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西,男,汉族,1959年出生,四川省宜市宾南溪县人,美籍华人,原居宜宾市真武路30号,初中、高中均就读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为高77级5班学生。 罗哲西博士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博士学位;现任美国Carnegie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及脊椎动物古生物馆馆长、匹兹堡大学生物系客座教授;中国南京大学特聘兼职教授。 罗哲西博士是目前国际古脊椎动物研究领域最活跃、有重要影响力的青年古生物学家之一。1996年以来,曾多次主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科研项目。1997年以来,他在Nature、Science连续发表论文6篇,一些成果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反响,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 2003年,罗哲西获得国家40万元的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资助。 2005年3月31日,罗哲西等美国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在美国科罗拉多发掘出一具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化石,这种动物挖掘白蚁等为食,与当代的犰狳、食蚁兽等类似。这具化石证明,哺乳动物很早就开始了特化。 这一发现刊登在4月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论文第一作者、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华人研究员罗哲西说,根据他们的复原,这种小型哺乳动物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不过300克,大小与一只花栗鼠差不多。它有发达的前肢和稀疏而无釉质的牙齿,证明其已经高度适应挖掘白蚁、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根部的生活。罗哲西为它取了一个中文名字“侏罗纪掘兽”。 2006年2月23日,中美两国的科学家联合宣布,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侏罗世地层中发现的獭形狸尾兽化石证实:早在1.65亿年前獭形狸尾兽就会游泳了。该化石是2004年8月,研究人员在宁城县大双庙镇道虎沟村发现的。2月24日,美国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第一作者罗哲西)报道了这件生存于1.65亿年前的哺乳动物的化石。它的名字叫獭形狸尾兽(新属、新种)。它有着与河狸相似的尾巴,像水獭那样的食鱼生活习性。中国内蒙古地区中侏罗世狸尾兽化石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科学发现,它为一些中生代哺乳动物具有游泳和食鱼的生活习性,并占领半水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证据。早先古生物学界普遍认为,哺乳动物是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才开始在不同环境中特化,而“獭形狸尾兽”则表明,哺乳动物很早就开始特化,其适应水生生活的历史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该研究成果由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共同研究取得,项目由中国地科院季强博士和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罗哲西博士共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