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罗杨

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罗杨

家园罗杨,字散淡,号先飞,斋号点水,男,汉族,四川宜宾人,1956年3月出生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文化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著名书法家,摄影家。乘家学而自幼练习书画,后一直从事文化工作,先后在国家文物局,文化部,中国文联等部门任职。1979年摄影作品《人民的悼念》第一次参赛并获奖,1983年任国家文物局团委书记,1985年出版第一本著作《中国历代帝王陵》,1986年出版第一摄影集《中国古塔》,同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做部长秘书。1990年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1年被选为中国翰墨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副秘书长。1992年当选中国艺术摄影协会副秘书长。1993年书法作品第一次参赛并获国际现代书画家银奖。1994年入中国摄影家协会。1995年当选中央书画院院士。1996年到中国文联,现为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文化部中国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罗氏家园
家园罗杨是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之子,自幼受家学熏陶与艺术结缘。年轻时曾在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拍摄过敦煌吐番文书、居延汉简、中国美术全集等画册,整日泡在秦简、汉碑、帛书、手卷堆中,遍览先人真迹气韵、摹古追今、自成一家。当时就出版过《警世格言》、《中华经典传统名言选》、《新三字经》等字帖,并曾为北京大学撰写过《古代建筑文化》教材。到文化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后,诸多社会角色,注定他是一位忙碌的人、一位雅趣广泛的人,一位有条不紊做好本职又有声有色“余事做书家”的人,始终坚持临池不辍。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展览,荣获联合国和平艺术大展金奖。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书法等几十家报刊杂志电视台宣传报道,主要著作有影集《中国帝王陵》、《中国古塔》,字帖《警世格言》、《中华传统名言选翠》、《罗杨书法作品选》等及《中国摄影家作品精选罗阳专辑》。二○○六年五月曾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书法研究生高研班授课。家园
家园清新、俊逸是罗扬书法给人的第一印象,极具传统气韵而又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笔墨流淌。文化界名流、自谓“47公岁”的文怀沙老先生面对罗扬的书法借用杜甫《春日忆李白》当中的诗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加以褒扬,足见其学识、修养和造诣之深。而生活中的罗扬行事低调、不示张扬、严谨随和、不浮不躁。亲近罗扬,你就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儒雅和坦诚。个性与修养的使然,使他的书法显露出天然雅致、不湿不燥、谨严稳重、洒脱自如的间架结构和墨色变化。今天的罗扬以超然的心态伏案挥洒诗书警言,明天的他提笔直身已卓然大家了。

附杨静荣:读万卷书始通神--记著名书法家罗杨
家园早就喜欢罗杨那种流淌着典雅的书法,知道他是个大书法家,是个大忙人。这次借他获得联合国和平艺术大展金奖的机会前去采访,终于在墨香四溢的“点水斋”里见到了他。罗杨很随和,没有一丝大家的傲慢,对获奖只是淡然一笑而已,倒是他那对书法的眷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甚至膜拜,使我体味到那种当代已经日益褪色的古典文人的文化情感;感到他的书法背后衬托出的那种浓厚文化背景和传统渊源。解读罗杨,我以为,就要把他放进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观察他的轨迹,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定位。罗氏家园

家园试卷上的孙悟空

家园罗杨出身于文物世家,幼年就有机会随父亲到郑振铎、郭沫若、梁思成等文化名人家中往来,“大家”们的风范和举手投足使他从小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儿童时代他就表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灵气。从小就喜欢拿着树枝或石头在地上画来画去,一边看“小人书”一边拿着笔在旁边画,幼儿园的阿姨发现了他的这一特长,就经常在离开的时候,让他在小黑板上给小朋友们画小动物。上了小学又被老师推荐到北京少年宫美术班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作业和考试卷都交得快,但是经常被老师找家长,原因就是常在作业本上“涂鸦”,喜欢在试卷的结尾处画上一个孙悟空,有时在他认为已不用再听讲时,就在课本上画了起来,还特别喜欢给老师画像,当然画得有些夸张,如同幽默的漫画像,好几次都被老师当场揪住。他的童年就在愉快的涂鸦中过去了。罗氏家园

家园撕大字报的小孩

家园正当罗杨一心一意地痴迷画画时,在中国大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父母成了臭老九。不仅学校停课,美术班也没了,大点的孩子都在“串联”,罗杨就自闭门户找了家中的画册当作四旧抄走了。但是,他的手停不下来,罗杨就在废报纸上写大字,后来造反派发现了他写字的特长,就把他喊去抄大字报,这回他可高兴了,那时他还不能理解大字报上的内容,但是纸和墨都随便用,正好成就了他练字。那时他住文化部大院,当时的很多文化人都在写大字报,他就认真看,仔细地摹仿,从大人的字里吸收养分。他经常偷偷地把写得好的大字报撕下来拿回家反复观摩,有几次差点被当做“反革命”抓住。为此他经常扮装成捡废纸的人。在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罗杨凭一点专长被选人了北京供电局文艺宣传队,任务就是整天画漫画宣传画、写标语等,练就出一手娴熟的各体美术字。闲暇时间他还拜大摄影师黄翔学习摄影,并到军乐团拜师学习铜管乐,系统学习了乐理和圆号演奏,在单位的文艺宣传队里参加演出。粉碎“四人帮”后他走进大学课堂,最初他曾经选择美术和摄影专业,最后他读的是历史。罗氏家园

家园在古籍堆里“熏养”

家园而立之年罗杨进了国家文物局工作,起初在紫禁城西角楼下的一个小院里参加马王堆帛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居延汉简等古文献的整理、拍摄和临摩,与古人墨迹的亲密接触,使他一下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灵感。
家园渐渐地他发现,在古人的书法下面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写的字都是侧重于外在形式表现的美术字体,而中国的传统范书法则主要是文化的功力和内涵,是灵感和精神的舞动,体味出“书乃心迹,其妙在神”。那时,他不分昼夜在古帖简帛中荡漾畅游,苦临苦摹这使他大开眼界,加上又有机会和一些老先生接触,如季羡林、启功、史树青、王世襄、徐邦达、黄苗子等,他们的言谈举止,给予了他很多无声的启迪。一次他向启先生请教书法,问启先生学哪个字体最好,启先生则风趣地说:“你看这桌上的菜,有熘肝尖,还有熘鱼片,……你喜欢吃哪种你就夹哪样。”他又问启先生执笔方法,启先生说:“千万不要看各家执笔,要多看古人的字帖,你学习历史就要看二十四史,看懂二十四史,你就可以讲历史了,否则就永远在别人后边拾人牙慧。”那时罗杨还跟随王世襄先生拍摄了《明式家具》,学习了不少鉴赏知识。他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他练书法从汉隶人手,写汉简、写《史晨碑》……再写《九成宫》、《兰亭序》……颇有那种“直造古人不到处”的执著。罗氏家园

家园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家园后来罗杨调到文化部工作,工作十分繁忙自不必说,但他始终坚持临池不辍,“无一日不动笔”,工作面的拓宽,使他有机会开始涉猎更多的艺术领域,他开始研究京剧,寻找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基因,他发现,书法作为一种古老、成熟、黑白巅峰的民族艺术,沉积了悠久的民族审美心理的价值观。它与京剧有许多相同的东西。它们都是基于对生活艺术的概括、提炼和升华,形成了具体的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程式,如书法中的间架结体章法笔阵,京剧中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艺术走向成熟的象征和标志。罗杨还学习了舞蹈,一段时间还担任中国国际标准舞协会秘书长,他从舞蹈中寻找流动的感觉韵律的美。罗杨认为书法是中国艺术的集大成者,好的书法必须具有文学的内涵,诗词的联想,国画的意境,音乐的节奏,舞蹈的韵律和体势的完美。罗氏家园
家园欣赏品味罗杨的书法是一种愉悦,他将传统文人精神和当代审美意识结合,尊重传统,从传统中来,同时在应用传统经典与技法时,赋予了它们以新的生命,并凭着他多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与读书的感悟和积累,站在今天的视角上对传统进行去芜存菁的继承和选择。观其书法提毫摄墨,变化细腻,行云流水,自在安详,工稳匀称,典雅文气。既不失传统的法度,又能寄豪放于妙理之处。日臻“不创新时自创新”的境界。
家园任何一个成功的艺术家都是与其人品修养、文化的积淀融为一体的。罗杨常用的一方印为“余事作书家”,他常说:“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修养乃立身之基。”他多方面的修养,谨严的治学态度,精湛的笔下功夫,谦和的为人共同构筑了罗杨的书法格调和品位。他埋头耕耘,不问收获,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书法没有别的,除去天分、家庭背景和机遇之外,主要的是多看、多练,靠的是积累。文怀沙评价罗杨的书法时引用杜甫的两句话:“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词赋动江关”。这是书坛前辈的企盼,书坛需要卓然大家。罗氏家园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6741
日期:2007/5/26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台湾古典诗坛巨擘罗尚
下一篇: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罗琦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