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罗炳辉同志民族、祖籍、家世考证

罗霄不是罗炳辉
──罗炳辉同志民族、祖籍、家世考证

作者:宋 霖http://www.luos.org

  『编者按』:由于受到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影响和一些谬传影响,长期以来,有关罗炳辉将军的许多文章一直误将罗炳辉将军视为彝族,“彝良奴隶娃子出身”,以致于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名人的书籍中纷纷将罗炳辉将军作为少数民族英才收入其中,至今还在广为流传。为实事求是地宣传罗炳辉将军事迹,本站特转载罗炳辉将军研究专家多年前的这篇文章,供参考。
  文本系根据原文图片转录,个别字可能有误,请以原件为准。

  新四军故副军长、二师师长罗炳辉同志是对中国革命有重大建树和卓越贡献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领导开创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至今受到安徽人民的崇高敬仰和深情怀念。
  罗炳辉同志出身于汉族家庭,从来不曾有过任何异议。自前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从奴隶到将军》在全国上映,民族问题被首次提出来了。尽管影片编剧早已发表文章,申明“罗霄”是综合、塑造、虚构的人物,并非专写历史上的某一人。但是,两年多来,众口喧腾,由“彝族奴隶娃子出身”派生、演义出来的许多愈来愈荒诞离奇的传说,在全国流传,有些谣传还严重损害了罗炳辉同志的形象,这是不能漠然视之的。
  特别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宣传上的混乱。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四日上海《文汇报》第一版转载《云南日报》通讯稿《云南彝良县举办罗炳辉将军文物资料展览》,居然新闻失真,派给罗炳辉同志“从奴隶到将军的一生”。一九八〇年云南日报社编辑、并已出版的《云南概况》,在编入由云南省博物馆研究人员撰写的罗炳辉小传时,竟未经作者同意,擅将原稿中的汉族改为“彝族”。一九八〇年七月,笔者去山东临沂县敬谒罗炳辉将军陵墓,并作调查,临沂烈士陵园管理处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纷纷告诉我:许多到临沂扫墓的老同志(其中大部还是跟随罗炳辉将军征战多年的老战士)因受错误宣传的影响,坚持要他们把说明碑上的“汉”字改为“彝”字,弄得他们释不胜释,左右为难。两年多来,罗炳辉同志的亲属更是不堪其扰,登门探询者有之,电信核实者有之,而且言之凿凿,叫人啼笑皆非。今年四月,笔者去四川重庆参加“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与部分党史人物研究界同志的接触、交流中,没有一个不是认为罗炳辉同志确系“彝族奴隶”出身的。足见这个问题有澄清之必要。
  罗炳辉同志以四十九岁短暂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奋斗了三十二年。他自幼饱经忧患,少年即投身行伍。在蔡锷将军首义的讨袁护国中,他是英勇顽强的战士。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他是骁勇善战的虎将。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甚酷的时刻,于一九二九年七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底毅然领导了“吉安起义”。一九三〇年六月“汀州整编”,朱、毛红军编为三个军,罗炳辉同志即为红十二军副军长,次月升任军长,参与指挥了中央苏区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一九三三年底红九军团成立,他任红九军团总指挥。长征中,他率领红九军团作后卫,血战相接,为掩护全军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参与主持军事统战工作和向陕北输送革命青年工作。一九三九年春,罗炳辉同志到新四军工作,历任第一支队副司令员,第五支队司令员,二师副师长、师长,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在党的领导下,罗炳辉同志南征北站,斩关夺隘,攻克守坚,戎马一生,转战赣、闽、粤、湘、桂、黔、滇、川、甘、陕、苏、皖、鲁十数省,身经大小阵仗千余次,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成为人民爱戴、中外著名的卓越革命家和优秀军事家。他逝世后,党中央给了他很高的历史评价。周恩来同志为他题碑:“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刘少奇为他题碑:“志在革命,功在人民”,朱德同志为他题碑:“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任弼时同志为他题碑:“永垂不朽”,陈毅同志挥泪写下了莞輓诗《悼罗炳辉将军》,我们苏皖边区政府则特令将天长县改名为“炳辉县”,以兹纪念。对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疑应该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不能让已有的混乱持续和蔓延下去。
  罗炳辉同志的民族问题是与祖籍问题、家世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罗的祖籍,旧说:“江西福广”,一下子包含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个省,等于悬空。新说(姑且视为一说):“云南省彝良县”。
  罗的家世,旧说:“先辈充军到云南”,无有凭据。新说:“彝良奴隶娃子出身”。
  一九八〇年,笔者赴罗炳辉同志的故乡云南省彝良县调查。六月十四日,于该县大河公社阿都大队偏坡寨生产队罗氏祖茔发现一块墓碑,碑体虽严重残蚀,文字却依稀可辨。碑文为:
    囗籍湖南道宝庆府少阳县移居四川叙州府隆昌县老屋基囗家囗记生于
    乾隆戊子年九月二十日午时建生镇雄分系彝良抚夷州下西里二甲地名
    偏坡寨乙已年三月是以勒永垂不朽
    皇清待赠故显考罗公讳凤鳌老大人之灵墓前神囗

  (立碑子孙名从略。“囗”为残缺字。)
  罗凤鳌,是罗炳辉同志的高祖父。
  此碑刻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这块碑,是研究罗炳辉同志民族、祖籍、家世问题的极可宝贵的重要历史资料。可惜建国三十二年来却从来没有人去注意过它。
  这块碑的发现,就象浑水中投进了一块明矾,问题一清二楚了。
  第一、罗炳辉同志的祖籍既非“江西福广”,也非“云南彝良”,而是湖南省邵阳县。(按:宝倾府系南宋宝庆元年由原邵州升设,治所在邵阳县。辖境相当于今之湖南省邵阳市和邵阳、新邵、邵东诸县。明扩大辖境数县。清沿明制。碑文中“少阳县”显见为邵阳县之误。)后移居四川省隆昌县。(按:隆昌县清属叙州府。位今成渝铁路之中段。)再迁云南省镇雄县,复分支彝良县今大河公社偏坡寨生产队。罗炳辉是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夏历冬月二十九日诞生在偏坡寨故宅中。
  第二、民族问题由此冰释。因湖南邵阳地方不是多民族混居地区,且根本没有彝族。
  第三、“充军”之说,可以推倒。罗的祖辈由湘入川,复由川入滇,是“移居”,是“分系”。经调查,湖南邵阳地方旧有“江西填湖南,湖南上四川”之语,与冀鲁人闯关东,闽粤人下南洋类。至今,邵阳人仍称赣人为“老俵”,却称川人为“老乡”。
  第四、“奴隶出身”,纯属附会。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在我省来安县境内大刘营新四军二师师部,罗炳辉同志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开始撰写《自传》,开篇便写到:“祖父时代是富裕家庭”,后一度衰落,但是,“自炳辉出世后,父母勤苦劳动,省食节用,兼代小生意,日渐成为富裕中农,渐升到富农。”由是,少年罗炳辉才得以入私塾读书三年。后来,由于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地主、豪绅、官府、恶霸的交相敲诈勒索,到一九〇七年前后,家庭就一贫如洗,生活异常艰难困苦了。总之,他与“奴隶娃子出身”无涉,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艺术作品中的女奴“索玛”一节,则与罗炳辉同志根本毫无干系了。
  顺便提及,《从奴隶到将军》影片中,在陈毅军长作悼念“罗霄”的演说之后,片尾字幕映出陈毅同志《悼罗炳辉将军》诗句:“生死寻常事,奋斗与君同”是完全错误的。就象毛主席词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中“杨”专指杨开慧烈士、“君”专指李淑一同志而不能用于指其他任何人、“柳”专指柳直荀烈士而不能用来指其他也姓柳的烈士一样,此处的“君”是专指罗炳辉将军一人,乱来不得的。近两年来,在罗炳辉同志宣传上的许多混乱就是由此而生,这恐怕是影片编剧所未能料及的罢。
  在天长县委宣传部和天长县文化局领导支持下,特别是在罗炳辉同志亲属和许多革命前辈的全力协助下,笔者致力于罗炳辉将军研究已近两年。在我所接触到的苏、皖、赣、陕、鲁老区人民和党政军个界的中、高级干部中,几乎无有不殷切询及罗炳辉同志民族、祖籍、家世问题者。为正视听,谨撰此文。
  (原载《江淮论坛》1981年第五期)
附:罗炳辉将军研究专家宋霖
??宋霖,男,汉族,1946年2月28日生,安徽省天长市人。研究员,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8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至军垦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分配到天长县团结公社工作,开始研究新四军抗日战争史。1971年调县文化馆,后调文化局,结合本职潜心研究长年夜以继日。1978年承担研究新四军副军长罗炳辉任务,列出130多个研究专题,到十数省区调研,以红军长征路为主干线连续奔波11个月,钻档案室、图书馆、纪念馆;访老干部,老红军,当地老年居民;到历史发生地作实地考察和调查,鉴别史料的正误和真伪;坚持以“发现未知、检验已知”为任,坚持从第一手资料做起,挖掘资料以“穷尽”二字为追求,穷尽是不可能的,以此激励自己穷搜远讨、不到山穷水尽确无路时绝不言停。由此进入文学界。为两界政协委员,1983年任县文化局副局长。1984年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任现代史研究室主任,人物研究所所长,2001年3月任历史研究所所长至今。主攻中国现当代史、中国民国史、中共党史、安徽地方史。以中共党史任务研究、新四军研究、台湾皖籍人物研究为主要课题。
  已主编出版《罗炳辉将军在淮南抗日根据地》(1990年)《新四军军部在皖南》(2003年)、《张恺帆回忆录》(2004年)、《台湾皖籍人物》(2001)、《安徽省维尼纶厂史》(1989年)等著述10本;参与主持编著《新四军与抗日战争》(1995年);《罗炳辉将军》(1997年)等3本;专著《李大钊家族史研究》(2005年)1本;任全国《中共党史研究》(100卷)编委、副主编共18年,审稿改稿付出很大精力,1991年被评为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优秀组织、编辑工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课题2项。论文《对长征中红九军团黔滇川省单独行军的考辨》获安徽党史研究一等奖、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二等奖。论文《由罗炳辉研究想到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1982年)、主编《抗日战争回忆录》(1992年)、《李葆华》(2002年)、合作主编《新四军军部在皖南》(2003年)等4项成果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或三等浆。参与主持《江淮文史》“台湾皖籍人物研究”专栏在海峡两岸有影响。学术报告《坚持严谨学风、求真求准求精》在全国有影响。
  现参与主持《安徽通史。民国卷》、国家文物局委托主持《任质斌传》。《李大钊一家百年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中国家庭》正在撰写中。
  为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理事、南京大学革命根据地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政协文史委委员、安徽省社联委员、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皖台交流协会理事、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副会长、《人民功臣罗炳辉》网站发起人之一。
  办公电话:0551-3438351、3438360
  家庭电话:0551-2608819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7553
日期:2007/4/14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副教授罗筱琦
下一篇:《豫章罗氏川渝族谱》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