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镇罗氏家族迁徙记
作者:罗丽娟http://www.luos.org
古往今来,罗姓都为中华民族大姓之一,宋人编百家姓,罗氏为第七十五位,而据当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以科学方法,按汉族各姓氏人数多寡为序,罗氏亦列于前二十名大族之内,可见罗氏之兴,方未艾也。
《江西罗氏大成谱》载,罗族出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祖。唐朝末年战乱时,罗仪贞致仕隐吉,因家吉丰,长子罗景新,唐昭宗时徙宁都州(即今江西宁都县),历数十年,又迁福建省汀州府宁化石壁立业。
据前门始祖罗权墓碑及《豫章富溪前门罗氏族谱》,罗权于北宋熙宁间从江西永丰水东徙宁都富溪(今宁都县东山坝大布)定居。据《石城县志》记载,罗姓是唐至五代南迁石城的15个开基姓之一。据《兴宁罗氏大成谱》载,十七世罗企生、遵生的后裔,多分布于赣江中上游之赣南的赣县、南康、兴国、信丰、于都、长宁(今寻乌)、安远县,以及江西境内赣江干流沿岸的吉安、抚州等地各县;亦有迁居广东南雄、东莞、广州,河南洛阳,四川,福建武平,湖南茶陵、酃县(今炎陵)等地。宁化《客家魂》、长汀《客家风情》、梅州《客家姓氏渊源》等均记载,罗景新后裔于北宋之后散居石壁、宁化、长汀、兴宁、大埔、揭阳、长乐、万县、梅县、丰县、蕉岭、深圳。
本人姓罗,名丽娟,祖籍江西吉安地区吉水县义凤乡,现居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镇,是家中长女。关于祖上由吉水迁入鄱阳也只是耳闻,以下略做整理仅供参考,其中七代以内实有根据,而七代以外则为传说,仅做为后人追慕先人的一种想象,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期,祖上曾出了个进士,入朝为官,其后代荫其福德,家道既而富庶,为扬祖上书香之风,后代学文习武者辈出,而这位进士生有二子,罗氏由此便分得二支,相传其中一支就是我家族的祖先。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等到太祖父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民国时期,由于祖上家道殷实,田地良多,所以应该说我的太祖父是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俗话说:穷文福武。太祖父从小就拜了名师学艺,太祖父名芳林,天姿聪慧,是个习武的材料,又用现代的眼光来看他是个人才,由于太过于专注习武,罗芳林直到而立之年才娶妻生子,而此时的中国风云变幻,正是多事之秋。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1928年,毛泽东和朱德带领红军上了井岗山,全国上下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时局的动荡,这也包括我的祖籍江西吉水。
时局的动荡,让太祖父觉得在吉水难以立足,当时许多人为了逃避战祸,纷纷外迁,我的太祖父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鄱阳县的,与此同时,邻村刘姓家族也一起举家迁徙到鄱阳。我的曾祖父罗金德出生在鄱阳,20岁左右与刘姓女儿名掌珠者结婚,便是我的曾祖母。太祖父举家迁到鄱阳后,变卖细软,开了一家染坊,以染布为生,生意足以养家。但是,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我的曾祖父却早亡,死时不足25岁,让我的太祖父伤心欲绝,幸好留下一点骨血便是我的祖父罗有求,字福官。
太祖父罗芳林少年习武,有着习武之人的江湖豪侠气,乐善好施。讲义气的太祖父和他的师兄弟们一直都有来往,搬到鄱阳之后,有一年师兄来求太祖父帮忙,原来在浮梁县,为了争夺会馆地址的地皮,吉安老表和都昌老表起了争端,进而发生了群殴,那时的斗殴一般都是单挑,双方各选出代表,一对一的单打独斗,真刀真枪,一点都不含糊,愿赌服输。吉安代表虽屡次派出能人都被打败,连太祖父的师兄都输在对方的手下,所以他来找太祖父压阵,太祖父使的是三截棍,对方是一把大刀,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还摆起了擂台,二人不相上下,你来我往中便都有了英雄相惜之意,正想罢手,太祖父却失手将对方打落台下,当场就断了气,太祖父后悔莫及。因负了这条血案,太祖父罗芳林转而逃亡在外,很少回家,只是偶尔寄钱回家。
祖父六七岁的时候太祖父撒手西去,留下了孤苦的祖父,祖父16岁的时候,他的继父又去世了。这段时间,应该是家里最困难的时期。而此时的罗氏的另一支的后代,和祖父同辈的罗福 (名字不祥,和祖父同辈分),参加方志敏的部队,被国民党逮捕。从江西押往安徽的途中,路经鄱阳县的石门街,当时国民党为了减轻负担,家属可用钱赎回亲人,只是价钱太高,要500大洋。而家里正是风雨飘摇的时候,根本无力赎回这个同宗的兄弟,于是他便活活在石门街被枪毙了。他的这一支只有他一个男丁,也就是说,这支罗姓从此就没有了后代。
祖父是遗腹子,曾祖母改嫁当地胡姓旺族,祖父便是胡姓继父的义子。直到我的从未见过自己亲生父亲的祖父终于长大成人,继承了家里的家业,继续开染布坊,不知道是这些特别的经历让祖父特别的坚韧和有毅力还是祖父天生就善于做生意,这个染布坊到了祖父手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差不多方圆40里以内的人们穿的衣服都是我家染出来的布,祖父成了古县渡不小的名人,他娶了我的祖母汪银芝是当时古南邹家村的一个地保的女儿,祖母家里是旺族,家里从来不少田和地,夸张的是我有一个姨祖母出嫁的时候,祖母的父亲给了20亩田和两座山做陪嫁,这在当时是何等的阔绰。祖母有9个姐妹一个弟弟,祖母是祖爷爷最疼的一个小老婆生的女儿,在出嫁前,祖母是千金小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祖母嫁给祖父的时候正是祖父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所以祖母的一生享了许多福,圆圆满满。祖母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我的一个姑姑嫁给了当地的大姓胡姓,一个姑姑嫁给了当地的另一望族韩姓,母亲姓刘,也是当年从吉安邻村迁来鄱阳的其中一支,想来父亲和母亲的结合还是有点戏剧化的缘分的。
祖父把家最后安在了古县渡的石门楼村,因为我们家的田产就在这里,祖父在这里买了20亩田地,想让罗氏一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落地生根。所以买田地是最好的办法,直到现在我路过那些田地的时候都有一种亲切感,当然更多的是沧海桑田的感慨!
解放后,祖父亲手把20亩地契烧成了一把烟灰,让祖母心疼了许久,祖父还收拾一大包金条和首饰送给了政府,表示坚决的拥护共产党,这些都让祖母不解。当然,最后即使是文革时期,祖父都没有受过批斗,而且在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里工作,在供销社担任经理,一直到他65岁才退休。
以上是我的家族变迁的一点概况。由于对吉安老家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就避重就轻地谈了谈我所知道的家族在迁移中人事变迁的一些往事,父亲也多次说要去吉安翻家谱,认祖归宗。现在我居住的古县渡镇只有我一家是罗姓,我们经历了六代人的努力在这里生根发芽,我想,生命就是这样繁衍不息,代代相传。
(转自博客《月儿弯月儿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