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从宋濂《五老图》等考慈溪罗氏的唐祖罗隐

从宋濂《五老图》等考慈溪罗氏的唐祖罗隐
附:罗隐世系初探

作者:明州慈湖人http://www.luos.org

  宋濂的《五老图叙》,赞扬了明慈溪罗氏的家传元朝宝图《五祖图》。宋濂谓慈溪的罗氏先祖是唐观察判官罗隐之子的罗塞翁,而本地县志却传为慈溪的罗氏先祖是五代时期的罗甫。不过据我看来,真正的罗氏开宗应该是唐昭宗时期的著名诗人罗隐。
  罗隐在元朝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中有记,谓罗隐是钱塘人氏,因举进士不第,广明中(880-881)遇乱归乡隐居。时“钱尚父”镇东南,罗隐以《过夏云》诗作荐文首,钱鏐大喜,录为书记,奏授著作佐郎等。
  查得罗隐是个能人,不但能做官,而且诗亦颇有名气。还精通法书、富厚著作,曾刊有《淮海寓言》三卷、《湘南应用集》七卷、《甲乙集》三卷、《吴越掌书记集》三卷、《罗隐后集》二十卷等版书行世。
  从罗隐的著书内容来看,他的仕途一身,基本是在钱鏐为王时期。钱鏐起兵之时正是黄巢起义之后,时杭州都兵之一的董昌以镇压黄巢、刘汉宏等盘踞势力有功后任为知杭州事时,钱鏐为董昌的得力部将。董昌自为帝后,钱鏐以义兵发击之。后攻克董昌的国力范围之后,兼有军政十三州之地。因此先后受唐昭宗的封为“越王”、“吴王”;梁开平元年(907),受朱温之封为“吴越王”,并兼淮南节度使。这就是罗隐因此会著有《淮南寓言》的一书根源了,任著作佐郎期间,因贺唐昭宗(889-904年在位)改名中,有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之句,获称赏。天祐三年(906)转司勋郎中、充任镇海军节度判官。时称“江东生”(注:慈溪有“江东庙”),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慕其名,遂以宗人身份,拜罗隐而为叔父。时罗隐老焉,开平二年(908)钱鏐以武肃王称国“吴越”,三年(909), 表迁罗隐为盐铁发运使、给事中等(事见《罗给事墓志》、《吴越备书》、《唐才子传》)。

  故罗隐的一生,最为关联的大概是这三个人了。其一是董昌,盖因钱鏐的立国事业,实是根植于董昌的基础上。时董昌也为杭州钱塘人,初为石镇镇将,乾符五年(878)为杭州“八都将”之一。光启二年(886),遣部将钱鏐败越州镇将刘汉宏,因自称“知浙东军府事”;乾宁二年(895),以越州为都城帝称“大越罗平”,置有百官;乾宁三年(896),败于钱鏐起兵,国域之内的军政大权归落钱鏐。即钱鏐初为董昌乾符时期镇将,真是罗隐两次进士落第时期。乾宁二年董昌以十三州之地置有百官,钱鏐至少为知浙东军府事一职。时罗隐已在家归养有十四年之久,得钱鏐赏识收为幕僚,故只掌为书记一职(即军府文书,或为非正式官制)。
  其二当然是钱鏐了,钱鏐在896年败“自越王”董昌后,亦自掌“大越罗平国”的两浙十三州之地。只是他比董昌聪明,自觉上表受封于唐皇朝。时钱鏐被封为“越王”、“吴王”,作为董昌时期的钱鏐军书记官,钱鏐表奏罗隐升为著作郎,那是既显情义又显明智的事情。时文人科考,落第后仍为庶民身份,需要进入仕途后才能成为“士族”(贵人)。故唐时考“进士科”,实际考的只是诗文。罗隐此前十多年来两考进士罗第,这“著作郎”一职可谓扬眉吐气。唐时的著作郎主管着“著作局”,掌修撰文字。这应该是文人们最向往的一种职位了(注:相当于宋朝的国子监),时“翰林待诏”多为虚职,从著作局曾改名过“司文局”(主管人称司文郎中)一事来看,它应该也掌管着国史编撰一类。
  907年唐朝被梁灭国,钱鏐又自觉受封于朱温的后梁朝。朱温当然感激不已,特封钱鏐为“吴越王”,并尊称钱鏐为“尚父”(注:即周武王时期的“师尚父”身份)。时罗隐在钱鏐手下干事已久,他先后去过湘南、淮南、汝江等地任职,暮年虽老,壮心不已。
  当然钱鏐也没有忘记他,自己立为“吴越国”之后,任罗隐为镇海军节度使推官。唐末时推官属使府僚佐(主掌刑狱类),再兼慈溪县令实职(见元戴良的《春风堂》中说法),升给事中。吴越国时仍为唐制,给事中位居正五品上,掌“读署”(即宋朝的“中书省”)奏抄、驳正、涂归等事,也与御史、中书舍人等人共同审理天下冤滞。钱鏐把罗隐放在这个位置上可谓是人尽其才的一种宠信了,相当于让他直接参加了国家的共同治理。*
  其三是罗绍威。罗绍威,唐末魏州人,好儒术,亦工书法、音律。僖宗末,充为魏博军节度副使;昭宗光化元年(898)时,袭父武职(注:子袭父之武职,汉起即为定制),贵为“魏博节度使”。899年,与朱温结为亲家。天祐三年(906),魏博牙兵反叛不驯,他借朱温兵力虽镇压了,但却家底全部耗尽。朱温梁朝后,先后任罗绍威为中书令、太师,封为邺王等。他与罗隐的认宗关系,应该是发生于906年时。906年钱鏐已为唐的吴王多年,梁、吴各自天下是为邻居,通过罗绍威和罗隐的宗亲官系,利于边界和睦。907年吴越国附于梁朝皇下,应该与罗隐和罗绍威的政治枝接也有些关系。即罗绍威在梁王下的中书令一职,对罗隐的梁时升职,有了一定的宗亲依托性。(注:唐朝的中书令为三省长官,二或三品的真宰相。唐中期后虽渐为大将的荣衔、不预政事,但品佚地位还在。)

  元朝名士戴良,也有与《五老图》相关的《春风堂记》行世。谓罗处士“其祖即镇东节度推官摄四明之慈溪县令,遂留家焉”。这个说法当然与宋濂的说法是大不相同了,即宋濂说的是罗隐是唐观察判官,罗塞翁是罗隐之子任慈溪县令;而戴良的说法是罗氏之祖即镇东军节度推官摄慈溪县令,应该指的是罗隐。故罗塞翁的县令不载县志,应该有与宋濂的说法相左有关。而且从地方资料来看,有罗甫之葬(县西南二十五里芦山)而无罗塞翁的记载,即元朝戴良的说法,这个观点是有些根据的。
  时冲元居士罗世华(字明远)的“春风堂”之家十分地有名,五老鹤发颜和、孝子贤孙七十余人。至元末至正的二十四年(1364)时,获有司旌表为“同居耆德罗氏之门”。这五老即罗世华与其弟世英(字明杰)、弘惠(字明德)、天锡(字明纯)、世昌(字叔明)五人。当时五老皆已六十而上、五世同堂而居。以罗世华的墓志记中来看,其高祖即明復,宋嘉熙四年(1240)进士;祖絅,乐善好施,乡称“衣锦居士”;父善卿,敬宗睦族,理家有法。罗世华也是个天性孝友、侍父无虚侧、墓庐三年的儒道人物,卒葬县西北四十五里的鸣鹤山一带。
  罗明復的高祖即淳祐元年(1241)登进士第的罗季清。罗季清时与宝祐四年(1256)登进士第的黄震为同里、同院舍住,后为官四方,记载甚少。黄震在咸淳三年(1267)为罗季清的故居属己感慨而写《耻独居记》,这位著名的“于越先生”(《宋史》传载人物),对罗季清的耻独观点非常敬佩。故罗世华的卒葬鸣鹤山,实际应该是他对祖上龙兴之地的一种回归,罗氏是为唐末罗隐的慈溪一支,至宋时,已分为“南支鸡鸣湖、北支白洋湖”也未可知。
  南支即宋时的罗仲舒一支。罗仲舒是慈溪志上最早有记载的罗氏传记人物,他在宋淳熙十二年(1185)魁上舍科;淳熙十四年(1187)登进士第。后曾知抚州事等,官封宗正少卿、金紫光禄大夫等。罗仲舒卒葬县西三十里的剡岙一带,与罗甫卒葬县西二十五的芦山一带,可谓一衣带水、守为“慈江南北”之意。故后来这一带的罗氏人丁兴旺,至清时已集聚为“罗江村”了。

  也就是说,相关《五老图》的著名人物是卒葬鸣鹤山的元朝罗世华,罗世华相关于曾居住于鸣鹤乡的罗季清。罗仲舒居住于慈溪城内,卒葬于介于罗季清、罗世华的鸣鹤山、罗甫的芦山之间。这里有一种宋代城外罗氏,从城山居地向鸣鹤山居地北移的痕迹,或与慈溪城移的历史有关。
  慈溪城治旧即芦山旁的越城勾章治,勾章城在晋末城毁、移址鄞江小溪镇(注:唐及前时,镇为军都督的府治地,一镇常辖数州)的悬磁以后,唐初演为“鄞州”、唐中演为“明州”和“四明郡”城。慈溪城就是在越至汉、晋旧“勾章城”址的基础上(处慈江南、姚江北),在唐开元时建为新慈溪县的。县建不久,首令房琯即迁署慈湖(慈江北、“慈湖遗址”等所在地,西即“傅家山遗址”、“八字桥遗址”)。故唐宋时期的县人口中心,渐渐向慈湖转移可谓必然。鸣鹤在汉时虞国起,即为侯爵分封之地,唐初时是虞世南的故居(定林寺基),后裔号鸣鹤而称山名。鸣鹤山经“杜湖”(即宋时的白洋湖)、石步即到今河姆渡镇、罗江村、芦山一带,故宋时的鸣鹤山,已有“巡检司、盐场、浪港、虞庄堰”等相关地名。而今“河姆渡镇、罗江村、芦山”一带,实即宋时“金川乡”的“云湖、鸡鸣湖、凤凰湖”的湖址,该三湖虽在宋宝庆时已废,但垦为湖田等后,渐渐连接了湖址南北的人口融接。

  这里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慈溪的罗氏,实际在唐元和五年(810)即有人居。从现代发现的碑记来看,“王君夫人”为南阳望族罗氏人,卒葬鄮县灵岩乡金全里嘉溪村,灵岩即唐达蓬山的佛迹岩和佛迹寺(注:慈溪在唐开元时有二十一乡,宋时慈溪曾辖四十乡,佛迹岩宝庆时已属慈溪境)。
  另一例为长庆二年(822)襄阳罗府罗清(其祖罗成),卒葬余姚凤亭乡新义里。襄阳罗氏世家起自隋罗艺割据为幽州总官时,后受降唐李渊封为燕王,赐姓李氏世家代传。至天宝四年(745)殿中侍御史罗希爽(注:十笔划下为两个“百”)已为杭州人,故罗隐为钱塘人,应该是他的正宗后裔。

  关于与罗隐相关的明州军镇。钱鏐初在杭州任职,反董昌时,或将东镇军节度治自移于明州东。有可考的资料是明州广顺二年(952)的碑记中,有“吴越国昭信军节度判官知明州军事兼盐铁都监”这种记录。这个职务,应该也是罗隐在唐末或吴越国初时的职务之一。昭信军即吴越国后期驻明州的“望海军”(注:时与明州治并列),昭信之意,当然是“昭宗之信”的那种意思。即它是钱鏐起兵之始反董昌的实力根据之地,根据相关碑记,吴越国全称为“大吴越国”, 有钱鏐号“武肃王”时,“镇东军守会稽县令”的记录。即显见昭信军的地位已高于镇东军,罗隐任节度判官、盐铁使时,兼知慈溪县是很有可能的。毕竟罗塞翁的说法已起自明朝,相对来说,明朝宋濂的《五老图叙》,不如元朝戴良的《春风堂记》信息更可靠一些。
附一:明学士宋濂撰《罗氏五老图记》
  明之慈溪罗氏,出唐观察判官。隐之子塞翁来摄事,因祖讳甫之居,遂附家焉。至宋,有明复及谦者,相继擢第,遂为诗礼望族。然谦之后,多以耆寿称。其讳纲者,年八十有四而终。纲之子善卿亦如纲年而卒。善卿之子五人,长曰明远,年八十有三;次明杰、明德、明纯、明叔,各减远之年不一、二,时为之五老。嗟夫,此五人者,其高迈八秩,卑跻六旬,当风日和美之时,婆娑庭帏,如佩玉铿锵,徐徐而趋,雍雍而喏,皓发庞眉,照耀前后,华幌彩衣给事左右者,咸惊诧焉。不曰此人间之上瑞,则曰是国家之体征,嗟叹歆艳,若有弗及,噫亦异哉。昔者,睢阳以五老名于时,然其系非一姓,生非一门,不过仕焉。而止优游乡梓,想与讲赋唱酬,人犹以为奇而传之。今罗氏世华辈,一姓同胞,揆之睢阳之所闻,不为尤异者与?尤异之事,可不新之典籍。曰睢阳之传,皆以爵显,而罗氏则隐于布衣。然爵禄有命,不可悻致,显不显,非所计也!嗟夫,人生至欲者,莫过寿考,故书之九畴五福,举以寿为首。诗人之颂美虽不一,而尤以寿为至愿焉。惟罗氏一门,获之为多,诚希世之盛事,是宜士大夫播之声诗,篇联牍累绳绳,犹未已也。他日协之音律,被以管弦,使其子若孙持觞五人寿,非特为一时之美谈,观风之使或采而上之,则斗酒之宠劳,絮帛之敕赐,荣光下照,赫奕于东海之滨者,猗欤盛哉!
  顾序睢阳之事者钱公明逸之文雅,故能传之久远。若予荒芜不振之作,将焉用之要,不足为罗氏之重轻也。故述其概于首简,以俟如明逸者删焉。然明远五昆季生子二十二人,孙五十人,其爨而食者五世,至正(元顺帝年号)初以同居耆德旌其门。予尝求其故:纲孜孜乐善,惠利及人者众;善卿生平不害物命,好施如其父,岁歉则散粟以给,宗族无死徙之忧,临没又聚贷借诸券焚之,其所以培植者远矣哉。

附二:罗益平《罗隐世系初探》
  晚唐大诗人罗隐到底是何方人士,祖籍到底来自何方,众说纷坛。
  长沙派的观点认为,湖北宜城是罗氏的发源地,永嘉(公元307-313)南渡后各奔东西。为避战乱,隐之祖先由湖南长沙迁徙至本市南安洞山村,并认为罗隐出生于该地,后迁居新登钦贤罗家。
  豫章派认为,东安的各家罗氏宗谱都记载,东安罗氏发源于湖北,后逐渐南迁至湖南、江西。汉景帝(公元前156-前143)时迁居江西豫章沟,后由豫章(即罗珠)公第二十九世孙,罗隐的曾祖父罗仙迁居新登钦贤。
  民国时期的汪德振先生撰写的《罗隐年谱》称,据新登钦贤《罗氏宗谱》及五代时期的镇海军节度推官金部郎中沈崧为罗隐撰写的《墓志铭》载,罗仙,字同知,福州福唐县令,自长沙迁新。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查阅了新登、万市等地幸存的7家罗氏宗谱、《东安官塘罗邱氏合纂宗谱》以及《中华罗氏通谱》和新登县嘉靖、万历、道光、沈崧的罗隐《墓铭志》。
  记载最详尽的是永昌长盘村凸上、弯里的《东安罗氏宗谱》。据宗谱保管人,86岁高龄的罗文林介绍说,该支派是罗隐的嫡系,解放前,他们每大年初一都到新登钦贤罗家祠堂分糖烧饼的,他们历代都与钦贤罗氏合谱的。他们是由罗隐第廿七世孙罗昌一,于洪武十四年(1381)从钦贤罗家迁居南新蓼源,育三子,小儿子罗祈,于永乐三年(1406)从蓼源到永昌长盘与李氏完婚,辟草莱营家室开基创业。因该支脉地处偏壤山野,征战事少,繁衍迅速。其他支派,尤其是共和与查村罗氏,地处战略要塞,从罗隐至今仅繁衍至三十八世。
  现幸存罗氏宗谱均称罗隐祖上来自江西,为豫章后裔。从万市罗氏谱可以看出,罗隐的母亲赵氏起嫁于南安洞山村,罗宅村的罗氏祖上来源于浙江临安,应与罗隐为近房同宗关系。
  从永昌长盘的《东安罗氏宗谱》明了,其宗谱命名与钦贤罗氏完全一致。罗隐的曾祖父到父亲辈,均葬于新登钦贤罗家的阳宅后山。根据新登县万历志和光绪志记载,“罗公墓,在昌化县东,为罗隐祖墓。”再根据中华罗氏通谱记载,罗隐是居浙江临安锦南乡的罗谦逊之后。罗仙与谦逊相隔71年。由此推断,谦逊应该是罗仙的曾祖辈,谦逊的父亲原洁与妻西昌宣氏合葬于临安罗坑孤山,谦逊的祖父罗世寿与妻合葬于江西西河大洲上。由此就可以更进一步证明,罗原洁是罗隐祖上从江西携妻迁居浙江临安的。罗仙的祖、父辈均居于临安昌化,因是普通人士,故无留名于后,罗仙为知县,当时认为再上溯为贫民,上溯年代太前,意义也不大,也起不了多少光宗耀祖、为宗族添彩的作用。因此,罗隐墓铭志中只溯至曾祖罗仙。县志记载罗隐祖墓在昌化县东。因而,罗仙从临安昌化迁徙到新登的准确性应该为最。
  今幸存的《东安罗氏宗谱》,就是钦贤罗氏宗谱的同版草谱(草谱即同期同版印制的非房长保管本),明确记载“江西迁新始祖:罗仙”。罗隐《墓铭志》也仅言: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曾祖讳仙,字童知,福州福唐县令。并无提及长沙字眼。
  综上理论,罗隐祖根应为:永嘉南渡――江西豫章――临安罗坑坞――新登钦贤。《东安罗氏宗谱》所著的“江西迁新始祖”,指的是祖籍为江西,应该也是相符的。先祖为永嘉南渡,从长沙各奔东西,也是属实的。

  罗隐后裔繁衍线索
  一、民国汪德振先生编撰的《罗隐年谱》曰:据《新登钦贤罗氏宗谱》载,罗隐曾祖名仙,字同知(一作童知)曾任福州福唐县令。是从长沙迁新城的。祖父知微,也曾任福唐县令。父亲修古,应开元礼。……罗隐三岁时有弟名权。
  二、《东安罗氏宗谱》载:明正统九年(1444)甲子仲春,五世孙罗寿《增辑序曰:“……由此观之,吾族与隐桑梓连阴,鸡犬相闻,系出于给事之后信无疑矣!”
  又,明景泰间(1450—1456)查得余杭邺者宗谱载:“有能孙大丞者昭谏十一世孙,娶胡氏,生子六一、六三”(六一、六三公为东安罗氏(共和)始祖。(罗寿者是东安五世孙)。
  三、《慈溪罗江宗谱》载:罗隐父亲罗甫(妣郑氏),唐大中甲戌登进士科,任起居郎。生子二:长子罗隐,次子罗伏。罗隐:生子塞翁,字仁达,初任句余(慈溪)县令。塞翁生子:好智(无嗣)。罗伏:生二子:长子(不祥)。次子仁祖生子好勇;好勇生二子:长子(不祥)。次子立德,立德承继给罗隐孙好智为后。
  四、上虞罗氏分两支,一万人左右。一支居小越罗村,也叫东罗、西罗、大庙罗。支分松厚、横塘立霜,无谱,世传30代,约4000人。其中东罗是从余姚罗江(即河姆渡)迁入,其始祖元善,讳处明,行元一,以卖草席为生,见孔家桥山青水秀丽卜居于此。传说曾出过翰林学士,被招为驸马,有文官下骄,武将下马的桥和碑。清末民国著名考古学家罗振玉(1866—1940)、志愿军师长罗品南、现任舟山长罗国钿等是其后裔。
  五、罗隐之弟三说:一说:《钦贤罗氏宗谱》:隐三岁时,有弟名权。二说:商务印书馆《中国名人大官典》1753页载:罗邺,唐隐弟,工诗累草,举进士不弟,光化中以韦壮奏追赐进士弟,赠官补阙。三说:《慈溪罗江宗谱》说。
  六、明宋濂《潜溪集.罗氏五老诗卷序》:“明之慈溪罗氏,出于唐观察判官隐之子塞翁来摄县令因家焉。至宋,有名复及谦者相继继擢弟奉常,蔚为读书之家。然而谦之后人,多以耋寿称。其讳同者,年八十有四而终。同子善卿其卒年如回。善卿娶某氏,生五男子。其一曰远,年八十有三;次子曰明杰,其年如明远,而少二岁;次三曰明德,其年如明杰,而少十又三岁;次四曰明纯;次五曰明淑。明纯如明德少二岁,明淑如明纯而少二岁。惟此五老者高迈八秩,卑逾六旬。”
  杭州“五老巷”,南起白井儿头,北至长庆街。清姚土隆《耕畲堂杂记》载:予家仙林桥之东,自明以来门前有老屋。三百年后,屋后起造,掘出大础,相传为宋万俟府第,然未尝见之记载。屋之前有“五老巷”者,旧传明时有罗氏居此。罗之远祖为四明人。兄弟五人皆享大年。金华宋氏濂尝有文记之。慈溪罗氏,乃吴越诗人罗隐之后,蔚为诗书之家。明时徒迁杭城,罗善卿致仕耆寿,有五子,长明远83岁时次明杰81岁、明德68岁、明纯66岁、明淑63岁。五老人高迈八秩,卑逾六旬,乃天下奇事。每当风日和美时,五兄弟婆娑中庭,捋髯笑语,伟如珠玉落盘,亭亭而趋,雍雍而语,皓首寿眉,照耀后前,华悦彩衣,给事左右,见者无不惊诧、羡慕,曰,“此乃世之上端也。”人生至欲者,其逾于寿,大者,乃太平盛世之象;小者,乃平和勤俭之家,世人苦求四喜,唯寿为冠。罗氏五昆仲,生子女二十二人,共爨者五世。或有人探问其故,答曰:“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利欲无边,平和即寿。” 罗氏先祖罗孜孜乐善,惠利及人。先父善卿不害物命,其好施如其父,岁俭则散粟给宗族,无死徒之忧,临殁,又聚借贷诸券焚之。
  七、奉化罗国平《浙江罗氏考》:临安太阳镇景村乡景浪山罗家与朱伊罗家同支,200人,始祖罗福海,是新城罗隐后裔,生子三,分三房,失谱。据《临安县志》载:罗霞天(1898—1987),自称为罗隐后裔,德国柏林大学毕业,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党国大代表,立法委员,浙江省党部书记,1949年去台湾。
  又,《临安县志》记载:“罗霞天自称为罗隐后裔。”
  八、于潜镇方圆大冈坂罗家12户,始祖罗发海,号行方,明洪武年间,由徵州郡卜筑潜阳波前吴家园,生二子:宽一、宽二;宽一移居大同坂,宽二出家逸村明智寺,己传19代,另有福祥公由城后复迁新邑罗家桥,宇清公迁新邑。
  (补:奉化罗国平文:罗隐墓在西湖乡徐村(转塘)许坞小龙头。2001年10月25日,专访该村79岁村支书余方金,余讲:“这个墓很大,一直未掘过,也许有石条被搬走过的痕迹。”罗隐墓像一座太师椅,面向钱塘江,很有气势,符合古人风水格局。又,罗隐之子罗塞翁,字仁达,拜句余(慈溪)县令。后梁贞明元年(915),妣冯氏,殁葬罗江(余姚)上黄山谢家桥罗家祖坟。依始祖在慈溪白塘桥安家,现称东罗、西罗。)

  罗隐祖籍到底在何处
  有关晚唐大诗人罗隐的祖籍,一直来说法不一。
  民国时期,本地乡贤汪德振先生撰写的《罗隐年谱》称:据新登钦贤《罗氏宗谱》及五代时期的镇海军节度推官金部郎中沈崧为罗隐撰写的《墓志铭》载:“罗仙(罗隐曾祖),字同知,福州福唐县令,自长沙迁新”。此后,全国各地的相关文献就都依此照搬而论。
  但通过本次重修谱所查得的东安各家罗氏宗谱记载,东安钦贤罗氏是由江西豫章珠公第二十七世孙罗仙,由江西迁新的。
  那么,汪德振先生的“罗隐年谱”,说是翻阅钦贤罗氏宗谱后所撰:隐祖“自长沙迁新”,这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新登、万市等地幸存的10部罗氏宗谱、以及慈溪、临安、昌化罗氏宗谱、《咸淳临安志》《中华罗氏通谱》和新登县“万历、康熙、道光、民国”县志、沈崧的罗隐《墓志铭》等等。
  值得庆幸的是,永昌长盘谱采用的是钦贤罗氏谱头与世系,该谱将钦贤罗家迁新始祖仙公世系,完整延续到盘谷始祖祈公与钦贤罗氏千五公为止,然后再分门别户。谱牒还明确记载着从罗隐的曾祖到父辈,均葬于钦贤罗家阳宅后山、祖坟山。
  据此可知,罗仙是首位迁新定居的始祖,故族谱及罗隐的《墓志铭》仅上溯到为官知县的罗仙,也符合“欧苏遗式”的谱牒修纂规范的。
  再看沈崧撰写的罗隐《墓志铭》,其内也仅言:“暨乎永嘉南渡,封邑多迁,代不乏贤。曾祖讳仙,字童知,福州福唐县令”。并没有提及“长沙迁新”字眼。
  另外,根据新登县万历、康熙、光绪志记载,“罗公墓,在昌化县东,为罗隐祖墓。”再引中华罗氏通谱载,罗隐是居浙江临安锦南乡罗谦逊之后,谦逊的祖父世寿夫妻合葬于江西西河大洲上。谦逊的父亲原洁,是从江西到浙江临安仕任薄职的。原洁殁后与妻(西昌宣氏)合葬于临安罗坑孤山。县志记载的“罗隐祖墓在昌化县东”,虽无署明墓主名字,但与有关记载完全吻合,应不外乎谦逊公之墓。
  那么,汪德振先生的罗隐“自长沙迁新”,会是空穴来风吗?那可是汪公阅谱后所言,实属有据之谈。那又是何故呢?
  这还得从钦贤罗氏中的一位神秘人物——罗令则说起。
  令则公在东安罗氏家谱中的地位十分显赫,而且,在多份谱牒中都冠以“罗隐父亲”。而罗隐父亲明明是修古,只参加过京殿礼仪考试(即应开元礼),怎蹦出个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令则公来了呢?再说,按照各种记载,令则公的年龄都较肯定,比罗隐还要小一岁,怎个罗隐父亲之说呀?
  对于令则公的祖居,蓼源及长盘谱、慈溪谱的序言以及令则公传略记载都很含糊,其中道:“令则公,讳甫,江右人,登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进士,复知庐州为给事中,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僖宗即位(873),田令孜专事游嬉,公力谏忤旨,寻薄职归隐教授,遂隐于睦之桐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陷睦州(桐庐、建德、淳安一带),公乃自睦避乱挈家渡江至鸡鸣山”。
  长盘谱中的令则公传略及慈溪谱行传载:“公生二子,隐者为长,伏为次子。隐者子塞翁,字仁达,为慈邑令,于后梁贞明间(918),以始祖而居焉。塞翁生子好智,无后。乃以甫公之孙好勇次子立德为嗣,故将立德派下各支另辑,不敢泯灭隐公耳”。
  对于令则公的祖籍,查阅所有收集在手的记载,都无明确定论,但根据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令则公是长江右岸长沙人。与隐父修古为同辈宗彦,龄差二十九岁。其兵部尚书卸职后易名而隐居桐庐,后因黄巢作乱,遂迁居鸡鸣山东麓,与钦贤罗氏合族。
  位居高官的隐居者,德高望重又贤达善施的令则公,十分敬仰罗隐的名望。他迁徙钦贤时,罗隐正热衷于京试,常年在外。而罗隐之子塞翁,尚未取得功名。为此,令则公就撑起了隐公的在外开支,还担起了隐子塞翁的辅教。后来,塞翁仕任慈溪县令,令则公作为恩师尊长,被邀为师爷而后定居慈溪,成为慈溪始祖,也是情理中事。更重要的是,塞翁之子好智无后,由令则公之子伏公的孙子立德为嗣。这样,作为传承谱系,令则公为兵部尚书,是一个家族的荣耀,隐公的名望更是钦贤罗氏精神所在。为理顺关系,一些谱系就刻意把令则与修古二公合二为一。
  由此可知,隐公是仙公之曾孙,为江西迁新族,已断无疑问。而令则公根据查考,以汉惠公侄子可能大,属长沙籍宗彦,因官场失意抑或更大的隐情而隐居钦贤,再加上其曾孙立德又是钦贤本族的嗣后,故不可泯灭。至此,谱中出现隐公祖籍长沙字眼,就不难理解了。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495
日期:2016/10/19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唐代著名的“三罗诗人”与慈溪后裔
下一篇:河南周口店好媳妇罗秀云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