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首页
罗氏留言
罗氏家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首页
罗氏家族
罗氏家话
罗氏家传
罗氏家书
科技天地
它山之石
罗氏家园
→
罗氏归宗
→
罗氏归宗
0000
川渝罗氏源流考
川渝罗氏源流考
作者:罗章成
一 序诗
(一)溯祖寻根
云台山下降祝融, 南仪遗脉贯长虹;
木本水源终有底, 寻根究底溯祖宗。
(二)敬宗溯源
历史长河浪滔天, 淘尽古今千万年;
炎凉晴雨从天愿, 盛衰成败趁机缘;
凤毛麟角有绢载, 微爵寒门少书传;
涓流派衍成江海, 江海回头难溯源。
二 引 言
川渝或四川(含重庆)罗氏,每问及其祖源时,十之有九都说是“麻城孝感入川”或“湖广填四川”的罗氏苗裔。四川地广,是全国罗姓的第一大省。如此说法,并不足以完全概括,但十之八、九是出入不大的。另据调查,川渝罗姓,好多支系的现代族人尚知自身是“豫章堂”子孙。由此可见,四川的现代罗姓,绝大多数都是汉初大司农令罗珠公的后裔。又据典籍记载,西汉晚期,成帝、哀帝时,成都就有一大富商罗裒。或许他便是四川最早的罗姓先民。
罗裒先祖是否还有后裔在四川派衍?他是否属“豫章堂”子孙?“麻城孝感入川”或“湖广填四川”之前,是否还有其他罗姓在四川生衍?四川的罗姓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堂号和派系?……这一系列问题的具体回答,恐怕就是专家、学者,也难于在有生的几十年内,考研透彻。笔者仅就几年来,在云、贵、川、渝各地热心族人的热情支持下,在编纂《豫章堂罗氏族谱》(现为待版稿)的过程中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概括一下川渝罗氏的源流梗概。
三 古代考略
(一)始祖考略
“祝融”是罗氏可追溯的最早始祖,这是史料和各地罗姓谱牒所公认了的。然而,据典籍记载,“祝融”有三,一为“三皇”之一的祝融氏;二为“五帝”第三为帝喾时代的祝融官黎(重黎);三为“五帝”帝喾时代的另一名祝融官吴回(重黎之弟)。究竟哪个“祝融”才是罗氏的最早始祖?这是每个关心罗氏源流的热心人或学者十分审慎的问题。
《中华姓氏通书?罗姓》(罗文华 聂鑫森撰 1991年出版)(以下简称《罗姓》)在引自《零陵谱》的《罗氏源流本始世次录》条目下称“[第一世]祝融,名重黎,居火正之官……”。祝融(重黎)之前再无更高代次的可追溯者,祝融(重黎)理所当然应是罗氏的最早始祖。然而在《吴回与陆终》条目下又称“祝融氏黎(重黎)有罪被诛,其弟吴回继任兄职……”,说罗姓是吴回祝融的后裔而不是重黎祝融的后裔,可是并没有列举出充分的原始史料来印证这一说法。在《“罗”与荆楚同宗》条目下,更列出 “黄帝至罗”的“罗姓远古世系表”(此只列直系)为“黄帝—昌意—乾荒—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祝融)—(芈)季连—附沮—穴熊—鬻熊—罗……”。华夏五州四海皆普尊炎、黄二帝为祖先,罗姓自当不该例外。据此,按照逻辑推理,与其说罗姓的最早始祖是吴回(祝融),倒不如说罗姓的最早始祖就是黄帝。
据有北宋“皇祐”三年(1051)大文学、史学家,龙图大学士欧阳修题词,还有自(91世)凌甫公以来历次修谱撰序先祖及时代记载的《琳琅罗氏族谱》(以下简称《琳琅谱》)等罗姓谱牒传抄本载述,罗氏始祖祝融公,“曾为伏羲之诸侯……”,远可将吾族远古(最早)始祖追溯至“三皇”之中皇祝融氏。
据有强烈慎终追远意识、自幼一直置趣于罗氏渊源的吉先字云韧(1915—1996)公,在其《追源述生》和《罗氏考源纪绪》遗稿中,引经据典,有如此一段考论:“至今尚记忆犹新,年少时曾闻精通经史和诸子百家的祖父德文公讲过:‘吾罗氏远古始祖祝融公,曾为伏羲之诸侯,镇守离卦;后封中皇曰赤帝……’《辞海》(民国廿七年版)‘祝融’之释:‘……(二)古皇之一,融亦作诵。汉《武梁祠堂画像》,伏羲氏下为祝诵氏,……按:祝诵即祝融。《路史·禅通记》: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氏,……文末有注云:……宋衷论三皇亦数祝融而出黄帝;《武梁祠堂画像》先伏羲氏,次祝诵氏,次神农氏,乃及黄帝、颛帝,盖有所本。’ 故而考定:……祝融氏应为居于伏羲氏、神农氏之间的三皇之第二(中)皇;罗氏家族远古之始祖就是三皇之第二皇祝融氏。”继而引据“《辞海》(1979年版):‘炎帝,……相传少典娶于有蟜氏而生。曾与黄帝战于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被打败。一说炎帝即神农氏’;‘黄帝,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辞源》(1979年版):‘少典,……古代帝王,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见《国语·晋四》……’由此可见,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一代古人;远古三皇之祝融氏即少典氏也……。”
如此说来,“三皇”之中皇祝融氏或少典氏,不仅是罗姓可追溯的远古始祖,也是中华各族早于炎、黄二帝的远古始祖。
吉先字云韧公的上述推考,当系对始祖“曾为伏羲之诸侯……”谱传记载的认真考证。
(二)姓氏起源考略
罗姓人最早的始祖究竟姓啥?姓罗之前的先祖又究竟姓啥?究竟什么时候才开始姓罗?这几个问题,凡是关心罗姓渊源的人,都是十分关注的。
罗姓人的最早始祖,有的资料称姓“熊”,有的资料称姓“妘”。姓“熊”的理由是古罗国与荆楚同祖,“鬻熊”、“穴熊”皆姓熊,是楚、罗二国的共同先祖。姓“妘”的理由是“(最早)始祖祝融氏当初生于云台山下”;中国的古人常以出生或生长之地命为其姓或其氏,故(祝融氏)生来就以“妘”为姓。前者,“鬻熊”、“穴熊”是否是楚、罗二国的共同先祖,尚无定论;后者,类似的远古姓氏的出现是大有先例的,如传说中的黄帝曾居姬水,因之以姬为姓(详1979年版《辞海》“姬”之释);又如古帝颛顼初国于高阳,因之号高阳氏(详民国廿七年版《辞海》“颛顼”之释)。后者更合于情理,而且《琳琅谱》记载的祝融公下亦称,“其唐虞夏商之子孙俱以妘为姓”。况且罗国元任公侯61世祖匡正公仍姓妘名里,说明罗姓远古先祖姓“妘”的历史,至少也沿袭到了周初。
又据《通志·氏族略序》记载:“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女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姓所以别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故而吉先字云韧公在《罗氏考源纪绪》中称,“在周武王敕封罗国侯之后,在秦始皇统一中原天下之前,古罗姓先祖(在以‘妘’为姓的同时)曾以‘罗’为氏。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中原之后,重置郡县,合并姓氏,敕姓为罗,罗姓人方才正式姓罗。”
编者注:“罗”以国得姓,非秦始皇敕姓,《史记》有载,春秋时卫国便有“罗御”。
(三)远古(1—102代)世系考略
据重庆荣昌族尊守江公珍藏的《琳琅谱》民国初年传抄本记载,从远古祝融氏起至汉初罗珠公的“1—102”代远古祖宗直系连贯脉络,与湖南安化文华公主供资料的《罗姓》一书中二《世次录》的记载基本吻合。《琳琅谱》中,除欧阳修的题词外,尚有自秦代91世凌甫公以来的历次修谱先祖及时代记载,更印证了“1—102”代远古祖宗直系连贯脉络记载的真实性和珍贵性;只是其始祖祝融公的生存时代有“三皇”、“五帝”之别,前者为“伏羲之诸侯”,后者为“帝喾之火正”,具体时间差大约有600年。
为慎重起见,《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在《远古宗亲(1—102代)》中对历代先祖的生存年代或个别生年进行了推考。始祖祝融氏的生年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91世凌甫公的生年为公元前437年,由此而得1—91世之间的平均代差约为28.5年;102代祖珠公的生年为公元前232年,由此而得1—102代的平均代差约为27.4年。1—102代远古世系的具体世代记载,详于《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中的《远古宗亲(1—102代)》(该撰文已于2002年10月电邮南雄总部)。
(四)中近古(103—152代)世系考略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对中古、近古世系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其主要依据仍为荣昌《琳琅谱》民国初年传抄本。大体以篇幅均衡而分成《中古宗亲(103—130代)》和《近古宗亲(131—152代)》两个时段(两撰文已随《远古宗亲》同时电邮南雄总部)。前者时间跨度大约从西汉高后(吕雉)元(公元前187)年至唐“景龙”四(公元710)年;后者时间跨度大约从唐“垂拱”元(公元685)年至元“至大”三(公元1310)年。其间涉及罗姓历代系列显赫人物,如臣恭公,含字君章公,友谅字宗伯号企生公,安庆字子延号艺公,珦字公瑾公,景宣字让号天推公,其一又名横字昭谏号隐公,崇号虬公,崱字山斗公,邺公等。就川东(重庆)地区为主的豫章堂若干大宗支而言,其中多数属直系,少数属旁系。西汉珠公以来的直系脉络大体为102代珠公(西汉初)……107代臣恭公(西汉末)……117代含字君章公(东晋)……119代友谅字宗伯号企生公(东晋末)……126代安庆字子延号艺公(随末唐初)……132代珦字公瑾公(唐中)……133代景宣字让号天推公(唐中晚)……134代其一又名横字昭谏号隐公(晚唐)……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对中古、近古各代先祖皆进行了大约性的生年考定。中古时段末130代直系祖元友号昌公之生年约为公元659年,中古段(102—130代)的平均代差约为33年。近古时段末152代直系祖彦明字安道公之生年约为公元1280年,近古段(130—152代)的平均代差约为29.6年。其考定依据主要是《琳琅谱》等谱牒、《辞海》(民国27年版和1979年版)等典籍所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名等相关资料。由于事远年湮,可能个别地方难免有传抄走样,甚或直旁互易,代序颠倒等错误,尚有待各方面的谱牒等史料综合印证。
(《豫章堂罗氏族谱》(待版稿)“1—151代”远中近古历代直系祖宗详见附表《古代祖宗直系脉络表》)
编者注:有的罗氏名人名、字、号与正史、地方志、其他族谱记载有差别,敬请读者注意。
四 各支系入川源流考略
川渝罗氏,支系繁多。随着时代的迁衍,有的支系多次分支,有的支系交错杂居,个别支系相互融合。但是,绝大多数的支系仍维持着各自祖籍来源的流传,各自祖定字派的沿袭,甚至有的支系还保留着客家人的古老称呼、祭祀习俗和语言腔调。据初步调查,除西汉罗裒(据传系珠公六世孙)的后裔及少数明清前就在川渝派衍的本土罗姓难于核查之外,川渝各地好多支系都是明清时代由“湖广”一带徙入四川(含重庆)的,而且大多数属客家体系。当然还有从其它地方入川定居繁衍的支系。
下面是已考证、理顺各支世代对应关系的几大支系(珠……企生、遵生派衍支系)。
(一)四川省犍为县昌元公支系(珠…企生…智亮…崱…昭远…昌元公支系)
据四川省犍为县长安族尊提供的谱牒资料,结合广东《龙川罗氏族谱》考证,此支系当属“珠…企生…智亮…崱…昭远…昌元公支系”。入川前的世代从(珠系46世)万字明亮公起,就有连贯记载。
(珠系46世) 万公,行五郎,字明亮,念七郎公之次子;配赵氏,生吉(行六十三郎)、世(行七十三郎)、庆(《龙川罗氏族谱》为则,行八十三郎)三子。赵氏婆,与万公合墓而葬。
(47世)世公,行七十三郎,字昭远,万公之次子;配何氏,生友亮、友忠、友臣、友明(居博罗县)四子;殁葬于洋田神背塘,虎穴。……
(50世)铭公,号懋斋,俊堂公之长子;乡进士;配钟氏、娶陈氏、续刘、钟、张、廖、沈、蒋、黄氏,共九妻,生瑧(庠生,其孙万杰进士,入翰林学士)、珹(庠生)、璋(庠生)等十八子,一廪生,两贡生、十庠生;殁葬于合水犁壁滩。……
(53世)万炯公,廷荫公之次子;在长乐县张岭坳背守业;配吕氏,生参一子;殁葬于黄龙大岭背牛麻坑岭顶上,仰睡人穴,甲山庚向。吕氏婆,殁葬于湖田里蛇穴,壬山丙向。……
(64世)昌元公,清“康熙”四十四(1705)年乙酉岁二月十六日寅时生于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大水约小居黄祖居大屋里;后徙四川犍邑定文场弥勒山落业;复回广东迎母入川;配古氏,生杨仁、杨义、杨礼、杨智、杨信、杨和六子;清“乾隆”四十一(1776)年丙申岁腊月廿一日寅时病故,寿高72岁,葬于犍为县弥勒山穿洞子,乾山巽向,有碑志。古氏婆,生于清“康熙”四十三(1704)年甲申岁腊月十九日辰时;清“乾隆” 四十一(1776)年丙申岁腊月廿七日午时病故,寿高73岁,葬于定文场白家碥。
(65世)杨和公,昌元公之六子;清“乾隆”十一(1746)年丙寅岁九月廿一日寅时生于四川重庆府荣昌县石园子(今石燕子)石桥里;配曾氏,生其禄、其祝、其祚三子;清“嘉庆”廿四(1819)年己卯岁八月十七日辰时卒于四川嘉定府犍为县舞雩场代家坝住宅,寿高74岁,葬于本县袁家桥里刘家沟。曾氏婆,清“乾隆”十三(1748)年戊辰岁六月十三日子时生于犍为县舞雩场宝宝塆;清“乾隆”六十(1795)年乙卯岁腊月初一日子时卒于本县舞雩场老熊塆,享年48岁,葬于老熊塆。
入川以来,已发派近十代子孙。自(珠系)63世起的沿袭辈序为:魁元杨其新,正应德安邦,国泰开昌运,承先大吉祥,文明成治化,丕显有辉光,万世乾坤定,荣华富贵长。
(二)珠…企生…智亮…崱…英远…荫公支系
在重庆西部、四川泸州等地散居着几大支“珠…企生…智亮…崱…荫公”发派的罗姓支系。这些支系都是盛清时期从广东的龙川、长乐(今五华)等县迁徙入川的。据广东《龙川罗氏族谱》(参清“道光”丙午年罗明高主编江西《罗氏大成宗谱》修纂)记载:
(珠系49世)荫公,卿公独子;生于元武宗“至大”四(1311)年辛亥岁二月十八日寅时;迁回福建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坳倒流水居住,配何氏,生元善一子;娶欧氏,生元良、(迁湖广)、元懿(元鉴,迁江西)二子;荫公与何氏婆殁后,合墓于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坳倒流水居宅背側角凤凰穴,壬山丙向;欧氏婆殁葬于石壁村葛藤坳倒流水。
(50世)元善公,字伯旺,荫公长子;生于元惠宗(顺帝)“至元”三(1337)年丁丑岁三月初六日寅时;明太祖“洪武”三(1370)年庚戌岁,由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徙广东惠州府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坝口(又名赖坑山下)落业,为龙川开基始祖;配骆氏,生二女;娶崔氏,生洪进一子及四女;明成祖“永乐”元(1403)年癸未岁,转迁铁场约黄坭坑自造宅场,殁于明太祖“洪武”卅(1397)年丁丑岁,享寿61岁,{另说:殁于明成祖“永乐”十七(1419)年己亥岁三月初九日辰时,寿高83岁,}卜葬于铁场约黄磜嶂猪暗湖仰天海螺穴,丙山壬向兼巳亥分金;骆氏婆,殁葬于龙川县铁场约黄竹塘尾,申山寅向;后迁葬于兴宁县水口头岸。崔氏婆,殁葬于龙川县铁场约黄竹塘尾,癸山丁向;清“康熙”卅三(1694)年甲戌岁迁葬于龙川县白佛约小黄花水口碗窑下,大坐人穴,寅山申向,与孙铭銄公(艮山坤向)合墓。
(51世)洪进公,字公升,元善公独子;明太祖“洪武”元(1368)年戊申岁四月廿六日巳时生于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坳倒流水居宅;配金氏,娶鲁氏,续霍氏,生铭通、铭銄、铭亮三子及三女;殁于明宣宗“宣德”元(1426)年丙午岁五月十六日卯时,享年59岁,葬于离龙川县铁场约黄泥坑居宅不远的长乐县管辖地界洋田猫子石,庚山甲向兼酉卯分金。金氏婆,生于明“洪武”元(1368)年戊申岁四月初十日酉时;殁葬于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坝口葫庐嘴金线吊葫芦穴,甲山庚向。鲁氏婆,生于明“洪武”九(1376)年丙辰岁冬月十二日午时;殁葬于杜前黄芒丘,午山子向;明“正统”五(1440)年庚申岁孟冬移葬于下湖黄坭寨,翠子落潭穴,巳山亥向兼丙壬分金。霍氏婆,殁葬于葫芦嘴,卯山酉向。
(52世)铭通公 法名法珩,度名千七郎,洪进公长子;明“洪武”廿四(1391)年辛未岁正月初七日寅时生于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坝口居宅;约明成祖“永乐”廿二(1424)年甲辰科乡进士,履任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家居大坪头巷;配刘氏,生大一(真)、小八(广)二子及三女;娶包氏,生晨、法通二子;殁于明英宗“天顺”二(1458)年戊寅岁二月初六日午时,享寿68岁,卜葬于兴宁县水口头岸。后裔有迁龙川县老隆板塘及长乐县水车黄草岭。
(52世)铭銄公 度名千八郎,洪进公次子;明太祖“洪武”廿六(1393)年癸酉岁九月二十八日子时生于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坝口居宅;明“永乐”廿一(1423)年癸卯岁孟春,由龙川县铁场约黄坭坑迁本县登云约北山围筑宅定居,为登云开基始祖;配骆氏,娶钟氏,续李氏,生仲瑀、仲仪、仲城、仲泰四子及六女;殁于明英宗“天顺”七(1463)年癸未岁十月初八日寅时,寿高71岁,葬于龙川县白佛约小黄花水口碗窑下,大坐人穴,艮山坤向,与祖母崔氏(寅山申向)合墓。骆氏婆,生于明“洪武”廿七(1394)年甲戌岁三月初六日巳时;殁葬于龙川县登云约北山围黄岭金佳石。钟氏婆,殁葬于登云约北山围黄岭尖顶鱼翁晒网穴。李氏婆,殁葬于登云约北山围黄岭尖顶,与钟氏婆墓相邻。
(52世)铭亮公 法名法魁,度名千九郎,洪进公三子;明惠帝“建文”二(1400)年庚辰岁八月十三日丑时生于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坝口居宅,成长于铁场约黄坭坑;约明“宣德”庚戌(1430)科进士,翰林学士;配陈氏妙仙,生德维、德絟、德经、德缘四子;娶黄氏妙满娘,生德缄、德织、德浩三子;续邬氏,未育;殁于明“天顺”八(1464)年甲申岁十月初七日子时,享寿65岁,卜葬于下湖黄坭寨其母鲁氏婆坟墓脚下,翠子归潭穴,午山子向兼丙壬分金。陈氏婆,生于明惠帝“建文”二(1400)年庚辰岁冬月十四日寅时;殁于“宣德”十(1435)年乙卯岁,享年36岁,合墓于铭亮公右側。黄氏婆,生于明惠帝“建文”四(1402)年壬午岁正月初八日午时;殁于明英宗“天顺”五(1461)年辛巳岁三月十八日申时,享寿60岁,葬红花嶂仙人叉脚穴,辛山乙向兼酉卯分金。邬氏婆,殁葬于龙川县铁场约黄竹塘,辛山乙向。
1 铭通—真公后裔(重庆真…仕斌、仕诚、仕鹏公支系)
据1937年四川省江津县仁沱乡明远公录编《川东罗氏族谱》等记载考证:
(珠系53世)真公,又名大一,铭通公长子,约明“正统”六(1441)年辛酉岁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大坪头巷;配郭氏后,约明“成化”四(1468)年戊子岁,移徙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清化都横波约彭坑甲蝉宫塘‘创业垂统,光前裕后’;后娶胡氏,续林氏,生法文、封四二子。
(54世)法文公,号焕谥,大一公长子,约明“成化”十九(1483)年癸卯岁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县清化都横波约彭坑甲蝉宫塘;约明“正德”五(1510)年庚午岁,徙往长乐县琴江都周潭约黄桂潭安家落业,配李妙萱,娶陈妙茯,续赖妙贞、鲁氏,生封益一子。
……
(57世)兆庆公,明“万历”卅九(1611)年辛亥岁五月廿三日酉时,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县琴江都周潭约黄桂潭;配魏氏,生翰吏一子;清“康熙”十二、三年癸丑、甲寅二岁(1673—1674),六十二、三岁时,连年移徙于江右(今之江西);约清“康熙”十四(1675)年乙卯岁,再迁至湖南省浏阳县东乡荷塘。在此经历二代生衍至(珠系)59世。……
(59世)仕斌、仕诚、仕鹏、仕珍,四兄弟于清“康熙”五十六(1717)年丁酉岁,齐心响应清圣祖“垦荒四川”(后来通称“湖广填四川”)的圣谕,于湖南省浏阳县东乡荷塘就地卖掉简陋家产及田中青苗,扶老携幼,背负近代宗祖遗骸,不远千里而来蜀地创业;当年孟冬之月,来在是时之江津县思里九都五甲牛溪镇(今江津市油溪镇)中嘴万古桥清滩子坎上左边小地名狮子嘴处暂且落脚;待安顿好所负宗祖遗骸,兄弟协同议定,仅留老三仕鹏公在此兴家守护祖茔,其余三兄弟则各奔前程。……
至今,除仕珍公下落不明之外,仕斌、仕诚、仕鹏三兄弟的后代大多分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陶家镇、巴福镇等,江津市仁沱镇、双福镇等地域。牛溪分手之后,由于失去联系,从而各立字派,沿袭至今。
(1)仕斌公分支的沿袭字派是“仕宗有文廷,国朝春正明,开忠能敬德,世泰治清平,孝义家声振,辉光子嗣荣,诗书诚雅咏,福禄自天申”。民国廿六(1937)年,四川省江津县仁沱乡的明远公曾循入川前的老谱续修本支族谱。
(2)仕诚公分支的沿袭字派是“明统文有,天国洪昌,朝廷清泰,邦家之光,登堂辅相,福禄祯祥,祖宗德后,世泽永长”。本分支洪彬公曾于清“光绪”卅四(1908)年系统纂修本支族谱。
(3)仕鹏公分支的沿袭字派是“世德承先祖,文章启后昆,勤贤谐孝和,敏耿笃忠贞,恭谨礼义信,虔诚智勇仁,宽惠万代传,昌盛百业兴”。本分支曾于清“光绪”元(1875)年由承汉、承洹二公合作,系统纂修本支族谱。
1998年重兴“清明会”(今称宗族联谊会)、联合修谱以来,才在综合考理各分支谱牒资料的过程中,理明了各分支间的亲疏关系和字派间的对应关系。
2铭通—广公后裔(四川江安县广…文振公支系)
据江安县底蓬镇富香族尊提供的一九六八年学荣族尊系统撰修的《罗氏族谱》记载考证:
(珠系53世) 广公,又名小八(十八郎),铭通公之次子;约明“洪熙”元(1425)年乙巳岁生于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配兰氏,生宗、英、宾三子;殁葬于兴宁县高坪车头窝。
(54世)宾公,大六郎,广公之三子;配刘氏三娘,生廷宽、廷显二子。
……
(60世)文振公,五龙公之独子;配曾氏,生长玖、荣玖、传玖三子;清“康熙”六十(1721)年辛丑岁,从广东长乐县带领三子入川,落业于隆昌县北乡北二里柴家塆新屋基。曾氏婆,寿高93岁荣登仙界。
(61世)荣玖公,文振公之次子;清“康熙”四十(1701)年辛巳岁二月十八日生于广东省惠州府长乐县 乡汶水屋基;“康熙”六十(1721)年辛丑岁,随同父母、兄弟迁移四川省隆昌县北乡北二里柴家塆新屋基落业;配叶氏大娘,生金麟、金龙、金桂三子;清“乾隆”卅一(1766)年丙戌岁,带领一家数口又移徙江安县梅桥乡鲁村黄泥嘴开创基业;清“乾隆”四十一(1776)年丙申岁殁于黄泥嘴居宅,寿高76岁。叶氏婆,清“康熙”四十(1701)年辛巳岁六月廿日丑时生于广东长乐县;殁于隆昌县北乡北二里柴家塆新屋基,就近卜葬;若干年后,随家人迁徙,其遗骸迁葬于江安县来龙乡瓢把山蒲朝贵之业地内。
(62世)金麟公,荣玖公之长子;清“雍正”二(1724)年甲辰岁二月十七日巳时生于隆昌县北乡北二里柴家塆新屋基;配王氏,生玉章、廷章、宪章三子;殁于清“乾隆”廿四(1759)年己卯岁二月廿日寅时,享年36岁,葬于隆昌县北乡北二里。王氏婆,清“雍正”三(1725)年乙巳岁十月十九日未时生于隆昌县南乡南四里石鱼滩屋基;清“乾隆”卅五(1770)年庚寅岁,统一家数口从江安县梅桥乡鲁村黄泥嘴迁居于江安县来龙乡二甲七门(今底蓬镇金银村伏龙坝组)苦竹林落业;清“嘉庆”五(1800)年庚申岁七月廿七日未时殁于江安县来龙乡二甲七门苦竹林居宅,寿高76岁,葬于江安县来龙乡小坎岩脚下小河坝后边。
……“章”字辈起,以廷章、宪章两大房系广派江安各地。清“嘉庆”十八(1813)年癸酉岁,廷章公曾行入川后的首次修谱撰序。至入川第十六代起,以“学富德崇光显,安荣世守其宗”十二字续派。
一九六八年戊申岁,学荣字发兴公曾行入川后的第三次系统修谱,并拟定前延后伸兼顾的“九辉万龙,文玖金章,洪建志学,富德崇光,显安荣世,守其宗煌,仁杰信俦,昭成家邦,琼瑶珍瑞,楷模宣扬,麟凤芝兰,万代流芳”四十八代字辈歌。
2004年与川东联宗合谱,又拟改“廷九辉万龙,文玖金章洪,建志学富德,崇光显安荣,世守其宗煌,代传诚信功,兴家重勤俭,立业务宽宏,治学研根本,育才勉真聪,恭谨习礼仪,敏耿尽鞠躬,谦和睦邻里,仁义奉大同,智勇疏诸难,贤能满寰中”八十字为永久循轮字派。
3 铭亮公后裔
据贵州桐梓县高桥镇秀书族尊提供的《祝融豫章罗氏族谱》等记载,铭亮公之七子中,四子德缘、七子德浩二公的后代有入川派衍的两大分支。
(1)江津德缘……祖琼公分支
(珠系53世)德缘公,铭亮公之第四子,约明“正统”六(1441)年辛酉岁生于明都北京(今北京市);约明“天顺”四(1460)年庚辰岁(约十九岁)便中举人;后因厌恶明英宗一系列腐政而放弃仕途,崇尚孔孟中庸之道,平生以事教为业;配杨氏,生仲鉴、仲刚、仲理三子。
……
(57世)必仙公,约生于明“隆庆”四(1570)年庚午岁;庠生,配周氏,生思万一子;明“崇祯”元(1628)年戊辰岁,约58岁时迁居湖广行省……
……
(60世)祖琼公,宗源公之长子,约生于明“崇祯”十三(1640)年庚辰岁;清“康熙”元(1662)年壬寅岁,约22岁时,带领其弟祖璜、祖珺响应清圣祖“垦荒四川”的圣谕,千里迢迢由湖广迁入四川,落脚于川东道重庆府江津县笋里一都十甲地名五举沱凤凰窝“插栈为业”,开垦因战乱造成的荒废土地……晚年于五举沱凤凰窝居地修建宗祠,敬宗修谱,故而自统宸远祖以来之各代祖宗脉络有条不紊,并立下本宗支自荫公远祖以来的连续各代三十二字辈序,“荫元洪铭,德仲有成,必思宗祖,正大光明,朝廷俸彦,锦绣维银,忠厚俊锡,家泽长荣”,音韵铿锵,寓意深沉,绵延续派,流传至今。
(祖璜、祖珺二公入蜀后落业泸州,其后下落不详)。
而今,祖琼公的后裔,大多数仍在江津几江、德感、夹滩等地派衍;也有个别分支于民国初徙居贵州省桐梓县高桥镇等地兴家创业。
(2)泸县德浩……源远公分支
据四川泸县海潮乡《麻子窝罗氏族谱》(罗道全主编 2002年初版)记载考证:
(珠系53世)德浩公,铭亮公之第七子,仍居广东省龙川县铁场约金坑口;其后数代移徙于湖广一带。
……
(62世)源远公,约于清“康熙”年间由“湖广”之地入川,落业于泸县长滩坝河对面之麻子窝附近;直至而今,这支族系已在此地发派十代有余。入川以前就沿袭下来的字派为“声鸣远大,百世其昌,登朝道德,治国文章,长城福禄,永定祯祥。”
(三)珠…企生…智通…汉卿…英豪公支系
明朝初年,以川东道重庆府为最早落脚点,而后派衍云贵川渝各地的,有一庞大的“珠…企生…智通…汉卿…英豪”罗氏家族体系。据《罗氏史志(儒林堂)》(贵州仁怀罗建群主编,1989年出版)等谱牒记载考证,祖籍江西吉水县,元末户簿尚书统宸公,配何氏,生英豪、英贤……等七子。英豪公,讳祥茂,字胜一,元末翰林国史院学士;明立后归明,明“洪武”二(1369)年己酉岁奉旨出任“红巾军残部征剿使”,入蜀巴渝,平定“红巾军残部”(规劝蜀夏明昇降明);配李氏,生荣、华、显、茂、盛五子;于明“洪武”十二(1379)年己未岁,约四十七岁时统五子再度入蜀,出任重庆府知府。其后,荣、华、显、茂、盛五公之后裔几乎遍及云贵川渝各地。重庆的綦江、江津、璧山、垫江等,四川的南充、合川、中江、阆中、广元、乐山、合江、古蔺等均广泛分布着这一支系罗姓的现代公民。据说祖籍四川南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罗瑞卿就是罗英豪之次子罗华的后裔。本支系分派之后,各分支自立字派(辈序)。据罗建群等历时约七年(1982—1988)的走访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这支族系其云贵川渝各地的自立字派有上百种之多。
1 重庆垫江英豪—荣—道明—唐…朝瑞公分支
据《“汉裔”罗氏族谱》、《罗氏史志(儒林堂)》记载考证:
(珠系50世)荣公,字胤兰,落业永川西充坝西来寺(今双石镇);配江氏,生道明、道星二子。
(51世)道明公,字会轩,先徙居泸州,后迁回永川;配李氏,生宗、唐(、春、芳)二(四)子。
(52世)唐公,历八代至朝瑞号祥瑞公代,辗转徙至垫江县(今属重庆)裴兴乡罗家塆兴家创业;至今已在本县裴兴乡、永坪乡等发派十余代人;其唐公以下第六代起的字派是“家显朝登国,应卓仕学存,文光宗承仲,锦兴为盛明”。
2 綦江英豪—显…鉴—添镇、添富公分支
英豪公第三子显公,最初落业綦江县三溪镇罗黄村黑石台。继后,其子孙在綦江河水林修建罗氏宗祠。其当地“英豪—显……鉴—添镇、添富公”等分支的现行字派是“祥开昭玉德,义瑞起家良,念学锡培厚,秉承兆继昌”。其发派后裔见《河水林宗祠罗氏族谱》(1996年出版)。
3 铜梁英豪—显…鉴—添泰…世安公分支
据《豫章罗氏家谱》(罗永仪等编 1999年出版)所录“老谱谱序”结合《罗氏史志(儒林堂)》、《罗氏族谱(儒林堂)》等考证,这支族系当属“英豪—显……鉴—添泰—仟(大美)—文明(世安)—……应龙、应虎……”分支。显公以下,应字辈之前的各代,均在綦江县东溪乡一带生衍。历至明朝晚期,四川战乱频繁,应庆、应友、应宸、应启、应发、应龙、应虎七弟兄,皆因躲避兵乱而流落贵州。清初世道平静之后,大约于“顺治”中期(1650年前后),应龙、应虎两兄弟又返回四川,辗转徙至铜梁县二坪镇一带地域兴家创业,直至而今。从仟(大美)辈起的字派是“大世应天元,崇仕自文建,至德永锡昌,中孝启廷献”。其发派后裔之世系详见《豫章罗氏家谱》。该谱称,其余五兄弟至今下落不明。
4 英豪—显…鉴—添贵(朝辅)公分支
主派重庆江北等地,字派为“文添长正科,茂世泽兴隆,才德显荣庆,国永享吉祥”。
5 英豪—显…鉴—添泰…伟烈公分支
主派重庆綦江、璧山等地,清“乾隆”二、三(1737—1738)年间,添泰公之第八代子孙伟烈公等曾系统修谱。从伟烈公之第七代子孙起开始启用的字派为“祥开昭玉德,义瑞起家良,念学锡培厚,秉承兆继昌”。
6 英豪—显…鉴—添泰…澍公分支
主派重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西彭镇等地,字派为“奉世登君水,其朝王鸣兆,学德光宗大,文明肇泽长,家声宏正道,万代显荣扬”。
7 英豪—显…鉴—添茂—胜福公分支
主派贵州遵义地区,字派为“统英显泮廷福鉴,添胜祖宗先亭开,仁义礼智章孝弟,忠信永远道长春”。
8 英豪—茂…天祥—朝远公分支
主派江津几江、白沙等地,字派为“朝仕天相洪,志锡世代昌,积善富贵荣,永庆保泰康”。
此外,贵州之遵义、仁怀、习水、桐梓、金沙、毕节、绥阳、正安等市县皆广泛分布着这一支系的其他分支。
9 英豪—茂…景芳—立政公分支
主派重庆南川市文凤镇等地,字派位“吉上于名,元声正学,文德才能,体用光大,安邦定国,永功天朝,太平万年”。
(四)四川泸州宜民仁珪、仁伟公支系(珠…企生…智亮…崱…仕闵…邦麟…仁珪·仁伟公支系)
据四川省江安县井口镇象湘字楚帆族尊书面资料介绍,这支族人当系“珠…企生…智亮…崱…仕闵…邦麟…仁珪·仁伟公”支系,是清“康熙”年间仁珪、仁伟二公奉当朝圣旨由湖南邵阳县迁来四川泸州宜民乡皂泥坝(今属泸州市江阳区江北镇丹林乡)落业生衍的。楚帆族尊手中尚珍藏有从邵阳带进四川来的老谱《邵阳罗氏族谱·卷之一》(罗朝扬等纂修,清“嘉庆”年间湖南绍阳刻印本)。该谱有远古“祝融……源—匡正……君用”历世先祖名号的概略记载;自珠公起至入川前的历代先祖有连贯记载。入川之后发派的世代,在谱中也有补充记载。
(珠系47世)以德公以下各代至今所沿袭的字派是“道邦同祖子,应仕思宗永,廷文才仁义,礼智天运洪,开万象再炽”。
入川近300年来,这支族人已发派成八大分支,广泛分布在泸州、江安一带,总人口约2000有余。
(五)珠…遵生…仪贞…元杰…洪山…祥胜公支系
据永川《松溉罗氏族谱》、四川省江安县忠明族尊收集自叙永县的《凤龙世谱》(摘要)等谱牒记载考证:
(珠系49世)谷诚公,配林氏,生崇道、安道、洪道三子。
(50世)安道公,配龙氏,生福胜、祥胜、全胜三子。
(51世)祥胜公,字胜二,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三十一都水东淘银塘熂下;元末处士,因避红巾军乱,徙居黄州府麻城县仙居乡,配李氏,生友忠、友文(字翰成)二子;历数年,至明“洪武”初年又徙川东道重庆路永川县松溉镇落业。
1 重庆永川市松溉祠堂主分支
入蜀第三(珠系53)世志谅公起,陆续出六代贡生。入蜀第六(珠系53)世勋公起,于此地松子山修建本氏宗祠,冠名为“世德堂”。清“乾隆”时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文绶曾为此祠堂赠授“罗府祠堂”匾额。清“雍正”至民国间,曾修谱五轮;至今,曾修、续族谱六轮。清“道光”十七(1837)年丁酉岁第三次修谱时议定,从入川第十七(珠系67)世起袭用“豫章吉安泰,永江庆南阳,怀荣滋世达,遵顺发源长,为学思存道,治家在有方,心钦先代德,远绍作宗良”四十字辈序。其发派后裔详见《松溉罗氏族谱》。这一支系在云南、贵州还分布着一些迁衍分支。
2 四川江安县绵溪河艾然公分支
(珠系58世)太易公(祥胜公第八世孙),字元成,明“万历”丙午(1606)举人,其子继章。
(59世)继章公,明末“甲申(1644)之变”中,因被义军赶散,流落于永宁路(今叙永县)马岭场,娶刘氏,生艾然。
(60世)艾然公(祥胜公第十代孙),于清“康熙”初年迁江安县南陆万里箐北岩下罗儆田落业,系江安县绵溪河罗氏支系开基祖。
绵溪河流域,田土肥沃,山清水秀,本支已在此历传三百余年,繁衍子孙十四代,进而遍及江安、长宁、珙县、宜宾、兴文等县市。老谱于清“道光”年间失于火灾;现时仅以斋幉、神牌和墓碑等原始记载收录整理为祭祖依据资料。起于入川第12(珠系62)世的本支辈序为“文天联仕现,其正国安兴”;新编延续辈序为“家和富贵,奋发图强,仁义礼智,韬略大匡,科学民主,太平久长,荣华宇宙,绵远桂芳”。
(六)珠…遵生…仪贞…元杰…洪山…彦邦…汉槐公支系
据《琳琅谱》(约修于晚清时代)记载考证:
(珠系50世)彦邦公,谷贤公之第三子,约元“至元”十八(公元1281)年辛巳岁生于江西行省吉州路治庐陵;后移居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配陈氏,生公谌、公诚二子……
(51世)公诚公,彦邦公之次子,约元“大德”三(1299)年己亥岁生于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配氏不详,生君璋(念二郎)等子
(52世)君璋(念二郎)公,字国宾,号元城,公诚公之次子,约元“泰定”二(1325)年乙丑岁生于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坳;明“洪武”二(1369)年己酉科文举;隐居不仕,教愚化贤;配黄氏,生世昌、世茂二子……
(53世)世昌公,字光裕,号蔚廷,又蔚材,君璋公之长子,约元“至正”十二(1352)年壬辰岁生于江浙行省福建道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葛藤坳;明“洪武”九(1376)年丙辰科进士,翰林院学士,官至兵部尚书;配黄氏,娶周氏,生友聪,友明,友和三子;奉亲事君,能行孝子、忠臣之“齐家治国、克尽教子泽民”之心;壮年[约明“洪武”卅一(1398)年,46岁]辞官还乡,乐守田园;因遭世乱(燕王朱棣反朝,1398—1402),不惜安土重迁,偕妣黄宜人、周宜人及三子举家徙至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城南里兴家立业……
(54世)友聪公,字贻谋,号明镜,世昌公之长子,约明“洪武”廿四(1391)年辛未岁生于南京,后随父母折徙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兴宁县城南里;再后移居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长乐(今五华)县龙岗约鸭子桥垭下落业;拔贡;平生善书大小正草,凡家人之衣帛,必先书而后染色,酷爱书法竟至“临池勤学,池水尽墨,寸纸不遗”的地步;配黄氏,娶朱氏,生荣、纪、绅、钦四子……继后一直在此地派衍数代。
……
(63世)汉槐公,字良村,号云轩,谥文惠,赓先公之季子,清“雍正”四(1726)年丙午岁三月初一日辰时,生于广东省惠州府长乐县水塞约太平甲沙葛村;自清“乾隆”八(1743)年癸亥岁,远适台番,航海跋涉,共往外邦贸易三载;迨“乾隆”十(1745)年乙丑岁元宵之日始获顺风归家;配陈氏,生廷华一子;继后于“乾隆”三十七(1772)年壬辰岁腊月间,偕妣氏陈孺人与其年方九龄之长子廷华公,由粤入蜀,迁徙四川省重庆府荣昌县,始居吴家铺,旋移城内大南街立业诸处;先后再生廷芳、廷饶二子……
入川至今,廷芳公分支已在荣昌及其邻近地域发派十来代后人。
本支系自汉槐公代(珠系63世)起的字派为“汉廷高士志能成,守道行仁大本明,永振家声绍祖德,观光上国纪昇平”。
本支系族人重视家族源流,珍惜祖宗功德。至今仍珍藏着于百来年前转抄的、有秦代凌甫公、宋代元杰公等历次修谱撰序记载,有从始祖祝融公直至入蜀鼻祖汉槐公连续各代直旁系祖宗世系记载,并有宋代大文学、史学家欧阳修题词《题罗氏世谱》的稀世谱牒《琳琅族谱》。
除上述已理明各支世代对应关系的四大支系含十余大分支之外,川渝地区还有如下几大未能理清各支世代对应关系的罗姓支系:
(七)重庆江北洪先—衍—万宰公支系
这支罗姓,据《琳琅谱》等记载考证,当系彦明公之后裔。据这支罗姓一无名残谱记载,“始祖罗衍(约生于1540年),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后来迁往湖广行省麻城县孝感乡月儿塆落业;配陈氏,生万宰一子。
“始祖罗衍之父罗洪先(1504—1564)乃大明‘嘉靖’己丑(1529)科状元,身居翰林学士,早期曾读过《王守仁(1472—1528)传习录》,崇拜阳明(‘致良知’)学说,深知天文、地理、水利事宜,出任过湖广巡抚,著有《广舆图》一册、《念庵文集》一部,有史可查,后卒于湖广。
“二世祖万宰公,字一贯,(约生于1578年);配吴氏夫人,生腾元一子……明‘天启’间,万宰公曾与熊廷弼(1569—1625)同守边关,时廷弼为辽东经略使,万宰公乃大明总兵。因二将齐心戎边,斯时满人不敢南犯。……交战之中,曾大破满兵,致使满人与之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后因王化贞在关键时刻提兵西渡辽河,陷于孤军作战之境,最后被满兵围困,壮烈殉国……后廷弼奏明皇上,乃降旨将其遗孀吴氏夫人及其子腾元收留在京,持俸供养。不久熹宗驾崩,怀宗(思宗)即位(1627.八.),吴夫人循礼率子腾元上殿朝贺新主。这时,腾元公年方一十八岁(生于1609年),仪表堂堂,智勇双全,又是将门虎子,崇祯帝见之大喜,赐‘子顶父爵’,又将内阁大臣王应雄之女赐配之,并即传旨金殿成婚;后王氏夫人生敬贤、招贤、德贤三子。
“三世祖腾元公,字岱,好结天下豪杰,拜师卢象昇(1600—1639)学习武艺战略方策。万宰公在世时,腾元公就与左良玉(1599—1645)、贺人隆、陈洪范、马千乘结为五虎弟兄。马千乘病故后,腾元公之妻王氏夫人与女总兵秦良玉(1574或1584—1648,马千乘之妻;)结为姐妹。腾元公曾同老师兵部侍郎卢象昇、洪承畴(1593—1665)等总督河北、河南、山东、湖南、四川军务……在迎战高迎祥、李自成的渭南临潼关大战、滁州大战之中曾立大功,被崇祯帝嘉封为四川提督,行总督事宜,镇守湖北、荆州、长沙一带;并随即派参将李谦送吴太夫人并家小良贱于荆州同享荣华,并赐白银三万两以奖前功。……后在追剿张献忠、罗汝才二贼的罗猴山之战中遇贼伏兵,明军伤亡万余人,总督腾元公前线阵亡……
“四世祖招贤公,受崇祯帝降旨接替父爵。兄弟三人同秦良玉、陈洪范带兵十余万,入川平伏张献忠。左良玉镇守重庆,陈洪范镇守夔州,秦良玉镇守石砫、酉阳。先张献忠破重庆时,已尸横街头,百姓逃散,大江南北断无人烟。招贤公派人四面侦察,张贼已兵分两路,一路经邻水到川北,一路沿小河到成都,所过州县如水洗一般。敬贤公领兵三万,进伐渠县、岳池、广安,组织兵将‘插栈为业’;德贤公领兵三万进驻邻水、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岸地域)、铜梁,也组织兵将‘插栈为业’;招贤公自己带兵数万同左良玉仍驻重庆,以三千兵驻重庆上面鸡冠坪石牛山凤鸣垭;又以三千兵驻石笋沟,皆组织‘插栈为业’。
……
“最后崇祯帝又降旨下来,令左良玉镇守川东,陈洪范镇守川西,罗招贤带兵到成都平贼。后来招贤公兄弟三人同驻渠县及川北各地。崇祯十七(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明朝灭亡;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朝确立……”
敬贤公,夫人朱氏,生有三子,长子世贞,落业广安;次子世发,落业岳池;三子世哲,落业三汇。
招贤公,夫人鲜氏(系明川西总兵鲜永桥之女,渠县鲜渡河人)也生三子。长子维世,夫人林氏,后迁川东,落业重庆江北厅(现渝北区)四甲柿子坪;次子、三子,不知流落何地。
德贤公流落何处,至今杳无音信。
这支罗姓就这样在为明朝晚期江山浴血奋战、尽忠报国的血雨腥风中流入四川,又在垦殖四川战乱荒地的“插栈为业”中兴家立业,派衍至今。衍公以来的沿袭字派是“衍万腾贤世,应国木兆光,秀俊卜久永,英喆毓远长,金玉超大众,学士赓平康”。
(八)重庆永川廷凤…元捷公支系
本支徙居绵阳多年的朝学族尊摘录原谱记载:“元捷公为永川水碾罗氏的入川始祖。本支罗姓属江西豫章珠公之裔,君章(含)、仲素公之后。仲素公历数代传至廷凤公。廷凤公,配黄氏,生载故。载故公,配赵氏,生颛仁。颛仁公,因避乱之故,于明‘正统’十四(1449)年己巳岁由江西吉安府太和县(今吉安市泰和县)迁湖广行省宝庆府新宁县(今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新寨村大井头罗家坪落业;再传六世至元捷公。
“元捷公,清‘康熙’二(1663)年癸卯岁冬月初八日巳时生于湖南省新宁县新寨村大井头罗家坪;配赵氏,生绍茂、绍时等七子;殁于清‘康熙’五十(1711)年辛卯岁五月廿三日酉时,享年48岁,葬于新宁县新寨村大井头罗家坪井塘坎。清‘康熙’五十四(1715)年乙未岁,赵氏婆响应清圣祖‘垦荒四川’的圣谕,将年幼之第五子绍禹和第七子寄养于其叔婶杨氏处,携长绍茂、次绍时、三绍辉、四绍伊、六绍康五子遥迁四川省重庆府永川县(今永川市)水碾乡冲口屋基佃居。同年,杨氏叔婶不幸辞世,第七子夭亡,第五子绍禹孤苦无依,于次年由其堂兄(杨氏叔婶之子)罗亨陪同入川访母,寻来永川,再得一家团聚。元捷公之六子入川之后,第三子绍辉出家更僧名为本辉,次子绍时、四子绍伊两房后裔远徙他乡、下落不明之外,尚有第五子绍禹、第六子绍康两房子孙派衍至今已近十世。”
本支系入川首代至今的沿袭字派是“绍大仕儒家,必登於朝华,文明昭世泽,丰伟耀天涯”。续议字派则为“孝友重敦仁,诗书裕后新,英才成俊杰,勋烈业经纶”。
本宗支自入川以来,靠勤劳创业,节俭兴家,经数代积攒,曾于民国初年于水碾乡之长沙岗(今属水碾乡八村)修建宗祠,系土木结构两重堂庭院;建国后,“土改”时分给当地村民作民宅使用;至今,当年原貌已不复存在。
(九)四川三台其畴—起龙公支系
据徙居梓潼多年的崇乐号乐子族尊回顾:明末清初,四川境内战乱频繁,巴山蜀水千里成墟。清“康熙”年间,清圣祖下诏“垦荒四川”,其畴公( 氏)夫妇率其身为太学生的起龙、起凤二子,自湖南新化县起程移徙四川。因长途跋涉,万苦千辛,其畴公途中病逝于重庆。其余 氏母子三人辗转来至川北三台县李荆沟定居下来。起凤公,无后嗣。起龙公,自入川以来,世代靠勤耕苦读兴家,至建国前,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富绅,家有藏书二万余册,“土改”时全被烧毁。至今已繁衍约十来代人。该支系自入川第二代起的辈序是“起楚永世承,教崇忠孝,志尚宽平”。
(十)四川渠县天福等公支系
据四川省图书馆志才族尊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本支罗氏族系,系约于明末清初自湖北麻城孝感迁入四川渠县的罗天福、罗天海、罗天寿兄弟三人所发派的后裔。入川三始祖所发派的三支族人之中,一支居于渠县清溪镇、青龙镇;一支居于渠县三汇镇;一支居于渠县岩丰镇。这支族系入川以来的沿袭字派是“天金向宇海,廷洪翠大友,英明升富贵,永远长发祥”。至今已在渠县发派十六、七代后人。
(十一)四川蓬溪开甲公支系
据当地常慧族尊函寄资料称:老谱记载,明“洪武”二(1369)年己巳岁,先祖(名讳不详)由陕西省凤翔府入川(迁徙原因老谱未载)。在川生衍至大约明朝晚期,因连年战乱、灾害加之瘟疫流行,开甲祖被迫返回陕西省凤翔县罗家祠避难。清“顺治”三(1646)年丙戌岁,巴蜀之地劫后复耕,开甲公又辗转回川,落业于蓬溪县蓬南镇翔鹤村,兴家创业,繁衍至今,已历近20世。民国八(1919)年所修族谱拟定字派为“万年国泰,守经安常,克绳祖武,永振家邦,鸿图肇启,世代吉昌”,从入川第11世开始启用。近几代人中,不少刻苦上进者,因升学、就业、谋职、为官而散居于新疆、湖北、云南、贵州、浙江、重庆及四川的广元、成都、青川、攀枝花等地,遍及党政军事、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厂矿企业等各行各业。
(十二)四川盐亭世昌—乙卯公支系
据民国卅五(1946)年丙戌岁,盐亭县昆仑山与南部县坵垭乡罗家坝联族时所修老谱记载,“祖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
入川始祖,世昌公,偕 氏于明宣宗(1426—1435)时,从湖广迁入四川南部县罐耳场(现罐垭乡)落业;于明宣宗“宣德”十(1435)年乙卯岁,生子乙卯。
入川二世祖乙卯公,配 氏,生金山、银山、元山三子。合家勤俭,协力兴家,遂置业坵垭乡双水井上中下三坝。长房金山居上坝,次房银山居中坝,三房元山居下坝。继而子孙济济,罐耳场竟被称作罗家街,三坝合称罗家坝。
入川三世祖,二房银山公,配 氏,约于明孝宗“弘治”(1488—1505)年间,生宗传一子。
入川四世祖,宗传公,遥迁盐亭县茶亭乡昆仑山,买下谭、李、董三家产业九岭十三塆,并定居于昆仑山坳老房埃(隘或岩)。
先行字派为“天艳思先国正映,长宗兆瑞景庆升”。联族时拟定统一字派为“罗希承先泽,宏文启玉昌,世代光宗祖,天元庆永长”。二字派以映—罗、长—希对应衔接。
至“艳”字辈已发派为十大房,大多分居于昆仑山九岭十三塆,总人数三百有余。然清“道光”甲辰(1844)年瘟疫流行,曾一度人丁巨败。而今有的早已分别迁往旺苍县、梓潼县等地发展。
(十三)重庆江津市一德镇峦祥—瑞明公支系
据江津《龙门滩罗氏宗谱》记载:明朝晚期,战乱频繁,四川百姓纷纷逃散,致使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清朝初期,连续多年移民填川。本支罗姓就是那时从江西豫章迁来四川的。
入川始祖峦祥、峦金兄弟入川之时,大约30多岁。因入川较迟,初来时落户于璧山县肖家嘴,以佃耕营生。经历20来年,峦祥、峦金二公约50岁时才婚配安家。峦祥公配肖氏,生瑞明、瑞月二子。
入川二世瑞明、瑞月二公,约20多岁时迁居江津县龙门滩一德镇水口刁石坝,仍以佃耕营生。瑞明公30多岁时才配魏氏,生仕开、仕福二子。
入川三世仕开、仕福二公再迁五台山鸡公滩,耕种徐姓岩湾头等五股田地营生。经两三年艰苦经营,积下可观钱粮,竟购买了这五股田产。继后,又购置了黄泥湾20多石田产。仕开公,配李氏,生华贵一子。
入川四世华贵公,配李氏,生章焕、章鸿、章明、章品四子;持家有方,经营有道,先后购买十多股约300多石田产。其中岩湾头一股房田被提为祠产,并设立了祠堂。每年清明节举办清明会,隆重祭祖,大宴三天,热闹非凡。所设祠堂屋宇及田地,建国初“土改”时,才被征分给当地农民。
入川四世形成四大房系。至今约发派有四、五百子孙,大多分布在龙门、罗坝两乡之间,少部分迁居白沙、油溪、汉源县九襄镇等乡镇。本宗支入川以来的沿袭辈序是“峦瑞仕华章,吉安泰永江”。
(十四)重庆市忠县万公支系
据继坤族尊书信资料称:据传,清康熙年间,兄弟三人自湖广入川,在忠县罗家桥下马,分上、中、下三路分手。中路万公(侯爷)一支,就定居在赶场(今野鹤镇)咸隆一带。传若干代后,朝安公在赶场乡马桑岭建立罗氏宗祠;祠堂大门上挂着“进士”匾额。以下接连世代为宜罄公,光(国)孝公,前(启)贵公,家邦公,应发公……继坤,先文,彦、军。
朝安公之弟朝聘公又在赶场乡杜村建立宗祠,直到解放前后。1948年前,家让(字鸣谦)公任赶场乡乡长,公正廉明,百姓公认,解放后病故。1949年前,鸣谦公之子应生公在国民革命军罗广文军团司令部任长江中下游作战指挥部参谋长(实挂名在家);解放后镇反时,因上级“保护”通知迟到了一小时,被冤枉镇压。解放后,应生公之子继旺公任万县专区(今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有名的万县专区数学家,现已退休。
朝安公分支的辈序是:朝宜光前,家应继先,世德明远,绍终万年。
本地另一支的辈序是:朝大天地仁,绍世诗书显,承先道德厚……。
此外,川渝地区尚有一些有如下独立字派而上源不明的支系:
(十五)“永廷治兴和,世德福寿昌,日进千金宝,万代享吉祥”字派支系: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铜罐驿镇等地。少数本支年长族人曾听长辈说是从江津油溪迁下来的,但不敢肯定;入川前的祖籍、祖辈,更是概不知晓。然而,一些年长族人却知道“豫章堂”辉号。
(十六)“文国明显,大启其祥,洪恩尚锡,玉志光章”字派支系:主要分布在重庆江津市双福镇、九龙坡区陶家镇、白市驿镇等地。字派起首之前一代一武公(配武氏)系入川首代,据说是由湖北麻城孝感迁来。年长族人尚知道“豫章堂”辉号。
(十七)“声明远大,百世其昌,元贞道泰,忠厚德扬,贤俊彰天,诗书锡光,耀祖仁存,义行家邦,嗣发长荣,千秋传芳”字派支系:此字派之前,曾先沿袭“永恩发成朝开光,宗祖德崇万年长”字派;至“光”字辈起才改接前述字派。这一支系主要分布在重庆江津市龙门镇沙溪一带。一些年长族人承认是“豫章堂”子孙。
(十八)“芳音正毓绍,长远昌达兴,清华大富贵,永世定乾坤”字派支系:主要分布在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等地域。称呼、祭祀有典型的客家习俗。年长者多流传先辈“由广东入川”,但不明具体的祖籍地点和始迁祖名号。
另外还有由外地族人来函提供线索,而未能有的查访的以下支系:
(十九)四川省资中县心平公支系
据长沙第二机床厂原总工办主任道尊族尊电邮线索,四川省资中县走马场等乡镇有一支约于清“顺治”元(1644)年从江南十三省移民入川的罗姓支系。袭用语言是老广东(客家)话,属广东客家人后裔。主要居住在走马场、高楼场、铁佛场等三个乡镇。走马场的本姓族人最多,祠堂(族人聚居庄户)就在距走马场四、五华里远的“张家街”。“解放”前,有少量田产支持家族活动。每年清明节那天,全族男子及十八岁以下的女子(罗家姑娘)皆可到祠堂聚会,祭拜祖宗,开展族内文明教育,有50来席人共进午餐,俗称“吃清明会”。餐券上盖 “日辉嘗”的红色印章。字辈片段为“……心存为大道……”。……入川第17世心平公,18世存玉公,19世为高公,20世大智公,21世道尊公……
走马镇还有一支讲湖南话的、辈序为“……元贞道泰,忠厚德扬……”的罗氏支系。
另据长沙化工机械厂罗健工程师称,她的家乡资中县双龙区马鞍乡还有一支讲湖广话、辈序为“……光辉盛,日月明……”的罗氏支系。
(二十)四川省屏山县金川、金山公支系
据云南绥江县茂光族尊来信称,屏山县《天眷后裔族谱》记载:“金川、金山、金 三兄弟,元末避兵从江西吉水县中鹤乡水东淘银塘熂下徙迁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蒿枝湾(另说为下白虎栖木湾)。明初又从孝感乡入川。路过重庆,季弟金 留于中嘴开基创业。孟仲两兄弟继续沿江而上到屏山县城驻足落业。繁衍十三代到天眷祖。天眷祖又从屏山县迁到本县新安镇金星村龙马岩创业,至今已历传十六代。”谱中还载有入蜀时的八句诗:“平地干戈闹世蛙,红巾赶散各天涯,麻阳太守麒麟种,永乐咸阳丹桂花,一姓原无三两姓,千家改作百万家,果是吾身亲骨脉,代代儿孙读五车”。但是就无金川、金山二公以上的先祖记载。
……
五 结语
重庆直辖前的四川省是全国罗姓的第一大省。而今四川盆地区域即川渝地区仍是罗姓广布的旺地。限于时间和精力,除上述各支系及分支之外,肯定还有许多支系未能访及,更未能述及,谨此深表遗憾。望川渝广大族中贤能,在谋福谋利、奋奔小康之余,都来热情关注家族的来龙去脉,把祖宗的功德和自身心血的结晶耀然纸上,传给后人,为家族的永远兴旺昌盛,贯注一把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2007年4月17日修改稿)
作者简介
罗章成,文炳公之独子(珠系68代,仕鹏公宗支),民国廿九(1940)年生于四川省巴县圆明乡。五岁发蒙上私塾。1960年秋高中毕业后考入成都工学院电机系电机专业。1965年秋大学毕业。
1965年秋至1981年秋,在重庆第二电机厂工作。曾参加城市“四清”运动、车间劳动、工程设计、设备维护、电加工设备调查攻关等工作。1979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
“文化革命”期间,坚持自修第二外语英语。曾系统自修了《简明英语语音教程》(葆青著)、《简明英语语法教程》(北京航空学院外语教研室编);部分自学了全英文版的《English Grammar》和其它一些英文书刊。
1981年秋,因照顾家庭关系调西南铝加工厂工作。1983年晋升电气工程师。
1985年底,调西南铝加工厂技工学校工作,历任教师、教研组长、教务科长、副校长等职务。1986年秋,曾荣获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党的知识学习竞赛”二等奖。198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春晋升高级讲师。
1982年至1994年期间,曾业余为西南铝加工厂设备改造、引进工程,翻译、校正英文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英文资料百余万字。曾多次被评为部门和厂级年度先进工作者。
一向以“多思多问,常思己过,饮水思源,居安思危”;“对上要求严,对下适当宽,对上不盲从,对下不瞒骗,坦诚对左右,点滴重人贤”为立身处世格言。业余喜欢以诗歌和短篇散文抒发情怀,有二十来篇诗歌和散文被收录入(巴南文史资料专辑)《巴县一中诗文选集》和《巴一中诗文续集》;有散文诗、诗歌被收入《世纪文坛群英谱》(张潇、刘莲主编)、《老一辈革命家颂诗大典》(何火任主编)、《胜利之歌》(石英主编)。
1998年元月按工厂规定以副处级职务提前三年退休。接着,在浓烈的怀宗念祖意识支配下,热情参与了《中华罗氏通谱》和《豫章罗氏川渝族谱》的编纂。2004年4月起,任西彭镇老年人体育协会秘书长。
联系电话:023-65805475
电子邮件:
luozhangcheng40@163.com
相关链接:
川渝罗氏源流概况
川渝罗氏支派体系
川渝各地罗氏字辈
川渝罗氏上源待考十二支
罗氏资讯
oooooooooo
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
罗氏家园
阅读:
28495
次
日期:
2004/6/3
【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大
中
小
】
上一篇:
《世界名人录》(第九卷)中的"幕后英雄"罗振寰
下一篇:
重庆西彭澍公支系概况
>> 相关文章
·
四川涼山宁南罗氏运禄公系
·
慈溪罗江罗氏白马嶴支系
·
江西《靖安县姓氏志》之罗姓
·
贵州都匀罗氏六保公后裔家谱
·
广东东莞南城英村罗氏源流
·
彭水与白龙罗氏一世祖
·
福建福州豫章罗氏宗谱源流
·
湖南湘潭龙泉罗氏楚芳公系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
0
用户名:
密码: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本站
家园首页
家园邮箱
友情链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家园管理
家园地址:
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
罗良富
技术支持:
Assume
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