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湖北省红安县罗姓源流概述

湖北省红安县罗姓源流概述

  一、罗姓来源之说
  1、据《当代百家姓》记载,罗姓的来源最早与原始社会时期善于结网(罗)捕猎鸟雀的罗部落有关,如繁体罗字是“罗”,这个字的象形义为竹篾编成的罩具,用丝绳系着待佳(短尾巴的鸟)进罩内来吃食,就拉绳罩住,即为罗雀。据姓氏专家研究,这个罗部落最早活动于今河南省罗山县一带。在夏商时期是芈部落的一个分支,与荆楚同祖。到了周武王灭商时,罗部落被封为子爵国,称“罗子国”,正式成为西周的属国之一。以后罗子国在春秋初年被楚武王所灭,其遗民被迁往湖北枝江和湖南汩罗江地区,为纪念故国,其国人便以国名为姓氏,称罗姓。有姓氏研究书籍说,这支罗姓后裔尊奉的祖先是祝融。相传颛顼帝之裔孙为祝融氏,祝融是火神官,其人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也有学者说,上古时期所说的“祝融”实际上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尊为赤帝的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他有时与伏羲氏、神农氏一起被称为“三皇”,有时又与赫胥氏、尊卢氏一起称为“三王”,另一个含义是管理火种人的称号,即火神官。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都曾被人称为祝融。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已、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称“祝融八姓”。到了西周朝时期,一说是芈姓,又说是妘姓的后裔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子国或罗国,又有罗姓家乘说老童生黎,任祝融(火官),后来因故被杀,传位于弟吴回。此后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六子,其中少子季连,季连有孙名穴熊,是荆楚熊姓国君的始祖。穴熊生鬻熊,鬻熊的后代便发展为罗姓。
  罗姓的得姓是因封邑名罗子国而来,罗子国,亦称罗国。在公元前690年被楚国所灭,楚王将原罗子国地方(即湖北宜城)改置鄢国,将祝融氏的后裔罗子国民向南迁移,有史说亡国后的罗子国民被迫逃往南方,最初迁居到长江南面的湖北枝江,至东周末年又南迁到湖南汩罗和长沙一带,后裔仍以亡故国的名字罗为姓。
  2、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而来。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将原鲜卑族复姓的多罗氏、叱罗氏改为单姓罗姓。唐代,在今新疆西南至中亚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有一个部落名西突厥族人,其中有个可汗名斛瑟罗的人归附了大唐,留居长安,其子孙先以斛瑟罗为氏,后随之改汉姓为罗姓。春秋战国的时侯,楚国有赖氏族人,因触忤了楚灵王,惨遭楚灵王灭族,有赖氏后裔侥幸逃遁,为避难改为罗、傅二姓。清朝,爱新觉罗氏中有后裔以罗为姓。
  罗姓郡望:豫章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在南朝陈国时期,为江西锦江流域和南昌清江等地域。长沙郡,战国时秦置郡,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长沙市。治域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的全州,广东连县、阴山等,西汉改郡为国,东汉又改为郡。襄阳郡,东汉建安时合南郡、南阳郡两郡置郡名,治所在襄阳(今襄樊市)。治域相当今湖北襄阳、樊城、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县地。
  罗姓堂号:尊尧堂,亦称豫章堂:此堂号创始人罗从彦,为宋朝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罗从彦(1072—1135)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建炎四年(1130)特科,授博罗县主簿。后入罗浮山静坐,研习学问。受业于杨时,又问学于程颐,与杨时、李侗被称为“南剑三先生”。他认为周公、孔子之心使人明道,如能明道,则可深得周、孔之心。朱熹推尊为杨时门生中独能潜思力行、任重诣极之一人。罗从彦在江西豫章地区尊高师重理学,弃官隐居,著有《尊尧录》。罗氏后裔以他的著说名字作堂号,为尊尧堂,并以其游历栖居地豫章称豫章堂。

  二、罗姓的播迁分布情况
  罗子国传至第二十四代罗万通时,被楚国所灭,罗万通与次子罗苍噩逃至襄阳黄龙洞避隐,其长子罗芳噩逃往四川。周显王时,第三十一世罗乘迁往今湖北枝江,其孙罗守陇自枝江迁至今湖南长沙。第四十世罗君用次子罗珠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山,为豫章罗氏一世祖。唐昭宗时,罗珠的第二十八世裔孙罗景新迁往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三十一世有两支分别徙居广东大埔、兴宁。四十五世罗尚立,在元代由虔州迁居福建汀州宁化石壁村,明代又迁往上杭县扶阳,其子罗新松徙广东梅州。此外,罗国亡国后,罗氏有部分人从滇南、滇东迁入渭南河下游,融入傣族;一部分迁入四川分别定居于阆中,后成为板木盾 蛮人七姓之首姓大族,有的融入土家族或彝族。还有一支迁入贵州东部、南部,融入布依族。迁到湖南汩罗江地区的,有一部分融入瑶族。隋唐以前,除上述地区外,罗氏还分布于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等省的一些地方。唐高宗总章年间,有河南光州、罗山、固始罗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在福建漳、浦一带安家落户。自清代开始,居住在广东梅县、大埔及福建宁化等地的罗氏,曾多次向台湾迁徙,还有一些人迁往南洋的文岛(今印尼)等国家。其中,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石扇堡的罗芳向在西婆罗州(今加里曼岛)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兰芳国,实行“兰芳大总长制”,立国时间自(1777年至1885年)达一百零八年之久。总之罗姓得姓较早,也古老,迄今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为起源在南方和发展在南方的中华大宗姓氏之一。

  三、红安罗姓来源之说
  红安罗姓始迁祖为罗国器、罗国鼎、罗本善。明洪武二年(1369)三兄弟偕另五位罗氏族内兄弟共八人受明皇诏谴,自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汝溪迁籍湖广楚黄地区。罗国器、罗国鼎肇籍于麻城西姜家畈,即今红安县城西南三里许的大龙湾,后更名罗家坡。明永乐年间因朝廷抽丁纳役频繁,罗国鼎心惮被役,又侨迁至今麻城的白果地区。罗本善肇籍于黄冈县中和乡罗家畈,即今红安县八里湾东之罗家畈。由于这里滨临倒水下游连年屡遭水患,难于农耕定居,后再迁至倒水河中游之罗家河。其余的罗氏五兄弟分别散居于黄冈、麻城、黄陂诸邑中。罗国器支系后裔分别散居于倒水河上游西北一带,尊罗国器为始祖,简称北分罗氏。罗本善支系后裔散居于倒水河中游东南一带,尊罗本善为始祖,简称南分罗氏。
  据考红安罗氏应为第四十世罗君用次子汉代大司农罗珠的嫡裔,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郡望一支,在唐初迁吉水(今江西吉安市吉水县),明初再迁湖广。
  (红安县档案馆《红安百家姓氏源考·罗姓来源之说》
编者附记:
  汉代罗珠公后裔三十七世孙元公,生子刚,刚生汝溪,汝溪生百一、百二,百二生二子,长国器,次本善公,皆同宿公于明洪武二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汝溪村,迁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太仙里金厂河龙垸,其后裔分居湖北红安、河南新县、诸地,宿公、国器公、本善公与国鼎公,一并被楚北豫南罗人尊奉为明系“一世祖”。自四世璇公之后四续修宗谱,截录字派为:“培基以厚、居业思良、永为之计、克福其样”。由明统系十七世以模、十八世罗厚训、罗厚仁主编修成“楚北红安、豫南新县,四维堂罗氏宗谱”(1995年10月),清道光年间“湖北提台”罗思举则出自本支,中共大别山纵队司令罗厚福(1909~1975,华河老屋罗家村人,1955年授少将)也属本支,十八世孙罗厚福之孙罗军,曾任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9489
日期:2010/12/14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重庆交通大学教授罗天洪
下一篇:四川江油罗氏积侯公支概况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