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客家祖地最响亮的罗姓

罗氏──客家祖地最响亮的姓氏

作者:罗小群http://www.luos.org

  一千五百多年前,位于武夷山脉的中南段的黄连峒,四周山高林深,境内地势相对平坦,丘陵地貌,自然资源丰富。却地广人稀,只有少数族人在此居住。当饱受战火动乱和灾害之苦,颠沛流离的中原南迁百姓陆续到此休养生息时,公元580年的隋朝大业年间,罗氏先祖珠公第二十二世裔孙罗万发由沙县迁入此地,并随同后迁来的巫氏罗俊一道,带领百姓就峒筑堡卫众,使寇不敢犯。硬颈拓荒,伐木种粮,丰衣足食。唐高宗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朝廷根据黄连峒户籍人口及其发展情况,将黄连峒升格为黄连镇。


(罗氏家庙“豫章书院”)

  自罗万发协同巫罗俊开发黄连峒起,罗氏祖孙四代和百姓黎民一起历经一百余年的艰辛创业经营治理,文化教育、林、农牧、手工等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使黄连镇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生活富庶,社会和谐,有较强实力的人居胜地。睿智敢为的罗氏令纪公(688---777年,即唐垂拱四年生,唐大历十二年卒),又名毓政,号维纲),顺势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向朝廷奏请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获准,使黄连成为古汀州八县中建县最早的一个县,早州府汀州建制11年。朝廷委任时年37岁罗令纪掌管全县政务,赐冠带玉帛以资褒奖,当之无愧“开县功臣”。此后,运用其非凡的领导才能带领当地百姓励精图治,黄连全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明代一知县曾高度评价罗令纪建县之功,云:“升镇为县,民赖以安;度地为域,国可以守。一朝之建策非常,千古之流芳未泯。”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罗令纪又被旌推为“义士”,并建祠祀之。为纪念其建县之功勋,百姓在当时县衙左侧的一座土地庙,供奉他的塑像,春祀秋尝,从未间断。
  令纪公卒时葬于城西侧竹筱窝,后因新建县衙而迁葬翠华山南麓。南宋淳熙十一年 (1184年)改葬温泉 (今湖村镇店上村)丰畲罗家寨。1989年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千余年来,不仅为家族祭拜,地方官员和他姓民众也祭扫不断。
  纪念罗令纪及罗氏入闽始祖罗万发的建筑,后唐同光年即公元923年至936年间,有罗氏后人建于宁化县城内翠华山下的罗氏家庙。后于南宋时期毁于战火,后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重建于翠江边131号。占地740平方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书读万卷,学富五车的罗氏举人罗登标致仕返乡,在此开馆办学,传播文明。此家庙又谓“豫章书院”。罗氏家庙200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选“八闽名祠”,2007年列入福建省涉台文物点。


(2013年4月10日祭祀宁化开县始祖令纪公)

  此去宁化,我带去了与同姓宗亲合作的自撰对联书法作品“先祖徙赣山,硬颈拓荒,终启黄连县史;后昆耘闽水,豫章传道,序承罗氏家风”,表达对宁化罗氏的敬意,可惜因其家庙在翻修未完工,无法正式赠送。
  对宁化罗氏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的肯定,在离县城二十多公里的石壁客家公祠中得到体现。罗氏祖先的牌位位于公祠正中中华汉族始祖炎黄二帝右侧旁,所有姓氏祖先排位数的第三排。曾氏祖先排在最后一排即第六排居中位置,亦环炎黄二帝而立。我们岭南客家网两位罗姓和曾姓记者以各自姓氏祖先子孙的名义,对祖先进行了敬香祭拜,同时为本站其他不同姓氏的工作人员的祖先也作了祭拜。值得一提的是,本人在公祠时,碰到了自深圳来的同姓宗亲。他乡同祭祖先,欣喜溢于言表。
  有令人自豪的先祖,自然也想做让祖先骄傲的子孙。因为客家人讲攀比,讲面子,热心公益,希望光宗耀祖,这是我们至今在极力争取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到广西开一届的原因之一。听宁化的罗朝祥和罗兆银宗亲说,明年即2015年是宁化建县1300年纪念日,县里面打算让罗氏承办明年十月份的世界客属祭祖大典。这是客家祖地罗氏的殊荣,也是全体罗氏的殊荣。明年祭祖,我们还来,曾记者说他带他们曾氏宗亲来。

写于2014年10月23日 图片来自百度00000000

相关链接:福建宁化易镇建县始祖罗令纪公世系
附:“开县始祖”和“罗氏家庙”
  开县始祖
  罗令纪罗令纪(688~777年),又名毓政,号维纲。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生于黄连镇。是汉相国大司农罗珠的第二十五世裔孙。其曾祖父罗万发,于隋开皇年间(580一600年),由沙县徙居黄连峒。此后,协同宁化开疆始祖巫罗俊率众辟地垦荒、开山伐木,致力开发黄连,使黄连于唐乾封二年(667年)建镇。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福州长史唐循忠赴黄连峒检查户籍情况时,罗令纪向他提出升镇为县的要求,嗣后又直接向朝廷申报此情。罗令纪的提议得到皇上的赏识,“当道委公董理”掌管一切建县事宜,后又封他为“义士”,赐予冠带玉帛。因此,罗令纪被尊为宁化“开县始祖”。
  罗令纪自幼聪敏忠厚,饱读书史,受我国儒家正统思想影响颇深。他心存忠义,腹有良谋,在治理黄连镇期间,为政清廉,处事公正,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急公好义,广施德政,关心百姓疾苦,颇多义举善行,深受辖内民众的信赖与爱戴。罗令纪多谋善断而宅心仁厚,能博采众长,从善如流,使用人才不拘一格,深具远见,是黄连镇继巫罗俊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人物。他又十分重视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兴学堂、重教化、修桥梁、辟道路,体恤民情,抑强扶弱,对遭遇天灾人祸的困苦人家,及时给以赈济,并发动殷商富户扶危济困,从而深得民心,备受推崇。
  自罗万发协助巫罗俊开发黄连峒起,罗令纪祖孙四代历经一百余年的艰辛创业,在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黄连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到开元十年后,按当时的置县规模,黄连镇已基本具备了置县条件。在此形势下,罗令纪逐渐萌发了将黄连镇升置为县的雄心,在加强治理,促进发展的同时,耐心地等待时机。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罗令纪奏准黄连镇升格设置为黄连县,并即委任罗令纪掌管全县政务,诏封义士,赐冠带玉帛以资褒奖,时年罗令纪年37岁。黄连是古汀州八县中建县最早的一个县,它比当年州府汀州建制还早11年(汀州为736年设县)。天宝元年(742年),因讳县名与极苦中药黄连同名,乃从众议,取“宁靖归化”之义,更名为宁化县。
  罗令纪于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无疾而终,享寿八十九岁。为纪念其建县之功勋,百姓在当时县衙左侧建了一座土地庙,供奉着他的塑像,每年春秋清明,百姓都去虔诚祭祀。罗令纪卒后,当时葬于城西侧竹筱窝,后因新建县衙而迁葬翠华山南麓。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改葬温泉(今湖村镇店上村)。公元1989年经重修,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编《宁化县志》曾摄影留念。
  罗氏家庙
  宁化城关罗氏家庙(即“豫章书院”,原址在城内翠华山南冬茅)窠(今宁化一中),始建成于后唐同光年间(923~925年),为纪念罗姓鼻祖罗珠和宁化开县始祖罗令纪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该祠迁建成于城关小溪边,并为“豫章书院”。
  该祠历经沧桑变故,先后有过7次整修。罗氏家庙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原江西崇仁训导、教谕罗登标致仕返乡,以罗氏宗祠办“豫章书院”,开馆讲学,故罗氏宗祠又称“豫章书院”“文化大革命”时期,该祠遭人为毁坏,已是颓垣断墙,梁倾。柱斜,破损不堪。1984年,宁化城关罗氏子孙遂发动闽赣两省邻近的清流、建宁、郡武、石城等县所有令纪后裔共同筹资联修,作为开县祖罗令纪的纪念堂。该工程于1986年底竣工,仍保留原有古貌,挂牌为“豫章书院”。祠宇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面积600多平方米。正厅中央设神龛,供祀开县始祖罗令纪和历代罗氏祖宗神位。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536
日期:2014/12/3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贵州石阡高寨罗氏成留公族
下一篇:山东莱阳龙虎山下罗氏概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