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世家──福州罗氏新梅公系
作者:家元、钟荷http://www.luos.org 福州鼓楼南营罗氏新梅公族,自汀州府迁入福州发展,以“尙武”起家,渐为望族。至第四代必达、必魁兄弟,官职已升至游击、都司的高位,并有世职“云骑尉”。迨至第六代“禄”字辈,已蕃衍天禄、雍禄、谦禄、锡禄、臻禄、康禄、丰禄、绥禄、熙禄、崇禄、君禄、诸禄、添禄、义禄、恭禄十五房,并重新转向文职,以该支系代表人物罗丰禄为首,向外交界发展,逐渐成为福州的“外交官宦世家”。
一,四代罗氏男儿为保卫台湾献身 到过福州津泰路的人,一定会注意到路上那座标着“南营”的牌坊,但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从这条小巷里曾经走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保卫台湾的罗氏世家──豫章罗氏新梅公宗族。 宗系基祖罗新梅,原籍福建省汀州府,约于康熙二十年间(公元1680年前后),又从汀州府迁入闽侯(今福州)先在水部门外码头附近居住,传到罗必达(罗丰禄祖父)时,迁入福州市鼓楼区南营,经世蕃衍成族。(罗必达与其弟罗必魁均系军人出身,清朝嘉庆年间,曾受清政府派遣,进驻台湾,翻开了罗氏家族保卫台湾的历史篇章。) 罗家第一代保卫台湾英雄,出自福州罗氏始祖罗新梅的孙子辈 罗新梅生有三子,三子又为罗新梅添了五个孙子三个孙女,其中二个孙子在乾隆年间都为平定台湾林爽文叛乱、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之战血染沙场,一个女婿也在保卫台湾之战中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阿里山下。 罗新梅长子罗德雄仅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一个小名叫雷官,一个小名叫来官,这对双胞胎兄弟为保卫台湾先后殉国。 1784年,原籍福建漳州平和的台湾彰化大理木戈庄人林爽文参加了当时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并很快取得彰化天地会的领导权,成为会首。1786年,林爽文一反天地会的一贯宗旨,不提“反清复明”口号,而是打出“顺天”旗号,攻克了彰化,并在彰化建立了政权,立年号“顺天”,在彰化称王称帝,意在脱离清廷而独立。继而,数以万众的林爽文"顺天军"很快攻克了台南诸罗,又开始进攻凤山(今天的高雄),凤山的天地会首领庄大田也起兵响应,很快攻下凤山。紧接着又合围台湾府城,五月大败清军于府城南。 当时,罗家的雷官、来官,都只有19岁,尚未结婚,都是清廷驻守台湾的士兵,在与林爽文"顺天军"大战中,出生入死,屡建奇功,最后双双战死沙场。罗德雄因此无后。 罗新梅二儿子罗德胜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嫁给军官林玉振,林玉振在台湾镇标右营把总任上殉国,也为保卫台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当时罗德胜的女儿三十二岁,怀有身孕,不久生下遗腹女瑞凤。矢志不再嫁,艰辛地带大女儿。 罗家第二代保卫台湾英雄,出自罗新梅曾孙辈 罗新梅共有四个曾孙,其中三人都曾跨越海峡卫戍台湾,仅一人活着回到故乡,其中两人长眠宝岛。 在罗新梅的儿子辈,已有一房为保卫台湾死尽男儿而绝后,在罗新梅的孙子辈,又有一房为保卫台湾献出了自己的独子。这就是罗新梅三子罗德华的儿子罗志荣。罗志荣仅有一个儿子,名罗阿捷,为保卫台湾,罗志荣早早地就将独子阿捷送去参军,罗阿捷还未娶亲,就在卫戍台湾的战斗中壮烈殉国了。 罗新梅二儿子罗德胜仅有两个孙子,这两个孙子都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保卫台湾的前线── 罗德胜大孙子罗必达,为保卫台湾安定团结也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罗必达,生于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十八日。19岁入伍当材官,26岁升经制外委,后调台湾北路中营右哨千总,署台湾镇标中营守备。第二年调署北路右营守备。后来曾任漳州城守营都司、灌口汛都司、云霄游击。张丙滋事,罗必达带漳州九营官兵,随提军“马济胜于道光十二年十月由厦门渡台剿捕。于十一月初七、初八、初十、十二、十八、二十一等日连获胜”。此时,接到“凤山县报,有贼攻打竹城,请派兵剿捕”。罗必达率兵于“十二月初四自嘉义起程,往南路,初七日扎二滥郊,搜贼匪打仗三次,贼即随散”。罗必达回台北府城。原以为不日即可凯旋回闽,没想到十二月二十八日又被派往凤山搜捕余匪。道光十三年二月十三日,罗必达“感冒风寒,因劳顿致疾,痛于三月十一日未时”,病死于凤山县军营。 在平定张丙之乱中,罗必达的弟弟罗必魁也在台湾与叛匪浴血奋战。罗必魁,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二十一日生于福州。十七岁入抚标右营伍。曾任抚标右营守备、中营把总。三十四岁是升右营千总,三十六岁署抚标右营守备等职。“十月台匪张丙滋事,随署督标右营参戎达明阿管带省标八营二起征兵八百名赴台,十月二十五日起程赴厦配渡,十一月二十一日到台。马提军檄往南路剿捕,十二月初四、初五、初七等日在南路二喃沟呵公店地方与贼打仗,击散贼匪,击伤贼目柯神庇一名,活拿贼匪四名,并获马匹、炮位、火药、乌枪和矛刀牌弩箭等件,二十四日复回府城,二十八日复往南路。”“于十三年正月初七日登舟,二月初七日回省。” 与罗必达、罗必魁同时为保卫台湾并肩作战的,还有罗必达的亲家邹登凤、姻兄马玉元、表兄周青元。 仅平定张丙叛乱,罗家就有五人在台湾作战,并有一个儿子再未归来,足见这个保卫台湾世家名不虚传。罗必魁后来在鸦片战争中牺牲,当时他任江西建昌营游击南赣镇标后营都司。1841年夏天,与英国侵略军大镇于镇江燕海山,战死沙场。 罗家第三代保卫台湾英雄,出自罗新梅玄孙辈 罗新梅曾孙罗必达生有二子,长子罗绍祖14岁夭折,次子罗绍宗自小随他卫戍台湾。 罗绍宗,嘉庆十七年正月生,少小聪颖,7岁能背诵五经,随父亲戍台,以聪慧而深得当时台湾镇镇军武骏亭器之,经常亲自教诲,使罗绍宗从小就立志长大从军保卫台湾的信念。当时他身体很虚弱,经常生病咯血,他自己刻苦锻炼,父母也节衣缩食,为他进行食补,"数年计服燕窝百余斤"。16岁时,不顾老师苦苦相求,毅然弃举业,习骑射,在抚标左营入伍,很快就升抚标右营外委。父亲罗必达在云宵游击任上率漳州九营征兵渡台剿匪时,他也与父亲并肩作战。在后来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罗绍宗曾任抚辕武巡捕、抚标右营把总、左营千总,或驻守台湾或率兵警卫闽省沿海。 罗必魁儿子罗绍光,也是少小从军,曾驻守过台湾。 罗家第四代保卫台湾英雄,出自罗新梅六世孙 其中以罗绍宗第五个儿子罗臻禄最为突出。罗臻禄,1846年生,福州马尾船政前学堂第一届毕业生,1877年作为中国海军第一批留学生赴法国留学,入答汕佃务学堂和巴黎国立高级矿务学院学习矿务,1880年3月回国,后赴俄国习矿。 罗臻禄是船政培养的第一代造舰专家,曾参与“镇海”、“扬武”、“飞云”、“靖远”、“振威”、“济安”、“永保”、“海镜”、“琛航”、“大雅”、“元凯”等舰制造,并作为中国第一代优秀的军舰制造业领导人,参与督造了“艺新”、“登瀛洲”、“泰安”军舰。他参与制造与督造的军舰,武装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水师,福建水师不但长期担负着巡视、保卫台湾的重任,还参与开辟了台湾的邮路与航运业,1874年还参与了驱逐占领台湾日本侵略军之役。 (《壮哉!福州的保卫台湾世家》)
二,豫章罗氏福州新梅公宗系源流 豫章罗氏福州新梅公宗系基祖罗新梅,原籍福建省汀州府,约于康熙二十年间(公元1680年前后),为始迁入省城,住闽县水部门外大马头。据查其祖早年原系江西吉水罗氏迁入福建汀州。新梅公生于康熙辛亥10年(1671)4月16日,卒于雍正壬子10年(1732)2月22日,享年61岁。配郑夫人,生于康熙丁卯26年(1687)12月初4日,卒于乾隆已己14年(1749)10月15日,享年62岁。生有三子:长子德雄公、次子德胜公、三子德华公。
(一)、 从军人世家到外交世家: 本支罗氏以“尚武”起家。清乾隆年间,罗新梅孙辈罗志刚从军,任至督标中营副将,长子罗必达(号剑门)19岁入伍,从当材官、外委、把总、千总、守备,直至都司(正四品);次子罗必魁(号杏园)17岁入伍,亦从军队基层升都司又升任署建昌营游击(从三品)。在军旅生涯中,两兄弟于道光壬辰奉命并肩在台湾剿匪作战,接连获胜。必达因劳致疾,痛于台湾风山县军营,诰授昭武都尉福建漳州城守营都司,奉旨赏戴蓝翎。必魁于道光壬寅22年在镇江燕海山与英夷作战中,身受重伤,旋卒。赐恤如例。其后代世职“云骑尉”(正四品)。形成福州罗氏军人世家。 罗必达孙辈有九,其行五罗臻禄,行七罗丰禄均从学于第一期马尾船政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与严复、萨镇冰等分别奉派留学法国和英国,学成回国。臻禄出任清布政使衔,分侯补道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参赞。丰禄奉命出使英、意、比三国钦差大臣,诰授荣禄大夫(从一品)。其后代多人从事外交界工作。有出任驻英大使馆一等秘书、保定北洋军官学校英语教师罗忠彤;驻新加坡领事罗忠尧;驻古巴副领事罗忠国;清分省补用知府、出使英、意、比参赞罗忠寅;驻伦敦副领事、福州交涉署交涉员罗忠諴;清翰林院编修、驻丹麦公使罗忠诒;驻苏领事馆领事罗忠文;曾任丹麦驻香港领事罗孝舒;联合国救济总署专员罗孝全;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驻联合国参赞罗旭(女)。本宗支以罗丰禄为代表,向外交界发展,逐渐成为福州的外交世家。 此外,在海军任职的有海军少将舰长罗荣禄;海军部代理司长罗忠海;海军部上校副官罗忠钦;海军部军需司司长、海军少将罗忠猷(字序和);海军部司长罗忠耀;海军上校罗孝武;台湾联勤兵工厂会计处、少校罗孝佶;台湾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陆军少将处长罗超前;马尾海军副官罗忠敏;海军陆战队中尉罗忠铨等。 同时,这一宗支还有大批学者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在学校任教的有天津水师学堂教习罗忠铭;唐山交通大学校长、教授罗忠枕;厦门大学、福建学院教授罗忠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孝超;上海财经学院外语教授罗孝全;先后任上海造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工业大学教授罗孝威;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罗孝梁;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爱伦(女);香港理工大学建筑与房地产系副教授罗安前(女);福建医学院副教授、福建协和医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生罗孝平(女);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院副教授罗玲(女);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罗王因(女);上海复旦大学副教授罗首初(女)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有中国铁路选线专家、铁道部工程师罗孝僔;曾任奉天铁路局、美国泰康工程公司中国分公司总工罗孝斌;上海电话公司总工罗孝章;曾参加浙赣、湘桂、粤汉、衡阳、海拉尔等铁路及桂穗公路等建设总工罗孝铿;铁道部专业设计院标准处总工罗孝倬;华东林业设计院总工罗孝然;福建省交通厅规划设计院高工罗孝洛;英国特许工程师、香港注册专业工程师罗孝师;内蒙古赤峰市气象局高工罗孝逞;北京市塑料研究所教授级高工罗晃;上海冶金设计院高工罗端前;美国英特尔公司高工罗真前;美国硕士、高工罗宇锋;北京市政工程设计总院总工、教授级高工、中国设计大师罗玲(女);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罗晞(女);美国纽约联合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纽约州政府法官检察委员会预算财务主管罗起前(首初)(女);上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1研究所高工罗家英(女);武汉市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质保部主任、高工罗仪前(女);上海测试研究所副所长、高工罗璘(女)等; 此外,还有曾任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庭庭长、研究室主任罗孝遵;历史学博士、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罗肇前;新华社体育摄影部主任、高级记者罗更前;台湾中央通讯社记者罗绳前;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高级讲师、画家罗孝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画家罗孝芊;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委员会处长罗征祥(女)等。据不完全统计,该支系具有高级职称、职务者120多人,中级职称、职务者130多人(详见本支系“名位表”)。综观这一宗支系人才辈出,是一个知识分子之家族。正如宗亲书联所赞:“八闽共仰,豫章世传忠烈气;四海齐贺,罗氏辈出栋梁材”。 (二)、定居与住房: 罗新梅年幼随其继母(或是姨母)从汀州府迁徙福州,居住闽县水部大马头,至第三代即新梅之孙志刚从军,家境渐宽。清嘉庆八年(1803)迁居彩头桥边。第四代必达、必魁两兄弟先后从军,官升至从三品、正四品。道光5年(1825)7月,四世祖长兄罗必达(号剑门)购置南营20号五间两进堂屋,(现改建为南营巷71号)。从剑门公传思齐公至“禄”辈九兄弟,随后按九房分配居住。 十九世纪末,七房丰禄公出使英、意、比钦差大臣,南营罗宅大门口挂有“太仆第罗”大木牌。丰禄公原配魏夫人病故英国,木棺从英国运回福州安葬,但因该支在福州没有正式的祠堂,就将南营的祖居改为祠堂停棺,作为罗氏祠堂使用过一段时间。 二十世纪初,这支罗氏禄辈九兄弟子孙繁衍,七房为最。1903年行七丰禄公逝世后,由继弦魏夫人购置仓前山鹤龄路7号(后改为爱国路7号)西式楼房一幢,七房丰禄之后裔全部居住于此。该楼房建筑面积约有数百平方米,另有花园院落二、三亩地。楼中设有“罗丰禄书楼”,收存罗丰禄大量书籍和外交日记。1958年私房改造,此房全部拆除改建,历经五十五年的仓山罗宅宣告结束,丰禄书简日记毁于一旦。后迁居仓山立新路18号西式小楼房,即现代的“罗园”。 四世祖次弟罗必魁(号杏园)于道光壬寅22年与英夷作战牺牲后,马恭人遵嘱购置文儒坊47号三间两进堂屋(现改为55号),为杏园子佑卿、骏卿、缵候三兄弟,别称福、禄、寿三房共有,再传禄、忠、孝、前等后裔。 (三)、 重大事件: 新梅公宗系《罗氏宗谱》撰辑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百年历尽沧桑岁月,子孙昌盛,蔚成望族,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本支宗亲贤达,曾几度欲修族谱以传后昆,但由于共知之原因而末能如愿。幸存之宗谱已成断简残篇,父老前辈殒落,面临断档之危险。续修《罗氏族谱》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罗丰禄嫡孙孝逵鼎身而出,征得广大宗亲的支持,花费三年时间走南闯北调查,终于编撰成功。1998年10月24日,《豫章福州罗氏族谱》(新梅公宗系)首发式庆典在福州举行,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孙新峰、福建省罗氏委员会主任罗训森及专家学者参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梅公后裔,聚会福州领取族谱,其中有来自台湾的退役陆军少将罗超前、老工程技术人员罗孝武、罗孝逑、台湾中央通讯社记者罗绳前等十人,以及来自香港、上海、广州、浙江、武汉等地的宗亲,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和罗氏家族的凝聚力。 四、字辈、墓园、文物及其他: (1)字辈: 本支罗氏使用全国罗氏较为通用的八十字辈:
盛应十用经、成彦伯公叔、以知茂显光、秉兴克永福、 亨运会时来、贤嗣数昭穆、富贵本日新、德业食常禄。 忠孝前鸿烈、芳名振豫章、累朝荣甲第、历代萃冠裳、 理学家声远、英才国瑞长、云礽同秀实、庆衍发麟祥。 注:该字辈有不同版本,今后均以《中华罗氏通谱》版本为准。 (2)墓园: 清荣禄大夫、驻英、意、比钦差大臣罗丰禄1903年病故,葬于福州北门外崎上村,在北门兜竖立神道碑。碑高3。3米,宽0。87米,厚0。19米,碑首镌有“皇清”两字,左右各雕降龙数条,底座赑。(驮碑的大石龟),碑文阴刻:
诰授荣禄大夫钦差出使英义比国太仆寺卿稷臣罗公墓 罗丰禄官至一品,墓前原有武将石人、石虎、石马、石羊各一对。五、六十年代,因国家建设需要,几度搬迁,由于神道碑及墓前精致石雕,体积庞大膨重,难以搬迁,只好就地安放,历经数十年大都散失。九十年代福州考古队收集此断碑及一只石虎收藏。2002年12月22日在福州三山陵园(现改称为“三山人文纪念园”)举行“罗丰禄墓重建暨神道碑修复揭碑仪式”,省市有关领导参加并讲话。 罗丰禄重建新墓系复式墓地,占地面积达25平方米,墓碑仍是百年前由时任太师、太傅陈宝琛书写墓碑文:
清罗太仆墓 墓联为著名《天演论》译者、罗丰禄老同学严复撰写:
能事闻重译 传经固绝伦 注:上联意为:名闻天下、最杰出的才能是翻译。下联是:传授经典、传授知识的才能,同样精彩绝伦无比。对罗丰禄一生从事翻译与弘扬民族文化外交工作予以很高的评价。 墓正面是罗丰禄微雕像,光彩金字的横批是:
源 远 流 长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罗氏委员会主任罗训森为罗丰禄重建墓园撰写新碑联:
丰碑耸立荣禄大夫封赠六代 禄高一品稷臣爵士外交世家 (3)神主牌: 罗丰禄诰授荣禄大夫后,封赠六代,留下珍贵的神主牌: 迁闽始祖貤赠荣禄大夫始祖新梅公;貤赠一品夫人始祖妣郑夫人。 貤赠荣禄大夫二世祖德胜公;貤赠一品夫人二世祖妣周夫人。 敕授武略骑尉、叠赠昭武都尉、累赠荣禄大夫高祖志刚公; 敕封安人、叠封太恭人、累赠一品夫人高祖妣胡夫人。 诰授昭武都尉、叠赠荣禄大夫曾祖剑门公; 诰封恭人、叠赠一品夫人曾祖妣毛夫人。 诰授昭武都尉、叠赠荣禄大夫显祖思齐公; 诰封恭人、叠赠一品夫人嫡祖妣蒋夫人; 诰封恭人、叠赠一品夫人继祖妣陈太夫。 诰封荣禄大夫本生考荷臣公;诰封一品夫人、本生妣周太夫人。 注:荣禄大夫从一品;武略骑尉正六品;昭武都尉正四品;一、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以下称孺人。 (4)楹联: 南营老屋楹联:
发祥溯自吉州但求无愧豫章世泽, 衍派培于榕城当知发扬始祖家风。
先君挂冕南山为听纺织机声入室敢忘遗训在, 弱弟典军北海莫问旌旗剑影归舟自有寄诗来。
蔽数橡念我祖经营问当年同日与居硕果晨星存焉有几, 辞五斗溯先君谋翼看此日殊方择檄弟昆子侄作者多人。 文儒坊老屋楹联:
分支来汀赣世世代代文德儒风光里巷, 豫章绵世泽麟麟柄柄历朝甲第快蝉联。 (5)罗丰禄纪念币和座钟: 罗丰禄纪念币出自英国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1900年(光绪26年)1月,罗丰禄任职期间,参观英国多家工厂,为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做准备。同时,罗丰禄为加强中英友好关系做了大量工作。英方为表彰他,特地为他铸造纪念币。纪念币正面刻有罗丰禄肖像,人像下方英文写着“中国的大臣”,背面英文有“罗丰禄先生”字样。中间刻有:“中国大臣阁下到伯明翰造币有限公司的访问”。纪念币分有铅、铜、银三种,直径3。9厘米,厚0。25厘米。 这时,罗丰禄在参观访问英国纷的锅炉厂时,英方曾赠送锅炉状座钟,钟上附设有湿度计、温度计等,这在当时都是较为先进的。
三,豫章罗氏福州新梅公宗系人员流向简介 罗孝斌于20世纪50年代迁居马来西亚,80年代迁居美国。 罗孝章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上海。其长子罗昶、三女罗晶于90年代迁居美国;长女罗晞迁居长春市;次女罗旭迁居北京。 罗孝全于40年代迁居上海。其子罗成迁居加拿大;长女罗爱伦迁居北京;三女罗露茜迁居安徽省巢湖市。 罗孝铿迁居北京,其子孙均在北京。 罗孝洛长子明前于90年代迁居澳大利亚;女仪前迁居武汉。 罗孝武于20世纪40年代迁居台湾台北市;其三子绍前迁居美国。 罗孝然次子昌前迁居福建省龙海市;长女家英迁居上海。 罗玉如(女)20世纪40年代迁徙新加坡。 罗忠猷、罗忠懋、罗忠国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上海。 罗孝威(系忠猷之长子)亦迁徙上海。子慎前、健前和长女罗玫定居上海;次女罗珮迁居福建三明市;五女罗王因迁居天津。 罗孝永(系忠猷之次子)迁居上海。长子理前迁居美国; 罗孝华于20世纪40年代迁居台湾台北市。其子真前迁居美国。 罗孝萃(罗兴)和孝芊(罗盘)20世纪30年代迁居上海。 罗孝丰迁居东北本溪市。 罗慰慈(女)迁居美国。 罗孝明(及其子女)迁居洛阳。 罗孝侃长子启前迁居北京。 罗孝侗及其女罗璇迁居武汉。 罗孝僔迁居北京,其子希前迁居湖北省十堰市;女征祥迁居宁波市。 罗孝倬及其子文前、女绥明、罗玲、叔州迁居北京;长子奋前迁居河北承德市;次子挺前迁居山东省烟台市。 罗孝佶于20世纪40年代及其子超前、坦前、胜前、女江生分别迁居台湾台北市和高雄市。 罗忠诒于20世纪60年代迁居香港,其子孝舒、女费诗迁居美国。 罗仲畿(女)迁居新加坡。 罗叔白(女)迁居加拿大。 罗忠詠夫人叶足意早年迁居澳大利亚。 罗孝超于20世纪40年代迁居美国。 罗孝建于20世纪40年代迁居英国,其子女均定居于英伦。 罗孝越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北京。 罗孝逑于20世纪40年代迁居台湾高雄市,其子女均定居于高雄市。 罗孝述长女陇前于20世纪80年代迁居美国。 罗孝遵之女李彬(伟前)于20年代80年迁居澳大利亚。 罗孝衿(安娜)(女)于20世纪40年代迁居台湾。 罗孝玲(女)于20世纪50年代迁居广州,90年代转迁定居香港。 罗孝恪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北京,其五个女儿分别迁居台湾、天津和北京等地。 罗忠祎及其女辉琼迁居上海,子孝基迁居贵州贵阳市;长孙女首初(起前)迁居美国;次女罗泓、三女罗焱均在贵阳。 罗章绮迁居上海。 罗孝堪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台湾。 罗孝弥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北京。 罗金城迁居北京。 罗忠忱及其子孝祚、女榕威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河北省唐山市 罗忠在及其子孝温于20世纪30年代迁居北京。 罗孝师于20世纪40年代迁居香港。其次女及前迁居澳大利亚。 罗忠英及其子孝璋、忠炳及其子孝梁、忠文、忠X均于早年迁居天津。 罗孝栋迁居广西扶绥县,其子敢前、女罗桂均定居扶绥县。 罗孝梁及其女罗如、罗秋均迁居天津。子更前迁居北京。 罗孝璋早年迁居天津,其子挺前迁居河北省石家庄市,孙宇锋迁居美国。 (罗孝逵《豫章罗氏福州新梅公宗系源流》)
四,外交家罗丰禄、罗旭简介 罗丰禄 罗丰禄(1805~1901),字稷臣,1850年10月21日(清道光三十年九月十七日)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家住城内南营20号,兄弟九人,丰禄排行第七,为新梅公支系第六世孙。 1867年(同治六年),丰禄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求是堂艺局”,经甄别遴选,罗丰禄入后学堂学英文、驾驶专业。他勤奋聪颖,每考必冠,1874年3月以大考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后学堂第一届驾驶班,受到船政大臣沈葆桢赏识和提拔,破格升任教习。1877年3月,清廷选派第一届赴欧留学生,罗丰禄以候选主事、翻译身份获选,可见他在当时已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罗丰禄于5月11日(三月十八日)抵达英国,入英国伦敦琴士官学(King's College,皇家理论学院),受教于化学家、《化学鉴原续编》与《补编》的原作者C.L.Bloxam,学习气学、化学、格致,寻求“以格致哲学为体,政治交涉为用”。在学期间兼任华洋“翻译、文案”襄助华洋监督,兼任英、德使馆等翻译。 1878年,罗丰禄兼任清朝驻德国公使馆翻译、驻英公使馆翻译,边学习边从事外交翻译工作。1880年2月,学习期满回国,罗丰禄入幕于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洋水师营务处工作,并兼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充当李鸿章的外交顾问兼翻译,同年4月任天津大沽船坞总办,在大沽海神庙选购民地建造船坞,并回福州及上海等地招募工匠等200余人,使大沽船坞“遂成规模”,建成北洋海军基地雏形。1881年2月,经李鸿章奏请由候选主事升同知,赏加四品衔。1883年5月,罗丰禄调升水师营务处道员。翌年春、秋,罗丰禄两次邀同英俄两国水师官兵到天津水师学堂参与天津水师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会考。1885年,罗丰禄升任天津水师学堂会办。1888年5月,罗丰禄奉命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林泰曾、刘步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1895年4月17日清廷被迫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其后,清廷寻求“弱国外交”,谋求“以夷制夷”。 1896年初,罗丰禄作为李鸿章的随从参加沙皇的加冕礼并参与签约谈判;在德国,参加李鸿章与俾斯麦的会见;在英国,谒见维多利亚女皇,获赐“罗稷臣丰禄爵士”;在法国、比利时、美国等进行各种外交活动,1896年清朝廷谕命以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赏四品京卿,升任太仆寺卿(从三品),出任驻英、意、比三国钦差大臣,来自闽县的青年才俊逐渐成长为一代外交重臣。 1896年4月,罗丰禄以翻译身份随李鸿章从上海乘法国邮船“爱纳司托西蒙”号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并参加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的谈判。随后罗丰禄又随代表团出访德、荷、比、法、英、美等国。1896年11月23日,罗丰禄以二品顶戴记名海关道赏四品京卿出任驻英公使兼驻义(意大利)、比(比利时)公使, 1897年授三品京堂衔。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英、法、俄、德、美、日、意、奥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沙俄在参加八国联军进攻京津的同时,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于11月诱逼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妄图变中国东北三省为它的殖民地。在全国人民强烈反对声浪中,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官员亦表示反对,日本、英国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也向清廷施加压力。清廷左右为难,既想与沙俄维持共同制日同盟关系,又想利用西方列强力量迫使沙俄从我东北撤军。[5]1901年8月29日,清廷调“外交干才”罗丰禄任驻俄公使,授一品顶戴太仆寺卿,去与沙俄交涉归还东北三省,但罗丰禄由于患鼻癌终未成行。1901年罗丰禄病故,终年51岁。
罗 旭 罗旭(1934~2001),女,1934年12月9日出生在上海,祖籍福州市,新梅公支系第九世孙女(前字辈),她的叔曾祖就是晚清出使英、意、比三国大臣的罗丰禄;祖父罗忠尧曾任晚清驻新加坡总领事;叔祖父罗忠诒1926年出任中国驻丹麦公使、罗忠咸民国时期任中国驻伦敦副总领事;父亲罗孝章留美获得硕士学位,供职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驻上海办事处总工程师。 罗旭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在翻译室的最初几年间,先后担任过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宋庆龄、陈毅等领导人与法语外宾会见的翻译。1963-1964年罗旭借调到编译局,参加《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等重大文章的翻译工作。她钟情法兰西语言,又自小积累了英语修养,因此,在她涉身几十年的外交工作特别是在高层领导的双语口译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72年5月索马里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西亚德访华,非洲国家驻华使团在北京饭店庆祝“非洲日”,周恩来总理和西亚德主席应邀参加,罗旭担任译员。西亚德主席不会说法语,非洲驻华使团长、几内亚大使则不懂英语,由于罗旭谙熟英、法两国语言,让非洲兄弟枯坐向隅的谈话顿时轻松起来,非洲使团礼宾官连连称赞罗旭,周总理也感到满意。1972年,有一次,罗旭与王海容、唐闻生一起到毛主席那里参加接待某非洲国家元首的工作。会见外宾前,毛主席含笑说道:你们这些人的名字好厉害,唐闻生是闻生不闻死,罗旭和后羿一样会射下九个太阳。据说这是指前一年冬天,江青在钓鱼台宾馆宴请几位翻译,罗旭认为这与工作无关,拒不前去。后来,周总理称赞罗旭敢顶江青,是个“很有个性的人”。 1972年至1975年间,罗旭曾多次出席各种重大国际会议。1972年秋,罗旭随副外长乔冠华出席第二十七届“联大”会议。翌年早春,罗旭又随外长姬鹏飞赴巴黎参加关于越南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次重要会议最终导致了长达十年的越南战争的结束。最令罗旭难忘的是1974年暮春,她作为副代表,随邓小平同志参加第六届特别“联大”会议,亲听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庄严宣告:中国永远不做超级大国。翌年仲秋,她再度以副代表身份出席第三十届“联大”会议。(左图:1974年4月,邓小平在纽约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时会见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时,罗旭<中>任法语翻译。) 1975年后,她从事法、英文的翻译,笔耕不辍,参与了《巴尔扎克全集》、《戴高乐回忆录》等名著的翻译校订工作,翻译了一系列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文章。十年后,她调到外交部新闻司任职,以参赞衔主管新闻发布工作。1988年,罗旭又到纽约联合国总部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经济和新闻参赞,至1992年冬卸任归来任外交部西欧司参赞。纽约的五年经历使她觉得这是一段十分丰富的人生感受。 罗旭酷爱文学,对法兰西文学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女小说家乔治·桑和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先驱司汤达的佳作,《红与黑》、《巴马修道院》曾令罗旭拍案叫绝。罗旭还十分喜爱西洋音乐,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使她陶醉到忘我的境地。 数十年的外交生涯如潮涨潮落,但她的生活态度始终随缘向上,不断努力丰富自己,尽力为社会作出贡献,使她与国际政治、历史和现实的外交风云变幻结下不解之缘。 罗旭的夫君赵稷华历任外交部美大司副处长,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外交部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在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他担任中英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作出了贡献。香港回归后他又担任了外交部驻香港公署副特派员。这时罗旭在香港担任联合出版集团高级研究员。 2001年11月20日罗旭因病医治无效,英年早逝,享年68岁。在她最后三年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她保持乐观情绪,生活愉快、充实。遵照本人遗愿,遗体捐献给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供科研教学之用。
相关链接: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聚焦“罗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