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发送稿件
两代65名大学生的罗氏“高知”家族

两代65名大学生的番禺罗氏“高知”家族

作者:何雪华  陈义 朱庆昌

  广州市番禺区罗边村的侨务干部在进行侨务普查时发现:该村原居民罗镜泉一门两代人,竟出了65名大学生。当中有中国第二届公费保送的留学生、民国直接击落敌机6架的抗日空军名将、我国第一代甘蔗机械制糖业专家,还有开创中国自制钟表业先河的工商人才等等。而且罗氏还在全广州首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罗家女儿成就也不让男丁。
  而这一切,源自于第一代人罗镜泉凭借12枚铜钱当学徒起家创业,之后不惜耗费巨资于后代教育。有关民俗专家指出,罗家这种一门数十杰的情况非常罕见,是番禺教育兴家的模范家庭,也是番禺第一"高知"家族。

  12枚铜钱神奇起家   商户遍及八大商埠
  据考证,罗氏家族是靠12枚铜钱起家的。罗氏家族第一代的罗镜泉,祖籍番禺罗边村,生于清朝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二。14岁那年,由于家贫,家中长辈只好给他12枚铜钱,让他自行寻找活路,罗镜泉就这样踏上了只身赴广州当学徒之路。
  凭着聪明才智,罗镜泉在几年间就由学徒升任了司理。又几年过去了,他辞了工,用多年的积蓄,自立门户做起生意。他善于经营,运筹有术,到了40岁,他已经在国内包括广州、上海、汉口、天津等八大商埠,以及东南亚和南美秘鲁国设立商户。在上世纪初,罗家安居在广州长寿路汇源坊东首约3号。

  首倡男女平等教育  罗家女儿不让男丁
  罗家终于成为广州乃至全广东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家了。按照旧式广东人的观念,罗镜泉做了三件他认为有意义的事:首先是商而优则仕,他捐献了二品通奉大夫给父母;第二是以财富回报社会。民初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提倡新学,他就带头捐出巨资,倡议在罗边村设立萝山学校,以教育乡民子弟,还热心修路建桥、施医赠药。而最让后辈感动和佩服的却是第三件事,他不仅重视后辈的教育,还顶住当时"男尊女卑"的风气,在全广州首倡男女平等接受教育。
  从罗氏修整严谨的族谱里,记者发现,他一共有三位夫人,40个子女,他的家训里明确无误地写着"无分男女,皆令其受良好教育"。据《琬斋罗氏家谱》列名记载的27名儿女中,就有25人大学毕业;11人出国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各1人;其余的因体弱多病影响,也都读完了中学。罗家光每年缴交学费一项,开支就达数万两银子之多!
  据现存罗家人的初步统计,罗镜泉儿孙两代共有65名大学生,其中33人在美、英、法、日等国外有名大学毕业,13人获硕士或博士学位;有10人在国内的唐山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当教授。还有3位民国空军将领,1位陆军将领。
  最让人敬佩的是,近百年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激荡时期,而罗镜泉竟能确立起教育兴家的思想,在国内外罕见。据了解,番禺方面正努力寻找旅居、散落于各国的罗氏家人,不仅为揭开这个"番禺第一高知家族"的秘密,也是为了这个让教育兴家典范发扬光大。罗氏英杰武功不输文采
  两代10位大学教授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一家4位抗日将领直接击落日机6架
  罗家一门两代,竟出了10位大学教授:罗英俊,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教务长;罗英灿、罗英干、罗英豪,中山大学工学院、商学院教授;罗英奇,岭南大学教授;罗英荣,杭州艺专教授;罗浩(孙)美国加州大学教授……
  长子罗英俊是广雅书院的高材生,光绪末年经过考试,他成为中国第二届公费保送留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民初回国后,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后任交大教务长10多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后来先后任过胶济铁路、平绥铁路、正太铁路、粤汉铁路等历任机车厂厂长、总工程师。
  罗家的子孙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有10位在民国的空军中服役。他们转战祖国南北,抗击日寇,立下卓越战功,共获颁勋章100多枚。其中以抗日名将罗英德最为出名。
  据广州史志丛书《民国广东将领志》所写,罗英德大学毕业后,正值"九·一八"事变,他决意投笔从军,到空军军官学校、空军教导总队、空军参谋大学等学习,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美国陆军参谋大学、美国海军作战学院及高级军官研究班系统培训,他也是民国军队中,受过最全面完整培训的军事人才。在八年抗战和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大小战役280多次,战场遍及祖国和缅甸、印度、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直接击落敌机6架,战功卓越,先后受勋50多枚。抗战胜利后,他历任驻英国大使空军武官等职,晋升为空军二级上将、驻韩国特命全权大使等。

  知名学者也是商业奇才
  罗英灿:开创中国制表业先河
  第12子罗英灿,1900年正月初七生,他留学美国依利诺大学商学院,回国后任培才中学教务长、中山大学商学院教授。在课余,他还从事工商业发展。他曾创设了瑞华钟表制造厂,此举竟开创了中国自制钟表业的先河。罗珍: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
  罗家女儿也是代代有杰出人物。以第33子的二女儿罗珍为例,她曾获中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次、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罗英豪:中国第一代蔗糖专家
  罗镜泉第13子罗英豪赴德国留学。回国后当上中山大学教授。1935年,他参与了我国内地第一批大型机械化甘蔗糖厂--顺德糖厂建厂和市头糖厂扩建工作。在轻工部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历任制糖研究室工程师兼机电研究组长,主要负责小型压榨机和甘蔗连续渗出法新工艺设备研究开发,为发展新中国糖业作出贡献。

(选自央视国际 2003-08-31日)http://www.luos.org



oooooooooo家园提示:人自为谱,家自为说,正误自辨,取舍自酌。引用注明作者和出处。 来源:罗氏家园
阅读:4975
日期:2005/10/7

查看评论 】 【 收藏 】 【 打印 】 【 关闭 】 【字体: 】 
上一篇:国家医药总局物资局长罗德刚
下一篇:舍生救母的孝子罗璋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站长提示:这里不是互动留言处!
点  评: 字数0
用户名:  密码: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家园地址:http://www.luos.org  粤ICP备13039246号-2
家园创建:罗良富   技术支持:AssumeYessure   法律顾问:罗劲松