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罗氏家族不过中秋节过“感恩节”
作者:东楚晚报 记者 叶建鹏/文 张成/摄http://www.luos.org
感恩节是一种传承——传承了罗氏家族先祖的品德。
明天(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然而,在黄石,有个神奇的家族,600多年来,它从没有过中秋节,而是在中秋节后的第九天,特别隆重地过一个感恩节。 这个家族就是阳新县洋港镇中罗村的罗氏家族。
据黄石市文化局非遗中心考证,在黄石,不过中秋节而过感恩节的家族,仅此一例。
这个家族位于黄石最偏远的地方
发源于江西的朝阳河,流到江西与湖北交界的幕阜山区后,形成了一个地势较为平缓的狭长地带。
唐开元年间,膳部员外郎罗汉壑跑到这里避祸。
后来,他的后人开枝散叶,形成了中罗、上罗、下罗等自然湾。
这些自然湾就是罗氏家族的聚居地。
它们的土地有4000多亩,比较广袤。
它们离黄石城区有100多公里,是黄石最偏远的地方之一。
罗氏家族的人通过辛勤的耕、读,生生不息,成了声名远播的大族。
受到迫害后,遇到“恩祖”
然而,到了元代末年,即600多年前,罗氏家族摊上了大事。当时,官兵与地方恶徒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罗氏家族中的才子罗舜禄就气愤地创作曲子,讽刺恶人。不料,恶人被激怒,要抄斩罗氏家族满门。罗舜禄连夜往长江边跑。不料,前是江水,无舟可渡;后是仇家,穷追不舍。
“啊……”罗舜禄昏倒在地。
突然,他感到一个老者推着他的肩膀说:“你可以搭芦过江。”
罗舜禄急忙爬起来,扑到江边的一捆芦柴上,然后,随着一阵风,漂到江对岸的蕲春。
到了蕲春,他就没有危险了。
随后,他在蕲春蓝员外家打工时,发现蓝家的一尊祖宗雕像极像他昏迷中梦见的老者,而蓝家的这位祖宗的生日是农历八月二十四。
“蓝家的这位祖宗就是我的恩祖吧?!”他想,不是自己的祖宗而有恩,就是恩祖。
除了供奉恩祖,还纪念恩祖的生日
后来,成为蓝员外女婿的罗舜禄,捧着恩祖的雕像,回到罗氏家族的聚居地。
这里已被恶人毁成了一片废墟。
他特别修建了一座恩祖祠,供奉恩祖的雕像。
不久,中秋节到了,罗舜禄还在为怎么纪念恩祖的生日,而愁眉不展。
他恩祖的生日与中秋节仅隔9天,快要到了。
“八月二十四,请到我家里做客,”他跑到亲朋好友家,邀请亲朋好友农历八月二十四到他家里做客。
他想把大家叫到一起纪念恩祖的生日。
他觉得这样的纪念方式,是最好的。
为了招待大家,罗舜禄想置办丰盛的酒席。
他把自己养的猪宰了,把自己酿的酒起窑了。
到了农历八月二十四,他的亲朋好友纷纷从十里八乡赶到他家。
罗舜禄把恩祖救命的经历,讲给大家听。
大家听了,非常感动。
他把置办的酒菜,端给大家尝。
大家尝到了他被救后勤劳致家的变化。
“明年‘八月二十四’,我们还一起过啊!”大家临别时,罗舜禄不忘邀约来年见。
“好啊,”大家欣然接受。
于是,“八月二十四”成了罗舜禄和大家约定俗成的习俗。
而罗舜禄为了这个习俗,没有过中秋节。
600多年来,感恩节取代了中秋节
后来,罗舜禄去世了。
他的后人人丁兴旺,再次形成了罗氏家族。
罗氏家族谨遵罗舜禄的遗训,过“八月二十四”这个习俗,而不过中秋节。
他们不过中秋节,意味着他们在中秋节的时候不吃月饼,也意味着他们家嫁出去的女儿不用在中秋节的时候给父母送月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包括他们家已娶进来媳妇,不可以到亲朋好友家过中秋节。相反,他们在中秋节的时候,纷纷到亲朋好友家过中秋。
在罗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八月二十四”这个习俗历经明代、清代和民国,进入到新中国。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罗氏家族给这个习俗起了一个简洁而贴切的名字,“感恩节”。
不料,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因特殊的历史原因,感恩节不能过。
罗氏家族就打破常规,在“八月二十四”的前后几天内,分开时间过感恩节,而避免在同一天内暴露目标。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感恩节又可以过了。
到了今天,这个习俗已流传600多年,同时,已取代中秋节600多年。
然而,自唐代初年起,中秋节就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为什么不过中秋节呢?
罗舜禄的后人、退休老师罗厚崇分析说,遭迫害前的罗氏家族,还是过中秋节的,只是后来的罗氏家族,才不过中秋节。中秋节距离这个习俗太近,且其亲人团聚的意义在这个习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要过这个习俗,就没有必要过中秋节。如果中秋节距离这个习俗较远,估计罗氏家族还是会继续过的。
比春节还要热闹的感恩节
多年来,除了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罗氏家族一到感恩节,就沸腾起来了。
每个人都忙着置办酒席。
每个亲朋好友都忙着赶来做客。
其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春节。
罗氏家族是过春节的。
春节时,分布在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家家过春节,不会在同一天聚集在这里。
而感恩节,分布在十里八乡的亲朋好友不是家家过感恩节,但会在同一天聚集在这里。
“每到感恩节,这里就是整个黄石农村最热闹的地方,”罗厚崇老人说。
按行政区划,罗氏家族属阳新县洋港镇中罗村。
他们现在共有400多户人家。如果按每户来10个亲朋好友,再加上每户本身有4个人,感恩节当天就聚集了5000多人。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做糍粑”是感恩节的一个大变化
其实,感恩节这个习俗,开始不算丰富多彩。
据罗厚崇老人讲,《罗氏宗谱》对它的记载,只有“置酒纪念”。
换句话说,祭祀、唱戏、舞狮等内容,并没有明确是这个习俗的必修课。
然而,罗氏家族还是把它丰富了一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在食物较为匮乏的情况下,他们把自家珍藏的糯米做成饼干一般大的糍粑,然后,端给亲朋好友吃;在亲朋好友离开的时候,还给每个人赠送一个比脸盆口还大的糍粑,让亲朋好友带回家吃。
从此,做糍粑、吃糍粑、送糍粑,成了感恩节这个习俗一个很大的变化。
2014年,罗氏家族各家凑钱请来一个黄梅戏剧团,然后,连唱3个晚上,外加半个白天。
于是,“唱戏”成了感恩节这个习俗另一个很大的变化。
当然,罗氏家族对恩祖的感恩,是没有变的。
被日本鬼子烧毁了多年的恩祖祠,在他们有了钱后,立即重新修建了。
在“破四旧”时被破坏的恩祖雕像,也找到能工巧匠,立即重新雕刻了。
恩祖雕像、恩祖祠和感恩节,都寄托了他们一颗颗感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