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罗氏始祖国才老太公其人其事
作者:魏祥http://www.luos.org
每年三月清明都有很多罗氏人士从四面八方回家乡祭祖。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地方,甚至说着不同的方言,下有白身百姓,上有供职于中央。但是,他们都来追思共同的始祖——罗国才老太公,说到了“八寨农民叛乱”,追忆到了祖籍山东,讲述老太公九个儿子和九段佩剑故事。他们都聚会在一个地名“阳开”(壮语,即三面环山的山谷,忻城县新圩乡龙琴村)。按着他们的祖辈嘱咐的方向,寻找自己的始祖。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凝问,为什么明朝一名战将,为何流落隐归于荒蛮之地度过后半生呢?为了解开这个迷,让我们穿越五百年的时空,翻开《明史》和有关文献,佐证我们始祖其人其事。
据《广西罗氏源流考》第十八卷《东兰丹州基祖 》一文记载:桂祖罗海玉、原籍山东。于宋*元七年随狄青将军南下,后定居东兰丹州。传至第八代孙罗世贵在九里府做主官,世贵之子罗明,字国才,立年从军,效劳王守仁麾下。王守仁故后,国才上疏获批解甲归田,迁徙居住迁江与芝州交地(忻城县新圩乡龙琴村板叩屯)。罗国才生九男一女,具后裔散居于忻城、来宾、上林、马山等县地。 第十九卷《忻城新圩基祖》记载: 始祖罗国才,祖籍山东。于明朝嘉靖六年随同主帅王守仁督师两广。而后解甲归田,卜籍忻城县新圩乡阳开(龙琴)村。生九男一女,公将其宝剑折为九段,分给九子各持一节,作为久后相认凭证。公殁后塟鹏山。
《“锦衣卫之王”邕城记忆》记载:嘉靖七年十月,王守仁病重,上疏求退。十一月二十九日,王守仁在返回故乡浙江余姚的途中,病故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青龙铺码头,享年五十七岁。其门徒、下属、亲戚、好友纷纷在沿途迎棺哭灵,王佐也为此从南宁赶到杭州。《王阳明全集》“卷三·悟真录·十一·世德纪·传·丧纪”记载:“丁卯,榇(柩)抵杭州府浙江驿……都指挥使刘宗伟,都指挥佥事李节、刘翱、孙仁、王佐……各就位哭奠。”王守仁亡故后,虽有昭勇将军、南宁卫指挥使罗明坐镇,王佐却逐渐把持南宁卫军政大权。
王佐其人:嘉靖六年(1527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王佐跟随恩公王守仁到南宁上任。王佐原为南宁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战后升任南宁卫的明威将军军政掌印指挥佥事。王佐作为这个名复杂的一方大员,下辖多少军队?职权范围有多大?《明史》“卷九·志第五十二·职官五”记载:“内外卫所,凡一卫统十千户,一千户统十百户,百户领总旗二,总旗领小旗五,小旗领军十。至是更定其制,每卫设前、后、中、左、右五千户所,大率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一千一百二十人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设总旗二人,小旗十人。洪武二十年,始命各卫立掌印、佥书,专职理事,以指挥使掌印,同知、佥事各领一所。”可见掌印者应为指挥使,而王佐作为指挥佥事,却能掌印坐堂,并加封明威将军(正四品),实质上是行使指挥使的职权,可谓官威赫赫。
从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国才老太公在官场中与王佐有斗争之事,解甲后防范王佐加害而不回东兰或山东。便隐居荒蛮辟野之地。为了防范王佐追杀、灭门之灾,为了安全之见,太公将其宝剑折为九段,分给九子各持一节,分散流走他乡,作为久后相认凭证。
附:国才公后裔寻流溯源
国才公,广西忻城新圩乡龙岑村阳开庄罗氏开基始祖,是海玉公第11世孙,国才公于明朝嘉庆七年来到广西忻城,国才公后裔分居忻城新圩乡龙岑村阳开庄、来宾、上林塘红、马山、宾阳 。据国才公支上林、马山旧族谱记载,先祖海玉公原籍山东,为罗艺后裔,于宋朝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从山东随狄青将军南下到广南西路(后称广西),平息侬智高反叛朝廷(见广西通史,东兰县志),攻打庆远府、河池州,转战东兰一带,平叛结束后,定居东兰(当时称为羁兰州,到明朝才称为东兰)。国才公后裔深感先祖之宏恩,先祖庇护之深恩不能忘怀。为传承罗氏文化,启迪后人,以史为鉴,光照来人,昌我罗族,荣我罗族,国才公后裔已发起寻流溯源之旅,一是,意欲厘清罗艺公14世孙罗潜,是否有名叫罗功勋的儿子,罗功勋的儿子是否叫罗庆矩,即罗艺公的15、16世孙是否有罗功勋、罗庆矩;二是,海玉公之后八代名讳失传,第10世为罗世贵,第11世为罗国才,意欲把这失传的名讳补上;三是,补充完善海玉公的相关信息,如生辰等等。望知情的宗亲热心帮忙,以了却我们的心愿。
国才公18世裔孙罗海波00000000
QQ:32292512670000000000
2015年7月9日00000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