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晚清提督罗大春及其家世概略

晚清提督罗大春及其家世概略

作者:《罗氏家园》收集整理http://www.luos.org

  罗大春(1833~1890),字景山,贵州施秉人(其后代居杭州,施秉已无后人)。清同治初年随左宗棠督师驻衢,遂定居西安县城(今柯城区)。道光二十九年(1849)入清军,参与镇压太平军,转战于桂、湘、苏、鄂等地。咸丰十年(1860),升任大同总兵。同治五年(1866),署福建陆路提督,不久补福宁镇总兵,署福建水师提督,注重海防,在宁波等要塞增设炮台多座。十三年,奉命渡海驻防台湾,抗击法国、荷兰等国侵略军,立功受奖。在台湾开发山区,安抚少数民族,有治绩。后请病假内渡。不久父殁回衢治丧。光绪四年(1878),任湖南提督。十年,入闽查办匪乱。十六年,任建宁镇总兵,病故于任上,归葬于杭州。
  生平身经百战,屡濒于危,其事备载于手编《思痛录》中。虽出身行伍,而好矜恤寒士,曾于岁末访查贫士,赠给度岁之资。又择省城杭州贡院之东文龙巷口购地2余亩,建造西龙试馆一所,供西安(今衢县)、龙游县乡试生员住用,费银3000余元。又于衢州城北隅辟桑园,从吴兴携来蚕种饲养,发展生产。爱刊书籍,有《史纬》、《吾学录》、《批点四书》、《活人方》等行于世。所著《思痛录》(手抄本)对战乱诸多反思,俞樾为其作序。该书仅存首卷,今藏衢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罗大春将军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中功勋卓著,在清廷时期台湾南澳的开发史中绝不可没,但其在《清史》中无传,本氏通谱也载之不详。兹集部分相关资料如次,以资族人对其初步了解。

一,晚清提督罗大春(作者:宋永泉 原载《文史天地》2010年第4期)
  官至从一品的晚清提督罗大春将军,是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和在台北开发史上立下卓越功勋的人物。但是,由于他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将领,多年来,既没人深入研究他,也很少宣传他。因此,他的事迹几乎被历史的烟尘所淹没。现在该抹去这些烟尘了。

自古雄才多磨难

  罗大春,原名罗大经,贵州省施秉县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出生于施秉县的施家冲(现城关镇南门村)。凭借过人的勇敢和机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屡建奇功。被清廷授予“冲勇巴图鲁”称号,被晚清国学大师俞樾(章太炎的老师、俞平伯的祖父)誉为晚清“中兴名将”。他十七岁当兵,二十七岁任参将,二十八岁任总兵,四十一岁担任福建陆路提督、福建船政轮船统领、代理福建水师提督,四十六岁任湖南提督。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在福建建宁总兵任上,终年58岁。
  据说,罗大春是母亲梦遇仙人赠仙桃而怀上他的。他一出生就有了奇异的征兆:门前的一棵梓木树竟然盘旋而长,长成麒麟的样子。然而,这些异兆并没有给他带来一个美好的童年。由于父亲官司缠身而家道中落,他八岁时便辍学在家。十一岁时,母亲病逝。为了安葬母亲,父亲卖掉了家里的所有田产。十三岁,他便孤身一人外出闯世界。上贵阳、下四川、闯云南、去缅甸。十六岁回到家时,他已无家可归了--父亲在外飘荡未归,家里的几间旧房子已被父亲卖给别人了。为了生存,他毅然踏上了当兵吃粮的路。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正是少年的磨难和闯荡,造就了他一往无前的胆略和机敏灵动的智慧。正是凭着他的胆略和智慧,使他在日后的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中,一步步走向人生的辉煌。

首战立功获嘉奖

  罗大春当兵也历尽坎坷。先是听说湖南三合会起义,官军招兵,他就往湖南跑。等他跑到湖南时,三合会起义已被平定,人家不招了。又听说广西的三合会起事,广西招兵,他又往广西跑。一路上,他既无同伴又无盘缠,而且还身患重病。但他凭着过人的毅力和坚韧,终于在古州(榕江)遇到了为官军运输彈藥粮食的民工队,成了一名临时运输队员。因为没有熟人保荐,他当不了兵,只能当一个临时工。由于清兵屡战屡败,指挥官没办法,只得下令:“无论长夫余丁,有能奋勇杀贼立功者,赏与兵士同。”这给罗大春的命运带来了转机。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罗大春在广西的金田村,第一次参加了对三合会起义军的战斗。战斗中他机智勇敢,立下战功。战后,他不仅得到四十两银子的奖赏,还马上转为正式士兵。但长官认为他的名字“大经”与“大惊”谐音,不吉利,给他改为大春。
  此后,罗大春便凭着勇敢和机智,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崭露头角。仅仅十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士兵一跃成为勇冠三军的将军。

勇冠三军获封“巴图鲁”

  罗大春一生身经百战。然而,让罗大春在清军和太平军中都声名大震的则是阑干山、吕亭驿一战。
  咸丰六年(1856年),镇远镇总兵秦定三率领的三千人马被太平天国著名战将--英王陈玉成和李昭寿率领的太平军包围。在弹尽粮绝、援军又被打败的情况下,时任记名守备的罗大春主动请缨,率部突围,为大军杀出一条血路。战斗中,他一马当先,部下将士拼死突围。结果不仅突出重围,还以少胜多,击溃了太平军,摧毁了太平军四十多座营垒。陈玉成、李昭寿丢弃战马,躲进灌木丛中才得以脱身。这一仗,不仅使罗大春在清军中声名鹊起,太平军也把他当成劲敌,并悬赏捉拿他:“有能于两军相见生擒罗某以献者,与黄金一百,黄袍、长短褂各十袭。其兵也,立授总制职;其官耶,于本职上陟三级。”对一个守备出此悬赏,在太平军的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清军围攻南京的战役中,九洑州是太平军在长江北岸的一个重要堡垒,厄守在咽喉要道上,对清军的江南大营造成很大威胁。清军多次进攻都打不下来,伤亡十分惨重。清军统帅只好派罗大春去攻打。他采取突然袭击、贴身近战的办法,对堡垒发动攻击。他此时虽然已晋升为中军参将,仍身先士卒,第一个从炮洞中钻进去,攻破了太平军的堡垒。从而消除了太平军对清军江南大营的威胁。为表彰罗大春的战功,清廷下旨授予他“冲勇巴图鲁”称号(巴图鲁,满语勇冠三军之将的意思)。据有关资料统计,清朝268年间,获此称号者仅有33人。

军纪严明,爱护百姓

  罗大春军纪严明,爱护百姓是有口皆碑的。连与他素未谋面的李鸿章都称赞他“勇敢善战且得民心”。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攻长沙,罗大春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去救援。路过湘潭时,清军纪律松弛,抢劫奸淫,无恶不作。罗大春奉命前去维持秩序。他手执“信矢”,不仅严惩清军中为非作歹之徒,还将一百多名妇女安置在大营之中,派士兵彻夜巡逻保护。
  在阑干山、吕驿亭之战中,清军被太平军围困二十多天,即将弹尽粮绝。危急时刻,统帅秦定三叫罗大春潜出军营,为部队筹集粮食彈藥。由于罗大春的黔军平时纪律严明,听说是罗大春来筹粮,当地百姓都纷纷把自己仅有的粮食献了出来。短时间内就筹到粮食一百一十石,还有三百多人主动为他运送粮食彈藥。像这样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的部队,在清军中是极为少见的。
  就是在罗大春被革职回家赋闲的时候,他仍然时常关心百姓的疾苦。每到年末岁尾,他都要到衢州的四乡去看看,发现有生活困难的他都要给予资助。因此,在他的第二故乡衢州,他也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流传有许多他关爱百姓、带领百姓发展生产的故事。

孤身闯敌营,说降捻军四十万

  咸丰四年(1854),陕甘总督被捻军包围在刘湖一带,罗大春所在部队奉命前去解围。顺利解围后,统帅秦定三得到消息:盘踞在霍丘、六安一带,拥众三四十万的捻军陈玉部,似有归顺之意。秦定三决定招降陈玉,但他手下的将校谁也不敢去。而年仅22岁的罗大春挺身而出,毅然只身前往。当时罗大春虽然官职很低,但他的英勇善战,在捻军中已很有名气。到了陈玉营地后,他慷慨陈词,引古据今,舌战群雄。先后说服了陈玉的四个高级谋士和四位高级将领,最后促使陈玉向秦定三投降,归顺清廷。由于招降了陈玉部,使占据六安的太平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不得不主动放弃六安。这次孤身劝降,充分显示了他过人胆识和出众的口才。

发展近代海军,功不可没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奏请成立福建马尾造船厂,“购机器、募洋匠、自制火轮兵船”。这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壮大,具有里程碑意义。几年后,清廷决定成立福建船政轮船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海军。同治十二年(1873年),福建陆路提督、代理福建水师提督罗大春,奉命担任第二任轮船统领,成了当时成军最早、战斗力最强的福建海军的“舰队司令”。作为福建海陆两军总司令兼舰队司令的罗大春,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任水师提督和轮船统领期间,除了认真训练,提高舰队的战斗力外,他还积极选派一些中下级军官前往英、法、德等国参观学习;将自己的指挥舰“扬武”号改成训练船,作为船政学堂学员的实习基地,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许多后来在中国海军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当时都是罗大春的部下。如后来担任北洋海军右翼总兵的刘步蟾,当时是福建轮船“建威”号管带;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邓世昌,当时是福建轮船“琛海”号的大副。到1875年罗大春卸任时,自制轮船由接任时的8艘增加到15艘,总吨位达到2.2万吨,千吨以上的战舰达半数以上。而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师,则是1880年才建立的。有了轮船的水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海军,由此看来,作为福建轮船第二任统领,罗大春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台湾开山抚番,创不朽功绩

  同治十六年(1874年),日本以两年多前的“牡丹社事件”为借口,出兵入侵台湾。罗大春奉命赴台湾苏澳地区驻防,并进行“开山抚番”。这次台湾之行,罗大春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却成就了他一生不朽的功勋。
  当时日本入侵台南,而罗大春驻防台北,与日本人没有正面接触,因此,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山抚番”。开山,即开辟台北后山的道路;抚番,即招抚当时还未归顺清廷的台北地区的生番(少数民族)。罗大春到任后,立即开展工作。他主要采取:重用陈辉煌等熟悉当地情况的当地人;改革修路记酬办法(将原来的按天记酬改为按所修路段的难易程度和工程量记酬);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富绅开垦荒地;推动清廷取消大陆人赴台和台湾人进入生番地区的禁令、对垦荒者给予资金支持等。在修路的同时,修筑兵站炮台。增加护卫的兵勇和修路的民工,最多时,兵勇达到十五营,既巩固海防又保障道路畅通。对生番,则采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的策略,道路修到哪里,抚番工作就开展到哪里。
  由于措施得当,台北地区的“开山抚番”进展十分顺利。仅四个多月就修通了苏澳至花莲的二百里道路。这就是“苏花公路”的前身,这条路现在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力进行招商垦荒,1874年,仅宜兰地区就垦荒800甲,可开垦荒地,几乎开垦殆尽。同时,罗大春还捐资在苏澳地区兴办义学,开台北兴学教化之先河。为“淡、兰文风为全台之冠”(沈葆桢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1875年7月,经罗大春一年来的招抚垦荒,加上道路通畅,台湾北部的开发已初具规模。清廷为加强管理,决定在台湾北部设一府三县。将府治设在艋舺,并将艋舺改名为“台北”。下辖“淡水”、“新竹”、“宜兰”三县。至此,台湾北部从苏澳到岐莱(花莲),就全面纳入了清廷的有效管理之中。对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巩固海防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台湾通史》对此作出了高度评价:“开山之役,为台大事。而能聿观厥成者,则沈葆桢创立之功,而闻柝、大春、光亮疏附之力也。”
  在台湾苏澳地区,现留有“罗大春开路纪念碑”“罗大春开劈道路里程碑”“罗提督兴学碑”,其中,“罗大春开劈道路里程碑”被认为是台北南澳地区最有价值的古文物。

三落三起,跌宕人生

  罗大春一生,三次遭革职又三次被起用。
  第一次被革职是因为杭州失守。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一月,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数十万太平军围攻杭州,使城内既缺彈藥又无粮草。十一月二十七日,罗大春率部在望江门外与太平军鏖战通宵,正在激战时,太平军已从凰山、清波两门攻进城来。罗大春只得率部突围,杭州失守。巡抚王有龄在城破时自杀,清廷震怒。作为守城主要将领之一的记名总兵罗大春因此被革职查办。由于左宗棠十分欣赏罗大春的才干,让他随营听候差遣。后来,在收复严州、杭州的战斗中罗大春又立战功,经左宗棠保奏,罗大春官复原职,任漳州总兵。
  第二次被革职是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两年前“牡丹社事件”为由出兵入侵台湾南部,占领牡丹社、龟山一带。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赴台办理防务。并派罗大春赴台,驻守台北苏澳地区。而罗大春当时不仅已正式担任福建陆路提督和轮船统领,还是福建水师的代理提督。可以说是福建的“三军司令”,而当时台湾尚未建省,属福建管辖。派一个“三军司令”去苏澳驻防,是变相剥夺他的军事指挥权。罗大春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作为军事主官,他的重点应该是统筹福建沿海和内地的防务,况且苏澳地区不在与日本作战的前线,随便派一个人去就可以了。清廷见罗大春迟迟不动身,就下旨严责巡抚李鹤年等人。李鹤年等人为开脱责任,编造了罗大春骄傲自满、不服管束等罪名,奏请清廷严办罗大春。于是,清廷下旨,给予罗大春革职留任的处分。直到1875年下半年,由于罗大春“开山抚番”成效卓著,沈葆桢奏请清廷取消他的处分,官复原职。不久,罗大春因病辞职回家。
  罗大春的第三次被革职,是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任命罗大春为湖南提督。上任不久,罗大春上疏请求募勇练兵。不知道为什么,他又被清廷革职回家了。光绪十一年(1884年)中法正式开战,左宗棠上疏,请求起用罗大春。但清廷只下旨:让“前湖南提督罗大春”赴左宗棠军营“听候差遣委用”,并没有恢复他的职务。不久,左宗棠病逝于福州。彻底失去政治靠山的罗大春随后也请病假回衢州去了。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一直在家赋闲的他,被再次起用为福建建宁总兵。此时,他虽然因受到刚刚亲政的光绪帝的接见而感激涕零,但已是身心憔悴的罗大春,刚到建宁上任不久,就病死在任上,实现了他把一切交给国家的意愿。
  纵观罗大春一生,作为军人,他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有勇有谋,无往不胜,绝对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优秀的将领。同时,他认为对清廷的忠诚就是对国家的忠诚,为朝廷出力就是为国家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罗大春又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特别是他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贡献和开发台湾北部的功勋,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二,罗大春世系考略
  贵川万山特区黄道乡罗洪早宗彦家中收藏着一部四大卷罗氏族谱,用木夹做封面,极为珍贵,更为重要的是他是晚清从一品提督罗大春的世系家谱。据他提供的资料,此乃一部秀川谱,始祖罗崱公。族谱记载,明末崱公十三世裔孙文受公由江西吉水迁至贵州思州(岑巩)。文受公嫡传十六世罗大春。
  罗大春,字景山,汉族,贵州施秉县鼓楼街施家冲人。一岁时,其父外出,家贫如洗,遂从军。先后转战两湖、江南、安徽及江西、福建、浙江,历任镇远中营经制外委、湖南抚标中军参将、漳州镇总兵补授福建陆路提督及福建镇宁总兵,署福建水师提督,官至从一品。渡台湾会办防务,抵抗法国、荷兰侵略军,并进行开山抚番事宜。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光绪十六年三月五日,光绪帝亲批,由兵部带领引见,授任大春为福建省建宁镇总兵。是年八月一日,病卒于衢州寓所,葬于杭州。
  根据族谱世系源流:
  珠系17世企生→18昱→19智亮→20庆祖→21景彦→22万年→23元干→24世宪→25志银→26尹斌→27有主→28汉仁→29弘从→30绍经→31周吉→32仪主→33天民→34崱公(秀川始祖)→35达公→36皓公→37议公→38珣公→39贞公→40从公→41仕闵公→42师贽公→43咨谋公→44鹗公→45兴数公→46文受公(江西吉水迁贵州思州岑巩)→47友仁公→48俊公→49思善公→50景公→51受松公→52腾公→53宗主公→54圣用公→55其勋公→56天曜公→57万德公(岑巩迁施秉施家冲)→58待慈公→59於富公→60璋公→61大春→62道家名永,洪仁世泽长
  明末文受公由江西吉水迁至贵州思州(岑巩),传十二世为万德公,万德公由岑巩迁施秉施家冲乐业。晚清提督罗大春便是文受公的第十六世孙。同治元年,罗大春随左宗棠督师至衢,即定居在衢县城区东河沿一带。他不忘故乡的同族兄弟,遂将部分迁到衢县,在横路乡塘坑为其置产安住。罗大春有六子,其子孙按“大道家名永,洪仁世泽长”的辈份排序,已繁衍至数百人。
  罗大春世系源流的发现,为罗氏族谱源流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更印证罗氏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

三,罗大春相关文书集萃
鼠标指向放大图片  (一),罗大春开路纪念碑文
  大清同治十三年六月丙戌,福建陆路提督黔中罗大春钦奉谕旨,巡防台朔,开禁抚番,秋七月癸丑,师次苏澳,八月辛未,达大南澳。初,台澎道江右夏献纶以千人伐木通道,自苏澳及东澳,七月戊午,还郡东澳。以往万山茸然,恒古未薙,凶番伏戎,大为民害,大春征募济师,斧之、斤之、阶之、级之、碉之、堡之,又从而以番说番,招抚之。于戏!军士缒幽凿险,宿瘴食雱,疫疠不侵,道路以辟。朝廷威福也,将校用命也,不可不纪,嘱幕次三衢范应祥撰文,三山应道木书丹,龙眠方宗亮、齐安高士俊选石勒诸大南澳道左。黔中冯安国监造。

  (二),《福建台湾奏折·请奖开山首先出力人员折》(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
  奏为开山渐着成效,拟将首先出力人员择尤请奖,以资观感;恭折驰陈,仰祈圣鉴事。
  窃维此次台事之兴,转饷重洋,劳师千里,而抚局旋定,异类输诚,此盖我国家怀柔之德,格顽服远;在事文武,何得言功。惟抚番辟路,深入穷荒,披斩荆棘,冲犯瘅疠,通从古以来未开之途,蹈六合以内绝奇之险,其劳瘁艰苦过于军营;而当军务吃紧之时,或深入刺探敌情、或孤军镇遏敌冲,或能联络民心、或能擒获匪首,均属着有微劳,未忍湮没;非择优请奖,无以鼓励人心。
  查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到台以来,即赴北路调集各军,深入荒陬,由苏澳至歧莱,计开路二百余里,收抚番族,恩威咸宜。该提督系奉旨革职留任之员,不避艰险,成绩昭彰;可否请旨开复革职留任处分,交部从优议叙?署台防同知袁闻柝,首率一旅,随山凿石,曲达卑南,草宿半年,纡途百折,舆病冒险,番族输诚;可否请补缺后仍留福建,以知府尽先补用,先换顶戴?参将衔、浙江温州右营游击王开俊,外患方张,息当前敌,操纵得法,胆识过人,现移营风港一带,抚绥番社,以通后山,均能不辞劳苦;拟请以参将仍留闽浙尽先补用,并赏加副将衔。试用县丞周有基,久驻琅,侦探军情,纤悉必闻,始终不懈,豫消衅隙,固结人心;拟请以知县留闽尽先补用。同知衔、署彰化县知县朱干隆,勤于听断,奋发有为,此次弋获著名匪首陈心妇仔,克除民害;拟请补缺后以同知直隶州知州,留闽尽先补用。水师尽先副将唐守赞,带勇深入,突擒首犯陈心妇仔;拟请补缺后以总兵尽先升用。提督衔、降二级调用记名总兵曾元福,督办台南一带乡团,倡率大义,联络民心,俾臻深固;拟请开复原官,免缴捐复银两。其余出力各员弁,可否容臣择优开单请奖之处,出自天恩。谨合词恭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遵行。
  再,此折系臣葆桢主稿,合并声明。谨奏。

  (三)提督罗大春请假片(光绪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再,臣等迭准陆路提臣罗大春咨称:本提督自去秋力疾办理开山事务,未遑医治。本年五月入驻新城,时觉怔忡胸满,兼患疟痢,二月以后疟证增重。加以两胁疼痛,肝火上炎,呕吐痰血;医者以为焦劳过甚、致邪气未出,正气已亏。后山药饵缺如,无可调理。辰下神气愦乱,委顿不支。请即派员接办,以顾大局等语。臣等伏思台北开山抚疾,非所以上体朝廷爱惜人才之意!各无仰恳天恩,赏假两月,俾该提督出山安心调理番,经该提督刱建布置,井井有条,诚难骤易生手;又恐勉强从事,久病失调,渐成痼,得及早痊愈,以遂其报效之忱。第接办之员,一时台地实难其人。查有福宁镇总兵宋桂芳,精明稳练,奋发有为,堪胜其任;拟先调令来台,代罗大春经理一切事务。当否之处?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四),俞樾①致罗大春(景山)的亲笔信:
景山吾兄军门大人阁下:
  前承招饮饱饫,郇庖感甚。大著年谱②,伏读一过,无任钦佩。属撰序文,率拟呈教。著粪佛头,良用惭愧。手肃处请
勋安

愚小弟 俞樾顿首00000000

  注:①俞樾,字曲园,晚请大文豪。著有《春在堂全书》系当代红学家俞平伯之祖父。
000000000②年谱即《思痛录》


  (五),《罗景山军门“思痛录”序(俞樾)
  壬申之春,余于家兄壬甫福宁郡斋见罗景山军门,为述咸丰十一年收复严州与贼相持,以千七百人据斗大孤城,当贼四、五十万之众,粮尽援绝,然犹守死至三月之久,然后去。方言此时意气慷慨,口讲手画若太史公叙述楚汉间战争事,委曲详尽。余固已心伟其人。越数日,招饮于其署斋,酒后出所自述《思痛录》二卷见示,携归读之。乃知君少负大志,年十七徒步从军,大小千馀战,无不搴旗斩将,身先士卒。所擒馘不可胜计。即间有败衄,亦能全其卒伍,自引而归,盖卓然中兴名将也。我国家承平二百馀年,地大物博,稂莠蘖芽,大盗起于粤西,延易乎东南,为从古未有之剧寇。论者渭唐黄巢之乱不是逮也。乃自咸丰二年,贼由永安州走昭平,为燎原之始。以迄同治四年,尽歼其馀党于嘉应州,而后已首尾凡十馀年,而君无日不在行间,几于无役不与,无战不先。及军事大定,乃觏缕生平,年经月纬此一编,战功之多于此可见。而十馀年中,凡官军与贼势之盛衰及同时共事之人贤否?功罪无不具于此编。岂独见君之将才哉!抑亦可以观史才矣!君虽绛灌之伦而雅好文墨,尝得晋江陈门斋大令所辑史纬一书,谓其简不失要约,不伤严心,好之。为补刊其原版之残缺者,使成完书。分贻同好,因以全帙见赠。并知余从事撰述巳付剞劂者,积百馀卷,亦索全集一部去。嗟乎!余章句陋儒,无用于世。当江浙初定之日,曾庹书李少荃爵相。同年访求中兴来名臣名将事实,妄思撰著一书,备柱下采辑。而年逾五十,蹉跎未就,辱君不弃,问序於余,余何足以序君之书,重违雅意,漫书数语,溯以志执鞭之慕。抑余此次自浙来闽,由钱塘江溯流而上,道严州过兰溪,所经如七里泷,童子滩,皆君昔年鏖战之处。请携此编于归舟读之,泉声山色中,犹想见君英姿飒爽,横槊指挥时也。

  (六)左宗棠致罗大春(景山)的亲笔信(摘抄):
景山仁兄大人
  专弁来得惠书并神曲二百斤具悉,所示闽中诸务甫经厘定……
  即请
大安不具

愚弟 左宗棠顿首00000000
六月初四日连镇行营00000000

再者顷见
  学处所刻弟奏稿,刻手甚工,校对亦少讹误。自浙抚至闽督,所有兵事吏事及或因或革或劾或举各端历历在目,如温旧书。幸甚幸甚!阁下之幸念故交,用情周至殊可感也。……

相关链接: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9508
日期:2012/1/25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
下一篇:《罗氏家园》关于维护作者著作权的声明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