世。
  《康乐谱》记至务滋十二世,罗贵十八世。
  《上滘谱》记至务滋廿三世,罗贵廿九世。
  上滘是由康乐分派,故清之一系比海晏为长,即罗鸣一支比海晏一支为盛。
  海晏一支以那马为盛。分支亦众,如长房八世道传生一子惟庸,惟庸生二子迁住犬东坑,长廷俸、次廷禄,皆无子。九世维基长子朝钦(十世)即迁大陇峒。九世用方迁沙桥,九世用达(用方弟)迁横岗,其子孙失载。九世用纲儿子可裕居菩山亦失载。
  二房九世体仪迁小村,失载。
  十世长房国雄迁居横岗,子弘礼同迁;可裕(用纲子)迁夏春场;可英迁沙桥,子孙未载。
  十一世完安子一,名亚安,迁广州失踪,完确子亚得迁那扶,完会迁那扶,后归。完生迁那扶,后归;士辉迁海南后,其弟士光亦失踪。
  十二世长房贵恒迁南村。
  以上各人皆未见有子孙记述。更无家谱。
  按该谱所载明万历后,始载族人生死日期,约自第九世开始。如记九世长房圣藩(名幕,彦透子,子朝泰、毓泰)生于嘉靖壬寅四月初六(1542),死于天启丙寅(1626)二月初五。入清时间约于第十二世,如记长房十二世贵畴翁生于己丑年(1649,顺治六年)八月念四日,雍正癸卯年(1723)三月十一日终。即为一例。而就居焉。今化州罗姓者,皆其子孙也。”
  总之,清之翁四子:震、鸣、翔、冈,各有分派,唯四子冈派永镇一支,南迁远至海滨,更西泛入化州,与三角洲各支连联较少,故《康乐谱》及《书院志》均漏记,或语而不详。幸得罗涂贞宗嫂出示家藏《新宁那马罗氏族谱》,使罗冈之后,得详明于世,亦幸事也。
  8.永镇公系十一世(罗贵十四世)迁琼州
  永镇公十一世孙士辉携妻莫氏迁往海南省。
  计由永镇为一世,历仲素——真记(长房)——道缘——泉斋——仕芳——伯思——道英——维恭——朝范——士辉迁海南岛,为十一世,罗贵为一世计起为十四世。
  该谱记至永镇系之十九世。罗贵系廿二世。
  《康乐谱》记至务滋十二世,罗贵十八世。
  《上滘谱》记至务滋廿三世,罗贵廿九世。
  上滘是由康乐分派,故清之一系比海晏为长,即罗鸣一支比海晏一支为盛。
  海晏一支以那马为盛。分支亦众,如长房八世道传生一子惟庸,惟庸生二子迁住犬东坑,长廷俸、次廷禄,皆无子。九世维基长子朝钦(十世)即迁大陇峒。九世用方迁沙桥,九世用达(用方弟)迁横岗,其子孙失载。九世用纲儿子可裕居菩山亦失载。
  二房九世体仪迁小村,失载。
  十世长房国雄迁居横岗,子弘礼同迁;可裕(用纲子)迁夏春场;可英迁沙桥,子孙未载。
  十一世完安子一,名亚安,迁广州失踪,完确子亚得迁那扶,完会迁那扶,后归。完生迁那扶,后归;士辉迁海南后,其弟士光亦失踪。
  十二世长房贵恒迁南村。
  以上各人皆未见有子孙记述。更无家谱。
  按该谱所载明万历后,始载族人生死日期,约自第九世开始。如记九世长房圣藩(名幕,彦透子,子朝泰、毓泰)生于嘉靖壬寅四月初六(1542),死于天启丙寅(1626)二月初五。入清时间约于第十二世,如记长房十二世贵畴翁生于己丑年(1649,顺治六年)八月念四日,雍正癸卯年(1723)三月十一日终。即为一例。
  附图:


表一清之世系

点击看大图
表二务滋公世系

点击看大图
表三圣序公世系1

点击看大图
表四圣序公世系2

点击看大图
表五东莞振公世系

点击看大图
表六永镇公世系1

点击看大图
表七永镇公世系2

点击看大图
表八永镇公世系3

点击看大图
表九永镇公世系4

点击看大图
表十永镇公世系5


  第七章 罗贵次子慎之系的迁播
  罗贵次子慎之(11 10一 )到蓢底村时是22岁,名利用。《槎滘谱》说是:“巨用”,但《海晏谱》则同,《康乐谱》称’和用”,本书是按黄佛颐文中所用。
  慎之七子亦有不同记载,一般称为:恒、恺、杰、狱(‘狱’原字上面加‘山’)、渎、嵩、湖,但《海晏谱》却记七子为恒、密、恺、曼、善庇,泽泉、敏其。《槎滘谱》更说慎之生六子,次子名恺。本书按《康乐谱》七子记,而以《海晏谱》补之。
  一、慎之及各子分居状况
  1.罗贵次子慎之初迁罗村继迁大良(宋)
  慎之在任福州府太守,升吏部尚书,官运亨通,乃因于1144年中举人,1145年中进士,年方35岁,其家族为官者多之故。(按《槎滘谱》记慎子为元丰甲子举人、乙丑进士,有误,虽中举年份相同,但元丰为北宋年号,与南宋无关,故中举年份相符,则年代应为绍兴。)《康乐谱》还记慎之一生娶梁、白、陈、李四位夫人,而《海晏谱》只记有李氏、甘氏二人。
  有关慎之事迹,据《海晏谱》中《罗氏各迁别土根源篇》记载云(珠系四十五世):
  “慎之翁,讳利用,名谨,号广南。琴轩翁之次子。福建福州府升吏部尚书。配李氏、甘氏,生七子:长恒,次密,三恺、四曼、五善庇、六泽泉、七敏其。”
  “翁承父业遗迹,割税二十亩三分,飞在新会城古博都罗村立籍。厥后‘七龙济美’,翁知其昌盛,谓密、恺二翁日: ‘斯处金山在南,马山及北,石海关前,罗山撑后。’正为尔兄弟二人创业之所资者。兄弟众多,异日重有衍庞,不可同居一方,更择吉地,以成天佐,不亦可乎?‘遂携诸子向顺德大良而去。”
  可知初迁罗村是因兄弟众多,创业无资不成,故为子孙计,分罗贵遗产部分迁出。再受古代风水学说影响,择地大良开村立业。《书院志》又称他号崇卿,别字广兰(南)。
  2.慎之长子罗恒迁茭塘罗边
  (1)慎之长子罗恒,名衡,成长后迁居番禺茭塘罗边乡地(据《海晏谱》),字伯常。《康乐谱》云:“二房长子(即罗恒)徙迁番禺茭塘司罗边村而居之。”即指此。
  罗边今仍称罗边村,在市头至新造大马路南侧,距市桥9公里。因宋村开建岗边得名。北临沥滘水道(即有罗氏村庄分布地区)。多种水稻、甘蔗等。人口已达1600人(据《番禺县地名志》), (1989年,省地图出版社),并云“南宋时,罗姓居民自新会莨(即蓢的误写)底村迁此建村,故名。”
  这里是广州近郊,官家人员常买田开村此地。其父慎之为吏部尚书,谱称“子孙散居番禺罗边乡”,即此(罗恒为罗珠四十六世孙)。
  恒生于绍兴七年(1137),说1147年不确。
  (2)慎之长子恒曾孙存礼迁东莞
  据《书院志》记载: “五六世(慎之长子)恒祖……后迁东莞罗边、大汾。”罗边是误记,因上节已指出罗边村是在番禺,不在东莞。在东莞县地应是大汾。宋代东江三角洲地广人稀,都是沙田发育增生之地,各家豪门争相购买开垦对象,故罗恒来此买地开基亦合当时情况。
  大汾在今天的东江三角洲中心部分,距东莞城西6公里,为东江中部支流南岸平原区,属万江区管,人口已达3200多,现仍有罗姓居民聚居。立村人为罗姓,时期为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时罗恒为27岁。据《东莞市地名志》称:“传说此村出进士甚多。”为当时宋代东江三角洲主要乡镇之一,因当地商业繁盛。而慎之和子罗恺亦均进士,与当地传说合。
  3.慎之次子罗恺迁龙川兴贤坊(宋)
  (1)《康乐谱》云:“(二房)次子徙惠州府,龙川县、兴贤坊而居之。”即指罗恺迁龙川事。罗恺在罗珠系中为四十六世,在罗贵系中为三世。
  按罗恺,名海,字如海。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乙亥。至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五十四岁,中进士,殿试状元,官授通直郎。与同年郑自成,徙居古循州,惠州府龙川县,载《惠州志》。长子怀奇祖,徙端州墨砚沙;次子怀德祖,与父仍居古循州。按古循州即今龙川县,南宋属惠州府管辖的一个县。(据《康乐谱》载)故在《槎溪谱》中记为:
  “(慎之公)次子讳恺,登宋宁宗嘉定元年戊辰进士,官至通直郎,居古循州兴贤坊,今惠州府龙川县南门也。”
  《海晏谱》称:“恺,字叔常,……二子:怀奇、怀德。”分别再迁。
  (2)慎之次子恺长子怀奇迁端州墨砚州(宋)
  据《海晏谱》称:
  “怀奇翁,恺翁之长子。翁迁居肇庆高要县、墨砚砂。今高要墨砚砂者,系其后裔也。”怀德居附近,即仍旧与祖居住于龙川南门兴贤坊中。墨砚砂是今天的墨砚洲,因沙呈椭圆形如墨砚得名。正当西江羚羊峡出处,由于峡口河床突宽,水流分南北两支,中间淤积,即成一沙洲。今简名砚洲。传说包拯投砚而成,非也,属天然河床中积沙所成。墨砚沙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2168人,罗姓仍有。以种植水稻、蚕丝、蔬菜为主业。怀奇在珠系为四十七世,在罗贵系为四世。
  (3)怀奇后九世孙三友分派罗客(近代)
  罗贵孙罗恺迁龙川后(三世),至罗贵十二世三友(珠系五十五世)分迁罗客开派。
  三友公属罗贵系十二世。高要罗客东村一世祖。有谱记传十四世。
  按罗客村在肇庆市金利镇西南6.5公里处,含中、东、西三村,东村即在罗客村东侧。本名亲仁里,罗姓迁入,人口渐繁,才改罗客村。今人口1018人,罗姓人多。东村即达734人,耕地1150亩,鱼塘亦多,工商业亦发达。罗姓居东村为多。
  据《罗君筹考志三十一》称:“自开派至今,已传十三世。本表系由十二世孙揆章宗长向族老抄来,除5—7人世未详外,余皆可考。据揆章兄称:“渠是贵祖派下二十三传,其先世从顺德大良迁来高要五区绿村桥门;至三友祖,始移居罗客东村。传为慎之公裔孙,怀奇公之支派云。”揆章即表系中十二世宁枝。
  按慎之曾携诸子迁大良,故其子孙迁罗客地理亦便,子孙能回忆出自怀奇公支派,更是有据,因怀奇公确曾迁居墨砚砂地,离罗村更近:从垦殖言,金利比墨砚沙为佳,因金利围建于唐代,即包罗客各村在内,为两造丰产保产区,而墨砚洲当时还未有堤围保护也。即绿村亦近山(在金利西北5公里),不如罗客之优选地也。
  4.慎之三子杰迁居绥州、四会(1200) (1)各谱载慎之三子杰,字俊文,号敦慎,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至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庚戍,公三十岁,任宋迪功郎之职,居肇庆、四会。配马氏,生殿选、朝选、国选。”(据《书院志》,此处30岁有误)。
  另据《康乐谱》则有云:“三十五岁,官授宋迪功郎之职,任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知县,致仕而归,与同人李郁入绥州,览山川胜景,立贞山都名湖洞水,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庚申,翁时四十五岁,徙至绥州而居,后被湖水泛滥,遂成漠漠平湖,改名僵洞水,即肇庆府,四会县而居,祖乃李氏太婆所生,慎之公之子也。配妣马氏、周氏二位宜人,生三子“一殿选、二朝选、三国选。”
  此处慎之三子杰在《海晏谱》中为罗密所代替为七子之一,而罗杰取消,该谱并记罗密亦详。以俟后世修谱者研究。谱记杰字俊文,朝选迁四会而居,奉父迁也。
  (2)慎之三子密子孙迁罗村等地(宋)
  据《海晏谱》云:
  “肇基翁,讳密,号纯宥,慎之翁之三子。配伍氏,生一子,纹,字汝缉。翁兄弟二人承父之言,在此居焉。厥后两房人物兴隆,大振家声,各建祠宇,遂以密、恺二翁为始祖。乃今开平锦袍、罗村不祧之祖也。”
  此处所谓承父之言,乃指慎之率诸子迁大良时语,即指罗山处开村(即罗村)为好。地即大罗,罗姓人口为多,据《广东省今古地名辞典》,罗姓亦南雄珠玑巷迁民,建村时期在南宋。
  罗密各谱不载,今附于此。
  (3)慎之三子杰后四代孙时中迁广宁
  杰次子朝选迁四会后,地近广宁,故朝选曾孙时中,即迁居广宁县,沿绥江而上也。有船可通四会,陆行82公里,亦地广人稀之区,开基立业之地。
  按《康乐谱》记:
  “三子(即杰)徙迁肇庆府四会北门新路,西沙仓江南贞,广宁鹅笼寨,俱系三子之裔,各处而居之。”
  计由杰至时中,其世系如下:
  杰(四会)——朝选(四会)——蚧——瑞熙——时中(迁广宁)。
  时中生三子:梦肇、叙、清。
  梦肇一支仍居四会,罗叙次子由广宁迁居温州(浙江省)。
  梦肇子孙迁广宁者有贵系十四世新圃(即梦肇——应恺——常弼——可传——良弼——苏核——新圃凡六世)。贵系十四世子贞(即可传——良坚——仰全——子祯。即梦肇后凡六世)。而子祯长子又迁回四会老家,名元朔。而时中长子梦肇亦有子孙分房怀集、台山。更沿绥江深入矣。时为贵系十六世。梦肇(贵系八世)——应恺——常弼——可传——良弼——祖述——两岗——大章——如玑(迁怀集),二弟如璠则改迁台山。
  分布最北为慎之三子杰三子国选,迁北京顺天府,即今北京。
  慎之一系子孙分布不可谓不广矣。但这些资料都由各世罗氏各地调查所成。 《康乐谱》云:“今广东肇庆府,四会县隽邦请谱,自广州、惠州、韶州、潮州、肇庆各府各县,每逢罗氏者,皆同一脉而来。”
  5.慎之四子岳(狱【‘狱’原字上面加‘山’】)迁顺德
  慎之四子名岳,号曼英,别字季峰,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配白氏。系白氏太婆所生。
  按《海晏谱》中《罗氏各迁别土根源》篇中记:“(慎之)遂携诸子向顺德大良而去。”今顺德北门即有罗氏迁民。但未点明是罗岳子孙,《槎滘谱》亦只说“顺德大良堡东涌北门石湖涌”是罗贵三子辉之子孙居地,亦未点明是慎之子孙居地;只提了一句:“顺德石湖涌青灰绵岩庵前,系二房子孙。”故把罗岳迁顺德亦可用此解释。
  6.慎之五子渎,号善庇,亦未有记迁徙居地记载,当随父居顺德大良,地点当与四兄罗岳相近。且此地又是四叔辉之子孙居地,故即亦是从父慎之迁大良而居。渎又名继,生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8),配陈氏。
  7.慎之六子嵩,号泽泉迁顺德岳步 按《康乐谱》载:“肇庆端州墨砚沙、绥州、四会、顺德北门外盛德里,登州岳步,系二房六子
  按上文可知罗嵩迁居频繁,但多为兄长迁居之地,故接管诸兄家业亦顺理成章。
  《书院志》云:“五六世,嵩祖,字泽泉,生于高宗三十二年(1162),罗贡,与七弟住顺德盛德里,迁岳步,配白氏。”即表示此意。
  8.慎之七子罗湖迁陈村
  慎之七子罗湖最小,生于宋孝宗乾通二年(1166)乙酉。郡庠生,号敏其。《书院志》说:“与六兄同住陈村。”
  二、罗贵次子慎之子孙地理分布
  慎之系子孙由七子再分派,故子孙分布地区广大,北至浙江温州,再至北京;在省内亦超出珠江三角洲范围,他们沿着绥江由四会而广宁而怀集,东面到了粤东区的老隆(龙川),不止对珠江三角洲农业作出贡献,也对全省、全国作贡献的。
  在这些古今代代相传的人们中,都说他们祖先是罗贵,并且用文字记载在族谱上,一代一代延续下来,可见罗贵确有其人,不然为什么地域不同的族谱却可以联接起来,人们的名称,生死年月都可对上,或基本相接呢!这很难说一个人能够假造出来的事情,而且实有其事,只不过各地各人记载上的不同,或传闻有误之故而每见有差错出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