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广西罗城县仫佬族罗氏调查

广西罗城仫佬族罗氏调查

作者: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http://www.luos.org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全县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辖4个乡7个镇。总人口38.6万,有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其中仫佬族人口1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4.5%,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人口较多的姓有罗、银、潘、吴、梁、谢六姓。本人调查为罗、潘、银三姓。
  罗姓仫佬族 始祖祝融,皇帝轩辕氏颛顼之后,出自妘姓。祝融,字重黎,生于虞舜时期,佐夏禹治水,裔孙曾讳匡正,于武王三年征宣城(今湖北境内)有功为诸侯,建立罗国(今湖北境内),曾(匡正)名罗曾(罗匡正)为得姓始祖。裔孙凌甫封于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罗城大罗村罗氏六冬族谱记,以祝融为一世,凌甫为二世,四十二世罗艺(随末幽州总管)生一子罗成,罗成生罗通、罗仁二子,罗通生罗英。元朝中期,七十七世罗玉,由湖南宝庆府武冈州桥头湾迁来罗城凤凰山脚下名罗义村(原县府旧址),娶本地苗寨女儿李氏为妻,生全操、全振、全忠、全聘、全斌、全超、好生七子,从小随母亲学苗话,分民族为仫佬族。后因官府用该地建衙,即迁下街园(今武装部院内),继迁罗姚村(今小罗村),再迁大罗村定居立业。
  全操生十一、十二两个儿子。十一为六冬,十二为三冬。十一生佛初、佛起二子。佛初生凤竹一子,在大罗定居。全超妣王氏,在平乐定居。
  明初,罗玉带满子(七子)好生返回湖南武冈桥头湾发展一脉于罗家冲种田乐业。好生妣王氏,生尚仲、尚全二子。罗玉重返罗城途中下落不明,传说被坏人谋害至死。
  清乾隆十六年三月,六冬订立了班辈诗,诗曰:
佛凤法士炳,朝连明永廷;
玉代现居福,禄寿日月星;
安邦昌盛世,定国封侯兴;
顺义广隆茂,展开振荣音;
家声高雅秀,富贵显洪斌;
源良克远绍,光祖启耀群。
  民国十六年秋,在大罗村前建设罗氏宗祠一幢,重新修编统一的字辈诗二十字(不分冬的罗氏宗族),按二十代周而复始应用。诗曰:
辅佐资良弼,安邦纪世家;
英雄相继起,永远振中华。
  从祝融至罗小周(原名罗现忠)(大罗、小罗、孔章三村民委主任)为九十二世,从罗玉排起,为一十六世。六冬最小已到"日"字辈,罗玉起为二十一世。孔章村罗氏为罗孔章、罗孔玉、罗孔强三兄弟从福建来。
  以罗姓仫佬族为主的屯子有26个,主要分布在东门镇辖的章罗、勒俄、德音等村。章罗村有三个:大罗(建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小罗(建于明宣德六年公元1413年)、孔章(建于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18年)。勒俄村有十个:倒定峒、手巾峒、磨峒、高境峒、北朝峒、石滩峒、小峒、谭翁峒、高坳、山猪塘。德音村有七个:桐漏峒、竹叶峒、马流峒、十五峒、麻疯峒、红峒、平岭。大境村有一个:崇柏。横岸村有一个:大罗(建于明嘉庆九年公元1530年)。龙岸镇三灵村有一个:马寨,八联村有二个:别桥、冲打。小长安镇龙腾村有一个:地卡。
  民国元年(1911年)二月建立的章罗罗氏宗祠《鼎建祠碑》说:“吾族为楚中望族,而罗玉祖于元朝年间来游西粤,见此地山水清奇、民风朴茂,遂于凤凰山下家焉。其后子孙繁衍,渐成村落泊乎。有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西门对河迁县治,如此竟将吾聚族而居之罗义村移往西门外二、三里地方居住,即今之大小罗村及亦村是也……。查吾姓由湘来桂,散居柳庆一带者,如县属之黄金、寺门、安乐、宝坛、三防各村乡,其他宜山、柳城、马平、天河各县,莫不有吾姓聚族而居。”碑文说“吾祖公系湖南长沙省武冈州桥头村,幼年入籍江西,后随祖父至罗邑,居住罗义村,遂立业焉。”
  罗氏分支于天河小稔村的祖坟墓碑说:“始祖本豫章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大塘村,先代迁来粤西天河小稔村顶腾高户籍,因年湮日久,宗支薄记失传。莫造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以上先祖难追稽,仅致远祖道理公,葬于罗邑寨任堡窗艾田岗,今记道理分支碑联而下,每代序清。使子子孙孙,知其木本水源。遂立碑永垂不朽云。”
  大小罗村仫佬族罗氏习俗,供祀公奶香火时,在供桌上,左边摆5杯酒、右边摆5碗饭、中间放10双筷、白切猪肉1碗、白切鸡1碗;每年六月初二日为半年节,以五色糯米饭供先祖,七月初七日至十五日,按上要求摆供品;结束时,将桌上的酒一杯饭一碗倒于门外地上,以示祭祀死于外面的玉公也!正月初二日供祀土地灶王爷时,在香火右边下面桌上,摆3杯酒、3碗饭、1双筷、半斤左右猪肉1块、全鸡1只,清明节扫墓摆设和供祀土地灶王爷同。倒酒入杯3至5次,最后烧纸钱和炮。礼毕!
  2007年底统计,大罗屯有8个村民小组276户1044人,其中仫佬族918人,占87.93%;耕地有790 亩,其中水田595亩,占75.32%,旱地195亩。全年粮食播面1150亩,粮食总产302.3吨。小罗屯有3个村民小组110户444人,其中仫佬族368人,占82.88%;耕地有340亩,其中水田255亩,占75%,旱地85亩。全年粮食播面493亩,粮食总产126.4吨。孔章屯有1个村民小组90户317人,其中仫佬族270人,占85.17%,耕地有225亩,其中水田170亩,占75.56%,旱地55亩;全年粮食播面30亩,粮食总产80.9吨。横岸村大罗屯有2个村民小组146户532人,其中仫佬族517人,占97.2%;耕地有531亩,其中水田300亩,占56.5%,旱地231亩,全年粮食播面330亩,总产粮食119吨。
  罗姓居住地,水田较多。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双季稻、早中晚玉米、六月黄豆、红薯,经济作物种植花生、油菜、蔬菜。
  (2018-10-08 罗城县政府网)
附罗先骥《中华罗氏走访记·罗城县》
  罗城县沿革:
  庚辰花月十四日访罗城县志办公室,见其县志记载 :开宝五年壬申(972)析武阳、融水等县地置罗城县,始得县名,属融州。熙宁七年甲寅(1074)罗城、武阳两县废,并入融水县。崇宁元年壬午(1102)置武阳寨、罗城堡,翌年废罗城堡置乐善州(罗善寨),旋废,仍属融水县。洪武二年己酉(1369)割融水县地,复置罗城县。明时置罗城、天河,清及民国均沿袭,解放后并天河为罗城县。
  其县名由来,开宝二年置罗城县,传说因四周群山环绕罗列如城而得名,又传因县城建于先之罗义村遂定名罗城。
  (1)同日访罗城城郊大罗村禄生、树光,禄生出示其二十年前之抄本记载:堂号豫章,原抄本系乾隆十六年三月初十日。始祖玉公 原籍江西后迁湖南,至玉公方于天朝年间,自湖南宝庆府武冈州桥头村(即武冈邓元泰镇罗家冲)迁广西罗城。始抵罗邑定居凤凰山脚一带,创基立业,漸成村落,称罗义村。至洪武二年罗城迁县治,竟将吾族迁至罗窑重建村庄,即今之大罗小罗及孔章,时称罗义三村,故有先立罗村后立罗城之说。
  源流:自顺德、顺恒公以上,多牵强附会不记,顺恒→自英、自雄、自强,雄公→玉→全操、全聘、全振、全斌、全忠、全造、好生返回湖南桥头村。全操后裔居大罗小罗约有1300余人,其余各支,因年湮代远无从稽考。现居纳翁、乔善、宝坛岩口、龙岸马寨、黄金江口等地,约共有4500余人,均系玉公后裔。八十年代罗城为改仫老族,罗氏后人也随之改为仫老族。
  外迁宜山县黄泥洞、北牙、罗东、罗西诸罗氏,均系罗义村迁出。清中叶明时公偕妣王氏子少康迁天峨县。
  派行:佛凤法士炳,朝连明永廷。玉代现居福,禄寿日月星。安邦唱盛世,定国封侯兴。宗义广隆茂,张开振荣音。家声高雅秀,富贵显宏斌。缘良克远绍,光祖启耀群。
  民国十六年建宗祠新立班辈:辅佐贤良弼,安邦纪世嘉。英雄相继起,永远振中华。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3698
日期:2023/4/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雷家四代人,传承“铜中魂”
下一篇:电脑手机资料互传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