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首页
罗氏留言
罗氏家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首页
罗氏家族
罗氏家话
罗氏家传
罗氏家书
科技天地
它山之石
罗氏家园
→
龙乡凤语
→
龙乡凤语
0000
铜梁历史名人之六---- 内燃机专家张世纲
内燃机专家张世纲
1927年,中国第一辆载重汽车问世,中国的汽车工业掀开了辉煌的一页,张学良将军欣然命名为“民生”牌。这辆汽车的设计、制造者都是铜梁人张世纲,当时年仅27岁。
张世纲于1900年出生于铜梁高楼乡,父亲张公树犹,为县贡生,有土地120余亩,与人合作开了一家典堂,后因家业衰败,便带着张世纲到京谋生。
1924年,他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即留校在机械工程系任教。后被任命为军事交通机械修造厂汽车工厂上校主任,张世纲得以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崭露头角。随着第一辆载重汽车的研制成功,他声名显赫,跻身于中国军用汽车业的上层集团。
1931年,张世纲受委派随余庭瑶、余飞鹏等赴德、意考察。他兴致勃勃,决心尽附加税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振兴中国的汽车工业。他先后到意大利参观了军事交通设施和菲亚特汽车制造厂,然后又到德国各地参观考察,后留本茨柴油机制造厂学习。这期间,他结识了德国大财团老板华孚。
张世纲穿上工作服,每天坚持到汽车制造厂的车间研究各种机件的制作情况,搜集数据,虚心请教,同工人亲切交谈,亲自上机床操作。华孚深感面前这个中国人是位实干家,爽快地结交为朋友。他们的怀谊就这样建立起来,并与日俱增。华孚介绍张世纲到博许电机厂、柴油喷射节筒机械厂、德意志柴油引擎厂、车辆厂、车架厂参观学习。这些学习实践,使张世纲的内燃机工程技术日益精进。
留德学习好将结束时,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通知张世纲:国内决定建立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希望纲世纲能与华孚磋商合作计划。张世纲不负重托,争取到了华孚对建立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的支持,张世纲担任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总工程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军运频繁,张世纲任军用汽车修理总厂少将厂长,负责构织全国各地军用汽车修理网。为了保证抗日前线的需要,他南上北,奔东赴西,夜以继日,迅速在全国开辟了40多个军用汽车修理分厂,使抗战的军用车辆得以正常运行。应该说,在抗战的评功摆好上,铜梁人张世纲这一贡献是不可低估的。
完成了军政部的这一重大使命,张世纲又调任新车进口装配厂厂长,他认为,创实业更要有雄心壮志,装配厂不仅要搞好装配,还应搞制造。上任不到一年,他就半装配厂改为中国车身制造厂,不到两年,就把实业扩展到南亚地区,完成了香港、海防、仰光等地的分厂组建。正当他准备继续发展实业的时候,军政部交通司却派员接管了这些属厂。张世纲气得毛发竖立,痛骂道:“这些官司僚,哪里在抗日,完全是发国难财!”他坚决辞去了国民党的一切军事职务,仍然回中国制造公司,从事技术研究。建国初,华孚本茨柴油汽车制造厂以优厚的待遇聘请张世纲到西德本厂部工作,张世纲不开自己的祖国,婉言谢绝了。华孚本茨厂便聘请张世纲为该厂远东服务部总工程师。他怀着对祖国热爱之情,怀着振兴祖国汽车工业的壮志雄心,留在了祖国的土地上。
张世纲在汽车工业方面是精明的强人,在内燃机工程技术研究与革新方面也是一位开拓者。
早在1935年,中国汽车制造公司成立的初期,张世纲就着手风燃机油米的研究。当时柴油紧俏,他首他了柴油汽车的进口燃料用国产植物代替的成果获得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两万元的发明奖。
40年代初期,他在香港研究用桐油作汽车燃料了,并驾汽车开往重庆表演,,赢得了各界人士高度赞杨。张世纲又亲自驾驶“桐油汽车”,出席翁文灏在兰州主持召开的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得到大会的高度评价,后来,中国汽车制造公司组成了“桐油汽车大队”,在汽车工业界传为美谈。
1955年,他在无锡柴油机厂主持改进110型柴油机结构,将柴油机转速提高了25%,功率增大50%,并解决了曲轴的火焰淬火、铝活塞、汽缸头改装等关键性质量问题,引起了当时内燃机工程界的震动。
1958年,他组织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1000马力的高速车用柴油机的工程,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120系列风冷柴油机。这两项工程均填补了我国柴油机工业的空白。
他还在国内首创了用球墨铸铁制造的柴油机曲轴、连杆等重要零部件,并在全国进行推广运用,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钢材。在他的介导下,无锡柴油机厂成立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球铸铁研究所。
张世纲的科学研究都是开创性的,他的技术发明都揭开了内燃机工程新的一页。
党和人民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他被安排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聘任为中国内燃机工程学会顾问,他还被选为无锡市政协副主席。
张世纲更感欣慰的是,1964年,毛泽东、东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首长亲自接见了他。领袖和蔼的面容、亲切的谈话、热情的鼓励,使他如坐春风,他深切地感受到党对科学的尊重,对人才的爱护。怀着这种感情,他于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人生履历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罗氏资讯
oooooooooo
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
罗氏家园
阅读:
6194
次
日期:
2004/9/4
【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大
中
小
】
上一篇:
铜梁历史名人之五----追求光明的郭汝瑰
下一篇:
铜梁历史名人之七---- 应用科学家杨烈宇
>> 相关文章
·
离休老干部曾沛如的军旅人生
·
雷家四代人,传承“铜中魂”
·
重庆铜梁安居古城之“怪”集锦
·
于右任在铜梁安居古城
·
著名实业家雷筱龙建议铜梁设立“防空监视哨”
·
河南巡抚胡尧臣隐居铜梁罗睺寺
·
不会逝去的英雄颂歌──碎谈现代川剧《邱少云》
·
铜梁历史名人之十七──吴鸿恩与安居琼江书院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
0
用户名:
密码: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本站
家园首页
家园邮箱
友情链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家园管理
家园地址:
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
罗良富
技术支持:
Assume
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