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宋代珠玑巷南迁领袖罗贵源流研究

宋代珠玑巷南迁领袖──罗贵源流研究
0000000000──暨明代陈白沙“岭南罗氏谱序”研究

作者:罗训森http://www.luos.org

   罗贵,字以达,又字天爵,号琴轩,以号行于世,宋代人,廪生或贡生。娶金氏,生五子,清之、慎之、辉之、光之、曦之。继娶田氏,生四子,温之、淳之、绍之、信之。因故(有皇妃说、避天灾瘟疫说等),率领九十七家三十三姓(有云:三十六姓、三十八姓),自珠玑巷启程,水陆并行,抵达今广东江门棠下良溪村。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传播了中原农业的优秀生产力及传统文化,罗贵率领的族群及其向海内外播迁的后裔,具有“异姓一家,同舟共济,爱国爱乡,勤劳勇敢,务实包容,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引起了广东学术界的重视,经过众多专家论证,提出了“后珠玑巷”文化定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兴起“良溪--'后珠玑巷'”学术研讨热潮,挖掘“后珠玑巷”的文化内涵,在此氛围下,在良溪发现了清代的《罗氏族谱》,其中明代著名思想家陈白沙撰写的“岭南罗氏族谱序”一文引起轰动。经梅伟强(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教授)、粱柄尧(陈白沙纪念馆原馆长)两位专家考证,可信度较高,是研究宋代罗贵率三十多姓南迁,开发珠江三角洲,明代思想家陈白沙的重大发现。笔者认为该文亦是中华罗氏族史研究的重大发现。
   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的洗礼,中华罗氏与其他兄弟姓氏一样获得生存,发展,位列中华万家姓中的第二十位,人口达1000多万。广东罗氏占罗氏总人口的17%左右,是罗氏的第二大省,罗贵支系是其中的最大支系,其后裔号称“百万”,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因此,对罗贵源流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罗贵的溯源
   民间族谱在追溯本支系上源时,存在“文化认同”与“血缘认同”两种情况,因此,民间流传之族谱,因版本不同,主编的素质不同,对本支系的上源部分往往存在“多说”现象,有待后代逐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一致的共识。同样,对于罗贵的上源,总体说是“豫章罗氏”,奉“豫章”为郡望,奉汉代大将军罗珠为始祖,本支具体的上源,则有三种说法。
   (一)“罗从彦后裔”说
   2001年5月,笔者在广东南雄珠玑巷罗贵纪念馆担任《中华罗氏通谱》主编之时,编辑部罗会嘉(南雄一中高级教师)是当地人,他说据南雄当地《罗氏族谱》记载,南雄罗氏是宋代理学家罗从彦的后裔,当地成立有“宋理学家罗从彦后裔联谊会”。华南师大中文系《语文》杂志主编罗会同,也同笔者谈过类似问题,他曾为该支系《罗氏族谱》写过序,但当时并没有其它文献支持“南雄珠玑巷罗氏是罗从彦后裔”之说。
   明代陈白沙“岭南罗氏族谱序”的发现,为“南雄珠玑巷罗氏是罗从彦后裔”之说,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一则该谱序写于明朝,比哪些成文于清代的谱序,从时间上更具权威性。二则该谱序是由著名思想家、学者陈白沙所撰,其治学严谨,史有定论,从作者身份、学术造诣上具有权威性。文中在追溯罗贵的上源时说:
   罗之先本祝融,世远失纪。宋之仲素翁始居沙,闽罗源之一大宗也。公官博罗,胄为儒官,几世孙徙居南雄保昌之珠玑,广之一大支。
   意思说:罗氏的先祖是祝融,因世代久远,世系无法详记。宋代罗仲素(罗从彦,字仲素,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从祀孔庙)的始祖(罗沂,唐代人,任沙县尉)居住在沙县,是福建罗源(罗从彦出生在南平罗源里)的名门望族。罗从彦在(广东)博罗当官,后代信奉儒家学说、当文官的很多。罗从彦的后几代子孙,迁居(广东)南雄保昌的珠玑巷,繁衍分布很广,成为罗氏的一大支派。
   即陈白沙明确论断“南雄珠玑巷罗氏是罗从彦后裔”之说,论断罗贵是罗从彦的后裔。并且用周朝的历史论证“罗远祖居保昌者似之”。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为“慎终追远”而修族谱的意义:“自天子至于庶人,古今一义。”
   良溪发现的《罗氏族谱》,还记载了“豫章罗氏古谱诗”,该诗与其他《罗氏族谱》中的版本不同,其中写道:
   珠玑来宋始,南渡各分方;甲第读书秀,云礽翰墨香;博罗留宦迹,道学远流芳。
   此六句诗,叙述罗贵支系从珠玑巷南迁的历史,歌颂罗氏先哲罗从彦,佐证了广东南雄珠玑巷罗氏与罗从彦的关系。
   由于明代陈白沙“岭南罗氏族谱序”的发现,及南雄当地《罗氏族谱》的记载,因此,罗贵是罗从彦的后裔,可作为罗贵上源的主说。
   (二)“元帅子孙”说
   现在流传罗贵支系的族谱中,大多记载罗贵是宋代开国功臣罗彦瑰(有写“环”、“怀”等)的七世孙。谱中记载“瑰公,又名彦威,字彦瑰,号宝兆,别字南庄(与罗氏聚居地佛山禅城区南庄镇同名,”南庄“之镇名是否为纪念罗氏先祖而来,待考)”,罗彦瑰是宋朝的“开国元帅”,所以,陈白沙序文中有“世称'元帅子孙'”之说,是有依据的。
   作为罗氏女婿,陈白沙对罗氏的族史应该很清楚,而且他是在看过罗公信兄弟带来的《罗氏族谱》之后而写的序,知道了“元帅子孙”的缘由,但是,陈白沙在写罗贵上源时不予认同,仅在写子孙流派时带上一笔,其价值取向,跃然纸上。当时罗公信给陈白沙看的《罗氏族谱》,其中有明代进士、官拜左副都御史罗亨信撰写的序言,可惜笔者未见此文。因罗亨信是罗贵的子孙,一旦发现其原文,当可解开广东罗氏族史中的许多谜团。
   由于“元帅子孙”说,在罗贵支系中广为流传,应作为“二说”予以保留,良溪村中有一座“文武庙”,至今香火鼎盛,可能是同时供奉文官罗从彦,武官罗彦瑰,体现了罗贵上源“两说并存”的现状。如果要统一至某一说法,只能等待“罗贵公系族谱”编纂之时,由编委会裁定。
   (三)“良溪始祖”说
   因年代久远,有些支系已无法记清当地开基始祖的上源,就以“开基始祖”作为一世祖,后代子孙对其上源部分予以回避,若时机成熟,再对上源予以文化认同,罗贵支系亦出现了相同的情况。
   清康熙进士、云南按察使罗天池,在“重修豫章家庙碑记”(碑现存广东江门棠下良溪村罗氏大宗祠)中说:“我罗氏太祖始迁良溪,又受大夫之封,揆之礼制,均宜世祀”。避祖讳不提罗贵名讳及其上源,即仅祭祀“良溪始祖”罗贵。
   清嘉庆修职郎(知县)罗华章在“重建大宗祠碑记” (碑现存广东江门棠下良溪村罗氏大宗祠)中写道:“我良溪罗氏始祖琴轩公,自宋绍兴元年遭时之变,首领九十七人,由南雄珠玑里始迁于此”。亦提到“良溪始祖”罗贵。
   由于二人均是知识分子士大夫,两文均避谈罗贵迁良溪的具体原因。回避罗贵上源问题,因此,“良溪始祖”说,可成为良溪罗氏上源的三说。
  
   二、罗贵后裔的繁衍播迁
   罗贵生有九个儿子,在陈白沙“岭南罗氏族谱序”中有准确记载:
   百粤之罗,多出琴轩贵翁之九子也,长曰清之,次曰慎之,三曰辉之。四曰光之,五曰曦之,六曰温之,七曰淳之,八曰绍之,九曰信之,自为一支,其间之分节派拆,布络于藩郡乡邑,世称“元帅子孙”,猗欤盛哉!
   意思说:广东罗氏,大部分是罗贵,字琴轩九个儿子的后裔。长子叫清之,次子叫慎之,三子叫辉之,四子叫光子,五子叫曦之,六子叫温之,七子叫淳之,八子叫绍之,九子叫信之,罗贵支系自成罗氏一大支系。其间,因分房、迁移等各种原因,分布到全国各地。大家称他们为“元帅子孙”。罗氏是多么兴盛,多么值得赞叹!
   有的《罗氏族谱》记为十子,前九子与陈序完全相同,增加侄子“良子”为养子,谱载,良之是罗贵堂弟罗实的次子,过继给罗贵。据《罗氏族谱》记载,当时跟随罗贵南迁的还有两位罗氏族人:罗文拔、罗文绮。因此,此说法当为可信。
   虽然罗贵的生卒年间有待考证,但其是宋代人却没有疑义。数百年间,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按有关专家统计:
   宋朝时期(960-1279),罗姓大约有3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44%,排在第52位。明朝时期(1368-1644),罗姓大约有7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75%,为明朝第24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罗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罗姓人口总增加率为106%,净增加了36万。宋、元、明时期,罗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
   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000多万,为全国第20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86%。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000余万,明朝全国人口接近9300万,当代(1982年统计数)的人口按12亿计,人口增长了13倍。罗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达15倍之多。1000年以来罗姓人口增长率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53%,其中四川省占20%,余下广东省和湖南省其平均数也达11.5%。
   罗贵在宋代就有十个儿子,发展至今,其海内外子孙以百万计,尤其通过珠三角地区向海外迁徙,分布到东南亚等海外各国各地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罗贵支系的繁衍播迁。
   长房:清之,字大用,号宗南,住所在岡州蓢底(今良溪)。据族谱载宋初授将仕郎,转中宪大夫,改授中仕郎。配郑氏,继袁氏。生四子:凤、鸣、翔、岡。其墓原在广东番禺车坡东闸圩罗坑,于1999年7月12日迁回良溪棠下山。
   清代修谱时,其子孙主要分居车陂永泰里、番禺横沙乡、新桥、东莞、南海、增城等处。
   次房:慎之,原名谨,字和用,别字宋卿,号广南。族谱载为绍兴十四年(1144)举人,元丰乙丑联捷进士,官至福建福州府太守(官职与宋制不符,未见《福州府志》记载,待考)、吏部尚书(未见《广东省志》记载,是否遗漏,待考),配粱、白、陈、李四?人(四品,说明罗慎之生前官至四品,若至一、二品,则配偶称“夫人”),生七子:恒、愷、杰、岳、凟、篙、湖(良溪古谱为六子:恒、愷、旻英、善庇、泽杲、敏)。墓葬高明端州山乃罗头。
   清代修谱时,其子孙主要分居番禺茭塘、惠州龙川、肇庆端州墨砚沙、顺德北门外、登州岳步等。
   三房:辉之,字巨用,号始南。宋授承德郎(有载宣德郎),宋绍兴四年迁居顺德大良都州头,清时为石湖涌青灰庵。配陆、郑、梁、朱四氏(古谱空缺),生四子:珍、球、琳、璿。
   四房:光之,字期用,号镇南。宋授承直郎,配张、黄、萧三氏。生六子:昊、晟、暹、昇、昂、旻。
   清代修谱时,其子孙主要分居江门良溪、增城罗阁山下、南海罗村、紫洞华德里、顺德陈村、阳春、中山小榄、东莞茶滘等。
   五房:曦之,字国用,别字大明,号日南。宋授咨议郎,居番禺务本乡紫洞罗山下。配朱、黎二氏。生五子:祯、祥、禧、裕、礼。
   六房:温之,字利用,号从南。宋授宣议郎。生六子:渥、汉、溟、洪、法、深。
   据新、老谱记载,子孙迁居开平县罗村、新会、水尾、英德、肇庆、高要、高明、恩平等,亦有回迁南雄城西尚书里。
   七房:淳之,字大洲,别字念济,号梅南。宋授校书郎,谏议大夫,配周氏,生六子:珣、琛、璟、瑞、环、璜。子孙分布南海、四会、三水等地。
   八房:绍之,字统纲,原号浪荡,号定南。宋授承务郎,迁居番禺傍江,配张氏,生三子:芝(字正卿)、兰(字必芬)、茂(字必秀)。子孙分居东莞南沙。
   九房:信之,字存忠,号竹林,亦名小九。宋授循州宣教儒林郎。配江、陶氏,生五子:建、宴、慎、肃(陶出)、彝(陶出)。子孙分居广州、循州、端州、惠州等。
   十房:良之,亦名大九,宋授登仕郎,是贵公堂弟实公之次子,过继给贵公,成为第十子。子孙迁居南海良登、江门丹灶等地。
   因罗贵支系人口众多,人才辈出,有资格、有能力自创堂号“本原堂”,取南迁怀念“本原”之意。其十个儿子所取的号中,有八个人取:宗南、广南、始南、镇南、日南、从南、梅南、定南。古人的号是成人后自取的,怀念南迁之意跃然名号中。
  
   三、结语
   罗贵支系发展至今,后裔号称“百万”,以“后珠玑巷”为“本原”,分布到海外各国各地区。为了进一步研究“后珠玑巷”文化,有专家呼吁,要筹建“南迁三十六姓族谱馆”,广泛收集三十六姓族谱。要较全面地了解罗贵后裔分布情况,有必要组建《罗贵支系族谱》编委会,将教布世界各地罗贵后裔收入谱中,传承“慎终追远”、“敦宗睦族”的传统美德,用修族谱的方法,实现宋代思想家张载:修族谱“管摄天下人心”的理想,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08-4-160000000000
于福建省文史研究馆000000

   主要参考文献:(因版面原因,暂缺)
  

附一:《岭南罗氏谱》序
〔明〕陈白沙

   章内本罗氏司教贞之孙,公信之从弟也。成化间,余病居江门,公信昆仲存问来自广,因款于碧玉楼,缱绻间,出示宗图一册,都宪罗公之序甚详。余抚图叹曰:盛哉图也!远哉系也!
   君亦知水源流乎?水源出自昆仑,分而为江,一大支,汝、汉、淮、泗,其流派也;折而为海,一大支,九河、济、漯,其流派也。
   罗之先本祝融,世远失纪。宋之仲素翁始居沙,闽罗源之一大宗也。公官博罗,胄为儒官,几世孙徙居南雄保昌之珠玑,广之一大支。百粤之罗,多出琴轩贵翁之九子也。长曰清之,次曰慎之,三曰辉之,四曰光之,五曰曦之,六曰温之,七曰淳之,八曰绍之,九曰信之,自为一支,其间之分节派拆,布络于藩郡乡邑,世称“元帅子孙”,猗欤盛哉!
   后稷封邰,为百世之祖,后失官,窜西戎。曾孙公刘迁于邠,使无公刘,则无邰祀矣;罗远祖居保昌者似之。九世孙亶父,狄人侵,迁于岐,使无亶父,则无邠祀矣;罗之祖清之,居车陂永泰似。由是迁丰、迁镐,文武因之,而成大业。周人有绵绵瓜瓞之咏,况乎水源木本,自天子至于庶人,古今一义。
   观图者不可以势分,凡罗之先哲,世不乏邑佐,钦曾闻,致意于宗祧矣。吾舅信公抱学用时,亦其中兴君也。悯图废失,修缺补坠,探之前,祖功宗德,隆而不磨;引之后,孝子贤孙,久而可法。其亦弥昌弥炽也哉!并识之谱,以传不朽。

时成化二十年、岁次甲辰、仲秋吉旦、从仕郎、翰林院检讨0000
江门白沙石斋病夫、忝婿陈献章拜书0000000000

   注:陈白沙,即陈献章,明代著名思想家、学者。
   原载2007年11月在江门市蓬江区良溪村发现的《罗氏族谱》,罗康宁标点。
   上文已由梅伟强(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教授)、粱柄尧(陈白沙纪念馆原馆长)两位专家考证,可信度较高,是研究宋代罗贵率三十多姓南迁,开发珠江三角洲及研究明代思想家陈白沙的重大发现。
   本文经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卢馆长美松编审阅校,刘、魏老师校核。谨表谢意。

罗训森于2008-4-12点校0000000000

附二:《岭南罗氏谱》序(译文)

   【译文】
   献章内人是罗贞教授(古代府级管教育官员)的孙女,是罗公信的堂妹。成化年间,我因病居住在江门,罗公信兄弟从广州来问候,因此,在“碧玉楼”酒家款待他们。畅谈友情间,他们拿出一册族谱给我看,罗亨信左副都御史撰写的谱序,对罗氏源流论述的甚为详细。我手抚《罗氏族谱》,很感慨地说:罗氏族谱是多么兴盛!世系追溯的多么久远。
   你知道水的源流吗?江河水的上源出自昆仑,一大支是长江,汝、汉、淮、泗,是它的支流;曲折奔腾而入海的另外一大支黄河,九河、济、漯,是它的支流。
   罗氏的先祖是祝融,因世代久远,世系无法详记。宋代罗仲素(罗从彦,字仲素,朱熹老师李侗的老师,从祀孔庙)的始祖(罗沂,唐代人,任沙县尉。原文似乎是罗从彦始居沙县,但朱熹为沙县罗博文撰“行状”时,明确沙县罗氏始祖另有其人。陈白沙应见过此文,不会认为罗从彦是沙县罗氏始祖)居住在沙县,是福建罗源(罗从彦出生在南平罗源里)的名门望族。罗从彦在(广东)博罗当官,世代为儒官。罗从彦的后几代子孙,迁居(广东)南雄保昌的珠玑巷,繁衍播迁,成为罗氏的一大支派。广东罗氏,大部分是罗贵,字琴轩九个儿子的后裔。长子叫清之,次子叫慎之,三子叫辉之,四子叫光之,五子叫曦之,六子叫温之,七子叫淳之,八子叫绍之,九子叫信之,罗贵的九个儿子各自成为罗氏的支系。其间,因分房、迁移等各种原因,分布到全国各地。大家称他们为“元帅子孙”(罗贵的上源还有一说,有《罗氏族谱》奉宋朝开国将军罗彦瑰为先祖)。罗氏是多么兴盛,多么值得赞叹!
   尧帝封后稷于邰国(邰在今陕西乾州武功县南),是古代周族百世不迁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见上帝足迹而履其拇,怀孕而生),后来,后稷失去官位,跑到西戎去。他的曾孙公刘迁到邠国(在今陕西彬县)。如果没有公刘,就没有邰国后稷的祭祀。岭南罗氏祭祀南雄保昌的远祖,其道理与此类似。后稷的九世孙亶父,因为狄人(古代中原人对北方民族的泛称)入侵,而迁居到岐山(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如果没有亶父,岐山就没有邠国公刘的祭祀。罗氏的祖先--清之,居住在车陂永泰里。似与周朝人迁到丰(周国都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迁到镐京(古都名。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西南)相似。周文王、周武王继承传统,成就了周朝大业。周朝人有姓氏传承绵延不尽的咏唱,何况水是有源头,树木是有本根。自皇帝天子到庶民百姓,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
   观看族谱,不能只看人多势众、势力大小。罗氏世代都不缺乏先哲(哲学家、思想家,指罗从彦)担任地方官佐的例子,我知道此事并很敬佩,曾向罗氏宗族表达崇敬之意。
   我的岳父罗信,抱学用时,很有学问,是中兴罗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担忧族谱承续问题,对族谱进行修缺补坠,探研祖先所做的功德业绩,崇高兴隆而不至于被历史磨灭。可以引导后代子孙,长久地记住祖功宗德,并且可以效法祖先业绩而建功立业。罗氏将更加繁荣昌盛。
   经过鉴定识别的族谱,可以传世久远而得以不朽。

时成化二十年、岁次甲辰、仲秋吉旦、从仕郎、翰林院检讨0000
江门白沙石斋病夫、忝婿陈献章拜书0000000000

附三:《宋珠玑巷罗贵家南迁记》


   注:明代陈白沙撰,罗训森译,2008-4-12于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宋代广东南雄珠玑巷罗氏是罗从彦的后裔,此文献也是中华罗氏族史的重大发现!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1674
日期:2008/6/2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罗茂鲜用鲜血和生命点亮游客生命之光
下一篇:女儿支撑起来的民警罗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