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有姓氏的杰出人物落下闳
【编者按】“落下”这个姓,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是否是融入罗、或卢、或骆、或乐姓中去了?不得而知,如果谁能找到他们的去向,当是姓氏学研究的一大成果!特辑此文。 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号的小行星,在北京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以此纪念在西汉年间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太阳历》的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 说起“落下”这个姓,一般人恐怕是从未有所闻,就连在《百家姓》里也找不到!然而,“落下”确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华阳国志》载,秦末汉初,阆中境内土著主要有罗、朴、昝、鄂、度、夕(文)、龚(板楯蛮)七姓,另有纪、谯、赵、范、落下等姓。而就是这个希有出奇的“落下”姓氏,却出了个被李约瑟称为是世界天文领域中“灿烂的星座”的落下闳。 落下闳(Luoxia Hong,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西汉益州巴郡阆中县(今阆中市)人。西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经同乡谯隆推荐,被汉武帝召为待诏太史,由四川到首都长安以后,与唐都、邓平等密切合作,制成《太初历》。《太初历》优于同时提出的其他17种历法,经过淳于陵渠组织鉴定,为汉武帝所采纳,于元封七年(公元104年)五月公布实行,并改此年为太初元年。《太初历》实行以后,汉武帝想请落下闳担任侍中(顾问),他辞而未受,隱居於落亨,继续研究天文。 落下闳既是一代天文学家,他的成就远不只在历法上,总计有四大方面: 首先,是天文理论上。我国古代的天体宇宙思想理论分三大家,称做谈天三大家。最早是“盖天说”:这种理论认为天如伞盖,地如棋盘,故又叫天圆地方说。还认为日、月、星、辰是随着天盖的旋转而旋转,这种理论的进步性是承认变和动,便局限性太大。 比较进步的一种理论是“宣夜说”:宣夜说认为宇宙没有形质,高远没有止境,是无限的。高远没有止境是这个理论的先进性。 再一种先进的天文理论是“浑天说”:这个理论的创始者是落下闳,他认为天是蛋壳,地是蛋黄,整个天地浑圆如弹丸。天和天上的日、月、星辰,每天都不停地绕着南、北两极旋转。并确认南极入地和北极入地都是36度。这个理论不但承认宇宙是变的,而且变化是规律的。西方16世纪以前的天文理论是“地心说”。中国古代的三种天文理论都比“地心说”进步。进步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易天取得成功,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在世界遥遥领先的原因之一。 其次,创制天文仪器。我国最早的天文仪器叫土圭,又名圭表,即《周髀算经》上的髀,这是浑仪出现前的原始天文仪器。关于制造浑仪的一些数据,早在战国时代的《石氏星经》上就有反映,而使之成为现实的就是落下闳。落下闳在浑天说理论的指导下,在制订新历书的要求下,参考《石氏星经》上的一些记载,首先创制出浑天仪,落下闳创制的浑天仪是比较原始的,浑天仪的周长约二丈五尺,直径约八尺,是由八尺长的一根窥天管(又名衡),和带着窥天管旋转的四游环,再一个重要部件就是反映各种坐标系统的环组(后称六合仪)。落下闳首创成功的浑仪是一种测定天体方位的仪器。这是当时世界上归早最完整最精密的天体观测仪。落下闳的浑仪,后经过唐代李淳风、南宋沈括、元人郭守敬的改进,成为简仪,即今紫金山天文台的浑仪。 落下闳在浑仪的帮助下测出一月的长度是29又81分之43日;测出135个月中有23次日食的日食周期,人们可用日食来校正一月的开头,甲在《诗经》上就有“朔月辛卯,日有食之”的记载;还测出五大行星会合周期,与今天所测的数值相比,误差是0.03<0.59日,在两千多年前,能测算出这些数据,是世界罕见的奇迹。能推算和测出这些天象,对当时的封建迷信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第三,是落下闳在历法上的伟大成就。汉武帝为什么要制新历?汉是沿用秦以来颛顼历,又名轩辕历,又叫古四分历。秦用的四分历是以十月为首,每年要余下四分之一日,故名四分历。长期沿用,没有进行较正,误差很大,历书上的塑望与实际的天象不符,往往在三十、初一出现大月亮。也就是史书上说的“朔晦月,弦望满亏,多非是”。故汉武帝下令征召能人,创制新历,在新历制订之前有一场用什么方案的争论,共提出了18个方案,互相争论难定,武帝最后决定用落下闳的“八十一分律历”方案。由落下闳、邓平等20余人负责新历书的制订工作。人公元前110年到公元前104年,用了约七年的时间,新的历书终于制成了。汉武帝对新历书的制成十分高兴,定名《太阳历》,还改元“太初”,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庆贺新历书的制成。 落下闳在《太阳历》的制订中有许多科学的创置和发明。如改过去以十月为岁首的错误,定下了千古不变的以正月为岁首。《史记》说:“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秦始皇则利用迷信的王德始说,认为秦是水德,冬季是水旺,故以冬季为首月(十月)为岁首。每年的十月一日,要举行盛大的朝会,接受百官的朝贺。这与实际的季节相差太远,落下闳纠正了这个百多年来的错误,使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十二月底为岁末的四季顺序相沿至今。 无中气置闰的科学规定。中气是24个节气中占偶数的气节,如立春是一年的第节,雨水是第二节,这第二节就是中气,依此类推,凡占偶数的气节就是中气。规定占偶数的12个节气必须安排在常年的12个月中,闰年多出一月是不能安排中气的。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一年四季24节是根据太阳周年视运动来决定的,是属于阳历的。而朔望月的确定是以月亮为准,属于阴历。但12个朔望月与一个回归年相比,要短11天多,置闰就是为此采取的一个补救措施。在落下闳前已有“19年七闰”的认识,并简单的一律“归余于终”,即通通把闰月放在一年之后。这个安排未考虑到实际和气候,把闰月安在阴历的哪年哪月,安在阳历的什么气节,这要根据气节和天象进行推算来决定的。落下闳科学地规定推算到没有中气的那个朔望月,就正好安排为闰月。《太阳历》的这个安排是科学的,对农业生产也有好处,后来的历法虽有若干次的修订,但“无中气置闰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第四,是为了制历计算上的需要,落下闳在数学上的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根据川大历史系吕子芳教授的研究,落下闳是用“连分数”的数学原理计算《太阳历》的数据的。到1579年,欧洲人朋柏里才提出这个原理,但已晚于落下闳一千六百多年。《太阳历》的制订,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破开荒的一次历法大改革,也是全世界出现的第一部比较精密而又完整的一部历书,是我中华民族在世界天文学上的巨大贡献。日本人新城新藏在《东洋天文史研究》一文中说:“汉武帝太初无年之制订历法,是中国天文史上当特书大书的事迹也。” 落下闳堪称世界级天文学家,天文学的开山鼻祖,对天文学的重大贡献,在世界一百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排在第七位。正如近代天文学史家朱文鑫所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权舆:开始)”看来,落下闳对於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天文演示仪器“浑象”都进行过研制,而且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後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逵 张衡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落下闳在天文学特别是浑天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後的地位,对於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功莫大焉。 在国外,落下闳享有极高的地位。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史》中,对落下闳作了极高的评价,称他是世界天文领域中“灿烂的星座”,在美国,每年也都要为落下闳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 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在阆中锦屏山为之修了一座观星楼,占地约400平方米,在台前铸有落下闳观星的铜像及浑仪;并由民间人士投资,在落下闳故里——阆中市马王庙街14号,改建和经营有落下闳纪念馆,着重展示落下闳生平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