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四川东乡金盆罗氏孟宗─思举世系

四川东乡金盆罗氏孟宗─思举世系

作者:罗良富http://www.luos.org

  四川宣汉普光罗家坝罗氏一族,始祖孟宗公,据传其先由福建分派江西,由江西分派湖广今湖北。由湖广迨至孟宗公时,兵燹为灾,避难分逃四川。将先君所遗金盘一个碎分四件,用时各执一件避难。又共嘱之曰:后有金盘记相合者,即是一脉。
  孟宗公于大明洪武二年三月初四日酉时落业四川太平厅荳坪寺(今万源长坝乡)。生三子:显贵、显职、显德,兄弟三人复荳坪寺迁居东乡普光寺(今宣汉普光乡)罗家坝。后裔聚居于宣汉后河、中河、前河及明月江等处,分播于宣汉及川东北各县、蔚为大族。
  至十六世孙罗思举,本一介贫民,却在满清贵族当权的清王朝,凭借聪明勇敢和一次次战功官至总兵、提督,成为名震满清朝野,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一等轻车都尉”、“振威将军”,整个家族因此而显赫。清嘉庆年间,罗思举主持修谱,以金盘为记之来由,命谱名为《豫章金盘罗氏宗谱》。并拟定自十七世起,启用子派:

镇才泽兴元,建章广盛传。东太达承永,新绍起俊贤。

始迁祖
  孟宗,字万一,弘九公子,行一。赐进士,授福建漳州府知府。原籍江西,迁湖广麻城。自洪武二年兵燹为灾迁蜀,三月初四日酉时落业太平县荳坪寺。配锺氏,生二子:显贵、显职,继配金氏,生一子:显德。生卒无考,俱葬荳坪寺,坐西向东。
二世
  显德,字光远,孟宗幼子,行三,金氏出。不仕。配张氏,俱葬罗家坝洪响堂。生一子:元玺。
三世
  元玺,字兆祥,显德之子,行一,张氏出。拔贡生。配孺人梁氏,俱葬罗家坝空岩岭。生一子:应方。
四世
  应方,字廷干,元玺之子,行一,梁氏出。配白氏,俱葬罗家坝空岩岭。生二子:文、通。
五世
  ,字国庆,应方长子,行一,白氏出。不仕。配戴氏,俱葬罗家坝。生三子:万明、万用、万秀。
六世
  万用,字浩然,文之次子,行二,戴氏出。不仕。配张氏,俱葬罗家坝洪响堂。生一子:望。
七世
地坝嘴,丙山壬向。生四子:文才、文碧、文斯、文宽。
十五世
  文才,字冠贤,儒选长子,行一,李氏出。生于雍正十一年六月初九戌时,卒于嘉庆五年二月二十五日戌时,葬白花坪仙人洞囗囗兼乾巽三分立向。曾于嘉庆十年迁葬罗文囗囗囗之右,乾山巽向。敕赠振威将军。配武囗囗囗囗公之长女符氏,生于雍正十一年十一月初四亥时,卒于乾隆四十一年四月十五未时,葬白花坪屋基宅后,左北向男,子山午向兼丙寅三分立向。敕赠一品夫人。生四子:思远、思举、思仲、思惠。
十六世
  思举,字子江,号天鹏,文才次子,行二,符氏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五月初八日巳时,卒于道光二十年庚子二月二十九日寅时,在湖北提督府告终。归葬东乡县白花坪笔架山,酉山卯向。诰封振威将军,钦赐双眼花翎,晋加太子太保,世袭一等轻车都尉。所有功绩官阶其行述有详载,于此不赘。(上图点击看大图)
  配李氏,生于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十四日戌时,卒于道光乙未年八月十四日亥时,葬新宁县一甲坭坝漕,丙山壬向。次配朱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壬寅九月十八戌时。次配雷氏,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三月初四卯时,卒于道光癸卯三月初八戌时,葬新邑一甲坭坝漕于家坳。次配赵氏,生于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七月十六日未时。次配刘氏,生于嘉庆元年丙辰四月二十二日卯时,在于潼川府遂宁县生长人氏,卒于道光癸卯年闰七月二十一日巳室,葬白花坪笔架山,乾山巽向。
  过继思仲次子熙镇;生一子:本镇;二女:长适邑州吏目龚启後、次时尚幼。
十七世
  熙镇,字光辉,号敬五,思举嗣子(思仲次子),行一。恩袭四川督标中营,改武候补守备。生于嘉庆己卯年十月十五日亥时。配龚氏,诰封恭人。生于嘉庆戊寅年二月初五子时。
  本镇,字秀山,号根亭,思举幼子,行二,刘氏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生于道光乙未年九月十四子未时。配刘氏。

相关链接:四川万源长坝乡金盆罗氏孟宗公支系
相关链接:宣汉“罗家坝”“金盆罗”传奇
相关链接:四川提督罗思举传奇
罗思举生平
   罗思举(1765~1840),字天鹏,四川东乡(今四川宣汉普光)人,清道光时期著名将领,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东乡村人,农家出身,历任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提督,授一等轻车都尉和一品水陆总督,赐“振威将军”。
  罗思举晚年写作年谱——《罗壮勇公年谱》。有些人写年谱为自家评功摆好,隐瞒丑事,而罗氏则直言不讳,在年谱里如实记述了生平:自幼不拘小节,参加过会党,做过盗贼,后来带领乡勇参与对白莲教徒的战争,屡立奇功,位至提督大员。

  年幼时惹是生非 长大后闯荡江湖
  罗思举父亲叫罗文才,像先辈一样务农为生,家境贫寒。夫人符氏生了多个儿子,但夭折了不少,最后活下来4个。排行第二的,就是罗思举。罗思举6岁时,罗文才去世。符氏独立拉扯4个孩子,实在是太穷了,家徒四壁,吃了上顿没下顿。
  俗话说:“饥寒起盗心。”人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了生存,难免会做出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来。年幼的罗思举,因鸡鸣狗盗之事到处惹是生非。族人对他很是忌恨,据说曾多次想用族规把他给活埋掉,免得给罗氏一族惹上官司。
  其实,罗思举是个很聪明的孩子,8岁的时候,家里曾把他送到私塾读书。结果,他能把老师教的文章背诵下来,但就认不了字。老师为此责备他,他就设法捉弄老师和同学。老师为此数说他道:“小小年纪,作孽出人意外。今后长大成人,如果学好,定能显亲扬名;如果不学好,必至披枷带锁。”
  1778年,当地大旱,第二年又闹饥荒,民谣唱得很是凄惨:“戊戌年前起,烂田干透底。甑蓖问筲箕,何曾见颗米。”罗思举带着幼小的弟弟逃荒到外地。17岁时,他认为种地打柴没有出头的日子,就到陕西终南山去拜师学艺了两年,学得一身好功夫,身手矫捷,在屋顶能像在平地一般飞快跑动。
  学艺归来,犯有前科的罗思举被族人多次陷害,遂心灰意冷,由此开始浪迹江湖。在陕西时,他在荒郊野外患上疾病(另有一种说法是,他因为盗窃被县令杖责后丢在野外),挣扎着来到一户人家屋前,得到一个老大娘的救助。老大娘说:“你来时,我正做梦,梦见老虎蹲在盘上。看来,你不是一般的人。”
  大娘的话,让罗思举萌发了要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想法。但仅有想法是不够的,还得有机遇。有了机遇,还得要抓得住才行。罗思举怀揣着这个想法继续闯荡江湖,这一闯,又是多年过去了。

  加入团练战义军 纵火焚营入仕途
  嘉庆丙辰元年(1796年),继湖北白莲教首举起义大旗后,王三槐等人在四川东乡县桃花场(今宣汉县桃花乡)莲池沟也发动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六七千人。
  这一年,罗思举已经30多岁了,还在陕西四处漂泊,穷困潦倒。听说家乡白莲教举义后,他认为乱世出英豪的机会到了,星夜从陕西赶回罗家坝,参加了普光寺张家坝的团练武装。
  王三槐等人率军在凤凰寨活动,川北镇潼川营游击罗定国带领400多清兵驻扎在清溪场堵截。兵少将寡,罗定国不敢贸然行事,派团练武装前往围堵义军。罗思举主动参战,表现突出。战斗结束后,罗定国得知团练武装中居然还有这么一个能人,就把罗思举收编在麾下。
  东乡县内外白莲教纷纷起义,与王三槐等人遥相呼应。罗定国率领清军驻扎在清溪场,力量相差太远,无计可施,就召集手下人商议对策。罗思举站出来大胆自荐说:“他们刚刚起事,看到我们没去围剿,一个个骄躁狂妄。这正是我们的好时机,我们可以用火攻。请给我500人,给乡勇(清朝用兵时临时招募的辅助部队,非正规军)都行,我愿意去打前站。”有人反对,觉得太冒险。罗定国权衡利害关系,最终没有答应罗思举的请求,但十分欣赏他敢说敢做、义无反顾的气概。
  罗定国后来觉得罗思举的想法有一定可操作性,就给了罗思举数十斤火药,让他前往义军营中纵火。罗思举只身攀上清溪境内的四望山,趁着天黑,一路向义军聚集地峰城潜去。他先后穿过36道关卡,凌晨二更时分,抵达义军营帐,将火药、引线分埋在帐内外。不久,义军营中四处火起,一片混乱,互相踩踏,死伤无数,最终无法聚守峰城,朝南坝场而去。
  罗思举纵火焚营,以一人之力赶走数万义军,立下大功,声震川东。罗定国欣喜万分,命他统领乡勇。四川制军英善听说后,赏他行营七品顶戴,隶属于八旗副都统佛住。
  罗思举一步从流浪汉跨进了“公务员”的行列,由此也进入了加官晋爵的仕途之路。

  扎营设计诱义军 配合清军打游击
  川东白莲教不断起义。徐天德在达县亭子铺起义后,刘学书在东林场起义响应,两部会聚在亭子铺。清廷调遣重庆镇总兵袁国璜从湖南带兵回川,袁国璜率500人驻扎在牛背山(今宣汉县东林乡境内)。陕安镇总兵何元卿,也领兵抵达七里峡土地垭(今宣汉县七里乡峨城村境内)。徐天德分兵5路出击清军,把袁国璜、何元卿干掉。
  王三槐见时机成熟,突破清溪场的清军防线,驻扎在观音岩(宣汉县城南门河对岸),与徐天德互为犄角,窥视东乡县城。
  罗思举等人此时已从清溪场退守县城,他建议佛住深挖城壕,加强战备。但佛住认为县城城高墙固,只要坚守不出,就可自保,不听罗思举的建议。罗思举很是失望,投奔率军驻扎在方山坪的县令刘清。
  除夕夜(1797年1月7日),义军涉浅水过东林河绕至火石岭,一举攻克县城,杀了佛住,开创了川东白莲教义军攻城略地的先例。
  川东白莲教义军震动朝野,陕甘总督宜绵奉诏入川总统军务。宜绵派军纵火围攻东乡县城,义军弃城而去,退到清溪场。甘肃镇总兵索费英阿星夜来援,数仗皆败,节节失利。
  刘清向索费英阿推荐罗思举。罗思举主动请缨,率一万多清兵、乡勇,绕道老君场,经万古楼、金岩关、窗子岩、刘家沟,在大团包平坝扎营。营外四周布置3道鹿角栅栏,外面深挖宽2丈8尺、深1丈2尺的壕沟,沟内掩埋火药1000包,填塞蔑条、竹木,连好引线。罗思举又命人在营后20里处建一营卡,以备退守。
  义军向大团包进攻,罗思举坚守不出。义军以为罗思举胆怯,逼进营地。罗思举命人点燃火药,义军损伤数千人。索费英阿趁势赶来,占领整个战役的制高点,截断义军首尾。
  1797年3月2日晚上,大雨倾盆,宜绵命人扎筏强渡中河,突破清溪口义军的防线,包围义军指挥系统所在地金鹅寺、冉家垭口。
  两军相峙到4月,清军5路逼近冉家垭口。罗思举率乡勇猛攻义军大营。这一战非常激烈,清军攻陷冉家垭口,义军损失惨重,分路突围。
  宜绵见义军元气大伤,决定恩威并用收服义军。宜绵派刘清前往招降,王三槐带兵前来假降。宜绵断定义军不是真心投降,叫罗思举带乡勇埋伏在双庙街附近。王三槐进入清军营中,感觉事情不对劲,连夜带兵逃跑。跑到双庙场,进入罗思举的埋伏圈。幸亏义军援兵赶到,王三槐才奋力冲破埋伏。
  后来,罗思举率乡勇利用熟识地埋的优势,配合清军展开游击作战,使义军损失惨重,又立大功。经宜绵等人保奏,嘉庆皇帝赏赐罗思举戴蓝翎并千总衔。

  力挽狂澜立奇功 受封爵位成贵族
  由于白莲教义军实力强大,清军节节失利,损失惨重。罗思举利用所率乡勇熟悉当地的优势,在观音山、大青山、新店子等战役中力挽狂澜,屡立奇功。嘉庆闻讯十分欢喜,再次赏赐他花翎顶戴。
  凭借着一次次战功,罗思举在获得“苏勒方阿巴图鲁”的同时,也得了一次次升迁,先后升任参将、总兵、提督等职,乃至被赐双眼花翎、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一等轻车都尉是一种爵位。清代的轻车都尉是外姓功臣与外戚的爵位称号,不是实职,位于爵位的第6位,居于“公侯伯子男”爵位之下,并与以上爵位一样都分三等。一等轻车都尉属于正三品,二、三等轻车都尉则为从三品。
  1840年春,77岁高龄的罗思举赴荆州与两湖制军商议公事。途中患上风寒,医治无效去世。道光皇帝对他赏加“太子太保”衔,谥“壮勇公”、封“振威将军”,免去任内一切处分,颁发祭文,饬令四川藩库拨银安葬。同年秋天,罗思举的儿子罗本镇扶榇归川,卜葬于东乡县老君场笔架山下白花坪祖茔。
  罗思举出身农家,家境贫寒,一介平民,戎马半生,靠战功起家,在贵族当权的清朝,凭借聪明勇敢和一次次战功,官至提督,获得“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清时汉人官员中实属少见)。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受两朝皇帝重用,光耀祖宗三代。这在当时,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提督任上做实事 传说重修文殊院
  罗思举还给后人留下了不少逸闻趣事。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传说罗思举曾为成都文殊院出头募款修庙。
  成都文殊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成都市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文殊院的网站介绍说,文殊院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朝时改称为信相寺。《成都县志》记载,明末,信相寺毁于兵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尚存。清康熙20年(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古杉之间结茅为庐,苦行修持。人们常常在晚上看到火光影辉空中,依迹寻至慈笃修行处,认为是文殊菩萨应身,后将信相寺改名为文殊院。
  吴世先主编的《成都街名的来历大全》一书中说,罗思举任四川提督时,募款大修文殊院。他出头立化缘簿,募款修庙,先捐银10万两,官绅跟着解囊,募捐了数十万两银子。大雄宝殿有48根大石柱,是从淮州(金堂县淮口镇)运来的。因城门狭窄不能通过,还把城墙拆开一个豁口,才得以运进城内。石柱顶端刻有“罗思举捐助”字样,如今因风化看不清了。
  但有人指出,根据文殊院兴建及历年扩建的经过,以各项记载并以实物为旁证,说罗思举募款重修文殊院是没有依据的。当时重建文殊院时,曾得到当地驻军首领的大力支持,住持本元悟超曾参与过起义活动,由此引发人们的传说猜测,说支持他的驻军首领是罗思举。
  但不管怎么说,罗思举在任四川提督时,的确做了不少实事。他在老家普光寺街,修建了有40多间房屋的文昌书院,即今天宣汉县普光镇中心校的前身;还在太平镡子峡、梭板洞等处修建铁(木)桥3座,在太平观音峡、达县亭子、重庆安乐硐、栖流所等地修建义冢等。

  修宅置地显风范 金盘罗姓成望族
  罗思举年轻时,曾数次犯案。《清史稿》记载,他功成名就后,与他人谈及年轻时的所作所为,一点也不忌讳,有什么就说什么。他曾发公文檄告给川、陕、鄂等犯过案的地方说:“你们以前要抓捕的盗贼罗思举,现在已效力国家,你们可以销案了。”
  罗思举因战功受到嘉庆的召见。嘉庆问他:“哪个省的兵最精良?”罗思举发现这个问题实在太不好回答,不管回答哪个省,都要得罪人。他灵机一动,回答道:“只要将帅好,手下的兵自然就精良。”后来,道光接见罗思举,问他:“你是怎么让大家明白赏罚的?”罗思举答道:“进一步,赏;退一步,罚。”道光对他的回答大为满意。
  罗思举在重庆任总兵期间,宣汉有船顺江而下,被重庆人拒泊码头,有人找到罗思举。罗思举听后大怒,从总兵衙门骑一快马,急驰到江岸,将马鞭扔在地上说:“以此地界为州河来船停泊之地。”从此,重庆长江岸边的千厮门码头,成为宣汉船泊停泊的“飞地”。宣汉、达州的船工、商贾无不欢心鼓舞,清溪白酒远销重庆。
  罗思举又在重庆由家人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清溪茶馆,门上亲书楹联“清溪龙泉水,九顶雪眉茶”,利用宣汉船帮长期用大缸装送清溪矿泉水,泡宣汉名茶。从此,清溪泉水和宣汉名茶誉满巴渝。

  人物自评
  思举既贵,尝与人言少时事,不少讳。檄川、陕、湖北各州县云:“所捕盗罗思举,今为国宣劳,可销案矣。”再入觐,仁宗问:“何省兵精?”曰:“将良兵自精。”宣宗问:“赏罚何由明?”曰:“进一步,赏;退一步,罚。”皆称旨。晚年自述年谱。川中殄诸剧寇,多赖其力,功为人掩,军中与二杨并称。杨芳于诸将少许可,独至思举,以为“烈丈夫”。尝酒酣袒身示人,战创斑斑,为父母刲股痕凡七,其忠孝盖出天性云。

  祠堂子嗣
  在罗思举的故乡,今四川宣汉县,其人其事更是为当地人口口相传,特别在普光、老君、南坝等地,乡人直呼他为“罗大人”。宣汉县城曾有罗公祠,清光绪年间专为祭祀罗思举而建。上世纪50年代因建粮食局,罗公祠被撤。祠内供有一把大刀,传说是罗思举生前所使武器,后来不知下落。
  罗思举中年得志、官场发迹后,先后娶了5个妻妾。因罗思举获世职,一家上下,无论男女,都有封号。罗思举在老家买田置地,修建豪宅,取名“宫保府”,又修建罗氏宗祠,尽显大家风范。
  罗思举子孙中的长子,均袭世职兼一官半职,直到清帝逊位。他的嫡子孙如今生活在开江县回龙、长田一带,宣汉县普光镇的罗姓,是他的族人。
  在罗思举的主持下,他所在的金盘罗姓编写族谱、追根溯源,统一了20字的字辈:“镇材泽兴元,建章广盛传。东太达承永,新绍起俊贤。”当时,金盘罗姓因罗思举成为东乡县的一大望族。
  金盘罗姓的称谓有个说法。明洪武初年,原住湖北的罗姓先祖4兄弟,除老四外,其他3兄弟入川。担心年久无证,4人把先祖遗传下来的一个金盘,打烂分成4块,四兄弟各拿一块作为传家宝,相约“后有金盘相合者,即是一脉”。后代子孙历代修谱,都命名为《金盘罗氏宗谱》。这支罗姓入川至今已有600多年,子孙有4万多人。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3004
日期:2023/1/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浙江苍南渎浦罗氏笃敬居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著名实业家雷筱龙建议铜梁设立“防空监视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