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重庆《涪州罗氏族谱》

重庆《涪州罗氏族谱》摘录

作者:罗门二少http://www.luos.org


联宗合修谱序
  盖闻:溯吾族鼻祖有谱记载,称古人云: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辈根。又曰:戚管三代,族管世代。有史泉源,上自王侯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之家名,以传宗接代而成族,在史以来,思本溯源,繁衍后代,乃社会发展必须基本也。
  吾族先代籍源湖北、湖南、两广、江西、安徽、云贵川、江西南昌府为提督,讳,颛顼之子,名昌意,字本源,讳君用,用号豫章,原系江西南昌府为提督,兼理湖北、湖南、两广、江西、浙江、江苏、云南、贵州、安徽、四川、南昌府、丰城县、用号罗珠,字怀汉,汉相大司农令。奉旨治理杨州(今南昌市)筑城世居建柏林城,故取名为豫章郡,即罗氏封守之郡于此。
  据《罗氏史志载》赞曰:云台山下降祝融,南仪遗脉贯长虹,考古寻根从头满,母系父族代传家。罗姓远古祖先,黎和祝融(职)之后,在罗姓先祖宗,名“匡政”公,于周武王九年奉命征南有功,圣封安罗为国公。罗子国被楚灭后,罗氏子孙四方迁徙。江西罗氏主要有:豫章郡,南昌东坛郡、吉水郡,故为罗氏有三郡于此也。
  据考证:联宗十二支系有老谱氏录,涪陵籍在涪陵辖市、县、区以前城郊区、李渡区、蔺市区、新妙区、龙潭区、马武区、焦石区、白涛区、清溪区、珍溪区、涪陵城区等族系史考录记,族宗由来均大同小 异。但其北拱石塔斑竹林(合谱)罗安国所藏罗氏家派族谱为最佳。
  安国父亲罗鹤林在抗日战争时间(公元一九三九年至四六年)任涪陵城联防大队长,买业田产二十石(编者:相当于十五亩),解放后评定为自耕中农,一九五七年病逝。鹤林父亲罗盛华在清朝光绪初年为少将,墓地完整。名曰:奉政大夫。
  鹤林公于民国二十五年到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六年至三九年)撰写罗氏家谱(编者已录入宗谱内)从一世祖写至八十二世祖,祖宗名讳,族系于明朝崇祯十七年至清朝顺治初年(编者史称明末清初又称甲申兵变)由楚(江西)移民入川来涪定居,先世五十五世祖讳芝润,字太洪,祖婆张氏夏氏,系以求之子,弟兄九人。芝润定居青菜坝、水桶沟,宗溪罗七过庄;芝铅祖婆李氏、毛氏分支于四川、重庆府涪州长里甲,地名青菜屋箕;荣蒎公祖婆陈、孙氏,自江西迁入黔省,又因红巾贼乱数世后,入蜀川东丰都等安仁里等地定居;芝觉祖婆吴、覃氏住居贵州乃川象屋之派;芝滔、芝证、芝浪、芝池、芝止,同胞弟兄九人原生在东山,以后五人未录,其实仍居在江西住地。
  以求,自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上先缺,三都七甲中又乡寿福团,创业黔省入籍贵州省安务二县,地名人竹溪,现皂坝居住,又传至五十六世祖。祖公讳懋杰,懋果,系芝润之子二人,懋谟系芝铅之子后七世孙,讳克信,王氏,克信杨氏,克信之子号永清,字在德,祖婆刘氏,为七品知县令。生子福田,祖婆邓氏,懋诘、懋烈、懋昂、懋升、懋璜,系芝宽之子。懋证以上系芝沂之子,分支于四川里氏府观音桥南川土门坝。涪州、罗家坝,鹤游坪(又称为北坪)鱼泉河、毛坪、蒋家湾、涪州麻磊坝、沙沱(深沱)困牛穴、铜锣铺、白马镇、武隆镇、羊角碛、彭水、酉阳、秀山、石柱、黔江,涪陵长江南北两岸居住。因五十世祖斗公潘氏,自江西临江新瑜县分支发派以来又传四十四孙(其中又失谱七世)兴一公原以十一世推之到五十一世矣。五十一世兴一公祖婆刘氏,自江西于明朝初洪武年间迁入四川东涪州谢市里地名柏树桥竹园坝生三子。又于五十六世祖文普公创立族谱,统一字派于明朝初洪武三年巳酉,入涪州城之南,地名菜家坡,罗家花园,其弟箕公李氏,由江西吉安,入涪州城夏家沟。三弟斗公潘氏自江西临江府新依县入涪州城之南沙溪沟,因红巾贼乱扰蹂,为避难于长寿县垫江县等,后又迁回涪州北岸,迨后,因甲申兵变(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李闯王进北京称帝,改国号为永昌一年。张献忠反乱入川东改国号大顺一年,当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山海关,清朝政府始于顺治元年,由此入川九兄弟因红巾贼乱,张献忠反乱之灾荒,逃难于四川谋生,有的历经数年,散居川东各地,直至忠州等地。后因康乾盛世,清政府平息治国,发展生产。
  我祖入川散居川东各地之全境:入川最早第四十四孙之后,以姓氏后裔认识来决定字派辈代统一的早迟。字派编排多和少,各支系各自编派辈。并未联宗合族统一制定:如垫江飞龙场先启用五个字,弟兄散迁至鹤游坪竹湾架,又移居长寿县云集镇(古名罗家庙)分居移至中心场,至最后字派自定为四十个字派,李渡镇马安汪家坝支系为三十六个字派,大多数支系为二十个字。
  支系先辈为巩固字派,需先形成族谱加前言为一体。制定家规家范,组成大年会(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三)、清明会孝敬祭祀修建祠堂,内立神主位,辞世先祖,另立功德碑文,以祀祭奠,以示子孙不忘先祖。由此证明,我涪籍谨集十二个支系,联宗合为一谱是历史变迁的必然,是族众之心愿,是由分到合的血缘结果。也是一个旺族发展的必然规律。
  不论从近三百七十年以来,统一编排统一新编启用五十个新字辈派,它主要为,一是与《罗氏史志》相应衔接;二是联谱十二个支系是先代形成血系为基础,而并非拼凑而成之巧合,而且是经过大量取证核考为基础上确定修谱为由,理顺辈派是以祖源为依据。
  谱牒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前进,姓氏人口渐长,它记载着一个姓氏的世代家史,反映其演变过程,兴盛衰弱推移着人类向前发展。我们合谱后裔,我们不作这个历史结论。今后,我族后代子孙怎能稽考纂编一宗之谱成为一册,故多传真,使一脉之子孙共代成序。吾族家乘,殊为尚事,言则欲纲,罗氏全语之支系汇为总谱,虽明知事体重大,力有未遂,但性发于衰,终难乃于必有实现之子孙尔之云云。
  本宗谱在收集资料,历经公元一九九八年开始起走遍查访马安、李渡镇、石家、石龙、致韩、金银、义和、镇安、涪陵城、荣桂、酒店、马武、蔺市、北拱、龙门、惠民等十九个乡镇和若干村组社等,查找了《罗氏史志》北拱坝三蹬岩罗氏祠堂碑文,在蔺市石塔查访《罗氏家派族谱序》族谱一册,又查访了入川始祖范家垣子族谱手抄本一册,还查访了长寿县云集罗氏族谱一册,此外还翻阅抄录李渡区志、涪陵县志等,其他,孙氏族谱、刘氏族谱、瞿氏宗谱、何氏世谱或较多本本族、族谱、支谱等,于公元二〇〇〇年编者写出了罗氏宗谱上集50本已发族人手中,又从公元二〇〇〇年后至二〇〇五年止,编者完善了《罗氏宗谱》重修本。
  在收集资料中重点突出有三:一是《罗氏史志》;二是北拱坝石塔斑竹林罗安国藏《罗氏家派族谱》;三是北拱黄泥上下罗家湾祠堂碑文以及武隆羊角碛支系族谱,李渡镇大坡顶罗治帮、石龙乡凉风二社罗绍荣、长寿县云集镇、李渡镇染房村罗应余等各族谱,还有何姓、孙姓、瞿姓、刘姓、何姓、徐姓、夏姓(北拱黄泥村)等众多异姓族谱参阅,本宗谱重修本其间有的全文照录,有的作技术性参考。特别是罗氏家派族谱时隔六十多年因纸质劣差,谱序少数字滥缺不齐,难以贯通成句,所以来引以上下横贯,编者六次专访罗安国予以协作效对。但为了族系每世代的分明,纂辑的清晰,查核的谨慎,真是难得比谱于今涪籍考证,堪称完整之老谱、族谱,我罗氏从一世代祖到八十二代,历经六百二十多年,每世代名讳俱全,不凡历史王侯将相,名臣巨卿,少卿太保,全谱照录。
  共祖祠传祭祀文字依据,永记鹤林公著谱之先躯者,切莫任意改变之,莫失莫失。
  吾族十二个支系自江西入蜀而来,有稽可考,插占为业,无论怎么说,入川罗氏,因兵乱灾紊世失考,一宗万脉,移民入川,落业是实也。
  由于时代屡更等因,谱牒频临断续,自首谱传后,刻印甚少,及入川少数支系所修支谱,亦谨各载其本支世次。余以之阙如犹多错乱难免。甚其则已只字无存,仅记所传闻所得“天下罗姓是一家”,记忆所及。据今罗氏家派族谱序记录,吾族川东所辖区域,罗姓均系一宗脉缘勿误,吾乃湖北麻城孝感,江西吉安吉水是祖源之地,故称为豫章郡,谱史载有我罗氏子孙,分散诗八句为证。

平地干戈闹如蛙,红巾赶散各天涯。
湖麻太守麒麟种,永合綦南江贵巴。
一姓改作三五姓,十家分作万千家。
吾今举笔传于后,世代儿孙永不差。

  此八句诗,子孙荣、华、显、茂、盛等八公房分散之时各领一首。无论千万世之久,此诗将是见证罗氏一门宗渊的有力凭证。先祖入四川省涪州落业十二个支系至今族盛人繁、宗派紊乱何以为将相家风,千秋未坠,诗书世泽,统者之传由来尚差。
  唐虞以三十元字心传历代不绝,传至禹汤,文武及孔孟之后,异端烽起,失其传焉。
  分为罗氏家谱,从公元二〇〇一年以后至二〇〇五年止族谱名称未变。但是只曾加“重修本”三个字,其主要原因受时间限制,因此在资料收集方面不够齐全,整理等工作量也就需要相应时间才能完成。此外,宗谱关系着千秋子孙万代,慎重含接天下罗姓是一家。收到的重要历史资料、历史文献,基本照录,以保敬宗之功绩,这次续编主笔编选合谱,顺和与族宗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同心同德,审核编写,至正当续谱艰难严重缺资之际,高风亮节,解囊赞助捐资陆仟多元作合修续谱之用,诚不啻雪中送炭,意解燃眉助谱业有成,有建大功,阖族将永世不忘,以圆我联宗合修罗氏宗谱“重修本”之夙愿。
  是为序。

顺和谨识囗囗囗囗囗囗囗囗0
公元二〇〇五年六月八日囗囗囗囗囗
农历乙酉年五月初二囗囗囗囗囗囗


罗氏联宗统一字派说
  天地有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四季八节。以致岁月始定,人类有祖宗传子孙,老幼尊卑,三亲六戚,而世代承伟。
  我罗氏人多地广,支系甚繁,字辈派紊乱,班辈不清。此次新制统一启用新编字派,望嗣后裔依次命名,遵其新制定班次改取。
  凡我合谱十二个族之后裔。禀宣勿替不移。永远世代接续不误,维我氏族之荣矣。
  罗氏新定五十字派

涪州联宗谱,郡本溯豫章。
儒林升江西,承先礼义坤。
武相家风振,明清入川东。
吉安时久远,满堂呈祥瑞。
国定泽永长,文诗明昭书。

  涪陵藉十二个支系,成为一族共谱。一世祖颛顼之子,名豫章,儒林指的是罗氏首宗祖祠堂。在今江西者南昌市,我罗氏九兄弟移民来入川。源于一个祖先一派。历史人物,王侯将相。名卓有誉:元末明初,移民入川,插占为业,祖源,江西、吉安、吉水县,勿乃是祖源藉之地;后裔子孙,分支发派,散居于世。中国姓氏通史称: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奚、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罗姓位居二十,统一字派,照穆可明,以亲史册。

入川始祖兴一祖公列传(探寻入川始祖源流)
  明朝诰赠户外员外郎,是入川始祖罗公兴一。祖籍江西吉安人也。元朝末年,红巾军之乱,寄籍湖广,暂居麻城之山岭乡。又与昆玉公四人,公排行之长,其余有则兴二公、兴三公、兴四公也。当公居越楚时,他天性孝友,乐善好施,郡人有士之称“一乡善士”。在元朝顺帝三十二年(公元1365年)。寇盗风起,蹂躏楚。公偕弟携家避乱于西蜀,在道经困苦艰难,颇有流离失散之悲。
  又,及于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大乱略平,兴二公落业四川江津,兴三公落业四川忠县,兴四公落业四川渠县,公挈家至涪州,道经谢市里,乐其柏树桥“竹园坝”之茂,遂筑室坝上,落业于此焉。即今长里柏树桥是也。既而编竹为签,刻字其上,插占为业万余倾,招佃开垦,所得之粮十取其一,不数年遂累成丰,公之初居竹园坝也,横数十里寂无居人,未及五载,来者日众,田业插尽,后来者地无立锥,佃地耕种,最后来之人,居停无主,资斧告竭,僵饿道旁,所在皆是。公目睹心伤,慨而叹息,曰与其插业积谷,与子孙,何如修善积福,以遗后嗣耶。乃大开粮仓,每年出积谷千石,为粥于道,以待入川来涪之饥饿者竹至,三年救活万人。沾恩者指庐叹曰,罗公以三千石粟煮粥坝上,延吾辈残喘,此再造恩也,因名其他,曰粥延坝。 又于明朝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明朝,明玉珍时期,据重庆反,大将军汤和奉命征蜀,公助饷银万两,外以资军粮,汤和大帅题奏于朝庭,诏加为四品,在京堂入都受职,时年公已七十岁矣,后以年老告辞。明朝廷乃赠公户部员外郎,后世为谢市里之长。兴一公长子必通公,胸有雄略,随汤和元帅征蜀。屡立战功,贼平,诏赠爵飞骑尉,特授都闲府管带重庆右营,宦居十年,而父兴一公以上去江津看弟,亡于河心石,遂守制守不仕焉。又于明朝初年,兴一公居涪州也。
  桑榆晚景,思弟不置,后闻兴二公在四川江津市,遂携银一万余两,偕长孙德广公,雇舟访弟,至江津界,有一鱼人,举网得白鲤,巨鼋二,类皆百余斤物,公以银百两买放回河中。鲤与鼋星首张吻,鼓浪而去。至夜,公梦鲤化少年,蟒玉而至,稽首公前曰,仆。鄱阳君三子也,以忤上帝命,被谪在此为江津河。伯昨与二鼋游河上,偶堕渔人罗网,微公来,吾属已入汤沸矣。感公救命恩,余得清子上帝,愿以河神之职,让公上帝察公在涪州煮粥赈饥民,延活一万人。且天性孝友,可任他仙之职。遂准余请,不日公将泣任,余支卸后亦将省亲回鄱阳也。公醒,异之。以告其叔孙、德广,命志于简册,以传后世之人。及津访得弟宅,伯仲相遇,无伦之乐可知。公以银饷请携归,以遗子孙。公乃以万两之银买置布粟用赈×雾孤独。穷约而无告者。兴二公复以银二万两助之。因此,江津之人又呼为罗一万,呼其弟曰罗二万云。居一年余,辞弟回涪州,其舟抵河心石,因大风鼓浪,船覆,溺水,岸上舟人,群睹仙乐奏空,甲仗满江。又见有龙马迎驾车迎公于银清之上者,众共异之。相与嗟叹,德广公与祖公溺水也。随波逐浪,漂流十八里后,以红船救之得免于一难。此,又于洪武二十二年五月十五日事也。兴二公,咱闻凶信,沿江号泣疾而求尸,求尸不获,越五日,公二尸浮出搁于河心石上。面容金沙龙体,面容如生。兴二公遂备衣棺,卒葬于此石上焉,此地师云:此石横亘河冲,逆流而峙,其形有似仙鹤鹊翔,独步天生佳城也。
  因又各其他曰鹤形石,卒葬后,德广一名。德广以捐饷故,钦加同知衔,候补潞安州知州,未仕,殁。诰赠奉政大夫。次孙德明,丁卯科举人,五孙,德寿,任平杨府知府。六孙,德关,七孙德和,积资成巨家。其子孙,皆富贵寿考,绵延不绝。此虽公阴德之遗或者,亦鹤形石福地所发后也。每年春初,江津河心石每与水涨坏,自公葬地于此以后水稍平,间或水发船危,即见有白髯翁,银冠白袍乘鹤而至,护舟使出水面,舟得以无恙,远近均感其如神。立祠江岸,望公形像,书其匾曰:罗公祠。每年五月排优赛宾会,四时香火不绝,方之如涪州之此李渡镇肖公庙,尤热闹十倍焉。
  此,江津廪生公罗兆风,在渝岁诚与微同寓,自言为兴二公后裔,相与联系,出江津家谱示余言,此事甚祥微故表而出之。以补原籍之缺,亦不忘祖德之意云尔。既为列传,又从而赞之云嗟,我始祖世系豫章郡,寄籍麻城九岭乡。元朝末乱起,避乱蜀江,兄弟四人,天各一方,始祖至涪,卜居竹庄,即今范垣,地属发祥,插业万顷,广有山场,居后数载,谷满仓箱,始祖为粥,赈济流亡,活人千万,种福无疆,生子必通,各显家帮。长孙德广,潞安正党,次孙三孙,俱列邑庠。四孙德明,丁卯举人,五孙德寿,郡守平扬,共有七孙,分支七房,绵绵瓜瓞,福禄尔康,始祖暮年,捐饷助粮,诰赠资外,四品京堂,江津看弟,施恩鄱阳,后归涪水,舟覆河梁,葬河心石为神,长江显灵两岸,普渡兹舱,二人感德,立庙岸旁,春秋祭祀,百代芳香,河水洋洋,江水泱泱,始祖之录,水远山长。
  大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岁六月上旬第十九世孙 吉微,字庆云,号长卿,顿首。
  撰于渝郡百崇苍之朔原山旁。

瑞公列传
  皇清例赠上寿旌表孝友十三世祖罗公一瑞,号伍珍,士芳公之季子也。公童年丧父,与胞兄一祥,皆为潘太孺人抚成,稍长便敦孝友,奉孝孀母,先意承志。母偶有疾,焚香视天,愿以身代母。母病愈,斋戒三年。事母终年无违。麟士芳公血抱子也。习父业颇精岐,黄但性好斗殴,喜游荡。使财如粪土,潘孺人稍限制之财,逢人怨谤,愈放纵不可止,未及数载,蓄藏告空,潘孺人无如之何,乃邀族党割分田产。族人曰:系芳公嫡子产宜均分。一麟张姓儿,略分凉产可也。麟闻言,攘臂而起,恶声相加。族人恕欲枝责之时,公,方弱冠,从容进曰:财产易得,弟兄难再,长兄既属血抱子,且其生父有恩于先母杨孺人,先父在时,亦尝视如亲生,先人之遗产,鼎分可也。族人甚感其贤,或以汉薜包称之居无何。一麟为友复仇殴伤人命,累讼经年。家产荡然,讼解贫分,恒气货子两弟,公星其资用,倾囊相助,未尝悭吝,但于无人之处,忠告善道,勒令改行。久之麟亦感化,拆节作谨,愿土公大善,乃与次兄一祥商议宴会族人,合产再分。麟不敢当,公曰,久欲推产让兄,恐江河本性,岸头沙滩,供大水之推,今已折节为佳士矣,合浦之珠,请兄自释,麟感泣呜咽。叹曰,弟诚当年大贤,兄无以为报,惟视两弟子孙,如银汉之里,恒河之沙耳,里人闻其事,于官绅为题奏,诏表其闾,曰孝友家声。乡绅复赐以匾额,曰,三世贞节。曰,一堂孝友。贞节者,陈桂、潘孺人之守节抚孤,孝友者,公弟兄推产让财也。潘孺人年九十岁,官绅赠“兆堂萱茂”四字于匾额,后墓载三。后公以贩运起家,遍历楚、蜀(编者,江西、四川),不二十年,家累巨万置产业四百亩,外置五庄院,先娶黄孺人,生长子,行先,次子必先,三子永先,四子祗先。黄孺人卒,葬今涪陵区李渡镇马鞍乡地名新华村四社老名望中嘴现坟墓已存。续娶徐氏,生季子续先。再娶陈氏,无出。公寿年八十有九岁。无疾而终,卒葬刘家嘴六角丘,其子孙繁衍,分为五大房,诚如有一麟公所祝。

德广公列传
  明诰赠奉政大夫候补补潞安州知州,三世祖罗公讳得广,字德广,员外郎兴一公之嫡孙,飞骑尉必通公之长子。兄弟七人,公行居长,以捐饷故,钦加同知御候补潞安州知州,未出仕而殁,诰赠奉政大夫,子孙蕃衍。因明李之乱,失谱无考者九世或四世,今据明代年表证之,当以失考四世为确,故列传所志入川之始祖仅有兴、必、得三世,而四世、五世、六世、七世无闻焉,此盖谱帙煨烬,故老无传,缺而不载,亦史阙文之意云尔。

光绪三十年甲辰岁六月上旬 同宗后裔江津廪生罗兆风拜撰囗囗囗囗


文詠公列传
  明朝,诰赠儒林郎,明朝经岁进士,候选山西训导,第九世祖罗公,讳文詠。涪之硕德重望也。父,俊,任福建总兵,生子公兄弟二人,弟名文诰,登于明朝,嘉靖年代戊午科副榜。公,天性孝友,时年十九岁入邑庠,二十一岁补为博士,弟子员食,饩黉宫,屡赴乡闻,荐而不中,浙江倭寇之乱,父俊公战役车瓦桥凶讣遥临。公步行数千里赴浙江求尸,备尝艰楚。尸未获得觐父像于昭忠祠,而还抵家守制讲学。乡里及门者常数百人,著有诗文行世,四十二岁时,赐明经岁进士,历任山西训导。六十余岁告老,寿终正寝,卒葬长里巫龟山(今金银保和村五社),生长子世东,次子世祥。

俊公列传
  明朝,诰封昭武将军赐爵一等轻车都尉,特授福建总兵崇祀昭忠祠。第八世祖,罗公讳俊,明朝之死节臣也。登嘉靖甲辰科武进士。钦点御前侍卫。丙寅二十五年,四川白×藩乱,俊公随总兵官、何卿讨平之。以功授都司职,已酉十八年,俺答寇宣府,俊公从大同总兵周尚文出走之。诏授公参将职,癸丑三十二年,俺答复大举入寇,俊公同蓟参总督杨博悉力御之。贼遁,诏授俊公福建为总兵。未三位仕而偻寇,侵浙江诸省,诏张经总督江南浙江军务讨倭。俊公为先锋,屡破倭军赐爵一等轻车都御。乙卯三十四年,遣赵文华督视海防,冬十月杀总督尚书张经时,俊公同经大破倭于三江经,文华据为己功。又以为俊公为泾党立意,陷之松江之役。故使之俊公捣倭寇陶宅,谨与兵五百人。倭悉精军三万来冲。文华则按兵不救,一军尽殁。俊公匹马单枪犹杀敌数百人,剌贼将十余员人,率以众寡不敌之。故身中十余箭,战殁车瓦桥。尸不知落于何所。清朝,隆庆之初年,诏赠公、诏武将军。崇祀昭忠祠。俊公天性忠义,持身谨严,尤善待士卒,颇有大将军之才,卒为文华所害,战殁沙场,惜哉。生长子文詠,次子文诰。

必通公列传
  明朝,赐爵飞骑尉特授都闲府管带重庆府右营,第二世代祖罗公必通,户部员外郎,兴一公之子也。于明朝初洪武七年随父入川,落业涪州之谢市里。十一年,明升据重庆反,大将军汤和奉命征蜀。公以谢市里之长,身督团丁赴副帅廖永忠营,为其乡导,光复涪州,以功授把总职。越于明年,兵围重庆,公以前队五百人破临江门,擒贼首共三人,歼贼兵二千余人,以功升都司职。战乱既平,汤帅,题奏于朝,诏赠公为飞骑尉爵。特授都闲府管带重庆右营。官居十年,以父兴一公亡于江津市。遂守制春幕,家居三年,未及起复而殁,卒葬涪州长里之巫龟山,在今慧庆寺岩下。公生长子德广,次子德位,三子德西,四子德名,五子德寿,六子德关,七子德和。分为七房,此七小户之所以命名也。 因原谱经明朝兵燹焚失遗无考,讹以,德关、德和为二姑出姓所生之子名,谬矣。
  谨据,江津谱帙以改正之,庶罗氏以中国神明之胃,不至为妄说所混乱也夫。

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岁六月上旬囗囗囗囗囗囗0
兴二公后裔孙炳生、兆风拜撰于渝都百荣文塑源、山房囗囗囗囗


谕子孙长守世业碑文
  尝闻创业维艰难,意期于永远,流传不易,心窃虑乎守成。余不章,自幼失怙,茕茕孑立。谨存见人敞房凉产,早年放荡不才,家业殆尽,前氏所生一子,又不幸舛遭坎坷,入室形影相吊,困苦无聊,既而再赘桂氏,生两幼子,矧吾族,自祖先以来,为郡谢市里之长。关系重,门役匪较及中龄,觉省前非,克勤俭,力耕锄,由是家道颇锐,卜业于祖宅之后鼎,创小楼数椽,仅可楼迟。置贤零星田地,亦可足用,时至岁首,携雅男登楼观望,朗见峰峦触目,不胜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试思之,又不觉忧从中来,自古岂有长守而不坠者,喜而又不觉形诸义,叹而又不觉痛惜之梁,痛惜者何想我辛勤万端,暮年将迈,惜韶光之日短,惜世守之不易,惜子孙之不肖。讵终为我所属哉?是以夙夜怀忧,更无计以图悠远,百年酣思,前之蠢见,凡亲族邻里,阅者元哂,于是敝出饮血盟誓,告曰:
  皇天后土及社会里域神祗,立许诸经一藏,倘也家族受贿,中谋买产田,亦中受贿,而诿我子孙卖田者,抑子孙不思祖置业维艰而抛弃者,有欲吞谋而摧毁碑文者,均领此愿。想比一木一草,一瓦一砖,俱自辛苦中来,何尝有望外之需,谁天可表。凡吾子者,须念父功之刻苦,为吾孙者,当思祖业之艰难,必须陆族孝友,处众谦虚,立身勤俭,训迪子孙,庶门第光跃,族邻里岂不幸美。
  俾余谢世之后,得以暝目,亦阴佑汝等孝子贤孙矣,故勒之于石,又为世守不坠,祚业弥昌,而继述悠远矣!警子孙遵依示后人之于后。
  明朝初崇祯七年二月置业立碑。罗言,妻:陈氏、桂氏,男:士芳、士云同立。
  注:罗言,子竹峰系世东之四子。崇祯七年,即公元1635年。

伍珍公墓碑志文
  兴、必、德三世失考四辈人,八世俊祖,九世文詠,十世傅、世东。生、言四弟兄,言公既辞世,士芳、幼、避兵、晚生、伯父、安,又生父、伍珍,两公年俱幼,潘祖母抚成人。伯父八十余,安厝本山林。父,八十九,娶三孺人,先黄氏,生姐及四兄,续我母徐,生余及妹。身后陈氏母,俱庆八九春,生五子分为五房。忆父一生事孝友振家声。贩运四川地,楚省经营,既守祖产业,外买五庄荣,闲习租理书,子史颇研精,享年至耄,一旦捐生茁,子思罔报恩,百计求佳城,野外多不就,空芳数载心,幸按书籍合,水绕玄武真,静龙顾祖穴,父必安幽冥,凡属子若孙,培累自绵庙。

罗氏族管会组成人员
  罗德普(81) 顾问兼审编囗囗囗囗 罗顺和(76) 主笔,编选
  罗映馀(68) 会长囗囗囗囗囗囗囗 罗映成(44) 副会长
  罗兴敏(72) 副会长囗囗囗囗囗囗 罗世忠(68) 副会长
  罗增凯(54) 总务委员兼出纳员 罗治帮(74) 族管会委员
  罗银生(62) 族管会委员囗囗囗囗 罗祥礼 族管会委员
  罗应禄 族管会委员囗囗囗囗囗囗囗 罗炳奎(72) 族管会委员
  罗建国 族管会委员囗囗囗囗囗囗囗 罗正明(60) 族管会委员

公元二〇〇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制囗囗囗囗


  抄录于《罗氏家谱》(手抄本)

  邮箱:guizheng99@sina.com
  QQ号:921087601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6536
日期:2010/8/1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贵州仁怀市合马镇联合村显祖支系
下一篇:浅谈罗氏族谱与珍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