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岳西昌应堂罗氏源流考
作者:罗攀http://www.luos.org
昌应堂罗氏家族聚居于安徽省岳西县冶溪镇罗家铺,大明建文年间,始祖庚四公自潜山五庙罗家庄迁来此地开基,六百多年以来,族人们世世代代在此地繁衍生息,不仅建立了美好的家园,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公元二零一四年,在族中德高望重的品华公、厚金公等人关怀和倡议下,开始了第五次族谱续修工作。本人作为家族的年轻一代,在本次五修家谱主修人罗锋族叔的关怀下,有幸第一次见到了神秘而且神圣的族谱,也燃起了本人了解我们的先祖、探寻古人智慧的浓厚兴趣。然而,在翻阅族谱的过程中,结合一些历史知识,本人发现了家谱上源世系的一些问题,这段时间以来,本人赴国家图书馆并在网络上查阅家谱和各地方志等文献资料,以求理清我们先祖的来源,找寻我们真正的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零一六年八月份,在主修人罗锋族叔的带领下,我们远赴江西萍乡寻根问祖,后又辗转江西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等地查阅文献,初步获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来自罗氏&家园
下面介绍罗氏家族的来源以及我祖庚四公上源世系。
一、罗氏概况及起源
根据2016年的最新统计信息,全国罗姓人口达到1300多万,居全国第20位,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云南、贵州等长江以南地区,罗氏四大郡望为豫章郡、长沙郡、齐郡、襄阳郡。
罗的含义在甲骨文中作捕鸟状,《尔雅》解释为“鸟罟,谓之罗”,《说文解字》为“罗,以丝罟鸟也,从网从维,古者芒氏初作罗”。远古时期,善于制造罗网并捕捉飞鸟的部落称为罗,该部落为荆楚的祖先穴熊分支,祝融氏的后裔穴熊活动于有熊氏之墟(河南新郑)和熊山(河南郾城)时,罗便活动于熊山之南的罗山。《路史?国名纪丙》载:“罗,熊姓罗君也”,《左传?桓公十二年》杜预注:“罗,熊姓国”,《正义》“罗,熊姓”均证明罗与楚国王室同源。自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至穴熊的世系为:
“黄帝(1世)—昌意—颛顼—称—卷章(老童)—吴回(火神祝融,后裔分八姓)—陆终(7世,生六子)—季连(芈姓)—附沮—穴熊(10世,楚国王室先祖)”。
夏朝时罗部落逐渐发展为夏朝属国,商王武丁征伐夏朝残余势力,罗部落西迁甘肃正宁泾水流域,商末罗部落首领匡正公率本部落追随周武王伐商有战功,后封子爵并正式建立罗国于湖北房州一代。《姓氏罗急就篇》“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姓考》“罗国,即房州地,后灭于楚,以国为氏”。罗子国后走出山林迁至汉水之滨的宜城,在西建立罗川城。《水经注》载“夷水历宜城西山,谓之夷溪,又东南迳罗川城,故罗国也”。由于正史记载罗氏出自荆楚分支熊氏,而《秀川罗氏宗谱》认为罗氏出自妘姓,远古世系史料无载,更多的只是一种文化追溯,也可能为后人修纂族谱时编写的。本人倾向于罗国出自熊氏,因为正史的记载要远早于宗谱记载,且正史编纂人掌握资料比民间修谱人掌握的资料更多更全面,在秀川谱中罗子国建国始祖匡正公的世系为:
“陆终(7世)—求言—勾珑—嚣术—猺卢—和—荣学—弼后—立德—凤—邦—襄—宣宜—道迈—戈—孟元—性—清—信瑞—金梧—知廷—孔发—逸—礼荣—至望—晋—南峰—仿—伦—亶—世辅—日盛—云—仁玉—明—履喆—启沃—元—维—瑺—超辅—秉文—世杰—立明—承纪—茂相—赍弼—冲斗—凤兆—璿—世富—恩—百发—祚—觉—奎—休—炳—孝—熊匡正(66世,罗子国首任国君)”。
二、罗子国变迁
自西周初建国至春秋时期,罗子国在周天子与强楚之间顽强生存息,根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郧国联合随、绞、州、蓼诸国攻打楚国,莫敖率楚师败郧于蒲骚。由此借势引乘胜之兵欲攻罗国。桓公十二年(前700),楚国出兵攻伐绞国,罗国大夫伯嘉乘此机会前往刺探军情,被楚所知,震怒不已,楚伺机报复。桓公十三年(前699),楚莫敖屈瑕(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先祖)率骄兵征伐罗国,此时罗国班公当政,使谋士说服卢国出兵联合夹击并大败强楚,楚莫敖自缢身亡,此战称为楚罗鄢北之战,因以弱胜强而载入史册。公元前690年,罗国熊吉公为君主时被楚国吞并,楚文王将罗子国遗民迁枝江,后迁至汩罗,今有汨罗罗子国遗址的文物佐证。传至31世凌甫公正式以罗为姓,其孙守陇公迁平江,后居长沙。传至第41世君用公出生于浏阳纯江,事秦为武陵令,后督运官铁溺死洞庭,君用公之子罗珠公事汉为治粟内史,晚年隐居豫章西山,罗氏血脉自罗珠公始逐渐发扬光大,豫章郡也是罗氏最重要的郡望,罗珠公也成为今天海内外罗氏公认的始祖。匡正公至罗珠公的世系为:本文&来自罗氏&家园
“熊匡正(1世,罗子国首任君主)—昌允—祥—甲应—文波—德—凝猬—进贤—宏—璇—辇—赞—静—洪统—彦—班(16世,楚罗鄢北之战)—震—博吉(18世,前690年楚国攻占罗国,国灭爵消)—妘乾—晖—缙—敬—家斯—万通—苍噩—研—利达—秀扬—学—程政—罗凌甫(31世,居枝江,家谱记载复罗国,正式以罗为姓)—图南—罗守陇(33世,楚长沙太守,由枝江迁长沙)—罗茂岫—罗宗誉—罗科屏—罗廷荣—罗复任—罗维翰—罗天朝—罗君用(41世,秦长沙郡武陵令)—罗珠(42世,豫章罗氏始祖)”。
三、天下罗氏出豫章
罗珠公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勤奋攻书,知识渊博,超群逾俗,敏于辨事,在汉高帝时认治粟内史,后因忠耿犯嫉于权僚而出守九江郡,因郡内贤人张交献地劝筑新城,故在至交颍阴侯灌婴的支持下,于今江西南昌市修筑豫章城。汉景帝时太尉周亚夫奏请命名郡城以治,并奏明珠公筑城功绩。因珠公在城内亲手遍植豫章树,景帝准奏为豫章郡城。晚年珠公隐居豫章城西之村野中,结草为庐,于公元前142去世,公为豫章罗氏始祖,天下罗氏出豫章实从珠公开始。
珠公之后罗氏家族便在豫章繁衍生息,传至第13世瑭公,魏晋时期迁居柏林(今南昌县小兰经济开发区),故有罗氏柏林堂。至第17世,有企生、遵生二公,一忠一孝彪炳史册,企生公为东晋著作郎,事迹载于《晋书》,二公是罗氏播迁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人物,罗氏忠孝堂由此而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部分罗氏家族均为企生、遵生二公后裔。珠公至企生、遵生二公世系为:
“罗珠(1世)—居厚—悉—臣恭—奉—征—达—叶—升—季实—罗霄(11世,孙吴安成郡郡守,解甲归田以旱祷雨于萍乡石潭,萍乡罗霄山因而得名)—令恭—罗瑭(13世,柏林堂罗氏始祖)—文通—铿—绥—企生、遵生(17世,罗氏忠孝堂始祖)”。
企生公五孙,遵生公三孙分别为各房基祖,罗氏家族自此繁衍开来并逐步外迁,从南朝时开始到宋朝逐步发展成为豫章四大姓之首。企生、遵生二公以下在罗氏播迁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有很多,企生公支下第34世崱公迁吉水熂下开启秀川罗氏,今天后裔约有三百多万人,遍布南中国甚至海外。崱公支下第47世昭远公赴广东兴宁开基,其曾孙铭公生十八子,后裔在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企生公支下第55世英豪公明初入川,成为罗氏入川之祖,后裔主要分布在云贵川等地。(注:崱公世系仍有争议,这里采用秀川谱记载)。遵生公支下第46世洪德公,生十八子,是为客家罗氏始祖,后裔分布在福建两广以及海外等。
四、潜山五庙益善堂及岳西罗家铺昌应堂罗氏渊源
根据族谱记载,昌应堂始祖庚四公原居潜山五庙罗家庄,系出益善堂崇德公。《益善堂罗氏家谱》记载,宋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崇德公自江右迁至安庆府潜西水吼岭,后迁至今潜山县五庙乡罗家庄置庄定居,崇德公进士及第,于二十多位名士来此教化山民,见风景优美便定居于此。崇德公生子福一,福一公生子阡四、阡六,阡四公生子庚一、庚二、庚三、庚四,庚四公于明建文间自罗庄迁今冶溪镇罗铺村定居,即为本支罗氏昌应堂开基始祖。
潜山罗氏宗谱对崇德公的上源记载较为模糊,根据益善堂罗氏族谱记载,原本有老谱留存,但在明末毁于兵燹,后先祖们在烧毁的残谱中搜集信息并在清道光年间辑成家谱,其世系为“企生(17世)—昌—智慧(19世,柏林北方基祖)—昭祖—景富—万成—元凤—世则—志刚—尹祺—有执—汉昭(28世)—宏道—绍裕—尚宾—崇德(32世)”,堂联为“一脉渊源承湘水,千秋俎豆溯萍乡”。本文&来自罗氏&家园
本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证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家谱记载,已基本理清本支罗氏世系。根据家谱记载“源出江右”和代代相传的堂联,明确益善堂始祖崇德公来自江西萍乡县。《萍乡县志》和《昭萍志略》等官修史志记载,萍乡罗氏最早为唐代中叶自南昌、丰城等地迁来,定居于城区凤凰池周边清江里一带(今萍乡市区),直到元代中期,萍乡地区都只有这一支罗氏。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治平年间,该支罗氏还产生了第一位进士罗尚友公,其在《萍乡县志》有传,崇德公南宋时期自萍乡迁走,因此可以肯定崇德公出自该支,今年八月份主修人罗锋族叔和本人在萍乡安源区麻山镇寻访到了尚友公后裔,确定为我同族。
但是崇德公上源世系有误,笔者查阅了多个版本的罗氏通谱以及其他地区族谱记载的世系,发现第28世汉昭公生子三:宏启、宏极、宏德,没有宏道,而且益善堂谱渊源考记载的是宏道生绍裕,裕生尚宾,尚宾生崇德。这个世系年代有问题,根据罗氏大成谱世系,第30世确为绍字辈(绍裕),生活年代为唐代早中期,如果按照益善堂谱记载为崇德公祖父,应是南宋时期,年代相差太远,而且关于绍裕公和裕公也语焉不详,本人认为是当时搜集残谱拼接造成的错误。
综合家谱和地方志等资料,本人做出合理推测,第29世宏道公就是唐代中期始迁萍乡的开基祖,因北宋初期有豫章罗颖公倡导修的罗氏大成谱时萍乡支没有参与,因此大成谱世系没有记载,但年代与《昭萍志略》记载的家族志相吻合,因此汉昭公生五子:宏启、宏极、宏德、宏道、宏通,第30世绍裕公往下世系不祥,到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萍乡进士罗尚友,中间约经历200年的时间,代数约8代。《萍乡县志》记载尚友公为萍乡清江里人,该地一直到明代都有族人聚居,这点在地方志均有记载。到崇德公的宋端平年间(公元1234年),历经170年约6世。因此,本人基于历史记载的合理推断,崇德公的上源世系为:本文&来自罗氏&家园
“企生(17世)—昌—智慧(19世)—昭祖—景富—万成—元凤—世则—志刚—尹祺—有执—汉昭(28世)—宏道(29世,唐中叶迁萍乡)—绍裕(30世)——尚友(38世,北宋治平四年进士)——尚宾(44世)—崇德(45世,南宋端平间迁潜山五庙,益善堂开基祖)”。
昌应堂罗氏开基祖庚四公,根据益善堂谱记载为崇德公曾孙,这也不符合事实,庚四公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与庚四公相差160年,不可能只繁衍三代。此外,南宋于公元1276年灭亡,而安庆地区一直在坚持抗击蒙古的斗争。根据安庆地方史志的记载,在南宋末期,潜山的刘源、宿松石兴宗、太湖傅高等地方领袖一直在组织军民抵抗,直到1282年护地大王刘源兵败被杀潜山地区才完全被征服,从此被元朝统治,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地位最低的为南方汉人,潜山地区自然不例外,普通百姓的名字只能是带数字而无正式名字,这在南方各个家族家谱都有体现,该时期各家族的先祖均为带有数字的名字,连明太祖朱元璋的先祖也是如此,这也能解释庚四公以及父祖的名讳。但年代有差异,潜山被征服时崇德公算起来至少已是古稀之年了,其子已然成年并且此时仍然是大宋百姓,一定是沿用汉族传统取名,因此那里记载崇德公生福一是错误的,据此,本人推测中间遗漏了两代人。庚四公的上源世系为:
“崇德(45世)——福一(48世)—阡四(49世)—庚四(50世,迁岳西冶溪罗家铺)”。
庚四公为我族开基之祖,到本人为第18代,根据本人查阅洪堰冲罗氏应奎公家谱,结合我族元代祖坟及传说和庚四公的生年推断,庚四公迁徙原因为过继或收养。本地有一支更古老的罗氏家族,也是最早来此定居的家族,北宋末年罗应奎公避乱定居于此。在南宋末年惨烈的抗元斗争和元末农民起义中,该族居民遭受毁灭性灾难,根据地方志等文献记载,宋末元军猛攻司空山寨,元末徐寿辉在邻近的蕲春发动起义,战火也波及本地。我族祖坟山老虎湾元代至正二年所葬的古墓墓主“罗大胳膊”有诸多传说,其中有其拒绝参加农民起义的说法,从代代相传的传说中也能侧面反映那一段历史。因此,在大明建文年间年仅十余岁的庚四公被该族罗氏从潜山五庙领养,在此地开基。今天,传承900年的应奎公后裔人丁依然稀少,不得不让人联想兵乱与人口凋零的关系,而且不仅庚四公,应奎公后裔还从邻近的太湖县罗家河抱养子孙为嗣,这也是笔者推测庚四公为过继迁徙的一个旁证。
综上所述,我族开基祖庚四公为豫章罗氏始祖罗珠公的第50世后裔,其世系图如下:
罗珠公(1世)——企生(17世)—昌—智慧(19世)—昭祖—景富—万成—元凤—世则—志刚—尹祺—有执—汉昭(28世)—宏道(29世,唐中叶迁萍乡)—绍裕(30世)——尚友(38世,北宋治平四年进士)——尚宾(44世)—崇德(45世,南宋端平间迁潜山五庙,益善堂开基祖)——福一(48世)—阡四(49世)—庚四(50世,迁岳西冶溪罗家铺)。
附一:
昌应堂罗氏家族字辈为“庚尚名贤祝,文可汝朝原,彦荣华富贵,忠厚绍先传,正肃承芳永,祥云预应昌…”,笔者为第18世“绍”字辈。
附二:
大成派系、益善堂崇德公派系和昌应堂庚四公派系对照表
珠公 世次 |
珠公 1世 |
|
企生 17世 |
|
智慧 19世 |
|
尚友 38世 |
|
尚宾 44世 |
崇德 45世 |
|
珠公 世次 |
实 45世 |
用 46世 |
君 47世 |
成 48世 |
彦 49世 |
伯 50世 |
公 51世 |
叔 52世 |
以 53世 |
之 54世 |
崇德 世次 |
崇 1世 |
|
|
福 4世 |
迁 5世 |
庚 6世 |
太 7世 |
志 8世 |
彦 9世 |
仲 10世 |
庚四 世次 |
|
|
|
|
|
庚 1世 |
尚 2世 |
名 3世 |
贤 4世 |
祝 5世 |
|
珠公 世次 |
懋 55世 |
宪 56世 |
光 57世 |
秉 58世 |
兴 59世 |
克 60世 |
允 61世 |
福 62世 |
亨 63世 |
运 64世 |
崇德 世次 |
永 11世 |
广 12世 |
芳 13世 |
长 14世 |
胜 15世 |
文 16世 |
应 17世 |
秉 18世 |
日 19世 |
光 20世 |
庚四 世次 |
文 6世 |
可 7世 |
汝 8世 |
朝 9世 |
原 10世 |
彦 11世 |
荣 12世 |
华 13世 |
富 14世 |
贵 15世 |
|
珠公 世次 |
会 65世 |
时 66世 |
来 67世 |
贤 68世 |
嗣 69世 |
序 70世 |
昭 71世 |
穆 72世 |
富 73世 |
有 74世 |
崇德 世次 |
明 21世 |
裕 22世 |
大 23世 |
廷 24世 |
先 25世 |
代 26世 |
传 27世 |
家 28世 |
本 29世 |
诗 30世 |
庚四 世次 |
忠 16世 |
厚 17世 |
绍 18世 |
先 19世 |
传 20世 |
正 21世 |
肃 22世 |
承 23世 |
芳 24世 |
永 25世 |
|
珠公 世次 |
本 75世 |
日 76世 |
新 77世 |
德 78世 |
业 79世 |
世 80世 |
常 81世 |
禄 82世 |
忠 83世 |
|
崇德 世次 |
书 31世 |
启 32世 |
後 33世 |
人 34世 |
克 35世 |
承 36世 |
宗 37世 |
族 38世 |
德 39世 |
|
庚四 世次 |
祥 26世 |
云 27世 |
预 28世 |
应 29世 |
昌 30世 |
|
|
|
|
|
|
庚四公第18世裔孙 罗攀(绍谱)00000000
相关链接:安徽潜山五庙罗家庄崇德公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