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首页
罗氏留言
罗氏家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首页
罗氏家族
罗氏家话
罗氏家传
罗氏家书
科技天地
它山之石
罗氏家园
→
川渝罗氏
→
川渝罗氏
0000
平民作家罗学蓬
平民作家罗学蓬
罗学蓬,男,汉族,1952年2月22日出生,重庆江津人,197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原为乡村小学教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专业作家。从八十年代初便活跃于中国文坛,已有六百余万字文学作品问世,是当代中国文坛颇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其长篇《死亡之旅——英军中国师蒙难记》《通天大案》《风月谜案》《大河风情》《血手染红岩》等深受读者好评。近年又在香港出版《红黄黑白张国焘——张国焘原警卫排长自述》《夕阳下的陈独秀——陈独秀晚年生活纪实》两部长篇纪实专著。
罗学蓬其人
毫无疑问,倘若用传统规范的眼光来审视作家罗学蓬,那我们将很难得到一个明晰准确的印像。因为,此君性格颇有些怪异,其言行举止,多为人不可理解。譬如,1992年春,市里决定选拔一位副市长人选,其条件有三:一、非党同志、40岁左右;二、大学学历、高级职称;三、在某一学术领域起带头作用。组织部依据统战部送上的长长的推荐名单,选来选去,选到了罗学蓬的头上,可没想这样一份令许多人求之不得的“美差”,却被此君婉言而坚定地谢绝了。谢绝的理由令人喷饭。他居然当着三位文化局长的面对组织部派来考察他的官员说:“我这人不适合做官,因为我缺点太多,第一缺乏原则性,水流沙坝长大的人,太重义气,朋友好了一条裤儿打伙穿都行,手中有权肯定会结党营私,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来。第二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当了官不容易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第三性格太躁,心狠手辣,不久前还在大街上将人打伤,根本不具备做官的基本素质……,我敢肯定,我这样的人如果当了官,要不了三个月就会被赶下台……”弄得组织部派来的官员瞠目结舌,惊呼道:“我们考察了无数的年轻干部,从来没有一个考察对象这样和我们谈话的”……
20年来,中国文坛实在令人眼花缭乱,如同演出一幕幕小品。罗学蓬却扎根小城江津,面对滔滔长江,坐拥四面仙山,吸一口香烟呷一口清茶,严肃观察大千世界,将东西南北人生风雨尽揽笔底,写出一部部惊世文章。
仅1998年至1999年,他便出版了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通天大案》《天津日报》、《哈尔滨日报》、《法制文萃》等十几家报纸竞相连载,《文学报》则以“长篇精萃”向读者介绍。、《风月秘案》两部长篇,中短篇纪实文学作品上百篇,总计一百多万字。今年五期,全国大型时政刊物《中华儿女》又开始同时连载他撰写的两部长篇纪实文学,一部是以中美合作所B类档案敌特、叛徒类作素材的《血手染红岩》,一部是根据张国焘警卫排长何福圣口述写成的《我跟张国焘当卫队长》。因考虑到同一刊物同时连载同一作家的两部长篇实属破例,故编辑部主动提出《我跟张国焘当卫队长》改署他妻子胡晓虹的名字。而且,这两部作品已与香港中华儿女出版公司签约,先在香港,后在内地出版。
文坛上的“拼命三郎”熟悉他的人除了羡慕,更多的则是感叹。罗学蓬能从社会最底层的泥淖中挣扎出来,而成就为全国知名的高产作家,正是因为他有着这种“拼命三郎”的干劲,和对题材的独特悟性,以及正视和处置艰难人生中所遭遇的一切的勇气。
一把提琴叩响天堂之门
由于父辈莫须有的“历史问题”,罗学蓬从小便生活在离太阳太远离寒冷太近的阴影里。1966年,初中刚上一年,“文革”的飓风便把他刮出了学校。在那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年月里,世人的丑态和人类的兽性,在那场“革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学蓬小小年纪,便领略了“文攻武卫”的残酷无情。一幕幕惨烈的场景,在他心灵中刻下深深的伤痕。为了生存,十五六岁他便在长江边上“打烂仗”:筛石子、抬石头、拉板车、挑河沙,饱尝了肩挑背磨的皮肉之苦,饱尝了人情世态冷暖炎凉,长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群既可怜又可爱的男女之中。
1970年,作为重庆江津市的首批下乡知青,他来到一个偏僻的农村。在那里,尽管拼死累活干一天,工分只值两角钱。但为了争做一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犁田耙田栽秧挞谷之类的苦活重活全抢着干。可几年过去,残酷的现实把他的“回城梦”击得粉碎。和他同期下乡的知青一批批回城,而他参军无着,参加工作无望,想进学校更是无门。1972年,是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8月,他初恋的女友因他“狗崽子”的身份,绝然离他而去。10月,西藏部队招兵的首长看上了他,可他父亲单位的书记誓死不在他的政审表上签字盖章。那天晚上,公社宣传队为几名穿上军装的知青饯行时,他却一个人含着眼泪似孤魂鬼影般地在一片坟坡里乱转。这个被社会遗弃了的孤儿,心里滴着血,真想对着苍天嗷嗷大哭一场
在他几乎绝望之际,他堂兄的际遇在他眼前陡地燃起一线希望之光。堂兄家庭出身也是资本家,可他凭着一把小提琴被攀枝花钢铁公司“特招”去当了工人。临走前,堂兄把小提琴送给了他:“学蓬,我们罗家的子女,政治上差人一头,只有发愤学点特长,今后才能为自己挣上个饭碗。”
为了生存和饭碗,罗学蓬练琴简直发了疯。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无论身寒还是腹饥,每天早晨闹钟一响,他便翻身起床,连脸也不擦,就抓起小提琴。半小时空弦,半小时音阶,再拉一小时练习曲才吃早饭。天天如此,味同嚼蜡,可他一丝不苟地挺了过来。在知青朋友的指点下,练完《霍曼》、《开塞》,又练《小顿特》、《法拉拉》。时间一长,当地社员给他取了个绰号“罗叫鸡”,说每天一听他的琴响,就起来煮早饭,罗知青的琴声比农村报晓的公鸡还准时。春去冬来,朝霞夕晖,最初连简谱也不识的罗学蓬小提琴演奏技艺及音乐理论知识飞速长进,令人吃惊。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饥饿和寒冷,在失望和希望之中,罗学蓬因为劳动表现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成绩突出,经过重重明争暗斗,他被列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破格推荐他参加招生考试。
1974年8月27日,罗学蓬参加了在江津师范校进行的专业考试。面对正襟危坐的二十余位来自省内外的考官们,他毫无惧色信心十足地提着琴盒登台表演了《蓐秧歌》和《八路军战士纺线线》两段舞蹈,唱了《红星照我去战斗》和《乌苏里船歌》,再演奏了《新疆之春》和《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两支小提琴独奏曲,考场内外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给考官们留下了上佳的印象。最终,在那一年招生的“音、体、美加试”中,罗学蓬取了个全县的头名状元。
1974年9月12日,罗学蓬捏着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录取通知书,一口气奔了五十里山路,疯疯癫癫跑回城里冲进家门,手中高扬录取通知书大叫:“爸爸,妈妈,西南师范学院我考上了、考上了我总算是熬出头了”那一刻,他哭,爸也哭,妈也哭,一家人喜泪纵横,哭成一团……
一场苦恋再坠苦难深渊
1977年,罗学蓬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分配到江津师范学校任专职音乐教师。按说他此时苦尽甘来,只要恪守规矩,一辈子平平安安当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教书匠就行了。偏偏命运之神却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当时那铁桶般禁锢的社会环境中,他竟冒天之大不韪,像中了邪一样地爱上了他的一个漂亮的女学生
这个漂亮的女学生就是他现在的夫人胡晓虹,那年刚满19岁;而罗学蓬这年则25岁。一见钟情的男教师和心领神会的女学生,时间不长便坠入爱河,悄悄搞起了地下恋爱来。这便注定了他们劫难临头。
在当时那种社会气候下,男老师和女学生绝对不能有一星半点过密的行为。那时,有的人嗅觉胜过警犬,设置陷阱坑害同志更是拿手好戏。1979年6月1日傍晚,操场上正放映电影,学校的团委书记跟踪胡晓虹,看她去了罗学蓬单身寝室,于是马上叫来两名校工,拉下电闸,使整幢楼陷入一片黑暗后,再到罗学蓬寝室去“捉奸”
罗学蓬和胡晓虹屈辱、痛苦、愤慨,但更无奈。孤男寡女呆在黑屋子里不干那事还能干什么呢在全校老师帮教“失足青年教师”罗学蓬的大会上,罗学蓬痛苦地向领导和同事们大声申辩道:“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绝对没有玷污师道的行为,不要说我们没有干过你们说的那种丑事,我用人格保证,迄今我连手也没碰过她一下”
罗学蓬和胡晓虹的泣血抗辩毫无用处。尽管后来由校医带胡晓虹到医院作了妇科检查,总算洗清了他们的不白之冤,但由于两人对恋爱一事供认不讳,也理当受到严厉的处罚:罗学蓬被一禅杖打到了长江边上一个巴掌大的小渔村教村小;胡晓虹毕业时也被发配到偏僻的一个村小。
罗学蓬的命运仿佛一夜之间又从天上被打下深渊。面对斑驳的墙洞中那飘摇的灯光,抚摸着自己受伤的孤影,思念和担心着远方的晓虹,听着辽阔的长江上偶尔飘来的几声冷冽的渔歌子,罗学蓬心里在淌着血泪。从1997年夏天到1981年秋天,罗学蓬和胡晓虹天各一方,连见一次面也很难。他们顶着流言、鄙夷、分离、孤寂、相思和贫困的重重压力,顽强而坚韧地交往着恋爱着。1980年,他们在偏僻的小渔村结婚。婚礼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村小单身教师宿舍用报纸糊住透风的墙壁,屋内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两床被子两个枕头合在一起,便成为新房;请几个要好的老师炒几个菜喝二两酒,便算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罗学蓬坚定而郑重向妻子许诺:“命运注定我永远不会去寻求一官半职,让你享受夫荣妻贵的荣耀。但我决心靠自己的努力,争取在十年之内办成三件事:在事业上干出点名堂;打回城里去;确保一家人衣食无忧。”
一记怒拳砸出一堆祸端
罗学蓬夫妇历尽磨难,终于回到了城里。为胡晓虹,罗学蓬受尽艰难和屈辱;胡晓虹为罗学蓬,历尽痛苦和悲伤,由于她父母铁了心反对她和罗学蓬的婚事,她几年有家不能回。如此,他们特别珍视这来之不易夫妻团聚的日子。回城后不久的一天,一位素有“名士遗风”的朋友酒后路过罗学蓬家门。学蓬出于客气,遂热情地邀他进屋喝茶。可仅仅两分钟后,罗学蓬便以一记怒拳打断了这位“名士”的鼻梁骨。原来,这人酒后失态,对罗夫人有失尊重,罗学蓬禁不住大喝一声:“你跟我滚出去”言语间便将此君强推出门。不料此人竟恼羞成怒信口雌黄,当着众多左邻右舍的面大吼:“大家快来看啦,这人是个台湾派来的美蒋特务”罗学蓬哈哈大笑:“公安局就在前面,你快去报案立功吧。”“名士”见罗不怒,遂又嚷道:“你他妈的仗着有个作家的牌子,长期在外面日嫖夜赌”
罗学蓬这一下可忍不住了,勃然大怒,怒极生胆,飞步上前,抡起拳头重重向醉鬼脸上砸去这一记打得好狠,醉鬼“咚”地仰面朝天倒在大街上,鼻梁被打断,口鼻之间鲜血喷涌而出……事后,罗学蓬豪气冲天地对朋友们言道:“老婆面前,我打出了丈夫的尊严,儿子面前,我打出了老子的威风。这一拳,千值万值”
罗学蓬性情太直太刚。在文学创作上,他似乎无师自通悟性极高,可在政治场上和官场之中,他有时却单纯得简直有些可爱。记得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多次很严肃很神秘地对笔者讲:“反腐败要动真格的了,这回上面的文件,明确规定接待客人只能4菜1汤,政府机关部门,发现违法违纪的事,也要认真严肃查处”见笔者莞尔一笑,他竟有些不满:“这回上头规定得很具体很严肃,我想那些当官的不得不顾忌哟只要政府动真的,我想党风一定会很快好转的”只可惜后来的事实让他很是失望了一阵子。
一次,市委常委们研究,已经基本决定开发本市一处溶洞风景区,召集了各局各区各镇负责人商量向这个风景区投资问题。罗学蓬作为政协常委也受邀参加会议。会上,决定投资开发的意见自然是一边倒。那种场合,谁愿意去和市委领导公开唱反调呢,特别是负责抓这项工作的副市长也在场,会议快结束时,忽然会场上有人举手大叫道:“×市长,我要求发言”,济济一堂的局长区长镇长们一惊,一二百双眼睛齐唰唰地望着那个要求发言的人,此人衣衫并不鲜亮、气宇并不轩昂。可站起来的第一句话就斩钉截铁语惊四座:“我反对在这个地方搞风景区,反对的理由有3条……”这人吃了熊心豹子胆么,会场上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参会者交头接耳起来。有认识他的人说:“这个叫罗学蓬,是我们市里的专业作家。”闻言者恍然大悟,喃喃道:“哦,难怪,他是作家……”言下之意,旁人自能领会。
罗学蓬言之凿凿振振有辞地大谈反对的理由,其间竟然还和那位沉不住气的副市长面红耳赤唇枪舌战地争执起来。幸好市委书记有肚量,招呼住了那位副市长:“×副市长,你让老罗同志把意见讲完再说嘛,我们就是要广开言路,发扬民主,就是要认真听取像老罗同志这样的不同意见”几天后,市委书记又专门打电话请罗学蓬到他办公室里,参加一个小圈子的高层决策会,而且明确告诉他,请他去,就是要他在这个会上当反对派。如此,一个几乎已成定局的项目被罗学蓬吹得来降温了……
罗学蓬不会作人,特别是不会作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至今,他还是一名“党外知识分子”。刚进文化局时,他也曾写过一次入党申请书,可一个作为好朋友的顶头上司出于一种微妙的心理,表面支持却暗中作梗。罗学蓬一气之下,竟冲到上司的家中指着上司的鼻子骂道:“我姓罗的一身清白得很。别看你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你他妈周身上下都捆满了手榴弹,导火绳就在我手里捏着,惹恼了我,老子马上叫你粉身碎骨”吓得这位领导连忙请他坐下,安抚的话向这位“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下属说了一大堆。
党没入成,民主党派却争着上门来请他参加。罗学蓬说:“算了,我这人一辈子就怕开会,参加了以后就免不了。我现在成了无党派爱国人士的代表,历届市委书记或市委常委结对的‘党外朋友’,那我这辈子就认认真真地当好这个党外朋友吧”
当和罗学蓬“结对”的一位市委常委因经济问题被党纪政纪处理后,罗学蓬在惩腐倡廉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痛心疾首地检讨自己:“我作为×××的朋友,没有帮助好他,特别是当我听说了有关他腐败方面的风言风语之后,几次拿起电话,可最终患得患失,没敢直言上谏。他现在犯了错误,我难道就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座的除了领导就是领导的朋友,何谓朋友,我自己的理解是:肝胆相照、直言规过,方无愧于作领导的朋友。领导干部选我作朋友,我就理当作诤友,可我……”弄得与会的领导哭笑不得感慨万端。到底该谁帮助谁呀,这位党内朋友受到处分的红头文件下发的当天,罗学蓬特意在自己家中备下酒菜,又尽了一次“朋友之责”。稍后,他又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真诚地责备自己,标题就叫做《愧对朋友》。
一片爱心他柔情似水
张婷婷是个面目清秀逗人喜爱的小姑娘,可惜是个苦命的孩子。她的父母都是吸毒者,根本管不了她。如今,她叫罗学蓬干爹,叫胡晓虹干妈。
几年前,在罗学蓬居住的这个单元里,对面邻居家经常有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到他家里耍。这个小女孩长得很秀气,又很懂事,年龄虽小,可大大的眼睛中却常常流露出只有大人才有的忧虑。对面邻居女主人是她的姑妈。这个小姑娘叫张婷婷。
1992年的大年三十,婷婷在姑妈家吃年夜饭时,婷婷的父亲来了。他走投无路,毒瘾发作,来找婷婷的姑妈要钱去买毒品。可是,却被自己的亲妹妹一家拒之门外。在一阵又一阵哀告声中,罗学蓬从门缝里见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人靠在邻居门边,可怜兮兮地哀求着。可是,对面的门始终没有打开。最后,还是罗学蓬用五十元钱把他打发走了。此人一走,门开了,从婷婷发抖的身体和簌簌掉下的眼泪中,罗学蓬知道了这枯竹棍儿般的人就是婷婷的父亲,也知道了婷婷的家庭情况和她所处的凄惨处境。婷婷的姑妈哭诉道:“她爹妈都染上了毒瘾,没人管婷婷吃,也没有管婷婷穿,更没人管她学习。家里全败光了,连桌子板凳也卖光了。可怜的婷婷,连床也没得睡,就睡在地板上,吃饭,也是东一顿西一顿的。造孽哟、造孽哟,婷婷才十来岁呀”
当邻居在对罗学蓬夫妇诉说的时候,11岁的婷婷在一旁早已哭成了泪人儿。这一家三口的悲剧令他这个多血质冲动型的文化人感情大恸,就在那个大年三十的夜里,罗学蓬对婷婷说:“婷婷,你爸爸妈妈养不活你,我来养,我收你做干女儿,好不好”婷婷好乖啊,听此言马上叫他“干爹”,叫胡晓虹“干妈”。
胡晓红是向阳小学的教师,也是“重庆市十佳辅导员”之一,1995年还出席了“重庆市跨世纪百名英才表彰会”。她的职业使她对孩子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厚的感情,睹此情闻此声,猛地把苦命的婷婷搂进怀里,泣不成声。
罗学蓬从此有了这个干女儿。1993年冬,婷婷的父亲因几次戒毒不成,为筹毒资,替罪犯牵线卖毒品,被公安机关逮捕送进了劳改农场。两月以后,她妈妈又因注射毒品过量猝死。
当婷婷知道法院要判她爸爸刑的时候,还专门向老师请了假,像一只畏畏缩缩的小猫躲在角落里,想去看她爸爸。尽管这时罗学蓬也被横飞而来的官司搅得不得安宁,但他还是像家长一样,牵着婷婷进了审判大厅,满足了婷婷想看爸爸的心愿。当学蓬见到婷婷流泪目送她爸爸背影的神态,看见婷婷父亲见到女儿时愧疚和惊喜的表情——他的心里受到了一种人性与良知的强烈震撼从那一刻起,他和妻子都非常清楚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
婷婷的妈妈死了,爸爸被送到劳改农场去了。但婷婷又有了爱她的爸爸妈妈。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罗学蓬和胡晓虹像对亲生女儿一样,不管再忙,也要抽时间了解婷婷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总要千方百计给婷婷做好吃的东西。天冷了,他们惦记着给婷婷添新衣;要上学了,忙着给她缴学费;要考试了,忙着给她检查作业。婷婷呢在我们这些叔叔伯伯面前一开口就是:“我干爹,我干妈……”
婷婷和她爸爸最后在审判厅无言相望分别的一幕,一直使罗学蓬心颤不已。夜深人静,他提笔将当时的情景实录下来,《家庭》杂志以题为《不敢叫爸——毒品毁了一个小女孩的家》发表,引起读者极大反响。
婷婷幼小的心灵所受的创伤,或许并没有结痂,可她干爹干妈这些年来用他们的爱心抚慰着这颗受伤的幼小心灵,竭力为婷婷弥补着过早失去的家庭温馨,努力为她营造一个有父爱和母爱的家庭氛围。婷婷布满阴影的脸蛋上,在这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里时时会绽出可爱的笑容来。
非但如此,罗学蓬还给在劳改农场的婷婷的父亲写信,告诉她女儿婷婷的情况,规劝他在农场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做一个好公民和好父亲。《华西都市报》“特别报道”为此还专版发表过《一个作家和囚犯的通信》。
当地电视台闻讯赶来专门制作了专题片《作家夫妇与他们的干女儿》。如此一炒,信件犹如雪片般地向罗学蓬夫妇和婷婷飞来。机关干部们夸罗学蓬把雷锋学得好。他则说:“对不起,我在做这件事时绝对没有想到要故意去学雷锋,而委实是出自良心,想到立身世间,做人理当善良为本,首先想到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然后再去做好事生活中恐怕不会有这样的事。”芸芸众生善良百姓则拿罗学蓬当菩萨。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他一进茶馆(罗学蓬上午写作,下午常去茶馆打麻将),连那些“粉哥”、贩毒者也争着为他开茶钱,说“罗大哥收养了张二(婷婷父亲在黑道中排行老二,黑道中称其为张二)的姑娘,是落了教的”,好像罗学蓬也摇身一变成了黑道中的龙头老大。当然也有让他感动不已的时候,不少吸毒者的父母求罗学蓬到他们家里去,要罗作家拿婷婷父亲的例子来教育他们不争气的儿女。
罗学蓬曾对电视台的记者坦言道:“你们千万不要依照习惯做法在我的行为里来上点什么人为的升华,一升华就把这事给搞砸了。这样的事,只不过被我遇上了,我想,在当时那样的情景下,换做你,换做他,换做任何一个稍有点恻隐之心并且经济上还过得去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去做的。”
后来电视台播出时偏偏把这段话给删掉了,可能他们认为这样的语言太生活化,缺乏闪光点。
如今婷婷已经长成了一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并且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她用她生平第一次领到的工资,首先给干爹买了烟和茶叶,然后便去监狱里看望她的亲生父亲……婷婷的父亲于1999年7月被提前一年半释放,罗学蓬夫妇看在干女儿的面上,还专门为他置酒接风,并规劝他痛改前非,重新作人。可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月后,三名“粉哥”半夜里偷了胡晓虹所在的向阳小学的大彩电和影碟机,卖给婷婷的父亲,婷婷父亲拿不出这么多钱,便用海洛因作抵,稍后“粉哥”落网,警方顺藤摸瓜,婷婷父亲再度被捕。
最后,我用罗学蓬自己在电脑上印制的名片为本文作结。他的名片上仅有几个字:“写稿人,罗学蓬。”平平淡淡,如同他的为人。
罗氏资讯
oooooooooo
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
罗氏家园
阅读:
5571
次
日期:
2005/12/13
【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大
中
小
】
上一篇:
著名石油构造学家罗志立
下一篇:
铜梁历史名人之十五——“最大的共谍”郭汝瑰传奇
>> 相关文章
·
营山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之三位罗氏先贤详说
·
四川恩阳苏维埃法庭任主席罗荣昌
·
卌五医院内科主任罗能元
·
成就红军伉俪佳话的女红军罗自镛
·
原重庆电业局总工程师罗世襄
·
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教授罗世棻
·
重庆府巴邑教官罗彦芳及知名后裔
·
民国通江县长罗文杰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
0
用户名:
密码: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本站
家园首页
家园邮箱
友情链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家园管理
家园地址:
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
罗良富
技术支持:
Assume
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