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张问陶年谱》的学术品格 罗 应 涛 (四川宜宾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7) 摘要:《张问陶年谱》是胡传淮先生历经十余年时间收集资料,反复修改,精心撰著的一部力作。《张问陶年谱》的出版、再版,正填补了张氏和清诗研究的这一空白,把对张氏的研究推上了一个高峰,在当下繁嚣浮躁的学术氛围之中,更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品格很高的力作,它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体例完备。第二、资料富赡。第三、考核精审。第四、方法扎实谨严。 关键词:年谱;学术品格;体例完备;资料富赡;考核精审;扎实谨严。
《张问陶年谱》是胡传淮先生历经十余年时间收集资料,反复修改,精心撰著的一部力作。该书曾于2000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在国内学术界获得一致好评。传淮先生发现该书尚有错讹和不足之处后,赓即仔细斟酌,收集材料,马不停蹄地进行修订,务求使之成为精品。同时,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亦鼎力支持,将修订再版《张问陶年谱》列为该中心重点科研课题,给以经费资助。又经过四年的苦心打造,新版《张问陶年谱》于2005年1月由巴蜀书社再次推出。 清代乾嘉时期性灵派的大诗人张问陶,四川遂宁人,出生于山东馆陶县(即今山东聊城市冠县北馆陶镇)。他一生忧国忧民,严正清白,风节高尚,又天赋很高,才华横溢,加上苦难的人生玉成了他丰富的阅历,因而文采风流,名震海内!从15岁至51岁谢世,写诗5000首左右,今尚存3000余首之多。同时代诗人们人誉之为“长安第一”,“青莲再世”,“太白少陵复出”。名震乾嘉诗坛的性灵派首领袁枚誉之为“倚天拔地之才”,“槃槃大才子”。孙桐生在《国朝全蜀诗抄?张问陶小传》中称张问陶:“所为诗专主性灵,独出新意,如神龙变化不可端倪。近体超妙清新,雅近义山。古体奔放奇横,颇近太白。卓然为本朝一大名家,不止冠冕西蜀也。”张氏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造诣颇深,深得大家称许。然而,这样一位在文学史上十分重要的大诗人,长期以来,研究者不多,更没有一部全面、具体、详实地反映其一生思想、创作的年谱供读者参考,使得清代文学、绘画、书法的研究者们叹以为憾。 《张问陶年谱》的出版、再版,正填补了张氏和清诗研究的这一空白,把对张氏的研究推上了一个高峰,在当下繁嚣浮躁的学术氛围之中,更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品格很高的力作,因而博得了国内多位著名文史研究专家的高度赞扬。清诗研究专家、苏州大学教授、博导王英志称赞它“体例完备”、“信息量大”、“扎实严谨”。①清诗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朱则杰认为它:“不仅对张问陶研究,就是对整个清代诗歌的研究,无疑都是一件大好事。”②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在给胡传淮的信中说:“足下钩沉发覆,成此一编,沾溉学界非浅。” 《张问陶年谱》全书15.4万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谱前》,概述了张问陶的世系以及张氏家族诗人;第二部分为《年谱》正文,按年月记载张问陶的生平、交游及创作成就;第三部分为《附录》,一是汇集正史、方志、族谱、诗话中有关张问陶的资料,不少资料是首次公布,十分珍贵;二是附录张问陶研究资料索引。此书修订本又比原本增改41条,59处,约增加3万字,篇幅增加了41页。充实容量,订正讹误,后出转精,修订本比原本质量大有提高。 《张问陶年谱》一书,全面深入地将张船山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个性气质、学术贡献、文学成就展现出来,全面反映了张氏的道德、学问、文章,对于清代文学史、书法史、绘画史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部难得的具有很高学术品格的好书,在我看来,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体例完备。《张问陶年谱》按年谱要求,全面介绍了谱主的世系、籍贯、家族、生平、成就、嗜好、交游、创作等,是一部内容全面、充实、完备的诗人年谱。作者创造性地撰写了《谱前》部分,介绍张问陶世系和家族诗人。这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非常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谱主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环境影响,文化氛围,能更好地知人论世。《附录》部分内容丰富、充实,尤其稀有、珍贵,为作者书中的观点作了更具体、详明、有力的支撑。这一切,非勤勉地下扎实的苦功夫不能办! 第二、资料富赡。在《张问陶年谱》出版之前,据胡传淮先生考索,张问陶的年谱主要有二部:一为清代道光、光绪年间浙江桐乡人蔡珅、蔡璐兄妹参校的手抄本,一为民国十二年四川三台县举人王世芬写刻本。两谱均十分单薄、简略和粗疏。《张问陶年谱》搜罗宏富,内容充实,信息量大,考订详实,远非过去的张氏年谱可比。该书的主体《年谱》部分,将张氏放在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和文坛的氛围中,以张氏生平履历为主线,引用张氏最有代表性的诗作加以论述,使个人和时代浑然一体,从而对张氏在诗坛的历史地位、文学成就、人格品性作了明晰的解析和阐述。这种写法,不仅为过去的张氏年谱所无,也远远超过了其他一般年谱的写法。《张问陶年谱》第一部分《谱前》,考订了“张问陶世系”和“张氏家族诗人”两个与张问陶生平关系十分密切的内容。第三部分《附录》,作者钩稽考核,用力最勤,用心甚细,钩沉发覆,成此一编,详实而无遗漏,多为自己独有他人所无,十分珍贵之资料。作为船山的家乡人,传淮先生得以亲见《遂宁张氏族谱》和当地有关船山的碑刻、书法、史料,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不少资料属于第一次公布,十分珍贵,荟萃于《附录》中,既反映了国内学术界对张氏研究的最新成果,又为学人进一步研究张氏提供了基础信息。全书引用书目达300余种,都是关乎张氏的生平、事迹、诗论、评论,不少是为首次整理推出。因此,朱则杰教授说:《张问陶年谱》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张问陶年谱”。④杨世明教授在其所著的《巴蜀文学史》(巴蜀书社2003年出版)中,赞扬《张问陶年谱》是目前最详尽、最系统和最有价值的张船山年谱。 第三、考核精审。所收资料,言必有据,考辩扎实可信。如在红学研究中,不少大家认为高鹗是张船山的妹夫,并虐待张氏四妹张筠致死,甚至成为了不争的定论。胡传淮先生在《张问陶年谱》中,以《遂宁张氏族谱》和张问安、张问陶、张问莱三兄弟撰写的《朝议公行述》作铁证,推翻上述结论。又于2001年在《红楼梦学刊》第三辑上发表论文《洗百年奇冤,还高鹗清白——高鹗非“汉军高氏”铁证之发现》,解决了红楼梦研究中的一大悬案,这就是对“红学”研究的一大贡献,在清诗研究界和红学界引起轰动。正如著名红学家胡邦炜所说:“近百年来,在红学研究领域中,大多数人相信高鹗与张问陶的姻亲关系,并写入论文中。这一资料的发现,使这一说法彻底崩溃,无可再议了。至此,红学研究中的这一悬案可以说彻底解决,可一画上句号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其功劳自然应当归于胡传淮先生。”③张船山与袁枚的关系,学术争议亦颇大。通过胡传淮先生考辨求证,《张问陶年谱》认定:张船山与表枚只为神交,从来没有见过面,推翻了多人都引证无疑的《清史稿》的说法。张问陶涉及的清代文士极广,全书背景人物达250余人之多,其中希见少闻者100余人。胡传淮先生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和勤苦的功夫一一予以考订。作者身处四川遂宁,当地文献不多,要考订清楚他们的身世,真是非常不易。比如张问陶的朋友彭田桥,作者从四川丹陵县县志上搜得;为《船山诗草》作序的释?道荣,作者从遂宁《灵泉寺志》上查明;四川平昌县诗人张复旦写有《船山字》、《船山画》,是从平昌县印的张复旦《龙山诗集》上发现的。真是用心血,卖力气,千淘万漉,历尽艰辛!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尚实求真的学术品格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第四、方法扎实谨严。让事实说话,让环境氛围说话,让诗人的诗本身说话,是胡传淮撰写《张问陶年谱》的求实方法。他十分尊重历史本体,将史料放在第一位,用充足确凿的事实,将结论坐到实处,使之立于不争的地位。作者一遍一遍寻弋于家谱、地方志、墓志铭、文史资料、碑文等当中,一次又一次来往于张氏黑柏沟祖居、两河口墓园及其后世家庭,一片纸一个字都不放过,连张氏族人墓碑的长、宽、高、厚都一一丈量,毫厘不爽,务求张氏生平事迹的真实可靠。 个人不能脱离所生长的环境氛围。作者在获得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将张氏放在当时的政治、军事环境和文坛的氛围中加以考察和论述,使个人和时代浑然一体,从而对张氏作立体、明晰的解析和阐述。 胡传淮先生又通过寻找、辑录船山同时代人的论述、当代学者的评论,并具体将船山诗与袁枚诗进行比较,从而肯定张问陶在清诗史上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论证了船山在袁枚之后,使性灵派得以延续,并有了新的发展,扩大了性灵派的影响,是性灵派后期的代表人物;船山的诗作,在反映民生疾苦、社会动乱、现实生活等方面,都超过了袁枚,具有袁枚不可比拟的社会意义。 《张问陶年谱》的出版和进一步修订,其意义和作用十分明显。它填补了船山研究中的空白,开拓和深化了关于张船山的研究,弥补了船山研究上最基础的薄弱环节,它也为清诗研究、清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清代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方便,起到了深化和推进作用,当然,也大大推进了巴蜀文化、川中文化的研究。 时下能专心治文史之学者不多;治文史的学者中,不尚空论而勤苦笃实者更少。胡传淮先生即这“更少”之一。传淮先生系四川蓬溪人,1964年出生,大学毕业即回家乡工作。现为蓬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遂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蓬溪文史资料》主编。主要致力于清诗、巴蜀文化和四川乡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出版著作有《张问陶年谱》、《王灼集校辑》、《大英风物志》。参加撰写了《巴蜀古诗选解》、《巴蜀古文选解》、《巴蜀文化大典》、《锦绣蓬溪》等著作,编选有《张问安诗选》、《吕潜诗选》、《张鹏翮诗选》、《蓬溪诗存》等。已在《文学遗产》、《红楼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中国韵文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他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市政府的表彰。传淮先生当此红尘滚滚之时代,能安心于偏僻的故里,以长期坐冷板凳的毅力,潜心于学术研究,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整理,执着追求,淡泊名利,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做扎实严谨的工作,其精神难能可贵,受到川内外许多文史专家的称许!这也为广大文史研究者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胡传淮先生还正年轻,学术生涯还长远,今后还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我们深信不疑的!
注释: ①见《张问陶年谱 序一》。 ②见《张问陶年谱 序二》。 ③胡邦炜:《张问陶与高鹗有无姻亲关系》原载《文史杂志》1999年第三期第36——38页。 ④见《张问陶年谱 序二》。
作者简介:罗应涛,男,63岁,四川宜宾学院 ,教授。研究方向:巴蜀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