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山西稷山杨赵村罗家大院兴业发家的故事

山西稷山杨赵村罗家大院兴业发家的故事

作者:梁龙池http://www.luos.org

  稷山县汾北杨赵村,至今保存一座商人宅院,其布局错落有致,典雅宏伟,颇具风格,这就是罗家大院。
  罗家大院共建有新老院落五座(几座院紧挨并相互通连),视为一院。座北向南,建筑面积约1456平方米,连同场园560平方米共达2016平方米,设有院门共五个,不行走的门框上刻有字牌“虽设常观”、“古有门”。古称“五花攒梅”院,大门外竖有旗杆。三座老院中间院建有楼阁无间,东西院建有上房、厢房,均为四合院,设有过庭,庭门上刻有“庆余”,两边刻“进身书室”,“退步柴扉”,楼、台、阁均有砖、石、木雕的人物鸟兽,花卉,西楼阁毁于日寇战火。
  罗氏新院解放后先后被村农会、学堂、乡政府、大队、公社、镇政府、文化活动室而占用,文革时毁坏了大部分的砖、石、木雕,房屋保存完整。新院起建于民国20-22年,历时三年落成,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因地理肴限,分为东西大小院同时而建,外围均风裹檐,门楼为亭、台、阁融为一体而建,1.3米的平石台上,圆形的楹柱而立,稳固地支架着横梁,悬花凸出,斗檐飞挑,迎来一轮旭日。院内四檐相平,猫头瓦如卧虎四檐排卧;悬花脊似巨龙沿顶而行。北房五间中间延伸出凉亭一座,下面有一米高的青石平台,上面飞檐挑角凌空而起,势如凤凰展翅,方形海棠角楹柱上花板横梁而架:花板上悬刻人物画鸟兽、奇花异草,凉亭顶篷画有龙翔、凤舞、运行、鹤归,两边窗户均为西式拱形相称而立,室内下铺木板,板下放有隔潮木炭。顶篷吊灰,中间吊有圆形电灯盘,四角吊有图案,东西厢房门窗均为西式。西边小院所建为平房,围墙上建有城垛,便于防护。总之,整个建筑独具匠心,古朴典雅,中西结合,至今仍不显落伍。可见罗氏人有超前的意思和不俗的远见。另外,罗家大院全部房屋的顶篷常年不见灰尘,令人百思不得其故。
  罗家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商贸之家。罗氏祖籍山西省介休县,明代迁居到水旱码头、厂商云集、物流繁华的稷山杨赵村扎根于此,以图家业宏图大展。
  罗家凭借贩运、经销潞盐(运城盐池所产盐),逐步扩张资本、壮大家业的。在清代,罗可桓曾中过举人,至今山西省博物馆存有他的书画手迹、真品。他的儿子罗眉仙,曾在民国初年担任过雁北天镇县县长。罗家在清代,家业和生意都发展到鼎盛时期,曾在闻喜、万荣、新绛、河津、稷山五县设立盐店,聘用阎大头担任总经理,据说罗家人从稷山上太原,沿途吃住不用进旅店,都有自家开的盐店分号随时支应招待。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入稷山,罗家掌柜带着家人跑到新绛县避祸,后来又举家迁往运城,杨赵罗家大院因此一直空闲无人居住。文化大革命中,受政治冲击,罗家人被遣送回乡,但大院已被占为公用。罗家后代至今分布在榆次、运城等地。
  罗家后人罗振龙。他原在运城生活,文革中回到老家杨赵村。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台湾歌手潘美辰唱的《我想有个家》,采访完稷山杨赵罗家老宅院,忽然就想起了这首歌,感到罗家安家建家之不易,似乎在近百年前,出色的生意人罗家应该唱过这首歌了,因为他们从山西介休来到稷山并且住下来,委实经历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努力。
  罗家的名人不是很多,过去大同天镇县长罗眉仙先生是他们家一个比较显赫的人物了。后来,罗家还有在京城大学担任教授的,罗家的女同志在运城任教的也不少,除了我的老师罗佳妮,还有一名罗安妮女士,她的丈夫是运城学院的画家黄山先生。
  然而对于罗家大院的印象深刻还是因为,前年我在做老房子采访时已经涉及到他们在运城的老院,豪华显赫的已经被拆了,留下了一幢不是很起眼的老房子,记得院中有个月亮门,门上有“广寒”二字。此次到了稷山,得知稷山杨赵罗家与运城老东街罗家是一家,都是罗眉仙家的。令人惊喜的是,在稷山见到了几位老者,他们对罗家的历史了解得比罗家的后人还多,因而为我们还原了一段颇有戏剧色彩的故事。

  义举
  听杨赵村的退休老干部焦志义先生讲,罗家院落原有8座,院院相通,规模巨大,后来拆了几座,剩下的也不太完整了。焦先生说,这罗家是大盐商,经营运城盐池的盐,曾经,从太原到运城一路都有他们罗家的盐,有他们罗家的店。罗家财大气粗,但是也是开明人士,热衷于公益事业。
  在罗家一座院中,笔者见到了现住户兰徐新老人。这位老人是临汾蒲剧团一名老演员,后来改行到临份纺织厂退休。他小时候在罗家附近的院子长大,听老人讲了不少过去的故事。
  兰先生说,罗家当年投亲到杨赵村,杨赵村葛家是罗家的老舅家。初到杨赵时,因为他们的姓——罗,还引起了不少麻烦。村里的人家对姓罗的人有些敌意,原因是在晋南,罗与“狼”同音,村民们便传,杨赵村可不能有“狼”,这狼对村里不好。
  当年,杨赵是汾河岸边的一座繁华码头,整天车来船往,住店的、做生意的、唱戏的,热闹非凡,据说,当年光戏台就有七座。许是罗家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下定决心非要在此安家不可。他们要入村,先要入甲,可是村民对他们有戒心,就是不痛快让他们入甲。因而每年正月闹社火时,村里以甲为单位出人闹社火,罗家便被冷落在外,孩子们也无法去看热闹,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在遇到村民的不友好目光时,罗家决定在杨赵干一件公益事业。当时,杨赵没有学堂,大约只有私塾吧!罗家决定斥巨资先盖了一所学堂,然后置齐了学校所有的桌椅,聘齐了学校的老师,此举一下子赢得了民心,罗家再要进驻杨赵村时,便很顺利了。
  除了帮村里建了学校,罗家还在土改时期响应国家号召,将家里的资产大部买了国债。《山西日报》做过报道,罗家一时成了开明民族资本家的典型。
  罗家家大业大,在新绛三林镇纺织厂有股份,每股一百大洋,罗家入了一百股。后来,三林纺纱厂改制为国有企业,即现在的新绛纺织厂,退还了股东的股份,一股按人民币10元退还。
  罗家在运城盐池也有大量的股份,在运城有一个家,就在今天的老东街中段,房子后来被公家占用了。
  罗家不仅热心公益事业,为人也特别和善,因而在各种运动中,他们家虽然败落了,但村民对他们很是友好,并没有难为他们。

  院基
  富有戏剧性的是罗家安家过程。当时,罗家非常富有,他们看上了村中一块地方,这块地方上有几户人家,房子已很是破败了。一户房子最多能值50元,罗家出了100元购买以用作宅基地。这样拓展了八座院子的宅基地。这中间有个小小的插曲。
  当年,杨赵村的葛家是大户。对于外来的罗家颇有几分忌惮。罗家所买的宅基地中恰好有一小块地方属于葛家所有,葛家在这件事上较起了劲儿。那是一块大约有十多平方米的地方,至今还空在那里。罗家来谈价钱,葛家放出话来说罗家须得将那块地方用银元铺满才行。罗家听了后止步了。过了两天,罗家又找葛家谈了,葛家说要用银锞子即元宝铺满才行。罗家又将事情暂且放下了。过了一段,房屋工程一点点靠近那块地,罗家又找人来说。葛家问:你家的房子要盖多高?言外之意是,将金锞子摞得和房子一样高了再来说话。
  罗家一听不是善茬,只好退让了,一座院子后边留下了一块空地,屋墙生生拐进去一大块。(如下图)在院基这件事上,罗家算是退让了一步。

  名字
  罗家在院基上退让了一步,并没有换来葛家的包容,相反,两家还在暗暗较着劲儿。先是葛家生了个孩子,大名叫子英,小名唤虎儿。虎儿就是要降你这狼(罗)的的。
  罗家也生了个孩子,得知葛家孩子唤虎儿,便给自己的孩子取名龙。龙与虎比,看看谁厉害。
  葛家一听罗家的孩子叫龙,立刻将新生的另一个孩子起名叫作震东。因为罗家房子在葛家东边,震一震东边的高邻。
  当然老辈人的斗智斗勇,现在看来令人哑然失笑,但在过去那样的年代,一个人将家看得无比重要的年代,在哪里扎了根,便要为了这里的生态奋斗一辈子。家在每一个人心目中的位置是至高无上的。

  厚道
  在罗家的院子里有一堵墙上刻着三个字“古有门”(如下图),意思是原来建房前,那地方是个门。这种尊重历史的做法我是第一次看到,感到罗家还是很厚道的。
  罗家的厚道还表现在他们收养了一个葛姓的孩子。罗家和葛家较劲不假,但是罗家与葛家一支是老亲戚也不假,这门老亲戚中有一个孩子自幼父母双亡,罗家看这孩子机灵,便包揽了他的生活和求学。这位叫葛信义的孩子后来果然很有出息,成了北京师大一名教授。
  如今罗家的人在海内外均有生活,唯独老房子里连一家姓罗的都没有了。
  有一座罗家的院子现在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
  葛家的祠堂也成了村里的幼儿园。葛家的后人还在村里生活着。(如下图)
  听兰徐新老人说,罗家院子现在珍贵的是,原来男仆女仆住的地方还在。有一个门楼上的木雕很是特别,现在也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含义。(如下图)

附一:罗可桓
  罗可桓,(1873--?),山西稷山人。字公玉,号稷东野人。原籍介休县。父履亨,字坦之,治学有根柢;然以家计窘迫,改习商业,侨居稷山县,为其妇翁葛世荣办理赵城、稷山二县盐务,遂落籍为稷山县人。罗可桓幼好学,其父曾送其归介休读书,肄业于锦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与先外曾祖父朱怀皋公、常赞春、常旭春为同科举人)工诗文,尤以书法享誉一时,今公私藏家仍多有收藏者。晋南多其书迹流传,著作有《稷东寓公诗钞》8卷

附二:《“卞和兴”盐号老板罗眉仙旧事》
  在运城盐业的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不可忘记,他便是当年运城最大的盐号之一卞和兴老板罗眉仙。
  罗家当年在运城置办房产,曾经是运城市区老东街大户之一。近日,记者走访了罗眉仙先生在运工作的后人,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旧事。作为旧时盐商,罗先生的一些故事值得人们玩味。(左图:晚年罗眉仙与孙女合影)。

  结缘稷山
  据介绍,罗家祖籍山西省介休张兰镇。迁至稷山的罗家第一代人即罗眉仙的曾祖父当年曾在江西经商,开着一家当铺,属于晋商一支。当年开当铺的罗家小伙写得一手好字,他自己撰联书写的一副对联悬挂于当铺外,被路过的一位稷山籍葛姓官员看到,这位官员一见小伙子的字大为赞赏,遂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于他。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江西遍地战火,为了逃生,开当铺的罗家小伙独自一人从江西逃回介休老家。当时,南方烽火连天,相对闭塞的山西却比较太平。介休的罗家亲友对罗家小伙独自一人逃回山西很不以为然。称太平盛世,何处来的长毛。大家怀疑小伙子是变卖了当铺想独吞罗家资产。被误解的罗家小伙眼看在介休老家难以立足,一气之下,投奔稷山杨赵自己的岳父家,从那时起便在稷山安家落户。
  罗眉仙的父亲罗可桓1873年生于稷山县杨赵村,自幼好学,曾祖父罗桂便送他去了介休绵山书院读书,成绩优异。1900年他曾经准备东渡日本留学,已做好了制服,照好了相准备启程时,因为光绪变法失败,未能成行。罗可桓于绵山书院肄业后,于光绪二十八年中举,其工诗文,尤以书法享誉一时,今公私藏家仍多有收藏。著作有《稷东寓公诗抄》八卷,有民国十五年(1926)介休罗氏铅印本行世。并有《北游诗纪》,亦铅印本。这一切成就使得罗家在文化上做好了成为当地大户的准备。

  投身商海
  因学识渊博,加上祖上经商的基础,罗可桓到运城后开始经营盐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盐号附近,罗家还开办了春生药房,如今旧房尚在。
  罗可桓的儿子罗眉仙1900年生于稷山。他毕业于山西大学文科班。曾经在天镇、繁峙县任过县长,后因战乱回到稷山,为了生计,他来到运城,投身盐业,接手父亲经营的盐号卞和兴之后,因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后来还经营起了裕成源钱庄。当年运城老东街罗家阁楼上的盐帖,相当于今天的货物出库单就堆了好多。那种用雕版印刷的麻纸盐帖,每张上都印有:出盐1500担。由此足见当年卞和兴盐号生意之大。
  当年裕成源的店牌很大很厚,比现在普通办公桌桌面还要宽大,上边阴刻有字。后来,社会变迁,罗家将牌匾悄悄收起来后,推平了牌子上的字,一直做床板用。后来做了家中人结婚的家具。
  因为盐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罗家在襄汾曾有半条街的铺面,后来社会变动,他家的铺面停业时,光藏书就运出了5汽车。作为儒商,罗家对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

  回报桑梓
  盐生意给罗家带来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为罗家回报桑梓做好了准备。除了在稷山杨赵建起了豪华的宅院外,罗家兴学、修路,在村里很有口碑。
  据了解,当年罗家所建房屋多是欧式风格,墙内埋有电线。因稷山没有电,罗家已从上海定购了发电机,可惜因为战争爆发,发电机没有运回,埋在墙里的电线也从来没有被派上用场。
  当年,每到青黄不接之时,罗眉仙总要派大车往老家稷山杨赵运去大量白面,供村里贫寒人家接续生活。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有学可上,罗家还建起了一所义学——文达小学,免费供村子里的孩子上学。据介绍,当年,罗家不仅盖起了学校,而且定做了50套标准课桌椅,供学生使用。想上学的孩子只要来到学校,学习用具也由罗家全部供给。罗家出资请了4位先生在文达小学执教,因为罗家办的这一段义学,至今,杨赵村80岁左右的老汉中没有文盲。最高法院原院长任建新就曾在文达小学读过书。

  返回原籍
  罗家在运城经商的巅峰时期,在东街曾有一座豪宅。当年,那座豪宅临街处为楼,中间为厅,后边为窑院,院内雕梁画栋,美不胜收。新中国成立之初,罗家以8000元之价将豪宅卖于原县畜牧局。后在隔壁购得一座相对简陋的三进院。
  在特殊年代中,罗眉仙因曾在天镇任过国民党时期的县长被打为历史反革命,后来因为对斯大林言论有异议,被打为右派,坐牢5年。“文革”初全家被遣送回到稷山杨赵。
  在稷山,他在家中盖的数座院子均已充公,无奈,他们一家老小借住于亲戚家。好在当年罗家曾经救助过杨赵许多人,因而在乡下并未受太多委屈。“文革”结束后又返回运城。
  1980年,罗眉仙先生八十高龄时离世,他当年建义学的善举至今还被杨赵人津津乐道。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9821
日期:2018/1/8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播州忠爱堂罗氏分支尚稽族谱
下一篇:湖南新化各地罗氏支派探源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