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历时将近十年,一部百余万字规模的《豫章罗氏川渝族谱》(以下简称《川渝谱》)终于编纂成功了。文棣贤叔在《序言》中对本谱编纂成功的缘由、意义等均作了充分的阐释和中肯的评议。这里,我谨从编纂者的角度,对整个编纂进程作历史性的回顾。整个编纂进程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之为组织发动阶段。从1987年起,客观的人生经历,使我产生了企图探讨家族迁衍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历史关系的念头。正巧,在1990年到1993年几次回川东故乡探亲访友的过程中,从族亲手中收集到了两本家谱残书和追悼两位先辈的"金丹簿"(亦作"经单簿",一本叫《垂恩锡福》,一本叫《永言孝思》)。据此,我着手编写了《罗氏宗亲纪要--巴县西彭镇·江津市仁沱镇罗氏宗族志(初稿)》这本小册子,并于1994年春印刷了100来册散发出去。不久便从上海、成都、重庆、巴县、江津等城乡族人那里反馈回来了一些赞许、支持的意见,并纷纷寄来补充资料,期盼能编成一部更完善的家族谱书。特别是贤弟章成看了此小册子后,于1998年5、6月间给我来信联络,并坦诚地给我表白了愿意共同理清家族源流、世系的美好愿望。1999年1月17日我俩在西彭镇初次见面。2月4日,在他的安排下,更得以同祖鹏、祖财、文光、文才、明耀等当地族委会宗亲会面,并合影留念。7月间,我邀请他夫妇到昆明聚会,他顺便带来了他所整理的《罗氏家族史萃》打印稿共同磋商,更增进了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亲情,为进一步合作编纂新族谱奠定了牢靠的基础。继后,受川东豫章堂罗氏宗族联谊会宗族委员会的推举和委托,以我为主编、章成贤弟为副主编的两人编委会,便在广大族众的支持下,开始了新族谱的编纂工作。
第二阶段,可称之为构建《川东谱》阶段。自1998年4月5日西彭地区重兴罗氏清明会(后改称宗族联谊大会)后,关心宗族情谊和重修族谱的族人发动面逐步扩大。为适应当时发动面扩大的需要,编委会便决定将新族谱的书名订为《川东豫章堂罗氏宗族谱》(简称《川东谱》),即谱书的支系收集范围可扩展至整个重庆地区。相应地,编委会成员也有所扩大,除最初的正、副主编之外,还接纳了好些当地和外地的热心族贤参与编纂工作。在族委会拟订的《川东豫章堂罗氏宗族联谊会公约》的原则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议定了《川东谱》的编纂框架,草拟了谱书凡例,预计了谱书篇目等。同时,进一步征集资料并着手系统编撰工作。到2002年3月末,《川东谱》审议稿初步完工,并在当年的联谊大会上与族众见面,交大伙审议,并同时征求订数。当时这部谱稿仅包括绪卷"鉴古开篇"、第一至八卷"八大宗支"、第九卷"族人传略选"和第十卷"附录"共11卷,约40余万字。准备以一年时间收集审议修改意见,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当年末出版印刷,次年春联谊大会上发书。
第三阶段,可称之为拓展《川渝谱》阶段。正当《川东谱》扎实酝酿出书之际,章成贤弟却收到了远自广东南雄传来的信息,打听《川东谱》编纂进展情况,并从中获得了那里正在联合海内外共同纂修《中华罗氏通谱》的喜讯;同时,那里还寄来了同名内刊"第五期"30来册委托在川内散发,并嘱托动员川内族人踊跃入谱。借此东风,在广阔的川渝大地上先后联络了40余大支系共襄盛举。在为《中华罗氏通谱》收集支系资料的同时,自然也就为《川渝谱》的编纂成功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编委会就顺势决定将新族谱的编纂范围扩展至川渝各地。热情承担编纂常务的副主编章成贤弟还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优势,开通了网上联络路子,除成百上千的电话、信函之外,电子邮件更为扩大联络、收集资料提供了许多方便。因此,章成贤弟特有一番感慨:"《川渝谱》的编纂成功,还必须衷心感谢现代科技手段的威力。" 第三阶段的具体总纂工作,由于远在昆明,加之健康、精力等原因,不容亲临当地过问,只在异地对"仕斌公宗支"这一部分的电子谱稿作了详细复审,并对全局定稿提了些适当建议,其余全赖章成贤弟全力操劳,直至大功告成。
另据章成贤弟讲,在信息沟通方面,还有一位诚心的族人值得一提,那就是长期在川、渝、黔各地罗姓家中串联走访的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昭启族贤,是他的诚意和恒心将联族修谱的信息传到了边远的千家万户,并引起了那些地方好些热心族人的关心重视。至今仍有不少边远地区的族人电话询问修谱之事,请求接纳入谱,或商量订购新谱事宜。
《川渝谱》本该是一部涵盖四川、重庆广大地域的罗氏谱牒巨著,然而,因受时间、精力、经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肯定还有许多支系未能入编,深感遗憾。而今只能寄厚望于贤明来者,切盼他们在未来的续修之中更臻完善。《川渝谱》元宋以前的上源系统,主要采纳于"豫章"罗氏之策源地江西南昌等地所珍藏的《罗氏大成宗谱》、《秀川罗氏族谱》、《桃林罗氏族谱》等珍贵家族史料,来之不易,切盼族众细心收藏,世代流传,共同让"豫章"徽号万古流芳。
豫章罗氏68代子孙 罗马 构思于云南昆明0000000
2005年12月8日http://www.luo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