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首页
罗氏留言
罗氏家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首页
罗氏家族
罗氏家话
罗氏家传
罗氏家书
科技天地
它山之石
罗氏家园
→
川渝罗氏
→
川渝罗氏
0000
毛主席机要秘书罗光禄
毛泽东主席机要秘书罗光禄
罗光禄,1917年3月出生,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人。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88师268团号兵、号模、司号长、排长、红5军团部通讯员、特务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疆坦克兵学员、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中央党校四部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第一局作战室参谋、中央秘书科秘书。1949年5月始任中央办公厅毛泽东主席处秘书、川陕老根据地访部团队长。1962年1月从毛办秘书处下派湖南省石门县劳动锻炼。1963年后任中央二机部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社教团团长、队长、陕西省合阳县干校下放干部、二机部上海02小组组长、二机部组织部副部长、大庆办主任、中央党校学员。1982年12月离休。
附:建叶永烈《三张便条记当年——记毛泽东的机要秘书罗光禄》
一架专机从北京起飞,向武汉飞去。机舱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个乘客。
专机尚未降落,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政委谭政已在机场上等候。
专机上坐着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姓罗,名光禄。他是毛泽东主席的机要秘书。此次,毛泽东看了武汉地区一份关于“三反五反”的报告,作了批示,要罗光禄带文件乘飞机赶往武汉……
那时,毛泽东身边有两位机要秘书,一位叫高智,另一位便是罗光禄。
笔者在西安访问高智时,高智把罗光禄的地址、电话号码告诉了笔者。于是,笔者赴北京访问了早已离休的罗光禄。
罗宅明亮、宁静,阳光撒在地板上。罗光禄和妻子、小孙子正在家中。虽说岁月使他的双鬓染霜,但忆起那峥嵘往事,他仍陷于激动之中——他在毛泽东身边担任机要秘书,整整15个春秋!
叶剑英调他到毛泽东身边工作
罗光禄,1917年出生于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的苍溪县农村。1933年,他参加了红军——红四方面军。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历尽艰辛,差一点全军覆没于甘肃沙漠。罗光禄从甘肃到了新疆,这才终于有机会来到延安。他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来,他在中央军委一局担任作战参谋。
记得,1948年,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忽然找罗光禄谈话。叶剑英对他说:“现在,中央决定集中办公,毛主席那里需要人。经过研究,调你到毛主席那里担任秘书工作。”
罗光禄万万没有想到领导会调他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他当然很兴奋,但又很担心,说道:“我怕担当不起这样重要的工作。”
叶剑英鼓励他道:“这项工作确实非常重要,要派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同志去。中央很信任你,所以调你去。相信你会做好秘书工作的。不懂的地方,向毛主席请示就行了。”
就这样,罗光禄来到了毛泽东身边。
毛泽东的“换脑子”
虽说以前在各种公众场合,罗光禄多次见过毛泽东主席,但从未跟他谈过话。这样,当他头一回步入西柏坡毛泽东办公室时,心中颇为紧张。
“你到这里工作,我很欢迎你!”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话很随和。
“我怕做不好工作。”罗光禄道出了心中的不安。
“不要紧,慢慢就会熟悉的。”毛泽东安慰他道。
就这样,罗光禄开始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一开始,他显得很拘谨,连走路都特地放轻脚步,尽量不发出声音。在他的心目中,毛泽东是领袖,是历史的巨人,他不能不小心翼翼、兢兢业业。
毛泽东很快就打消了他的拘束感。毛泽东喜欢聊天,谈吐幽默。毛泽东不喜欢独自吃饭,总要招呼一两个人一起吃饭。罗光禄在他身边,常被叫去一起吃饭。毛泽东边吃边聊,说说笑笑。毛泽东说:“工作时,我全副精力扑在办公桌上,吃饭时,如果一个人吃,我的脑子还会在办公桌上,跟人边吃边聊,我就换了个脑子,得到了休息。”在海阔天空的闲聊之中,罗光禄的拘束感也就烟消云散了。
罗光禄记得,那时毛泽东的饭菜很简单,两三个菜而已,大都是素菜。辣椒则每餐必备,好在罗光禄是四川人,也是吃着辣椒长大的。毛泽东喜欢吃糙米饭,常常掺些小米或者山芋。毛泽东爱散步,边走边聊,也是为了“换脑子”。
毛泽东最爱看书。特别是进北京之后,他的茶几上放着书,床上放着书,散步时带着书,就连厕所里也放着书!
毛泽东说:“看书就是休息。办公时想的是事,看书时,换了脑筋,也就得到了休息。”
毛泽东看书很多,各种各样的书都看,所以知识渊博。他的讲话和著作,广征博引,得益于读书。
罗光禄经常奉毛泽东之命,到书店为他买书。如今,他手头还保存着一张毛泽东的便条原件——
罗秘书:
请在今天至广州书店买一本书,叫做《哲学研究》杂志,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二月综合号,下午交我为盼。
毛泽东
十五日上午五时
便条背后,有一行罗光禄当时用铅笔注明的毛泽东写便条的日期,即“一九六○年二月十五日”。那时,毛泽东很关心《哲学研究》杂志上关于逻辑学的讨论。他在一九六○年提议政治局委员人人订一份《哲学研究》杂志。
罗光禄说,像这样的毛泽东买书便条,他经手好多。如今保存在他手头的,只有这一张。
我细细观看那便条,那是用红色铅笔写在宣纸上的,一望而知乃是“毛体”。我向他借了原件,用复印机复印下来,我留了一份复印件。
罗光禄说,毛泽东在延安时大都用毛笔写字。进北京后,有一回用施德楼生产的墨色很浓的7B铅笔,软硬适中。后来,也用那里生产的红蓝铅笔。
机要秘书的工作够紧张的
毛泽东住在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那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毛泽东的办公室,在东房靠北的两间。机要秘书的办公室,离毛泽东办公室约四五十米。
一般的群众来信,由田家英到秘书室拆阅、处理,重要的送毛泽东阅。有关文件、重要的信件,则由机要秘书拆阅、处理,加以筛选,加上标题送毛泽东批阅。罗光禄和高智轮流值班,每天要给毛泽东送一次文件、信件。一般来说,卫士把毛泽东的文件、信件在下午一时或二时送交机要秘书。机要秘书经过筛选、处理后,在当夜送到毛泽东处。
标明“特急”的文件例外,罗光禄拆阅后,往往马上要去找毛泽东。即便毛泽东在睡觉,也要叫醒他。这类特急件,以外交文件居多。因为外交上的谈判,往往限时限刻,要求毛泽东迅速做出决定。
密级最高的是“亲启件”。给毛泽东的“亲启件”,都由机要秘书拆阅,足见机要秘书的重要。毛泽东写给其他中央首长的“亲启件”,也常由机要秘书专程送去。不过,毛泽东发出的“亲启件”,从来不封口。他往往叫罗光禄或高智先看一下,有没有笔误之处,然后叫他们送出。然而,毛泽东收到的“亲启件”,则几乎件件密封。即便由罗光禄带回的“亲启件”,也总是密封的。
打给毛泽东的电话,也是由罗光禄或高智接的。任何打给毛泽东的电话,总机总是接到毛泽东的机要秘书那里。罗光禄或高智听后,倘若认为必须由毛泽东本人接听,那就走过去,到毛泽东的办公室。这时,毛泽东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耳机,那电话便会接进来。有时,电话内容紧急,而毛泽东正在睡眠,罗光禄则来到他的卧室,叫醒他听电话。
打给毛泽东的电话不多。经常来电话的是周恩来。周恩来一般在夜里11时或12时来电话。接通电话后,他总是先问罗光禄:“主席睡觉了没有?”一听周恩来的声音,罗光禄马上到毛泽东那里去,让毛泽东接电话。
周恩来主管外交,许多紧急的事要及时向毛泽东请示,所以常来电话或派人送“亲启件”、“特急件”。
毛泽东每天的工作日程,由机要秘书安排。几时几分接见谁,几时几分出席什么会议,都要事先周密安排。毛泽东召开会议,总要机要秘书开列出席者名单。经他过目,删去几个或增加几个,然后发出通知。
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是不许作记录的,所以罗光禄个人不记日记。不过,他每天要填写值班日记。那是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印好的表格,要填写毛泽东每日的活动。这些值班日记,交中办秘书局保存,如今,已成为研究毛泽东的重要档案资料。这些值班日记,最初由机要秘书徐业夫和罗光禄记,后来由罗光禄和高智记。叶子龙也记过。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毛泽东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北京市规定,每户一个月只能供应一斤肉,毛泽东也遵照这一规定。
毛泽东习惯于夜间工作,白天休息,他的“早饭”相当于通常的晚饭。有一回,他在钓鱼台吃“早饭”,发觉有一盆肉。他问罗光禄,肉从哪里来的?如果“来路不明”,他就不吃——因为他知道,那一个月,北京连规定的一户一斤肉都供应不上,成了“无肉月”,所以毛泽东对这盆肉的“来路”表示怀疑。
罗光禄向毛泽东作了解释:昨天主席宴请外宾,原定两桌。临时因周恩来那里有事,不能出席宴会,改成一桌。按规定,招待外宾,席上有肉。剩下来的那桌菜,今天分给大家。主席和身边工作人员均分,大家都分到一点肉。那一盆肉是这么来的。
毛泽东听说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分到了肉,他这才吃了那盆肉。
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子女上学,都是骑自行车或坐公共汽车,从来不许用毛泽东的轿车接送。
罗光禄手头保存着一张毛泽东女儿李敏结婚时拍摄的合影。
照片背面注明日期“一九五九年八月三十日”。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很简单。毛泽东只请亲家孔从洲、老朋友王季范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吃顿饭而已。那合影上不见江青。笔者问罗光禄:“江青怎么没有出席李敏的婚礼?”罗光禄说:“她躲开了!李敏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生的女儿,江青借故回避了。”
在合影上,罗光禄站在最后一排。
毛泽东弟弟毛泽民之子毛远新,也曾生活在毛泽东家中。有一回,天冷了,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游泳,毛远新站在池边看着。毛泽东要毛远新下水,毛远新说水太凉。毛泽东便说:“你连水凉都怕,将来革命不?”毛远新一听这话,连忙下水了。
还有一回,毛泽东在杭州,患感冒,发烧到38.5℃。罗光禄没有给毛泽东送文件。毛泽东问:“罗秘书,你怎么不给我送文件呀?”罗光禄答道:“主席,你发烧,该休息。”毛泽东当即说:“没有关系,还没有到39℃呢!”没办法,罗光禄只得遵命,给毛泽东送去文件。毛泽东半躺在床上,批阅文件,使罗光禄很受感动,眼眶也湿润了。毛泽东朝他看了看,罗光禄也就照直说了:“主席,你的精神很使我感动!”毛泽东笑道:“这没有什么!”罗光禄说:“主席,我要把你的这种精神告诉支部的同志们,让大家向你学习。”毛泽东又笑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如果你要告诉支部的话,你就说这句话。”
于是,罗光禄向叶子龙、王敬先转告了毛泽东的话。他们召集了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让罗光禄介绍毛泽东病中坚持工作的情形,大家都深为感动。在罗光禄的记忆中,这是毛泽东唯一一次同意罗光禄对他进行“表扬”。
作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罗光禄跟随毛泽东南来北往。他记得,有一次在武汉,正遇正月十五元宵节,黄鹤楼一带耍龙灯,十分热闹。毛泽东说看看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公安部长罗瑞卿便带了十多位警卫,跟毛泽东一起去。罗光禄也陪毛泽东去。上了山,一行人步行着,毛泽东身材高大,很招人注意。一群小学生很快认出了他,紧紧跟着。罗光禄打发他们,叫他们别跟在后面。一位小学生悄声对他说:“那是毛主席!”罗光禄连连摇头:“不是毛主席。”小学生笑了:“是毛主席,没错。”小学生指了指自己的下巴,说道:“毛主席这里有颗痣!”
一传十,十传百,小学生们的“发现”,很快在游人中传开,大家都围拢来,要看毛主席。有人喊起了“毛主席万岁”,一下子,招来了更多的人围观。罗光禄很着急,生怕出事。这时,罗瑞卿站了出来,大声嚷嚷:“同志们,我是公安部长罗瑞卿,大家听我指挥,让出一条路!”罗瑞卿这么一喊,管用,游人们当即闪开,让出一条道路。于是,警卫们护送着毛泽东,朝江边走去。毛泽东倒不在乎,游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他不断向游人们招手。一直到了江边,上了船,罗光禄和警卫们才松了一口气。
在船上,罗光禄对毛泽东说:“主席,今天好险哪。如果群众中混了坏人,那就麻烦了。”
毛泽东却坦然地说:“没什么。即便有坏人,我们是有准备的,坏人是没有准备的。”
倾听来自底层的真实声音
毛泽东很注意倾听来自底层的真实声音。每逢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家乡,毛泽东总是让他们趁回乡之机了解情况,然后向他汇报。
在吃了“大跃进”年月浮夸风之苦以后,毛泽东更注重调查研究。
1960年12月26日,毛泽东67岁诞辰那天,他给林克、高智、叶子龙、李银桥、王敬先、封耀松、汪东兴等7位身边工作人员写信,派他们到河南等地农村调查。
1961年1月20日,毛泽东又派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3人,各率一个小组,共21人,分别到浙江、湖南、广州农村调查。
1962年,罗光禄奉毛泽东之命,下农村调查。他被派往湖南常德专区石门县,那是湘北一个贫穷的小县。临走那天,汪东兴告诉罗光禄:“主席昨天没有睡好,为的是担心你从北京一下子到了石门县,生活上受不了,会产生思想问题……”罗光禄当即请汪东兴转告毛泽东:“请主席放心,我非常愉快地下乡!”
就这样,罗光禄来到了石门县,与农民们一起种棉花,了解农村情况。
不久,中共中央决定精简机构,毛泽东带头裁减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在高智调走之后,1963年5月,罗光禄也调离毛泽东那里。
罗光禄来到核工业部工作,仍在北京。1965年,毛泽东曾召见他,请他详细谈谈“四清”运动(即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情况。
此后,罗光禄就再也没有见到毛泽东。
永远的珍藏
罗光禄是一个不爱照相的人。每当照集体相时,他总是站在最后。也正因为不爱照相,他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5年,竟然没有留下一张他和毛泽东的合影。
如今,他手头除了保存有上面提到的那张便条外,还有两张便条。——他经手过无数张毛泽东写的条子,现在仍保存在他手头的这三张便条,成了他珍贵的纪念品。
笔者看到的这后两张便条,分别写于1959年12月30日和31日。
其一:
罗秘书:
诗一首,今日上午送交到会各同志,每人一张。何伟、浦寿昌及军委来的那个同志(忘其名),也各送一张。共送二十一张。
另送江青一张。
毛泽东
三十日早晨
据罗光禄回忆,何伟系何英之弟,他和浦寿昌都是总政的俄语翻译;“忘其名”的“军委来的那个同志”则是雷英夫。至于“诗一首”是哪一首诗,罗光禄经手的毛泽东文稿太多,已记不清了。
其二:
罗光禄同志:
两首诗,每首各五份,请于今日分送陈、田、胡、邓、林克五同志,为盼!
毛泽东
三十一日早
内中的“陈、田、胡”,应是陈伯达、田家英、胡乔木。至于“邓”是不是邓力群,罗光禄记不清了。
罗光禄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15年,由于工作高度紧张,又昼夜颠倒,得了神经衰弱症。如今,他的睡眠仍不好,记忆力也差。然而,他深深怀念那15年,怀念毛泽东。他怀着一腔深情,对笔者说道:
“毛泽东主席是中国20世纪的伟人,他是军事家、战略家、理论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了劳苦大众。我能有机会在这么个伟人身边工作,永远感到自豪。毛泽东主席不是‘树’起来的,是在实践中证明他确实是我们的领袖。我们热爱他,尊敬他,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罗氏资讯
oooooooooo
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
罗氏家园
阅读:
10570
次
日期:
2008/10/16
【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大
中
小
】
上一篇:
“麻城孝感乡现象”探疑
下一篇:
105岁中医正骨名家“双桥老太”罗有明去世
>> 相关文章
·
营山进士文化旅游景区之三位罗氏先贤详说
·
四川恩阳苏维埃法庭任主席罗荣昌
·
卌五医院内科主任罗能元
·
成就红军伉俪佳话的女红军罗自镛
·
原重庆电业局总工程师罗世襄
·
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教授罗世棻
·
重庆府巴邑教官罗彦芳及知名后裔
·
民国通江县长罗文杰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
0
用户名:
密码: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本站
家园首页
家园邮箱
友情链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家园管理
家园地址:
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
罗良富
技术支持:
Assume
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