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传奇火神祝融光焰长 南迁脉流豫章故郡繁衍远 ──广东东莞罗氏源流
稿源:南方都市报(2010-06-09)http://www.luos.org 源志 东莞罗氏源自豫章 罗姓源头有四种说法。一是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以国为氏;二是赐罗姓而得,为隋、唐、明时赐姓;三是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姓;四是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在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皇妃事件”,东莞罗姓始祖罗贵带领九十七家人三十三姓,自南雄珠玑巷南迁,居新会,其子罗清之与罗光之的后裔分别迁居东莞英村、莞城西门、中堂槎滘、谢岗黄曹等地。罗姓主要来自襄阳、长沙、豫章三郡。据《东莞槎滘罗氏族谱》记载,东莞罗氏均源自豫章郡(今江西南昌)。
今志 中堂槎滘罗姓人口有1650人 从历史上看,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罗姓已播迁到蜀汉之地的四川;自隋唐以至宋代,罗姓开始由江西、两湖一带大举向全国各地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罗姓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东西南北,并拓展到海外。据2007年4月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罗姓全国人口排在第20位,蔚然成为中华大姓。东莞自罗贵子孙迁居以来,遍布莞城、中堂、谢岗、塘厦、寮步、常平、横沥、大朗等镇区。据中堂镇对罗姓人口统计显示:全镇罗姓总人口有1776人,其中槎滘村罗姓人口占了1650人,主要居住在里明、旧楼、新涌这三个自然村。
姓氏之旅 从河南开封到广东南雄 从1250年迁居此处至今700多年以来,一直坚守在家园的中堂罗氏后人,让我对姓氏的寻找过程变得非常容易。一下子就可以直奔目的地——— 槎滘村,一个目前东莞范围内人口第二多的村庄。到了居住着95%以上罗姓人口的里明村(槎滘村主要罗氏居住的三大自然村之一),就可以看到他们花了一百多万元于去年才修缮一新的罗氏宗祠。走进祠堂,便可以看到墙壁上挂着的那块装在镜框里的《豫章罗氏源流》。上面白纸 黑 字 写 着 :“ 豫 章 罗 氏 ,源 远 流长……”古豫章即今江西,可知中堂槎滘村罗姓村民来自罗氏襄阳、长沙、豫章三大郡之一的豫章郡。 本来以为就这样简单而顺利地了解下去了。但计划中的英村罗氏与西门罗氏,还有谢岗罗氏,等等,突然宛如一张网,都似乎有了联系,并且通过泛黄的纸张呈现在眼前。而这种网的中心指向了一个名字:罗贵。这个生在南雄珠玑巷死后葬于凤果山的吏部尚书,成了东莞罗氏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可以说,目前东莞罗姓人口中绝大部分都是他的后裔。 罗氏原先并不是南雄珠玑巷人,其入粤始祖罗彦环由河南开封府迁广东南雄府珠玑巷居住的事情可以上溯到宋初。那时候,罗彦环与众人辅助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让其登上帝位。罗彦环还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平定了昭义李筠与淮南李重进两个起兵反宋的节度使。但也正是因为这两个节度使的起兵,才有了闻名于世的“杯酒释兵权”的历史事件。不过无论是《宋史》的记载,还是罗氏族谱的记载,都没有提及罗彦环与此事的关系。只是我觉得一个官至安国军节度使、镇国节度使的人,在壮年时期从北宋的首都河南开封府迁到当时还是南蛮之地的广东,个中总有一些蹊跷。 罗贵带领九十七家人南迁 在槎滘村,罗贵只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还没有来到这个村庄。所以我也无法在这里找到关于他的蛛丝马迹。其实,罗贵不仅仅是对于罗氏族人来说,才是重要的,对于其他不少姓氏的族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讲,因为罗贵的存在,广东有三十三种姓氏才能得以繁衍壮大。这段历史传奇得就像一个传说。 事情得从“苏妃事件”说起。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有一个姓苏的皇妃逃匿到珠玑巷。本来这事上告朝廷也就没事了,没有想到她被一个叫黄贮万的人纳为妾了,并改了姓张。但纸始终无法包住火,黄贮万的一个家奴透露了这个事情,并且传到了京都。这下皇帝可生气了。命兵部尚书张英贵严办此事。弄不好这会株连到整个村庄的。还好这事让罗贵提前知道了。他马上跟乡里的人密商外逃避祸。在当时的皇朝统治下,要逃,最好的寄身之处肯定是南迁了。当时他们经过探查得出的结论就是:“以南方烟瘴地面,土广人稀,必有好处。” 与传统的战乱逃难有别的是,这是一次以家庭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迁徙行动,亦得到了官府的支持,发有通行证。一到达珠三角目的地,即“辟土以种食,辟草以结庐”,并有当地人士照应。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十六日,罗贵带着三十三姓九十七家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无法想象当年迁移的壮观场面。六月的阳光很猛,不知道走在最前面的罗贵有没有偶尔扬起手来遮一下阳光,然后眺望着远方? 三罗到槎滘开基立业 从南雄到新会,再从新会到东莞,然后从东莞到珠江三角洲,到省内,到国内外。罗贵的后裔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四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中堂,就有罗氏后人1700多人,在中堂槎滘村,就有1600多人。还有槎滘始祖罗光之大哥罗清之后人的英村罗氏与西门罗氏,以及罗贵五世孙罗元振后人的谢岗罗氏与塘厦罗氏……罗氏遍布了东莞各镇区。 不过与别的姓氏一个人来一个地方单打独斗有区别的是,我在槎滘罗氏宗祠的祖先灵位上,看到了三个并列的罗氏先人牌位:罗受宗、罗贵宗与罗晚卿。他们均是罗贵之子罗光之的孙子。三兄弟原来都住在增城,后来在宋朝末年结伴而来,在当时已经居住着黎和陈两大姓的槎滘开枝散叶。 从1250年罗氏迁居此处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罗氏在此已经传了30余代。当年槎滘村村庄涌滘环绕,河水碧洁,每当阳光或月色映照时,河面常泛银光,因而得名的美景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消失得无影无踪。居住在此地的罗氏后人,与其他姓氏的后人一样,在光阴的流逝中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后世忆访 罗氏族谱藏于贫民家得以保存 记者:最早来槎滘是你们罗氏吗? 罗斌:不是,最早的是黎姓和陈姓。根据1992年编写的《槎滘村志》记叙,槎滘村大约在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立村,当时是黎氏因遭受迫害由南雄迁入才立的,同时期陈氏从顺德迁来这里打鱼落户。所以我们罗氏于1250年才由南雄珠玑巷迁来,已经迟了45年。目前村里也是黎姓人口最多,有6000多人,其次就是我们罗姓的人口,有1650人,姓陈的也有1100多人。其余还有一些杂姓。 记者:槎滘村这个“槎滘”的名称很独特,是怎么么来的? 罗斌:槎滘村村庄涌滘环绕,河水碧洁,每当阳光或月色映照时,河面常泛银光,故立村时取名“艮滘”。“艮”字在当地使用相传中,音、义均与“银”同,而与字、词典中的“艮”有别。明朝初(大约1368年)曾立“埠”(明代一种军事建制),驻船兵约20人。乡间传说到了明朝期间,兵部尚书湛甘泉(增城新塘人)到艮滘探婿,品茶时偶尔打破了茶杯便随口而言“茶滘”,于是村名改为“茶滘”,往后年代多有兵荒贼乱,民不聊生,村民认为“茶”字不利,经过大家商议后,遂改“茶”为“槎”,因此,“槎滘”一称沿用至今。 记者:我看到了你们的祠堂修得很漂亮,听说是去年才修好的,能否介绍下你们的罗氏祠堂? 罗斌:罗氏宗祠位于槎滘里明村前,占地500多平方米。宗祠分为前中后三个阵,以两个天井所隔,在后阵,立着一个神楼,放着罗氏祖先的神主牌,在前中两个阵顶分别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鳄鱼。罗氏宗祠建于崇祯年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了。当时的兵部尚书罗坑信为它提了一块牌匾“裕光堂”,被挂在屏风上面,祠堂被称为“豫章堂”。于民国1915年重修过一次。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响应“破四旧,立四新”的号召,牌匾被烧毁了,屏风也被破坏了。现在你们看到的宗祠是2009年重修过的,修缮的120多万元全部来源于族人和社会捐赠。我们辟出一个小房间作为厨房,每年的二月和八月都会在此大开筵宴,罗氏宗族人汇聚一堂。 记者:但从我们手上的几本族谱看,你们的族谱保存得似乎比祠堂的好多了。 罗斌:是的,这算是比较幸运的。我们的罗氏族谱得以留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解放前,当时族人有一个教书先生,受族人委托帮忙抄写了三份族谱,并把它们分别给了三个村民,这三个村民分别居住在里明、旧楼、新涌自然村。“文化大革命”时,这三本族谱就被我们族人送到属于贫民成分的罗氏后人家里。当时抄家什么的主要是针对地主和富农。就这样,放在祠堂里的原版的族谱被人拿走了,这几本手抄本族谱得以保存下来。我们计划将把这些手抄和竖排的族谱整理出来,以便后人查阅。 记者:目前东莞很多镇区都有罗氏后人,你们跟哪些地方的人是兄弟? 罗斌:据《中华罗氏通谱》载,目前在东莞的罗氏后人,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支派,一是从省外迁到南雄,然后再迁居到东莞,比如我们中堂这边,还有英村、莞城西门等地方,都是罗贵的后人;二是从福建迁到兴宁或大埔,再从那边迁到东莞的,现在寮步等镇区有部分人是这支罗氏的后人。
地理志 中堂槎滘村罗氏 中堂槎滘村始祖为罗光之,其三孙罗受宗、罗贵宗和罗晚卿于宋末迁来定居。其后人有迁居东莞其他镇区。目前中堂全镇的罗姓人口有1776人,其中槎滘村罗姓人口就有1650人。主要居住在里明、旧楼、新涌这三个自然村。 东莞英村罗氏与莞城西门罗氏 东莞英村罗氏始祖罗清之与中堂槎滘村始祖罗光之同为兄弟,均是罗贵的儿子。据《宝安罗氏族谱》记载,宋南渡(1127年)时,罗清之后裔来莞,居英村。后来由有罗氏族人从英村迁居东莞其他地方,明左副都御史罗亨信为罗氏迁莞后七世孙,即是莞城之西门罗先祖,还有人迁居黎村和桥头等地。 谢岗黄曹村罗氏与塘厦横塘村罗氏 南雄珠玑巷人罗贵五世孙罗元振,为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科进士(1196年),官任南昌郡守。后辞官返粤,携眷在宝安县铁岗村定居。振生七子,幼子罗映参于宋理宗年间(1241-1263年)自铁岗迁居来东莞谢岗黄曹村,为谢岗罗姓始祖。其三世孙罗乙孙(字耀宗,号震山)于元祐至天历年间自黄曹村迁塘厦横塘村定居。
名人志 罗彦环 罗氏入粤始祖 据《中华罗氏通谱》记载,罗彦环,讳彦威,字宝兆,号万庄。生于后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936年)。赵匡胤登基,是为宋太祖,罗彦环深得宗太祖的信任与重用。乾德二年(964年),由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尚德里迁广东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珠玑巷沙水村。死后敕封忠烈王,谥英武。 罗贵 东莞南雄支派始祖 罗贵,名以达,字天爵,号琴轩。生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五月初五。南雄人,赠吏部尚书,兼授世袭锦衣卫之职。配金氏,生有五子。罗贵从南雄迁居今新会。继娶田氏,生四子。共有九子,并有养子罗良之。其九子四十八孙,分居广东各地。 罗清之 东莞英村始祖 罗清之,罗贵长子,字大用,号宗南。生于宋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九月初十。在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罗清之36岁时,任将侍郎,转授中宪大夫中侍郎。死于宋孝宗乾道三年,享年62岁。其后人迁居东莞英村等地。 罗光之 中堂槎滘始祖 罗光之,罗贵四子,字期用,号镇南。生于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初授承事郎,后任广西梧州苍梧县迪功郎。配张氏,副配黄氏,三配萧氏,共生有六子。根据《东莞槎滘罗氏族谱》记载:“公之孙晚卿等三人迁居东莞槎滘,建祠追奉公为始祖。” 罗受宗、贵宗、晚卿 东莞槎滘世祖 罗受宗为罗昂第五子,配邓氏;罗贵宗为罗昂第六子,配庄氏;罗晚卿字朝相,号甘节,罗昂第七子,此三罗为罗光之的孙子,原居增城,同在宋末迁居东莞槎滘。 罗一道 湖广参政 罗一道,字贯卿,名中山,明朝东莞人,明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人,同年登进士。曾任湖广参政。 罗淦湖 《中华罗氏通谱》编委 罗淦湖,东莞市樟村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退休。为《中华罗氏通谱》编委。
轶闻志 先祖罗贵救了九十七家人 建炎三年八月下浣,有皇妃苏氏逃匿在珠玑巷,黄贮万纳为宠妇,改姓张。这个事情一直没有人知道。直到建炎四年,因为其家奴刘壮,背着黄贮万泄露了这个机密。后来传到了京都,皇帝听后大怒,命兵部尚书张英贵严办此事。罗氏先祖罗贵提前知道了这事,马上回到乡里,与乡人密商避祸。他们立即从县衙请准南迁。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正月十六日,带领九十七家三十三姓,自珠玑巷启程,水陆并行,至当年四月二十六日抵达冈州大良都地面。遇到龚应达接待,在当地休息了几天,然后一起去县里立籍,得到了准许。罗贵与其家人就在大良都古蓢甲蓢底村(今新会县棠下镇良溪乡)定居,开辟家园。 罗一道为官救了一万多平民 罗一道当刑部主事时,正当严嵩掌一国之权,其子严世藩以仗权势,营私舞弊。他曾赞赏罗一道的才华,有意提拔他,但要财物为条件。有人劝罗一道贿赂严世藩,可得高官。罗一道说:“官职高低是命运安排,读书人应知难而进,知界而退,岂能靠行贿以求升官晋爵呢?”因此,严世藩怀恨在心,箝制他十余年,使其不得调用。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藩被杀,严嵩被革职,罗一道才升任郎中。当时,禁卫军锦衣校尉郭从科恃势杀人,犯下大罪。冢宰、司寇想为他开脱罪责,暗中送银子千两贿赂罗一道。罗一道坚决不予宽容,将凶犯绳之以法。浙江有个在朝廷当高官的贵族,诬陷良民盗贼,收监受审,罗一道查明此事,秉公办案,立即释放含冤受屈的百姓。那时,经罗一道平反的冤假错案甚多。后来柘林地区发生兵变,近郊平民想到城中避难,但当时城门已关闭,罗一道便对县令舒应龙说理,终使其开门接收百姓,一万多平民的性命得以保存。
官职解析 官名“迪功郎”始于宋 东莞槎滘始祖罗光之曾任广西梧州苍梧县迪功郎。何为“迪功郎”?迪功郎是古代官名,又称宣教郎,始于宋。《宋史·职官志八》:“迪功郎……为从九品。”《明史·忠义传四·吴畅春》:“(吴畅春)手刃数贼,被执不屈死。赠迪功郎、安庆府经历。”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诸州上中下县簿、尉,俱从九品迪功郎。”亦省作“迪功”。《宋史·职官志九》:“《元丰寄禄格》以阶易官,自开府至迪功凡三十七阶。”明方孝孺《王处士墓志铭》:“谷城之王,世以善闻,迪功肇台寔蕃子孙。”
钩沉 罗氏得姓始祖名曰罗匡正,为祝融后裔 据《中华罗氏通谱》记载,罗氏得姓始祖为罗匡正,也即是罗郐,原籍陕西巩昌府陇西县零阳东乡。周武王三年,因镇宜城有功,敕封为宜城侯,食采宜城地方百里。此处有罗水之阳,故国名为罗。在湖北襄阳府宜城房州隔界处,今南漳县东南八十里。罗匡正为罗国建国者,后被追赠安南王。其念及远祖祝融,居火正,光融天下,取火字之义,又号逼阳。后裔以罗国之“罗”为姓。匡正提起的祝融为罗氏开宗始祖。祝融为沃土荆源人,“以功列五祀,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命曰:‘祝融’”。都城在郐国,即今河南郑州府新郑县祝融墟。据记载其“在位百年,天下治平”。在册记载的还有豫章源流的始祖罗珠。其字怀汉,号灵知,称大农令,又称洪崖先生,系罗匡正四十一世孙。出守豫章沟时,刚直不阿,为奸臣所不容,以松柏示节操。死于汉景帝丙戍二年,享年91岁,葬于江西。
采写:南都记者 郑子龙 实习生 房淑渝 摄影:南都记者 刘在富 实习生 孙振飞
相关链接:广东东莞七罗宗源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