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永远和毛主席在一起”的罗炳林

“永远和毛主席在一起”的罗炳林

  四川省小金县两河乡“两河口会议”内,有一座毛主席巨大的白色塑像,塑像后面有一座坟墓,墓里静静地安卧一位老人,和领袖近在咫尺,长久相依,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在中国革命史上很难找到他的名字,但他生前却被毛泽东主席两次点名,邀他到北京相聚,死后又能和领袖相偎相依,受到后人的瞻仰礼拜 ──而他,仅仅是一位流落藏区做长工的安岳农民,能够享此殊荣,对中国革命一定有着绝非一般的贡献。
  他的名字叫罗炳林。
  1935年6月19日,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从懋功(今小金)县城出发北上,来到小金县抚边乡,并在抚边乡的粮台村,住了4个晚上。红军在抚边休整期间,四川省安岳籍长工罗炳林,看到红军给养比较困难,就把当地地主暗藏的一窖洋芋取出来,给红军补充了给养。这3000公斤的洋芋,极大地缓解了红军的缺粮问题。毛泽东等人吃到这难得的洋芋后,非常感激罗炳林。
  毛主席住在抚边时,为了表示对罗炳林的感谢,也为了调研的方便,让罗炳林和他住在一个房间。房间内,架了一个双层床。毛主席睡上铺,罗炳林睡下铺。通过罗炳林,毛主席了解到不少小金县当地的有关情况。为红军日后的北上,提供了重要依据。
  临别时,毛主席把一枚银质纪念章送给罗炳林,并再三嘱咐道:“你把它收好,千万不要丢。以后,会有人来找你的。” 罗炳林把纪念章包在头帕里一直珍藏着,想念红军和毛主席时,他就拿出来看看,有时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红军开走后,敌人又回来了。他们知道罗炳林向红军献出洋芋后,多次寻机报复罗炳林。为了躲避迫害,罗炳林逃到了梦笔雪山脚下的两河口。隐姓埋名,在三松坪开了一家小客栈糊口。
  全国解放后,毛主席多次让有关部门,打听罗炳林的的下落。经过多方查找,最终在三松坪找到了他。1950年,罗老接到中央有关部门来函,邀他到北京见面,由于身体的原因,他没有能够成行。1952年,北京有关部门,又专门来人再次请他进京。已是古稀的罗老,被人用担架抬下山,坐上了开往北京的汽车。后来,地方政府专门给老人请了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1970年,年已九旬的罗老去世。遵照本人遗愿,他被葬在了小金县两河乡“两河口会议”会址后的山坡上,永远和毛主席在一起。

  【后记】据丹巴罗光钰(现为藏族,原籍为四川安岳县八庙乡,上源麻城效感)宗亲讲,罗炳林与其大姨爹粘亲,但今才知他姓罗。罗炳林当时是拖枪的,红军到时他坚决支持红军,把当地地主暗藏的3000公斤洋芋取出来给红军补充给养,又亲自送了毛泽东一袋牛肉糌粑(就是用毛牛肉凉干炒脆磨成粉),一袋可吃半年,劝毛每顿只能吃一小匙,吃多了肚里发胀会死的。他以为毛会给他枪炮等好东西,其结果毛只给他了一颗五角星。红军走后罗炳林把名字改成了朱洪福,隐藏了下来。解放后,他给毛大爷写了封信,毛大爷收到信后请他到北京去作了客。他死后下了大雪,都说他做了好事山林树木都披孝了。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505
日期:2005/11/1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商业部副部长罗东明
下一篇:著名音乐人“刀郎”罗林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