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黔入川”辨析
作者:罗良富http://www.luos.org
四川、重庆的罗氏族人,有一种并非个别的现象。问其来源,都说“由贵州出川”。如笔者老家铜梁的三支罗氏,原籍均属“贵州”。而查其支派迁徙情况,有的确为由“湖广”迁贵州再到四川的,有的却是由四川上贵州再下四川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基本是相同的,就是所说的“贵州”,大多都是指的遵义一带。这就有些令今人不解了。
这得从遵义的历史沿革说起。
贵州遵义,古为“夜郎”之地,汉置犍为郡后,治所几经变迁,然遵义仍属于此。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宋代属四川属夔州路的珍州和播州,除县名外,历史上还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等建制名称。
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结束了遵义为四川属地的历史。但至今遵义还有川剧团,这恐怕与其长期隶属四川不无关系。
由此看来,在明、清的移民大潮时期,遵义地区属于四川地域,又与江西、湖南接壤,作为湖广移民四川的中转点是理所当然的了。加上遵义又在当时四川的最南端,天高皇帝远,蜀中兵乱时,到此避难也成了首选之地。而进出遵义当时只不过是省内的迁移,比到其他地方方便。这样一来,四川罗氏(也包括其他姓氏)就在两地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与遵义地区只一江之隔或接壤的四川宜宾、泸州,重庆永川、江津、綦江一带的罗氏支派,大多都有迁进迁出的分支。
但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以后,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不再属于四川而是贵州了。人们在文传口授本支系来源时,也就说成是“由黔入川”或“迁往贵州”了──只要当代人明确自己来自哪里,谁会去深究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迁,争论是省内迁移还是跨省迁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