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罗姓源流与慈溪匡堰罗氏

罗姓源流与匡堰罗氏

作者:罗炳苗http://www.luos.org

  我有幸参与了《姚江梅川(匡堰)罗氏宗谱》编修、万九公墓整修和匡堰罗家祠堂重修,有机会接触到了有关匡堰罗氏的历史资料与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较完整地认识了罗氏宗族历史文化,使我对罗氏宗族的传承与发展、繁衍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特整理本文与大家共享,如有谬误,悉听斧正。
  远古时代,在河南罗山县的罗山、湖北的罗田县一带,活动着一支善于织造罗网、以捕鸟为生的部落,这个部落的图腾是一张捕鸟的罗网,形似今天的繁体字--罗,称之为罗部落。追根溯源,罗氏出自颛顼(姬姓)之后,颛顼之曾孙吴回(祝融)是罗氏最早的祖先,在《中华姓氏通史》(罗姓)一书中称祝融为罗氏一世,即开宗始祖。
  到夏朝时,罗部落逐渐发展为夏的属国,夏被商灭之后,商王武丁竭力惩罚夏朝的残余势力,迫使罗氏祖先向西迁到今甘肃正宁县渭河流域的罗山,后辗转再迁移陕西。商朝末期,罗部落首领匡正(祝融第61世)率领本部落追随周武王伐商有功,被周武王敕封为宜城侯,后追赠为安南罗国公,正式建立罗子国于宜城(今襄阳),成为周的属国。
  罗子国创建人匡正被罗氏后裔称为开国始祖。
  在数百年后的春秋时期,公元前691年,罗子国终因力量弱小被楚武王所吞灭。
  罗国灭亡后,子民沿汉水在湖北、湖南山地间游走,始徙湖北房县(今房城县),再迁宜城西,后又移至湖南湘阴。世代陷于山林之中历200多年。
  到战国时期,凌甫(祝融第91世)为报楚灭罗国之仇,佐秦伐楚,因有战功受封益伯侯。公元前366年,在湖北枝江重建罗国,宜城也再次回到罗国手中。复国以后,凌甫确定以国名为姓。从此,正式出现了罗姓。
  罗氏后人称凌甫为复国始祖。
  公元前320年,有一支罗氏先祖从枝江迁徙至湖南长沙定居,其中亦有我始祖罗珠的祖先。

  罗珠(公元前231-前142年),湖南长沙浏阳纯江人,字怀汉,号灵知,汉高祖时官拜治粟内史,相国大司农,奉命镇守九江郡时,率军民筑豫章(今南昌)城,功成,居豫章,后裔称豫章罗氏。罗珠为豫章罗氏一世,即开山鼻祖。现在全国有豫章、长沙、齐郡(山东)襄阳、河东(山西)等五个罗氏郡望、一千多万罗姓,绝大多数源出或奉豫章郡望。
  豫章罗氏,派衍繁盛,瓜瓞绵绵。据宗谱记载,罗珠后裔从2世到12世,都有子孙在西汉、东汉和蜀汉朝廷中出仕为官,亦有不少罗氏后裔留居当地。到晋太康(公元280-289年)时,13世孙罗瑭重择豫章柏林定居,开基创业,迄今1700余年,子孙繁衍昌盛,后裔分居全国各地及海外,并时出名人。
  如东晋时期的罗珠17世孙罗企生(时任武陵令)、罗遵生(时任侍御史)兄弟俩因大忠大孝感动天人。1103年,北宋皇帝宋徽宗也敕文盛赞,并御书“一门忠孝”。现南昌柏林为兄弟俩建有忠孝祠以示纪念。今赣、粤、闽地区的罗氏大多为企生之后,而遵生的后裔多半移居山东、浙江,部分亦在江西、福建,我匡堰罗氏亦在此列。
  隋末唐初,由豫章西山迁至山东历城的名将罗元郎(讳艺,名思)以及他的儿子罗士信(名成,原名世推)是罗珠第23、24世孙,系遵生之后。
  北宋理学大家、经学家、诗人罗从彦(字仲素)、罗珠第42世孙,士人学者称其为“豫章先生”,南宋理宗淳祐七年谥号“文质”,亦是遵生之后,匡堰罗氏初时曾把罗从彦尊奉为一世祖。

  罗万九,讳安化,生南宋绍熙(1190-1194)年间,卒宝祐(1253-1258),职司大兴县尉。
  据史料记载,罗万九祖上也是官宦人家,曾几代簪缨相继,阀阅相生,曾祖父罗尧夫为北宋中顺大夫,正四品文官,祖父罗希吕为北宋招讨史,从五品武官,1126年底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罗希吕偕子罗宪章等扈驾赵构经扬州南渡长江于越,后在会稽云门定居,父亲罗宪章任职朝奉大夫。
  南宋宁宗嘉定年后期(约1220-1224年),罗万九举家从绍兴徙居匡堰时称姚江梅川匡山。
  790余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匡堰开基创业,饱经沧桑,世代相续,繁衍发展,已历传26世,后裔已由“匡山南北、泾水东西”播延至慈溪大地乃至外省市及海外。2012版《姚江梅川(匡堰)罗氏宗谱》编入匡堰支罗姓人员有5000余人,其中在匡堰镇定居者2000余人,主要分布原河南、五大弄、龙舌、茹家等自然村,移居逍林镇罗家庄、板桥头、西高塘等自然村600余人,以及胜山镇罗家丁、凤凰甲、林家甲、安乐桥等村定居的1200余人,还有散居在新浦镇、附海镇、观海卫镇、龙山镇、浒山城区、横河镇等市内各地及宁波镇海、东钱湖、余姚等地,还有少量的外省市及海外罗姓人员1000余人。
  由于年代久远,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联系缺乏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可以肯定还有不少族人未能载入《宗谱》甚至是明知属匡堰支罗氏后裔,因续谱时脱节遗漏造成世系不清亦无法入谱,如桥头镇新桥罗家、匡堰镇涂山罗岙约有1000余人以及周巷、历山等罗姓人员,都没有载入匡堰支罗氏宗谱,但在口口相传中他们确认自己的祖先来自匡堰。
  2009年以来,由罗明强、罗如钧等组织发起,在众多宗族俊彦的参与、支持下,匡堰罗氏做成了三件宗族大事,一是对《宗谱》进行了第七次纂修,于2012年成版完成。这部宗谱为上、下两册十七卷,载入十八世至廿六世罗氏族人,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部宗谱,充分证明匡堰支罗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二是整修了始祖罗万九墓。该墓始建于宋宝祐(1253-1258),距今760年左右,座落在匡堰镇游源沙子岭。当时有坟山及庄屋,并长期有专人看护,上世纪四十年代,每逢清明罗氏族人在罗家祠堂祭祖后再由族长太公带领去万九公之墓拜谒,五十年代后被停止。后因无人看护管理,至2003年仅剩一个小坟茔,时有族人进行了一次保护性修葺。2013年,罗氏族人筹资30余万元全面整修祖墓,拓宽墓基,重立墓碑,修建墓道和祭祖亭,使整个墓区庄重、肃穆,体现了罗氏后人对祖宗的尊重和敬仰。
  三是重修罗家祠堂。该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曾经是历代罗氏后人祭祀之处,经六百年沧桑虽幸存于原址,但地基严重沉降,墙体倾斜,屋面漏水构件腐烂已呈现破败之感,且有倒塌之险。2014年罗氏族人决定重修祠堂,修缮工作历时一年多,耗资160余万元,于2015年8月完工。新修成罗家祠堂保持原建筑风貌,古色古香,庄严肃穆,气韵生动,造形优美,前后之间有一宽大的天井,青石板铺地,两侧建有古韵味的长廊,正厅上方悬挂“报本堂”金匾,正中端坐万九公雕像,整体格局既不失古建筑之深沉,又具有新颖之视觉。
  六百年祖先旧第、古老的罗家祠堂,记录着宗族的磨难与艰辛,辉煌与发展,传承着宗族的传统文化,且代代相续,时至今天,进入了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罗氏祖先在慈溪繁衍生息、饱经沧桑,创基业、立祖墓、修宗谱、建祠堂,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物质财富。虽时代不断变迁,罗氏宗族俊彦们承忠孝祖德,继勤劳诚信宗风,历时六年,克服重重困难,继承和巩固了宗族基业,传承和发扬了宗族文化,凝聚了血浓于水的宗族情感,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文明,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文《慈溪日报》2017-01-04)

<相关链接:光绪《姚江梅川罗氏宗谱》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6723
日期:2019/10/11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广东德庆永丰镇河村罗氏
下一篇:太湖罗氏宗谱旧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