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福建龙岩“合姓”罗陈氏源流概述

福建龙岩罗陈氏源流概述

作者: 罗良富http://www.luos.org

  “罗陈氏”或“罗陈姓”不同于复姓而是合姓,是由“豫章罗氏”和“颖川陈氏”合并而成的一个姓氏。
龙岩罗陈文安族谱  据谱载,罗陈鼻祖千孙公原姓罗,名柔,字大一郎,号胜私,又称大一郎公,连城亨仔堡罗氏翁源系第九世孙,员广公子。其祖父天赐公系抗元民族英雄罗天麟胞兄。至正六年六月,天麟公与姑表弟陈积万起义,兵据汀、漳、连克连城、汀州府,席卷闽西北。当时,元主命闽、浙、赣三省兵围剿,十月,天麟公、陈积万被内奸、判徙罗德用杀害,牺牲于延平。
  罗天麟罹难后,按律诛灭九族,罗氏亲族天赐、天麒及其子孙不少惨遭杀害,部分逃逸幸存。罗柔逃至龙岩龙门里枫榔乡后被陈世逵赏识收留。陈公见柔而深爱之,遂以小女幼兰相赘成家。陈公因无子嗣继业,以柔为子。柔冒姓陈,且又不忘祖姓,遂以阳世陈而阴世罗为契,即死后在墓志中仍以罗姓冠之。其后人守契,便以阳陈阴罗为姓,俗称罗陈。
  罗陈氏自龙岩开基始,历三世而支分三户,即居于湖洋南背村的兴盛户、居于龙门石埠岭的三兴户、居于东肖黄邦村的文安户。又历三世由六世祖一寨公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正式获准以阳陈阴罗姓氏(即罗陈)编入户籍,永为龙岩住民。白土罗陈文安宗祠有一楹联,记其姓氏由来:“陈氏宗罗氏祖陈罗巨族,文安社武安坊文武世家”。雍正七年(1729年)龙岩县令在为《龙岩罗陈文安族谱》所撰叙文中为之赞道:“夫仁不遗亲,义不灭恩,为人后者为之子,阳陈义也;水有源而木有根,阴罗仁也。”罗陈一族,在当地一时传为美谈。
  自大一郎公龙岩开基以来,历800余年繁衍,罗陈姓氏瓜瓞长传,各支系大多传至三十代。在龙岩本土,罗陈氏族人主要聚居于东肖菜园、黄邦、曲潭,曹溪马坑、王庄、石粉岭,湖洋南背,龙门石埠岭,雁石苏邦等村镇,人口二万余人。自明以来,罗陈宗系不断衍派于外地,迁徙近者至漳州金山、马山、角尾一带,远者抵皖、苏、浙、赣、粤、豫、川、陕、湘、鄂及台、港、澳诸地,其裔脉亦有几万人之多。经过几百年的融合,衍派于龙岩本土及外地的罗陈氏族的习俗,已与当地大族无异。在历代的社会生活中,罗陈氏族人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更有出类拔萃者,可谓子息蕃昌,不乏俊彦。

罗陈氏开基祖(珠系55世)
  柔公,字大一郎,号胜私,员广子。元末避乱,徙龙岩龙门里枫榔,陈世逵见而爱之,以女幼兰赘焉。公因承其后,故又姓陈。生二子:九郎(随父在家)、十郎(同母移居漳浦南诏。妣陈戊幼兰将银牌与公合葬石埠岭坐坤,蛇形。后裔以阳陈阴而复姓之罗陈也。建祠姓“罗陈氏宗祠”)。

二世
  九郎,柔长子。殁葬江竹山下穴,坐子向午兼癸丁分金。配谢氏念四娘。子四:十一郎(幼殇)十二郎、十三郎、十四郎。

三世
  十二郎,九郎次子。配谢氏,夫妇葬地未详,先世因寻觅不获,乃恭制银牌葬于一寨公墓之后,历年后裔共祭。子三:二十四郎、二十五郎、高峰大一郎。
  十三郎,九郎三子。殁葬经竹山上穴,坐子向午兼癸丁分金。配曾氏,葬添金地,坐北向南。六子:子皎(幼殇)、子得(迁罗源)、子陵。

四世
  二十五郎,十二郎次子。配林氏,与兄二十四郎合塟船巷尾石壁猛虎跳江形坐甲母、子移居广东理发(惠州)开基。
  高峰大一郎,名满全,十二郎三子。自枫榔迁居白土黄邦,为白土文安户开基始祖。殁塟祠后神坛路上坐壬向丙。配邓氏念四娘,塟鹰石渡头东边。子二:前溪、云岭。
  子陵,十三郎四子。生元至元六年(1340年)六月初九卯时。殁于明洪武八年,塟枫榔崆口坐坤。配黄氏,生元至正元年十一月廿四戍时。殁于明永乐壬辰,塟陈山隔人形。子四:均仁(殇)、均义、均成、均智。

五世
罗陈氏宗亲恳亲联谊会  前溪,高峰大一郎 长子。附塟母莹。配吴氏五娘塟肖坑虎形。子一:一寨。
  云岭,高峰大一郎 次子。殁塟枫林坪堆坚墓后,坐巽向乾兼辰戍。配卢氏塟石门隔后白石下覆地虎形坐北,后迁塟大宗山赤土仑老屋地,与南波妈朱氏合冢,坐戍向辰兼乾巽。子一:松峰。
  均义,子陵次子。生于元至正甲辰(1364年)三月十二辰时。殁于明永乐丁酉十二月廿五日,塟本山外墓头坐坤向艮。配维氏小八娘,生元至正乙巳三月廿七寅时。殁明洪熙乙巳十月初十塟黄坑社表政里通仙岩。子四:石德、宗兴、伍仔、宗用(移居红坊黄坑盂丘头)。
  均成,子陵三子。与弟均智徙广东潮州府立籍。

五世
  一寨,前溪之子。名进,字文安。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注籍龙岩立文安户。生殁未详,塟三溪隔鸬鹚落潭形,坐亥向巳。配张氏二娘;副配张氏三娘;三配郭氏二娘。张妣塟炉钟岩狮形,坐未向丑;郭妣塟茗州押猪崆落山虎形,坐丁向癸。子三:碧山、梅山、惟亨(移居广东潮州)。
  松峰,云岭之子,名文康。殁塟张邦山风吹罗带形,坐戍向辰乾巽。配黄氏,生明天启元年辛酉正月十二,塟赤土仑三角地坐西。子二:西支、愤淑。
  宗兴,均义次子。配林氏小一娘,塟添子地。子一:志广;继子一:志大(移居西陂大洋村)。
  宗用,均义四子。移居红坊黄坑盂丘山。
  …… ……

相关链接:话说“罗陈姓”的来源
相关链接:福建连城罗氏天麟公及世系源流
附:陈伯胜《龙岩罗陈氏族人轶事》

罗陈并姓开新户

  在龙岩的百家姓中,罗陈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姓氏。其太始祖罗姓,名柔,字大一朗,号胜私,汉朝相国大司农、豫州太守罗珠55世孙,闽西抗元义军首领罗天麟之侄孙,世居连城亨仔堡,属客家人。罗天麟起事被镇压后,元朝统治者株连九族,罗氏族人因之外逃避难,罗柔则以游学之名迁居龙岩龙门里枫榔乡,为枫榔乡长者陈世逵所赏识。陈公乃河南颍川郡陈姓南迁支系的后裔,属河洛人。陈公见柔而深爱之,便以小女幼兰相赘,陈公因无子嗣继业,以柔为子,柔遂为其后而冒姓陈,且又不忘祖姓,便以阳世陈而阴世罗为契,即死后在墓志上复归罗姓,如墓碑上立为“考××公罗府君之墓”。其后人遵契守约,便以阳陈阴罗为姓,俗称“罗陈”。白土罗陈文安宗祠有一楹联,记其姓氏由来:“陈氏宗罗氏祖陈罗巨族,文安社武安坊文武世家。”雍正七年(1729年)龙岩县令洪都人万物覩为《龙岩罗陈文安族谱》所撰叙文中为之赞道:“夫仁不遗亲、义不灭恩,为人后者为之子,阳陈义也;水有源而木有根,阴罗仁也。”罗陈一族,仁而有义,一时传为美谈。
  罗陈氏自柔于龙岩开基,历3代而支分3户,即居于东肖黄邦村的文安户,居于湖洋南背村的兴盛户,居于龙门石埠岭的三兴户。又经3代由六世祖(文安户3世祖)一寨公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罗陈姓请准编入户籍,永为龙岩住民。历近700年沧桑,罗陈氏族瓜瓞绵传,各支系大都传至20余世。在龙岩本土,罗陈族人主要聚居于东肖菜园、黄邦、洋潭、东崛,曹溪马坑、王庄、石粉岭,红坊崛奥、进贝,湖洋南背,龙门石埠岭,雁石苏邦等村镇,人口约2万人。有明以来,罗陈宗亲不断衍派流迁,迁之近者至漳州、南靖、漳浦、诏安一带,远者则抵苏、皖、浙、赣、豫、川、湘及台、港、澳和东南亚诸地,其裔脉也有万人之众。罗陈氏的繁衍,也可说是闽西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相互融合的一个有力事证民间有“罗陈”乃外甥祧舅之说,非也,并此勘正。

千金助建高陂桥

  罗陈文安户五世祖陈竹庭,字崇周,明成化年间人。竹庭开始以冶铁起家,经过多年刻苦劳作,寸积铢累,遂成商贾,经常往来于永定与大埔之间的商道上。其时交通不便,商旅艰难,不仅路隘林滑,还有山溪险阻,几成畏途,其中永定高陂溪溪面宽阔,水流湍急,成为商旅行人之困。永定高陂乡人决定募建石桥于高陂溪之上。一日,竹庭途经高陂,见造桥工程浩繁,资费不足,便有意捐资襄助。主事者见他乃一介农人装束,身无长物,哪有财力乐充,于是不以为然地问道,你能充多少银两?竹庭也故作清寒之状,淡然一笑,我能充一。那人问,一两银吗?竹庭应之:加一直,十两不多,再加一撇吧!那人一听大惊,十字上面加一撇,可是千两银元呀!心中大疑,对着竹庭讥诮道,看你这般行头,你若能乐充一千两,那就一千当你八百现,八百当你六百便。竹庭听了不动声色,笑而应诺,便打道回府。次日,派人遣挑夫将千两银元如数送至工地,令高陂乡人惊骇不已,继而大受感动。石桥竣工后,众人感念竹庭乃一介草民而不惜千金襄助建桥的善举,便在碑文中勒刻下陈竹庭乐充一千两银元的芳名,于是陈竹庭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佳话广传于永定、龙岩一带。康熙辛巳(1701年)高陂桥又遭水废,乾隆年间重修时,竹庭的后人又慨捐百金为助,踵武其贤,其高风义德,在罗陈氏族人中代代相传。

棺上加棺白墓头

  陈竹庭发家致富后,在白土溪菜园潭头购地营建1座占地10余亩的围屋,供其后人休养生息,耕读传家。此围屋临溪而建,岸边有老榕婆娑,群鸟啁啾,又有板桥横跨,往来便捷,子孙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何其妙也!人称“菜园厝”。竹庭先后娶妻3房,育子5人,此后子息繁衍,家运昌吉,遂为东肖一大望族。明正德初年,竹庭病殁,后人葬之。经风水先生择定,厝边西侧形如乌鸦落洋的坡地乃一大吉穴,可葬之。但是此穴早已被白姓人家所葬。相传白姓人家先到东肖定居,故名白土。所幸白姓人家吉星高照,晋京做官,举族迁离白土时曾在这块祖坟上立碑告示:“莫移棺葬棺,许棺上加棺(谐意官上加官)。”于是,竹庭后人便在此穴白姓先人的棺椁上葬下竹庭的棺椁,即所谓“棺上加棺”,并大筑坟墓。该墓形制宏大,呈凤字形,三合土封顶,墓围占地250平方米,围外墓前有一鱼嘴形池塘,后改为农田。该墓筑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为龙岩市现存著名氏族古墓葬之一,人们称之为“白墓头”。
  每逢竹庭逢五逢十寿农历七月十五日诞日,竹庭后人必在此墓前定例举行秋祭,其时按照祭祀礼制,庄重肃然,参祀之裔孙不下300多人,以见先祖积厚之隆而后人世守之谨。

精于书画展神枝

  陈德锵,字良瑀,罗陈文安户九世祖,明万历年文庠生。德锵幼时好学,在私学家课之余常喜描画《芥子园画谱》,或临写碑贴,及长,其书画技艺大长。他的书法楷法欧阳,尤善行草,其书体变化离寄,令人不可思议。他曾应邀为一古寺题书“粟中世界”匾额,神采飘逸,大气淋漓。汀州人王梅调见之砰然心动,在此匾下坐卧3天3夜,再三品味,细心揣摩,不觉失声赞叹:“真神技也!”德锵爱好出游,曾遍游江南胜地,历览三吴都会,以文会友,倜傥超逸。有一回,一书友出示1件条幅,对德锵说:“这是张瑞图(明万历著名书画家、泉州人,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齐名,并称邢张米董)的得意之作,你看如何?”德锵观后,漫不经心地说:“这确是张瑞图的佳作,只是写来怕也不难。”于是,令人取来宣纸,笔蘸浓墨,照原作内容疾书而就,竟然与原作毫无二致。书友惊骇不已,大加叹服:“我所藏的这件条幅莫不就是先生的手笔吧!”德锵的画技也十分精到,各种画法几乎无所不通,尤擅山水,其画作甚得时人所爱。

乐善好施济时艰

  自有明以来,罗陈一族便有裔孙外迁衍派。他们在异乡立业谋生,表现不俗,不乏出类拔萃者,陈云书即是其中的翘楚。
  陈云书,字庆麟,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其祖在金(罗陈文安十五世祖)于清道光年间北迁江苏宿迁经商,其父希彭继承家业,精明强‘干,谋算有方,遂成巨商,并在苏北各地广设商号。云书生于江苏睢宁高作镇,少时读儒,但只求大义而不屑章句,一心热衷经商。及长,凭借雄厚家资,经营典当,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他生性好客,交游遍及苏皖数省,人称其为豪侠好义之士。其时,高作镇乃是往来江淮的通衢大镇,商旅云集,项背相望,凡往来的名公巨卿、达人显贵慕其大名,纷纷造庐拜访。而云书一概尽礼应酬,悉心款待,人们谓其比之建安孔北海之好客有过之而不及。而云书事亲极孝,即便是宾朋满座,但只要听到堂上老母传呼,便向客人告退,急忙人内请命,嘘寒问暖,客人不怪,赢得一世孝名。
  云书平生好善乐施,热心公益。他在当地修桥铺路,立庙建祠,耗去不少家财,但从无悭吝之色,也无矜贵之容。一旦遇有天灾来袭,他更是急如星火,热心救济。光绪初年,京城一带大水,他为之侧然,急忙着人赶制棉衣千件送往灾区,朝庭钦命在原籍龙岩白土为其旌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苏北大早,饥民嗷嗷待毙,云书寝不安席,急赴上海吁请义赈,他率先捐出巨款,又劝募富绅,然后赶回确查人数,按口给粮,饥民幸得无恙。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苏北又发大水,灾情更甚,物价飞涨,云书再次出面筹赈,尽心尽力,平粜籴,设粥场,拯民于水火,厥功至伟。由是,两江总督褒任他直隶州知州,屡受上峰器重,先后被派赴开封汝州各县查办实业,赴天津调查陆军军需装备以及督办河南安阳等地税务,公忠体国,弘济时艰。到了暮年,辛亥举义,满清逊位,云书已沉疴不起,但他仍行善如初。当地政府及民间感其高风义举,向他赠送“乐善不倦”、“望重乡间”、“均沾慈惠”多幅匾额,以彰其德。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4284
日期:2015/6/20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山西清徐罗氏家谱序言六篇
下一篇:湖北大悟新城罗家冲罗氏家谱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