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探访荣昌县盘龙镇“广东村”

在祖先的语言里生活
  ──探访荣昌县盘龙镇“广东村”

  【编者按】本站技术支持罗擎宇之母,1966年下半年起曾在荣昌盘龙石田二小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就听村民讲广东话,说他们是广东人;后罗擎宇出生在盘龙街上,现在又到广东生根了,莫不是有什么渊源么!特转引此文。

盘龙客家新村
盘龙客家新村 (荣昌盘龙客家新村)

  盘龙粤东客家话,如出一辙
  听说荣昌县有个“广东村”,全村人都讲广东话。近日,记者专程前往荣昌县盘龙镇一探究竟。
  从荣昌城到盘龙镇有24公里,沿途全是平阳大坝:丘陵退到了远处,雨后的田野阡陌纵横,稻田黄绿相间,树木葱茏。无疑这是一个富庶祥和的地方。
  走进盘龙镇,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10个人中起码有四五个人讲的是广东话,而且鸟语花腔一般,自成韵味。记者听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学会了几句:“做嘛格?”(干啥呀?)“嘛?”(忙啥?)“食布?”(吃饭没?)“杀火?”(上学?)“难为你!”(谢谢!)”为了不至于遗忘,记者欲把刚学的广东话记在本子上,结果别人劝道:“算了,有些字你是写不出来的,能听懂就行。”
  说到学广东话,镇武装干事文彬深有同感。在县城长大的文1997年参加工作来到盘龙。“刚来时觉得很奇怪,一个县城住着,怎么他们讲话我听不懂。”现在文不仅能听,而且还会讲。
  文告诉记者:盘龙镇原有68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经改组后,现有22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最著名的“广东村”有8个:古墙村、大建村、莲花寺村、三合村、百鹤寺村、兴隆村、石田村、长岭村,其中古墙、大建、百鹤寺、石田和长岭等村子,几乎是全村男女老少都说广东话。整个盘龙镇78000人,说广东话的就有3万多。
  据盘龙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盘龙人说的广东话,与广东梅县的粤东客家话很相近。它的特点是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盘龙广东话还有6个声调,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因而让人感觉有些像唱歌。
  记者在向路人询问的过程中还发现,盘龙客家话的词汇中有不少古汉语词,如:禾(稻子)、食(吃)、索(绳子)、面(脸)。还有一些方言特色词,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泪)、落水(下雨)、出日头(天晴了)等。既有言简意赅的描述,又透出一种格外的古朴和恬静。
  石墙村村长曾焕国告诉记者,村里有很多年轻人到广东惠阳、东莞、梅县一带去打工,当地人说客家话,我们双方都能听懂。而对现在流行的广东白话,打工者称一窍不通。由此也可推测,盘龙人说的客家话地道而又正宗,源出粤东一带。

  湖广填四川,填出客家塆
  深居四川盆地中心的盘龙人怎么会与千里之外的粤东扯上了关系?问盘龙人,大多只晓得:“老的讲,我们是几百年前湖广填四川,从广东迁来的。”
  副镇长古传方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常听家里老人讲,他家是咸丰年间由广东迁来的。“都不愿走,皇上派兵逼着。一路走了七八个月才来到四川。”曾焕国晓得他家进川时是第38代,到曾这一辈,已是第77代。“老祖宗来时背着先祖的骨灰,现埋在盘龙镇的祖坟里。”每年清明,曾家远在全国各地的子孙都要回盘龙烧香,拜祭祖坟。“最远的来自新加坡。”
  当地人还有一种说法:明朝末年,张献忠屠川,弄得四野荒凉,十室九空,只好从湖广两地迁来大量移民,以重兴人丁。
  不管怎样,村里爱说古的老者们认为最可靠的还是史书记载。据说客家先民最早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拥有正统的中原土族血统。几千年来,由于北方异族的入侵、战乱及调迁等原因,中原人逐渐南移至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后扩散至四川、广西。相对当地人而言,他们是“客”,故称”客家人”。
  记者在盘龙街头调查时,遇一老伯向记者解说四川人为何把入厕称作“解手”。据客家传说,当年先祖被捆绑押解,强徙入川,仅途中入厕时双手才能被解开,故“解手”就成了入厕的代称。原来“解手”两个字还蕴涵了客家人迁徙途中的辛酸。
  据了解,历史上古代中原人发生过的大规模南迁有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灭楚,派50万兵马驻扎岭南地区;第二次发生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及其后长达百年的所谓“五胡乱华”,中原人大规模南迁,造就了后被称为客家重要支系的越海系、湘赣系;第三次是唐中期的“安史之乱”、末期的黄巢起义及五代十国的动荡,中原人多迁至安宁和平的闽、赣、粤地区。北宋末年,金兵南下,靖康之变,宋室南迁,接着元军南下,南宋灭亡,还有文天祥南下抗元,大都在粤、赣、闽一带。此后,满人入主中国,雍正年间的“移湖广,填四川”,又有大量客家人进入广西、四川等地。
  史料显示,现12亿中国人中,有7%的人是确切的客家人或后代。分布于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有6500多万人。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聚居的五大省之一,现有客家人近300万。

  宁卖祖上田,不丢祖上言
  如果说四川是最大的客家方言区之一,那么盘龙则是重庆最大的客家方言岛。身处异地,经常外出谋生,四处闯荡,客家祖先深感势单力薄,必须加强客家人内部的团结,而语言正是最好的粘合剂。所以早在几百年前,客家祖先就给后人定下了一条祖训:“宁卖祖上田,不丢祖上言。”在他们看来,物质可以再创造,而祖先的语言却不能改变,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你讲客家话,就会找到自己最亲的人。
  在盘龙,只要你会说客家话,相当于揣了一张无形的通行证。镇党委书记郑治给记者讲了一段他的亲身经历。一次,郑下村为村民解决纠纷,郑找一位老伯做工作。无论郑怎么说,老人就是不理。郑急中生智,便用客家话打了一个招呼:“做嘛格?”果然那老伯扭过头来,和他亲热地谈起来。
  石墙村老书记甘代明回忆文革时期,他到也是客家人聚居地的成都石板滩去办事。“那时管得严,买东西、住旅馆都要查户口。”可是听见甘说得一口流利的客家话,服务员竟什么也不看了,而且对他关怀备至。
  86岁的老妪李天群则称,她远在外地当画家的弟弟已70多岁了,“几十年没回家,啥子都改了,只有客家话没改。”
  先祖留下的语言犹如血液般流淌在每个客家人的心里。回家讲客家话,出门讲湖广话(当地人称四川官话为湖广话),已成了客家人约定俗成的规矩。所以,盘龙镇客家人多数都会两种语言。
  记者在石墙村与村民交谈时发现,村里40至80岁年龄段的婚姻家庭,男女双方都来自客家人家庭,而20多岁的婚姻家庭,男女双方就不一定是客家人了。村民们告诉记者,过去客家人只与说客家话的人联姻。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有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携带着外来语言进村的人渐渐增多,只与客家人联姻的规矩才慢慢淡化下来。
  由于言者甚众,客家话在盘龙成了一种非官方的强势语言。人们不仅在家里讲,赶场、开会、邻里纠纷、汇报工作都喜欢用客家话。记者在石墙村采访时,恰遇村里干部开会,大家你来我往地说着客家话,听得记者一头雾水,只以为在开歌唱大会。
  51岁的村民张家城告诉记者:“小时候父母规定必须讲客家话,不讲就是忘祖。”张家是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92岁的太婆仍健在,除了客家话,老人对其它语言一无所知。有了老人的固执和保守做榜样,张家两岁的小孙子也会讲客家话。
  世代遵守着祖先的教诲,盘龙人在先祖留下的田园里一代一代地传递着语言的种子。

  景象富庶,民风淳朴
荣昌夏布小镇
荣昌夏布博物馆 (荣昌夏布小镇)

  郑镇长告诉记者,盘龙号称荣昌小温州,这与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喜欢闯荡分不开。
  荣昌是全国闻名的夏布之乡,而盘龙是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荣昌夏布最盛时期,曾年产70万匹,创汇上千万元,而这当中就有客家人的功劳。
  在盘龙,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吱吱呀呀的织布声和着歌唱般的客家方言,形成了盘龙特有的有声风景。一匹7丈多长、3尺多宽的布,一名男性客家人需要织上三天才能大功告成。这样的布,郑说最好的时候,有的村子一天就能卖出七八车。
  客家人的精明务实从他们在四川境内的分布也可看得出来。除了川西坝子,四川以东的客家人基本上就截止在荣昌一带,这些地方几乎全是四川最富饶的地区。
  对聪明的先祖赐给的美丽家园,石墙村村民尹昌文充满了感激之情和自豪感。“那时是让自己圈地,看中哪块,就是哪块。后来的没有地了,就掏钱向先来的买。先祖就看中了这块地方。”
  虽说喜欢做生意,也会做生意,但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却民风淳朴。郑说他经常下乡,感受最深的就是客家人家教很严,尊老爱幼的风气很浓厚。记者在各村走动时也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客家人中高寿的人很多。
  客家人家里,多供有祖先的牌位,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家谱。研究客家历史的专家说,客家人有续家谱的习惯,而且多附于名人之后。显然,客家人很看重自身荣誉。
  记者在村里走动时也发现,村民们都很注重自身的形象和行为举止。老人们穿着自制的盘钮对襟衫,家做的圆口布鞋一尘不染。老妇人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脑后的小鬏盘得又紧又密。客家人说话柔而轻缓,让人觉得彬彬有礼。
  客家人的老房子布局也很讲究大气。四合院里有透天光、养花草的天井,堂屋居中,用于会客,左右正房老人居住,小辈住的厢房须矮于正屋,老少尊卑,径渭分明,井然有序。
  (2020年1月23日,罗擎宇回访了出生地。2020年1月26日更新)

查看原文:荣昌盘龙客家人生活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1001
日期:2005/6/11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湖广填四川”及移民文化
下一篇:隐藏上网IP地址之代理服务器实战攻略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