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罗应涛:《诗游僰国》前言

《诗游僰国》前言
罗 应 涛
(四川宜宾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7)

  
  地方诗词是地方文学的一大宗,是地方文学的主体。
  地方文学是地方文明的载体之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传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地方文学的传承。地方文学象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滋润着地方民族的独特品质、独特个性和独特风貌。所以,地方文学,是地方、乡土精神的内涵和地方文化本质属性的体现。
  流失了地方文学,便流失了地方文化,就失去了地方的特色、地方的本质、地方的根,地方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如果没有我们各自世世代代生存繁衍的地方,那就没有了我们亲爱的祖国的整体。今天我们讲文化安全,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在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形势下,要让地方文学固守其应有的一席之地,以主人公的姿态,来接纳、吸收、消融外来文化,以建设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由于资料的多次破坏和人才的断层,由于对外来文化盲目地"拿来",地方文学这个数千年以来的客观存在,被排斥,被丢失,被遗弃,几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抢救地方文学,决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口号。
  地方的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不能不开掘、整理地方文学这一笔十分重要的潜在资源。中国传统文学3000年历史,现代文学100年历史。地方文学随地方的开发而产生而发展,历史悠长,内容丰富,使中国传统文学多姿多彩,五色纷呈。从根本上说,中国传统文学,就是汇聚历代地方文学而集成。《诗经》十五国风,就是中原大地十五种地方文学的集成。楚辞,乃南方荆楚一带的地方文学。北朝文学,南朝文学各呈特色,各具风格,也是南北不同地域文化孕育的奇芭。我们常讲的黄河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无一不由当地之地方文学来作出支撑。每个地方的文学,都是从文学的角度对华夏文明在地方的发展、演进作出的系统阐述。地方诗词,就从广阔的审美层面,翔实地记录了地方文坛的千年之盛。
  地方文学是以地方为主,总体上属于乡土文学范畴,所展示者皆为充满乡土气息的景物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雅俗共赏的优点。
  地方文学中的古代的山水名胜诗词,真实、生动、审美地再现了古代地方的风景名胜。佳山、丽水、景物、名胜、楼台、寺观,其处所,其形貌,其风神,在诗文中或清晰明丽,如临如见,或迷离渺茫,令人神往。人们从地方文学中来鉴赏、品味、领略它,在获得诸多教益、启发、审美愉悦之余,自然还会寻其所在,探其究竟。其结果会走向:旧存的,修葺之;废弃的,新建之;无法恢复的,作为一种审美形象,可以永存于意识形态中,也可以在他处重现。在赏鉴诗文,维护风景的过程中,地方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就会如陈酿一般,发散出古朴、典雅、醇厚的浓郁芬芳,对当代朴朴风尘、汲汲名利的我们,会有其特别的感染、熏陶、消解和升华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些珍贵的地方文学,我们要抢求它,整理它,发掘它,取其精华,使之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川南大地佳山丽水众多,名胜风物奇特,又笼罩着深沉厚实的人文氛围,这对于我们构建旅游宏图,打造活力宜宾、魅力宜宾,建设和谐社会,作用将是不可低估的。

  
  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人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责无旁贷的重任,应该在充分依托地方政府的宏观规划、产业结构进行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为发展地方经济贡献力量。宜宾,这个古代僰国的核心地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特异的乡土文化特色,是名实相符的国家级优秀旅游的城市。因此,宜宾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应该成为宜宾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这个认识,我在十余年前便开始了收集、整理宜宾地方文学的工作,先后参与和主编的《巴蜀旅旅游文化》、《巴蜀古诗选解》和《巴蜀古文选解》,都将宜宾的旅游资源和描写宜宾山水名胜的诗文,作为以上诸书的重要部分加以展示和推广。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准备,在近一年的时间中,用心选择和注释、解说,在微机键盘上敲出了这本宜宾山水名胜诗词选解《诗游僰国》。
  本书选诗500首,220家。进入本书的诗家,分为三类:首先是宜宾人(包括原江安、古宋、屏山人,下同),宜宾籍,生活在宜宾的;其次,作者客居宜宾,长期生活在宜宾的;第三,途经宜宾,或短期游历宜宾的。所选三类诗家的诗,都是写宜宾的,无论其写作时是在宜宾,还是在异地,所写诗必须以宜宾山川风物为对象,方可入选。
  本书所选内容,从目录上便可一目了然。
  一类写山水。如唐代西川节度使韦皋写"镇压西南天半壁"的石成山的《石城山》,清代李鸿楷写"群峰迤俪,磅礴数十里,峥嵘秀丽,有如芙蓉"的珙县长宁之间的芙蓉山的《芙蓉晚霞》,宋代赵遹写当今名满天下的蜀南竹海的《万松岭》,长宁民国人梁正麟的《长歌行咏县城诸山》等,歌咏宜宾山水风光。
  二类写名胜。写黄山谷流寓宜宾所凿流杯池的诗,就选有24首之多,其著名的如明代宜宾人李春先写的《游流杯池》,清代冯应榴写的《游流杯池》等。写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道教圣地真武山的就选有23首之多。还如清代林麓书台、沈毓新写蜀南竹海仙寓洞的《游仙寓洞》和《题仙寓洞》,明代长宁榜眼李永通写的长宁小桃园的《桃园仙洞》等。
  三类写古迹。如清代张松龄的《秋日登郁姑台》,平延鼎的《游仙侣洞》,清黄宗写的《赤崖山李冰烧蜀王兵栏处诗》,清代阮璜写悬棺之谜的《僰人崖》,宋代顾欣等人写屏山传说张三丰留下的太平石的《太平石》,清代筠连人詹书帷写"汉马援南征时,土人所造"铜鼓的《铜鼓歌》等。
  四类写奇观。如宋代何师心写叙州八景之一"水帘奇观"的《满江红·水帘洞》,如清代张应楸写筠连八景之一的《木井温泉》,胡湛清写珙县的《温泉》,范垕写翻山越水而来的高枧槽的《高枧槽》,袁汪橒写过去常见、现少见的水车的《水车运水灌田》,还有清人黄廷栋写珙县木滩河运之险的《沐滩观挽舟》等。
  五类写特产。宜宾的名酒、荔枝、苦笋、银茄、兰花、油鱼等,都进入了古代名诗人杜甫、黄庭坚、陆游、杨慎等人的诗词,也为我们今天开发宜宾资源,发展宜宾经济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入选诗词,从形式上看,有气势豪壮,雄浑飘逸的长诗,如筠连人詹书帷写的《重九登真武山》,江安黄中美写的《连天山七古》,珙县夏垙先写的《重九登观音阁》,珙县知县史致康写的《望芙蓉山》等。有清新明快,通俗畅达,诗情画意的小诗,如明代杨慎写的《经板桥》,清人徐崈的《过仁寿乡》,杨庚的《氵育 水春日舟行七绝》,清何浚源的《搅胜楼晚宴即事》等。
  还有一类为竹枝词。竹枝词,本是我国古代民歌,古称"竹枝"、"竹歌"、"竹枝歌"、"竹枝曲"。它本是巴渝民歌,当地群众用来歌咏爱情,吟咏生产劳动、生活苦况、民情民俗。唐代刘商说它"曲中历历叙乡土"。后经文人改造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杂咏地方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抒情色彩。清代张曾敏、翁注霖等,用竹枝词来写宜宾、屏山、南溪的地方风物,以方言土语入诗,反映百姓生活,具有地方风味,生活气息浓郁,新鲜活泼,为地方诗歌领域带来一股新鲜的风气。最具代表性的为张曾敏的《马湖竹枝词》、《屏山杂咏》,翁注霖的《南广杂咏》和万清涪的《南广竹枝词》等。如《南广杂咏》之三:
  挑煤多半是生涯, 亦复佣工度岁华。
  笑煞幺儿无活路, 倒骑牛背弄梅花。

  写农民在冬季农闲时,还要挑煤进城卖,替人打短工来添补家用,以之度岁。又如《马湖竹枝词》其四:
  采笋重峦带箨提, 林深箐密白云迷。
  斜风吹雨归途滑, 苦竹丛中叫竹鸡。

  写山民春来的采笋生活。山高,林深,竹密,路滑,将竹笋折断带着笋壳提回来,满耳有鈎辀啼叫的竹鸡声。语言平易,诗意清新,情调淳朴,兼具音乐美、画面美、人情美等特色,历来受读者喜爱。

  
  本书中还有一类写景诗,叫"八景诗",值得单独提出来说一说。
  关于"八景诗"的起源,宋人沈括于其所著《梦溪笔谈》中说:"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仿之。"后世于胜景多分为八,盖本诸此。
  宜宾人仿古"八景"之例,亦喜欢列以八景。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叙州八景",这八景是:江楼映月、翠屏晚钟、郁姑仙踪、双江秋涨、曲水流觞、天池晚棹、水帘奇观、大小漏天。
  各县无不有八景。如长宁(老县城双河镇)八景、安宁(安宁桥,即今县城)八景,筠连八景,高县八景,龙湖(屏山)十二景,珙县十景,江安八景,兴文八景,泸卫八景,南溪八景等。
  县以下还有八景。如原高县定边乡(即今筠连落木柔)有定边八景,筠连县有原丰乐乡有丰乐八景。
  甚至一个小地方也有自己的景点。如筠连县蒿坝镇烂泥坡,一个十分偏僻、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却又风光独特,当地人也十分风雅,有"烂泥坡十四景",并写诗歌咏之。
  "八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常随风景名胜的兴废更替而变化,也常随地方人土审美好尚的变更而变更,或加或减,时或不同。
  每个景都有符合景点特征、富于诗情画意的名字。如筠连八景中有"景阳挺秀"、"玉壶水清","瀛江晚照"、"木浪晓晴",循名而就实,典雅而秀丽,望名即兴追索探访之情。又如高县八景中有"沙滩鱼歌"、"红岩牧笛"、"南村耕雨" "春浪跃鱼"等,在春和景明之中,一派令人向往的闲散隐逸风致。
  既有八景,必有八景诗。文中所选多在,读者可细细研读品味,不再例举。
  "八景"和"八景诗"都是太平时世的产物。但凡兵荒马乱,饿殍遍野之时,老百姓连衣食生死且无暇顾及,哪里还有时间来品评山水风光,观赏风景名胜?八景在那种时代也往往毁于兵火战乱之中,废于民不聊生之际。今天,天下承平,百姓丰衣足食之余,自然生出重兴风景名胜之想来。各地市镇建设无不旧貌换新颜,新的景点层现迭出,非旧日可比。但是,旧有景点,尤其是八景,总以一种特有的诗情画意,一种古朴典雅的美,带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在先人们的瞩目之中,招示我们,吸引我们,令我们悠然神往。尤其是旅居异国他乡的游子们,还时时重现于目,萦系于心,像慈母的胶带一般,无法割舍,不可释怀。这就使我们想到:"八景"作为一种文化的显现,作为一种精神的标志,作为一种美的象征,不可忽略,有的应该修葺,有的应该重建,有的可以移植,有的可给补充,让"八景"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扬而光大之。

  
  本书何以名之曰《诗游僰国》,而不叫《诗游戎州》或《诗游宜宾》?
  先说宜宾。宜宾原叫义宾,后为避皇帝讳改为宜宾,在古代只是戎州下属的一个县。本书所选古代诗词,范围为今日之宜宾市所辖九县一区,不是古代的"宜宾"所能包容的。
  再说戎州,宋政和以后叫叙州,其地域虽因朝代不同而变更不定,但十分明显的是,它长期与泸州分割、并列,不能包括泸州所辖的汉安(江安)县和泸州卫(古宋);它又曾与马湖府分割、并列,不能包括马湖所辖的屏山在内。因此,戎州或叙州,其地域均不能涵盖今日之宜宾九县一区地域。
  "僰国",即僰侯国,传说周天子所封。其地域比今之宜宾九县一区辖地要广大得多。远到云南、贵州部分地域。但是,由先秦之僰国,到秦汉的僰道,其基本地域即今宜宾市九县一区为中心的地带,其地方特色、民族特点十分鲜明。也就是说,今日之宜宾九县一区即可代表古之僰国。"诗无达诂",辞语内涵亦往往不能划一。今以僰国来概括宜宾九县一区地域,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或曰:"诗意的说法而已。"
  所以,《诗游僰国》,诗意的说法而已。

  
  关于本书的选诗。
  凡关系宜宾市总体的诗词,基本上是在翠屏区写的。因为这里是州郡治所所在地,来往名人和所出名人又多,其诗尤其宝贵。因此,关于这一区的诗,便在"求其全"上下功夫,差不多都选了。因而,这一区的诗,名诗人的诗多,同时也显得多而杂。
  其余九县的诗词,多到无法再"求其全"。只能选其内容上有特色,艺术性高的诗了。因此,我读起所选九县之诗,觉得轻松愉快,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解说起来,兴致也高。读者读来,可看出我的偏爱了。
  不过,总体讲来,凡有特色者,皆予选录,尽量减少遗珠之憾。
  当这本书编写就绪之时,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宜宾应有一本《僰国文学大系》,收集、整理出版古代以来宜宾(包括江安、泸州卫、屏山)的各类文学作品,首先是古代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在此基础之上,再由有学养功底和稔熟地方文学的人来写一本《僰国文学史》,并且一定要像郑振锋写的《中国文学史》(插图本)一样,将我们宜宾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民俗特征的插图配上去,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而此举之实现,要在时机成熟,地方政要提倡,政府大力支持方可克济。
   2005年7月6日于宜宾学院

  注:《诗游僰国》全名为《诗游僰国--宜宾古代山水名胜诗词选解》,宜宾学院罗应涛编著,选解宜宾市所辖九县一区古代诗词500余首,50万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出版。

  作者简介:罗应涛,男,63岁,四川宜宾学院 ,教授。研究方向:巴蜀文学,文学理论。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5235
日期:2006/5/9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罗应涛:刘光第宜宾行旅诗歌考释
下一篇:罗应涛:求是、求实、求新——西部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的评建思考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