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兴宁罗献修《祖宗称郎考辨》

罗氏祖宗称郎考辨

资料提供:罗先骥http://www.luos.org

  『按』兴宁罗陂罗氏献修公所撰《祖宗称郎考辨》一文,最具史料价值,录此飨读者:

  我兴宁开基祖昭远公,第七十三郎,二世祖友文公, 第九十七郎,三世祖仲延公,第仲一郎,十世祖孔祥公,第居三。世俗谓郎为师巫所度法号,此乃鄙里不经之野语也。考明田艺衡《留青日札》:远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日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上不下也。清高士奇《天禄识全》:洪武初,每县分人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家给户由一纸,哥最下,秀最上。每等中又有等,钜富者谓之万富三秀,如沈万三秀。翟灏《通俗编》,谓非其名字与行次也。沈本名富、字仲荣。《明史万皇后传》直称沈秀。按明制因元,而增哥、畸二者,以处泛常畸零人等,至今普通常人称哥,广西犹有畸户零里之名。其所谓秀最上,哥最下者,盖哥、畸于秀,而郎、官之等自若也。
  大抵历朝制度,每相沿袭,清制:汉人之无出身者,谓之俊秀,其承袭荫户,为官籍,盖尚沿明。则郎、官、秀之等第,因明于元。元亦有所因而来。唐杜甫有《郑十七郎》一绝,其《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注云:而斛斯融官,想当时俗称。白《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郎官爱此水,困号郎官湖。白盖因尚书郎张谓改江城南湖为郎官湖也。而郎官上应列宿,汉光武已有斯语,汉文帝时,河南昊公,称贾谊秀才,而秀才先见于《管子小匡篇》。《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之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辨官材,论进士之贤者,而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而后官之,任官而后爵之。爵则如郎者近是,据此,则郎、官、秀之称,由来已远,而由秀而官而郎,递进之品目,亦古谊也。我祖七十三等称,亦犹唐之郑十七郎,斛斯六官,明之沈万三秀类尔。秀与官无他议,何独于郎横生异说乎?
  再考宋理(宗)宝祐四年《登科录》,因文天祥、谢枋得、陆秀夫三公,正气峻节,历八九百年,岿然尚存,相为珍秘,查其体例,榜名下详载字号,小名,小字,系以第之数目,本贯州县与户。文天祥一甲第一名,其第千一,谢枋得二甲第一名其第万四十郎,陆秀夫二甲第二十七名其第六十二。俱父为户,有己身为户,高曾祖为户,曾伯叔祖为户者。赵姓宗人《本贯玉牒》所居者著第,不著户,《本贯玉牒》寄居各州县者,并著第数,及其户其第则自陈赏之第一,以至曹翁善之第万八六为最多数;其第则别以字号者,如大小长少,孟仲季第字,第大者三人,有第大八、第大十三,第小一,小六、小八、小六六,有第长者,第少一者,第孟四者,第仲二、仲六者,第仲九者二人,第季三五者,第季一者四人,第季二者二人,有第开七者,第念七者,第万三者。其第数多寡,想是当日编户次第数目。其人之等第如郎者,如我祖七十三郎,二世祖九十七郎,则但举数目,三世祖仲一郎,十世祖居十三郎,则别以字号,由此推之,罗姓各房之念三郎、六十三郎、八十三郎,林姓刘姓之万三郎,何姓之大郎,念四郎,罗姓各房之大一、小三、小九、伯七、刘姓之开七、开八,则无称郎,但记其第字与数者,但可比类而观。要之郎、官、秀之品目,由国家定制,其别以字号数目,亦必当日编审户口,给由所定,可断言也。
  我始祖自江西迁居兴宁,在宋理宗时。今以《宝祐登科录》证以《留青日札》等说,适相吻合,况各姓祖宗称郎者,悉数难终其物。果如世俗谬说,何其巫师之多耶?且我祖昭远公以学优尝出任福建安溪县尹。至明,理学名儒钦顺,赞其遗像,推崇甚至。岂有堂堂正官甘受巫师牒度之理?四世德寿公,六世高瑞公、七世乐善公、八世渊公、澄公兄弟,十世孔祥公,世列胶庠,家传诗礼,又岂有十世八人,称郎第列,居一二居三居四居五居六居七居八,俱受巫师牒度玷辱清门之理!昭远公长于宋元之际,二世三世当为元人,十世当为明中叶,宋明两代,闻道学之风盛矣。未闻巫师之盛如期极也。然则祖宗称郎,其为国所定,皎然明矣、墓碑谱录,宜题称第几郎斯归雅正,不宜沿俗混题度数,若仍沿世俗之见,因友师巫而冒称侍郎之名,此不如称医生为郎中耳!而遂概以轻重其祖宗,是以高尚之人格,侪伍下流,蔑辱先人特甚,非特数典忘祖之愆也,是不可以不辨。
  按欧阳文忠谱图,载八人事绩,讳名下,小字分注三十六,至四十三,其人多有事南唐者,律以杜甫称高适为三十五,犹可曰或其群从昆季排行次第然也;若宝佑《登科录》第万八六者,昆季行次必无如是之繁多,当为编户之第数焉。宋代进士同年录,传于今者,前有绍兴十八年戊寅《题名录》为朱子一人而传,后有宝佑四年丙辰《登科录》,为文、谢、陆三人而传。 前后相距一百有八年。《绍兴录》但记其人郡县里居,《宝佑录》并详其户之第数。元刘勋《隐居通义》载宋咸淳七年《同年小录》体例与此录略同,其殆宋末制度如是,元亦仍之。宝佑丙辰实理宗之三十二年时则金灭元炽,至度宗咸淳七年,又十五年,越十年而宋亡矣。理宗后,元兵各路侵逼,自北而南,中原衣冠之族,避乱播迁,转徙闽粤,多在是时,故兴宁各姓族系传递二十余世,约略差同,当日远来,自外土人,号为客家。后裔蕃衍,散处各省府县,语言声音仍旧不改。最与江西为近,不忘本也。祖宗郎称亦原国故,用是详考,而为宋元明相因之制,辟世俗悠谬如右,献修再识。
作者简介:
  罗献修(1856~1942),号黼月,别字孝博,龙田蓼塘村人。年十七,补学官弟子,复入广雅书院,据说是清末重臣张之洞的弟子,张氏逝世,罗曾撰写长联挽之。未几任廉州味经书院山长,1905年回乡倡办新式小学堂,翌年出任县立简易师范科监督,自撰讲义授课。1908年编修《兴宁乡土志》,1909年冬,广东咨议局成立,被推为议员。1910年在省城参加清廷举办的选拔人才的特种考试,被录取为七品小京官,获时任路政司主管的陈宝琛推荐为京师大学经学教习。民元后又返乡办学,任县立中学校长。1931年获国立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聘任为文学院教授,旋返乡任兴宁修志局总纂。于民国三十一年谢世。著述有《三礼讲义》、《荀子讲义》、《兴宁乡土志》、《尚书大义述》、《周礼学》、《修身学》、螺庄诗文集》等书。1933年广州海珠桥落成,第二年,时在中山大学文学院任教的罗献修撰写七言长诗《海珠铁桥歌》以吟,被誉为“海珠桥第一诗”。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364
日期:2013/12/2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江西会昌站塘罗氏叔旺公系
下一篇:香港屯门罗氏云新公派衍世系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