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铜梁历史名人之十---- 《牧羊姑娘》《江姐》作者刘金砂

从《牧羊姑娘》到《红梅赞》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每到阳春三月,当你漫步田间,置身在葱茏麦地里,呼吸着油菜花醉人地清香时,相信你总会情不自禁地哼起这美丽动人的旋律。此时,你的心情也随着春风一般自由、舒畅……
  可是,你知道这支歌的曲作者么?他叫金砂(1922.9.4~1996.3.16),本名刘瑞明,别名刘先理,重庆铜梁巴川镇南门李家湾人,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执笔《江姐》、《骄扬》、《蔚蓝色的旋律》、《椰岛之恋》、《木棉花开》等歌剧的全部音乐。
  《牧羊姑娘》(作词:邹荻帆  作曲:金砂  首唱:喻宜萱  伴奏:王云阶)是金砂的处女作。这是一曲风靡全国、流传于世界各地的动人旋律。创作这支曲子时,他正在巴县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师从著名音乐家刘雪庵、陈田鹤等学习作曲。那是四十年代,金砂才19岁。这支曲子如泣如诉地倾诉了对生活、对知音的爱恋。上海老歌唱家喻宣萱率先一唱。倾倒无数歌迷。民间一下子流传开去而误传是青海、内蒙的民歌。前苏联、捷克、罗马尼亚等国的音乐演唱团争相演唱,日本灌制的唱片翻译为《养花姑娘》。
  《牧羊姑娘》的成功在于他的绵绵情思和人生向往,反映了当时旧中国的特点,牧羊女的不幸与希望恰好表达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感情。人们情不自禁地哼唱:“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
  然而,名曲的稿酬不够买上一本杂志,金砂生活非常贫困。这位身材瘦弱而心比天高的青年春夏秋冬都穿着一件粗陋的灰布大褂。他挤时间给学校刻钢板、参加民歌伴奏、深宵不眠写几首小曲挣点零钱,艰苦求学。可是,无情的病魔却看中了他。瘦弱的身子渐渐憔悴枯槁,不得已而辍学回到铜梁养病。康复后又发奋考入四川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教系学作曲。这所学院后来迁到江南古城姑苏。此时的金砂,每个细胞都渗透了音符。他别亲抛故,出川求学,随学校继续就读,并在常熟、丹阳一带教书,从而奠定了坚实的音乐知识基础。
  1948年,金砂加入人民解放军,从“二野军大”毕业后,到西南军区文工团工作,在随部队进军大西南的途中又谱写了《打到西南去,解放全中国》。1955年,西南军区撤销,西南军区文工团话剧团并入广州军区文工团,歌舞团并入空政文工团,金砂便和阎肃、张映哲、牛畅等人一道到了首都北京,任空政文工团创作员。
  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洋溢人间,金砂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时代的喜剧精神,创作出了《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调儿清纯质朴,气氛热烈,音乐语言口语化,契合了领袖和人民之间心心相印的情感,表现了建国初期中国农村欢快、愉悦的新生活,抒发了人民豪迈、赞叹和喜庆的心声。一时间。孩子唱,青年唱,老人唱,军营在训练中也唱。不久,这首歌在全国第二届文艺会演中捧回歌曲创作一等奖桂冠,并荣获全国群众歌曲创作一等奖。
  到了六十年代,金砂四十出头,进入了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歌剧《江姐》音乐是他一生最精彩的作品。《江姐》音乐虽与羊鸣、姜春阳合作,但三人中只有金砂是四川人,而《江姐》音乐川味浓郁,可见金砂在创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份量了。
  《江姐》歌剧中有一曲主旋律唱《红梅赞》倾倒全国歌迷。作曲之一的羊鸣最先写出一句主题旋律的雏形“红岩上红梅开”,触发了金砂的灵感,于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甩腔唱法,大幅度拉开、压缩、加花、扩充,并融进一些江南滩簧音调,与四川的扬琴音乐相互渗透,刚柔并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红梅赞》主题曲。
  《绣红旗》是金砂一生中最动情的作品。金砂抓住剧情中的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突出“深情地绣”。他多方设想:江姐虽身在狱中,可对未来却充满了信心,并决心争取美好生活的实现,因而应表现乐观精神;可又在牢房,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时,江姐她们心情虽然激动,却不能高声欢呼,尽情歌唱,只能在内心深处喜悦,同时,新中国的红旗象啥样,江姐她们一无所知,只能凭空相象“绣”。这样推想后,金砂用细腻深沉的笔调,音乐语言柔中寓刚,结合民歌特点以戏曲中“一浪高一浪”的手法发展,唱来如同掏自肺腑的内心独白。
江姐剧照  《江姐》获得空前成功,一经空政歌舞团1964年创作演出,便流传千家万户,唱遍大江南北。上海歌剧院上演此剧,接连100多场,常常出现台上台下同歌演出的动人场面。1964年10月,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观看了《江姐》,并接见了剧组全体人员,金砂被安排在毛主席身后合影留念。
  1965年,命运之神让金砂走上坎坷人生道路:他复员了,离开北京回到铜梁,在南郭鱼溅村务农。他住在巴川镇李家湾,到当时的生产队有7华里。每日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种田、栽秧,赤日炎炎,晒得他身如黑炭,瘦弱的腰上捆着帕子,别上烟袋,足穿一双水爬虫草鞋,摇一把破蒲扇,晃乎悠悠活象济公。生活如此清苦,他却泰然自若,空闲时傻乎乎跟放牛娃唱山歌,请老太太唱民歌,听村民摆龙门阵。到了夜里,痛苦和寂寞袭来,他便点亮油灯,品几口老酒,摇头晃脑哼唱小曲。纯朴的乡民,劳动的乐趣,村的希奇事和风俗画成了他写作的题材,写到动情处,便忘了一切不快,如入无人之境。
  感谢铜梁,感谢鱼溅村的生活,金砂对故土真有一种说不出的亲情,家乡是他创作的广阔天地。
  1977年,金砂恢复了公职,再度出川,与苏州的妻儿团聚。年届古稀的金砂仍痴恋音乐,进入江苏省苏昆剧团工作并担任苏州市音协主席,他先后为苏剧《五姑娘》、锡剧电视连续剧《青蛇传》、歌剧《椰岛之恋》、《木棉花开了》等一系列地方戏剧和歌剧谱曲,为苏州市的音乐戏曲事业作出了贡献。
  金砂一生都想写一部超过《江姐》的歌剧。一直在寻觅好的剧本。并写了《谈谈歌剧<江姐>的音乐创作》、《歌剧唱腔的设计处理》、《歌剧的脚本与音乐》等论文,总结《江姐》的创作经验,本打算写出二十篇结集出版,无奈岁月匆匆,可惜在世时都没有实现。
  2006年12月17日,金砂先生逝世十周年,苏州举行了《 金砂歌曲选》CD首发式,作为献给音乐前辈的十周年纪念。其中不仅有《红梅赞》、《绣红旗》、《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牧羊姑娘》等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一些他晚年创作的,从未发表也从未演唱过,连金砂本人也没听过的歌。
  金砂是铜梁的优秀儿子,中国的优秀作曲家,他把骨灰送回了生养他的家乡故土,把不朽的旋律留在了全国人民的心中。
  (2007年7月14日资料更新,感谢金砂外甥刘欢先生提供最新资料、图片。)

  (罗良富补记:我对金砂的敬意源自50年代,那时就知道《牧羊姑娘》是谁写的,而且知道“金砂”的本名是什么,因为初中有个同班同学是他的表弟和邻居。70年代初,金砂曾到永川(当时的江津地区)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我们是老乡,有共同的爱好,又都是被“四人帮”踢出军队的,他到我们这里吃过饭,还帮我改过一首歌颂毛主席的藏味歌曲。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10985
日期:2004/9/4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铜梁历史名人之九---- 《流亡三部曲》作者刘雪庵
下一篇:铜梁历史名人之十一---- 杏林怪才周福田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