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武纬文经代有闻人的大良罗氏家族

武纬文经,代有闻人的大良罗氏家族

作者:家元 钟荷http://www.luos.org

  大良罗氏大宗祠的整体“打包”平移,将世人的目光引向这块神秘的土地,吸引人们去寻找大良罗氏的踪迹──

  “南关立字头,东关两个口,北关四维走,西关陈老九。”这是一首描写旧时大良龙、严、罗、陈四大家族的民谣。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四大家族的辉煌早已不在。但存留的宗祠上凸显的精美雕刻,庭院深锁的旧宅中隐透的瑰丽,无不提醒着我们这不仅是远去的历史。
  当时大良亦有民谣曰:“南关立字头(龙的繁体为龍),东关两个口(严的繁体为嚴),北关四维走(罗的繁体为羅),西关陈老九。”说的就是大良四关(乡)的龙、严、罗、陈四大家族。在这四大家族中,又以龙、罗两家为首,时有联姻,顺德民间素有“龙罗两姓叮当响”的说法,从明朝开始,罗氏在顺德大良就是一个大家族,到了清代,罗氏后人又出了很多有影响的人物,据说,当年顺德设县就与一个名叫罗忠的人有关。

  一地两宗祠──南北两门罗
  大良罗姓家族,根据北门罗姓和南门罗姓的族谱记载,他们都说自己源于当年率领珠玑巷民众南迁的首领罗贵。其后人散落大良南北各处,并形成南门罗和北门罗两大家族,但从族谱分析来看,他们一直似乎没有太多交往,且北门罗氏历史更长。
  在顺德有两间“罗氏大宗祠”,大家今日所见的那间在蓬莱路与新基二路的交界处,俗称“北门罗”,现在仍存留的“前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6年大良政府对其实行平移,一时间罗氏大宗祠及罗氏家族成为关注热点。
  而另一间俗称“南门罗”的罗氏大宗祠则鲜为人知,据简裕权介绍,其故址在今清晖园右边的停车场,未拆时曾做过机关幼儿园,珠江商报在介绍“八闸”时亦有提及。为何会有两间罗氏大宗祠,简裕权说有一个很多老大良人都知道的“出族罗”的故事。
  话说从前北门罗中有一青年人,行为不端,作奸犯科,为族人所不齿,逐出族门,后来此人痛改前非,奋发图强,终成大业,子孙繁衍,其后人感于没有宗族,于是筹建祠堂,另立门户,取名罗氏大宗祠,俗称“南门罗”。至于罗氏大宗祠,简裕权说还有一段趣闻,据说祠堂正门上的五个石刻大字是郑板桥所书,字体雄浑,气势磅礴,某日,一书法爱好者,路过见此赞叹不已,面向仰首观赏,越退后观看越佳,不觉退至涌边,跌落水中(当时有条新路涌),后被路人救起,一时成为佳话。
  但这只是民间对“南北罗”的一种传说。顺德历史研究会会长李健明曾在《罗氏宗祠点点滴滴》一文中对此考证过,为何分为南北罗,别说当代人,就是几百年前的罗氏族人也深感困惑。据李健明考证,北门罗因宋末胡妃事件南迁,而南门罗则因避金兵而到大良,因此他们并非来大良后才分南北罗,而是因迁居时间不同而自然形成南北罗。
  据顺德市文联副主席李良晖和简裕权老人介绍,北门罗住在北门锦岩路、长兴街(今古玩街)一带,在蓬莱路附近,罗家的家族祠堂连成片,现在除了剩余的一间门楼外,其余皆已拆除殆尽。在大良,除了龙家,就属罗家的祠堂比较集中。而南门罗除了住在八闸的大户外,散居在隔岗大街、高坎路、升平街一带。
  李良晖说,清代南门罗在高坎路有一个名园,名叫“淡园”,规模不小于当初的清晖园,但是早已荒废,只余文字记载,在顺德旧县志上有记载。

  后人拜祖山──组成鼓乐队
  南门罗和北门罗的祖坟山头位置也不同,据简裕权和今年80岁的霍泽坊老人共同回忆,南门罗的祖坟在大门附近,山头好似一匹马的形状,山前有一湖水,取名“渴马饮泉”,说是此地风水甚好,因此南门罗名人辈出。
  据李良晖回忆,北门罗的祖坟山头就在现在凤山中路中区邮局附近,名叫“罗家大山”。他在民国二十年绘制的一张顺德地图上,还曾看到这个地方,他说“若论祖山,当时在地图上标出来的,只有罗家和我们李家山,也许是因为都处于路边的原因。”
  李良晖还记得,当时北门罗每年清明祭祖活动甚是盛大,成百上千人浩浩荡荡出发,还组织家族学校(罗氏大宗祠曾做过家族学校本原学堂,也是顺德历史上第一间男女同校的学堂)的学生用鼓乐队列队去拜山,人们觉得既然是罗家的家族学校,组成鼓乐队拜山亦是天经地义,他说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左图为86岁高龄的北门罗后人罗妍妍,她的父亲罗日垣曾做过本原小学校长,她小时候就在本原小学读书。)
  凤城旧八景有两处皆与罗家后人有关北门罗可以说同顺德的历史息息相关。据李良晖介绍,有鉴于黄萧养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北门罗的罗忠与众乡绅联名上书,请求设县,皇帝准奏,赐名顺德。
  罗氏后人中亦出了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凤城旧八景有两处皆与罗家后人有关。据李良晖介绍,大良河沿北流经新滘一带叫石湖涌,原来与锦岩路一带合称“锦湖镇”。清代前期,北门罗一位名叫罗淡庵的人像很多人一样,读书然后走上仕途,曾做过贵州都匀司理,但他仅仅做了三个月便离任回乡,隐居在石湖涌一带,罗淡庵在石湖有别业,建成一个园林,经常与一些文人雅士在此雅聚,取名“迷蜨园”,傍晚时分,此地即有园林之胜,又可观渔舟唱晚(靠近桂畔海),遂成一景,名曰“石湖晚望”,乃凤城旧八景之一。
  罗淡庵的儿子罗天尺,字履先,号石湖,20岁即以诗文扬名省城,受到广东学政惠士奇赏识,为“惠门八子”之一。他曾主持南香诗社,是当时岭南诗坛很有影响的人物,作品远播北方。他还是一位文献学家,晚年所著的《五山志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献著作,里面记录了顺德县历代大量史料,包括人物、政事、文物、风土、物产、掌故轶事等,后世修县志、府志、通志都从中采撷材料。
  说到《五山志林》,李良晖解释说,这“五山”指的是大良南面的华盖山、北面登俊山、东面梯云山、西面凤山、中间中山,大良被这五座山所环绕,五山意指大良,代表顺德,罗忠在申请建县时亦提到五山。
  李良晖说还有一个传奇人物叫罗务光,是一个道士,在凤山南麓的元真观修真,元真观位于现在大良顺客隆附近,他说小时候还见过倒塌的观门,观里遗留了一口炼丹井,凤城旧八景之一的“丹井流香”说的正是此处。此外,还有一个传说,话说罗务光携古琴去福建,后来古琴流落福建,有人问起,罗务光说,且不管它,若是有缘,必会被后人寻回。没想到数年后,其后人至福建得遇古琴,真的带了回来。

诗礼传家──一门五进士
  据大良南门罗氏后人,现年85岁的罗子宪(篆刻家)先生提供的资料,大良城南罗家始祖为罗雄洲,名纲,原籍南雄府保昌县牛田坊沙水村珠玑巷人,其父为河南固始县令。为避金寇之难于南宋从南雄迁到当时的南海太艮村(即今顺德大良),卜居城南,遂为大良城南罗氏之发端。至今已传三十世,族中字辈为“万世光显,子孙昌盛,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惇宗豫厚,崇德象贤。”罗子宪先生说,这个字辈以对联的形式挂在罗家祠堂里,他小时候经常读,所以现在都能脱口而出。现在罗氏子孙中字派以裕、厚、崇、德居多。
  民间谈论大良罗家,有南门罗和北门罗之说。罗子宪先生称,他从父辈那里知道,南门罗与北门罗为同一宗族,但北门罗始祖是不是罗雄洲就不能确定。在他们家族里,有个通俗的说法是,南门罗多产文官,北门罗多产武将。
  记者查阅了清咸丰和民国版的《顺德县志》合订本,才知道大良罗氏家族是如此显赫。
  按说一族之中如有一二人能在方志上留名,已属家族幸事,然而,记者依大良城南罗家字辈在《顺德县志》中找到的该族相关名字竟有20多个。最令人咋舌的是,仅城南罗氏一门在清朝,就出了15名举人,4名文进士,一名武进士。文进士中又有两名被选为庶吉士,得入翰林。其中,举人罗遇良生五子,二子入选进士(一为庶吉士),一子入选举人,二子入选生员,堪称科举之家。
  梁启超曾经描述过:“省聚万数千生员,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拔百数十人为进士。复于百数十进士,拔十数人入于翰林。”就是说,一省之内每次从1万多个秀才中选出100多名举人,选拔率不足1%;而全国每次从几千个举人中选出100多名进士,选拔率不超过10%;而考中进士得入翰林的,又是不足10%。对比今日,举人比博士难考得多了,更不要说进士、庶吉士。城南罗家一门能在几朝之内出2位翰林院编修、5名进士、15名举人,实为宗族翘楚。

家族闻人──南文北武
  罗惇衍──顺德史上四尚书之一
  到清代后期,南门罗姓族人罗家政在嘉庆年间中举人,后任越华书院院监,最后应当时顺德知县的邀请担任《顺德县志》的负责工作,其儿子罗惇衍更成为晚清鼎鼎大名的人物,为罗家成为大良望姓注入一股鲜活而澎湃的力量。
  罗惇衍,字星斋,号椒生,嘉庆19年(1814)生于大良南门仕宦世家。道光14年中举,翌年入进士,并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为顺德史上四尚书之一(其余三名为明张泰,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明黄仕俊,官到礼部、户部尚书;清梁敦彥,为外务部尚书)。
  保举林则徐、曾国藩
  惇衍一生爱才重才,一经发现人才,不论其背景如何,都设法引荐。经他引荐或保举的官员有林则徐、骆秉章、周天爵、曾国藩、倭仁、郑敦瑾、袁甲三、吴廷栋、姚莹仕、吴昌寿等。这批人后来都成为支撑危机四伏的清王朝的一代重臣。
  咸丰帝破格赏赐“福”字如意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挺进临洛关(今河北永年县治),京城为之震动,罗惇衍立即写了一份数千言的奏疏,详细指出京城内外应如何扎营,官绅士民如何配合防守等,朝廷对此奏议十分赏识,委派他主持京城巡防事务。咸丰五年防务结束后,皇帝特赐宴勤政殿,并破格赏赐“福”字如意一柄。按规矩,京官非一品及内廷行走,没有获颁“福”字者。惇衍当时以侍郎身份获得,实为少见。
  罗天尺──名震岭南诗坛
  罗天尺,字履先,号石湖,为大良北门罗家名人。康熙25年(1686)生于大良石湖涌一书香门弟。20岁即以诗文扬名省城,受到广东学政惠士奇赏识,成为“惠门四俊”之一。
  他曾主持南香诗社,是当时岭南诗坛很有影响的人物,作品远播北方。他还是一位文献学家,晚年所著的《五山志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献著作,里面记录了顺德县历代大量史料,包括人物、政事、文物、风土、物产、掌故轶事等,后世修县志、府志、通志都从中采撷材料。
  罗瘿公──“名士经纪”
  罗瘿公,名惇曧,字孝遹,瘿公为其别号,同治11年(1872)生于大良南门仕宦世家,父亲罗家劭为同治进士。28岁获选优贡,上京入国子监读书,后授邮传部司官。辛亥革命后,历任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袁世凯称帝后毅然辞职,以卖文鬻字为生,1924年在贫病中去世,年52岁。
  罗瘿公多才多艺,善诗书,精通京剧门道,善于编剧度曲。其最大声名在诗,被誉为清末民初的著名诗人,与梁鼎芬、黄节、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
  没有罗瘿公就没有一代名伶程砚秋
  在近代京剧界,“罗瘿公捧红程砚秋”是民国时期一段人所公知的佳话,2006年章诒和在其出版的《伶人往事》一书中,于程砚秋章节里有详尽的记述。程砚秋13岁时倒嗓,依然被师傅逼着表演,前途眼看被毁,是罗瘿公从银行借了700银元将他赎出,并亲自教他读诗学书,编写剧本,还介绍他拜梅兰芳为师。后程砚秋独立组班,初期罗瘿公为扩大其影响,每次都把前几排座位包下,请社会名流去看戏。结果程很快驰名艺界。
  举荐徐悲鸿得到罗瘿公帮助的,除了程砚秋,还有画坛巨匠徐悲鸿。徐22岁时,拿着康有为的介绍信上门向罗瘿公求助,罗瘿公对其作品及资质大为赞赏,立刻去信教育总长傅增湘,称徐为可造之材,举荐他官费留学法国。傅增湘见信,亲自约见徐悲鸿,经过考核,终于同意其官费留学法国。在徐等候出国期间,罗瘿公还经常邀请他听戏、谈艺,并作诗为其扬名。
  罗复堪──章草名家
  罗复堪(1872~1955年),名惇暖,字照岩,一字季孺,号复堪,一号敷庵,晚号羯蒙老人,悉檀居士。以号行,大良南门人,道光进士罗家谦第五子,罗瘿公堂弟。早年与瘿公同入广州万木草堂跟从康有为受业。后同赴北京,肄业于京师译学馆,到吉林当通判及幕僚多年。民国成立后回北京,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民国初年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镌有袁世凯头像的壹元银元上的“壹元”二字即为其手笔。
  1919年以后,转到北京艺专和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书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受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直至83岁去世。
  罗复堪是驰誉南北的章草名家,一生不谄权贵,独善其身,习艺自乐,晚年困于生计,以卖字帮补家用,润格低廉而交件快捷。友人多为艺术界人士,过从较密的有程砚秋、梅兰芳、容庚、徐悲鸿、张大千等。弟子爱新觉罗·启功,也是誉满海内外的书法大名家。
  罗定邦──著名实业家
  罗氏现代后人中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他就是香港著名实业家罗定邦。
  罗定邦(1912~1996),香港著名实业家。罗氏针织时装公司创始人。曾为罗氏国际集团主席、罗氏针织时装有限公司、恒益织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持有罗氏国际72%的股权,参与香港多宗地产投资,在加拿大亦有物业,其财产估值约15亿港元。他还曾出任仁济医院总理、董事局副主席、顺德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精武体育会会长等职。
  罗定邦热心慈善事业,1987年创办“罗氏信托基金”,致力推广社会公益活动。为适应长远发展,于2006年3月正式依据公司条例注册成立“罗氏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基金秉承创办人“承传文教,惠泽社群”的宗旨,积极资助社会公益活动。服务对象以教育界为主,如设立奖/助学金、改善学生学习环境,筹办不同的项目以配合各项教育政策等,也与国内及海外文教团体合作,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筹办不同活动。除此之外,基金也对医疗、社会福利等各有关机构及志愿团体做出捐献。
  罗定邦于1996年8月13日去世,享年86岁。
附录一:关于南门罗北门罗
  大良罗氏素有南北罗的说法。但他们究竟何时有此说法,别说当代人,就是几百年前的罗氏族人也深感困惑。因为最早在文字上提出这个疑惑的就是北门罗氏出身的大学者罗天尺。他写道:我大良罗氏之分南北房无世泒(沠?)三百余年矣。可见罗天尺以前三百多年前已有南北罗的说法,且他们没有多少因血脉亲戚性质上的交往。
  罗氏族人于是也从历史上探究原因。因为他们在细究彼此来源时发现,他们都是江西南昌罗氏后人,都是始居江西,后迁南雄珠玑巷,然后南迁大良。但是,他们又发现彼此还是有点相异。如北门罗则有“官始兴”的记录,就是说曾有人在始兴为官,而南门罗有“雄州君”这位先祖,但北门罗没有。另外,他们南迁的原因也不同,北门罗因宋末胡妃事件南迁,而南门罗则因避金兵而到大良。时间也不对,北门罗在绍兴元年(1131年),而南门罗南迁则发生在十多年后。因此他们并非来大良后才分南北罗,而是因迁居时间不同而自然形成南北罗。
  此外,北门罗氏族人又说在宋代建炎年间(1127~1131年),有一位先祖推算到珠玑巷一带将有大规模迁徙,于是他“游南海忠义乡太艮村”,发现这里山青水秀,留连忘返,并在绍兴四年(1134)带着三个儿子和子孙媳妇十五人来到凤山南面定居下来,于是成为罗姓南迁的先祖,这个说法可成为北门罗南迁时之所以选择大良的生动细节和原因。因为北门罗也确认他们在绍兴四年定居大良。
  他们虽推断彼此同一宗祖,北门罗又是因“同姓寻亲”而落户大良,但是他们彼此都无法解释经历宋元明三朝双方都没多少交往的文字记录,只是在明朝景泰四年(1452年)北门罗的罗忠才与南门罗的罗姓族人和当时大良的士绅一起上书请求成立县城。因而他们觉得彼此“同为宋末参军之后,同籍南雄,同迁大良,同请开县,九图也同”,即使不是一脉相承,也是叔伯兄弟,也一直寻求彼此多加联系,密切沟通。

附录二:顺德立县首倡者──罗忠
  罗忠,字廷直,明代前中期大良人,北门罗十世祖,秉性刚直有谋略,著有《沧义集》。他爱乡敬祖,天性好义。明成化元年(1465),官军需饷,罗忠不避艰阻,运粟三百石至军前以济,朝廷授予他“承事郎”。为了使后人世代不忘先祖恩惠,他捐出“腴田三十亩”作为族产,供后人每年祭祀祖先之费用。其最著名的创举是首倡设置顺德县。
  明朝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南海县冲鹤堡番村发生了由雇农黄萧养领导的农民暴动,但很快遭到镇压。为了社会的安定,以罗忠为首,联合北门罗和南门罗的罗姓族人及当时大良的士绅共九十人,向当时的广东布政使、巡抚广东兵部左侍郎揭稽上书,请求在大良设置新县。罗忠亲撰的《上制府揭侍郎请立县书》,言切意恳,质朴在理,且心怀大局,目光深远,其中“善智者图见于大,善谋者定计于远,见大,故能察微而知著,计远,故能因乱以成功”虽是劝人话语,但也多少有点夫子自道。尤其是他指出东涌、马宁、西淋三地“去南海治远,难遥制”,民众刁悍,大海弥漫,极易生乱,因此他建议朝廷在大良成立县城。他认为:“今大良其地远于南海,然西有排榜之峙,东有迎晖之环,前拥华盖,后镇拱北,山原如冀,河流如带,此泽国之形胜也。因其地而置县,域以封疆,防以城池,治以官师,联以户口,齐以科教,如此虽复有黄贼之变,无能为矣。其树长画、伐祸本之道,计无易此。”揭稽很快将罗忠的上书上呈朝廷,刚刚从“土木堡之变”中惊魂未定的明代宗和他的大臣们,很爽快地答应了揭稽和罗忠等人的请求。为了强化统治,明王朝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历5月16日),下令划出南海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三十七堡及新会白藤堡置顺德县,县治大良。朝廷在为新成立的县的名称方面,并不忌讳已经存在数百年的顺德府(顺德府在今天河北邢台市一带,民国时易名邢台)同名,把新县命名为“顺德”,要求臣民和地方“顺皇恩浩荡之天,威纲常名教之德”,也有说“顺德”是取“顺天之德”之意的。顺德县的辖区约900平方公里,上级政府按照大县的编制为县政府定员定编,有县令、县丞、教谕和巡检在内多名公务人员。为了新县城早日建成,罗忠带头捐出大良东西南北周围一千四百八十六步,面积多达五顷七十一亩,作为建城之用。还带头捐银修造大良县城的城池、仓库、衙门等,因而他对顺德县在历史上的出现以及大良几百年的城市建设模式起到了史无前例的作用。下面是罗忠撰写的《上制府揭侍郎请立县书》全文:
  “忠等闻失大小之节者,不可与言智;昧远近之利者,不可与言谋。故善智者图见于大,善谋者定计于远。见大,故能察微而知著;计远,故能用乱以成功。忠等伏见迩者黄贼之变,起自亡命,擅帝号,攻城邑,溃走王师,祸可谓烈矣。当此时,黄贼嘄呼,而数境之民,风靡应援。譬诸禽兽,一个负矢,百群俱奔,非其习有懻悍之积性、有乐死恶生之逆也,而负不义之名以犯诛戮者,何也?今夫素之质白,染之涅则黑,失其体也;金之性沉,托之于舟上则浮,势有所支也。民之从乱,犹素之染涅也。得所恃则治,犹之金之托舟也。然近年诸司讳言实祸,治慕空名,抚字无恩,防御不肃,故逞欲迂求者,兆争攘之端也;姑息牧寇者,丰祸乱之道也;任情逶法者,贾苛刻之怨也。是以上无固结之仁,下怀离溃之志,外无城廓之备,内怵逼胁之势。汉人有言:穿窬不禁,乃致强盗;强盗不断,乃致攻盗。盖成于渐也。此忠等所谓著微之机,而治乱之侯者也。然欲树长画而伐祸本,则莫若置县。昔周公建洛邑,本殷顽而思治;齐垣城楚丘,缘卫难以为功。故政惠而不费,民劳而不怨,何则?以其图见于大,而能定计于远也。今大良其地远于南海,然西有排榜之峙,东有迎晖之环,前拥华盖,后镇拱北,山原如翼,河流如带,此泽国之形胜也。因其地而置县,域以封疆,防以城池,治以官师,联以户口,齐以科教,如此虽复有黄贼之变,无能为矣。其树长画、伐祸本之道,计无易此。乃议者或曰:兵荒之费无所出,残伤之民不可役。是习琐琐之细,非可与论于大道也。夫扁鹊治病,以刀刺骨,虽有小痛,而长利在身;君子振乱,用民为役,虽负时怨,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体,以忍痛为利;暂劳之民,以永逸为福。故曰:前事者,后之鉴;惜小者,大之费。惟执事图之。”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21478
日期:2009/10/20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贺州罗氏联谊会邀请函
下一篇: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优秀警官罗东阳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