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罗氏源流概述
作者:罗文华http://www.luos.org
两晋南北时期的山西罗氏 据史籍和族谱记载,从晋代起,就有一支罗氏活动在山西。因晋中山王司马服选蜀郡罗侯氏女为妃,这支罗氏族人即随之迁至祁县河湾村,其后裔一直生活在河湾村等地(另一种说法,河湾罗氏是五代时期后唐青州仆射罗仲祥之后)。 南北朝时期,北魏代北(今山西一带)人罗结,太武初年因功累迁侍中,外都大官,总三十六曹事。110岁时下诏听其归老,并为他筑了一座“罗侯城”,卒年120岁。其子罗斤,因功拜长安镇都大将军;罗斤之子罗敦,袭父爵。罗敦之弟罗拔,孝文帝时进爵为王,其子罗道生,任参军,孙罗延,任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罗敦之子罗伊利,袭父爵,出任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其子罗阿奴,授中散大夫;孙罗杀鬼,武泰年间(528)任骠骑将军、南青州刺史。罗结从孙罗提,随征赫连昌有功,赐昌女为妻;其子罗云,西征敕勒,被袭杀;孙罗盖,宣武时为龙骧将军、洛州刺史;重孙罗鉴、罗衡,均任刺史。罗结族人罗弥,善射,有膂力,因功官至范阳太守;罗弥之孙罗念,东魏武定年间为胶州刺史。从北魏道武年间至东魏武定年间(约386-550)将近一百六七十年时间里,罗结一家子孙及其族人功高位显,世代袭爵,活跃在山西等地,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至于北魏孝文帝后来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西北)迁至洛阳,为了推行汉化,把144个鲜卑族姓氏改为汉字单姓,其中斛瑟罗、破多罗、叱罗三姓均改为罗氏,这是后话,他们与罗结一族并无直接关联。
唐宋时期的山西罗氏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山西罗氏依然相当活跃。据清康熙五十一年修贵州《敦睦堂罗氏族谱》和咸丰十一年“忠爱堂藏版,《罗氏宗谱》载: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山西太原人罗荣奉命率兵南征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两年后播州平定。大历十三年六月,唐代宗赐罗荣铁券金书,特封播州侯.并准子孙荫袭,从此开始了世袭36代的播州罗氏土官统治,前后长达831年。山西太原府阳曲县人罗荣,实为开发播州的有功之臣,他的坟墓已被遵义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罗荣子孙繁衍至今,已历时1200余年,传50余代,遍及今贵州遵义、赤水、习水、福泉、瓮安、开阳、黄平、金沙、大方、清镇等县市,以及四川綦江、永川、安岳和重庆等地。还有迁往云南、泸州、合川、台湾等地,以及旅居国外的。 唐宋时期,山西罗氏还出了有名的罗应德、罗彦怀父子。罗应德派名天佑,与南昌柏林村罗氏开基祖罗天伦是亲兄弟,与同村的南唐时期的清徽大学士罗颖是堂兄弟。唐代时从柏林村迁往山西太原府原平县的罗佐,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任泌州刺史。应德之子罗彦怀,生于唐乾宁甲寅(894)年,居太原驼峰,五代后周时期任都虞侯,陈桥兵变时积极拥立赵匡胤称帝,以后又与李继勋大破契丹兵,因功迁安国军节度使。开宝三年(971)卒,年仅47岁。他的孙子罗延,字德寿,咸平年中由山西徙居江西泰和县仁寿乡中团仁山里。罗彦怀十一世孙罗宣实,生子罗均衡,父子俩从江西吉水迁居湖广桂东县(今属湖南),他们是桂东县侃大罗氏的开基祖。现在江西南昌市六医院主治医师罗显金、崇义县国税局罗振茂、湖南桂东县政府办公室罗顺安等人都属桂东侃大罗氏,都是罗彦怀的后裔。
罗贯中家族源流 关于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籍贯,历来就有太原、东平、钱塘、庐陵等多种说法。民国廿年(1931),郑振铎等个首次发现支一阁旧藏、元末明初无名氏编撰的《录鬼簿续编》,书上明确记载:“罗贯中,太原人”。鲁迅高度评价这一发现说:“自《续录鬼簿》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昔所聚讼者,亦遂冰解,此岂前人凭心逞臆之所能至哉!”从此,“罗贯中是太原人”似已成定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经过多年艰苦的搜寻和考证,终于在1985年夏从晋祠供销社采购员刘三结先生处获得线索,然后在清徐县大北村罗礼重家见到了弥足竺贵的同治十一年“南关祠堂,,重修本《罗氏家谱》一部五册和另一册。以后又在山西祁县、平遥、介休、榆次、原平、天镇等地发严和搜集到八部《罗氏家谱》。经反复认真研究,终于得出一个子论:清徐县罗氏家族与罗贯中关系最为密切,也可以说罗贯中就出自山西太原府清徐县罗氏家族。 原来早在五代后唐(923--936)时期,清徐罗氏家族的始祖、四川成都府罗江县人罗仲祥,就到清徐(当时称清源县)担任地方军政长官“青州仆射”。后来因发生战乱和家乡水产,干法回返家乡,罗仲祥只好隐居于清源城西白石沟内涧沟村。从那时至今,这支罗氏家族已经在清徐县落籍定居了上千年:且读,忠厚传家,人才辈出,正如清代罗姓家谱中所称:吾罗氏世居梗阳,三晋望族”,“晋地称为巨族,合境称为良善:六代以后,担任监察御史、九省巡按、御前侍卫、副将参将、知州知县、通判主簿等官职的竟有百人之多,而且大多公正谦明,深得民心。如六代祖罗贤,明孝宗弘治庚戌科进士,授福建道监察御史,禀性忠直,天子称之为“铁面”。明末出任陕西米脂知县的罗好仁,在清理狱案时,发现李白成父亲等乃受冤饥民,即予抚慰释放。后来李白成起义,率军进攻北京路过清源县时,听说罗好仁辞官在家,出于感恩和对罗好仁的敬重,下令部下“人息旗鼓马息铃,马口衔枚马包蹄”,绕城而过,避免惊动“罗大人”。此事县志有载,可以为据。 据乾隆十一年《清源罗氏族谱序》称:这支罗氏后裔在清初已散居在清徐县城关、居马峪、北村、高白、固驿、贾兆、西寨、阎村、吴村、孔村、青堆、尧城、罗家庄、范家庄、拔奎村、常主村,以及祁县会善村,还有省城太原、徐沟、桃花营、常家庄等多处。现在又散居到娄烦、忻州以及河南、湖北等地。在清徐县城,以罗姓命名的街道、建筑有罗家街、罗家桥,五座石牌楼中罗氏就占四座。据近年续修的清徐、祁县、太谷、娄烦罗氏联谱统计:罗氏各地繁衍人口总数已达一万多人,辈分最小的是二十八代,现存辈分最大的是第二十一代,珍藏同治重修本《罗氏家谱》的罗礼重就属于这一代。 根据《罗氏家谱》的记载推断:罗贯中原名罗才本,兄弟六人,依次排名为才聚、才本、才增、才森、才宝、才仓,前四名的末字排列为“聚本增森”,含义为“多聚(种)树木,增加森林”。罗才本取字“贯中”,也含有“投壶射命,一掼而中,,之意,包涵着追念先祖仲祥公曾为“青州仆射”的含义。罗贯中的父亲罗铲,曾任元代“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司吏;罗贯中的侄子弟才增之子)罗定因外出“在湖广”,在清初小说《善恶图全传》中被写成是“罗贯中令郎”。如按每三十年为一代计算,从今天罗氏家族第二十七、二十八代上溯到“罗才本”兄弟的第三代,其中相距时间为600年至630年,与《录鬼簿续编》所记”罗贯中”生活的时间基本相符。 为了给人们提供一处纪念和凭吊罗贯中这位著名小说家的具体场所,1999年农历己卯岁孟秋之月吉旦,清徐罗氏家族在城西白石山中罗氏祖茔新修了一处罗贯中衣冠冢,高大的青石碑上题写:“中国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之墓”。前来参加《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学者专家在墓前留念凭吊。
清徐罗氏世系选录 现将清徐县这支罗氏前八代世系抄录如下: 一代始祖仲祥:郭氏原籍四川成都府人。自唐仕为青射,青州即梗阳也。 生五子:文远、文秀、文举、文质、文焕 二代仲样子:文远白氏生子一:景素 文秀王氏生子二:景中、景岩 文举刘氏 文质 陈氏 文焕 三代文远子:景素张氏 文秀子:景中温、刘氏生子三:溢、演、满 景岩王、张氏生子一:贵 景思 景初温氏 景庸 景贤高、朱氏 四代景中子:溢张氏生子一:公全 演张氏生子一:公玉(下略) 满刘氏生子二:公谦、公海(下略) 景岩子:贵裴氏生子二:公政、公勉(下略) 五代溢 子:公全刘氏生子五:钊、钺、锦、镝、镡 六代公全子:钊王氏生子三:才广、才积、才盈 钺牛氏生子三:才源、才用、才良 锦智氏司吏 生子六:才聚、次子出外、才增 才宝子:侯、何氏 生子三:时化、时信、时侔 火氏 生子三:时敏、时敬、时新 马氏 监生 生子一:时翰 韩氏 贡生 任大同县教谕升大同府 教授 生子二:时龙、时凤 才胜子:威 出外
另据山西清徐县罗巨有提供的《梗阳罗氏族谱》说,山西罗氏的上祖是西汉四川巨商罗裒。对这种说法,因缺乏有力的历史依据,姑不具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