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巷 悲 歌 ──罗氏迁徙的传奇故事
作者:罗本森http://www.luos.org
说起古代先民的迁徙,南粤大地有一则因“贵妃事件”逼使珠玑巷罗桂领三十三姓、九十七户人家南迁珠三角等地的传奇。它穿越悠悠六百多年的风雨,留下一段凄美而悲壮的故事。
一、古巷惊艳
话说南宋年间,韶州保昌府珠玑巷有个商人叫黄徐万。他这人很高大,浓眉黑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好像用红铜铸成的,宽宽的额角上,深深刻着几条皱纹,下巴上有着一层密密麻麻的胡渣。他祖公三代为商,是巷里有名富户,人人都称他叫万爷。他经常贩运丝绸、茶叶、粮食、杂货等来回穿行于临安与广东之间,货通如流,财源滚滚,三代行商积富。起了大屋,开了小酒楼,又置下田地,农商并举,日子过得舒坦悠然。
这是南宋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初秋的一天,黄徐万不知从那里弄来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有白白净净的脸庞,柔柔细细的腰肢,一张小小的嘴,唇不点而红;两只灵灵的眼,眉不画而翠。修长的腿,高挑的躯,如此超尘脱俗,端庄而不浑,艳丽而不妖,态两靥之笑,袭一身之娇。闲静处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简直不带一丝一毫人间烟火味。
当女子走入古巷石板路时,有如一道闪电划过夜空,人们都站在街边屋檐下引颈呆望,手捧杯子的忘记喝,脚迈步子的停下来,齐刷刷的目光凝视着,惊叹的,羡慕的,疑惑的,各怀其意。而女子略略大方,向众人轻轻一笑,嘴露两排白玉般的细齿,脸湍一圈红晕的旋涡。让人有六月喝雪水,寒冬晒太阳之感。大家唏嘘不已,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如此佳人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
几天后,这位女子出现在黄徐万开的酒楼里,人们都叫她苏三姐。凤凰落古巷,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一条消息。那些绅士财主、商贾公子都到来一睹其风采,小小酒楼有了往日没有的生气,有了过去没有的火红,连这条千余米的古巷也活跃起来,车马变稠,人来人往,笙歌夜夜,活脱脱一幅岭南清明上河图慢慢铺开。酒楼生意顿时像火上添把油,月进账比原来多了一截,乐得黄徐万睡梦中都笑出声来。
珠玑巷,地处粤湘赣边界大庾岭下一个盆地,名字不错,又吉又雅。巷子兴建已有二三百年,巷道曲直有致,古朴清悠。街面全部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商号鳞次栉比;古楼、古井、古榕、古桥等古迹风物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巷子是张姓人始建,初名叫张公巷。后来一位书生觉得名字太俗,且巷子住有数十姓人家,怎能让你张公全独占其名呢?遂改为一个雅气的名字叫“珠玑巷”。
从夏商周至三国,这里有先民生息;从南北朝到隋唐,这里不断地发展。由于中原经常战乱,一群群难民只好南迁,他们扶老携幼,肩挑背负,从战火中狼奔豕突而来。越过南岭狭窄的山口,穿出弯弯曲曲的山间驿道,来到珠玑巷,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土旷人稀的平原、和平安宁的气象映入眼帘。多时绷紧的神经马上松驰下来,这没有腥风血雨,没有千里黄沙,只有有友善与热情。经过几天的休整、觅食,发现近处有大量土地未经垦殖,可以栖息发展,就都留下来,搭棚盖房,开荒造田,成为本地的居民了。
珠玑巷里罗姓是大户,也是望族,几代出官,赫震乡里。贡生罗桂算是古巷的人物,他身材魁梧而硕壮,面孔却有点清瘦,颧骨微高,浓眉下面深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当地有句口头禅“唔使问阿桂”。原来这罗桂是个从小聪明灵慧,七八岁便能吟诗作对,懂得天文地理,远近闻名的捷才。古巷尾有个李公,是个教书先生,他的岳父去世,便想写一副挽联表示哀悼。当他写下上联:泪滴江汉流沧海。再写下联时怎么也想不出来了,急得他团团转,他的儿子见父亲已江郎才尽,便提议:不如去问问阿桂,可能他有办法。李公认为一个教书先生要去问十六七的少年,又放不下面子。
他儿子便跑去问罗桂,而罗桂眨眨眼便想出了下联:嗟叹嚎啕哽咽喉。儿子回来禀报,他父亲都感到很贴切,上联全用三点水的偏旁部首,罗桂对的却是七个口字偏旁的字,而且意思不但很连贯,也很形象。因为哭喊,把喉咙都哭哑了,这是多么悲伤呀!这下联比上联还确切生动。人们都折服罗桂才高八斗,玲珑百事。因此,遇到难题都会想到要去问阿桂,而要是浅显当然不需要开口去问他。故此,广东人对于一眼就能看出的事情,都会在前面加一句“唔使问阿桂”以加强语气。
罗桂知道黄徐万从外地弄回一位俏女子,不用去问阿桂,而阿桂却主动问他来了。黄徐万先说前几天去临安,为罗桂带一袋赤小豆给其姐夫梁少晖已经送到,并从包里拿出一封信给他。然后,又将那女子的来历如实说出来。
那天,黄徐万押运两船粮食进京都临安,在南关江口上发现水里飘着一个人。黄徐万马上唤来三五伙计,合力将人捞上船进行施救。落水人醒来后,令他吃了一惊,这女子还年轻,长得十分标致。经细问,得知女子姓苏,说是临安城郊的乡下女子,父亲外出给人当长工,她与母亲在家种茶,日子过得蛮紧。由于父亲已年老力衰,弄不了几个钱,母亲长期卧病,为了治疗,欠下一身债。债主见久久不还,便三天两天上门催逼,拿不出钱就要女子去顶债做妾,父亲死活不肯,被债主打了一顿,第二天吐血而死。她草草掩埋父亲,只好携母亲逃出来,一路乞食来到京城。前几天母亲病重得不到医治也死了。剩下她孤身一人,又没什么活路,最后心灰意冷,便投水寻尽。
苏女子这一说,黄徐万非常同情怜惜,当下拿出一串铜钱打发给她。可苏女子不要,她不想再在临安城里游乞,要跟黄徐万下广东,到他家里做个仆人。黄徐万怎样劝说,女子都不肯走。黄徐万见她身体十分虚弱,连动弹都不便,一个落难女子又能到那里去?一串钱又用得多久?要是碰上坏人恶少,说不定还被一抢而光,甚至还会遭受凌辱。黄徐万心生怜惜,想来想去也没办法,反正自家开有酒楼,安个活儿也是食粥点油麻之事,就把苏女子带回广东。
二、身陷囹圄
苏三姐在酒楼当个侍客,一颦一笑,对顾客亲切的称呼,礼貌的道谢,以及有条不紊的迎送,仿佛是一个神奇的磁场,无形之中把顾客紧紧缠住,使她很快名声大振。由于招客蜂至,引得生意风生水起。
商人来了,请她去陪客;官人来了,邀她去跳舞;朋友的朋友来了,邀她去做客,能请到者被视为一种荣幸。苏三姐呢?只要有时间,她有求必应。因此,她的人缘关系极好,结识的人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广。但麻烦也来了,甚至隐伏有不祥之危机。有些人见苏三姐长得漂亮,又是个外来女子,都想沾点便宜。初时用些尖利的语言挑逗,进而动手动脚。苏三姐不是风尘女子,当然不领这一套,但为了和气生财,也不敢翻脸得罪人,每次面对这些都是笑脸相迎,婉转地忽悠过去。
酒楼有个厨师叫刘其庄,长得五大三粗,年近四十还光棍一条,平日喜欢喝几杯,逢酒必饮,逢饮必醉。经常脸红耳赤,摇摇晃晃,甚至发酒癫,做出失态之举。黄徐万说过他多次,就是改不了酒瘾之性。自苏三姐来了之后,他一看心里便生了念想,不管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好,或之木门竹门不相配亦好,决定使尽浑身解数也要娶苏三姐为老婆。黄徐万见刘其庄如此中意苏三姐,便想从中摄合,以成人之美,可是苏三姐不喜欢刘其庄。黄徐万又说,你看中那个就说,我出面给你拉一拉。殊知苏三姐硬话脱口而出,要我嫁就嫁你黄徐万,要嫁其他人,还不如再跳河一死了之。
黄徐万是个正经人,一直没有这个非份之想,当初带苏三姐回来出于同情心,也是被逼无奈。当苏三姐提出要嫁他时,才认认真真地想了一遍,对苏三姐确实有爱意,这样出众拔萃的女子百里难寻,要是自己没婚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而要把她纳为妾有点过意不去。
刘其庄从初时胡乱想想,进而常找机会接触苏三姐,有事没事献把殷勤,见苏三姐也没什么反感,胆子也大了起来。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非要把苏三姐弄到手。这天,刘其庄喝多几杯,凭着酒气又去缠苏三姐攀谈示爱,说着竟动起手脚,左扯右拉,抱着苏三姐不放,嘴啃手摸,死皮嘻脸要亲热。苏三姐无奈一声大喊,这时黄徐万和罗桂赶来,黄徐万有点火气,严厉地责骂,刘其庄还不愿放手,黄徐万一掌掴去,刘其庄酒醒了,手也松了,捂着一张马脸叽叽咕咕地悻悻离去。
在这种情况下,罗桂也劝黄徐万不要犹豫,苏三姐既然有意,你情我愿,不违祖训,不悖道理,娶她为妾,也许这样做对有非分之想的人无形中砌起一道墙,对苏三姐亦是一个保护。黄徐万觉得罗桂说得在理,家人也支持。他思虑再三,快刀斩乱麻,便把苏三姐纳为妾,并在酒楼办了几十桌,请来各路神仙,乡邻乡亲热热闹闹一番,其目的告诉大家,苏三姐是我黄徐万的女人啦,今后看谁还使歪心眼。
黄徐万把苏三姐纳为妾,果然再没人对她有非份之想。一对夫妻你尊我敬,情真意切,日子过得十分甜蜜。但是,乐极生悲,黄徐万又差点吃了官司遭牢灾。
黄徐万那天路过沙水村,有位女子拦住,叫他帮助把路边一块石板搬到屋里去。黄徐万是个热心人,想也不多想便把石块搬进屋去。可他刚转身出门,女子一把抱住他,哀求道:“大哥,我丈夫外出大半年了,你能否……”黄徐万一下惊醒过来,忙扳开她的手:“大姐,使不得,使不得!”正在拉拉扯扯之时,从外面冲进两条虎彪大汉,大声喝道:“那来咸湿佬,敢强暴我的老婆!”不容多说,两汉子恶狠狠地冲上来,三下两下把黄徐万捆住,然后押送到县衙。
县衙的县令缺额,只有县丞在这里主持,这人用钱买的官,能力没多少。没有县令,他正在周旋,想往前挪一挪。并且还想弄点政绩扬扬名气,别老被人看不起。可是,这个案子摆到面前又不知怎样办,理不出个头绪。他下了点硬手段,黄徐万挺硬,死不招供,他想下重手屈打成招,又有担心。这县丞虽不走正路,还不算是个坏透顶的家伙,做太阴冤的事还不敢。他知道黄徐万是个富户,人脉不少,俗话说,有钱使得鬼推磨,黄徐万到时拿钱买通上面,怪罪下来不死也得脱层皮,打蛇不死被蛇咬的事世间常有。因此,他办这个案子还得慎重慎重,留有余地。县丞只好把黄徐万先关着,再行继续开审。
再说罗桂这天又提着两条鱼,大摇大摆地从巷子穿过。他一边走,一边想着黄徐万的事情,他很了解黄徐万,他不好色,也不是个恶人,说他强奸妇女罗桂打死也不相信,这里面肯定有蹊跷。是不是有人设圈套陷害呢?他想起他的姐夫梁少晖早年讲过的一宗案子。
前些年,有个女子到县衙里告一个邻居汉子暴力强奸她,因女子远房亲戚是富商,给县令送一笔钱,又找州府一官员从中打招呼。县令便不问三七二十一,重刑屈打成招,此案上奏后,判汉子死罪。并赐钱旌表女子为“节妇”。县官因审案有功,果然得上司爱重且奖赏。然而当地的居民,都将此案当作笑话传讲。原来这位“节妇”是个淫妇,常与人勾搭苟合。她曾挑逗过邻居汉子,被汉子大骂一顿,使她恨注心头。这次她窜到汉子家偷了一只鸡,欲煮了吃。汉子得知,跑进她屋里搜到。她灵机一动,用刀自伤,再上县里诬告。因县官有利,又承奉上司,还想借此敲汉子一竹杠。而汉子自以为理直,不肯花钱消灾,结果被冤判。时隔未几,妇人与人通奸,被人当场捉住送到县衙,强奸伤害案也真相大白,其时正好有通判巡视此案。那个县令因失误被劾罢官。而那块牌坊还挂在女人的门上,没人取下来,这就是“又当婊子又立牌坊”的故事。
三、祸从天降
苏三姐在珠玑巷安居下来,尤其是嫁了黄徐万之后,夫唱妇随,她与大奶及其儿女相处得很好,家和万事兴。黄徐万经营运输,苏三姐掌撑酒楼,过上了野村小巷的生活。当地人喜欢吃辣椒,吃多了引起咽喉肿痛。苏三姐叫黄徐万从杭州购一袋菊花回来,她分给众人冲水当茶喝,吃辣椒咽喉再不肿痛了。她教大家种菊花,房前屋后,山上山下,一时菊花盛开,清香扑鼻。众乡亲与苏三姐喜滋滋地赏菊,大家相处十分融洽。
苏三姐在酒楼推出一道菜“炉焙鸡”,据说是娘家里带过来,其烹制很有特色。用鸡一只,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块,锅内放油少许烧热,放鸡在内略炒,以镟子或碗盖定,烧极热,酒醋相半,入盐少许烹之。候干再烹。如此数次,到十分酥熟时取出上桌。由于原汁原味,浓香酥脆,十分可口,很得顾客青睐,一时成为酒楼的招牌菜。
苏三姐还有一道点心是五香糕,除了米粉外,又加芡实、白术、茯苓、砂仁、人参等五味和合制成,不仅香脆,且有健脾助化之功效。“糕”与“高”谐音,寓有“中举高升”或“步步登高”的吉利美意,成为老少皆喜的糕饼。并且又在传统的馄饨中加入丁香。因丁香有补胃疗肾之效,更重要的是有除口臭的特殊功能。因此,不少人都喜欢吃五香糕或来一碗丁香馄饨,既能填饥,又能令人身香,尤其是酷热的夏天吃一碗,有除口臭、汗臭的良效,何乐而不为?
苏三姐这个人真厉害,她懂的东西很多,播种耕插,园头地尾的粗工;琴棋诗画,刺绣纺织的细活,她都样样在行,实属多面手。大家也觉得此人十分神秘,不禁询问黄老板从那里弄来一个如此聪慧的女人。有好奇之人向黄徐万及其家人打听,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人提议去问阿桂,这次阿桂也无法解释。倒是这个义侠心肠罗桂帮助黄徐万排忧解难,避了一场牢狱之灾。
一天,罗桂走过巷子,无意发现前面大排档一个角落,刘其庄正与马六在喝酒,两人窃窃细语,鼠头鼠脑,引起罗桂生疑。这刘其庄怎跟马六混在一起呢?大家都知道马六是个人渣,与他交往没什么好事。罗桂便绕到他们背后,隐伏偷听他们说些什么。
这一听,罗桂终于弄个明白,原来刘其庄因追不到苏三姐,又被黄徐万打了嘴脸,心里忿忿不平,便找酒友马六诉说一通。一肚诡计的马六听了拍案而起,要为朋友两肋插刀,便密谋设计陷阱,让黄徐万往里钻,再将他以强奸妇女扭送县衙,以报一箭之仇。
罗桂这人本有一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脾性,加上黄徐万又是乡邻好友,不可不帮一把力。于是,他立刻跑到沙水村,找到那个女子,一边好言相劝,一边严厉指责,使女子如实道出马六如何设局算计黄徐万的经过。罗桂立即带这女人直奔县衙,县丞听了叙述,又见罗桂出面这案子,他知道罗桂的姐夫在朝廷当官,一点也不敢怠慢,当即把黄徐万释放了。
黄徐万非常感激,为谢罗桂救助之恩,在酒楼办了一桌酒,宴请罗桂,并将一条祖传的玉项链送给他。罗桂怎么也不肯收,他说:当年你曾祖父不是也帮过我曾祖父么?我曾祖送一对金手镯,你曾祖也是怎么说也不肯收么?大家乡里乡亲,又是好友,太见外了。
罗桂的祖上环公,是朝廷大将军,他一身武艺,领兵数千,百战百胜。当时,朝廷上一场兵变,换了朝代,皇帝就位后,环公成了开国功臣。而有两个地方的节度使先后起兵谋反,皇帝又命环公率军进行平叛,从而稳定了局势。
一来二去的事,使皇帝大为明白,深有体会。夺取天下,巩固政权靠什么?全靠手上有兵。为此,为了加强自己集权统治,防止出现分裂割据,防止掌兵者夺位,便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让他们到地方任职。
环公本是皇帝爱将,又是建国护国功臣,皇帝一时不会拿他怎么样,皇帝总得在身边留上一支兵吧。但他对皇上罢功臣,释兵权之举,深感官场险恶,伴君如伴虎,对心狭多疑国君更是伴不得。于是,他推开皇帝的挽留,辞去官职,决计找块安静的地方养生。他带领全家回到故乡西山、柏林逗留一阵,然后南迁。他翻过大庾岭上的古驿道--梅关,眼前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有一块盆地,林木葱郁,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环公就此止步,在这个珠玑巷的小地方落脚定居。
环公把毕生家蓄投资开垦农田,广置产业,请师教子读书。他总以“读书以明礼,艰苦以创业,勤俭以持家,仁义以睦邻”的导训教育子孙。他初到乍地,隐名埋身份,生活低调,平易近人,于乡民邻居处得很好,谁都不知道他曾是一个叱咤风云的相国大将军。
珠玑巷这块弹丸之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商贸集镇,并因商贾云集与商业繁华,成为历朝中原人士远避战乱与逃离饥荒的必经之地和中转站。那些来自战火纷飞之地的人们,厌倦了无休止的争斗,尝够了接踵而来的惊心动魄,才选择了平淡,选择了珠玑巷定居。在历史跌跌撞撞的前行中,造就了灿烂的文化,小巷便逐步发展成为诸姓杂居的繁荣古镇。
黄徐万的祖上原来也居在中原,为避战乱而南迁至此,比环公到来还早几代。初来时也是开山种田,到黄徐万曾祖父才始开店,他的曾祖父黄伯公是行医的,在巷头上开一间中草药铺和诊所,由于黄伯公医术高,为人善,药铺也很火红,远近闻名。
那年,环公路过凤凰桥,突然心脏病发作,脚一软便掉到河里。适逢黄伯公出诊路过,他便跳入滚滚的河里把环公捞起,一把脉便得知环公心脏病发作,便用随身带的药丸灌他服下,然后把环公背回来。黄伯公妙手回春,使环公拾回一命。环公为答谢救命之恩,把一对珍藏多代的金镯送黄伯公,黄伯公怎么也不收这份礼物。
黄徐万这次躲过一劫,见刘其庄不是个好人之辈,便解雇了他。这个刘其庄最拿手的是“炒鱿鱼”,这是一道待客的好菜,男女老幼均喜欢吃。鱿鱼切出来是平条的,经过炒的鱿鱼,一条条呈卷筒状。而解雇人就得“卷铺盖”走人,有点儿像他炒的鱿鱼卷。后来在广东对被开除、解雇的人,就起个“炒鱿鱼”这个代称,一直流传下去。
四、惊天秘密
罗桂放了一船木板南下到佛山,买了个好价钱,又从佛山石湾拉一船瓷器回来。罗桂做生意不像黄徐万那么专业大气,他从事一些小本生意,就近贩贩鸡鸭黄豆什么的,这次远水放木板算是一个壮举,也大开了眼界,想不到珠江口一带如此平洋,水足土肥,市巷可经商,田园可耕种,不愧是个安居做食的好地方。
罗桂忙了十天八天,把瓷器分头批发给牛田坊、沙水村、珠玑巷各家商店。算盘珠子一拔,除去运费,薄利多销,还赚了一把。他吹着口哨往家里去,不知不觉走上凤凰桥。
对这桥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沙水村连年受旱灾,田地干裂,禾苗枯萎,庄稼歉收,民不聊生。有位聪明伶俐的少女,叫钟凤妹。她父母早年病亡,与长兄相依为命,跟着长兄在桥头古榕下卖茶和小食。有次见一人家娶亲路过这里,看到鼓乐队吹吹打打,热闹非常。她从花轿红布帘缝隙中,看见俊俏的新人戴上漂亮的凤冠,就像美丽的凤凰,十分羡慕。晚上她做了个梦,有神仙告诉她,要想下雨就得在村头立个石凤凰,但你自己就可能性命难保。钟凤妹想了几天,为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她义无反顾,她请来石匠,在沙水桥头竖一根石桩,在石桩上面放一只石凤凰。一切布置就绪,钟凤妹请人择日落成。
这天,黄道吉日来临,凤妹很早起床,盛装打扮,亲到现场主持仪式。当她用手拉掉红布,露出石凤凰时,突然石桩倒塌,钟凤妹被压死在桩下。石凤凰却拍拍翅膀腾空而起,往南方飞去。天上一道金光闪过,竟然哗哗地下起大雨,田地水足,禾苗茁壮地生长。乡亲们为纪念舍身救人的钟凤妹,故把这座桥称为凤凰桥。距桥边较近那个村庄则起名为“凤凰村”。
罗桂想着这个传说,无比佩服钟凤妹的舍己行为。走着走着,眼前出现幻觉,仿佛看见一只凤凰拍拍翅膀飞向南方。
当他回到家里,有一位壮汉在那里等候他多时,这人说是他姐夫梁少晖派来的,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找他。壮汉见四下无人,便找了一把小刀,从鞋里取出一封信便走了。罗桂仔细把信看了三遍,不禁大吃一惊,他点火把信烧掉,然后急急跑出门去。
梁少晖是福建宁化石壁村人,在刑部任员外郎。权倾一时的贾臣相认为是个人才,有意提拔他,几次转弯抹角地暗示要有财物之类东西搭桥,梁少晖却装作不晓,毫无动静。同僚知道了内情,劝他拿些钱财去送,保证可得高升。梁少晖却说:“我一个穷书生没钱,有钱我也不会这样做!岂能靠行贿以求升官晋爵呢?”
梁少晖这番话传到贾臣相耳里,一直怀恨在心,箝制他多年不得提用。还常出难题整蛊,并找渣拣滓来责难,弄得他不得安身。尤其是贾臣相与那些善擦皮鞋的蟹兵狗奴上酒楼喝酒,常说三道四,是是非非弄得梁少晖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成人。不久前有个在地方的商贾贵族,因仇口诬陷一位良民为盗贼,使之收监受审。刑部派梁少晖去查此案。他秉公查明,立即释放含冤受屈的良民。并查得这位贵族另犯有恃势杀人案。冢宰、司寇想为他开脱罪责,暗中送银子千两。梁少晖坚决不受,也未予宽容,将凶犯绳之以法。这下,百姓拍手叫好,做了一面锦旗敲锣打鼓送到刑部,皇帝见此,十分高兴,遂提拔梁少晖当了侍郎。
梁少晖的密信告诉罗桂,一场大难要降临珠玑巷了!罗桂心急如婪,他去找黄徐万,把事情一说,令黄徐万也感到震惊,两人都坠入五里云雾。不容多说,他俩立即去酒楼找苏三姐。
经罗桂和黄徐万一说,苏三姐也吓了一跳,不知所措。两人好言相劝,又言明严重性,苏三姐才说出一个惊天骇闻--
苏三姐并不姓苏,其实姓胡,名珍,苏州南城人。由于貌美聪慧,十六岁被选入宫,成为南宋皇的贵妃。度宗皇昏庸不才、荒淫无度,登基后又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宫后粉色,全由一个姓贾的臣相操纵整个朝廷。贾臣相这人自幼顽劣,酗酒赌博,品行不端。他的异母姐姐为宋理宗的爱妃,他凭着这层关系青云直上,不久就跻身于朝廷执政大臣之列。他有恃无恐,更加放浪形骸,经常混迹于酒楼妓馆,还经常泛舟于西湖彻夜宴游。他混迹朝廷,虽学会并拥有一定的从政能力,但奸恶无道,窃弄威权,胡作非为。更荒唐者,贾臣相还带蟋蟀上朝议政,庭上不时传出虫鸣声,甚至曾发生蟋蟀自水袖内跳出,竟跳黏到皇帝胡须上的闹剧。朝廷派遣贾臣相出征襄阳围困,贾臣相买通大臣,齐向度宗求情,要他留他在朝廷控制大局,而不该上前线抗敌。可见他连皇帝也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不能不说是朝廷的悲哀。
一天,度宗前往景灵宫祭祀,恰逢天落大雨,贾臣相劝皇帝就地等候,他去叫大骡车接其回宫。此时,胡贵妃的哥哥胡显祖叫了一辆逍遥辇的小车把皇帝接走了。贾臣相大怒,竟以“臣为大礼使,陛下举动,不得预闻”为借口,以罢政要挟皇帝,并诬说胡氏兄妹有夺权的野心。度宗皇帝没有办法,只得罢了显祖的官,再将胡妃贬为庶民,令其出宫为尼。至此,贾臣相才答应上朝理政。之后,胡妃为避贾臣相加害,乘隙溜出寺庙,扮作游妇,改称姓苏,混迹京城,漂泊流离。这天,胡妃逃到杭州江边,时值深秋,只见柳树叶残枝断,不禁触景生情,万念俱灰,顿觉悲从中来,纵身一跳,就投入了滔滔江水中。
胡妃命不该绝,又被黄徐万搭救,跟随黄徐万到珠玑巷隐居下来,对自己身世从未透露过,连黄徐万也浑然不知。一直相信她所说的避债外逃的身世,怎么摇身一变成为皇妃呢?黄徐万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一场血光之灾必从头上而降。
五、悲歌一曲
胡妃从京城千里昭昭来到广东民间隐居,平安度过数些月日,朝廷又怎样得知其藏身之处呢?这事端还是起于那个酒鬼刘其庄。他被解顾之后,便跑到京城一家酒楼当厨师,结识朝廷小官黄昌苟,两人常在一起聊天喝酒。喝多了话也多,无所不谈。黄昌苟是苏州南城人,他与胡珍同村,算是青梅竹马。黄昌苟十分爱慕胡珍,曾托媒人去说亲,胡珍父亲不同意。第二年胡珍被选入宫中,黄昌苟便与一个并不慕爱的女子成了亲。过几年,他老婆的大哥在朝廷当官,并给黄昌苟也谋了个位子。
黄昌苟感慨之时,把当年怎样爱慕胡珍的前前后后讲了个细枝透叶,听得刘其庄入心入肺。刘其庄仔细一思索,觉得黄徐万那个苏三姐与胡珍十分相似,他大胆把这事提出来,两人一一地对照,觉得苏三姐就是胡珍,特别是苏三姐肩背有块紫色胎印,当初刘其庄偷看过苏三姐洗澡,肩胛的胎印看得一清二楚。
这下有戏了,当初向苏三姐求婚不理,又遭黄徐万指责解顾,刘其庄耿耿于怀,报复心理油然而生。黄昌苟也正想找个理由接触贾臣相,欲在仕途上有所出息。因此,黄昌苟便向贾臣相密报,说胡妃逃到广东,隐居在韶州的珠玑巷黄徐万家里。贾臣相听到这个消息,气恨交加,不说当年下雨接皇帝那不愉快之事,后来他还得知叫他带兵上前线就是胡妃向皇帝提出的建议。
公元1259年,忽必烈率蒙军包围鄂州久攻不下,因军中瘟疫流行,粮食供应不济,再加上国主蒙哥死难,正准备撤军,贾臣相却背着宋理宗,私下对蒙古称臣议和,不但割让长江以北大片土地,每年还得进贡白银20万两、绢20万匹。事后他不准将官将议和一事报告皇帝,凡不满自己做法的人,不是被杀害就是被撤职。他后来把丧权辱国求和的事吹嘘成“鄂州退敌大捷”。宋理宗死后,宋度宗继位,他又官晋太师,还被封为魏国公,便更加无恶不作。他的爱妾李氏有次到西湖游玩,看到两位青年男子风度翩翩,脱口赞道:“美哉,两少年!”他听了后醋意大发,便把李氏头颅砍下来,装在盒子里让众姬妾观看,吓得大家闭目吐舌。
胡妃看不惯贾臣相横恶专权,阳奉阴违,就想让他带兵上前线,一旦失败使皇帝看轻他,弄不好还会葬身于战场。因此,贾臣相非常恨这个胡妃,想把她置于死地,只可惜他派人到处查找,寻不到其踪迹。这下知道她落在广东珠玑巷,决定要除之而后快。
贾臣相得了密报大喜,说要奖赏黄昌苟和刘其庄,并派心腹请他俩上酒楼设宴款待。两人推杯换盏尽情喝了一顿,殊知吃的却是断头饭,还没待到天亮去领赏便一命呜呼。贾臣相为了不扩大事态,先来个下毒灭口,再设法杀绝黄徐万一家,乃至全村灭迹,根绝后患。就这样,一肚蜜糖的刘其庄和黄昌苟稀里糊涂地闯入自取灭亡的虎口。
贾臣相虽大权在握,但又不敢妄然而动,只好以广东珠玑巷百姓要“造反”为名,奏皇帝恩准,再发兵围剿,血洗珠玑巷,将胡妃这段历史永远尘封起来。幸得此事被梁少晖无意中得到,为避免珠玑巷百姓遭殃,便写了密信,叫人日夜兼程送到珠玑巷,交到罗桂手上。
面对如此突然的灾难,黄徐万和胡珍都傻了眼,自己事小,连累百姓事大。珠玑巷千多口人,加上附近村庄数千人,该怎样去应对这场血腥大祸呢?
怎样躲避这场灾难?罗桂仿佛间又看到一只凤凰拍拍翅膀飞向南方。他突然省悟了,向南方,飞向南方!他说出想法:“我上次运木板到佛山,看见那里平洋,土地肥沃,还结识几位朋友,不如我们全都搬到那里去,也许可以躲过这一劫。”
“这可是一个好办法!”黄徐万赞同这个做法,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不过这事也非容易,胡妃之事高度保密,不能言明,若说胡妃之祸引发血洗珠玑巷,乡亲们势必大乱。这些居民祖辈住在这里也习惯了,没什么理由,要大家搬走谈何容易。经过一番策划,罗桂与黄徐万分头一户一户去动员。说接到军事密报,元军大举南侵,已逼近岭南地界。现下珠玑巷不安全,势必有一场恶战。不如大家搬到南方去,那里田野宽平水土好,比这里容易做食,必定会好处。听罗桂一说,有部分人动了心。珠玑巷地处粤湘赣边区,山多田少,土质又是红色砂页岩,常受旱涝侵害,田收不稳定,百姓生活不好过,如果又有战乱,性命难得,有好地方搬迁当然是件好事。但也有部分觉得住惯住熟不太想迁走。
恰巧这时候,有一股土匪窜到珠玑巷一带搔扰,抢牛抢猪抢妇女的事发生多起,弄得人心惶惶,民无安日。不想走的巷民生了心,动了摇,纷纷找罗桂计议。经过十多天发动,便有33姓97户上千人家响应。各家各户把一些无法带走的家什农具卖掉,换成细软银元。准备南迁,可是往北、往南的路都已发现有朝廷的军队把守。罗桂大惊,当机立断,火速上山砍竹,扎排结筏,改从浈水、北江漂流南下。罗桂决心把千多人的队伍迁到河源、佛山、香山、新会、东莞等地,散居珠江三角洲一带开村立族,繁衍子孙,这当然是后话。
胡珍带着行装,扶着黄母等几位老人前行,她不时回头看看珠玑巷,大有依依不舍之眷恋,这位贵妃不悔当初。在她看来,平淡的珠玑巷胜过充满倾轧的深宫千倍万倍。只可惜老天不公,她注定无法平淡。此时,在离村之后,有几位老人怎么也不想走了。他们宁肯死在珠玑巷,也舍不得离开珠玑巷,众人也越劝越觉凄凉难舍。胡珍扶着老人,声泪俱下劝慰大家前行:为避元兵,保住全村,还是南迁要紧。到了新地方,大家仍朝夕相处,情谊长存,一如今日之珠玑巷。
胡珍扶起坐在路边的黄母,把背包交给她,说自己因有一贵重物品丢失在家,急需返家寻找,请黄母随众人先走。将黄母送走后,胡珍独自返回珠玑巷。
罗桂和黄徐万等候许久,不见胡珍返回,她到那里去了呢?俩人又跑去找,寻遍全巷仍无声息。此时有人提供,曾见胡珍满脸是泪,丧魂失魄般地向巷头那个水井走去。俩人即跑到水井去寻找,见胡妃已投井身亡。这胡珍深感事情皆因自己而起,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能连累无辜百姓。于是以死避朝廷血戮,拯救珠玑巷众民。黄徐万见状悲痛欲绝,罗桂和乡亲们也非常婉惜。
半个月后,朝廷派兵赶到,胡妃已投井,珠玑巷又人去楼空。领兵的张将军还有点良心,没有把剩下一些居民杀戮,倒将计就计把当地乱匪剿除,张将军回到朝廷作了匪乱已平的禀报。而贾臣相也无话可说,并且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公元127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进攻南宋。第二年,贾臣相率13万兵在丁家州被元军打得大败,血染红了江水,贾臣相由此被朝廷免职。不久,在送往流放的路上死在福建漳州的臭茅坑上。
后来,珠玑巷的居民为纪念胡妃舍身就义救百姓,便在胡妃投井自尽的地方筑一座七层石塔,意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算是后人对胡妃的褒扬。这座塔现在仍屹立在南雄的古巷上,那段凄美而悲壮的故事也在民间中不息地流传。
作者系豫章罗氏珠系南迁客家人。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信宜市文联兼职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山稔坳野闻》、《遥远的村歌》及《客家人趣俗》、《罗姓小通谱》等文集专著多部。
通讯处:广东省信宜市委政法委 罗本森
邮箱:a8887600@126.com
相关链接:罗贵率家迁良溪之探勘求真与辟谬
相关链接:宋代珠玑巷南迁领袖罗贵源流研究
相关链接:宋珠玑巷罗贵家南迁记
胡妃画像
贵妃塔,始建于宋末,被兵毁。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是广东省现存元代石塔中唯一有确凿年代可考的石塔,也是珠玑巷保存年代较久的文物,现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