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列西大厝造船罗氏家族
作者:黄松涛 陈中华http://www.luos.org
沙县、三明、永安等地自有村镇以来直到解放前陆路交通并不方便,通往大商埠码头如福州、杭州等地主要靠沙溪河道。直到现在三明市内的本地居民说去福州一般都说“落福州”就是因为沙溪河流向的最大商埠是福州,地处下游一带往来沙县、三明与永安之间的南平和福州商贾也基本上是借助沙溪河道。三明梅列成为重要码头形成于清中叶,得益于梅列造船业的繁荣,而梅列造船业的繁荣起因于列西大厝罗氏。
梅列(列西)大厝罗家是沙溪流域著名的造船世家,前后历时三百多年,可查的大师傅传承谱系至今已九世,鼎盛时期有十几个船厂同时开工,祖孙三代齐上阵,列西河岸码头、从梅列门到康乐门这段河岸车水马龙,其景象蔚为壮观。列西大厝罗家也因此成为鼎食钟鸣之家,自今在沙溪流域的原住民中享有“造船世家”“船业鲁班”的美誉。
(一)
说到列西造船业就不得不说这一家族的造船始祖罗起鹦。
从《列西罗氏五房族谱》和有关资料上可以查到:罗起鹦,字升远,列西罗氏大厝造船名师,生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罗起鹦从小聪明勤学,听从家父教导,不仅习武壮体,还精研木工等技艺。传说他身怀三项绝技,一是徒手抓鹿,二是把玩石锁,三是造龙舟。前两项绝技因有伤生命之虞而放弃,最终将造船技术传世,并成就梅列造船世家美誉,对梅列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功不可没。
梅列列西罗氏认同根在中原的说法,来源于第三次汉人南迁,基本上是罗周文后裔。罗周文生于唐贞观元年(785年),原籍江西省南昌柏林里;唐元和六年(811年)授邵武县尉;元和十五年调任沙县任县尉,传至罗义昭已经是宋代,当时罗义昭被宁国府授予同知,他五十岁参政,被封为奉政大夫。罗义昭从沙县举家迁居列西横山大基(现列西西门铁路西侧,至今仍有房屋、祠堂等),被列西罗氏尊为梅列始祖。列西罗家自宋代在梅列开基立业繁衍生息,到清初这个家族已经枝繁叶茂,成为列西最大族群,自罗义昭传到21世的国瑄支系中出了一位比较出色木匠罗宏佑,宏佑与子罗士府及旁系族人在梅列封侯坊原有住屋基础上拓宽拓深,重新起造大厝,连进五厅,这个大厝就是久富盛名的列西罗家大厝。乾隆二十九年,宏佑有一孙出生时家有鹦鹉学舌,口称“恭喜”,族人视为祥兆,于是给这个婴儿取名“起鹦”,是为列西罗氏第24世。罗起鹦自小习武练功,力气超群,从小就能帮父亲做木匠活,他不满足于家传木工技艺,少年起到江西九江拜师学艺,十六岁就学会制造木船这门功夫,由于那个年代对于保密技术的传承普遍有门户的芥蒂,罗起鹦深知作为外来徒弟难以学到大船保密技艺,所以决定离开九江回老家自己探索。他回梅列家乡后开始制作普通的船只并进一步摸索大船经验。他造木船不是刻板的传承师父的技法而是综合考虑船只所行使的河道情况及客商需要共同确定船型与载重量,并且在安全前提下为客户省工省料。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他曾多次出外考察,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一次他在闽清观察到了闽船制造工艺中的隔辺(水密隔舱)技术后使他悟到大船难做的关键问题,基于他有师承的榫接、艌缝和木匠技术功底,很快就摸索出大木船制造的核心要害,并灵活应用了水密隔舱技术,使他造的船只坚固耐用并适合沙溪河道行船,他能根据不同功用的船和不同航道情况来计划所造船只的用材和尺码调整,所造船只船体坚固,不飘不振不翻,易于摆舵,深受业主和船工喜爱。
(二)
随着罗起鹦的造船名气越来越大,原来需要到沙县或福州、闽清一带定制船只的客商越来越青睐罗起鹦所造船只,不满三十岁的罗起鹦,不仅能够承接大货船的制造还承接客运船只的制造,罗家大厝一时名声鹊起,永安、莘口、沙县等地均有富商纷纷登门订制罗家大厝木船,罗起鹦开始创立“大厝船家”字号收徒,并立下传子不传婿,传本族不传外姓的规矩,同时在秘传独门绝技时另设专门仪式恭请尊王(谢佑,三明本土神)以示正宗和慎重秘传。在罗起鹦带动下,大厝罗家越来越多人以造船为业,列西大厝罗家从那时起已经成为沙溪流域船业的主力之一。梅列、三元、莘口一带的客商也因此方便来往于福州、南平等地,列西大厝罗家的造船事业持续繁荣了两百多年,他们不仅拥有列西康乐门前的几处造船场,还拥有几处船碓(碓米船)及附属产业。
大厝罗家造船技术自起鹦始祖传到第三代以罗飏宴、罗飏珍两兄弟为代表的两大造船支系渐渐垄断沙溪流域上游的木船制造。他们不仅传承木船和龙舟的制造技术还发明了在梅列沙溪河中借水力碓米的碓米船等具有独创性的技术。大厝罗家的制船业传到孝字辈时达到巅峰,形成行业规模。当时,梅列因为造船业的发达不仅方便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百姓对外贸易往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清中叶后梅列本地凭借船只便利沙溪水道上游航运逐渐频繁,客商不仅增加了与沙县、南平、福州的贸易往来还远航到杭州、苏州等地,梅列清中叶起造院落的设计方案开始吸收参考苏杭模式,清代自乾隆年代起三明梅列列西的几处大户如黄氏、吴氏、林氏起屋造庭院多数参考苏杭一带的院落结构。
大厝罗家能造出优质上等好船不仅因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他们还有一条不容忽视的规矩,那就是对主、辅料的讲究和加工过程的考究。造船业形成规模后,大厝罗家造船的大师傅不仅要上山亲自筛选做龙骨和出板材的原木,而且要亲自勘验辅料。要造一条好木船除了讲究主料外对相配套的辅料如铁钉、桐油灰、竹丝和捻逢手法等都马虎不得。因造船用的铁钉和桐油灰等辅料有特殊考究,对供应商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打铁业中永安贡川“杨家氽”这个商号的出名就是因为大厝罗家造船师傅特别看好贡川杨家打的单冠和双冠船钉,因长期为列西大厝罗家供货与列西罗家成了世交。而桐油灰的制作看是简单实际上有诀窍,如果大师傅不把关往往白费力气,可能捣了一整天的桐油灰就是不能用,在这个家族的造船大师傅传承中,桐油灰制作技术也属于秘传技术之一,据说有口诀解决桐油灰不粘的问题。梅列妇女生产竹丝,陈大、碧溪农户生产桐油、莘口林场伐木、岩前的优质石灰生产也因列西大厝罗家的船业对品质的追求不敢怠慢。如陈大沙坝、砂坪、碧溪等地的桐油商、岩前的石灰厂、莘口和沙县的打钉户都是把最上乘货供给大厝造船师傅,一般品质的货放在市场销售。包括竹丝业的生产也形成竞争,因为竹丝生产基本上是居家妇女的活,嫁入罗家大厝和从大厝罗家嫁出的女人基本上都会刮竹丝的技术,但技术好的刮丝手刮出的竹丝均匀绵长柔软,收购的价格就更高。生产竹丝所用的竹子也很讲究。一般由男人上山砍来一种叫野生黄竹的材料分段后,将竹子固定在特定的架子上然后用特殊的刀均匀刮成长条柔软的竹丝,竹丝业为梅列的妇女提供了一个居家做副业的机会。
在清中叶,大厝罗家的造船业一度达到鼎盛,到民国初年又出现一次高峰,尤其是福建省政府迁至永安前夕,福建保安团和县政要员培训所设在梅列期间,为图列东列西往来的便利决定造浮桥。这个时期列西大厝罗氏出现最繁忙景象。当时梅列搭建浮桥时为赶工期,在列西河岸同时架起十几处造船工地,拉板锯木声、搬运打钉吆喝声此起彼伏,当时罗孝梓、罗孝树的后代罗友芥、罗友性、罗友士、罗友传、罗植□等人为代表的十几家造船师傅均参与了这项工程,祖孙三代齐上阵、兄弟姐妹来帮忙,小工、帮佣做后勤,河岸船厂日夜赶工期,大厝屋内因此鼎食钟鸣,热闹非凡。(右上图:罗氏造船世家的第六代传人罗友传)
(三)
现在三十岁以上曾经在三明居住和工作过的居民对三明梅列浮桥应该还有印象,但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些浮桥早期的木船均出自大厝罗家,浮桥船直到七十年代末才改为水泥船。早期的浮桥船长约二丈多,宽约四尺多,船两头一样不分头尾。梅列浮桥河面较宽,共用木船三十余只,它能根据河水大小变动增减船只,潮起潮落,浮桥只有在水位超过警戒线时才会被断开停止使用。架设浮桥是把船全部并排在一起,每只船要保持一定的间隔,然后在船上面铺上接板,把它连接起来,然后再把船固定在横拉的铁链上,这样浮桥就形成。连接列东列西的三明梅列浮桥景观非常漂亮,木船、接板、铁链、溪水、榕树构成了一幅难得的小城镇的优美景观。八十年代初福建电影制片厂在三明拍摄《泉水叮咚》,三明梅列浮桥成为重要拍摄景点,有多场戏是以浮桥和列西码头为背景拍摄的。
列西大厝罗家所造木船的种类有十几种之多,除了上述的浮桥船外还有大货船(五舱船)、小货船(四舱船)、小渡船、护排船、两头翘(船)、东溪船、尤溪船、龙船、船碓(碓米船)、与外界来往的还有鸡公船、麻雀仔船等,其中有几种船造型相当独特。
大货船运载八九千斤至上万斤,船工六七人,它来往福州、南平、沙县、三明、永安之间;中货船运载约六七千斤,船工四五人,它也可以航行在永安至福州一线;小点的货船运载约三四千斤,船工三四人、来往南平至永安之间,为本地小商贩洋溪、莘口赶墟运输货物;小船运载约二千斤,船工二三人,为本地来往行人过河当渡船和砍柴人运输用等。以前在梅列、城关、荆东、荆西、莘口等地都有渡船,它每次可运载十余人。
列西大厝造船世家不拘泥于古法造船,这个造船世家的创新与摸索新的技术也可圈可点。曾经漂浮在三元、梅列两区的船碓(碓米船)就是他们发明创造的一个的范例。船碓长约三丈八,宽约一丈一;它的造型与轮渡相似,船体大,船上面盖房子,用杉树皮盖屋顶,船内安放四连碓臼,还有风笼、米床、小房间,配备一只小船接送碓米客户。船碓是利用河水急流冲力来带动安装在船上木轴转动,轴的两头安装闸水板,调动轴位高低,并可控制轴的转数快慢,它可以连续工作,一天内可碓米千斤。一般的米碓基本上是固定在溪流有落差的地方或河流的岸边,借助水的冲力带动轴承的转动。这种米碓的缺点是当大水或暴雨时容易冲坏转轮,而漂浮在河流中央的船碓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水上船碓是列西大厝罗家的独家发明,拥有垄断权,在过去梅列、三元共有船碓共有五六只,均由大厝罗家制造,这一发明不仅借助了自然力进行加工生产,是非常实用的绿色环保机器,而且是沙溪河中一道罕见的景观。这一碓米方式在梅列持续使用达到一百年多年,后被电动机器碾米取代。
两头翘(船),它是无舵船,船体半圆中间宽大,头尾一样尖翘,使用轻便灵活。运载约一千多斤,船工二人,主要用在来往明溪至三明之间,为本地运输用。
三明市内(梅列、三元两区)有一项共同的大型活动影响深远、男女老少均喜闻乐见。这就是三明划龙舟比赛。三明这项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活动也受益于大厝罗家,据传说,在罗起鹦造船之前,三明并无大型龙舟赛,龙舟在本地的制造方便了当地百姓的这项运动,持续提供和及时维修多条统一风格和水性的本地龙舟成为现实后,大规模比赛的基本条件才算成熟。而新船下水时大师傅在祭祀活动时所念的咒语“飞龙舸”则逐渐演变成《三明龙船歌》的独特曲调的过门“喊啷撀~”。三明龙舟和龙舟比赛有其独特的地方个性。三明本地龙舟长约五丈九,宽约二尺六,一般为二十六个座位,龙舟的龙头与船身自然过渡,浑然一体,船即是龙,龙即使船,船在河上划宛如巨龙出水,龙头探出水面,其造型唯三明本地龙舟如此,这些造型体现着大厝罗家几代造船人的智慧。龙舟一般配鼓手舵手,有时为唱本地《龙船歌》方便还配吹笛手和唢呐手各一人。按本地民俗,每年端午节第一天船下水,船只一定要扒到列西正顺庙前请尊王(梅列本土神谢佑),划完船最后一天也要到庙前拜谢尊王。如果造新船开工要看日子,新船下水时还要举行请神仪式,诸多忌讳在此不一一赘述,据说其目的是为了保佑大家吉祥平安。
(四)
列西大厝罗家从清康熙年代起造木船至今前后十几代,由罗宏佑、罗士府、罗起鹦、罗名谦、罗飏宴、罗孝南、罗友芥、罗友传、罗植训、罗植基、罗焕秀、罗域柳等人传承造船业前后约三百多年历史。梅列列西大厝罗家由罗起鹦创立造船业以来,直到解放初期,三明的水上运输工具木船制造商列西大厝罗家为沙溪流域的交通运输业、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梅列的船只不仅将本地的货物带出交易,更带来外界的信息,开阔了梅列人的眼界,增进了沙溪流域对外的贸易活动。可以说列西大厝罗家因造船业而发达,梅列因罗家造船业的发达而加快了市场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梅列城堡的形成与造船业的发达不无关系。梅列的近代发展历史应该有罗家大厝造船世家的一席之地。
解放后,随着公路、铁路的不断完善和延伸,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沙溪河梯级电站的建设,三明沙溪流域的水上运输完全荒废,三明市内木船业成了昔日记忆,曾经人声鼎沸的梅列门、凝紫门、康乐门码头已经悄无声息,列西罗家大厝也已经拆迁殆尽,仅存在世的两位造船业传承人罗友传、罗焕秀已经已经多年无船可做。我们采访列西大厝罗家仅存的造船大师傅时,耄耋之年的罗友传看着沙溪河两岸的变化,无限感概。传承了十几代人的“大厝船家”的辉煌和由罗起鹦一手开创的木船制造技艺连同捻逢技术、桐油灰技术、船钉技术、竹丝技术即将在他们手中终结。
(注:以上素材由列西造船世家传承人罗友传、罗焕秀、罗清兰等提供)
梅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黄松涛(仓铨)、陈中华 整理
电话:18960556601 QQ:147799178300000000
2014-4-2300000000000000000000
相关链接:福建三明列西罗氏义昭公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