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福建省三明市区罗氏概况

福建省三明市市区罗氏概况

作者:林荣发http://www.luos.org

第一节 源流

  一、迁入
  据唐天宝元年(742年)清徽殿大学士、罗氏后裔罗颖为《豫章郡闽沙罗氏族谱》撰写的“罗氏族志”载:“罗氏出于重黎,为黄帝司徒,曰祝融,是时以火号曰赤帝。”罗氏“本姓妘,周初封其后于罗国,因以以为氏。凡罗皆其后也。至春秋时,罗为小国,代隶襄阳之宜城,徙荆州之枝江,末徙长沙。秦武宁令罗君用为督运官铁,溺于洞庭。”后罗为楚国所灭。西汉时,“君用遗孤珠,仕汉为治栗内史。”罗氏“远祖世系图”将罗君用列为罗氏第一世。传至罗氏第29世罗弘广生有2子:长子罗邵节徙剑州;次子罗邵筠迁任镇守江西省洪都,举家迁居江西洪都南昌县柏林里。罗邵筠之子罗周文,又名吉,字源达,号绍簠,生于唐贞元元年(785年)。元和六年(811年),罗周文被授予邵武县尉,迁居邵武;元和十五年(820年)改授沙县县尉,又举家迁居沙县城西罗家巷。罗周文卒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葬于今梅列区洋溪半路洋乌亭坑。入闽罗氏尊罗周文为入闽始祖。
  罗周文生有2子:长子罗赠,字循甫,生于唐永贞元年(805年)。唐太和五年(831年)任山东青州府博兴县丞,卒于唐乾符元年(874年),葬于今梅列区碧湖。次子罗贶,字功甫,回南昌祀祖。罗赠生有4子,分居二十都、二十一都、永安贡川、楮林。入闽罗氏第5世的一支,分迁连城(约在唐天祐或梁开平年间(904~911年))、三元岩前、福州和岩前忠山等地。第5世罗延一支又分别传入中村乡的山峰、大焙坑、筠竹。五代末至宋初期,又有罗瑚、罗琏两兄弟同发于建宁。宋宝祐元年(1253年)又有罗盛九(字肇开)肇基于尤溪进福村。传至第20世罗义昭,迁居今梅列区列西。
  二、定居
  宋时,罗周文后裔罗义昭曾被宁国府授予同知。他五十岁参政,被封为奉政大夫。罗义昭举家迁居列西横山大基(现列西西门铁路西侧,至今仍有房屋、祠堂等)。其孙罗大宏移居列西封侯、富华;后裔罗芳盈将横山大基迁居龙谷(今龙岗)后山福界仔(又名后庙盘基)。因此,罗氏后裔在其悼祖先的悼文中说:“梅西祝融,首推我公,五房分派,丛丛蓬蓬。忆公生宗,官迹攸崇。振振族姓,蕃衍无穷。馨香万代,崇德报功。”列西罗氏又分五房始祖世系,即庆德堂、光显堂、积善堂、礼善堂、裕德堂,至今已有2500人之众。
  宋时,另有两支罗姓迁入列西。一支是罗义章的父亲从沙邑迁徙列西仁义坊;另一支是罗义昭的弟弟罗寿远的孙辈罗居珍从紫云徙迁至列西化龙桥南侧居住。
  中村乡筠竹罗姓来自第5世罗延一支。罗延生宗兴。宗兴移居中村的山峰,生崇惠;崇惠生有3子: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分别居中村山峰、大焙坑、筠竹,各为这三地罗姓开基始祖,繁衍至今已有800多人口。
  岩前朱山罗姓是罗寿远一支,以罗韶为开基始祖,传至今已有20余代。
  三、播迁
  罗义昭生有两子,长子罗天泽居列西;次子罗天润迁居永安苦竹村。罗义昭第5世孙罗举子迁居三元。罗氏第20世罗纽明迁居明溪永溪;罗丹二的4个儿子分居梅列的碧湖、陈墩、洋山、楮林。罗氏第22世后裔罗世坪由沙县迁顺昌东乡石溪都谢坊村。罗氏第23世罗文秀迁居尤溪管前马坪,罗仁义迁居广东。第24世罗六郎原居列东马铺前,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因邓茂七事,携家属徙迁清流梦里坪山马家塘,其后裔又迁居永安罗坊;罗圣福迁居大田;罗高八迁居延平。第25世罗宇富迁居将乐;罗奉迁居龙岩;罗和迁居永安大湖;罗禅迁居永安贡川紫云。

第二节 谱牒

  族谱修编情况不详。

第三节 文物

  一、牌坊
  富华坊
  该牌楼位于列西富华坊溪边巷,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据《沙到志》载:“二十一都富华牌坊,乾隆二十九年为孝子罗日葵建。”《列西罗氏族谱》载:“日葵公所孝行族表,奉旨建坊(牌楼),富华坊太堡庙前,勒名崇祀忠孝祠。睿宪赐匾额曰:‘忠义兼全’;抚宪赐额曰;‘盛世完人’。”
  二、贤祠
  罗从彦贤祠
  罗从彦贤祠,据明永乐元年(1403年)知沙县事倪峻撰《豫章先生祠堂记》说:“先生讳从彦,字仲素,古剑州人,后居沙阳。……宋淳祐七年(1247年)诏赐谥曰:'文质'。……元至正辛已年(1341年),五世孙天泽清建祠堂许之。卜地於邑 洞天岩西麓立祠以奉先生之祀。……元季兵戈扰攘,居民流漓,栋宇变为瓦砾。”后有刘文仲、邓宗文来佐是邑,各捐俸资,又劝僚属及邑之儒士鸠金数千缗,经洪武丁丑(1397年),落成于戊寅(1398年)。该祠于1986年8月又一次重修。
  另有一罗从彦贤祠位于今梅列区列西卫生院处,是罗氏后裔为纪念其先祖罗从彦及闽学四大家的杨时、李侗、朱熹而建。
  三、古墓
  罗周文墓
  罗周文墓座落于乌亭坑。据《兴化寺并祭田记》载:“孙子蕃衍亦如瓜瓞之绵焉,但食旧德即思报厥宗功;公之遗体葬于半路洋,而公之神像祀于兴化寺塑左寺。所自始五世矩公,于唐中和年间(881~885年)鼎建。”“乾隆壬戍(1742年)公墓崩坏,爰联聚二十二房苗裔捐资重修。”1987年又重修兴化祠及罗周文墓。
  罗肄墓
  该墓座落于徐坊对门(土名翁墩岩后坑虎山行)。罗肄为入闽罗氏第四世,登唐中和四年(884年)进士,官至翰林院大学士兼理文华殿生。其墓左侧原有一座祠,书曰:“余庆堂”。现祠已毁,仅存古墓。
  罗畸墓
  该墓座落于沙县城西北,半溪鼓坪慈窠。罗畸为罗从彦堂兄,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该墓1988年重修过。
  罗从彦墓
  罗从彦墓位于延郡罗源里黄标坑。1986年8月经有关部门批准重修。

第四节 名人

  罗周文
  罗周文,又名吉,罗邵筠之子,原籍江西省洪都南昌县柏林里人,生于唐元贞元年(785年)。唐元和六年(811年),罗周文出任邵武县尉;元和十五年(820年)改任沙县县尉,举家迁居沙县城西罗家巷。据《闽沙罗氏族谱》载:“罗周文廉以立身,勤以励政,教民尚诗书礼义,抑浮公款侈靡,兴利除弊。一邑之民咸乐其仰事俯育矣。”罗周文卒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享年89岁。死后葬于今梅列区洋溪乡半路洋(土名鸟亭坑)。
  罗从彦
  罗从彦,字仲素,号豫章,沙县城西洞天岩人,生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罗周文第12代后裔。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罗从彦17岁中举。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罗从彦与陈渊从师于程颢和程颢的嫡传弟子、闽学创始人杨时。罗从彦初见杨时时,“惊汗浃背”,惊叹说:“不至是几度过一生矣。”杨时也认为众弟子中,“惟从彦可与言道。”杨时讲学时,曾提到程颢对《易&S226;乾九四爻》“所说甚佳。”罗从彦便变卖田产作盘缠,前往洛阳当面向程颢求教。罗从彦从师杨时甚虔诚,杨时任萧山县令时,罗从彦多次登门求教。经过二十多年潜心钻研,“终得杨时不传之秘。”宋政和六年(1116年)李侗投师于罗从彦;同一时期,朱熹的父亲朱松也拜罗从彦为师。这样两程理学经历了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代师承,形成了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罗从彦“上传伊洛,下授延平,”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罗从彦治学方法强调“静收”,即内心的省察。他认为这“不惟进学有力,亦是养心之要”。他认为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是“去心害”、“适正道”,不为旁门邪说所惑;而要体验“周孔之心,明周孔之道”,就要做到“尧舜人皆可为矣。”因此,他在罗家祠堂的墙壁上写下一段话:“吾家自祖宗流传以来,一段清白之气不可不培,盖全帛虽多,积之数十年必败;田宇虽广,遗之数十代亦亡。孰若残书数卷,贻之吾子吾孙,世世可以受用不尽。登斯堂者,各宜猛省。”
  宋靖康元年(1126年)完成《圣宋遵尧录》八卷。书中记载宋开国至宣和末年(1125年)之间的“圣君贤臣”的活动。夹以“释言”借以阐明道义。文国叙述了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充分表现了罗从彦身为落魂书生,心忧家国君臣的忧患意识。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罗从彦年逾花甲,在多次赴考不第之后,以特科进士出任广东省惠州博罗县主簿。绍兴五年(1135年),罗从彦卒于任所,享年64岁。
  罗从彦一生著作颇多。《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语孟师说》、《中庸说》、《台衡录》均已失传;现存《宋儒罗豫章先生全集》十二卷(清乾隆十六年重刻版),收有《尊尧集》八卷、《二程先生语录》及《问答》一卷、《议论要语》一卷、其他杂著和诗各一卷。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南剑州太守刘允济访得《圣宋遵尧录》进献朝廷,为罗从彦请谥。南宋淳祐六年(1246年)福建提取刑杨拣再次上书朝廷为罗从彦请谥,谥号为“文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从祀孔庙。
  附:罗从彦弟子李侗撰写《豫章罗先生墓志铭》
  越剑州罗源之乡,出十有五里许,为黄漈之阳。有兆焉,乃藏宋大儒罗先生者也。其向丁癸。其脉迢递,其形委蛇而蜿蜒。其林木茏苁而森葳,其环拱苞灵而孕粹,美哉佳兆乎!先生於侗,逊长於一日,实则沆瀣一气焉。梦楹之夕,敦匠执绋之举,侗既不能以不肖供其役。今幸得偕先生继嗣,求之汀之武邑,归先生柩而穸之。乃於铭志实推诿焉,可不可耶,谨捃摭而志之。先生之先,系出祝融之裔炎伯,其弟炎仲国於罗,厥姓遂仍之。数十传而后,或徙江之豫章。逾周,而汉而唐,会有乾符之乱,各镇分制。而王审知实制乎闽,因择七姓随乎节钺,罗居其一。数传来,惟罗最蕃衍,迁徙靡一。於时或沙或剑。而剑宗为先生远祖京成公。初居剑郭,久之,复居溪南篁乡。其曾大父文弼,大父世南,父神继,奕叶潜鳞,代有齿德。以故积美厚,而发祥宏,先生出於其间。天纵英敏,冲龄而然。稍壮,则宛委坟索,靡弗彻览。著为文章,形为吟咏,粹然一轨於正。已闻同郡龟山杨先生,继绝学於河洛,筮仕萧山。先生慨然鬻田,徒步请谒。及见,而喟然叹曰:“不至是,几虚一生。”遂脩北面礼於杨,而杨亦深器先生,两人相得欢甚!既归,筑室山中,杜门静业。虽以特奏擢科,主簿博罗。而胸次澹然泊然,揆厥所志,盖不以簪裾为华,而以担荷道统为己任。生平雅好著述,编牒鳞集,不可枚纪。纪其大者,若:《遵尧》、《台衡》、《春秋解》、《诗解》、《语孟师说》、《中庸说》、《议论要语》、《二程龟山语录》、《弟子答问》诸篇。而於道德事功,纪纲法度,彝伦日用之间,凿凿乎其言之也。至若怡情鬯性,舒写心灵於吟讽间,不徒大有唐韵;其於继往开来,肩任道统之意,在在跃露诸载杀青者不论,论其逸者所云:问津挽予之句,是何蕴抱,是何局度乎。以侗椎鲁之质,偏驳之资,冶铸於先生者既久,薰炙於先生者最深。虽不能金玉其词,以绘所为粹质温中之模。乃敢忍於脉脉,不令真儒道范寿於永永乎?先生娶於李,为朝议大夫文捷公之女。端确贞静,相内敀寅。生一子讳敦叙,先先生卒,无嗣,有遗腹焉。先生有弟叔嘘书请继於先生,坚请乃可,曰:无后为不孝之大,吾存后吾,吾亡嗣子,今子先吾殁后吾明矣。乃立兄伯常之次子。公卒,无何,而遗腹得男孙振宗。噫!先生之系,微而复续,人乎天耶?先生生熙宁壬子正月十五日寅时。卒绍兴乙卯十有一月至前一日,享遐六十有四。以绍兴庚申孟夏月癸酉日辰时,厝於斯兆。侗谨拜首而铭云:“鬱芊佳城,峰峦峥嵘。藏先生魄,用奠於宁。丰镐木秀,曲阜草青,儒文道脉,日皎星晶。参苓孕粹,桃李储精。云封黯黯,雨化零零。躯返於穸,神昭於明,勒铭於石,万古仪型。”
  (注:《豫章罗先生墓志铭》原文略,此为编者所补)
  “罗从彦生平雅好著述,编片鳞集,不可枚纪。其著作而于道德事功,纪纲法度,彝伦日用之间。凿凿乎其言之也。至若怡情降凶性,舒写心灵于泳讽间,不徒大有唐韶,其于继往开来,肩任道统之意,在跃露诸载杀青者这论,论其逸者所云。罗从彦承程杨理学,启朱李文章。历代文人多有研究,为福建罗氏名最著者┅┅”
  罗义昭
  罗义昭,宋代人,生卒不详。他深通笔墨,学识渊博,名望颇高;50岁时参政,被宁国府授予同知,后诰封为奉政大夫。宋时,举家迁居列西横山大基,为列西罗氏开基始祖。
  罗焕堡
  罗焕堡。字拔云,号西园,梅列列西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罗焕堡18岁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沙县高等小学。民国10年(1921年),他受“五四”新文化思潮影响,与吴润昌等合作开办列西初级小学;罗任校长。学校开设国语、常识、算术等新课程,开当地新学教育之先河。民国18年,列西一带土匪猖獗,列西乡民组织大刀会抵御土匪骚扰。当地军阀驻军怕乡民武装坐大,遂偷袭各地大刀会。当驻军部队洗劫了长安堡、白沙后又要进攻列西时,罗焕堡为了挽救列西乡民的生命财产,自告奋勇前往驻军营地。请见部队营长张胜高,慷慨陈词。晓以大义,说服部队放弃洗劫计划,使列西无辜百姓避免了一次重大的灾难。
  罗焕堡一生效力于教育事业,也喜欢写作诗文,留下的诗作有《自叙》、《长歌行》、《伤乱诗》等。民国23年,病逝于列西,年仅44岁。
  罗圣文
  罗圣文,列西人,生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附贡生。他一生以开药店行医为业,但十分热心于公益事业,清中业后期,列西一带匪患严重,土匪经常窜入乡村抢劫、绑票。清建丰六年(1858年),罗焕堡为了确保乡民生命财产安全,联络乡里名绅罗圣文、罗圣域、黄道行等共同发起建筑列西城墙,历经11年竣工。以前列西、列东隔河相望,往来十分不便。罗焕堡带头发动众人捐资。设立梅列船渡,凡是列东、列西、徐碧乡民来往过渡均免费,方便了当地居民。他古稀之年时,还不忘造福乡民。用子女为他作70大寿的钱修铺了列西长庚门至西庙的一条宽1。5米的石路。罗焕堡卒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享年80岁。

  相关链接:福建《三明姓氏考略》·罗姓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9508
日期:2009/11/22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仁寿鹤立罗家祠应相公支罗氏概况
下一篇:韶州府乳源县谷溪罗氏世系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