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广东廉江茶山族罗氏生公系

广东廉江茶山族罗氏生公世系

作者:广发湛江 罗擎宇http://www.luos.org

  廉江茶山族罗氏,原居端州恩平静德都四图八甲,其上源失考,后由恩平迁居电白下堡宁乡一图。始祖生公、有兄逵公、弟舒公,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伯仲三人比肩迁到廉江,于城东十里左右之磄坝择地而居。后逵公落业于木威林,舒公落业于磄坝,生公卜居茶山顶,是为茶山族始祖,繁衍而今。
  茶山族罗氏人文尉起,奕世蕃昌,现已传至二十三世,共有总人口30000多人。明、清两代有贡生12人,监生38人,庠生80多人。现代大专以上学历的有500多人,在国家单位工作的科级以上干部30多人,处级的有20多人。
  茶山族罗氏族谱于康熙庚子(1720)年由罗起凤始修,嘉庆十(1805)年罗燕昌、罗九华重修,光绪二(1876)年罗葵向再修。

  一,茶山族罗氏始修族谱序
  家之有谱,犹夫国之有史也。本始必正,宗派贵审,不以贵易戚,不以微附彰,不以卑踚尊,此则家之良谱也。莫不有世也,升降异焉,莫不有家也,大小异焉。由我世而上推之,缺其不可知,详其可知者,如我罗氏石邑之着姓也。粤稽我祖,原居端州恩平静德都四图八甲,世远失傅,渊源不可殚述。由恩平迁居电白下堡宁乡一图。始祖讳生公,因宁乡田园少缺,于正德十二年,伯仲三人比肩前来,亟选于石邑之东十里许立籍而居焉。伯祖讳逵公,落业于木威林。叔祖讳舒公,落业于磄坝。而次我始祖讳生,号罗聪二郞,卜居茶山顶,绝户李良富民田一顷三十三亩,又民田二亩,坐落大坡罗檬嘴等垌屋地一所,载税六亩。嘉靖十一年收入丰,三上都六甲邓康护甲内立籍,然始基之矣犹未也。至于二世祖讳德真公,齿德兼优,公荐宾饮,乡人感望而推重库。至于三世祖讳文海公,家业渐增,始建瓦屋三座,堂构廊庑无不焕然日新焉。越及四世祖讳冕公,字兆华,以四代单传之身,形单影只,始充高州府书吏。继而回归,慨然发愤,克俭克勤,诗礼傅家,创置田产,化石共米壹百六十余石。教育五子名俱显掦,公诚古罗之人杰,吾家之英祖也。五房宗派自此始开矣。嗣孙起凤承祖余庆,仰祖芳微,诚不可以没后无傅,不揣固陋,援笔为叙,永垂我家。惟愿后世子孙,忠厚成风,术业之隆,无替厥先诗书傅世衣冠之美,有光厥后使世世称为望族可也。他若子孙散居市落,兴夫移徙他方,日远日疏,莫能统一,皆以族谱为宗派,后世一览而祖宗之木本水源了然指掌,庶几为敬宗睦族之肋云。

时康熙岁次庚子冬十月榖旦 六世孙起凤 敬序00000000


  二,茶山族罗氏世系图


  三,茶山族罗氏世次录
始祖
  生公,法号罗聪二郎,居茶山,妣黄氏,生一子:德真。
二世
  德真公,生公子,妣叶氏,生一子:文海。
三世
  文海公,德真公子,字爱岸,妣连氏、周氏、丘氏,生一子:冕。
四世
  冕公,文海公子,字兆华,始充高州府书吏,继而回归,慨然发愤,创置田产,诗礼傅家。妣陈氏,生五子:万灵、万秀、完珍、万选、万儒。
五世
  万灵公,冕公长子,字汝萃,庠生。妣郭氏,生五子。裔孙分居茶山、廉城、上下莲塘牌、大塘埇、黎水、低村、樟木根、龙田面、上下野鸭塘、星主地、略地、吉子、湴塘、后背塘、湛江市、遂溪城、麻城等地。
  万秀公,冕公次子,字汝毓,岁贡生,任无锡县知县。妣黄氏,生二子,裔孙分居茶山、廉城、大坡、高垌、鸡企埇、铺仔园、上下良埇、上中风梢(风梢仔)、流沙埇、三合坡、白鹤角、平山、山松、利坡、角湖垌、大山、丰九百、大岭、大付岭、黄泥坑、荣木岭、遂溪城、海南凌水、香港等地。
  万珍公,冕公三子,字汝璧,庠生。妣童氏,生三子,继妣钟氏,生三子。裔孙分居茶山、廉城、黎水、化州石湾、化州大井头、廉江南圩塘边村、吉水仔、青建岭、湛江市、遂溪城等地。
  万选公,冕公四子,字汝聘,庠生。妣庆廖氏,生二子。裔孙分居茶山、廉城、大坡、大田山、遂溪城、广州等地。
  万儒公,冕公五子,字汝真,庠生。妣涂氏,生二子。裔孙分居茶山、廉城、田背、利坡、中间村、按察坡、黎水、广州市、湛江市、遂溪城等地。

伯祖
  逵公,法号罗聪一郎,居木威林。妣刑氏、方氏,生三子:宗远、宗达、宗选。
二世
  宗远公,逵公长子,妣陈氏,生一子:文清。
  宗达公,逵公次子,妣梁氏、方氏,生一子:文渭。
  宗选公,逵公三子,妣莫氏,生二子:文泗、文源
三世
  文清公,宗远公子,妣卢氏,生一子:经塘。
  文渭公,宗达公子,妣梁氏、陈氏,生一子:如兰。
  文泗公,宗选公长子,妣杨氏,生一子:罗秀。
  文源公,宗选公次子。
四世
  经塘公,文清公子,妣莫氏,生一子:瑞通。
  如兰公,渭公公子,妣李氏,生一子:万英。
  秀公,文泗公子,妣刘氏,生三子:定祯、定祥、定昌。
五世
  瑞通公,经塘公子,妣李氏,生一子,居木威林。
  万英公,如兰公子,妣邓氏,生四子,分居木威林、廉城、黎明农场、深圳市、中山市、桂林市、广州市、清远市等地。
  定祯公、定祥公、定昌公,秀公子,妣不详,裔孙分居大岭下、乌石头、坝山、沙牯岭、东升农场、化州同庆、茅建子、长埚塘等地。

叔祖
  舒公,法号罗聪三郎,原居塘坝,妣不详,生三子:胜祥、胜裕、胜宗。
二世
  胜祥公,舒公长子,妣、嗣无考。
  胜裕公,舒公次子,妣、嗣无考。
  胜宗公,舒公三子,妣不详,生一子:天盛。
三世
  天盛公,胜宗公子,妣不详,生一子:子金。
四世
  子金公,天盛公子,妣不详,生一子:明儒。
五世
  明儒公,子金公子,妣张氏。生八子,裔孙分居于白露岭、瓦窑塘、黄茅垌、芋地埇、安铺镇、石岭镇、青平镇、沙剷、广西庞城、南康新圩、福城新圩、麻章等地。
  (世系依据:《中华罗氏通谱》)
附:罗文蔚《广东廉江茶山罗氏宗祠楹联赏析》
  (一)
  广东廉江茶山罗氏自明季肇基,经近五百年发展,到现在已成了石邑著姓和巨族。其间人文蔚起,英材辈出。
  茶山始祖罗生公由端州恩平四图八甲而来。始祖定居后,四世之前都是单传。四世祖罗冕公,字兆华,共生五子,茶山遂分支成五房。
  茶山村东有罗氏大宗祠,始建于清咸丰三年。当年,族亲为郑重其事,曾不避艰辛,从广西陆川县特邀了进士李廷璋公勘定祠址。
  罗氏大宗祠分有多进,每进分别作纪念本族共同先祖和纪念各房各代祖先之用。宗祠包括砖木结构的主体建筑“祠堂”与祠前的“沙池”,祠堂与沙池纵轴线正前面,还有宽近十亩的半月形大碧池。宗祠靠山傍水,整体古朴肃穆,格局恢宏大气。从风水学角度考察,显得十分得势和美丽。
  祠堂之内,是供奉各祖先牌位及进行祖先祭祀活动的地方;祠前沙池,则是族内公众商议族事和集会的广场。
  现在,茶山罗氏宗祠虽然倾圮未复,但其曾经的画栋雕栏在茶山族人心中,却仍然辉煌。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前贤们在建祠时题留的楹联,不管是就其对仗的精彩、文笔的绚丽而论还是就其含意、意义而论,都可算是高水平的力作。前贤们的文彩,已不单是为我们茶山族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应该是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茶山罗氏宗祠楹联:
  茶山祠堂大门对联:

四世开居绳其祖武  五房缵绪贻厥孙谋

化州教谕 举人 宗侄孙00000000
罗 鼎 撰000000000000
拔贡 邹鹤年 书0000000000

  始祖祠楹联:

溯厥祖德由端州而来只身播越经三徙
衍兹世传居茶山以后五房支派总一家

府庠生 裔孙 燕昌 撰0000000000
乙酉拔贡 化邑 林中庆 书00000000

  四世祖祠楹联:

奕世其昌发祥先妫水  义方是训分派比燕山

六品顶戴 增贡生 裔孙 葵向 撰00000000
乙酉拔贡 化邑 林中庆 书0000000000


  (二)
  广东廉江茶山罗氏大宗祠楹联,将茶山罗族的辉煌历史及蓬勃发展状况作出了最精辟的盖括,还充分描画出了先祖们创业的艰辛及褒扬了先祖们不朽的功绩,对后辈也不啻为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茶山始祖罗生公,定居茶山后,生二世祖德真公,德真公生三世组文海公,文海公生四世祖罗冕公。茶山族四世祖之前都是单传。
  四世祖罗冕公,字兆华,一向胸怀大志,童年时即勤奋好学,后果慨然发奋,耕读成家。
  四世祖共生五子,五子在他的严格教育和督促下,都勤奋好学,并先后获取功名,之后子孙繁荣,茶山遂分支成五房。
  由宗侄孙罗鼎先生所撰祠堂大门对联:“四世开居绳其祖武,五房缵绪贻厥孙谋”明白点明了茶山“四世开基,五房缵绪”这一承先启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联中,以“绳其祖武”肯定了茶山族祖先杰出传承了更远的先祖所开拓的历史宏业,又以“贻厥孙谋”赞扬了先祖功德巍巍,福荫儿孙的远大宏图。
  此大门对联是时任化州县教谕,举人罗鼎先生所撰。据老一辈说,罗氏大宗祠落成庆典那一天,罗鼎、罗海二前贤都同来襄庆。罗鼎、罗海是兄弟俩,遂溪县黄村人,两人也都是举人出身,他们的到来,无疑给庆典平添了更颖硕的份量与隆重。遂溪与廉江紧邻,化州也与廉江相接,当时罗鼎正任化州教谕,因而,与廉江茶山族住来密切,十分友好。因茶山与黄村不同一族,所以罗鼎先生在联中以“宗侄孙”的名位落款撰了联。
  从手边现存资料得知,对联书写者是“拔贡邹鹤年”,由于大宗祠倾圮年久,其手迹已不复再见,但有识者云,联的书法苍劲古朴,应是书法中的上乘之作。作书者邹鹤年先生,现在已没有更多更详的资料留下。据推测,他可能是廉江良垌一带的先贤。
  读对联而未能一睹真迹,知前贤而失其履历,这也算是挥之难却之一憾事。不过,抱憾之余,能一览前贤力作,还可记而述之,也就释怀不少。

  (三)
  罗氏大宗祠始祖祠的楹联“溯厥祖德由端州而来只身播越经三徙,衍兹世传居茶山以后五房支派总一家”,由府庠生、十一世裔孙燕昌公所撰,乙酉拔贡、化邑(即化州县)林中庆手书。
  始祖祠上联的意思是:我们盛德的先祖是从端州(现肇庆)而来,他孓然一身,经历了三次迁移,沿途颠沛,才来到了现在的家园茶山;下联是:由始祖始居茶山以后,族上繁衍到现时五个房头的一众子孙本来就是一家亲,他们其实都是罗生公的后代。
  从明正德十二年到清咸丰时期,已有近三百五十年的时空间隔,但经燕昌公约略点拨,祖始当年的行踪与艰辛、曲折已跃然联上;另外,茶山族数十村落繁复的人事关系,在燕昌公笔下也已脉络井然。
  燕昌公的文藻随着他的楹联,已灼然可见,笔者相信,他的学风,同样可垂范千古!
  读着燕昌公的佳句,我们心里翻滚的,是历久不衰的思潮,这思潮,跨越时空,跨越地域,进入了茶山罗氏始祖开拓创业的壮阔历史卷轴… … 。
  对于燕昌公所撰的楹联,我们推断当日他对于茶山始祖的原始出生之地,心中是十分清楚的,所以能于其中直书“溯厥祖德由端州而来”。
  然而,当社会进入了近、现代以后,由于历史的变迁,各地地名、治域也就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又由于这种种变化及其他种种原因,原来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到现在却变得极其复杂了。
  与本帖紧密相关的,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一、茶山的始祖究竟从何处而来?
  翻看族谱,我们可查看到的关于茶山族族事最早的记录,是在清康熙庚子年间由六世祖起凤公所修的茶山族首修谱。起凤公的文笔十分出色,修谱时所记的族事也十分翔实生动。
  起凤公在谱中记载:始祖原居“端州恩平县静德都四图八甲”。应该说,这里对于始祖的原居处或始迁之地,已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起凤公是第六世,燕昌公是十一世,燕昌公生活在起凤公之后,起凤公所修的族谱,燕昌公当日定然了然。
  谱中所说始祖的原居地“端州”,即历史上宋代开封府尹包拯包大人在岭南时治理过的治所,与端州相关的“端砚”,就因产于此地而闻名,包公与端砚之间,还曾出现过十分美丽的传说。端州现在叫作了肇庆市,但也许就是所产“端砚”太有名的缘故,一提到端州,人们仍能联系起它就是现在肇庆市的古称。
  当然,肇庆市也不是一直叫作肇庆市的,中间可能还有过叫作“肇庆专区”、“肇庆地区”的时候。
  至于谱中提到的“恩平县”,现在仍叫恩平县,名字未曾有丝毫改变;虽然恩平县与肇庆邻近,但现在的恩平县好象已递属江门市管辖,估计治权上不再与“端州”有太大关系。
  往后,“静德都”的“都”是什么意思?“静德都”又在哪里?“四图八甲”的“图”和“甲”又是什么意思?“四图”或可以肯定是那时“静德都”下辖的“第四图”,“八甲”也可以肯定是那时划定的第八个“甲”,但是,遍查恩平地名,都再难发现有什么地方叫“静德都”、“四图”和“八甲”的了。之前,“静德都”或可能曾变成过“X X公社”,现在也可能变成了“X X镇”。但不管如何,“都”、“图”、“甲”等名称,在恩平县以下的辖区内,都再难见着。现在的各级建制,非“镇”即“乡”,或是“街道”、“管区”和自然“村”,再前也只有“公社”、“大队”、“生产队”。于是,类似前“静德都”究属哪个镇?或再前属什么“公社”?四图、八甲更是何乡何村?现在无奈都成了悬案,无从查起了。
  静德都的“都”,四图八甲的“图”、和“甲”等,推测应是元朝或明朝时期的治所、治地和域名。元、明时期的地域名,显然与现代的标名相去甚远。到了现在,中间若没有相关的地方物志可作佐证,要追寻出准确的茶山族始祖始迁原居地,便会变得非常难,加上在这方面实际上可用的手段并不多,以往,由于交通的阻绝,迁徙距离太远时,亲族之间的联系自然稀少,现在,交通虽然方便了,但历史业已造成了信息和人员交住的流失、阻绝,这样,就会使寻宗之旅难上加难。今天,当我们欲再“按图索骥”寻找祖宗的原居地时,行动本身无疑就变成了“刻舟求剑”。
  茶山始祖究从何地而来?至今已成了十分棘手的问题。
  已往不可谏,来者却可追。面对这种窘境,很值得我们进行深深的反思。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已如前述,当然是因为历史的变迁,但是细究之下,仍能发现有人为缺失的因素,即是,由于史家们大多未能在各种社会和历史的变化、沿革中紧密跟进,没有及时与时俱进,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他们或没有足够的意识,或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和组织,所以都没能把这些变化细致入微地记录下来,于是,历史或历史的轨迹就在人们这混混愕愕中,在这不知不觉中,一点点,一丝丝,一拨拨地流失了。历史的长河是那样的漫长,历史的潮流又是那样冷酷和无情,终于,就算当时轰轰烈烈如吾祖的开拓创业,也会被最终冲洗和漂白得陈迹仅存。
  以上严酷的事实,或可给出如下启示:面对类似于如上悬案的产生,我们的学者、文化人,或者史学家、社会学家、人文科学研究者,大学教授也好,地方贤达也好,工作之余若有余力,最好抽些时间,留心、挖掘或记录、整理一些身旁的人文史实,包括社会沿革、地理、地域、地名变迁等资料,并把它妥善保存下来,这样的话,不就可以不会再有太多如现今之面对先贤那样的抱憾了吗?!
  二、由于前述的原因,“三徙”的起止点也就会紧随着变得模糊。
  循着起凤公在始修谱中明白告诉过的:“始祖由恩平迁居电白下堡宁乡一图,后又因宁乡田园少缺,再卜居茶山”的轨迹,现在再赏析祖祠上联的:“只身播越经三徙”一事。
  “三徙”就是三次迁移、迁徙的意思,“三徙”的“三” ,它不是虚义,是实指数字,即始祖有过真真实实的三次迁徙。
  据谱载,推算出始祖由恩平至电白宁乡,算是“第一徙”,即“一徙”,宁乡至茶山定居,应是“第二徙”,即“二徙”,茶山之后,始祖再未移徙。
  那么“三徙”之说,从何谈起呢?
  会不会是燕昌公把始祖曾在恩平、电白、茶山都居住过,就把这当成是“三徙”了呢?
  “徙”的含义是指某人从某地迁移到了某地的意思,只有某人从某地真正迁移到了某地,才算是完成了“一徙”,所以,祖始分别在恩平、电白、茶山居住过,与“三徙”的含义绝对不同。
  燕昌公是受过相当严格和良好教育、训练的学者,这点,只要看过了他《昆仑之山,象岳之祖》一歌就能断定,他绝对不会有如此之类的敷衍与失算。
  偶然的机缘,由阳春一罗姓兄弟口中得到一则消息:始祖的第一徙,是由乡下的老家,迁移到阳春的八甲,之后由八甲到电白,从电白再迁茶山,那么,如是的话,“三徙”之说,就完美无缺了。
  燕昌公果不我欺也!
  然而,阳春与恩平,历史都很悠久,两县虽也相邻,但历史与现在,都是广东独立的两个县治。现在更是,阳春属阳江市管辖,而恩平却是江门市的。阳春是在什么时候,又怎会无故就变成了恩平的辖地了呢?
  翻查资料,同样发现这方面的记录和证佐十分有限。
  不过,事情也真显得有些吊诡,阳春那里,就真的有个“八甲”,除了有个八甲,此外还有个“三甲”。
  诚然,如果这里就是始祖曾经的迁徙地,那么,四图又在哪?静德都呢?
  面对这些,我们仍显得十分无奈与苍白。
  没办法,对着这些问题,还有很多有关联但一直还未来得及列出的问题,我们只能用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解嘲和自励了!
  看来,各地文史馆、地方志的同仁和先生们,在如何保护、发掘和整理好历史文献资料的工作方面,正任重而道远。
  看来,有志于中华文化的读书人,你们正大有可为。假如你有志于此途,并能认真在历史变迁方面下足功夫,功成之日的论文,肯定是一篇出色的博士论文!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24603
日期:2009/12/13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广东廉江地区罗氏廷玉公世系
下一篇:四川武胜罗氏明公系源流概述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